第076章 朝堂独角戏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和亲契丹,安禄山明面上是阻止不了的,但他可以暗地里搞破坏。
该如何去实施破坏?

安禄山思来想去,一直不得要领,最后,胡人的果决血性涌上脑来,他索性决定用一个最直接的办法:

一不做二不休,将静和公主李静慧一刀给杀了。

而且,不能是由他去杀,是要设法让契丹阻午可汗亲自下令杀死静和公主。

只有这样才能让朝廷震怒,当然,朝廷震怒不是为了李静慧一个小女人,而是为了泱泱大国的面子。

有时候,最直接的办法往往就是最有效的办法。

只是,无论是他去杀,还是阻午可汗亲自杀,护送公主的李琅都是一个绊脚石。

与其有仇的李琅让安禄山有些不安。

一个只用区区两百余人的伤亡,就全歼突厥近四千骑兵,并俘虏整个突厥王庭的人,也实在难以被人随意小觑。

安禄山使用军情驿道,八百里加急,通知被他委派常住京城的部将刘骆谷,让刘骆谷向李林甫转达了一句话:

“李琅妄为不羁,此人护送静和公主和番,恐对相国不利,同时也让末将十分忧心,不可不虑。”

安禄山清楚李林甫不想让李静慧出降契丹,故而有“对相国不利”一说。李林甫也能大致猜出安禄山心中那点小九九,两人彼此彼此,心知肚明。

所以李林甫一听安禄山这番明里替他着想的话,就明白安禄山是想让他设法阻止李琅继续护送李静慧和亲契丹。

……

李林甫这样明目张胆地讨要兵权,但朝堂上却无人提出异议。

李林甫把持朝政、蔽塞言路多年,反对他的人都被他或杀或贬,敢于跟他叫板的人都在外地为官,或在边关领兵,朝堂上只剩下一些唯唯诺诺的“立仗马”。

所以,往往李林甫一说话,朝堂就静默。

“谏争路绝矣”,言官恐惧不敢弹劾,连李适之这样同情太子的人都不敢吭声。

如果说唐玄宗被蒙蔽其中而不觉,才让李林甫在朝堂百官面前作威作福。那就既是抬举了李林甫,又看低了唐玄宗。

从登基为帝,一直到开元二十四年前,李隆基的所作所为并不逊色与唐太宗李世民,说他是一代圣明君主也不过分。

李隆基对李林甫玩弄的那些鬼蜮伎俩也并非全然无知。实际上,李隆基跟李林甫君臣这么多年,在大事上,他对李林甫还是比较了解的,李林甫不能阻止朝臣和他见面,也没能阻碍他行使皇帝的权力。

皇帝之所以把政务都交给李林甫,是因为“创业期”需要姚崇那样的宰相,“享乐期”则需要李林甫这样的宰相。

李隆基清楚李林甫不愿意失去兵权。

不过,对李隆基来说,他需要看到的是东宫和相府的相互制衡,不能任由哪家坐大,影响到他的帝位。

所以,为平衡太子与宰相计,李林甫掌一镇兵马倒也未尝不可:

“悉依卿所奏。”

李林甫见皇帝几乎不假思索,答应得十分爽快,心中甚是欣喜,但他还在没完没了地奏言,继续在朝堂上唱他的独角戏:

“陛下,自古以来,都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安西素来缺乏良将,这才让吐蕃以为我朝可欺,无所顾忌地兵进攻归依我朝的小勃律。

臣观此次领军北灭突厥的游击将军李琅年数虽小,却颇知兵策武略,且他曾在坊间教坊作诗两,抒满腔杀敌报国之心,臣以为,应该人尽其才,值此强敌叩关之时,可让李琅随同王忠嗣前往小勃律迎战吐蕃、大食联军,护送静和公主之责可以另委他人。”

李林甫在皇帝即将封赏李琅之前,又把李琅作诗非议和亲的旧事给提溜出来恶心皇帝,用心不可谓不毒,但更毒的是,他想把李琅赶到安西战场,在刀林箭雨中自生自灭。

……

李林甫跟安禄山不一样,他倒是没那么担心李琅会在和亲的事情上胡来。

李林甫虽然觉得李琅这个人不知进退,但考虑到李琅是一个鳏寡独夫,没有任何家眷亲属,光溜溜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不需要顾虑太多,这种人做事不知进退合情合理。

只是,李琅的行为让李林甫捉摸不透,跟皇帝一样,李林甫早就怀疑李琅居心不良,所以他把李琅叫到府上恫吓一番,让李琅心有所忌。

当然,最稳妥的做法还是不要让李琅继续护送李静慧和番。

原来,这件事难以操作。

因为一则李琅是杀虎英雄,当护卫将军那是唐契双方的原有约定,不可动摇。

二则李琅现在处于一个空心地位,有官职在身却不从属于任何衙门,是个“虚封”,李琅领龙武卫的兵,但并不受龙武卫所辖制,实在不好安排。

但现在已是时过境迁,周边形势生了很大的改变:

突厥国灭,契丹内部反对和亲的贵族已经在阻午可汗面前失去了“言权”,朝廷不让李琅领军护送公主,契丹方面不会就此难。

另一方面,吐蕃、大食联军进攻小勃律,也正可以借着援兵小勃律的机会,把李琅赶到偏远的安西去,让李琅在大食人、吐蕃人、突骑施人、回纥人……的弯刀下,送死去吧。

或构陷入狱,秋后问斩;或贬离京城,送入虎口,是李林甫对付异己分子的一贯原则。

“此事朕自有主张。”不过这次,李隆基驳回了李林甫的奏言,他金口一开:

“宣,游击将军李琅上殿受封。”

李林甫心中一凛,忙退回朝班。回身之后,李林甫抬头瞧了一眼皇帝身边的王公公,王公公面色平静地朝他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放心。

看来皇帝对李琅的封赏擢升早就计较已定,方才他在兴奋得意之下,是有点多嘴了,李林甫不免生出些许后悔。

……

李琅还在宫门外感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在他脑海中流淌,数兴衰循环,念岁月沧桑,无尽惆怅。回望历史,千秋功罪,是非成败,怎不让人心生唏嘘。

“宣,游击将军李琅上殿受封。”太监们扯着尖细的嗓子把皇帝的口谕从里往外逐级传递,那声音,比后世流行的“伪娘”们的娇声细语还难听得多。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我要当盛唐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我要当盛唐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