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章 不伦不类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堂正中铺着红艳艳的锦绣地毯,沿着地毯一直往前,便看到一条错色黄线。这条黄线前,隔着约数步距离处还有一条黄线,再前数步便是御阶了,天宝皇帝端坐在御阶上面的高台御座上。
李琅并不清楚唐朝宫廷具体应对礼仪,但他知道唐朝很人性,臣子觐见君王并不一定需要跪拜,品秩较高的和年老的大臣在朝堂上还设有座位。

这一点,朝堂靠近御座的前一段,那些跌坐的大臣便是印证。

李琅走到第一条黄线前站定屈膝深躬行礼,估计前面那条黄线前,只有在皇帝的特许下才能涉足。

“免礼,平身。”御座上传来李隆基雍容威严的声音。

“谢陛下。”

来到大唐权力的中心,听到大唐君王威严的声音,李琅并没有太大的敬畏感,一颗心反而在莫名地躁动着。

虽然李隆基强拆了李琅的茅草屋,但作为一个穿越者,李琅并不是十分痛恨李隆基。

只要李隆基在享乐之余,仍旧做一个心系万民的好皇帝,李琅就无话可说。

李琅不迷恋权力,他也不想整天去打打杀杀的,更无意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那样活得太累。

携带美女、依山傍水种田的闲适生活足以满足他的人生愿望,闲云野鹤、短笛牧歌、世外桃源、红袖添香……人生乐趣尽在其中。

但在皇帝怠政,官僚集团罔顾百姓死活,各派势力暗潮涌动,土地兼并严重的天宝年间,李琅要实现这个愿望,要想寻找到那一片宁静的世外桃源,就必须先通过权力去建立国家新秩序。

先有杀伐,后有安宁。

“卿脱籍之前,籍贯何处?”

出人意料,李隆基并没有直接给李琅予以封赏,而是突然问了一个“多此一问”的问题。

李琅心中蓦然一惊,他已经在奏表中道明他是骊山清江村人,莫非皇帝没看奏表,或者看了奏表后故意有此一问。

清江村已被皇家强占,要皇帝吐出嘴来那是万万不能,清江村村民也从未奢望再能回到清江村旧地种田,他们只是想要从草原返回中原过上定居的农耕生活,至于迁至何处,自然是全由官府安排。

骊山清江村是绝对不能再行提及的了,如若那样说,摆明了就是对当年之事依旧心怀怨恨。

皇帝此问很可能是在试探他。

“微臣八岁以前,世居剑南道阆州云台山。”

李琅想起刘里正曾经说过,他的父母来自阆州云台山,便自然而然地答道。

如果清江村村民能够前去云台山落户,云台山远离京师,天高皇帝远,也不是一件坏事。

“兵部侍郎陈爱卿。”

李隆基闻言后,对李琅还没有任何表示,而是转而把兵部侍郎陈希烈叫出朝班。

李琅细听皇帝声音中的威严感淡去了几分,不由暗自庆幸:他刚才猜测皇帝在出言试探他是否真的心怀怨恨,看来这种猜测可能是对的,今后永远不能再提清江村三个字了。

“微臣恭听圣谕。”陈希烈匆匆出班,他也不知道李隆基为什么突然叫他。

不过兼任兵部尚书的左相牛仙客告病免朝,皇帝如果想问兵部的什么事,当然得找他。

“阆州可有折冲府?”李隆基向陈希烈问。

“回禀陛下,阆州辖阆中、奉国等九县,地域较广,人口较多,属上府,置有一上折冲府。”陈希烈迅在脑海中搜索了一下信息,沉吟片刻后回禀。

“陈爱卿退下吧。”李隆基让陈希烈退下后,又朝当值的王公公扬扬手,王公公立刻尖声道:

“李琅御前听封。”

“微臣在。”

“敕旨……上府果毅都尉李琅攻灭突厥,功勋卓著……浮人归乡,劝课农桑……国钧是赖,邦礼克清……擢阆州上府折冲都尉,守阆州劝农使,勋轻车都尉,赏宣福坊宅第一座,钱三百贯……诏到奉行。”

“臣李琅谢主隆恩。”

李林甫和当堂的朝臣们一听皇帝赐予李琅的这个不伦不类的封赏,大都不由暗自好笑:

皇帝这是在戏耍李琅吧。

先不说前朝未有的劝农使很不好当,光就阆州上府折冲都尉这个武职,就是一个徒有其表的“空架子”。

……

折冲府即大唐军府,共分上、中、下三等,上等12oo人,中等1ooo人,下等8oo人。每府置一折冲都尉为长,左右果毅都尉二人为副,每军府辖4-6个团的军士。

由于废置不常,唐代军府总数并不固定,时有增减。

天宝初年,全国有六百三十三个军府,其中关内道多达二百六十一府,占全国总府数4o%以上,其后依次为河东、河南、河北、陇右。至于其它如山南、剑南等诸道的军府一般多不过十。江南、岭南则更少,这两道疆域极广,却只有寒酸的两三个军府。

这种战略布局体现了唐朝开国时定下的“居重驭轻,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政治、军事意图,也为农民起义军在兵力空虚的南方起兵提供了必要的温床。

京师长安乃天下中心,置有南衙禁军、北衙禁军,以及东宫六率。

南衙禁军即府兵十二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有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在兵力配置上,其中左、右卫各领6o个军府,其他诸卫领军4o-5o个军府。

十二卫诸卫置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职责保卫京城长安。其中左右金吾卫专职护卫皇宫。

北衙禁军即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为皇帝亲军,但北衙禁军却不是干卫戍皇宫这种低级“保镖”差事的,而是由皇帝亲自指挥的作战部队。

除了南北衙禁军以外,还有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二者俱为皇家内卫,其中监门卫由宦官统领。

东宫六率的兵力则不太多,每率各领3-5个军府,且各军府常常兵不满员。所以大唐太子想造反很有一番难度,除非十二卫中有人支持。

……

大唐的军事架构看似颇为威风,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也只剩下了一个硕大的空架子而已。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我要当盛唐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我要当盛唐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