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千金买马骨
() 海城民用品招标会议进行的非常顺利。
最受欢迎的不是纺织、玻璃等项目,而是水泥和基建项目。
此时中国经济主体形式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谓自给自足,就是说吃的粮食,是人们自己种的;穿的衣服,布料是人们自己纺的,请人裁好以后,拿回来自己缝的,就连鞋底都是自家做的千层底,要么就是草鞋或者干脆不穿。
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曾经逼得英国人为了扭转贸易顺差,偷偷走私鸦片,为了打开市场开设通商口岸,不惜发动战争。
纺织、玻璃、香皂等高端项目,不是没有市场,只不过是和水泥和基建项目比较起来,市场没有那么广阔就是了。
海城正在搞大规模建设,外地大户们还不了解高端项目的前景,不敢贸然进入,这时候,拉起一票人过来承包个基建项目就成了最佳选择。
对于水泥,这些大户们同样没有放在心上,根本无人问津。直到第三天,武牧找人做了个水泥柱子,邀请外地大户们参加了一次实弹演习,这才引起了大户们对于水泥的兴趣。水泥,顾名思义,就是水里面的泥巴,大户们的意识中,这个水泥除了糊墙大概派不上多大用场,直到看到以水泥为原料做成的各种建筑物,才明白水泥居然能够盖房子;等到看到这种房子连机枪大炮都打不动的时候,这才明白水泥的厉害。
海城的枪炮威力声名在外,大户们早就知道厉害,却没有亲眼见识过,武牧安排这样的演习也有展示武力的意思。这次实弹演习是大户们第一次亲眼目睹海城武器的厉害:200步距离,连珠快炮一个连shè直接shè塌了一间房子,这房子是特意为了演习建造的砖瓦房;那种粗壮小炮数门一起发shè,炮弹威力笼罩了方圆一两亩地大小,爆炸声音惊天动地、爆炸场面夺人心魄、目标区域内用来实验炮弹威力的马羊等牲畜尸骨无存......
这样一对比更加彰显出水泥的坚固耐用。
水泥的展示桌水泄不通......
水泥是一名叫陈同海的工人发明的,水泥的专利权陈同海和武牧一人一半。陈同海是武牧窑厂里的一名雇工,烧砖肯定会有没烧制成型的废弃半成品,以及用过的炉渣,这些砖厂的附属产物一般都是扔到一旁,等到铺路时用来奠基。
武牧看到堆积如山的碎砖头和破瓦片就开动了心思,武牧依稀记得听老人们讲述过土水泥的故事,具体怎么做出来的早就没有印象,模模糊糊只记得就是用炉渣、碎砖头瓦片加石灰、石膏粉配制而成的。
武牧讲解了大概的制作过程,并且设立了50个大洋的悬赏。没过半个月,这名叫陈同海的雇工拿出了土水泥的具体配方。
武牧经过试验之后发现,效果肯定没有正经硅酸盐水泥那么好,但是和现在的所有建筑材料相比都具有很大优势。用这种土水泥做出一个50公分厚的钢筋水泥墙,使用海城最新式的重机枪进行抵近shè击,子弹仍然无法击穿水泥墙壁;在地上做一个50公分厚顶层的堡垒,堡垒顶部加铺1米厚的土层,使用45毫米迫击炮,进行10分钟的饱和轰击,堡垒外形依然保持原状,仍然具有保护堡垒内部士兵的作用。
水泥一经研发出来,武牧马上兑现了悬赏,并且提请契约所申请专利。申请专利的时候,陈同海不敢居功,坚持把专利权让给武牧,武牧坚持给陈同海,两人相持不下,武牧使用命令都不管用,陈同海不是军人,不吃这一套。最终按照共同发明的原则,专利权武牧和陈同海一人一半,以后通过这个专利获得的利润也是一人一半。
武牧不是看不上这个专利,相反武牧原本希望这个专利是集体研究发明的,这样专利权就会属于一个集体。等到水泥一经投产,最好能产生天文数字般的利润,能够直接造就一批巨富,这样才能凸显知识的作用,这样才能激发人们发明创造的热情,这也算是武牧版本的“千金买马骨”。
陈同海这两天感觉严重的不真实,水泥建筑实弹演习之后两天内,陈同海收到12份合作意向。按照契约所经济们的说法:这些合作意向如果全部签署,陈同海每年光是那个专利费,就能得到1万个大洋。
1万大洋?还每年都有1万大洋?陈同海现在在砖厂是高级技术工人,每月工钱3块大洋,1万块大洋是多少个3块大洋?陈同海觉得算上全家人的手指头和脚趾头都算不清楚。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陈同海已经不敢再去砖厂上工了,他已经失去了普通人的zì yóu。没钱的时候痛苦,有钱的时候更痛苦。水泥的事情现在海城已经传遍了,并且很快就能传遍奉天,进而传遍全国。一个普通工人仅仅靠一项专利,每年足不出户比一个家有良田百顷的地主挣得都多。这简直就是神话志怪,痴人说梦。
陈同海找到武牧,痛哭流涕的坚决要求改变专利分成方式,把一人一半改成武牧9成、陈同海1成;或者专利费全部归武牧,陈同海一分不要。
陈同海已经怕了,自从水泥的消息传出去,人们的热情显然出乎陈同海的预料。这几天陈同海家里车水马龙,前来拜访的亲戚络绎不绝。陈同海被这些自称亲戚的人们眼中的火热吓住了。商量一起发财的,希望获得支援的,甚至直接过来要钱的......陈同海从来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亲戚,认识的不认识的全来了,这些人以前和陈同海根本没有打过交道,有些人陈同海甚至没有见过,别说八杆子、十八杆子都打不着。
这种门庭若市的盛况吓住了陈同海,陈同海老老实实过了大半辈子,心中早就没有了雄心壮志,只盼能安安生生过rì子。他研究水泥只是为了武牧的悬赏,50个大洋的悬赏。陈同海从来没有想过,水泥能够帮陈同海挣这么多大洋,水泥能够改变陈同海平静了几十年的生活,甚至对陈同海本人以及陈同海的家人安全产生了威胁。
没钱的rì子难熬,钱太多同样不再是福,而是祸!
陈同海没有武牧的权势,无法保证自己手中的财富不受侵犯,无法保证自己家庭的平安。所以陈同海找到武牧,要求改变专利分成,推掉这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一切,重新回到以前安静平和的生活秩序中。
武牧同意了陈同海的意见,把通过水泥获得的所有专利费用全部捐赠出来,成立了一个科技基金,名字就叫“牧海基金”。“牧海基金”交给武方孔进行经营,陈同海担任终身名誉会长,消息一经宣布,顿时成为海城焦点。
陈同海终于摆脱了亲戚们的纠缠,回归自己安静的生活。还是有好处的,陈同海接受了“牧海基金”终身名誉会长这个职务,这个职务是有薪水的,固定每年1000个大洋。当然,这个信息只有寥寥几人知晓,陈同海这次打死也不敢再显摆。
武牧参考“诺贝尔奖”,顺势设立了一个科技奖励,以“牧海基金”的经营利润作为奖金,以“盛世”冠名,每年颁发一次,每个项目奖金1000大洋。奖励项目包括“最高发明奖”;“最高发现奖”;“最高医学奖”;“最高学术奖”;“特别奖”。
“牧海基金”以及这些“发明”、“发现”、“医学”、“学术”这类专有名词太过先进,海城人们并不理解其中蕴含的意思,但是每个奖项1000个大洋的奖金人们是理解的。这可是真金白银,足额奖励,连海城zhèng fǔ都不收税的。
有了吸引力,就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开始研究。
武牧只是提供了一个架构,很快链锁反应开始出现。
“盛世奖”规定出台不到3天,第一个申请人出现了:陈凤玉正式申请“盛世最高发明奖”,拿出的发明是一台“卧式蒸汽机”。这种蒸汽机可以广泛应用到机车以及轮船上,功率大概相当于2500马力。为了普及应用,陈家已经开始修建一条从海城到营口的单向铁路,火车的动力就使用这种“卧式蒸汽机”。郑无畏更是已经向海城委员会提出了申请,要求购买这种“卧式蒸汽机”用来代替船帆提供船用动力。
10天以后,来自锦州的张氏家族拿出了一款更加先进的使用多级膨胀技术的“卧式蒸汽机”,功率达到了3000马力,又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的专利技术申请,并且同样联系了郑无畏主持的船厂,邀请郑无畏对张氏“卧式蒸汽机”进行测试,郑无畏欣然同意邀请,双方开始联系测试事宜......
陈添财又惊又怒,马上对现有蒸汽机进行改进,并且对“内燃机”立项研究......
那个敢说中华民族没有创新jīng神?
最受欢迎的不是纺织、玻璃等项目,而是水泥和基建项目。
此时中国经济主体形式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谓自给自足,就是说吃的粮食,是人们自己种的;穿的衣服,布料是人们自己纺的,请人裁好以后,拿回来自己缝的,就连鞋底都是自家做的千层底,要么就是草鞋或者干脆不穿。
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曾经逼得英国人为了扭转贸易顺差,偷偷走私鸦片,为了打开市场开设通商口岸,不惜发动战争。
纺织、玻璃、香皂等高端项目,不是没有市场,只不过是和水泥和基建项目比较起来,市场没有那么广阔就是了。
海城正在搞大规模建设,外地大户们还不了解高端项目的前景,不敢贸然进入,这时候,拉起一票人过来承包个基建项目就成了最佳选择。
对于水泥,这些大户们同样没有放在心上,根本无人问津。直到第三天,武牧找人做了个水泥柱子,邀请外地大户们参加了一次实弹演习,这才引起了大户们对于水泥的兴趣。水泥,顾名思义,就是水里面的泥巴,大户们的意识中,这个水泥除了糊墙大概派不上多大用场,直到看到以水泥为原料做成的各种建筑物,才明白水泥居然能够盖房子;等到看到这种房子连机枪大炮都打不动的时候,这才明白水泥的厉害。
海城的枪炮威力声名在外,大户们早就知道厉害,却没有亲眼见识过,武牧安排这样的演习也有展示武力的意思。这次实弹演习是大户们第一次亲眼目睹海城武器的厉害:200步距离,连珠快炮一个连shè直接shè塌了一间房子,这房子是特意为了演习建造的砖瓦房;那种粗壮小炮数门一起发shè,炮弹威力笼罩了方圆一两亩地大小,爆炸声音惊天动地、爆炸场面夺人心魄、目标区域内用来实验炮弹威力的马羊等牲畜尸骨无存......
这样一对比更加彰显出水泥的坚固耐用。
水泥的展示桌水泄不通......
水泥是一名叫陈同海的工人发明的,水泥的专利权陈同海和武牧一人一半。陈同海是武牧窑厂里的一名雇工,烧砖肯定会有没烧制成型的废弃半成品,以及用过的炉渣,这些砖厂的附属产物一般都是扔到一旁,等到铺路时用来奠基。
武牧看到堆积如山的碎砖头和破瓦片就开动了心思,武牧依稀记得听老人们讲述过土水泥的故事,具体怎么做出来的早就没有印象,模模糊糊只记得就是用炉渣、碎砖头瓦片加石灰、石膏粉配制而成的。
武牧讲解了大概的制作过程,并且设立了50个大洋的悬赏。没过半个月,这名叫陈同海的雇工拿出了土水泥的具体配方。
武牧经过试验之后发现,效果肯定没有正经硅酸盐水泥那么好,但是和现在的所有建筑材料相比都具有很大优势。用这种土水泥做出一个50公分厚的钢筋水泥墙,使用海城最新式的重机枪进行抵近shè击,子弹仍然无法击穿水泥墙壁;在地上做一个50公分厚顶层的堡垒,堡垒顶部加铺1米厚的土层,使用45毫米迫击炮,进行10分钟的饱和轰击,堡垒外形依然保持原状,仍然具有保护堡垒内部士兵的作用。
水泥一经研发出来,武牧马上兑现了悬赏,并且提请契约所申请专利。申请专利的时候,陈同海不敢居功,坚持把专利权让给武牧,武牧坚持给陈同海,两人相持不下,武牧使用命令都不管用,陈同海不是军人,不吃这一套。最终按照共同发明的原则,专利权武牧和陈同海一人一半,以后通过这个专利获得的利润也是一人一半。
武牧不是看不上这个专利,相反武牧原本希望这个专利是集体研究发明的,这样专利权就会属于一个集体。等到水泥一经投产,最好能产生天文数字般的利润,能够直接造就一批巨富,这样才能凸显知识的作用,这样才能激发人们发明创造的热情,这也算是武牧版本的“千金买马骨”。
陈同海这两天感觉严重的不真实,水泥建筑实弹演习之后两天内,陈同海收到12份合作意向。按照契约所经济们的说法:这些合作意向如果全部签署,陈同海每年光是那个专利费,就能得到1万个大洋。
1万大洋?还每年都有1万大洋?陈同海现在在砖厂是高级技术工人,每月工钱3块大洋,1万块大洋是多少个3块大洋?陈同海觉得算上全家人的手指头和脚趾头都算不清楚。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陈同海已经不敢再去砖厂上工了,他已经失去了普通人的zì yóu。没钱的时候痛苦,有钱的时候更痛苦。水泥的事情现在海城已经传遍了,并且很快就能传遍奉天,进而传遍全国。一个普通工人仅仅靠一项专利,每年足不出户比一个家有良田百顷的地主挣得都多。这简直就是神话志怪,痴人说梦。
陈同海找到武牧,痛哭流涕的坚决要求改变专利分成方式,把一人一半改成武牧9成、陈同海1成;或者专利费全部归武牧,陈同海一分不要。
陈同海已经怕了,自从水泥的消息传出去,人们的热情显然出乎陈同海的预料。这几天陈同海家里车水马龙,前来拜访的亲戚络绎不绝。陈同海被这些自称亲戚的人们眼中的火热吓住了。商量一起发财的,希望获得支援的,甚至直接过来要钱的......陈同海从来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亲戚,认识的不认识的全来了,这些人以前和陈同海根本没有打过交道,有些人陈同海甚至没有见过,别说八杆子、十八杆子都打不着。
这种门庭若市的盛况吓住了陈同海,陈同海老老实实过了大半辈子,心中早就没有了雄心壮志,只盼能安安生生过rì子。他研究水泥只是为了武牧的悬赏,50个大洋的悬赏。陈同海从来没有想过,水泥能够帮陈同海挣这么多大洋,水泥能够改变陈同海平静了几十年的生活,甚至对陈同海本人以及陈同海的家人安全产生了威胁。
没钱的rì子难熬,钱太多同样不再是福,而是祸!
陈同海没有武牧的权势,无法保证自己手中的财富不受侵犯,无法保证自己家庭的平安。所以陈同海找到武牧,要求改变专利分成,推掉这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一切,重新回到以前安静平和的生活秩序中。
武牧同意了陈同海的意见,把通过水泥获得的所有专利费用全部捐赠出来,成立了一个科技基金,名字就叫“牧海基金”。“牧海基金”交给武方孔进行经营,陈同海担任终身名誉会长,消息一经宣布,顿时成为海城焦点。
陈同海终于摆脱了亲戚们的纠缠,回归自己安静的生活。还是有好处的,陈同海接受了“牧海基金”终身名誉会长这个职务,这个职务是有薪水的,固定每年1000个大洋。当然,这个信息只有寥寥几人知晓,陈同海这次打死也不敢再显摆。
武牧参考“诺贝尔奖”,顺势设立了一个科技奖励,以“牧海基金”的经营利润作为奖金,以“盛世”冠名,每年颁发一次,每个项目奖金1000大洋。奖励项目包括“最高发明奖”;“最高发现奖”;“最高医学奖”;“最高学术奖”;“特别奖”。
“牧海基金”以及这些“发明”、“发现”、“医学”、“学术”这类专有名词太过先进,海城人们并不理解其中蕴含的意思,但是每个奖项1000个大洋的奖金人们是理解的。这可是真金白银,足额奖励,连海城zhèng fǔ都不收税的。
有了吸引力,就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开始研究。
武牧只是提供了一个架构,很快链锁反应开始出现。
“盛世奖”规定出台不到3天,第一个申请人出现了:陈凤玉正式申请“盛世最高发明奖”,拿出的发明是一台“卧式蒸汽机”。这种蒸汽机可以广泛应用到机车以及轮船上,功率大概相当于2500马力。为了普及应用,陈家已经开始修建一条从海城到营口的单向铁路,火车的动力就使用这种“卧式蒸汽机”。郑无畏更是已经向海城委员会提出了申请,要求购买这种“卧式蒸汽机”用来代替船帆提供船用动力。
10天以后,来自锦州的张氏家族拿出了一款更加先进的使用多级膨胀技术的“卧式蒸汽机”,功率达到了3000马力,又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的专利技术申请,并且同样联系了郑无畏主持的船厂,邀请郑无畏对张氏“卧式蒸汽机”进行测试,郑无畏欣然同意邀请,双方开始联系测试事宜......
陈添财又惊又怒,马上对现有蒸汽机进行改进,并且对“内燃机”立项研究......
那个敢说中华民族没有创新jīng神?
言情推荐阅读:
一代是怎么练成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一代是怎么练成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