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赵云论马
三rì后到达洛阳。刘协上朝,先派吏曹侍中杨琦为使,准备一切应用之物,往雍州郿城迎马云禄入京成婚。朝中诸臣听说皇帝遇敌,幸得雍州马超相救,纷纷责怪刘协不该只带六千兵便出城亲身犯险,尤其是杨彪更是抓着不放。刘协道:“南匈奴近数十年来与本朝相处甚欢,前单于于夫罗还曾亲率部卒参与朝廷平乱。何曾想竟因今冬粮尽便兴兵来犯?”宫中皇后等人也颇为关切。只有蔡琰闷闷不乐。刘协问她,原来蔡琰认为是自己的缘故因此使南匈奴与大汉反目成仇。刘协大笑,“若因爱妃之故,两年前便已反叛,何至今rì?”见蔡琰仍然不开心,知道她又想起了在匈奴的那段rì子。当下安慰道:“朕绝不让自己爱妃再流落异乡。如今朕与爱妃夫妻和睦,又喜得龙子,过去种种,何必去想?”好说歹说,才把一个蔡美眉说得喜笑颜开。
十二月十二rì朝罢,便与军中诸臣开会总结濮阳之战的经验教训。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全军又统一了思想,可以说达到了刘协的要求和目标。
刘协因河东郡遇敌,见匈奴骑兵人马如一,犀利非常,颇以为忧。与郭嘉商议。郭嘉道:“公孙瓒曾与羌人、乌桓战,尽选白马为先锋,号为白马将军;羌人但见白马便走。白马将军骑兵之jīng,冠绝诸侯。赵将军久在公孙瓒麾下效力,对骑兵之道,或知一二。陛下何不招赵将军相询?”刘协便招赵云入见。
赵云在西园cāo练兵马,听得皇帝召见,连忙脱了盔甲袍靴,随使者来见。刘协道:“朕此次见匈奴骑兵之利,甚为忧怀。昔rì战曹cāo,吾军只有三千战马,而曹cāo骑兵有数万之多。河东遭遇匈奴,以三千陷阵营jīng锐尚不能敌匈奴一千骑兵,朕因此不安。赵将军在白马将军公孙瓒帐下效力多年,对骑兵了解必深,有何看法?”
赵云道:“骑兵一道,关键在一‘习’字。”刘协道:“何以言之?”
赵云道:“‘南人乘船,北人乘马’,此语古已有之。非他故,习之而已。南方多河海港汊,南人往来多乘船。数千年因袭,故南人cāo船之术,天下莫比。北方大陆之地,便于马匹奔驰,故自三代以来,北人便有养马以代步者。匈奴、羌、乌桓等族,逐水草而居,于草原之上往来迁徙,rì夕与马相处,深知马xìng,惯于马上跑马shè箭。故胡人马术,天下莫敌。骑兵须于马上弛shè,非善马之人不能当其任。故言骑兵之道,在一‘习’字。”
刘协道:“将军一‘习’字,可谓尽得骑兵之妙。然以此观之,吾大汉骑兵,终须逊胡人一筹?”
赵云道:“胡人善于骑shè,习之耳。吾大汉之卒,若亦能终rì与马相处,rì夕cāo练,骑兵之利亦未必不如胡人。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昔赵武灵王念赵国北边于燕,东边于胡,西边于林胡、楼烦,与赵为邻,而秦止一河之隔,居四战之地,恐rì就微弱。乃身自胡服,革带皮靴,使民皆效胡俗,窄袖左衽,以便骑shè。国中无贵贱,莫不胡服者。废车乘马,rì逐shè猎,兵以益强。武灵王亲自帅师略地,至于常山,西极云中,北尽雁门,拓地数百里。赵国骑兵之强,由此甲于诸侯。我朝初立,备受匈奴侵伐之苦。而后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以骑兵大破匈奴,深入千里之外。霍去病更封狼居胥而还。由此观之,若训练得法,将得其人,大汉骑兵,未必不如匈奴。”
“既如此,朕yù组建骑兵,以救国之危难。该当如何?”
“骑兵者,有将、士、马。夫将者,人命之所悬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成三军者,先择其将。将得其人,则三军用命,士卒同心,上承君命,以安社稷。将不得其人,士卒离心,进不能攻退不能守,军无功而国危矣。是故骑兵之众,任将为先。”
“将帅既定,使择材而任为三军。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骑shè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有shè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有善发强弩,远而和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之士:各因其能而用之。然后广求良马为骑乘,朝夕相处,深知其xìng,上阵之时,如虎添翼。”
刘协大喜。想到全军战马,不过五千匹。而濮阳战败之后,剩下不到三千。虽然破匈奴之后,得战马二千。但总体来说战马数量还是太少。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征匈奴,往往都是数万十几万的马出征。东汉征匈奴也是有大批战马可用。自己手上那几千马都不够一个部的装备。对赵云道:“朕观匈奴之兵,自幼习练骑shè,故骑shè之术甲于天下。吾大汉士民,勤于习练,亦不稍逊。战马不足,如之奈何?”
赵云道:“如今匈奴受灾,粮草不足。陛下不如遣使往匈奴,约定以粮草交换马匹。此议若成,可得数千匹战马。雍粮二州,自古产良马,可于此地建马场养马。公孙瓒与羌、乌桓战,得良马数万匹。陛下既已兴兵,破匈奴之后便可尽取其马为吾所用。”看来这倒也是个办法。
又问:“朕观匈奴所乘之马,身高体壮,奔驰甚速。‘上下山坂,出入溪涧,中原之马弗如也;险道倾仄,且弛且shè,中国之骑弗如也;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及也。’朕尚未见大汉有如此骏马。”
赵云道:“吾大汉境内,出产四种良马。其一为秦马,亦称西凉马,以河曲马为代表。秦国本就善长养马,其祖先非子‘好马及畜,善养息之,……马大蕃息’,更兼‘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因此秦马成名较早。秦以车马之强,遂灭六国,一统天下。产于陇西河曲之地,形体高大粗壮,后肢发育良好,挽力强,能持久耐劳。然奔跑速度低,腿短耳大,是挽型马。”
“其二为并州马。并州马体质粗糙结实,四肢坚实有力,蹄质坚硬,抗严寒,适应xìng强。用于乘用、挽用皆可,以持久力强著称。匈奴、鲜卑等逐水草而居,所产之马惯于久驰。并州处中原与胡人交接之地,有匈奴所产良马流入,因此并州马与匈奴马皆为良骑。”
“其三为浩门马,又称‘西蕃马’。浩门马产于巴蜀以西高山之地,体质粗糙结实,挽乘皆宜,以善走对策步著称。羌马若用于山地之间,行走平稳,骑士可免受颠簸之苦。昔淮yīn侯韩信暗度陈仓,即以浩门马为乘。”
“其四为巴蜀马。巴蜀之地多山,所产之马体形矮小,而挽力强,善走山路,适于驮乘。巴蜀之地,民多以之运送货物。若于山地运粮,巴蜀马最为合适。”
“大汉之外,西域盛产良马。,体轻、千燥、灵活,以乌孙及大宛最为有名。相传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sè马置山下与集,所生之驹,皆为汗血,因号为天马子。武帝闻西域大宛产良马,名为汗血马,故遣使前往购买,惜每次使者均被杀,钱物全被抢。太初元,李广利奉诏率郡国恶少数万人至大宛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西域之马,由此闻名天下。”
刘协大喜,道:“不意将军如此深知骑兵之道。”重赏赵云。即rì遣杨修为使,董昭为副,往上郡见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愿以粮草铁器等交换马匹。呼厨泉单于牛羊多被大雪冻死,却以马匹稀少不足货卖为由,不肯交换,只换了五百匹马匹给杨修带回来。刘协大怒。因马腾亲送马云騄入京成婚,因此暂且按下此事。命赵云集中朝廷所有的五千匹战马,挑选善于骑shè之术的士兵组建“骁骑营”,隶属虎卫军,朝夕训练。
天子纳妃,虽然没有纳皇后那般隆重,然而刘协坚持要正式迎娶,因此也是非常正式,繁文缛节自不必说。董贵人和蔡琰都是没有经过这个手续的,因此难免怪皇帝偏心。刘协劳累一天,总算可以回宫与马云騄相见。此时灯下看美人,与马上英姿飒爽的女将,自是别有一种韵味。刘协一直感激她rì夜兼程来救自己的情意,当夜夫妻二人如胶似漆,恩爱自不必说。次rì,刘协见了皇后伏氏,问她后宫妃嫔等级。原来光武帝中兴后,化繁为简,后宫除皇后外,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四级。刘协嫌宫人、采女之名不好听,于是改为夫人、妃、嫔、美人、才人五等。封董氏、蔡琰、马氏皆为夫人。
第二天国丈马腾增加五百户封地,让他仍旧回雍州镇守。又跟他商量把雍州骑兵并入朝廷禁军之事,翁婿之间自然无不应承。于是起诏宣马超庞德率雍州骑兵入京。因新年之际,特别恩准年后启程。又命马腾在雍州主持采买战马之事,按时献于朝廷。马腾一一领命,拜辞而去。
十二月十二rì朝罢,便与军中诸臣开会总结濮阳之战的经验教训。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全军又统一了思想,可以说达到了刘协的要求和目标。
刘协因河东郡遇敌,见匈奴骑兵人马如一,犀利非常,颇以为忧。与郭嘉商议。郭嘉道:“公孙瓒曾与羌人、乌桓战,尽选白马为先锋,号为白马将军;羌人但见白马便走。白马将军骑兵之jīng,冠绝诸侯。赵将军久在公孙瓒麾下效力,对骑兵之道,或知一二。陛下何不招赵将军相询?”刘协便招赵云入见。
赵云在西园cāo练兵马,听得皇帝召见,连忙脱了盔甲袍靴,随使者来见。刘协道:“朕此次见匈奴骑兵之利,甚为忧怀。昔rì战曹cāo,吾军只有三千战马,而曹cāo骑兵有数万之多。河东遭遇匈奴,以三千陷阵营jīng锐尚不能敌匈奴一千骑兵,朕因此不安。赵将军在白马将军公孙瓒帐下效力多年,对骑兵了解必深,有何看法?”
赵云道:“骑兵一道,关键在一‘习’字。”刘协道:“何以言之?”
赵云道:“‘南人乘船,北人乘马’,此语古已有之。非他故,习之而已。南方多河海港汊,南人往来多乘船。数千年因袭,故南人cāo船之术,天下莫比。北方大陆之地,便于马匹奔驰,故自三代以来,北人便有养马以代步者。匈奴、羌、乌桓等族,逐水草而居,于草原之上往来迁徙,rì夕与马相处,深知马xìng,惯于马上跑马shè箭。故胡人马术,天下莫敌。骑兵须于马上弛shè,非善马之人不能当其任。故言骑兵之道,在一‘习’字。”
刘协道:“将军一‘习’字,可谓尽得骑兵之妙。然以此观之,吾大汉骑兵,终须逊胡人一筹?”
赵云道:“胡人善于骑shè,习之耳。吾大汉之卒,若亦能终rì与马相处,rì夕cāo练,骑兵之利亦未必不如胡人。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昔赵武灵王念赵国北边于燕,东边于胡,西边于林胡、楼烦,与赵为邻,而秦止一河之隔,居四战之地,恐rì就微弱。乃身自胡服,革带皮靴,使民皆效胡俗,窄袖左衽,以便骑shè。国中无贵贱,莫不胡服者。废车乘马,rì逐shè猎,兵以益强。武灵王亲自帅师略地,至于常山,西极云中,北尽雁门,拓地数百里。赵国骑兵之强,由此甲于诸侯。我朝初立,备受匈奴侵伐之苦。而后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等以骑兵大破匈奴,深入千里之外。霍去病更封狼居胥而还。由此观之,若训练得法,将得其人,大汉骑兵,未必不如匈奴。”
“既如此,朕yù组建骑兵,以救国之危难。该当如何?”
“骑兵者,有将、士、马。夫将者,人命之所悬也,成败之所系也,祸福之所倚也。成三军者,先择其将。将得其人,则三军用命,士卒同心,上承君命,以安社稷。将不得其人,士卒离心,进不能攻退不能守,军无功而国危矣。是故骑兵之众,任将为先。”
“将帅既定,使择材而任为三军。有轻足善步,走如奔马者,聚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骑shè如飞,发无不中者,聚为一徒,名曰争锋之士;有shè必中,中必死者,聚为一徒,名曰飞驰之士;有善发强弩,远而和中者,聚为一徒,名曰摧锋之士:各因其能而用之。然后广求良马为骑乘,朝夕相处,深知其xìng,上阵之时,如虎添翼。”
刘协大喜。想到全军战马,不过五千匹。而濮阳战败之后,剩下不到三千。虽然破匈奴之后,得战马二千。但总体来说战马数量还是太少。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征匈奴,往往都是数万十几万的马出征。东汉征匈奴也是有大批战马可用。自己手上那几千马都不够一个部的装备。对赵云道:“朕观匈奴之兵,自幼习练骑shè,故骑shè之术甲于天下。吾大汉士民,勤于习练,亦不稍逊。战马不足,如之奈何?”
赵云道:“如今匈奴受灾,粮草不足。陛下不如遣使往匈奴,约定以粮草交换马匹。此议若成,可得数千匹战马。雍粮二州,自古产良马,可于此地建马场养马。公孙瓒与羌、乌桓战,得良马数万匹。陛下既已兴兵,破匈奴之后便可尽取其马为吾所用。”看来这倒也是个办法。
又问:“朕观匈奴所乘之马,身高体壮,奔驰甚速。‘上下山坂,出入溪涧,中原之马弗如也;险道倾仄,且弛且shè,中国之骑弗如也;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及也。’朕尚未见大汉有如此骏马。”
赵云道:“吾大汉境内,出产四种良马。其一为秦马,亦称西凉马,以河曲马为代表。秦国本就善长养马,其祖先非子‘好马及畜,善养息之,……马大蕃息’,更兼‘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因此秦马成名较早。秦以车马之强,遂灭六国,一统天下。产于陇西河曲之地,形体高大粗壮,后肢发育良好,挽力强,能持久耐劳。然奔跑速度低,腿短耳大,是挽型马。”
“其二为并州马。并州马体质粗糙结实,四肢坚实有力,蹄质坚硬,抗严寒,适应xìng强。用于乘用、挽用皆可,以持久力强著称。匈奴、鲜卑等逐水草而居,所产之马惯于久驰。并州处中原与胡人交接之地,有匈奴所产良马流入,因此并州马与匈奴马皆为良骑。”
“其三为浩门马,又称‘西蕃马’。浩门马产于巴蜀以西高山之地,体质粗糙结实,挽乘皆宜,以善走对策步著称。羌马若用于山地之间,行走平稳,骑士可免受颠簸之苦。昔淮yīn侯韩信暗度陈仓,即以浩门马为乘。”
“其四为巴蜀马。巴蜀之地多山,所产之马体形矮小,而挽力强,善走山路,适于驮乘。巴蜀之地,民多以之运送货物。若于山地运粮,巴蜀马最为合适。”
“大汉之外,西域盛产良马。,体轻、千燥、灵活,以乌孙及大宛最为有名。相传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sè马置山下与集,所生之驹,皆为汗血,因号为天马子。武帝闻西域大宛产良马,名为汗血马,故遣使前往购买,惜每次使者均被杀,钱物全被抢。太初元,李广利奉诏率郡国恶少数万人至大宛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西域之马,由此闻名天下。”
刘协大喜,道:“不意将军如此深知骑兵之道。”重赏赵云。即rì遣杨修为使,董昭为副,往上郡见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愿以粮草铁器等交换马匹。呼厨泉单于牛羊多被大雪冻死,却以马匹稀少不足货卖为由,不肯交换,只换了五百匹马匹给杨修带回来。刘协大怒。因马腾亲送马云騄入京成婚,因此暂且按下此事。命赵云集中朝廷所有的五千匹战马,挑选善于骑shè之术的士兵组建“骁骑营”,隶属虎卫军,朝夕训练。
天子纳妃,虽然没有纳皇后那般隆重,然而刘协坚持要正式迎娶,因此也是非常正式,繁文缛节自不必说。董贵人和蔡琰都是没有经过这个手续的,因此难免怪皇帝偏心。刘协劳累一天,总算可以回宫与马云騄相见。此时灯下看美人,与马上英姿飒爽的女将,自是别有一种韵味。刘协一直感激她rì夜兼程来救自己的情意,当夜夫妻二人如胶似漆,恩爱自不必说。次rì,刘协见了皇后伏氏,问她后宫妃嫔等级。原来光武帝中兴后,化繁为简,后宫除皇后外,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四级。刘协嫌宫人、采女之名不好听,于是改为夫人、妃、嫔、美人、才人五等。封董氏、蔡琰、马氏皆为夫人。
第二天国丈马腾增加五百户封地,让他仍旧回雍州镇守。又跟他商量把雍州骑兵并入朝廷禁军之事,翁婿之间自然无不应承。于是起诏宣马超庞德率雍州骑兵入京。因新年之际,特别恩准年后启程。又命马腾在雍州主持采买战马之事,按时献于朝廷。马腾一一领命,拜辞而去。
言情推荐阅读:
三国重生之汉献中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三国重生之汉献中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