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父母卖血儿摆阔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的手机成了爱情专线,没有一个和别人打电话,哪怕是发短信的记录。习惯了等待父母的电话,已不知有多久不给家里打电话了。后来手机丢了,爸爸总是打遍我留下的所有电话,依然找不到我,就会发很大的脾气。这时候,妹妹就会想起他,我男朋友的电话,因为无论我在哪里,都会和他联系。
突然有一天,他也不知道我在哪里,只留给我妹一个电话。那时候我们已经分手了。说好的五一长假到我家去玩,也成了泡影。
五一我一个人回了家,没有人送,却只有一个人接,那就是我已患病的爸爸。妈妈没有问我为什么他没有回来,只是一遍遍地说曾经有一次他在工作中碰伤了手,缝了几针,怕我担心,都没敢告诉我。妈妈说这些的时候,我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发呆。
妈妈问我为什么不和他联系,以前我在家总是抱着手机,不停地发短信。我说手机丢了,我们失去联系了。妈妈催促我给他打电话,我只说他上班时间不带手机,收不到,妈妈让我发短信,我也拒绝了。妈妈明白我们两个人两地相思的苦,可是家里因为爸爸的病花了不少钱,已经再也没钱给我买手机了,而我刚参加工作,工资少得可怜。
妈妈说多了,我就会生气地说,大不了换个男朋友,妈妈说:“人家一直在等你,你怎么能说换就换呢?”其实妈妈是怕我辜负了他,妈妈哪里知道,是他在爱情里放弃了我,我争取过多少次都无济于事,他就那么绝情地离开了我。本来以为,五一长假换个环境,可以换个心情,可是我错了。当妹妹的男朋友为她买回了胃疼药,我想起去年那些下雪的日子,他一个人去了山西,我把身上所有的钱给了他,每天中午不吃饭,以至于现在天天胃疼,常常是半夜疼醒,可是他却早已离开了我。当妹妹的男朋友一遍遍叮嘱她多吃一些的时候,我想起去年为了怕他肚子疼,我从来不让他喝凉水。有一次,他喝热水烫到了,后来我总是用勺子一口口地喂他喝。在我心里,总是怕,怕他照顾不好自己,怕他受委屈,可是我宁愿牺牲了自己。
姐姐已是结婚的人,孩子快一周了,看着他们一家三口,我的心里也是一阵阵地酸楚。
五一长假过后,我疯了一样地逃回石家庄,发誓再也不回家了。上班的第二天,妈妈打来电话,我心里一阵紧张,我以为爸爸的病情又严重了。原来妹妹的男朋友给她买了一部手机,妈妈让我回家把妹妹的手机拿来用,我知道妈*良苦用心,可是我只能推脱说工作忙走不开!
上班的第三天,那天特别冷,爸爸告诉我他已在火车上,来给我送手机,让我下班以后去接他。我赶到火车站,远远地看到爸爸一个人在出站口那里。爸爸冲我招手,我跑过去,却不知说什么,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爸爸什么也没说,只是和我在车站匆匆吃过饭,把手机给了我,就催促我上班了。爸爸要等3点10分的火车,然后回家。我不知道爸爸是为了什么,难道拖着病重的身体,一天的周折,就为了给我送一部手机,就为了成全我和他的爱情吗?爸爸啊!
2点多的时候,石家庄突然刮了很大的风,下了很大的雨,我突然好担心爸爸。那场雨下了两天,就像我心中的泪流个不止。
晚上,我梦到我哭了,在爸爸的怀里哭了好久好久,我才发现原来只有爸爸的怀抱可以让我永远地停靠,原来只有亲情才是永远不变的!
我们都不想离别
这世界上只你有们能搀扶我,了解我,鼓励我,在我做错事的时候纠正我,开心的时候一起开心,难过的时候你们也尽量让我开心,你们是我生命里的一部分,如果可以选择,我真的不想离别。
3个女孩都是一起长大的好姐妹,她们曾经有一个小小的梦想,老一说她想当教师,*说她想律师,而老三却想了很久都没回答得出来,“老三,你不会没梦想吧?”*用难以置信的语气问老三,“没有梦想的人就是没有目标,老妈说没有目标的人很容易走歪路喔”老一发言了,老三说“这样喔,让我回去好好想想,我下次一定回复你们的”……
那时侯她们的童年像大海一样美丽,像天空那么澈蓝,她们的欢笑声,传遍整个大街小巷。
后来,她们为了各自的梦想,各奔东西,半年才聚一次,她们尝遍了外面世界的酸甜苦辣,她们见面曾一起抱头痛哭,然后为彼此打气加油。
她们的路,一定会走得很远,我一直坚信。
老一,*,老三对着天空许愿:
等我们成功以后,一定不会再分离了。
这些心声,相信一定会传达得很高,很高……
父母心事
去年我父母去做传销,把家里所有的积蓄全部赔光了,甚至连我在学校的生活费也支付不起了。我内心挣扎了两个月,最后抹了抹眼泪狠下心离开了刚刚读了半年的大学,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没有时间去欣赏城市的繁华,闪烁的霓红灯,川流不息的车辆,高大的楼群。这些对我来说都太过于奢侈,我必需先找一份工作,养活我自己。
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文化和经验的人来说,找工作确实不容易。去了好几家公司,都被拒之门外。一时间我没有方向,对未来也是一片迷惘……
忽然有一天,我妈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他们准备也来上海找点事做。我哦了一声,算是答应了。其实我爸妈一直都对我很好,从小到大我即使犯再大的错,他们也没打过我一次。他们一直都希望我以后有出息,读一个好的大学。可是现在他们却亲手把我这个梦给捏碎了,我有些恨他们……
爸妈来的那天我去车站接他们,半年没见,我突然觉得他们都老了,岁月在他们脸上写下深深的皱纹,两张沧桑的脸……
妈*工作找的出奇的顺利,在一家饭店打打杂。爸爸由于年龄大了,和我一样天天跑公司,然后又失落的回来。那段时间我们天天在家就这么看着,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偶尔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会天。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
天无绝人之路,终于有一天我面试上了一家电子厂,一进去就天天上夜班,由于厂里效益不错,我几乎每天都加班,每天早上顶着烈日回家,晚上又拌着月亮出门。
上班的第2天吃了晚饭后,我爸像往常一样点上一支烟,也给了我一支。然后对我说:“你妈昨天把工作辞了,明天我们准备回去,你在外面自己要小心点,注意身体。爸妈对不起你,没能让你读完大学,我们欠你的,希望你以后要踏踏实实做人,不要像我们一样。”我沉默了许久,然后用一种无所谓的口气说:“以前怎么不知道,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太迟了……”我妈听了我的话很激动,她哭着说:“我们也只是想你以后的日子过的好点,才一时财迷心窍被人骗了去做那个的。这些年来我们哪点不为你着想,今天中午我们怕影响你睡觉,没在家做饭,在外面待了一天,午饭也没舍得吃。”听到这番话我一时不知所措,心里很复杂,是震撼,是感动,是惭愧……我抹着眼角,冲出门去,飞快的骑上车去上班,那天的风很大,吹在身上像刀割的一样疼。眼泪在风中飞舞,散落在坚硬的柏油路上,印出一朵朵小花,又慢慢退去……
第2天我回来时爸妈已经走了,桌上有一顿饭菜,一张字条和一百块钱。信上这样说:兴,我们回去了,我们是欠你的,请你不要怨恨我们,我们也是想让你以后的路走的顺利一点,其实爸妈想赚钱也是给你的,爸爸妈妈老了没有那么贪心,也不需要那么多钱。希望你能明白我们的苦心。也希望你在以后的路上能借鉴我们这次的失败,少走弯路。这一百块钱是给你做车用的,这样你就不用天天骑车,也就能多睡一会了。门已经修好了,以后出门记得带钥匙。给你买了一袋米在厨房里,大概够你吃一个月的。我们有空再来看你。希望到那个时候你不会在记恨我们。——无用的爸爸妈妈!~我捏着这沉重的一封信,早已泪流满面!
兄弟的另一种诠释
他出生的那年,计划生育抓的正严,村里有生二胎的人家,不是要躲到外地就是要被罚款。只有他,是光明正大生下来的*,并非家中有权有势,而是因为他哥哥患有先天脑疾。俗话说,就是弱智。
一、。母亲挥着手里的一根小竹竿,对他说:永远不许碰弟弟,记住没?因为担心他会伤害弟弟。父母更不许他*他们的房间,即使是吃饭,也让他单独在自己的小屋里吃。他经常偷偷蹲在父母的房门外向屋里望去,看到弟弟时,就笑得口水顺着嘴角流出来了。其实他很小的时候,也曾被深深的疼爱过。只是当年龄相仿的孩子已经学会说话、走路时。他却目光呆滞,讲不出一个字来。检查出是脑疾后,爷爷奶奶把怨气撒到母亲身上,母亲便把委屈强加给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打他一顿。有时,母亲在院子里抱着弟弟晒太阳。他小心翼翼地靠近,兴奋得想摸摸弟弟的脸蛋,母亲像逃避瘟疫一样抱着弟弟闪到一边,大声喝斥他:不许碰弟弟,你想把病传染给弟弟吗?一次,父母不在,他远远地看着姑姑怀里的弟弟,还是傻傻的笑,流着口水。姑姑心一酸,向他招手,说:来,摸摸弟弟的手。他却迅速的躲开,口齿不清,断断续续地说:不……不摸,传……传染……
那天姑姑哭了。他伸手为姑姑擦眼泪,自己却依旧在笑。
二、。弟弟慢慢长大,已经开始牙牙学语。有几次,弟弟伸着胳膊,蹒跚着向他走来,他兴奋得手舞足蹈,只是母亲总会慌忙跑过来,把弟弟抱开。看着别的孩子手里拿着的冰棒,他抿舔着唇,感到炎热而口渴。那些孩子说:你学狗在地上爬,就把冰棒给你。他学了,可他们并没有把冰棒给他,而是笑得前仰后合。一向动作迟缓的他猛地从地上爬起来,像疯了一样劈手就抢,那些孩子都吓呆了。他拿着冰棒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冰棒不断融化,待他跑回家里时,只剩下可怜的一点了。弟弟正在院子里玩,他趁着母亲不注意,把冰棒举到弟弟面前,说:吃,吃,弟吃。母亲看见他拿着一根小木棍向弟弟比划,冲过来一把将他推开。他摔倒在地,仅剩的冰棒杆也掉在地上,他痴痴地看了一会儿,哇的一声哭了。
弟弟学会说话了,可是从没有人教过他叫哥。他多希望自己能像所有的哥哥一样,被弟弟叫一声哥。为此,每当弟弟在院子里玩时,他就会在三米外的地方,吃力地大声喊:哥,哥。他想让弟弟听到,让弟弟学会叫他哥。一天,他继续喊着哥、哥时,母亲冲他嚷:一边玩去。这时,弟弟突然抬起头看着他,竟然清晰的叫了一声“哥”。他从来没有如此激动过——拍着巴掌跳起来,忽然跑过去,用力抱住弟弟,眼泪和口水一起流到弟弟身上。
三、。他是从小被同学喊着“傻子他弟”长大的,他对这个称谓憎恶至极。所以他看着总是对着他傻笑的哥哥,心中充满了厌恶。一次他又因为“傻子他弟”这个称呼和同学撕打了起来,他被那个同学压在身下,忽然对方的身体轻飘飘的离开了他,是哥哥出手了。
他从未见过哥哥使这么大的力气,把那个男孩横空举起,摔在地上。男孩顿时在地上滚着喊疼。他害怕了,他们惹了祸,父亲一定会揍他的。那一刻他恨透了母亲,为什么生一个傻子给他当哥哥。他用力得推了哥哥一把,气愤的吼:谁让你多管闲事,你这个傻子。哥哥被推得抵到树上,傻呆呆的看着他。那天,父亲让他和哥哥并排跪在地上,竹竿无情地落下来时,哥哥趴在了他的身上,忍痛颤抖着说:打,打我。
有一天,城里的亲戚带来了他们没见过的糖果,母亲分给他八块,留给哥哥三块,这样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他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次日清晨,哥哥在窗外敲着玻璃对他傻笑,踮着脚把一只手伸过来,脏兮兮的掌心里是两块糖。他愣了愣,没有接。哥哥再次伸手时,已变成三块糖。是哥哥仅有的三块糖,他含糊地说:吃,弟吃。不知为什么,这次他突然不想要了,哥哥急得跺着脚说不出话来,干脆把糖纸剥开,往他嘴里塞。当他吃下糖时,他清楚地看到哥哥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弟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哥哥也高兴得又蹦又跳。其实哥哥并不明白什么是大学,但是他知道弟弟给家里争了气,现在没有人再叫他傻子,而是叫他“君旺他哥”。他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哥哥还是不肯进他的屋子,而是从窗外递给他一个花布包。他打开,竟是几套新衣服。都是几年前姑姑给他们个俩做的或是城里的姨妈送的。原来,这么多年,哥哥一直没有穿过新衣服。可是,他和父母却从未注意过。此刻,他才发现,哥哥穿在身上的衣服磨破了边,裤子短的吊在腿上,滑稽得像个小丑。他鼻子微微发酸,这么多年,除了儿时的厌恶和长大后的忽视外,他给过哥哥什么呢?哥哥还是多年前傻笑的模样,只是眼里多了几分期待,他知道那期待意味着什么。尽管哥哥不知道他在不断的长高,不知道衣服的款式已过时的他无法穿出门。但他还是假装收下了衣服,高兴得在身上比量着问:哥,好看不?哥哥很用力的点头,笑得时候嘴巴咧得很大。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兄”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这个字读弟,弟弟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没有你,就没有我。那天,他反复的教,哥哥却坚持读那两个字为“弟兄”,不连续却很坚决地读:弟,兄。走出哥哥房门时,他哭了。哥哥是在告诉他,在哥哥心中,弟弟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弟,就没有兄。
五、。对一个农村孩子而言,大学生活显得分外精彩,他几乎忘了自己还有个患脑疾的哥哥。那次母亲在邮局给他打电话时,哥哥一起去了。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末了,母亲说:跟你哥也说几句吧。哥哥接过电话后,许久没有声音,又是母亲接过来,说:挂了吧,你哥哭了,他在胸口比划着,意思是想你。他本想让母亲再把电话给哥哥,他想告诉哥哥,等自己回去教他写字,给他带只有城里才有的糖果和点心,可是他张了张嘴,却应了句那就挂了吧。因为他看到寝室同学好奇的目光,他不想让他们知道他有一个傻哥哥。暑假,他买了糖果和点心,路上,他塞了一块糖在嘴里,忽然想起儿时哥哥强行塞进他嘴里的糖,忍不住喉头发紧。糖在嘴里泛着微微的苦涩。第一次,他回到家就找哥哥,满院子的喊:哥,哥,我回来了,你看我给你带什么了?只是他再也没找到那个只会对着他傻笑的哥哥,那个年近三十还穿着吊腿裤子的哥哥。父亲老泪纵横,痛苦地告诉他:一个月前,你哥下河去救溺水的孩子,他自己也不会游泳,把孩子推上来,他就没能上来……父亲蹲在地上失声痛哭着说,我们欠那孩子的太多了!
他一个人坐在河边,对哥哥的回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纸,上边写着“兄弟”那是他的字;下边是歪歪扭扭的不容易辨认的两个字,只有他能看得出,是哥哥写的——弟兄。
爱比恨只多一笔
父母离婚后,他和妹妹跟了母亲。父亲搬出去,和那个叫刘小敏的女人一起离开了小城。
母亲常常坐在家里,精神恍惚,单位领导替她打了病休报告。
长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时,他只恨自己长得不够快。为了省几个钱,他去很远的郊外打荒草,再背进家门。母亲的间歇性精神病发作了,他把泪往肚里咽了又咽,终于没有哭出来。
他没考大学,工厂子弟学校正在招老师,他居然考上了,做了体育老师。
后来,他结了婚,日子过得磕磕绊绊。就算母亲犯了病,损坏了东西,妻子也不吭声。他觉得,这就够了。
日子刚过安稳,有一天,父亲回来了,原来,那女人花光了他的钱,跟别人走了。父亲说:好歹你是我儿子,有血有缘关系。
妻子说:“该养儿子时,不见你的影子;快要养老时,你就跑出来当爹。”
母亲走过,拉住儿子的手,说:“让他回来吧……”
儿子不吭声,抽了一地的烟头。末了,他问母亲:“你真的不恨他?”既是问母亲,又是问自己。
他去了父亲居住的小屋。已是深秋,那里冰冷冰冷的,只有一张小床、一个小电炉、几包方便面。
父亲见到他,紧张得像一个孩子,说:“坐吧。”
他坐在床上,居然比父亲高了一截。两个人对着抽烟,很快,屋里烟雾缭绕。
后来,他站起来,走到门口,父亲跟在后面。他说:“星期天,我来接你。”
他在离家很近的地方,给父亲租了房,跑前跑后地忙着装修,墙壁是他亲自刷的,屋里的桌椅碗筷,都是他去买的,做这些事时,他好像不恨父亲,居然有些欣喜。
妹妹来了,说:“哥,你想好了?”
他点点头。
母亲跟着父亲生活,很久都没犯病。他经常去,坐在小院里,很少说话。
他看到父亲给母亲梳头,很轻很轻,掉的头发,他一根根拾起来,放进一个小盒子里。
父亲说:“老伴啊,叶子都掉光了,我们这两棵老树,就该走啦。”
母亲微微一笑。
他站起身,他的心第一次变得宽广了。
那天,他教邻居的孩子写字猛然发现,爱比恨只多一笔。就这么一笔,写出的却是人间的冰火两重天。
过年回家陪父母
天气愈来愈冷了,空中不时飘洒着几片鹅毛般的雪花。每天忙忙碌碌的,一晃竟到了过年的时候了。也好,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回老家陪陪父亲喝喝酒了。
我特地给父亲买了两瓶洋酒。父亲爱酒,但一辈子都只喝些自酿的米酒,那酒寡淡寡淡的,没什么酒味,不过是哄哄自己的嘴巴罢了。即便如此,母亲怕他年事已高,不胜酒力,遂限定他每餐只准喝一杯。父亲拗不过母亲,但又贪杯,便每每趁舀酒的机会大抿一口,那满满的一杯酒一抿便下去了,父亲“理所当然”还要加满,因此实际上,父亲每餐都要喝一杯半的样子。有时在酒缸边抿酒被母亲看到,母亲免不了要说上几句,父亲便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似的,羞愧地笑笑。
父亲每每盼我回去陪他喝酒,因为只有此时,他可以畅快地喝,母亲也不会唠叨什么,听凭我们父子俩大吃大喝。然而,我真正陪父亲喝酒的次数屈指可数,尤其是出国后,这种机会就更少了。不过,每年我都会向父亲许诺:今年过年,我一定陪你喝酒!
眼看就是大年三十了,今年别的活动我啥也不干,就是想陪父亲喝喝酒。没什么可犹豫的了,买张机票,一箭回来了。
父亲真老了。听说我要回来,白发苍苍的他一大早起来,硬是挤上那辆最早的公共车,赶到县城火车站来接我。远远地我就看到了父亲,那么冷的天,他棉衣都忘了穿,却伸长脖子在风雪的天空下瞪着浑浊的老眼东张西望。我快走到他的身边了,他还在焦急而忘情地找我。我望着像枯老的树桩一样的父亲,鼻子一酸,轻轻地说:“父亲,我回来了。”父亲扭头一见我,显得十分生疏地继续四周张望,我不知道他在找什么。过了好一阵子,父亲喉咙响了一下,闷闷地说:“就你一个人回来?”“嗯。”我突然明白父亲在找什么了:父亲年年期盼我带自己的另一半回去,可是我又让他失望了。父亲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下雪了,过年了。”
一到家,母亲早已忙开了。我把两瓶洋酒郑重其事地塞到父亲皲裂粗大的手中,父亲把酒瓶上的洋文细细地端详了一番,然后走进屋里,把它们藏了起来。出来时,父亲扛着满满的一缸酒,说,“今天咱们就喝家里的酒。”“行,行。”我连忙说。送他的洋酒本来就是让他以后慢慢喝的。
雪花三三两两地下,漫不经心的样子。风虽然冷,却是浅浅的。屋后的平台上,一张木桌、一缸老酒、几碟下酒菜。我坐在空旷的天空下,陪父亲慢慢喝着老酒,邻居的狗在我们的脚下晃来晃去。我说:“年初我就盘算着,过年的时候一定回来陪你喝几盅。”“嗯,”父亲应了一声,把满满的一杯酒喝了下去,我赶紧为他斟满。
记得有回出差,路过家门,我陪父亲好好地喝了一回酒。那是傍晚时分,薄薄的夕阳淡淡地照在身上,我们俩没有多余的话,只是你一杯我一杯地喝着酒。陪父亲喝酒,感觉真好啊。
可是今天,没有阳光,只有雪花,以及不时从远远的地方传来的鞭炮声。这时,父亲突然抬头,怔怔地望着我,说:“你出国也有五六年了吧?”“没有。不到三年。”“你答应过,过年的时候就回来陪我喝酒。”“我这不是回来了吗?”“你答应过,过年的时候把媳妇也带回来。”我一时语塞。父亲说:“你答应过,无论出国,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你都会想办法回来看我。”我喉咙猛地一哽,叫了一声“父亲……”这时,我听到身后有轻微的抽啜,扭头,竟是靠在门槛边的母亲。
母亲见我看她,就干脆走过来,一边揩眼泪,一边往手里搓围巾,说:“云乃崽,我看你父老子活不了多久了,天天叨念着你,天天叨着要跟你喝酒。每天早晨一起来就到堂屋的菩萨下面去许愿,生怕自己一觉睡了过去,再也见不到你似的……”停了一下,母亲又说:“他还天天担心你出事。说你到了那么远的地方去,莫说朋友,连个亲戚都没有。这世道又很乱,万一你跟别人打架了,连个帮手都找不到,还不是眼睁睁地让人欺负?”
父亲冲母亲一瞪眼,硬硬地说:“你又不是一样?天天守着电视,看又看不懂,瞎着急。昨天听说崽要回来,一通晚都不睡觉,还嚷着硬要跟我去县城呢。”母亲见我低着头,就说:“行了,老头子,你们喝酒吧,雪都飘到酒杯里了。”母亲说完,慢慢挪回到灶屋去了。
我的酒杯飘进了两朵雪花,父亲没看见,给我酒杯加了酒。父亲说:“你们那地方,也兴过年么?”我说:“不兴,洋人只过圣诞节。”父亲说:“那是个什么破地方,年都不过。你还到那里去干什么?国内不是好好的吗?”我无言以对。父亲忽然轻柔地说:“你看你,头发都白了不少,是不是在那里受委屈了?”我摇摇头。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我知道你有事也不会告诉我,你在那里好坏我不管,可我已是望八的人了,黄土快掩到脖子根上来了。你告诉我,你什么时候让我看到孙子?”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脸上已有了冰冷的一滴,我弄不清那是眼泪还是雪花。父亲老了,真的老了,我不忍再给他一个空洞的许诺。可是,除了陪他老人家喝酒,我还能说什么、做什么呢?“喝吧,父亲。我知道你酒量好,知道你从来喝不醉。啊,父亲,今天过年了,我好想陪你喝醉一回啊……”
门外突然响起了汽车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幡然醒来:天啊,窗外阳光灿烂,我仍在新西兰。一时泪水不知不觉从我粗糙的脸上缓缓滑下……
拾馒头的父亲
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题记16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城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大学,将来坐办公室就不用下地种田了。
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要搬到省城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一来这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还可顺便照顾一下我。
等我在高中读了一个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崽。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儿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去推饲料。
猪渐渐长得大起来,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了个精光,亲戚送给我们家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但也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许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挺好吗。
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得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时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黑橡胶”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在了父亲头上。
我是一个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但我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甭叫人家都知道了,会嘲笑我……
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才说:我去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的。
我的泪就落下来。对不起了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呀!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的成绩排在了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许多文章,一下子名声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那拾馒头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有病……
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终究没说什么。
第二天,我挟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在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焉焉呆呆,心里冰凉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外。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教室外面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我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爹。掌声一下子如潮雷动……
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两桶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菜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1997年的金秋九月,父亲送我来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这是来自黄土高原的愤怒与哭泣!为供儿子上大学,贫困的父母几年间辗转卖的血可以装满两个汽油桶,儿子却在学校冒充包工头的独生子挥霍无度、荒废学业。终于有一天,苦熬苦撑的父母发现了真相,不思悔改的儿子竟大骂父母冷酷无情。人们不禁要问:父母的爱心和学校的教育为何结出这么一枚苦果?
“他说父亲是包工头,家里很有钱”。2001年12月30日,青海省乐都县马厂乡甘沟滩村村民陈邦顺接到大儿子小良的班主任——西安某学院郭老师的来信。郭老师要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
小良于1997年考上该学院电子自动化专业,按理说这年应该毕业了。10个月前,小良离开家,说要去深圳参加招聘会,可是一去便几个月无音信。陈邦顺夫妻一直满怀希望地盼着大儿子参加工作的好消息。
第二天,陈邦顺赶到了西安。这天正好碰上元旦放假,他好不容易才找到郭老师。郭老师第一句话就把他问蒙了:“您是包工头吗?小良是独生子吗?”原来,家境贫寒的小良入学后一直对同学说自己是独生子,父亲是包工头,家里很有钱。他花钱很大方,经常到网吧上网聊天、玩游戏。据同学说,小良每月上网花的钱少说也在400元以上,他的两个女朋友都是在网上认识的。
郭老师拿出小良这几年的学习成绩单给陈邦顺看。陈邦顺发现:不及格和缺考的科目用红色标记,而小良的成绩单红标记斑斑点点。小良第一年勉强过关,二、三年级的成绩便不堪入目,很多科目缺考,四年级更是一片空白。郭老师说:由于成绩不好,小良已留了两级;他只在第一学年报了到、注了册、交了学费,其他几个学年根本没报到,学费也没交,学校曾多次催促他,可他始终没办理手续。
听着郭老师的“天方夜谭”,陈邦顺直觉得眼前发黑,气得差点儿晕倒:这也就是说,自己这几年寄给小良的6.35万元,就这样被他花天酒地挥霍光了!四年来,小良一直欺骗为他辗转卖血的父母!陈邦顺禁不住痛哭失声。他颤抖着向郭老师伸出胳膊,指着那上面一个个发黑的针眼怒吼:“我哪是什么包工头呀?我的钱都是从这里流出来的!”
郭老师惊呆了。他没想到小良是用父母卖血得来的钱将自己包装成富家子弟的,更没想到小良在上大学期间竟然花掉了6.35万元。按当时的水平,一个大学本科生四年花2.5万元已绰绰有余了。
郭老师虽然同情这位愤怒、失望、痛苦的父亲,但最后仍不得不横下心来把学校的决定告诉他:“由于小良擅自离校,经常旷课,加上学习成绩太差,学校已对他做自动退学处理。今天请你来,就是告诉你这个决定。”
那天,陈邦顺泪流成河。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到家的。
“我这些年卖的血能装满两个汽油桶”。2002年5月,笔者作为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的编导,历经千辛万苦前往陈邦顺家,倾听这位父亲的泣血哭诉。
陈邦顺的家坐落在青海、甘肃交界的大山深处。那里长年不见雨水,干旱严重,风一吹,黄土便铺天盖地。村民每年都在山脚坡地上种一些洋芋和小麦,至于收成如何,就全看天意了。那里的村民平时一日三餐都吃洋芋——早上蒸洋芋、中午煮洋芋、晚上熬洋芋,只有来客人了或过年过节才能吃上面食。为了逃出黄土漫天的山村,孩子们都把希望寄托在考大学上,因此这村子陆陆续续考上大学的不少。
陈邦顺至今还记得,小良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得在地里翻跟头。前一年高考时,小良只考上自费大学,陈邦顺担心上自费大学解决不了工作问题,让他复读了一年。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小良的妈妈特意做了一顿过年才吃得上的揪面片。获知喜讯的亲戚们都赶来了,大家兴奋地传看那张录取通知书。
小良是陈家这一辈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啊!陈邦顺一边美滋滋地接受大家的恭贺,一边担忧:小良的学费要好几千元,到哪里去弄这笔钱呢?当初填志愿时,他曾一再叮嘱小良填本省收费低的学校,可小良第一志愿就填了西安的。陈邦顺想责备小良几句,但看到大儿子的得意劲又不忍心开口了。他想,儿子考上大学毕竟不容易啊,要怪也只能怪自己这个当爹的没本事!
第二天,外甥们都给陈邦顺打气:“陈家就出了这么一个大学生,你再怎么苦,也要供小良上大学。”而且保证以后帮助他家。
就这样,拿着东拼西凑来的学费,小良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陈邦顺说,他们村里出了十五六个大学生,比乡里其他几个村的总和还要多。他还告诉笔者:“因为我们村最穷,我们不想让娃再过我们的苦日子。娃考上大学,就算脱贫了!说什么我也得把他供出来。”
为了供儿子上大学,陈邦顺夫妇开始四处卖血。陈邦顺告诉笔者,大学四年,小良一共向家里要了6.35万元,这6.35万元中有70%是他们夫妇卖血得来的,另外还借了1.7万元外债。
笔者问:“你多长时间卖一次血?”
陈邦顺回答:“没准,农忙时卖得少一些,农闲时就往医院里跑得勤一些。有三个月一次、三天一次的,也有一天一次、一天三次的,有好几次抽着血就晕死过去了。”他还说,400毫升全血的报酬是150元左右,血浆是80元;原本只是他去卖,后来他身体不行了,就叫老伴一起去;老伴有胃病,卖得少一些。
笔者不解地问:“国家《献血法》规定,一个人两次献血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你怎么能在四年里靠卖血换来4万多元呢?”
“想办法呗!我们周围有九个血站,我都去卖过血。有时走几十公里山路再坐火车到武威、兰州去卖血。我有七个献血证,只有一个是真的,其他都是拿侄子、外甥的身份证办的。这样,我就可以在好几个血站来回卖血了。1998年,为了凑齐学费,我和老伴47天没有回家,到处辗转卖血,总算凑够了学费1720元。村里人都说我不要命了。我有什么办法呢?都是为了娃呀!”说着,两行老泪从陈邦顺的脸上滚下。
沉吟半晌,陈邦顺突然举起两根手指,提高声音对笔者说:“我这些年卖的血能装两个汽油桶!”
“他的每封信都是卖血通知书”。陈邦顺说,小良上大学后与家里的联系全靠写信,四年里,他一共给家里写来17封信,这17封信,没有一封是不要钱的,而且每次都要2000元以上。他说:“这不是信,是债单!他的每封信都是卖血通知书!一接到他的信,我就知道又该去卖血了。”
笔者忍不住问:“小良知道你是靠卖血供他上学的吗?”
“知道。他上高中花的8600多元,也是我卖血换来的。”
小良的信全被父亲藏在一个祖传的木匣里,这些信全都去掉了信封,仔细地对折着,按日期叠放得整整齐齐。
征得陈邦顺夫妇同意,笔者读完了小良的来信。让笔者十分吃惊的是:这些字体娟秀的信只有一个主题——催款。
我们不妨一起看看这些信:
国庆节放七天假,我们班统一组织去旅游,每人交100元,买衣服花了200(元),上学期暑假欠了200(元),书费200(元),重修及选修的课程花500(元),学杂费2500(元),生活费600(元),还加上后三个月的生活费还要3000元钱。上学期的体育课没有达标,还要到体育老师那儿走一趟。所以,3000元很紧张,请你们不要少寄,又让我借钱。
在另一封信里,小良陈述了自己花钱的理由:
我认为你们一点也不理解我们学生的难处,你们认为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就是吃饭,花钱都花在(吃)饭上了,别的都不花钱了。其实不是这样,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谁都想多学一点知识,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想多学知识就得报名学习,这样花一部分;再有学生之间相互搞好人际关系,比如说现在组织滑冰、游泳、春游、野炊,宿舍里边过中秋节、元旦,老乡之间开老乡会,搞联谊活动等等,我都不能一项不参加呀,那样只能孤立我自己了,和别人相处不下去。
陈邦顺还回忆起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小良接连给家里寄来两封信,信中说,他熄灯后在宿舍里用电脑,偷接了走廊里的电,被学校发现,被处以3000元罚款,要家里马上想办法凑这笔钱,否则学校会处分他的,他就只好回家了。接到信的时候已是下午5时,陈邦顺立即起程到处找人借钱。天黑了,他敲开姐姐家的门,哭得说不出话来。和他一起去的三儿子给姑姑念了信,姑姑把小商店里的营业款给了他们。借到钱的时候已是晚上9时,陈邦顺怕小良真的第二天回来,带着三儿子一路小跑,只用两个小时就跑到16公里外的306铝厂(平时与小良通电话的地方),往小良宿舍打电话。他告诉大儿子:钱已借到,天亮后邮局一开门就寄出。当天晚上,陈邦顺没回家,与三儿子和衣挤在铝厂招待所的一张床上等待天明。钱寄去后不久,陈邦顺接到小良的回信,小良在信中要求父亲“以后打电话不要高声喊叫,因为接电话的可能不是我,你会吓着别人,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同学休息”。小良竟嫌父亲那天晚上打电话时声音高了。
小良的妈妈说,小良上大学后变了,变得不爱与家人说话,也不爱回家了,甚至连过年也不回家。
2000年春节,小良没回家,也没给家里写信说明情况,从学校放假那天开始到腊月二十八,小良的妈妈天天跑到村口接大儿子,汽车一趟一趟地开来,又一趟一趟地开走,扬起的灰尘布满站在路边一动不动、望眼欲穿的陈大嫂全身,她几乎成了“灰人”。但她最终还是没有盼到小良,哭成了泪人。
正月十三,陈邦顺放心不下,背着一袋馍馍去西安看小良。这是他第一次到西安。他一路辗转,好不容易才找到大儿子所在的学院。
当时,小良正在宿舍里。他告诉父亲,没回家过年是因为到网吧打零工,去挣点儿钱。他还埋怨父亲不该找他,不该来来回回花钱。
一见到大儿子,陈邦顺心里的怨气就烟消云散了。他拿出东西来给小良吃,告诉他家里的大小事情,最后说想与老师见见面。因为第一次到学院,陈邦顺给老师带了一些土产。
小良突然沉下脸,很不满地说:“你要见老师是啥意思?”
陈邦顺很纳闷:“当然是听听老师说你在学校的表现。我这么远跑来,不见见老师怎么行?”
小良说:“好,要见你自己去见。我留下来打铺盖卷回家。”
陈邦顺惊呆了,落泪了。这是小良第一次当面以不上学要挟他。
见父亲落泪,小良解释说:“学校不允许学生寒假留在学校,我是偷偷地留下来的。如果您去找老师,就等于通知学校我违反了规定。”
陈邦顺最终没有拧过大儿子。为了不影响小良,他在学校外面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被小良送上火车回青海了。
陈邦顺对笔者说:“我是一路哭着到家的。我不知道小良是咋了。”
2001年春节大年初四,小良离开家,说要去深圳参加招聘会,一去几个月无音信。
7月6日,小良给家里寄来一封信,说在北京找到了工作,让家里寄去4000元交房费、押金。之后,又音信全无。
“我到处打电话找他,他宿舍电话没用了。他留过一个女朋友的手机,奇怪的是:他一要钱,手机就能打通;钱一寄过去,就再也打不通了。从那时到现在,我打了不下百个电话,要是去了镇上,我就挨着有电话的铺子一家一家地打,还叫在外地打工的另外两个儿子给他哥打电话,可始终没有打通……”
直至陈邦顺去了西安,这一切才水落石出!
“父母*年没穿过新衣服了!”
采访中,笔者问陈邦顺:“小良的两个弟弟是如何看待哥哥的?他们有没有觉得你偏心?”
这话戳到了陈邦顺的痛处。他低着头,半天没开口。过了很久,他举起一只手,红着眼圈对笔者说:“我这个父亲没本事,十根手指不一般齐,把两个小儿子给耽误了。”
原来,为了供小良上学,家里穷得连作业本也买不起,陈家二儿子和三儿子只好没念完初中就辍学了。
2001年春天,陈邦顺发现二儿子接连六七天不出屋子,也不干活。父亲从窗户里看到二儿子趴在炕桌上写东西,就问他究竟写啥,二儿子没回答。后来,三儿子告诉妈妈:二哥是给大哥写信。陈邦顺硬是把二儿子给他哥写的信要过来看了,看得老泪纵横。
笔者也看到了陈家二儿子写的那封信。那封信的字写得很大,不足百字就写了四页多。看得出,那一笔一画写得非常费劲:
良哥,你好!你三年的来信我全看完了,知道了你的一切情况。你在三年当中花去了4万多元钱!这几年家(里)庄稼全折(卖)完了。你每次来信说是(要)爸妈注意身体,爸妈每天给你注意身体,好到医院去(卖血)要(换)钱……
陈家二儿子去年去湖北打工,不到八个月挣回2000元,回到家却只剩下68元,因为他给全家人各买了一套新衣。陈邦顺看到二儿子拿着衣服包包回家,气疯了。二儿子说:“爸,你不要恨我。这些年,你给我哥花了那么多钱。*年了,你和我妈都没穿过一件新衣服。这些钱不够还债,你就穿了吧。不然,你还是会把钱给我哥的。”
陈家三儿子目前在酒泉打工。他非常明白事理,节约用钱。他的鞋帮穿脱了,人家给他钱让他再买一双,他把钱收起来,找根绳子把鞋拴一下又接着穿。这个17岁的少年一回家就缠着母亲不放,母亲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他说:“妈,你在家我就高兴,你可千万别跟人家一起去卖血呀!”
两个懂事的儿子都亲眼目睹父母这些年辗转卖血的苦痛,再也不愿看着父母走那条路了!
离开西宁,笔者前往小良曾经就读的西安某学院了解情况。学生处的丁处长证实:从2001年7月起,小良就擅自离开学院了。丁处长还说,小良所在的电子自动化专业是全学院最热门也是最好的专业,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无就业之忧。
班主任郭老师告诉笔者,小良性格内向,平时在学校沉默寡言,和同学交往不多。他对自己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厌学情绪很严重,以致逃学;在孤独迷茫之中,他迷上了网吧,沉迷在虚幻的世界里。
郭老师还说,直到陈邦顺来了以后,学院才知道小良上学用的是父母的卖血钱;学生进校时可以填《家庭贫困状况登记表》,学校还专为贫困生提供无息贷款和解困助学工作岗位,可是小良从未申请过;小良平时穿着阔绰,出手大方,一副“富家子弟”的模样。
“我父亲是残酷无情的人!”
一回到北京,笔者就设法与小良联系。可是任凭笔者怎么留言,也没有收到任何回音。小良的女友曾给笔者回短信息,说小良5月4日离开北京去西宁了。她还告诉笔者,由于没有正式的毕业证书,小良在北京一直没有找到工作。
我们制作的电视节目播出后,小良突然与我们联系,提出要见面。
6月3日,在北京某快餐厅,我们终于见到了由女友陪着的小良。
笔者问小良:“回西宁以后有没有回家,是否与你父母联系过?”
小良摇头说:“没有。”接着便不再给我们发问的机会,他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你们都是当父亲的,如果你们的孩子也做了像我这样的事,你们会到中央台去说吗?你们认为这么做的父亲正常吗?你们不觉得我父亲残酷无情吗?”
笔者惊愕!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本来,急于与小良见面,是因为受陈邦顺夫妻之托,把父母的思念之情转告小良,不承想小良竟然这样看待自己的父亲。
小良的女友也在一旁不住地发问:“你们见到他父亲本人了吗?看他父亲第一眼时是什么印象?你们不觉得他长得很凶吗?”
笔者打断她,问小良:“‘残酷无情’和‘凶恶’的父亲会卖血供你上学吗?”
小良不耐烦地说:“你们别揪着这问题不放!坦白地说,我父亲卖血换钱供我上学和我在学校的表现都是事实,我没有异议!我承认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可你们为什么就不敢认错?”
谈话已经无法进行下去。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那天离开甘沟滩村的情景:小良的母亲送我们到村外,那双混浊的泪眼让笔者不敢多看一眼。
小良的母亲一再叮嘱:“你们要是见到小良,一定叫他回家。我想死他了。你告诉他,我们不怪他。”
我们怎么居然培养出如此不合格的教育“产品”?问题出在哪里?今后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目前,家庭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家长用“爱”压迫孩子,而孩子则用“爱”来剥削家长。
家长以“爱”为武器,逼迫孩子考名牌学校,成龙成凤,实现*的“战略部署”。他们的口头禅是:“我们是为你好!”孩子则以“爱”为武器,向家长伸手要钱、要物、要享受。小良是用“爱”剥削家长的极端例子。
我非常同情小良父母的处境,但我得实事求是地说:他们的教育思想是有毛病的,否则,小良不会变成这样。孩子惊人的以自我为中心和骇人听闻的不孝,是家长出格的溺爱造成的。陈老汉上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时还说:“不是冲你要这钱,我就是想要你的毕业证、工作证。”可见在他的脑子里,教育孩子的根本任务不是让他学会“做人”,而是让他取得某种身份。这样想事情的家长,对孩子自私不自私、孝顺不孝顺,当然不会太在意。于是,孩子成为“无德者”的机会增加。
小良骗了父母这么长时间,学校是否也有责任呢?学校如果早发现小良的问题,早通知家长,事情也许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让我抱抱你
我知道她待我好,但那一个拥抱,我真的等了好多年!
A1999年
1999年,我在一家医院做护士,负责药房配药。我并不讨厌这份工作,因为不必对病人们装作温暖地微笑。事实上,我很少笑。
周末的天气不好。我想了想,还是拎起单位发的水果回家去,到巷口的时候,看到她正在和邻居吵架。围观的邻居看到我,拉了拉正扯着嗓子的她:别吵了,小冰回来看你了。她一把甩开那人的手:我吵架关她什么事?
我从小到大,她就一直在与人吵架。她没有男人,一个人养我,却不去工作,每天都在与邻居打麻将。记忆中,放学回家总是看到她与邻居在吵架。她似乎总在表现她的凶悍。
我医专一毕业,马上就搬出这里。搬到医院宿舍第一晚,我看了点书,听了点音乐,然后睁开眼睛享受这样一个人的宁静。是的,我可以没有爸爸,也可以没有妈妈。但我现在终于有了自由,哪怕仅仅只是这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宿舍。
B1996年
我16岁,中考前3天,肚子突然疼得很厉害。我的同桌,一个斯文清爽的男生,他与我坐了一年,没正式与我讲过一句话,因为我总是不理人。他在这一天忽然对我说了一年来的第一句话,给你我的外套,围在腰上回家吧。
我站起来,看到凳子上的血红,不知为什么就哭了。他站在阳光里束手无策,最后说:我送你回家吧。
她那天大概是输了钱,回到巷口看到有个男生跟我在身后,又看到我腰间围着男生的外套。就随手抄起旁边的棍子,先是一棍子打向我:你这个死丫头!再一棍子打向那个男生:滚!再不滚我连你一起打死!男生被她的阵势吓坏了,转身就跑。棍子落在我身上,细密而有力道,但仍比不上我肚子里的绞痛。我看着她,她的骂声尖大厉而剌耳:我让你早恋!我让你小小年纪就和男人去鬼混!
很快引来了围观的邻居。我忍耐着,站得很直。任棍子打在我站得直直的腿上。有邻居让我快认错,我抿着嘴,就是不出声。她于是更气愤,挣脱拉她的邻居,抓住我细瘦的胳膊狠命地打。然后,我晕倒了。
醒来的时候,我已经躺在床上,并且换上了干净的衣裤。她端了红糖水放在桌上:喝了它!你就是死性子,打死你都不开口,像那个死丫头一样!
我喝着红糖水,听她絮絮叨叨地骂那个“死丫头”。她骂着骂着,就哭了。她说她怎么这么命苦,年纪轻轻就死了老公,也没留下什么钱,36岁又死了女儿,还要帮她养一个不知道是谁的种的外孙女,老天真没眼!
她52岁了,但看起来像四十多岁,衣服也穿得很年轻,谁都看得出来,她年轻的时候很好看。邻居们都说,我只不过像了她三分之一,可在学校里,已经有很多男生偷偷地叫我冰美人。我从小只有邻居抱我而没有她抱我的记忆。如同我不喜欢她一样,她也不喜欢我。
C2003年
我交了第一个男朋友,他年纪有点儿大。有一天,我和男友在吃西餐的时候,四婶给我打电话:小冰,你有空吗?回来看看她吧,她生病了。
吃了饭,男友送我去看她。他很懂事,买了很多东西给她。他说:要谢谢她帮助我照顾你那么多年。不知为什么,我很傻地为这一句话感动,拉了他的手去见她。
她坐在门口和人打麻将,谈笑风生看不出来生病的样子。她看见我,瞟了一眼我拉着男友的手:怎么?从小没有爸爸就要找一个像爷爷那么老的人结婚吗?所有的人都看向我们,男友放开我的手。我才恍然记起,他56岁了,比我大33岁。
她站起来,一把把我拉到她身后,她把那些名贵的东西扔到那个男人身上:带你的东西滚!有钱就可以随便糟蹋无知女孩子吗?再不走我找扫把赶你!
时隔7年,她再用类似的方式,骂走了走近我身边的第二个男性。这个老男人像当年那个夺路而逃的小男生一样,很快消失在巷口尽头。她一把甩开我,坐回她的麻将桌上。
我坐在地上,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哭得那样不管不顾。四婶过来扶我:小冰,那老男人经常玩弄女孩子,名声臭着呢。你乖,听她一次吧。
D2004年
又是中秋节。她第一次亲自打电话给我,让我回去吃饭。饭桌上有她,有四婶,还有一个陌生的年轻男子。
我知道这是不与我打招呼的相亲。我坐下默默吃饭。她与四婶扯着一些很不着边际的话题。大多说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年轻的男子说:我都知道。我才抬眼看他,他戴了眼镜,我不喜欢。他说:你还记得吗?我是杨阳。初三那年,我们做过一年同桌的。
我入下饭碗,站起来往外面走。当年丢下我逃跑的人,现今怎么可以得到我的爱情?他追了出来,在后面很大声地喊:对不起!我没理。我打电话给她,说:以后再不要理我的事情!
这几年,她渐少强悍地骂人,渐多给我打电话,但我总不习惯她的这种变化。我的冷漠,自然是由她培养而来。我是想与她亲近,像这世间别的相依为命的亲人一般,但我做不来,我只是匆匆地买很多东西回去,送钱回去,然后再匆匆回到我的宿舍。
有一天,那个初三同桌在我下班的时候等到我,递给我一个保温瓶:你外婆给你炖的汤,他笑得很温暖。我接过,冷冷地说谢谢。
我转身上楼的时候,他说:我花了好多年才鼓足勇气来找你,我不会放弃的!我转身往楼上走。他在后面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冷漠!她病得很严重,还在给你煲汤喝!我站在门口,呆了。
才一个多月不见,她瘦成这样子!她老了,很老。她的头发几乎没有黑色的了,还有点稀拉。我从严没有见过她这样子。我走过去,抓住她的手好一会儿,她才醒过来。她说:你回来了?我没事。人总要生病的,也不能总不生病。
我说:我送你去医院!她自然不肯。我不由分说叫了车来,我直觉她一定已经病得很重,而我,快要失去她。
她果然病得很重,胃癌晚期。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其实两年前就知道自己生病,却不肯住院治疗。她躺在病床上,像个瘦弱的孩子。醒着的时候,她很痛,却不哼一声,靠回忆挨过时间。她回忆她年轻的时光,回忆她年纪轻轻就死去的丈夫,回忆她不听话的生下孩子后就死去的女儿。她渐渐不能再说什么话。
有一天晚上,她说要去小解,非要到卫生间去,她已经没有力气起来。我轻轻地抱起她,她很轻。在卫生间放下她的时候,她忽然伸出瘦削的手臂圈住我:囡囡,让我也抱抱你吧。你一定在怪我一直没有抱过你。
我触电般站定,泪如雨下。
那个晚上,她如厕完后,要我细细地替她梳了头。半夜,在我终于困极睡着的时候,她静悄悄地去了。
E2006年
我结婚了,新郎是杨阳。我想起她对我说过的话:你想呀,有哪一个男生会体贴到把外套给一个来了月事的女孩还送她回家?外婆当时打你,只是怕你跟你妈一般,早早恋爱早早生子死于非命。
她给我留下不少钱,四婶说:她不肯去医院,是怕这笔钱没了留不下什么给你呀。那是你外公死的时候留下给她的钱。她没上过什么学,哪里找得到什么工作做?只好打打麻将赚点小零花。
四婶又说:你也别怪她对你冷淡:你妈16岁因为生你死了,她心里不好过。
我的女儿出生了,我喜欢抱着她,对她说话。杨阳说:她才出生两个月,能听得懂吗?我知道,只要你对她好,她一定懂。就像她一样,她多强悍地骂人,可她一直没有离开我。她要走的那天晚上,用她细瘦无力的胳膊抱住我,她说:让我抱抱你吧。
我知道她待我好,但那一个拥抱,我真的等了好多年!
爱到深处是残酷
因为牙疼,我成了一个轮椅姑娘的常客。她医术高明,待人真诚,在这个小镇上人缘特别好,生意兴隆。
一个阴雨连绵的天气,我来到了她的牙所。雨天,没有顾客,她在看书。见我进来,她笑着放下手里的杂志。趁她忙碌的时候,我拿起了她看的那本《格言》杂志,随手翻看着,不经意被一首小诗吸引:
最深的爱是残酷
郁葱
我所经历的那些日子像是梦幻
有许多幸福的针叶
和一个充满启示的早晨
我知道,最好的爱其实是一种残酷……
她看我看这首诗,微微一笑:“我很喜欢这首诗,这首诗我想起了母亲。”
她叹了口气,看着我,我静静地注视着她。
我无意贬低我的母亲,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个聪慧的大脑;我应该感谢母亲,她用辛苦换来了我的成长,尽管成长的岁月*、雷鸣电闪。
我的家庭并不富有,上有哥下有弟,父亲微薄的工资只能糊口,哪有什么钱给我这个天生就患小儿麻痹的“丫头片子”看病呢?老祖宗留下的遗训是不能改的:丫头不值钱。
但我却有个轮椅。因为父亲会做木匠活,家里经常放着一些别人的旧家具。父亲利用业余时间给这些旧家具翻新,也能为家里赚点零用钱。加上母亲聪明能干,家里还喂养了一些鸡、猪等。和邻居们比起来,我的家境还是可以的。
如果说父亲对我不闻不问我可以接受,可母亲对我的态度简直让我无法忍受:她从不放弃对我的呵斥,甚至打骂。因为整日劳作,她的巴掌非常有力,有时一个巴掌打过来,我会连人带轮椅一起跌倒在地上。从我懂事起,我就不曾叫过她一声“妈妈”。我在书中看过许多母亲,我觉得,妈妈是我困苦时的依偎,伤心时的安慰,快乐的分享,然而这个给我了生命的女人只是我伦理上的母亲。
七岁那年,看小伙伴们蹦蹦跳跳地上学,我羡慕得心里发慌。父亲不同意我上学,母亲和父亲吵了几天,父亲终于让了步。那天,哥哥背着书包等我上学,我赖在床上不起来,我不敢上学,我害怕见到陌生面孔。母亲来到了我的床前,不容分说,一把掀起我的被子,巴掌重重地落到了我的屁股上,屈辱和愤怒让我迅速地穿上了衣服,摇着轮椅跟在哥哥的后面。
就这样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学校,一位和母亲差不多的女老师接待了我。轮椅被她放到了外面,我被她抱到了教室里。
那天晚上,饭桌上,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老师。母亲停下盛饭的手,冷冷地盯着我:
“你不要指望别人能帮你,路是靠自己走的。”
再到学校,我坚决拒绝老师的照料,拄着双拐一点一点地挪到了座位,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我,老师却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同桌李红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学习好,心地善良,人缘好。我喜欢看她快乐的样子,更喜欢的她头上的蝴蝶结,那漂亮的蝴蝶结随着她的跳动而翩翩起舞,实在让人眼馋。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上体育课,我来到了户外,看着同学们蹦蹦跳跳地玩耍,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李红从远处跑了过来,不由分说便把我推向*场,摘下头上的蝴蝶扎在了我的头上,同学围着我快乐地唱起了歌。体育老师笑眯眯地站在我们的外围,欣赏着大家出色的表演。一种愉悦在我的心头荡漾,我快乐地全身发抖,说不出话来。放学的时候,我把蝴蝶结偷偷地放到了书包里。
回到了家,母亲察觉到了我的变化,我就讲了体育课上的事。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喊来哥哥帮她在火灶旁拉风箱。一会的功夫,她拿来一盆熟鸡蛋,用一块干净的布包好放到我的书包里。我诧异地望着母亲,不明白她的意思。
“你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应该感谢人家。明天就给全班同学一人一个鸡蛋。”
母亲一边说一边往我的书包*蛋,突然,她停住了手,目光狠狠地盯着我:“你偷了人家的东西?”
我吓得全身颤抖,可越紧张越说不出话来。见我不说话,母亲怒气冲冲,她找出了一根藤条,没头没脑地狠狠地抽打我。我满地打滚,哥哥护着我,哀求母亲不要再打了。母亲丢下了手里的藤条,脸色铁青,坐在地上喘气。
我以为母亲不会再让我上学,而且我也不想去上学,我怕见到李红,怕她问起那个蝴蝶结。
哥哥背上我的书包,把轮椅推到我的面前,我低着头,不肯上车。哥哥急了,大声喊起来。母亲快步走到我床前,没有等她动手,我赶紧上了车——我害怕母亲的大巴掌,那大巴掌让我心悸!
当我来到学校时,母亲已经等在教室门口了。她把那个蝴蝶结还给李红,用温和的语调向李红道歉:“孩子,对不起,她不会再偷你的东西了。”
李红惊异地望着我的母亲:“阿姨,是我送给她的。”
母亲的脸色一下子变了,语气生硬起来:“我的孩子不用别人施舍,以后不要给她东西了。”
老师的劝说让母亲释然,她从哥哥手里接过我的书包,从里面拿出鸡蛋递给老师:“孩子给大家添了不少的麻烦,这个送给大家吃吧。”
母亲临走时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老师凝望着母亲的背影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把鸡蛋分给了同学们。
我与母亲的隔膜越来越厚,哥哥成了我与母亲的传声筒。
三年级的时候,班里转来了一个又高又大的男生张强,是镇长的儿子。他的顽皮与恶劣让同学们敬而远之。他坐在我的后面,上课的时候,他一会儿用剪刀剪我的头发,一会儿把我的椅子挪来挪去,搅得我听不成课。老师对他不敢深管,因为老师是个民办老师,“转正”的大权掌握在他爸爸手里。
老师的放纵让他得寸进尺。一天放学,他竟然把我的轮椅藏了起来,我急得直哭,老师怎么劝说也不管用。哥哥来接我回家,看到我被张强欺负,拚命冲向张强,两个打了起来,老师也没有拉开他们。我哭着喊着,嗓子都哑了。
张强终于把轮椅交了出来。哥哥推我回家,路上谁也没有开口。走到半路的时候,我叫哥哥停下,细心地为哥哥擦拭脸上的血。
回到了家里,哥哥躲着母亲,可父亲还是发现了他脸上的伤痕。在父亲的逼问下,哥哥道出了实情。母亲惊讶地听着哥哥的讲述,口一直张着合不上。哥哥讲完了,母亲一下子把手里的东西丢下,拉起哥哥,推起我就走。父亲劝道:“算了吧,不要闹了。”
母亲不理父亲,推着我向镇长家里走。母亲走得很急,道路不平,小石子让我的轮椅颠簸,我有些恶心。
母亲对着镇长夫人破口大骂,她把衣服扯开了,露出里面破旧不堪的内衣,头发凌乱得不成样子。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口出脏话的女人是我的母亲!她是个地地道道的泼妇!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可平日里盛气凌人的镇长夫人却一个劲儿地向母亲赔不是,真是鬼怕恶人!
经历了这次风波,学校里没有人再敢欺负我。我的学习越发努力,成绩遥遥领先。这让母亲很欣慰,她时常背地里对邻居夸我,但在我的面前依旧冷若冰霜。
我不再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人,尽管高中的大门不肯为我打开,我对自己的前途却充满信心。我想学牙医,我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怪怪地盯着我看了半天,摇摇头。我知道母亲的难处,哥哥马上要考大学,两个弟弟还在上学,家里的负担一天天加重,父亲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倔强的我一点也不让步。
母亲见我态度坚决,犹豫了好久,提出一个条件:如果我能在生活上自理,她就同意我去外地学牙医。
我咬咬牙,痛快地答应了母亲的条件。可坐轮椅的人能在生活上真正自理是何等艰难!当我为自己洗衣服的时候,当我弯腰为自己拿东西的时候,当我推着轮椅在屋里进进出出为家人准备饭的时候,摆在我面前的是一道道沟壑。然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同时涌上我的脑海:为什么他们能行,我就不行?
母亲不仅不肯帮我做这些事,当我做不好时,她的责骂铺天盖地,有时她气不顺还要对我丢巴掌。
一个下雨天,炉子不好烧,屋子里烟雾弥漫,我在烟雾中艰难地为家人准备晚饭。母亲从外面进来,一个巴掌便打了过来,我跌倒在地上,嘴角微微有些疼,舌头上有些腥味。我恨透了母亲,发誓走出这个家门。一定要远离这个魔鬼母亲。
终天可以走出这个家门了。我为自己争取了学习的机会。在省残联的帮助下,我来到了外地医学院。母亲陪我去上学。在火车上,除了必须要说的话外,其余的话她一句也没有。好在我也习惯了,只顾自己看书,或者看看窗外的景色。
天黑下来,母亲到餐车为我买了一份盒饭,自己则拿出了从家里带来的鸡蛋,就着开水下咽。我把盒饭推给她,她对我瞪起了眼睛,我吓得赶忙拿起了筷子。
在医学院里,我遇到了更大的麻烦。我只有初中毕业,生活中的种种不便我能克服,可啃起密密麻麻的字母,简直是啃天书,我有些泄气。夜晚躺在床上,望着天空冷冷的月亮,我想到了母亲冷冰冰的脸色,如果要离开那个给了我生命却将我打入地狱的母亲,我只有走求学这条路。
手捧鲜红的毕业证书,我的眼泪流了下来,这是我付出常人几倍的艰辛才换来的心血。那漆黑的夜晚,啃着馒头的日子,受人冷眼的课堂,一幕幕让我难以忘却,我咬着牙关度过了一重重关卡,终于可以用知识为自己赢得别人的尊重。
我在这个小镇上为自己开了个牙所,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为年轻,因为我残疾,没有几个人来找我看牙,我连基本的生活也难维持。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我真的不行?
开业的第十天,牙所刚刚开门,呼啦啦挤进来一群人找我看牙,我看到了母亲的许多好朋友。我有些发晕,可还是认真仔细地为他们检查了牙病。我的热情和认真让这些人感叹,他们在人前为我做了宣传。没几天,我的牙所兴旺起来。
梦幻般的岁月磨练了我坚强的性格,母亲的残酷让我懂得了世事的艰难。当我明白这个道理时,母亲正在医院同肝癌做痛苦的斗争。看到母亲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我想起了母亲对我的好来。那段时间,我放弃了牙所,一直陪伴在母亲的身边。母亲临走的时候,再没有了往日的冷酷,不舍的眼光总在看我,似乎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送走母亲的当天,哥哥把我拉到了外面,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我道出了真情:在母亲的几个孩子中,她最疼的是我。
我震惊了,根本不相信。哥哥点着我的头叹息:“你呀,好好地想想!为了让你上学,妈受爸爸多少气?为了不让人欺负你,妈到镇长家里骂人;为了你的理想能实现,妈狠下心来提出那个条件,并且警告我们谁也不要帮你,只为了在她走后你能独立地生活;在你的牙所不景气的时候,妈为了帮你,厚着脸皮去求朋友帮忙,并且把你收人家的钱都退还给人家……”哥哥的话让我醍醐灌顶,我想起了母亲所做的一切,她冷酷的外表下掩藏着对残疾女儿最深的爱啊。母亲没有对我说什么,却用她的行动告诉我怎么样做人的道理。
她讲完了她的故事,我泪流满面,心里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郁葱的这首小诗:
……这个日子过后,不知道什么经历
还能使我们充满激情
有傍晚那金色的山顶
我们看着一只鸟将一枚草叶
衔进一棵白杨顶端的鸟巢
而我们,仅仅只能落下一滴泪……第六章
妈*土炕
北方的农村家家都睡土炕,一间屋子,两米长占满屋子宽度的炕被称为满间炕。泥一堵炕墙,几根支撑的柱子,然后拼上泥和着麦草千捶万捶砸成晒干的炕面,就成了农村人一代一代传衍子孙,流完汗休憩的地方,我和哥哥都是在这样的土炕上长大,这不我的侄子同样也在土炕上长成了大小伙。
妈*土炕很粗糙,炕墙用水泥提浆抹平,为了美观又抹了白灰,可由于农闲时坐在炕沿上喧荒的大妈、婶婶脚不小心踩在炕墙上,那雪白的炕墙感觉脏兮兮的,到不感到美。一回老家妈妈就念叨:“瞧那炕墙变成黑的了,要买来些白灰刷刷就好了。”我安慰妈妈:“就你一人睡,别刷了,再说,我们都商量好了请你去我家安度晚年呢。”妈妈总是说:“不去不去,你们的床那有我的炕舒服。”妈妈老了,乌黑的头发已经灰白,那蹒跚的脚步真让我害怕她摔倒,每次三番五次邀请她到我家,她总是说睡不惯咱们的床。到冬天,我都会想起妈妈背来麦草,跪在炕洞门前气喘吁吁煨炕的艰难,都会下决心挟持妈妈到我家来,可呆不了一个星期,她就说这不舒服,那不舒服,鸡、羊被饿着,吵着要回家,拗不过她只好将她老人家送回家,她就喜欢睡她的土炕。一页席子,一条羊毛擀的毡,一条棉花纹毯,一个床单铺在上面,炕的两个拐角整齐的叠着被褥,中间放着枕头,这就是妈妈土炕上的用品。妈妈用不了这么多被褥,但她准备好她的孩子们回家看她时用的。妈妈枕头边总放把笤帚,下炕之前总要把被子叠整齐,床单拉平,用笤帚把炕扫个遍,什么时候进家门,妈*土炕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学画、学舞蹈、学钢琴几乎占用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一年回不了几次老家,即使来也是看看,履行公事似的给妈妈送生活费,呆不上一个小时就走,好几年没睡过妈*土炕了,妈妈也习惯来去匆匆的我。今天,我又要匆匆离去,孩子五点的钢琴课,从不说什么的妈妈忽然嘟哝着说:“做公家的人就是不自由,冬天什么时候闲了,睡睡热炕你的腿就不疼了。”这时心中忽然酸酸的,三十多岁了,还总是让妈妈惦记,她的心里只有自己的孩子。爸爸走时,妈妈和我现在的年龄一样大,三十八岁,那时我也只有九岁,依稀记得,爸爸是修房子时,从屋顶掉下来摔成高位截瘫,爸爸所在的学校想尽一切办法,把爸爸送到省城医院治疗,但一年后爸爸还是离开了我们。我们兄妹四人失去了爱我们的爸爸,爸爸的学校失去了优秀的老师,妈妈失去了亲爱的丈夫,爷爷失去了孝顺的儿子。从此,妈*土炕上少了欢笑,少了打闹,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叹息和流不完的眼泪。妈妈用压不弯的脊梁扛起了这个负债累累,濒临灭亡的家,妈*土炕成了她唯一结实的“依靠”,唯一能够倾听哭诉的忠实的“听众”。妈妈总是在夜深人静时睡在土炕上抽泣,声音是那么压抑,生怕惊醒睡在身边的儿女,又是那么凄凉,那么撕心裂肺,似乎在向上天求助。每当还有几颗顽皮的星星眨眼时,妈妈又扛着农具上地了,她没命的侍侯着九亩责任田,总想让她的汗水洒在地里,变成金蛋蛋,让我们兄妹四人吃好快快长大。当漫天星斗时,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踏进家门,吃完饭,妈妈坐在炕上为我们纳鞋底,或者缝制衣服,而我们则一字摆开,爬在炕上学习,这时土炕上只有“媸拉媸拉”扯麻绳的声音和唰唰的写字声。就是我在城里上师范时,穿的也是妈妈在炕上纳的千层底,现在脚底仍然垫的是妈妈在炕上锈的花鞋垫。就这样妈妈送出了一个个孩子,送走了八十多岁的爷爷,她也就像一盏熬尽灯油的灯。六十多岁的妈妈已变成了颤巍巍的老太太,那双枯糙的的手*女儿柔嫩的笑脸,孩子总喊:“姥姥的手扎脸。”此时我的心像针扎般灼疼,孩子啊,你可知道姥姥这双手有多伟大,这双手承载了多少的母爱啊!
那是父亲走后的两年,妈妈在土炕上用她粗糙的双手给我打好行李,破天荒给我做了新衣服,骑着爸爸曾经骑过的旧自行车,把我送进爸爸曾经执教的中学,告诉我要像爸爸一样做有学问的人。八十年代初的乡村中学,住宿条件可想而知,冬天加炉子,可煤块怎么也烧不旺(掺的土太多),西北风呼呼地从门缝里灌进来,宿舍像冰洞,满手满脚都是冻疮,从此也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到现在也是准确的天气预报,下雨下雪,腿就疼。一天吃炒面加干馒头,本来身体素质就差的我,常常抱着胃喊胃疼。每天盼着到周六,回家在妈妈早已煨好的热炕上捂热冻僵的脚,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条,对我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晚上睡在热炕上,妈妈把滚烫的辣椒水端到炕上,一边泡脚(治疗冻疮的土方),一边听我汇报学习情况,妈妈总会露出久违的笑容。就这样穿着妈妈在炕上为我赶做的一双双千层底的鞋,我走进了师范,并以优异的成绩选留在城市任教,终于完成了妈*心愿——做爸爸一样优秀的老师。喧嚣的城市,钢筋水泥的冷漠,物欲横流的侵蚀并没使我忘记妈*土炕上的欢乐,哀叹、眼泪,但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我必须学会不断努力,再说爸爸曾经对学生的钟爱也赋予了我对教育事业不懈追求的动力,我的很多时间给了学习,给了我的学生,给了我的女儿,给妈*有多少?可妈妈总惦记我的胃病,我的腿病,妈妈,什么时候才能想到你已经是一盏耗尽油的灯?
现在,妈妈已经不能在田间劳作了,但她依然闲不住,养了二十多只鸡,六只羊,就她一个人孤零零的住在老屋,睡在她的土炕上。哥哥的新瓦房窗明几净,暖气热烘烘的,和我们的楼房没有两样,多次请她去住,她也不去,她舍不得老屋,舍不得爸爸给她修的土炕,忘不掉土炕上的欢乐、痛苦。她说睡在这炕上塌实。我知道,妈妈为什么不爱睡床,天冷虽然有电褥子,但填在炕洞里的麦草点着后有余温,那余温烧的炕可以捂热妈妈那颗凄苦了多半辈子的心,这是电褥子无法比拟的,电褥子说关就关了,一点余温没有,土炕不一样,麦草烧完后,可以让碎草渣燃烧,停了明火还有暗火,暖暖的聚在炕洞,给炕奉献余热,这同亲情、友情,爱情一样,因为有真爱,即使分别,也会在暗中给你温暖。这种爱怎能不叫人感动呢?妈*爱多像她的土炕!
我在想,这个寒假,我什么也不做了,带着女儿回家,睡在妈*土炕上,陪妈妈说说话,给妈妈做顿饭,替妈妈煨煨炕,其乐融融的过过恬静的农村生活,享受享受妈妈永无至尽的爱,四十天,兴许真会治好我的腿病,兴许也会让女儿学会舞蹈课、绘画课、钢琴课上学不到的东西。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第七章从前的妈妈暑假后要读四年级的凯儿,这几天开始看福尔摩斯了。到处都可以看到他拿着书聚精会神地研读,在墙边、在树阴下、在大沙发椅的角落里,我的小小男孩整个人*了福尔摩斯诡异神秘的世界,任谁走过他的身边,他都来不及理会了。
但是,偶尔他会忽然高声呼唤:
“妈妈,妈妈。”
我回答他之后,他就不再出声了。有时候,我在另外的房间里,没听见他呼唤,他就会一声比一声高地叫着找过来,声音里透着些微的焦急和害怕,等他看见我的时候就笑开了,一言不发地转身又回去看他的书,我在后面追着问他找我什么事?他说:
“没事,只是看看你在不在。”
我不禁莞尔,这小男孩!他一定被书中的情节吓坏了,又不肯向我透露,只好随时回到现实世界来寻求我的陪伴。只要知道妈妈就在身边,他就可以勇气百倍地重新跟着福尔摩斯去探险了吧。
因此,这几个炎热的下午,我都故意找些事在他的身旁走来走去心里觉得很平安,知道我的小小男孩还需要我的陪伴,我是个幸福的母亲。
我以前总认为母亲并不爱我。那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我是五个孩子中最不值得爱的一个。我没有两个姊姊的聪慧与美丽,没有妹妹的安静柔顺惹人怜爱,又不像弟弟是全家惟一的男孩。我脾气倔强又爱猜疑,实实在在是这个家里多余的一个。
但是,我又很希望母亲能爱我。
对我说:“你是我最爱最爱的宝贝。”
然而,母亲一向是个沉默的妇人。从我有记忆开始,我总是跟在外婆的身旁,母亲好像从来也没搂抱过我。她总是怀里抱着妹妹或是弟弟,远远地对我微笑着,我似乎从来也没能靠近过她。
长大了以后,有时候觉得不甘心,我有时候也会撒娇似地赖在她身边,希望她能回过身来抱我一下,或者亲我一下。可是,无论我怎么*着她,暗示她,甚至嬉皮笑脸地央求她,母亲却从不给我任何热烈一点的回应,她总会说:“别闹!这么大的人了,也不怕别人看了笑话你!”
我每次都安静地离开她,安静地退回到我自己的角落里去,心中总会有一种熟悉的不安与怨怼,久久不能消逝。
一直到我自己也有了孩子。
孩子刚生下来的那几个月里,和母亲住在一起,学着怎样照料小婴儿。有一天,母亲给我的孩子戴上一顶遮风的软帽,粉红的帽檐上缀着细小的花朵,衬得我孩子的面容更像一朵馨香的蔷薇,母亲忽然笑出声音来:“蓉蓉,快来看,这小家伙和你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啊!”说完了,她就把我的孩子,我那香香软软的小婴儿抱进她怀里,狠狠地亲了好几下。
我那时候就站在房门口,心里像挨了重重的一击,一时之间,又悲又喜。
我那么渴望的东西,我一直在索求却一直没能得到满足的东西,母亲原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给了我的啊!可是,为什么要在这么多年之后,才让我知道才让我明白呢?为什么要安排成这样呢?
我收拾书桌或者衣箱的时候,慈儿很喜欢站在旁边看,因为有时候会有些她喜欢的物件跑出来,如果她软声央求,我多半会给她,有时候是一把西班牙的扇子,有时候是一本漂亮的笔记薄,有时候是一串玻璃珠子,她拿到了之后,总会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这天,她又来看热闹了,我正在整理那些旧相簿,她拿起一张放大的相片来问我:
“这是谁?”
“这是妈妈呀!是我在欧洲参加跳舞比赛得了第一时的相片啊!”
“乱讲!怎么会是你?你怎么会跳彩带舞?”
相片上的舞者正优雅地挥着两条长长的彩带,站在舞台的正中,化过妆后的面容带着三分羞怯七分自豪。
“是我啊!那个时候,我刚到比利时没多久,参加鲁汶大学举办的国际学生舞蹈比赛,我是主角,另外还有八位女同学和我一起跳,我们……”
话还没说完,窗外她的同学骑着脚踏车呼啸前来,大声地叫着她的名字,女儿一跃而起,向着窗外大声回答:
“来了!来了!”
然后回身向我摆摆手,就高高兴兴地跑出去了。我走到门口,刚好看到她们这一群女孩子的背影,才不过是中学生而已,却一个个长得又高又大,把车子骑得飞快。
我手中还拿着那一张相片,其实我还有很多话想告诉我的女儿听。我想告诉她,我们怎样认真地一再排练,怎样在演出的时候互相关照,在知道得了第一的时候,男同学怎样兴奋热烈地给我们煮宵夜吃、围着我们照相:其实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校内活动而已,但是因为用的是中国学生的名字,在二十几个国家之中得了第一,就让这一群中国学生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夜晚。
我很想把这些快乐的记忆告诉我的女儿,可是我没有机会。在晚餐桌上,是她兴奋热烈地在说话,她和她的同学之间有那么多有趣和重要的事要说出来,我根本插不进嘴去。
整个晚上,我都只能远远地对她微笑。
在把病情向我详细地分析了之后,医生忽然用一种特别温柔的语气对我说:
“无论如何,你想再要回从前的那个妈妈,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了。”
医生年纪大概也有六十开外了,穿得很讲究,有种温文的气质,也有一种老年人特有的智慧和洞察。他说完这句话以后,有一段极短的停顿,好像知道在这个时候我应该已经开始流泪了。
可是,我不上当,我就是不肯上当,我一滴泪水也没让它显露出来。我是不会轻易上当的。在这世间,有些事你可以相信,有些事却是绝对不能相信的。绝不能流泪,一流泪就表示你相信了他的话,一流泪就表示你也跟着承认事实的无法改变了。
母亲虽然是再度中风,但是,既然上次那样凶猛的病症都克服了,并且还能重新再站起来,那么,谁敢说这一次就不能复原了呢?谁敢对我说,我不能再重新得回一个像从前那样坚强和快乐的妈妈了呢?我冷冷地向医生鞠躬道谢,然后再回到母亲的病床旁边。母亲正处在中风后爱睡的时期,过几天应该就会慢慢好转的。等稍微好了一点之后,就可以开始做复原运动,只要保持信心,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父亲和妹妹们都打过长途电话来,说是会尽快回来陪她。我想,这位医生并不太认识我的母亲,并不知道她的坚强和毅力,所以才会对我说出这样一个错误的结论来。
到了夜里,我离开医院一个人开车回家,心里仍然在想着医生白天说的那一句话,忽然之间,有什么在脑子里闪了过去,我因为这突来的意念而惊呆住了。生说的,其实并没有错啊!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从前的那个妈妈一天一天地在改变,从来也没能回来过啊!
到底哪一个才是我从前的那个妈妈呢?
是第二次中风以前,在石门乡间,那个左手持杖一步一顿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呢?还是再早一点,第一次中风以前,和夫婿在欧洲团聚,在友人的圣诞聚会里那个衣衫华贵的妇人呢?还是更早一点,在新北投家门前的草地上,和孩子们站在一起,笑起来仍然娇柔的那个母亲呢?还是更早一点,在南京的照相馆里,怀中抱着刚刚满月的幼儿,在丈夫与子女环绕之下望着镜头微笑的那个少妇呢?还是更早一点,在重庆乡间的山野里,仓皇地躲避着敌人的空袭,一面还担心着不要惊吓了身边孩子,不要压伤了腹中胎儿的那个女子呢?
还是更早、更早,在一张泛黄的旧相片上,穿着皮质黑呢长大衣,站在北平下过雪的院子里,那个眼睛又黑又亮的少女呢?
还是更早、更早,我只是不经意地听说过的,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那个十岁左右,最爱在河床上捡些圆石头回家去玩的小女孩呢?
从前的妈妈,从前的妈妈啊,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为了我们这五个孩子,从前的那些个妈妈就一天一天地被遗落在后面,从来也没能回来过啊!
现在的妈妈当然是可以再复原,然而,却也绝对不再是我从前的那个妈妈了。
“妈妈,妈妈。”
在深夜的高速公路上,我轻轻呼唤着在那些过往的岁月里对我温柔微笑的母亲,我从前那些所有的不能再回来的母亲,不禁一个人失声痛哭了起来。
车子开得飞快,路好黑好暗啊!
妈*梦
我多么希望我没有打开那个破旧的松木箱子啊!因为在它的里面,有一个外面包着一层小棉被的盒子,这个盒子对我来说简直是太熟悉了,盒子的上面用铅笔写着“采用信”。如今,盒子上依旧残留着妈妈平素最喜欢佩戴的玫瑰的芳香,那香味虽然已经很微弱了,但是却仍旧那么清新,那么怡人。我凝视着这个盛放着妈妈作品的盒子,那如烟的往事有如潮水一般汹涌而来,无尽的悲伤则像浓雾一样弥漫了我整个身心。她那成为一位作家的美好梦想最终也没能够变成现实。
早在20年前,我就第一个知道妈妈非常地想成为一位作家。记得有一天,她坐在厨房里的餐桌旁,伏案疾书,她正在写她刚刚卖掉的那匹心爱的马儿和那幅年代久远的古画这件事,她一边写着,一边揩着顺着脸颊悄悄地流淌下来的泪水。那时,我们已经没有钱付房租了。
妈妈并没有把她的这篇文章投到任何一家报刊去,但是,就在那天之后,我发现妈*眼睛里又闪烁着一种新的神采。“孩子们,”她对我们说,“你们的妈妈将会成为一位作家的。我感到上帝想让我今后写些小说,写些能够鼓舞别人的士气、振奋别人的精神的小说。”
于是,她买来稿纸和文具,并且订制了名片,上面印着她的姓名、家庭地址以及“作家和讲师”的字样。她说,认真而又正确地处理一些细节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附信看起来非常适当和有礼貌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会读她的作品。
接着,她把地下室的一个角落清理干净,把一扇门搭在两个文件柜上当做书桌,又从爷爷那里借来一台打字机。但是,至今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放在她的书桌上文具旁边的一个盒子,无论是打开还是关闭,也无论拿起或者放下,她总是那么小心翼翼。盒子的外面包着一层点缀着蓝色的小勿忘我花的米色的小棉被,她用一条淡蓝色的缎带把它紧紧地系了起来,并且还充满自信地写上“采用信”几个字。我想她一定从来没有想到过她可能会被一些拒绝,而且还会收到一些退稿。
就这样,妈妈开始收集素材,并且还买了一本《作家指南》,正式开始了她的写作。但是,就在她即将完成她的第一篇文章之前,爸爸离开了我们。猛然之间,妈妈陷入了困境,不得不独自承担起照顾和养育孩子的重任。她总是抽出时间来写一些鼓励我们的便条,塞在我们的午餐盒里或者是放在我们的衣兜里——这样一来,她就没有多少时间来创作她的小说了。虽然如此,妈妈却对我们说:“亲爱的,别为妈妈担心。上帝既然给了我这个梦,那么他就一定会关照它的。”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许多年转瞬而逝了。虽然我已经记不清妈妈是什么时候把这个盒子和那些文具收起来的,但是我仍旧清楚地记得它们不再摆放在她的书桌上的那一天。有时候,当我看见妈妈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的时候,我就想,此刻,妈妈一定是正在写她的小说呢。但是,事实往往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因为在那之后,我才发现她总是在写些信函,不是写给我的一个在军队服役的兄弟,就是给一位女人寄一张明信片,或者是给我爷爷写一封使人感到愉快的短信。
当我们几个孩子都长大*、各自建立了家庭、离开妈妈以后,我想她是多么希望能够有时间来进行写作啊!但是事与愿违,一件件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妈*弟弟在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中受了伤,她必须去看望他、照顾他;我的姐姐刚刚生了孩子,妈妈也必须去照顾姐姐和她的孩子;爷爷又得了重病,为了能得到周到的照顾,他也搬到了我们家与我们同住;此外,还有一位孤身一人的邻居,无依无靠,只能向我妈妈寻求帮助……妈妈从来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没有过一本书,因为她根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写作。
此刻,我把手伸进这个松木箱子里,将那个写着“采用信”的盒子取了出来。让我惊奇的是,这个盒子竟然非常沉重。它的外面捆着一条淡蓝色的缎带。
“盒子里究竟都收藏了些什么呢?”我沉思着。然后,我抑制不住强烈的好奇心,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这个盒子,开妈阅读那些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的“采用信”。
“谢谢您,妈妈,谢谢您每天给我写来的信。如果没有这些信,我是绝不会通过海军的新兵训练的。”
“我只是通过这封信告诉您,我姐姐对您在她生病的那些年月里给她写来这么多支持她、鼓励她的信是多么的感激啊!”
“谢谢您在我抚养我的小毛孩的这段漫长的日子里一直写信给我,帮助我,安慰我。”
“谢谢你抽出时间来专门给我寄来这么漂亮的明信片。像我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觉得没有谁还会想到我们,也没有谁还会来关心我们的。”
“当我处于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您的信飞到了我的身边。您鼓励我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如今,我已经是我们这个团体中最好的销售员之一了。”
“妈妈,谢谢您给我写了这么多的信,正是这些信帮我度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日子,它们使我在那段日子里始终保持着头脑的清醒,神志的清明。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始终如一的支持、祈祷和信赖,尤其是,您的爱!”
的确,上帝确实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虽然妈妈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没有过一部书,但是,她确实是一位作家。
爱能改变一切
我婚礼那天早晨,阳光明媚而温暖。一切都很顺利。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就要来临了。我穿着母亲亲手为我缝制的美丽的绸缎衣服,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就在这时,醉熏熏的父亲东倒西歪的向我走来。是的,这个时刻,每个新娘是不能没有父亲的挽着她的手,把她亲手交给新郎的。父亲嘴里呼出的烈酒熏得我几乎窒息,他伸出手挽起我的胳膊时竟险些跌倒。与此同时,《婚礼进行曲》响起来了——是迈步向前走的时候了。
我极力掩饰,装出美丽的微笑,用尽全力支撑着我的父亲,不让他倒下。本来应该是父亲挽着我,可现在是我在架着他的身体向前走。他每走一步都踩在我长裙的下摆上,让我不断地和他一起出丑。等到我握着新郎的手站在圣坛上,对我来说,婚礼中最重要的部分已经给败坏掉了。我生气,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天哪!那一刻我决定永远不原谅我的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从我还是一个小女孩起,父亲就是一个“酒鬼”了。他的嗜酒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太大了,他的恶习一直不断升级,终于有一天导致了他和妈妈婚姻的破裂。
那天我看见父亲把他所有的东西都装进汽车。我不相信他真的要离开我们,问道:“爸爸,你要到哪里去?”他回答我:“我在市区找到一份工作,必须到那里去住一段时间,不过,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他过来拥抱我,吻我的额头。
我的心中保留着一个孩子的希望,以为他总有一天会回家。但是,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那之后,每个星期六我带着妹妹和他相聚一次。我希望我能说那些日子是快乐的,但实际上,那些日子大多是在等待中度过的。我们坐在汽车里,因为父亲要去酒馆里“打几个电话”。我对他的怨恨越积越深,并且持续增长,终于在我结婚那一天达到了峰巅。
我永远也不原谅父亲的决定持续了3年,一直到生下自己的儿子后,我开始常常想起父亲,开始对父亲放心不下。我爱我的孩子,他个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我看到我的丈夫也和我一样,他不断地抱儿子,轻轻地吻他,为他唱着摇篮曲。我忽然想起我的父亲,我小时侯他也是爱我的。我不禁自责,自责我的残忍。我忽略了没有父亲就不会有我的事实,而没有我怎么会有我的儿子?怎么会有儿子的到来带给我们的莫大惊喜?这惊喜要存在于我们的一生之中啊!而我却从来都没有爱过父亲,没有对他的感恩。这样一想,我意识到父亲的嗜酒不过是一种病,而我对自己父亲的病怎么能怨恨,怎么能漠视不管呢?我实在无法再原谅自己了。从生儿子的第20天起,我开始“跟踪”父亲——经常把醉得一塌糊涂的他架到我的车上送回他的寓所。
父亲61岁生日即将来临之时,我去为他打扫房间,正赶上他烂醉如泥地睡在床上。给他换新床单时,我用足力气想把他抱起来放在地板上,可没想到原本高大的父亲竟然那么轻,抱他时我因用力过猛,一下想后仰去,父亲和我一起跌坐在地上。他被摔醒了,泪水一颗一颗地流出来,浸失了了我的臂弯。我也在流泪,我们一起默默地哭了很久很久。那天临走时,我告诉父亲:“除非你立刻戒酒,否则您就活不到把您的小女儿亲手叫给她的新郎的那一天了!”当时距我妹妹的婚礼还有6个月。这是我结婚三年来第一次向父亲开口说话。
第二天,父亲的医生一早就给我打来电话,说我的父亲住进了戒酒治疗中心。我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妹妹,我们对他的做法感到由衷的欣慰。
一天,父亲的医生在电话里告诉我:“别期望出现奇迹,你们的父亲已经退休了,独自居住,并且有多年的奢酒历史。他会旧病复发的!”我告诉医生:“不,我决不让妹妹的婚礼重复我的婚礼那难堪的场面,我要让父亲离开戒酒中心后和我住在一起,我相信奇迹会出现的。”
终于有一天,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父亲在戒酒治疗中心打电话给我,问他是否能单独见见我。当我赶到戒酒中心,来到他身边的时候,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我给你和家里其他人带来的所有痛苦感到抱歉。我知道我没有几年好活了,但我希望在余下的日子里,我能够清醒的活着。”父亲拉起我的手,看着我的眼睛,问道:“你会原谅我吗?”
“会的!”我毫不犹豫地说,“我会原谅您,爸爸,也请您原谅我,我以前从来没有关心过您,没有爱过您。”父亲又哭了。我们手握着手,我能够感觉得到淤积在我的心中的怨恨在一点一点消融,被伤害的创口开始慢慢地愈合。从那天起,父亲再也没有沾过一滴酒。他每天都要摘抄《圣经》里的一些话给我看,并且宣称耶稣站在他和酒之间,把他们永远地隔离开来。
父亲在随后的日子里一直保持着清醒的状态。他走出戒酒中心后一直和我住在一起。在他戒酒的第二年,他为戒酒康复者们创办了校友会,并用一台旧打字机打印了一篇呼吁戒酒的宣言,每个月寄出100份。他还帮助戒酒中心组织了一次年会。年会上,数百名戒酒者和他们的家人聚在一起,庆祝从前的“酒鬼”变成了头脑清醒的人。
我父亲67岁的时候,成为本地一所医院的红衣志愿者,为病人送报纸、鲜花和鼓励的话题,还为那些要出院回家的怀抱新生婴儿的妈妈推轮椅。他一直自愿在那儿工作,直到他69岁时因患前列腺癌住进疗养院为止。
我的父亲并没有因自己患了癌症而闷闷不乐,相反,他把自己看成是上帝派到疗养院的“使者”。他把新来的病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带着他们在疗养院里四处游览,并把每一个角落里发生的有趣故事讲给他们听。在节假日里,他有时候会打电话告诉我们:“我今天要迟一些回去和你们团聚,因为这里的许多人没有亲友来探视——在节日里,我不能把任何一个人独自留下。”我父亲经常对我说:“我亲爱的女儿,这都是爱的结果!”
父亲在他72岁那一年去世了。我和妹妹原以为不会有多少人来参加他的葬礼,但实际上却来了一百多人。其中,大多数人都是我们不认识的,这些陌生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把各自有关我父亲的记忆讲出来和我们分享。
“是你们的父亲使我的爸爸成了一个清醒的人。”
“是您的父亲使我的妈妈在那所疗养院里快乐地度过了余生。”
“在我爸爸醉酒期间,是您的父亲使我们全家人团结在一起帮助他戒掉了烟。”
葬礼上,还有7个人身穿红色服装的志愿者来向我的父亲敬礼。原来,是父亲鼓励他们成为医院的志愿者的。他们大都已经超过了70岁。
我感谢我的父亲,因为他给了我生命,我才有机会感受到他那足以感动世界的爱。
我确信,爱能改变一切。
突然有一天,他也不知道我在哪里,只留给我妹一个电话。那时候我们已经分手了。说好的五一长假到我家去玩,也成了泡影。
五一我一个人回了家,没有人送,却只有一个人接,那就是我已患病的爸爸。妈妈没有问我为什么他没有回来,只是一遍遍地说曾经有一次他在工作中碰伤了手,缝了几针,怕我担心,都没敢告诉我。妈妈说这些的时候,我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发呆。
妈妈问我为什么不和他联系,以前我在家总是抱着手机,不停地发短信。我说手机丢了,我们失去联系了。妈妈催促我给他打电话,我只说他上班时间不带手机,收不到,妈妈让我发短信,我也拒绝了。妈妈明白我们两个人两地相思的苦,可是家里因为爸爸的病花了不少钱,已经再也没钱给我买手机了,而我刚参加工作,工资少得可怜。
妈妈说多了,我就会生气地说,大不了换个男朋友,妈妈说:“人家一直在等你,你怎么能说换就换呢?”其实妈妈是怕我辜负了他,妈妈哪里知道,是他在爱情里放弃了我,我争取过多少次都无济于事,他就那么绝情地离开了我。本来以为,五一长假换个环境,可以换个心情,可是我错了。当妹妹的男朋友为她买回了胃疼药,我想起去年那些下雪的日子,他一个人去了山西,我把身上所有的钱给了他,每天中午不吃饭,以至于现在天天胃疼,常常是半夜疼醒,可是他却早已离开了我。当妹妹的男朋友一遍遍叮嘱她多吃一些的时候,我想起去年为了怕他肚子疼,我从来不让他喝凉水。有一次,他喝热水烫到了,后来我总是用勺子一口口地喂他喝。在我心里,总是怕,怕他照顾不好自己,怕他受委屈,可是我宁愿牺牲了自己。
姐姐已是结婚的人,孩子快一周了,看着他们一家三口,我的心里也是一阵阵地酸楚。
五一长假过后,我疯了一样地逃回石家庄,发誓再也不回家了。上班的第二天,妈妈打来电话,我心里一阵紧张,我以为爸爸的病情又严重了。原来妹妹的男朋友给她买了一部手机,妈妈让我回家把妹妹的手机拿来用,我知道妈*良苦用心,可是我只能推脱说工作忙走不开!
上班的第三天,那天特别冷,爸爸告诉我他已在火车上,来给我送手机,让我下班以后去接他。我赶到火车站,远远地看到爸爸一个人在出站口那里。爸爸冲我招手,我跑过去,却不知说什么,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爸爸什么也没说,只是和我在车站匆匆吃过饭,把手机给了我,就催促我上班了。爸爸要等3点10分的火车,然后回家。我不知道爸爸是为了什么,难道拖着病重的身体,一天的周折,就为了给我送一部手机,就为了成全我和他的爱情吗?爸爸啊!
2点多的时候,石家庄突然刮了很大的风,下了很大的雨,我突然好担心爸爸。那场雨下了两天,就像我心中的泪流个不止。
晚上,我梦到我哭了,在爸爸的怀里哭了好久好久,我才发现原来只有爸爸的怀抱可以让我永远地停靠,原来只有亲情才是永远不变的!
我们都不想离别
这世界上只你有们能搀扶我,了解我,鼓励我,在我做错事的时候纠正我,开心的时候一起开心,难过的时候你们也尽量让我开心,你们是我生命里的一部分,如果可以选择,我真的不想离别。
3个女孩都是一起长大的好姐妹,她们曾经有一个小小的梦想,老一说她想当教师,*说她想律师,而老三却想了很久都没回答得出来,“老三,你不会没梦想吧?”*用难以置信的语气问老三,“没有梦想的人就是没有目标,老妈说没有目标的人很容易走歪路喔”老一发言了,老三说“这样喔,让我回去好好想想,我下次一定回复你们的”……
那时侯她们的童年像大海一样美丽,像天空那么澈蓝,她们的欢笑声,传遍整个大街小巷。
后来,她们为了各自的梦想,各奔东西,半年才聚一次,她们尝遍了外面世界的酸甜苦辣,她们见面曾一起抱头痛哭,然后为彼此打气加油。
她们的路,一定会走得很远,我一直坚信。
老一,*,老三对着天空许愿:
等我们成功以后,一定不会再分离了。
这些心声,相信一定会传达得很高,很高……
父母心事
去年我父母去做传销,把家里所有的积蓄全部赔光了,甚至连我在学校的生活费也支付不起了。我内心挣扎了两个月,最后抹了抹眼泪狠下心离开了刚刚读了半年的大学,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没有时间去欣赏城市的繁华,闪烁的霓红灯,川流不息的车辆,高大的楼群。这些对我来说都太过于奢侈,我必需先找一份工作,养活我自己。
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文化和经验的人来说,找工作确实不容易。去了好几家公司,都被拒之门外。一时间我没有方向,对未来也是一片迷惘……
忽然有一天,我妈给我打了个电话,说他们准备也来上海找点事做。我哦了一声,算是答应了。其实我爸妈一直都对我很好,从小到大我即使犯再大的错,他们也没打过我一次。他们一直都希望我以后有出息,读一个好的大学。可是现在他们却亲手把我这个梦给捏碎了,我有些恨他们……
爸妈来的那天我去车站接他们,半年没见,我突然觉得他们都老了,岁月在他们脸上写下深深的皱纹,两张沧桑的脸……
妈*工作找的出奇的顺利,在一家饭店打打杂。爸爸由于年龄大了,和我一样天天跑公司,然后又失落的回来。那段时间我们天天在家就这么看着,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偶尔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会天。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
天无绝人之路,终于有一天我面试上了一家电子厂,一进去就天天上夜班,由于厂里效益不错,我几乎每天都加班,每天早上顶着烈日回家,晚上又拌着月亮出门。
上班的第2天吃了晚饭后,我爸像往常一样点上一支烟,也给了我一支。然后对我说:“你妈昨天把工作辞了,明天我们准备回去,你在外面自己要小心点,注意身体。爸妈对不起你,没能让你读完大学,我们欠你的,希望你以后要踏踏实实做人,不要像我们一样。”我沉默了许久,然后用一种无所谓的口气说:“以前怎么不知道,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太迟了……”我妈听了我的话很激动,她哭着说:“我们也只是想你以后的日子过的好点,才一时财迷心窍被人骗了去做那个的。这些年来我们哪点不为你着想,今天中午我们怕影响你睡觉,没在家做饭,在外面待了一天,午饭也没舍得吃。”听到这番话我一时不知所措,心里很复杂,是震撼,是感动,是惭愧……我抹着眼角,冲出门去,飞快的骑上车去上班,那天的风很大,吹在身上像刀割的一样疼。眼泪在风中飞舞,散落在坚硬的柏油路上,印出一朵朵小花,又慢慢退去……
第2天我回来时爸妈已经走了,桌上有一顿饭菜,一张字条和一百块钱。信上这样说:兴,我们回去了,我们是欠你的,请你不要怨恨我们,我们也是想让你以后的路走的顺利一点,其实爸妈想赚钱也是给你的,爸爸妈妈老了没有那么贪心,也不需要那么多钱。希望你能明白我们的苦心。也希望你在以后的路上能借鉴我们这次的失败,少走弯路。这一百块钱是给你做车用的,这样你就不用天天骑车,也就能多睡一会了。门已经修好了,以后出门记得带钥匙。给你买了一袋米在厨房里,大概够你吃一个月的。我们有空再来看你。希望到那个时候你不会在记恨我们。——无用的爸爸妈妈!~我捏着这沉重的一封信,早已泪流满面!
兄弟的另一种诠释
他出生的那年,计划生育抓的正严,村里有生二胎的人家,不是要躲到外地就是要被罚款。只有他,是光明正大生下来的*,并非家中有权有势,而是因为他哥哥患有先天脑疾。俗话说,就是弱智。
一、。母亲挥着手里的一根小竹竿,对他说:永远不许碰弟弟,记住没?因为担心他会伤害弟弟。父母更不许他*他们的房间,即使是吃饭,也让他单独在自己的小屋里吃。他经常偷偷蹲在父母的房门外向屋里望去,看到弟弟时,就笑得口水顺着嘴角流出来了。其实他很小的时候,也曾被深深的疼爱过。只是当年龄相仿的孩子已经学会说话、走路时。他却目光呆滞,讲不出一个字来。检查出是脑疾后,爷爷奶奶把怨气撒到母亲身上,母亲便把委屈强加给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打他一顿。有时,母亲在院子里抱着弟弟晒太阳。他小心翼翼地靠近,兴奋得想摸摸弟弟的脸蛋,母亲像逃避瘟疫一样抱着弟弟闪到一边,大声喝斥他:不许碰弟弟,你想把病传染给弟弟吗?一次,父母不在,他远远地看着姑姑怀里的弟弟,还是傻傻的笑,流着口水。姑姑心一酸,向他招手,说:来,摸摸弟弟的手。他却迅速的躲开,口齿不清,断断续续地说:不……不摸,传……传染……
那天姑姑哭了。他伸手为姑姑擦眼泪,自己却依旧在笑。
二、。弟弟慢慢长大,已经开始牙牙学语。有几次,弟弟伸着胳膊,蹒跚着向他走来,他兴奋得手舞足蹈,只是母亲总会慌忙跑过来,把弟弟抱开。看着别的孩子手里拿着的冰棒,他抿舔着唇,感到炎热而口渴。那些孩子说:你学狗在地上爬,就把冰棒给你。他学了,可他们并没有把冰棒给他,而是笑得前仰后合。一向动作迟缓的他猛地从地上爬起来,像疯了一样劈手就抢,那些孩子都吓呆了。他拿着冰棒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家里跑去,一路上,冰棒不断融化,待他跑回家里时,只剩下可怜的一点了。弟弟正在院子里玩,他趁着母亲不注意,把冰棒举到弟弟面前,说:吃,吃,弟吃。母亲看见他拿着一根小木棍向弟弟比划,冲过来一把将他推开。他摔倒在地,仅剩的冰棒杆也掉在地上,他痴痴地看了一会儿,哇的一声哭了。
弟弟学会说话了,可是从没有人教过他叫哥。他多希望自己能像所有的哥哥一样,被弟弟叫一声哥。为此,每当弟弟在院子里玩时,他就会在三米外的地方,吃力地大声喊:哥,哥。他想让弟弟听到,让弟弟学会叫他哥。一天,他继续喊着哥、哥时,母亲冲他嚷:一边玩去。这时,弟弟突然抬起头看着他,竟然清晰的叫了一声“哥”。他从来没有如此激动过——拍着巴掌跳起来,忽然跑过去,用力抱住弟弟,眼泪和口水一起流到弟弟身上。
三、。他是从小被同学喊着“傻子他弟”长大的,他对这个称谓憎恶至极。所以他看着总是对着他傻笑的哥哥,心中充满了厌恶。一次他又因为“傻子他弟”这个称呼和同学撕打了起来,他被那个同学压在身下,忽然对方的身体轻飘飘的离开了他,是哥哥出手了。
他从未见过哥哥使这么大的力气,把那个男孩横空举起,摔在地上。男孩顿时在地上滚着喊疼。他害怕了,他们惹了祸,父亲一定会揍他的。那一刻他恨透了母亲,为什么生一个傻子给他当哥哥。他用力得推了哥哥一把,气愤的吼:谁让你多管闲事,你这个傻子。哥哥被推得抵到树上,傻呆呆的看着他。那天,父亲让他和哥哥并排跪在地上,竹竿无情地落下来时,哥哥趴在了他的身上,忍痛颤抖着说:打,打我。
有一天,城里的亲戚带来了他们没见过的糖果,母亲分给他八块,留给哥哥三块,这样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他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次日清晨,哥哥在窗外敲着玻璃对他傻笑,踮着脚把一只手伸过来,脏兮兮的掌心里是两块糖。他愣了愣,没有接。哥哥再次伸手时,已变成三块糖。是哥哥仅有的三块糖,他含糊地说:吃,弟吃。不知为什么,这次他突然不想要了,哥哥急得跺着脚说不出话来,干脆把糖纸剥开,往他嘴里塞。当他吃下糖时,他清楚地看到哥哥眼里流出了泪水。
四、。弟弟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哥哥也高兴得又蹦又跳。其实哥哥并不明白什么是大学,但是他知道弟弟给家里争了气,现在没有人再叫他傻子,而是叫他“君旺他哥”。他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哥哥还是不肯进他的屋子,而是从窗外递给他一个花布包。他打开,竟是几套新衣服。都是几年前姑姑给他们个俩做的或是城里的姨妈送的。原来,这么多年,哥哥一直没有穿过新衣服。可是,他和父母却从未注意过。此刻,他才发现,哥哥穿在身上的衣服磨破了边,裤子短的吊在腿上,滑稽得像个小丑。他鼻子微微发酸,这么多年,除了儿时的厌恶和长大后的忽视外,他给过哥哥什么呢?哥哥还是多年前傻笑的模样,只是眼里多了几分期待,他知道那期待意味着什么。尽管哥哥不知道他在不断的长高,不知道衣服的款式已过时的他无法穿出门。但他还是假装收下了衣服,高兴得在身上比量着问:哥,好看不?哥哥很用力的点头,笑得时候嘴巴咧得很大。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兄”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这个字读弟,弟弟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没有你,就没有我。那天,他反复的教,哥哥却坚持读那两个字为“弟兄”,不连续却很坚决地读:弟,兄。走出哥哥房门时,他哭了。哥哥是在告诉他,在哥哥心中,弟弟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弟,就没有兄。
五、。对一个农村孩子而言,大学生活显得分外精彩,他几乎忘了自己还有个患脑疾的哥哥。那次母亲在邮局给他打电话时,哥哥一起去了。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了很多,末了,母亲说:跟你哥也说几句吧。哥哥接过电话后,许久没有声音,又是母亲接过来,说:挂了吧,你哥哭了,他在胸口比划着,意思是想你。他本想让母亲再把电话给哥哥,他想告诉哥哥,等自己回去教他写字,给他带只有城里才有的糖果和点心,可是他张了张嘴,却应了句那就挂了吧。因为他看到寝室同学好奇的目光,他不想让他们知道他有一个傻哥哥。暑假,他买了糖果和点心,路上,他塞了一块糖在嘴里,忽然想起儿时哥哥强行塞进他嘴里的糖,忍不住喉头发紧。糖在嘴里泛着微微的苦涩。第一次,他回到家就找哥哥,满院子的喊:哥,哥,我回来了,你看我给你带什么了?只是他再也没找到那个只会对着他傻笑的哥哥,那个年近三十还穿着吊腿裤子的哥哥。父亲老泪纵横,痛苦地告诉他:一个月前,你哥下河去救溺水的孩子,他自己也不会游泳,把孩子推上来,他就没能上来……父亲蹲在地上失声痛哭着说,我们欠那孩子的太多了!
他一个人坐在河边,对哥哥的回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纸,上边写着“兄弟”那是他的字;下边是歪歪扭扭的不容易辨认的两个字,只有他能看得出,是哥哥写的——弟兄。
爱比恨只多一笔
父母离婚后,他和妹妹跟了母亲。父亲搬出去,和那个叫刘小敏的女人一起离开了小城。
母亲常常坐在家里,精神恍惚,单位领导替她打了病休报告。
长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时,他只恨自己长得不够快。为了省几个钱,他去很远的郊外打荒草,再背进家门。母亲的间歇性精神病发作了,他把泪往肚里咽了又咽,终于没有哭出来。
他没考大学,工厂子弟学校正在招老师,他居然考上了,做了体育老师。
后来,他结了婚,日子过得磕磕绊绊。就算母亲犯了病,损坏了东西,妻子也不吭声。他觉得,这就够了。
日子刚过安稳,有一天,父亲回来了,原来,那女人花光了他的钱,跟别人走了。父亲说:好歹你是我儿子,有血有缘关系。
妻子说:“该养儿子时,不见你的影子;快要养老时,你就跑出来当爹。”
母亲走过,拉住儿子的手,说:“让他回来吧……”
儿子不吭声,抽了一地的烟头。末了,他问母亲:“你真的不恨他?”既是问母亲,又是问自己。
他去了父亲居住的小屋。已是深秋,那里冰冷冰冷的,只有一张小床、一个小电炉、几包方便面。
父亲见到他,紧张得像一个孩子,说:“坐吧。”
他坐在床上,居然比父亲高了一截。两个人对着抽烟,很快,屋里烟雾缭绕。
后来,他站起来,走到门口,父亲跟在后面。他说:“星期天,我来接你。”
他在离家很近的地方,给父亲租了房,跑前跑后地忙着装修,墙壁是他亲自刷的,屋里的桌椅碗筷,都是他去买的,做这些事时,他好像不恨父亲,居然有些欣喜。
妹妹来了,说:“哥,你想好了?”
他点点头。
母亲跟着父亲生活,很久都没犯病。他经常去,坐在小院里,很少说话。
他看到父亲给母亲梳头,很轻很轻,掉的头发,他一根根拾起来,放进一个小盒子里。
父亲说:“老伴啊,叶子都掉光了,我们这两棵老树,就该走啦。”
母亲微微一笑。
他站起身,他的心第一次变得宽广了。
那天,他教邻居的孩子写字猛然发现,爱比恨只多一笔。就这么一笔,写出的却是人间的冰火两重天。
过年回家陪父母
天气愈来愈冷了,空中不时飘洒着几片鹅毛般的雪花。每天忙忙碌碌的,一晃竟到了过年的时候了。也好,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回老家陪陪父亲喝喝酒了。
我特地给父亲买了两瓶洋酒。父亲爱酒,但一辈子都只喝些自酿的米酒,那酒寡淡寡淡的,没什么酒味,不过是哄哄自己的嘴巴罢了。即便如此,母亲怕他年事已高,不胜酒力,遂限定他每餐只准喝一杯。父亲拗不过母亲,但又贪杯,便每每趁舀酒的机会大抿一口,那满满的一杯酒一抿便下去了,父亲“理所当然”还要加满,因此实际上,父亲每餐都要喝一杯半的样子。有时在酒缸边抿酒被母亲看到,母亲免不了要说上几句,父亲便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似的,羞愧地笑笑。
父亲每每盼我回去陪他喝酒,因为只有此时,他可以畅快地喝,母亲也不会唠叨什么,听凭我们父子俩大吃大喝。然而,我真正陪父亲喝酒的次数屈指可数,尤其是出国后,这种机会就更少了。不过,每年我都会向父亲许诺:今年过年,我一定陪你喝酒!
眼看就是大年三十了,今年别的活动我啥也不干,就是想陪父亲喝喝酒。没什么可犹豫的了,买张机票,一箭回来了。
父亲真老了。听说我要回来,白发苍苍的他一大早起来,硬是挤上那辆最早的公共车,赶到县城火车站来接我。远远地我就看到了父亲,那么冷的天,他棉衣都忘了穿,却伸长脖子在风雪的天空下瞪着浑浊的老眼东张西望。我快走到他的身边了,他还在焦急而忘情地找我。我望着像枯老的树桩一样的父亲,鼻子一酸,轻轻地说:“父亲,我回来了。”父亲扭头一见我,显得十分生疏地继续四周张望,我不知道他在找什么。过了好一阵子,父亲喉咙响了一下,闷闷地说:“就你一个人回来?”“嗯。”我突然明白父亲在找什么了:父亲年年期盼我带自己的另一半回去,可是我又让他失望了。父亲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下雪了,过年了。”
一到家,母亲早已忙开了。我把两瓶洋酒郑重其事地塞到父亲皲裂粗大的手中,父亲把酒瓶上的洋文细细地端详了一番,然后走进屋里,把它们藏了起来。出来时,父亲扛着满满的一缸酒,说,“今天咱们就喝家里的酒。”“行,行。”我连忙说。送他的洋酒本来就是让他以后慢慢喝的。
雪花三三两两地下,漫不经心的样子。风虽然冷,却是浅浅的。屋后的平台上,一张木桌、一缸老酒、几碟下酒菜。我坐在空旷的天空下,陪父亲慢慢喝着老酒,邻居的狗在我们的脚下晃来晃去。我说:“年初我就盘算着,过年的时候一定回来陪你喝几盅。”“嗯,”父亲应了一声,把满满的一杯酒喝了下去,我赶紧为他斟满。
记得有回出差,路过家门,我陪父亲好好地喝了一回酒。那是傍晚时分,薄薄的夕阳淡淡地照在身上,我们俩没有多余的话,只是你一杯我一杯地喝着酒。陪父亲喝酒,感觉真好啊。
可是今天,没有阳光,只有雪花,以及不时从远远的地方传来的鞭炮声。这时,父亲突然抬头,怔怔地望着我,说:“你出国也有五六年了吧?”“没有。不到三年。”“你答应过,过年的时候就回来陪我喝酒。”“我这不是回来了吗?”“你答应过,过年的时候把媳妇也带回来。”我一时语塞。父亲说:“你答应过,无论出国,无论走到天涯海角,你都会想办法回来看我。”我喉咙猛地一哽,叫了一声“父亲……”这时,我听到身后有轻微的抽啜,扭头,竟是靠在门槛边的母亲。
母亲见我看她,就干脆走过来,一边揩眼泪,一边往手里搓围巾,说:“云乃崽,我看你父老子活不了多久了,天天叨念着你,天天叨着要跟你喝酒。每天早晨一起来就到堂屋的菩萨下面去许愿,生怕自己一觉睡了过去,再也见不到你似的……”停了一下,母亲又说:“他还天天担心你出事。说你到了那么远的地方去,莫说朋友,连个亲戚都没有。这世道又很乱,万一你跟别人打架了,连个帮手都找不到,还不是眼睁睁地让人欺负?”
父亲冲母亲一瞪眼,硬硬地说:“你又不是一样?天天守着电视,看又看不懂,瞎着急。昨天听说崽要回来,一通晚都不睡觉,还嚷着硬要跟我去县城呢。”母亲见我低着头,就说:“行了,老头子,你们喝酒吧,雪都飘到酒杯里了。”母亲说完,慢慢挪回到灶屋去了。
我的酒杯飘进了两朵雪花,父亲没看见,给我酒杯加了酒。父亲说:“你们那地方,也兴过年么?”我说:“不兴,洋人只过圣诞节。”父亲说:“那是个什么破地方,年都不过。你还到那里去干什么?国内不是好好的吗?”我无言以对。父亲忽然轻柔地说:“你看你,头发都白了不少,是不是在那里受委屈了?”我摇摇头。父亲叹了一口气,说:“我知道你有事也不会告诉我,你在那里好坏我不管,可我已是望八的人了,黄土快掩到脖子根上来了。你告诉我,你什么时候让我看到孙子?”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脸上已有了冰冷的一滴,我弄不清那是眼泪还是雪花。父亲老了,真的老了,我不忍再给他一个空洞的许诺。可是,除了陪他老人家喝酒,我还能说什么、做什么呢?“喝吧,父亲。我知道你酒量好,知道你从来喝不醉。啊,父亲,今天过年了,我好想陪你喝醉一回啊……”
门外突然响起了汽车声,有人在叫我的名字。我幡然醒来:天啊,窗外阳光灿烂,我仍在新西兰。一时泪水不知不觉从我粗糙的脸上缓缓滑下……
拾馒头的父亲
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题记16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城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大学,将来坐办公室就不用下地种田了。
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要搬到省城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一来这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还可顺便照顾一下我。
等我在高中读了一个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崽。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儿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去推饲料。
猪渐渐长得大起来,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了个精光,亲戚送给我们家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但也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许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挺好吗。
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得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时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黑橡胶”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在了父亲头上。
我是一个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但我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甭叫人家都知道了,会嘲笑我……
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才说:我去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的。
我的泪就落下来。对不起了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呀!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的成绩排在了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许多文章,一下子名声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那拾馒头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有病……
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终究没说什么。
第二天,我挟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在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焉焉呆呆,心里冰凉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外。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教室外面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我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爹。掌声一下子如潮雷动……
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两桶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菜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1997年的金秋九月,父亲送我来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这是来自黄土高原的愤怒与哭泣!为供儿子上大学,贫困的父母几年间辗转卖的血可以装满两个汽油桶,儿子却在学校冒充包工头的独生子挥霍无度、荒废学业。终于有一天,苦熬苦撑的父母发现了真相,不思悔改的儿子竟大骂父母冷酷无情。人们不禁要问:父母的爱心和学校的教育为何结出这么一枚苦果?
“他说父亲是包工头,家里很有钱”。2001年12月30日,青海省乐都县马厂乡甘沟滩村村民陈邦顺接到大儿子小良的班主任——西安某学院郭老师的来信。郭老师要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
小良于1997年考上该学院电子自动化专业,按理说这年应该毕业了。10个月前,小良离开家,说要去深圳参加招聘会,可是一去便几个月无音信。陈邦顺夫妻一直满怀希望地盼着大儿子参加工作的好消息。
第二天,陈邦顺赶到了西安。这天正好碰上元旦放假,他好不容易才找到郭老师。郭老师第一句话就把他问蒙了:“您是包工头吗?小良是独生子吗?”原来,家境贫寒的小良入学后一直对同学说自己是独生子,父亲是包工头,家里很有钱。他花钱很大方,经常到网吧上网聊天、玩游戏。据同学说,小良每月上网花的钱少说也在400元以上,他的两个女朋友都是在网上认识的。
郭老师拿出小良这几年的学习成绩单给陈邦顺看。陈邦顺发现:不及格和缺考的科目用红色标记,而小良的成绩单红标记斑斑点点。小良第一年勉强过关,二、三年级的成绩便不堪入目,很多科目缺考,四年级更是一片空白。郭老师说:由于成绩不好,小良已留了两级;他只在第一学年报了到、注了册、交了学费,其他几个学年根本没报到,学费也没交,学校曾多次催促他,可他始终没办理手续。
听着郭老师的“天方夜谭”,陈邦顺直觉得眼前发黑,气得差点儿晕倒:这也就是说,自己这几年寄给小良的6.35万元,就这样被他花天酒地挥霍光了!四年来,小良一直欺骗为他辗转卖血的父母!陈邦顺禁不住痛哭失声。他颤抖着向郭老师伸出胳膊,指着那上面一个个发黑的针眼怒吼:“我哪是什么包工头呀?我的钱都是从这里流出来的!”
郭老师惊呆了。他没想到小良是用父母卖血得来的钱将自己包装成富家子弟的,更没想到小良在上大学期间竟然花掉了6.35万元。按当时的水平,一个大学本科生四年花2.5万元已绰绰有余了。
郭老师虽然同情这位愤怒、失望、痛苦的父亲,但最后仍不得不横下心来把学校的决定告诉他:“由于小良擅自离校,经常旷课,加上学习成绩太差,学校已对他做自动退学处理。今天请你来,就是告诉你这个决定。”
那天,陈邦顺泪流成河。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到家的。
“我这些年卖的血能装满两个汽油桶”。2002年5月,笔者作为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的编导,历经千辛万苦前往陈邦顺家,倾听这位父亲的泣血哭诉。
陈邦顺的家坐落在青海、甘肃交界的大山深处。那里长年不见雨水,干旱严重,风一吹,黄土便铺天盖地。村民每年都在山脚坡地上种一些洋芋和小麦,至于收成如何,就全看天意了。那里的村民平时一日三餐都吃洋芋——早上蒸洋芋、中午煮洋芋、晚上熬洋芋,只有来客人了或过年过节才能吃上面食。为了逃出黄土漫天的山村,孩子们都把希望寄托在考大学上,因此这村子陆陆续续考上大学的不少。
陈邦顺至今还记得,小良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得在地里翻跟头。前一年高考时,小良只考上自费大学,陈邦顺担心上自费大学解决不了工作问题,让他复读了一年。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小良的妈妈特意做了一顿过年才吃得上的揪面片。获知喜讯的亲戚们都赶来了,大家兴奋地传看那张录取通知书。
小良是陈家这一辈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啊!陈邦顺一边美滋滋地接受大家的恭贺,一边担忧:小良的学费要好几千元,到哪里去弄这笔钱呢?当初填志愿时,他曾一再叮嘱小良填本省收费低的学校,可小良第一志愿就填了西安的。陈邦顺想责备小良几句,但看到大儿子的得意劲又不忍心开口了。他想,儿子考上大学毕竟不容易啊,要怪也只能怪自己这个当爹的没本事!
第二天,外甥们都给陈邦顺打气:“陈家就出了这么一个大学生,你再怎么苦,也要供小良上大学。”而且保证以后帮助他家。
就这样,拿着东拼西凑来的学费,小良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陈邦顺说,他们村里出了十五六个大学生,比乡里其他几个村的总和还要多。他还告诉笔者:“因为我们村最穷,我们不想让娃再过我们的苦日子。娃考上大学,就算脱贫了!说什么我也得把他供出来。”
为了供儿子上大学,陈邦顺夫妇开始四处卖血。陈邦顺告诉笔者,大学四年,小良一共向家里要了6.35万元,这6.35万元中有70%是他们夫妇卖血得来的,另外还借了1.7万元外债。
笔者问:“你多长时间卖一次血?”
陈邦顺回答:“没准,农忙时卖得少一些,农闲时就往医院里跑得勤一些。有三个月一次、三天一次的,也有一天一次、一天三次的,有好几次抽着血就晕死过去了。”他还说,400毫升全血的报酬是150元左右,血浆是80元;原本只是他去卖,后来他身体不行了,就叫老伴一起去;老伴有胃病,卖得少一些。
笔者不解地问:“国家《献血法》规定,一个人两次献血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你怎么能在四年里靠卖血换来4万多元呢?”
“想办法呗!我们周围有九个血站,我都去卖过血。有时走几十公里山路再坐火车到武威、兰州去卖血。我有七个献血证,只有一个是真的,其他都是拿侄子、外甥的身份证办的。这样,我就可以在好几个血站来回卖血了。1998年,为了凑齐学费,我和老伴47天没有回家,到处辗转卖血,总算凑够了学费1720元。村里人都说我不要命了。我有什么办法呢?都是为了娃呀!”说着,两行老泪从陈邦顺的脸上滚下。
沉吟半晌,陈邦顺突然举起两根手指,提高声音对笔者说:“我这些年卖的血能装两个汽油桶!”
“他的每封信都是卖血通知书”。陈邦顺说,小良上大学后与家里的联系全靠写信,四年里,他一共给家里写来17封信,这17封信,没有一封是不要钱的,而且每次都要2000元以上。他说:“这不是信,是债单!他的每封信都是卖血通知书!一接到他的信,我就知道又该去卖血了。”
笔者忍不住问:“小良知道你是靠卖血供他上学的吗?”
“知道。他上高中花的8600多元,也是我卖血换来的。”
小良的信全被父亲藏在一个祖传的木匣里,这些信全都去掉了信封,仔细地对折着,按日期叠放得整整齐齐。
征得陈邦顺夫妇同意,笔者读完了小良的来信。让笔者十分吃惊的是:这些字体娟秀的信只有一个主题——催款。
我们不妨一起看看这些信:
国庆节放七天假,我们班统一组织去旅游,每人交100元,买衣服花了200(元),上学期暑假欠了200(元),书费200(元),重修及选修的课程花500(元),学杂费2500(元),生活费600(元),还加上后三个月的生活费还要3000元钱。上学期的体育课没有达标,还要到体育老师那儿走一趟。所以,3000元很紧张,请你们不要少寄,又让我借钱。
在另一封信里,小良陈述了自己花钱的理由:
我认为你们一点也不理解我们学生的难处,你们认为学生在学校,除了学习就是吃饭,花钱都花在(吃)饭上了,别的都不花钱了。其实不是这样,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谁都想多学一点知识,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想多学知识就得报名学习,这样花一部分;再有学生之间相互搞好人际关系,比如说现在组织滑冰、游泳、春游、野炊,宿舍里边过中秋节、元旦,老乡之间开老乡会,搞联谊活动等等,我都不能一项不参加呀,那样只能孤立我自己了,和别人相处不下去。
陈邦顺还回忆起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小良接连给家里寄来两封信,信中说,他熄灯后在宿舍里用电脑,偷接了走廊里的电,被学校发现,被处以3000元罚款,要家里马上想办法凑这笔钱,否则学校会处分他的,他就只好回家了。接到信的时候已是下午5时,陈邦顺立即起程到处找人借钱。天黑了,他敲开姐姐家的门,哭得说不出话来。和他一起去的三儿子给姑姑念了信,姑姑把小商店里的营业款给了他们。借到钱的时候已是晚上9时,陈邦顺怕小良真的第二天回来,带着三儿子一路小跑,只用两个小时就跑到16公里外的306铝厂(平时与小良通电话的地方),往小良宿舍打电话。他告诉大儿子:钱已借到,天亮后邮局一开门就寄出。当天晚上,陈邦顺没回家,与三儿子和衣挤在铝厂招待所的一张床上等待天明。钱寄去后不久,陈邦顺接到小良的回信,小良在信中要求父亲“以后打电话不要高声喊叫,因为接电话的可能不是我,你会吓着别人,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同学休息”。小良竟嫌父亲那天晚上打电话时声音高了。
小良的妈妈说,小良上大学后变了,变得不爱与家人说话,也不爱回家了,甚至连过年也不回家。
2000年春节,小良没回家,也没给家里写信说明情况,从学校放假那天开始到腊月二十八,小良的妈妈天天跑到村口接大儿子,汽车一趟一趟地开来,又一趟一趟地开走,扬起的灰尘布满站在路边一动不动、望眼欲穿的陈大嫂全身,她几乎成了“灰人”。但她最终还是没有盼到小良,哭成了泪人。
正月十三,陈邦顺放心不下,背着一袋馍馍去西安看小良。这是他第一次到西安。他一路辗转,好不容易才找到大儿子所在的学院。
当时,小良正在宿舍里。他告诉父亲,没回家过年是因为到网吧打零工,去挣点儿钱。他还埋怨父亲不该找他,不该来来回回花钱。
一见到大儿子,陈邦顺心里的怨气就烟消云散了。他拿出东西来给小良吃,告诉他家里的大小事情,最后说想与老师见见面。因为第一次到学院,陈邦顺给老师带了一些土产。
小良突然沉下脸,很不满地说:“你要见老师是啥意思?”
陈邦顺很纳闷:“当然是听听老师说你在学校的表现。我这么远跑来,不见见老师怎么行?”
小良说:“好,要见你自己去见。我留下来打铺盖卷回家。”
陈邦顺惊呆了,落泪了。这是小良第一次当面以不上学要挟他。
见父亲落泪,小良解释说:“学校不允许学生寒假留在学校,我是偷偷地留下来的。如果您去找老师,就等于通知学校我违反了规定。”
陈邦顺最终没有拧过大儿子。为了不影响小良,他在学校外面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被小良送上火车回青海了。
陈邦顺对笔者说:“我是一路哭着到家的。我不知道小良是咋了。”
2001年春节大年初四,小良离开家,说要去深圳参加招聘会,一去几个月无音信。
7月6日,小良给家里寄来一封信,说在北京找到了工作,让家里寄去4000元交房费、押金。之后,又音信全无。
“我到处打电话找他,他宿舍电话没用了。他留过一个女朋友的手机,奇怪的是:他一要钱,手机就能打通;钱一寄过去,就再也打不通了。从那时到现在,我打了不下百个电话,要是去了镇上,我就挨着有电话的铺子一家一家地打,还叫在外地打工的另外两个儿子给他哥打电话,可始终没有打通……”
直至陈邦顺去了西安,这一切才水落石出!
“父母*年没穿过新衣服了!”
采访中,笔者问陈邦顺:“小良的两个弟弟是如何看待哥哥的?他们有没有觉得你偏心?”
这话戳到了陈邦顺的痛处。他低着头,半天没开口。过了很久,他举起一只手,红着眼圈对笔者说:“我这个父亲没本事,十根手指不一般齐,把两个小儿子给耽误了。”
原来,为了供小良上学,家里穷得连作业本也买不起,陈家二儿子和三儿子只好没念完初中就辍学了。
2001年春天,陈邦顺发现二儿子接连六七天不出屋子,也不干活。父亲从窗户里看到二儿子趴在炕桌上写东西,就问他究竟写啥,二儿子没回答。后来,三儿子告诉妈妈:二哥是给大哥写信。陈邦顺硬是把二儿子给他哥写的信要过来看了,看得老泪纵横。
笔者也看到了陈家二儿子写的那封信。那封信的字写得很大,不足百字就写了四页多。看得出,那一笔一画写得非常费劲:
良哥,你好!你三年的来信我全看完了,知道了你的一切情况。你在三年当中花去了4万多元钱!这几年家(里)庄稼全折(卖)完了。你每次来信说是(要)爸妈注意身体,爸妈每天给你注意身体,好到医院去(卖血)要(换)钱……
陈家二儿子去年去湖北打工,不到八个月挣回2000元,回到家却只剩下68元,因为他给全家人各买了一套新衣。陈邦顺看到二儿子拿着衣服包包回家,气疯了。二儿子说:“爸,你不要恨我。这些年,你给我哥花了那么多钱。*年了,你和我妈都没穿过一件新衣服。这些钱不够还债,你就穿了吧。不然,你还是会把钱给我哥的。”
陈家三儿子目前在酒泉打工。他非常明白事理,节约用钱。他的鞋帮穿脱了,人家给他钱让他再买一双,他把钱收起来,找根绳子把鞋拴一下又接着穿。这个17岁的少年一回家就缠着母亲不放,母亲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他说:“妈,你在家我就高兴,你可千万别跟人家一起去卖血呀!”
两个懂事的儿子都亲眼目睹父母这些年辗转卖血的苦痛,再也不愿看着父母走那条路了!
离开西宁,笔者前往小良曾经就读的西安某学院了解情况。学生处的丁处长证实:从2001年7月起,小良就擅自离开学院了。丁处长还说,小良所在的电子自动化专业是全学院最热门也是最好的专业,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无就业之忧。
班主任郭老师告诉笔者,小良性格内向,平时在学校沉默寡言,和同学交往不多。他对自己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厌学情绪很严重,以致逃学;在孤独迷茫之中,他迷上了网吧,沉迷在虚幻的世界里。
郭老师还说,直到陈邦顺来了以后,学院才知道小良上学用的是父母的卖血钱;学生进校时可以填《家庭贫困状况登记表》,学校还专为贫困生提供无息贷款和解困助学工作岗位,可是小良从未申请过;小良平时穿着阔绰,出手大方,一副“富家子弟”的模样。
“我父亲是残酷无情的人!”
一回到北京,笔者就设法与小良联系。可是任凭笔者怎么留言,也没有收到任何回音。小良的女友曾给笔者回短信息,说小良5月4日离开北京去西宁了。她还告诉笔者,由于没有正式的毕业证书,小良在北京一直没有找到工作。
我们制作的电视节目播出后,小良突然与我们联系,提出要见面。
6月3日,在北京某快餐厅,我们终于见到了由女友陪着的小良。
笔者问小良:“回西宁以后有没有回家,是否与你父母联系过?”
小良摇头说:“没有。”接着便不再给我们发问的机会,他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你们都是当父亲的,如果你们的孩子也做了像我这样的事,你们会到中央台去说吗?你们认为这么做的父亲正常吗?你们不觉得我父亲残酷无情吗?”
笔者惊愕!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本来,急于与小良见面,是因为受陈邦顺夫妻之托,把父母的思念之情转告小良,不承想小良竟然这样看待自己的父亲。
小良的女友也在一旁不住地发问:“你们见到他父亲本人了吗?看他父亲第一眼时是什么印象?你们不觉得他长得很凶吗?”
笔者打断她,问小良:“‘残酷无情’和‘凶恶’的父亲会卖血供你上学吗?”
小良不耐烦地说:“你们别揪着这问题不放!坦白地说,我父亲卖血换钱供我上学和我在学校的表现都是事实,我没有异议!我承认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可你们为什么就不敢认错?”
谈话已经无法进行下去。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那天离开甘沟滩村的情景:小良的母亲送我们到村外,那双混浊的泪眼让笔者不敢多看一眼。
小良的母亲一再叮嘱:“你们要是见到小良,一定叫他回家。我想死他了。你告诉他,我们不怪他。”
我们怎么居然培养出如此不合格的教育“产品”?问题出在哪里?今后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发生?
目前,家庭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家长用“爱”压迫孩子,而孩子则用“爱”来剥削家长。
家长以“爱”为武器,逼迫孩子考名牌学校,成龙成凤,实现*的“战略部署”。他们的口头禅是:“我们是为你好!”孩子则以“爱”为武器,向家长伸手要钱、要物、要享受。小良是用“爱”剥削家长的极端例子。
我非常同情小良父母的处境,但我得实事求是地说:他们的教育思想是有毛病的,否则,小良不会变成这样。孩子惊人的以自我为中心和骇人听闻的不孝,是家长出格的溺爱造成的。陈老汉上中央电视台《聊天》节目时还说:“不是冲你要这钱,我就是想要你的毕业证、工作证。”可见在他的脑子里,教育孩子的根本任务不是让他学会“做人”,而是让他取得某种身份。这样想事情的家长,对孩子自私不自私、孝顺不孝顺,当然不会太在意。于是,孩子成为“无德者”的机会增加。
小良骗了父母这么长时间,学校是否也有责任呢?学校如果早发现小良的问题,早通知家长,事情也许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让我抱抱你
我知道她待我好,但那一个拥抱,我真的等了好多年!
A1999年
1999年,我在一家医院做护士,负责药房配药。我并不讨厌这份工作,因为不必对病人们装作温暖地微笑。事实上,我很少笑。
周末的天气不好。我想了想,还是拎起单位发的水果回家去,到巷口的时候,看到她正在和邻居吵架。围观的邻居看到我,拉了拉正扯着嗓子的她:别吵了,小冰回来看你了。她一把甩开那人的手:我吵架关她什么事?
我从小到大,她就一直在与人吵架。她没有男人,一个人养我,却不去工作,每天都在与邻居打麻将。记忆中,放学回家总是看到她与邻居在吵架。她似乎总在表现她的凶悍。
我医专一毕业,马上就搬出这里。搬到医院宿舍第一晚,我看了点书,听了点音乐,然后睁开眼睛享受这样一个人的宁静。是的,我可以没有爸爸,也可以没有妈妈。但我现在终于有了自由,哪怕仅仅只是这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宿舍。
B1996年
我16岁,中考前3天,肚子突然疼得很厉害。我的同桌,一个斯文清爽的男生,他与我坐了一年,没正式与我讲过一句话,因为我总是不理人。他在这一天忽然对我说了一年来的第一句话,给你我的外套,围在腰上回家吧。
我站起来,看到凳子上的血红,不知为什么就哭了。他站在阳光里束手无策,最后说:我送你回家吧。
她那天大概是输了钱,回到巷口看到有个男生跟我在身后,又看到我腰间围着男生的外套。就随手抄起旁边的棍子,先是一棍子打向我:你这个死丫头!再一棍子打向那个男生:滚!再不滚我连你一起打死!男生被她的阵势吓坏了,转身就跑。棍子落在我身上,细密而有力道,但仍比不上我肚子里的绞痛。我看着她,她的骂声尖大厉而剌耳:我让你早恋!我让你小小年纪就和男人去鬼混!
很快引来了围观的邻居。我忍耐着,站得很直。任棍子打在我站得直直的腿上。有邻居让我快认错,我抿着嘴,就是不出声。她于是更气愤,挣脱拉她的邻居,抓住我细瘦的胳膊狠命地打。然后,我晕倒了。
醒来的时候,我已经躺在床上,并且换上了干净的衣裤。她端了红糖水放在桌上:喝了它!你就是死性子,打死你都不开口,像那个死丫头一样!
我喝着红糖水,听她絮絮叨叨地骂那个“死丫头”。她骂着骂着,就哭了。她说她怎么这么命苦,年纪轻轻就死了老公,也没留下什么钱,36岁又死了女儿,还要帮她养一个不知道是谁的种的外孙女,老天真没眼!
她52岁了,但看起来像四十多岁,衣服也穿得很年轻,谁都看得出来,她年轻的时候很好看。邻居们都说,我只不过像了她三分之一,可在学校里,已经有很多男生偷偷地叫我冰美人。我从小只有邻居抱我而没有她抱我的记忆。如同我不喜欢她一样,她也不喜欢我。
C2003年
我交了第一个男朋友,他年纪有点儿大。有一天,我和男友在吃西餐的时候,四婶给我打电话:小冰,你有空吗?回来看看她吧,她生病了。
吃了饭,男友送我去看她。他很懂事,买了很多东西给她。他说:要谢谢她帮助我照顾你那么多年。不知为什么,我很傻地为这一句话感动,拉了他的手去见她。
她坐在门口和人打麻将,谈笑风生看不出来生病的样子。她看见我,瞟了一眼我拉着男友的手:怎么?从小没有爸爸就要找一个像爷爷那么老的人结婚吗?所有的人都看向我们,男友放开我的手。我才恍然记起,他56岁了,比我大33岁。
她站起来,一把把我拉到她身后,她把那些名贵的东西扔到那个男人身上:带你的东西滚!有钱就可以随便糟蹋无知女孩子吗?再不走我找扫把赶你!
时隔7年,她再用类似的方式,骂走了走近我身边的第二个男性。这个老男人像当年那个夺路而逃的小男生一样,很快消失在巷口尽头。她一把甩开我,坐回她的麻将桌上。
我坐在地上,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哭得那样不管不顾。四婶过来扶我:小冰,那老男人经常玩弄女孩子,名声臭着呢。你乖,听她一次吧。
D2004年
又是中秋节。她第一次亲自打电话给我,让我回去吃饭。饭桌上有她,有四婶,还有一个陌生的年轻男子。
我知道这是不与我打招呼的相亲。我坐下默默吃饭。她与四婶扯着一些很不着边际的话题。大多说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年轻的男子说:我都知道。我才抬眼看他,他戴了眼镜,我不喜欢。他说:你还记得吗?我是杨阳。初三那年,我们做过一年同桌的。
我入下饭碗,站起来往外面走。当年丢下我逃跑的人,现今怎么可以得到我的爱情?他追了出来,在后面很大声地喊:对不起!我没理。我打电话给她,说:以后再不要理我的事情!
这几年,她渐少强悍地骂人,渐多给我打电话,但我总不习惯她的这种变化。我的冷漠,自然是由她培养而来。我是想与她亲近,像这世间别的相依为命的亲人一般,但我做不来,我只是匆匆地买很多东西回去,送钱回去,然后再匆匆回到我的宿舍。
有一天,那个初三同桌在我下班的时候等到我,递给我一个保温瓶:你外婆给你炖的汤,他笑得很温暖。我接过,冷冷地说谢谢。
我转身上楼的时候,他说:我花了好多年才鼓足勇气来找你,我不会放弃的!我转身往楼上走。他在后面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冷漠!她病得很严重,还在给你煲汤喝!我站在门口,呆了。
才一个多月不见,她瘦成这样子!她老了,很老。她的头发几乎没有黑色的了,还有点稀拉。我从严没有见过她这样子。我走过去,抓住她的手好一会儿,她才醒过来。她说:你回来了?我没事。人总要生病的,也不能总不生病。
我说:我送你去医院!她自然不肯。我不由分说叫了车来,我直觉她一定已经病得很重,而我,快要失去她。
她果然病得很重,胃癌晚期。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其实两年前就知道自己生病,却不肯住院治疗。她躺在病床上,像个瘦弱的孩子。醒着的时候,她很痛,却不哼一声,靠回忆挨过时间。她回忆她年轻的时光,回忆她年纪轻轻就死去的丈夫,回忆她不听话的生下孩子后就死去的女儿。她渐渐不能再说什么话。
有一天晚上,她说要去小解,非要到卫生间去,她已经没有力气起来。我轻轻地抱起她,她很轻。在卫生间放下她的时候,她忽然伸出瘦削的手臂圈住我:囡囡,让我也抱抱你吧。你一定在怪我一直没有抱过你。
我触电般站定,泪如雨下。
那个晚上,她如厕完后,要我细细地替她梳了头。半夜,在我终于困极睡着的时候,她静悄悄地去了。
E2006年
我结婚了,新郎是杨阳。我想起她对我说过的话:你想呀,有哪一个男生会体贴到把外套给一个来了月事的女孩还送她回家?外婆当时打你,只是怕你跟你妈一般,早早恋爱早早生子死于非命。
她给我留下不少钱,四婶说:她不肯去医院,是怕这笔钱没了留不下什么给你呀。那是你外公死的时候留下给她的钱。她没上过什么学,哪里找得到什么工作做?只好打打麻将赚点小零花。
四婶又说:你也别怪她对你冷淡:你妈16岁因为生你死了,她心里不好过。
我的女儿出生了,我喜欢抱着她,对她说话。杨阳说:她才出生两个月,能听得懂吗?我知道,只要你对她好,她一定懂。就像她一样,她多强悍地骂人,可她一直没有离开我。她要走的那天晚上,用她细瘦无力的胳膊抱住我,她说:让我抱抱你吧。
我知道她待我好,但那一个拥抱,我真的等了好多年!
爱到深处是残酷
因为牙疼,我成了一个轮椅姑娘的常客。她医术高明,待人真诚,在这个小镇上人缘特别好,生意兴隆。
一个阴雨连绵的天气,我来到了她的牙所。雨天,没有顾客,她在看书。见我进来,她笑着放下手里的杂志。趁她忙碌的时候,我拿起了她看的那本《格言》杂志,随手翻看着,不经意被一首小诗吸引:
最深的爱是残酷
郁葱
我所经历的那些日子像是梦幻
有许多幸福的针叶
和一个充满启示的早晨
我知道,最好的爱其实是一种残酷……
她看我看这首诗,微微一笑:“我很喜欢这首诗,这首诗我想起了母亲。”
她叹了口气,看着我,我静静地注视着她。
我无意贬低我的母亲,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个聪慧的大脑;我应该感谢母亲,她用辛苦换来了我的成长,尽管成长的岁月*、雷鸣电闪。
我的家庭并不富有,上有哥下有弟,父亲微薄的工资只能糊口,哪有什么钱给我这个天生就患小儿麻痹的“丫头片子”看病呢?老祖宗留下的遗训是不能改的:丫头不值钱。
但我却有个轮椅。因为父亲会做木匠活,家里经常放着一些别人的旧家具。父亲利用业余时间给这些旧家具翻新,也能为家里赚点零用钱。加上母亲聪明能干,家里还喂养了一些鸡、猪等。和邻居们比起来,我的家境还是可以的。
如果说父亲对我不闻不问我可以接受,可母亲对我的态度简直让我无法忍受:她从不放弃对我的呵斥,甚至打骂。因为整日劳作,她的巴掌非常有力,有时一个巴掌打过来,我会连人带轮椅一起跌倒在地上。从我懂事起,我就不曾叫过她一声“妈妈”。我在书中看过许多母亲,我觉得,妈妈是我困苦时的依偎,伤心时的安慰,快乐的分享,然而这个给我了生命的女人只是我伦理上的母亲。
七岁那年,看小伙伴们蹦蹦跳跳地上学,我羡慕得心里发慌。父亲不同意我上学,母亲和父亲吵了几天,父亲终于让了步。那天,哥哥背着书包等我上学,我赖在床上不起来,我不敢上学,我害怕见到陌生面孔。母亲来到了我的床前,不容分说,一把掀起我的被子,巴掌重重地落到了我的屁股上,屈辱和愤怒让我迅速地穿上了衣服,摇着轮椅跟在哥哥的后面。
就这样跌跌撞撞地来到了学校,一位和母亲差不多的女老师接待了我。轮椅被她放到了外面,我被她抱到了教室里。
那天晚上,饭桌上,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老师。母亲停下盛饭的手,冷冷地盯着我:
“你不要指望别人能帮你,路是靠自己走的。”
再到学校,我坚决拒绝老师的照料,拄着双拐一点一点地挪到了座位,同学们都惊讶地看着我,老师却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同桌李红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学习好,心地善良,人缘好。我喜欢看她快乐的样子,更喜欢的她头上的蝴蝶结,那漂亮的蝴蝶结随着她的跳动而翩翩起舞,实在让人眼馋。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上体育课,我来到了户外,看着同学们蹦蹦跳跳地玩耍,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李红从远处跑了过来,不由分说便把我推向*场,摘下头上的蝴蝶扎在了我的头上,同学围着我快乐地唱起了歌。体育老师笑眯眯地站在我们的外围,欣赏着大家出色的表演。一种愉悦在我的心头荡漾,我快乐地全身发抖,说不出话来。放学的时候,我把蝴蝶结偷偷地放到了书包里。
回到了家,母亲察觉到了我的变化,我就讲了体育课上的事。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喊来哥哥帮她在火灶旁拉风箱。一会的功夫,她拿来一盆熟鸡蛋,用一块干净的布包好放到我的书包里。我诧异地望着母亲,不明白她的意思。
“你给别人带来了麻烦,应该感谢人家。明天就给全班同学一人一个鸡蛋。”
母亲一边说一边往我的书包*蛋,突然,她停住了手,目光狠狠地盯着我:“你偷了人家的东西?”
我吓得全身颤抖,可越紧张越说不出话来。见我不说话,母亲怒气冲冲,她找出了一根藤条,没头没脑地狠狠地抽打我。我满地打滚,哥哥护着我,哀求母亲不要再打了。母亲丢下了手里的藤条,脸色铁青,坐在地上喘气。
我以为母亲不会再让我上学,而且我也不想去上学,我怕见到李红,怕她问起那个蝴蝶结。
哥哥背上我的书包,把轮椅推到我的面前,我低着头,不肯上车。哥哥急了,大声喊起来。母亲快步走到我床前,没有等她动手,我赶紧上了车——我害怕母亲的大巴掌,那大巴掌让我心悸!
当我来到学校时,母亲已经等在教室门口了。她把那个蝴蝶结还给李红,用温和的语调向李红道歉:“孩子,对不起,她不会再偷你的东西了。”
李红惊异地望着我的母亲:“阿姨,是我送给她的。”
母亲的脸色一下子变了,语气生硬起来:“我的孩子不用别人施舍,以后不要给她东西了。”
老师的劝说让母亲释然,她从哥哥手里接过我的书包,从里面拿出鸡蛋递给老师:“孩子给大家添了不少的麻烦,这个送给大家吃吧。”
母亲临走时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了我一眼。老师凝望着母亲的背影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把鸡蛋分给了同学们。
我与母亲的隔膜越来越厚,哥哥成了我与母亲的传声筒。
三年级的时候,班里转来了一个又高又大的男生张强,是镇长的儿子。他的顽皮与恶劣让同学们敬而远之。他坐在我的后面,上课的时候,他一会儿用剪刀剪我的头发,一会儿把我的椅子挪来挪去,搅得我听不成课。老师对他不敢深管,因为老师是个民办老师,“转正”的大权掌握在他爸爸手里。
老师的放纵让他得寸进尺。一天放学,他竟然把我的轮椅藏了起来,我急得直哭,老师怎么劝说也不管用。哥哥来接我回家,看到我被张强欺负,拚命冲向张强,两个打了起来,老师也没有拉开他们。我哭着喊着,嗓子都哑了。
张强终于把轮椅交了出来。哥哥推我回家,路上谁也没有开口。走到半路的时候,我叫哥哥停下,细心地为哥哥擦拭脸上的血。
回到了家里,哥哥躲着母亲,可父亲还是发现了他脸上的伤痕。在父亲的逼问下,哥哥道出了实情。母亲惊讶地听着哥哥的讲述,口一直张着合不上。哥哥讲完了,母亲一下子把手里的东西丢下,拉起哥哥,推起我就走。父亲劝道:“算了吧,不要闹了。”
母亲不理父亲,推着我向镇长家里走。母亲走得很急,道路不平,小石子让我的轮椅颠簸,我有些恶心。
母亲对着镇长夫人破口大骂,她把衣服扯开了,露出里面破旧不堪的内衣,头发凌乱得不成样子。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口出脏话的女人是我的母亲!她是个地地道道的泼妇!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可平日里盛气凌人的镇长夫人却一个劲儿地向母亲赔不是,真是鬼怕恶人!
经历了这次风波,学校里没有人再敢欺负我。我的学习越发努力,成绩遥遥领先。这让母亲很欣慰,她时常背地里对邻居夸我,但在我的面前依旧冷若冰霜。
我不再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人,尽管高中的大门不肯为我打开,我对自己的前途却充满信心。我想学牙医,我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怪怪地盯着我看了半天,摇摇头。我知道母亲的难处,哥哥马上要考大学,两个弟弟还在上学,家里的负担一天天加重,父亲有些喘不过气来,但倔强的我一点也不让步。
母亲见我态度坚决,犹豫了好久,提出一个条件:如果我能在生活上自理,她就同意我去外地学牙医。
我咬咬牙,痛快地答应了母亲的条件。可坐轮椅的人能在生活上真正自理是何等艰难!当我为自己洗衣服的时候,当我弯腰为自己拿东西的时候,当我推着轮椅在屋里进进出出为家人准备饭的时候,摆在我面前的是一道道沟壑。然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同时涌上我的脑海:为什么他们能行,我就不行?
母亲不仅不肯帮我做这些事,当我做不好时,她的责骂铺天盖地,有时她气不顺还要对我丢巴掌。
一个下雨天,炉子不好烧,屋子里烟雾弥漫,我在烟雾中艰难地为家人准备晚饭。母亲从外面进来,一个巴掌便打了过来,我跌倒在地上,嘴角微微有些疼,舌头上有些腥味。我恨透了母亲,发誓走出这个家门。一定要远离这个魔鬼母亲。
终天可以走出这个家门了。我为自己争取了学习的机会。在省残联的帮助下,我来到了外地医学院。母亲陪我去上学。在火车上,除了必须要说的话外,其余的话她一句也没有。好在我也习惯了,只顾自己看书,或者看看窗外的景色。
天黑下来,母亲到餐车为我买了一份盒饭,自己则拿出了从家里带来的鸡蛋,就着开水下咽。我把盒饭推给她,她对我瞪起了眼睛,我吓得赶忙拿起了筷子。
在医学院里,我遇到了更大的麻烦。我只有初中毕业,生活中的种种不便我能克服,可啃起密密麻麻的字母,简直是啃天书,我有些泄气。夜晚躺在床上,望着天空冷冷的月亮,我想到了母亲冷冰冰的脸色,如果要离开那个给了我生命却将我打入地狱的母亲,我只有走求学这条路。
手捧鲜红的毕业证书,我的眼泪流了下来,这是我付出常人几倍的艰辛才换来的心血。那漆黑的夜晚,啃着馒头的日子,受人冷眼的课堂,一幕幕让我难以忘却,我咬着牙关度过了一重重关卡,终于可以用知识为自己赢得别人的尊重。
我在这个小镇上为自己开了个牙所,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因为年轻,因为我残疾,没有几个人来找我看牙,我连基本的生活也难维持。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我真的不行?
开业的第十天,牙所刚刚开门,呼啦啦挤进来一群人找我看牙,我看到了母亲的许多好朋友。我有些发晕,可还是认真仔细地为他们检查了牙病。我的热情和认真让这些人感叹,他们在人前为我做了宣传。没几天,我的牙所兴旺起来。
梦幻般的岁月磨练了我坚强的性格,母亲的残酷让我懂得了世事的艰难。当我明白这个道理时,母亲正在医院同肝癌做痛苦的斗争。看到母亲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我想起了母亲对我的好来。那段时间,我放弃了牙所,一直陪伴在母亲的身边。母亲临走的时候,再没有了往日的冷酷,不舍的眼光总在看我,似乎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送走母亲的当天,哥哥把我拉到了外面,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我道出了真情:在母亲的几个孩子中,她最疼的是我。
我震惊了,根本不相信。哥哥点着我的头叹息:“你呀,好好地想想!为了让你上学,妈受爸爸多少气?为了不让人欺负你,妈到镇长家里骂人;为了你的理想能实现,妈狠下心来提出那个条件,并且警告我们谁也不要帮你,只为了在她走后你能独立地生活;在你的牙所不景气的时候,妈为了帮你,厚着脸皮去求朋友帮忙,并且把你收人家的钱都退还给人家……”哥哥的话让我醍醐灌顶,我想起了母亲所做的一切,她冷酷的外表下掩藏着对残疾女儿最深的爱啊。母亲没有对我说什么,却用她的行动告诉我怎么样做人的道理。
她讲完了她的故事,我泪流满面,心里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郁葱的这首小诗:
……这个日子过后,不知道什么经历
还能使我们充满激情
有傍晚那金色的山顶
我们看着一只鸟将一枚草叶
衔进一棵白杨顶端的鸟巢
而我们,仅仅只能落下一滴泪……第六章
妈*土炕
北方的农村家家都睡土炕,一间屋子,两米长占满屋子宽度的炕被称为满间炕。泥一堵炕墙,几根支撑的柱子,然后拼上泥和着麦草千捶万捶砸成晒干的炕面,就成了农村人一代一代传衍子孙,流完汗休憩的地方,我和哥哥都是在这样的土炕上长大,这不我的侄子同样也在土炕上长成了大小伙。
妈*土炕很粗糙,炕墙用水泥提浆抹平,为了美观又抹了白灰,可由于农闲时坐在炕沿上喧荒的大妈、婶婶脚不小心踩在炕墙上,那雪白的炕墙感觉脏兮兮的,到不感到美。一回老家妈妈就念叨:“瞧那炕墙变成黑的了,要买来些白灰刷刷就好了。”我安慰妈妈:“就你一人睡,别刷了,再说,我们都商量好了请你去我家安度晚年呢。”妈妈总是说:“不去不去,你们的床那有我的炕舒服。”妈妈老了,乌黑的头发已经灰白,那蹒跚的脚步真让我害怕她摔倒,每次三番五次邀请她到我家,她总是说睡不惯咱们的床。到冬天,我都会想起妈妈背来麦草,跪在炕洞门前气喘吁吁煨炕的艰难,都会下决心挟持妈妈到我家来,可呆不了一个星期,她就说这不舒服,那不舒服,鸡、羊被饿着,吵着要回家,拗不过她只好将她老人家送回家,她就喜欢睡她的土炕。一页席子,一条羊毛擀的毡,一条棉花纹毯,一个床单铺在上面,炕的两个拐角整齐的叠着被褥,中间放着枕头,这就是妈妈土炕上的用品。妈妈用不了这么多被褥,但她准备好她的孩子们回家看她时用的。妈妈枕头边总放把笤帚,下炕之前总要把被子叠整齐,床单拉平,用笤帚把炕扫个遍,什么时候进家门,妈*土炕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自从孩子上幼儿园,学画、学舞蹈、学钢琴几乎占用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一年回不了几次老家,即使来也是看看,履行公事似的给妈妈送生活费,呆不上一个小时就走,好几年没睡过妈*土炕了,妈妈也习惯来去匆匆的我。今天,我又要匆匆离去,孩子五点的钢琴课,从不说什么的妈妈忽然嘟哝着说:“做公家的人就是不自由,冬天什么时候闲了,睡睡热炕你的腿就不疼了。”这时心中忽然酸酸的,三十多岁了,还总是让妈妈惦记,她的心里只有自己的孩子。爸爸走时,妈妈和我现在的年龄一样大,三十八岁,那时我也只有九岁,依稀记得,爸爸是修房子时,从屋顶掉下来摔成高位截瘫,爸爸所在的学校想尽一切办法,把爸爸送到省城医院治疗,但一年后爸爸还是离开了我们。我们兄妹四人失去了爱我们的爸爸,爸爸的学校失去了优秀的老师,妈妈失去了亲爱的丈夫,爷爷失去了孝顺的儿子。从此,妈*土炕上少了欢笑,少了打闹,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叹息和流不完的眼泪。妈妈用压不弯的脊梁扛起了这个负债累累,濒临灭亡的家,妈*土炕成了她唯一结实的“依靠”,唯一能够倾听哭诉的忠实的“听众”。妈妈总是在夜深人静时睡在土炕上抽泣,声音是那么压抑,生怕惊醒睡在身边的儿女,又是那么凄凉,那么撕心裂肺,似乎在向上天求助。每当还有几颗顽皮的星星眨眼时,妈妈又扛着农具上地了,她没命的侍侯着九亩责任田,总想让她的汗水洒在地里,变成金蛋蛋,让我们兄妹四人吃好快快长大。当漫天星斗时,妈妈拖着疲惫的身躯踏进家门,吃完饭,妈妈坐在炕上为我们纳鞋底,或者缝制衣服,而我们则一字摆开,爬在炕上学习,这时土炕上只有“媸拉媸拉”扯麻绳的声音和唰唰的写字声。就是我在城里上师范时,穿的也是妈妈在炕上纳的千层底,现在脚底仍然垫的是妈妈在炕上锈的花鞋垫。就这样妈妈送出了一个个孩子,送走了八十多岁的爷爷,她也就像一盏熬尽灯油的灯。六十多岁的妈妈已变成了颤巍巍的老太太,那双枯糙的的手*女儿柔嫩的笑脸,孩子总喊:“姥姥的手扎脸。”此时我的心像针扎般灼疼,孩子啊,你可知道姥姥这双手有多伟大,这双手承载了多少的母爱啊!
那是父亲走后的两年,妈妈在土炕上用她粗糙的双手给我打好行李,破天荒给我做了新衣服,骑着爸爸曾经骑过的旧自行车,把我送进爸爸曾经执教的中学,告诉我要像爸爸一样做有学问的人。八十年代初的乡村中学,住宿条件可想而知,冬天加炉子,可煤块怎么也烧不旺(掺的土太多),西北风呼呼地从门缝里灌进来,宿舍像冰洞,满手满脚都是冻疮,从此也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到现在也是准确的天气预报,下雨下雪,腿就疼。一天吃炒面加干馒头,本来身体素质就差的我,常常抱着胃喊胃疼。每天盼着到周六,回家在妈妈早已煨好的热炕上捂热冻僵的脚,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条,对我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事。晚上睡在热炕上,妈妈把滚烫的辣椒水端到炕上,一边泡脚(治疗冻疮的土方),一边听我汇报学习情况,妈妈总会露出久违的笑容。就这样穿着妈妈在炕上为我赶做的一双双千层底的鞋,我走进了师范,并以优异的成绩选留在城市任教,终于完成了妈*心愿——做爸爸一样优秀的老师。喧嚣的城市,钢筋水泥的冷漠,物欲横流的侵蚀并没使我忘记妈*土炕上的欢乐,哀叹、眼泪,但在竞争激烈的时代,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我必须学会不断努力,再说爸爸曾经对学生的钟爱也赋予了我对教育事业不懈追求的动力,我的很多时间给了学习,给了我的学生,给了我的女儿,给妈*有多少?可妈妈总惦记我的胃病,我的腿病,妈妈,什么时候才能想到你已经是一盏耗尽油的灯?
现在,妈妈已经不能在田间劳作了,但她依然闲不住,养了二十多只鸡,六只羊,就她一个人孤零零的住在老屋,睡在她的土炕上。哥哥的新瓦房窗明几净,暖气热烘烘的,和我们的楼房没有两样,多次请她去住,她也不去,她舍不得老屋,舍不得爸爸给她修的土炕,忘不掉土炕上的欢乐、痛苦。她说睡在这炕上塌实。我知道,妈妈为什么不爱睡床,天冷虽然有电褥子,但填在炕洞里的麦草点着后有余温,那余温烧的炕可以捂热妈妈那颗凄苦了多半辈子的心,这是电褥子无法比拟的,电褥子说关就关了,一点余温没有,土炕不一样,麦草烧完后,可以让碎草渣燃烧,停了明火还有暗火,暖暖的聚在炕洞,给炕奉献余热,这同亲情、友情,爱情一样,因为有真爱,即使分别,也会在暗中给你温暖。这种爱怎能不叫人感动呢?妈*爱多像她的土炕!
我在想,这个寒假,我什么也不做了,带着女儿回家,睡在妈*土炕上,陪妈妈说说话,给妈妈做顿饭,替妈妈煨煨炕,其乐融融的过过恬静的农村生活,享受享受妈妈永无至尽的爱,四十天,兴许真会治好我的腿病,兴许也会让女儿学会舞蹈课、绘画课、钢琴课上学不到的东西。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第七章从前的妈妈暑假后要读四年级的凯儿,这几天开始看福尔摩斯了。到处都可以看到他拿着书聚精会神地研读,在墙边、在树阴下、在大沙发椅的角落里,我的小小男孩整个人*了福尔摩斯诡异神秘的世界,任谁走过他的身边,他都来不及理会了。
但是,偶尔他会忽然高声呼唤:
“妈妈,妈妈。”
我回答他之后,他就不再出声了。有时候,我在另外的房间里,没听见他呼唤,他就会一声比一声高地叫着找过来,声音里透着些微的焦急和害怕,等他看见我的时候就笑开了,一言不发地转身又回去看他的书,我在后面追着问他找我什么事?他说:
“没事,只是看看你在不在。”
我不禁莞尔,这小男孩!他一定被书中的情节吓坏了,又不肯向我透露,只好随时回到现实世界来寻求我的陪伴。只要知道妈妈就在身边,他就可以勇气百倍地重新跟着福尔摩斯去探险了吧。
因此,这几个炎热的下午,我都故意找些事在他的身旁走来走去心里觉得很平安,知道我的小小男孩还需要我的陪伴,我是个幸福的母亲。
我以前总认为母亲并不爱我。那是因为,我一直觉得,我是五个孩子中最不值得爱的一个。我没有两个姊姊的聪慧与美丽,没有妹妹的安静柔顺惹人怜爱,又不像弟弟是全家惟一的男孩。我脾气倔强又爱猜疑,实实在在是这个家里多余的一个。
但是,我又很希望母亲能爱我。
对我说:“你是我最爱最爱的宝贝。”
然而,母亲一向是个沉默的妇人。从我有记忆开始,我总是跟在外婆的身旁,母亲好像从来也没搂抱过我。她总是怀里抱着妹妹或是弟弟,远远地对我微笑着,我似乎从来也没能靠近过她。
长大了以后,有时候觉得不甘心,我有时候也会撒娇似地赖在她身边,希望她能回过身来抱我一下,或者亲我一下。可是,无论我怎么*着她,暗示她,甚至嬉皮笑脸地央求她,母亲却从不给我任何热烈一点的回应,她总会说:“别闹!这么大的人了,也不怕别人看了笑话你!”
我每次都安静地离开她,安静地退回到我自己的角落里去,心中总会有一种熟悉的不安与怨怼,久久不能消逝。
一直到我自己也有了孩子。
孩子刚生下来的那几个月里,和母亲住在一起,学着怎样照料小婴儿。有一天,母亲给我的孩子戴上一顶遮风的软帽,粉红的帽檐上缀着细小的花朵,衬得我孩子的面容更像一朵馨香的蔷薇,母亲忽然笑出声音来:“蓉蓉,快来看,这小家伙和你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啊!”说完了,她就把我的孩子,我那香香软软的小婴儿抱进她怀里,狠狠地亲了好几下。
我那时候就站在房门口,心里像挨了重重的一击,一时之间,又悲又喜。
我那么渴望的东西,我一直在索求却一直没能得到满足的东西,母亲原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给了我的啊!可是,为什么要在这么多年之后,才让我知道才让我明白呢?为什么要安排成这样呢?
我收拾书桌或者衣箱的时候,慈儿很喜欢站在旁边看,因为有时候会有些她喜欢的物件跑出来,如果她软声央求,我多半会给她,有时候是一把西班牙的扇子,有时候是一本漂亮的笔记薄,有时候是一串玻璃珠子,她拿到了之后,总会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这天,她又来看热闹了,我正在整理那些旧相簿,她拿起一张放大的相片来问我:
“这是谁?”
“这是妈妈呀!是我在欧洲参加跳舞比赛得了第一时的相片啊!”
“乱讲!怎么会是你?你怎么会跳彩带舞?”
相片上的舞者正优雅地挥着两条长长的彩带,站在舞台的正中,化过妆后的面容带着三分羞怯七分自豪。
“是我啊!那个时候,我刚到比利时没多久,参加鲁汶大学举办的国际学生舞蹈比赛,我是主角,另外还有八位女同学和我一起跳,我们……”
话还没说完,窗外她的同学骑着脚踏车呼啸前来,大声地叫着她的名字,女儿一跃而起,向着窗外大声回答:
“来了!来了!”
然后回身向我摆摆手,就高高兴兴地跑出去了。我走到门口,刚好看到她们这一群女孩子的背影,才不过是中学生而已,却一个个长得又高又大,把车子骑得飞快。
我手中还拿着那一张相片,其实我还有很多话想告诉我的女儿听。我想告诉她,我们怎样认真地一再排练,怎样在演出的时候互相关照,在知道得了第一的时候,男同学怎样兴奋热烈地给我们煮宵夜吃、围着我们照相:其实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校内活动而已,但是因为用的是中国学生的名字,在二十几个国家之中得了第一,就让这一群中国学生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夜晚。
我很想把这些快乐的记忆告诉我的女儿,可是我没有机会。在晚餐桌上,是她兴奋热烈地在说话,她和她的同学之间有那么多有趣和重要的事要说出来,我根本插不进嘴去。
整个晚上,我都只能远远地对她微笑。
在把病情向我详细地分析了之后,医生忽然用一种特别温柔的语气对我说:
“无论如何,你想再要回从前的那个妈妈,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了。”
医生年纪大概也有六十开外了,穿得很讲究,有种温文的气质,也有一种老年人特有的智慧和洞察。他说完这句话以后,有一段极短的停顿,好像知道在这个时候我应该已经开始流泪了。
可是,我不上当,我就是不肯上当,我一滴泪水也没让它显露出来。我是不会轻易上当的。在这世间,有些事你可以相信,有些事却是绝对不能相信的。绝不能流泪,一流泪就表示你相信了他的话,一流泪就表示你也跟着承认事实的无法改变了。
母亲虽然是再度中风,但是,既然上次那样凶猛的病症都克服了,并且还能重新再站起来,那么,谁敢说这一次就不能复原了呢?谁敢对我说,我不能再重新得回一个像从前那样坚强和快乐的妈妈了呢?我冷冷地向医生鞠躬道谢,然后再回到母亲的病床旁边。母亲正处在中风后爱睡的时期,过几天应该就会慢慢好转的。等稍微好了一点之后,就可以开始做复原运动,只要保持信心,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父亲和妹妹们都打过长途电话来,说是会尽快回来陪她。我想,这位医生并不太认识我的母亲,并不知道她的坚强和毅力,所以才会对我说出这样一个错误的结论来。
到了夜里,我离开医院一个人开车回家,心里仍然在想着医生白天说的那一句话,忽然之间,有什么在脑子里闪了过去,我因为这突来的意念而惊呆住了。生说的,其实并没有错啊!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从前的那个妈妈一天一天地在改变,从来也没能回来过啊!
到底哪一个才是我从前的那个妈妈呢?
是第二次中风以前,在石门乡间,那个左手持杖一步一顿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呢?还是再早一点,第一次中风以前,和夫婿在欧洲团聚,在友人的圣诞聚会里那个衣衫华贵的妇人呢?还是更早一点,在新北投家门前的草地上,和孩子们站在一起,笑起来仍然娇柔的那个母亲呢?还是更早一点,在南京的照相馆里,怀中抱着刚刚满月的幼儿,在丈夫与子女环绕之下望着镜头微笑的那个少妇呢?还是更早一点,在重庆乡间的山野里,仓皇地躲避着敌人的空袭,一面还担心着不要惊吓了身边孩子,不要压伤了腹中胎儿的那个女子呢?
还是更早、更早,在一张泛黄的旧相片上,穿着皮质黑呢长大衣,站在北平下过雪的院子里,那个眼睛又黑又亮的少女呢?
还是更早、更早,我只是不经意地听说过的,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那个十岁左右,最爱在河床上捡些圆石头回家去玩的小女孩呢?
从前的妈妈,从前的妈妈啊,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为了我们这五个孩子,从前的那些个妈妈就一天一天地被遗落在后面,从来也没能回来过啊!
现在的妈妈当然是可以再复原,然而,却也绝对不再是我从前的那个妈妈了。
“妈妈,妈妈。”
在深夜的高速公路上,我轻轻呼唤着在那些过往的岁月里对我温柔微笑的母亲,我从前那些所有的不能再回来的母亲,不禁一个人失声痛哭了起来。
车子开得飞快,路好黑好暗啊!
妈*梦
我多么希望我没有打开那个破旧的松木箱子啊!因为在它的里面,有一个外面包着一层小棉被的盒子,这个盒子对我来说简直是太熟悉了,盒子的上面用铅笔写着“采用信”。如今,盒子上依旧残留着妈妈平素最喜欢佩戴的玫瑰的芳香,那香味虽然已经很微弱了,但是却仍旧那么清新,那么怡人。我凝视着这个盛放着妈妈作品的盒子,那如烟的往事有如潮水一般汹涌而来,无尽的悲伤则像浓雾一样弥漫了我整个身心。她那成为一位作家的美好梦想最终也没能够变成现实。
早在20年前,我就第一个知道妈妈非常地想成为一位作家。记得有一天,她坐在厨房里的餐桌旁,伏案疾书,她正在写她刚刚卖掉的那匹心爱的马儿和那幅年代久远的古画这件事,她一边写着,一边揩着顺着脸颊悄悄地流淌下来的泪水。那时,我们已经没有钱付房租了。
妈妈并没有把她的这篇文章投到任何一家报刊去,但是,就在那天之后,我发现妈*眼睛里又闪烁着一种新的神采。“孩子们,”她对我们说,“你们的妈妈将会成为一位作家的。我感到上帝想让我今后写些小说,写些能够鼓舞别人的士气、振奋别人的精神的小说。”
于是,她买来稿纸和文具,并且订制了名片,上面印着她的姓名、家庭地址以及“作家和讲师”的字样。她说,认真而又正确地处理一些细节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附信看起来非常适当和有礼貌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会读她的作品。
接着,她把地下室的一个角落清理干净,把一扇门搭在两个文件柜上当做书桌,又从爷爷那里借来一台打字机。但是,至今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放在她的书桌上文具旁边的一个盒子,无论是打开还是关闭,也无论拿起或者放下,她总是那么小心翼翼。盒子的外面包着一层点缀着蓝色的小勿忘我花的米色的小棉被,她用一条淡蓝色的缎带把它紧紧地系了起来,并且还充满自信地写上“采用信”几个字。我想她一定从来没有想到过她可能会被一些拒绝,而且还会收到一些退稿。
就这样,妈妈开始收集素材,并且还买了一本《作家指南》,正式开始了她的写作。但是,就在她即将完成她的第一篇文章之前,爸爸离开了我们。猛然之间,妈妈陷入了困境,不得不独自承担起照顾和养育孩子的重任。她总是抽出时间来写一些鼓励我们的便条,塞在我们的午餐盒里或者是放在我们的衣兜里——这样一来,她就没有多少时间来创作她的小说了。虽然如此,妈妈却对我们说:“亲爱的,别为妈妈担心。上帝既然给了我这个梦,那么他就一定会关照它的。”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许多年转瞬而逝了。虽然我已经记不清妈妈是什么时候把这个盒子和那些文具收起来的,但是我仍旧清楚地记得它们不再摆放在她的书桌上的那一天。有时候,当我看见妈妈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的时候,我就想,此刻,妈妈一定是正在写她的小说呢。但是,事实往往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因为在那之后,我才发现她总是在写些信函,不是写给我的一个在军队服役的兄弟,就是给一位女人寄一张明信片,或者是给我爷爷写一封使人感到愉快的短信。
当我们几个孩子都长大*、各自建立了家庭、离开妈妈以后,我想她是多么希望能够有时间来进行写作啊!但是事与愿违,一件件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妈*弟弟在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中受了伤,她必须去看望他、照顾他;我的姐姐刚刚生了孩子,妈妈也必须去照顾姐姐和她的孩子;爷爷又得了重病,为了能得到周到的照顾,他也搬到了我们家与我们同住;此外,还有一位孤身一人的邻居,无依无靠,只能向我妈妈寻求帮助……妈妈从来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没有过一本书,因为她根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写作。
此刻,我把手伸进这个松木箱子里,将那个写着“采用信”的盒子取了出来。让我惊奇的是,这个盒子竟然非常沉重。它的外面捆着一条淡蓝色的缎带。
“盒子里究竟都收藏了些什么呢?”我沉思着。然后,我抑制不住强烈的好奇心,小心翼翼地打开了这个盒子,开妈阅读那些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的“采用信”。
“谢谢您,妈妈,谢谢您每天给我写来的信。如果没有这些信,我是绝不会通过海军的新兵训练的。”
“我只是通过这封信告诉您,我姐姐对您在她生病的那些年月里给她写来这么多支持她、鼓励她的信是多么的感激啊!”
“谢谢您在我抚养我的小毛孩的这段漫长的日子里一直写信给我,帮助我,安慰我。”
“谢谢你抽出时间来专门给我寄来这么漂亮的明信片。像我这样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觉得没有谁还会想到我们,也没有谁还会来关心我们的。”
“当我处于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您的信飞到了我的身边。您鼓励我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如今,我已经是我们这个团体中最好的销售员之一了。”
“妈妈,谢谢您给我写了这么多的信,正是这些信帮我度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日子,它们使我在那段日子里始终保持着头脑的清醒,神志的清明。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始终如一的支持、祈祷和信赖,尤其是,您的爱!”
的确,上帝确实帮助人们实现了梦想——虽然妈妈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没有过一部书,但是,她确实是一位作家。
爱能改变一切
我婚礼那天早晨,阳光明媚而温暖。一切都很顺利。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就要来临了。我穿着母亲亲手为我缝制的美丽的绸缎衣服,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就在这时,醉熏熏的父亲东倒西歪的向我走来。是的,这个时刻,每个新娘是不能没有父亲的挽着她的手,把她亲手交给新郎的。父亲嘴里呼出的烈酒熏得我几乎窒息,他伸出手挽起我的胳膊时竟险些跌倒。与此同时,《婚礼进行曲》响起来了——是迈步向前走的时候了。
我极力掩饰,装出美丽的微笑,用尽全力支撑着我的父亲,不让他倒下。本来应该是父亲挽着我,可现在是我在架着他的身体向前走。他每走一步都踩在我长裙的下摆上,让我不断地和他一起出丑。等到我握着新郎的手站在圣坛上,对我来说,婚礼中最重要的部分已经给败坏掉了。我生气,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天哪!那一刻我决定永远不原谅我的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从我还是一个小女孩起,父亲就是一个“酒鬼”了。他的嗜酒对我们家庭的影响太大了,他的恶习一直不断升级,终于有一天导致了他和妈妈婚姻的破裂。
那天我看见父亲把他所有的东西都装进汽车。我不相信他真的要离开我们,问道:“爸爸,你要到哪里去?”他回答我:“我在市区找到一份工作,必须到那里去住一段时间,不过,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他过来拥抱我,吻我的额头。
我的心中保留着一个孩子的希望,以为他总有一天会回家。但是,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那之后,每个星期六我带着妹妹和他相聚一次。我希望我能说那些日子是快乐的,但实际上,那些日子大多是在等待中度过的。我们坐在汽车里,因为父亲要去酒馆里“打几个电话”。我对他的怨恨越积越深,并且持续增长,终于在我结婚那一天达到了峰巅。
我永远也不原谅父亲的决定持续了3年,一直到生下自己的儿子后,我开始常常想起父亲,开始对父亲放心不下。我爱我的孩子,他个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我看到我的丈夫也和我一样,他不断地抱儿子,轻轻地吻他,为他唱着摇篮曲。我忽然想起我的父亲,我小时侯他也是爱我的。我不禁自责,自责我的残忍。我忽略了没有父亲就不会有我的事实,而没有我怎么会有我的儿子?怎么会有儿子的到来带给我们的莫大惊喜?这惊喜要存在于我们的一生之中啊!而我却从来都没有爱过父亲,没有对他的感恩。这样一想,我意识到父亲的嗜酒不过是一种病,而我对自己父亲的病怎么能怨恨,怎么能漠视不管呢?我实在无法再原谅自己了。从生儿子的第20天起,我开始“跟踪”父亲——经常把醉得一塌糊涂的他架到我的车上送回他的寓所。
父亲61岁生日即将来临之时,我去为他打扫房间,正赶上他烂醉如泥地睡在床上。给他换新床单时,我用足力气想把他抱起来放在地板上,可没想到原本高大的父亲竟然那么轻,抱他时我因用力过猛,一下想后仰去,父亲和我一起跌坐在地上。他被摔醒了,泪水一颗一颗地流出来,浸失了了我的臂弯。我也在流泪,我们一起默默地哭了很久很久。那天临走时,我告诉父亲:“除非你立刻戒酒,否则您就活不到把您的小女儿亲手叫给她的新郎的那一天了!”当时距我妹妹的婚礼还有6个月。这是我结婚三年来第一次向父亲开口说话。
第二天,父亲的医生一早就给我打来电话,说我的父亲住进了戒酒治疗中心。我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妹妹,我们对他的做法感到由衷的欣慰。
一天,父亲的医生在电话里告诉我:“别期望出现奇迹,你们的父亲已经退休了,独自居住,并且有多年的奢酒历史。他会旧病复发的!”我告诉医生:“不,我决不让妹妹的婚礼重复我的婚礼那难堪的场面,我要让父亲离开戒酒中心后和我住在一起,我相信奇迹会出现的。”
终于有一天,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父亲在戒酒治疗中心打电话给我,问他是否能单独见见我。当我赶到戒酒中心,来到他身边的时候,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为我给你和家里其他人带来的所有痛苦感到抱歉。我知道我没有几年好活了,但我希望在余下的日子里,我能够清醒的活着。”父亲拉起我的手,看着我的眼睛,问道:“你会原谅我吗?”
“会的!”我毫不犹豫地说,“我会原谅您,爸爸,也请您原谅我,我以前从来没有关心过您,没有爱过您。”父亲又哭了。我们手握着手,我能够感觉得到淤积在我的心中的怨恨在一点一点消融,被伤害的创口开始慢慢地愈合。从那天起,父亲再也没有沾过一滴酒。他每天都要摘抄《圣经》里的一些话给我看,并且宣称耶稣站在他和酒之间,把他们永远地隔离开来。
父亲在随后的日子里一直保持着清醒的状态。他走出戒酒中心后一直和我住在一起。在他戒酒的第二年,他为戒酒康复者们创办了校友会,并用一台旧打字机打印了一篇呼吁戒酒的宣言,每个月寄出100份。他还帮助戒酒中心组织了一次年会。年会上,数百名戒酒者和他们的家人聚在一起,庆祝从前的“酒鬼”变成了头脑清醒的人。
我父亲67岁的时候,成为本地一所医院的红衣志愿者,为病人送报纸、鲜花和鼓励的话题,还为那些要出院回家的怀抱新生婴儿的妈妈推轮椅。他一直自愿在那儿工作,直到他69岁时因患前列腺癌住进疗养院为止。
我的父亲并没有因自己患了癌症而闷闷不乐,相反,他把自己看成是上帝派到疗养院的“使者”。他把新来的病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带着他们在疗养院里四处游览,并把每一个角落里发生的有趣故事讲给他们听。在节假日里,他有时候会打电话告诉我们:“我今天要迟一些回去和你们团聚,因为这里的许多人没有亲友来探视——在节日里,我不能把任何一个人独自留下。”我父亲经常对我说:“我亲爱的女儿,这都是爱的结果!”
父亲在他72岁那一年去世了。我和妹妹原以为不会有多少人来参加他的葬礼,但实际上却来了一百多人。其中,大多数人都是我们不认识的,这些陌生人一个接着一个地把各自有关我父亲的记忆讲出来和我们分享。
“是你们的父亲使我的爸爸成了一个清醒的人。”
“是您的父亲使我的妈妈在那所疗养院里快乐地度过了余生。”
“在我爸爸醉酒期间,是您的父亲使我们全家人团结在一起帮助他戒掉了烟。”
葬礼上,还有7个人身穿红色服装的志愿者来向我的父亲敬礼。原来,是父亲鼓励他们成为医院的志愿者的。他们大都已经超过了70岁。
我感谢我的父亲,因为他给了我生命,我才有机会感受到他那足以感动世界的爱。
我确信,爱能改变一切。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