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东坡的选择
东坡的选择
我曾在这秋水之畔永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削瘦的身影。就像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上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意。是的,我拥有了荣华富贵,社会地位,不灭才情。但我年轻的心灵里仿佛总在下着氵蒙氵蒙的细雨。当夕阳西下,羁鸟归林,疲惫的我不得不黯然离去,空留下几声无奈的叹息。
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来到这里,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澜不惊。我听见远古的呐喊穿越时空,*回旋这赭黄色的浑流。当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点燃了两岸的芦苇,浓黑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天际,于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是历史的心跳与呼吸。
而今夜,我又来了,带着朋友,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只是千年前那场著名的战役,已找不到它一丝一缕的痕迹。而我的心,在这样的氛围中,亦迷茫而空灵。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微风吹过两岸的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天外之手拨动,微微地震颤出一连串的轻音。三十多年的往事在我的脑海里一一映现:五岁时开始苦读,老父苏洵严厉的教导,与弟弟子由快乐地嬉戏。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动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不吝美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灾难忽然降临,乌台诗案牵连家人朋友,自己被下放黄州……妻离子散,独居僻野,为何命运要如此作弄人?
凉风阵阵,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江水,明月,芦花,箫声,在我眼前和耳边交错出现。冥冥间,远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于是,刹那间的感悟便如醍醐灌顶,我终于超脱了。
——在焦灼与通达之间,我选择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在官场与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
于是,我的选择成就了我。我将拥抱东方之既白……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父母笑口开:“咱娃是块宝,样貌长得好。学习成绩棒,奖状没处放。工作随你挑,美女随你找。”
此生脾气牛,心志过云头。堂上启父母:“儿子体质娇,犹需多煅造。家中条件好,滴滴父母汗;儿子要独立,想吃自己饭。”
父母大张口,婆婶都曰奇,姐弟不作声,外人只相疑。父母无奈何,只得随儿意:“孩儿已长成,应该靠自身。独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门!”
此生不乐意,以背对双亲:“二老误儿意。儿子想独立,立志去西北。国家政策好,西部旺气开。儿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才。”
“西部大开发?”二老心相疑,万分不乐意。东边招大娘,西边请阿婆,南边望二爷,北边喊三叔,亲戚聚一堂,都为此儿忙。
二爷开尊口:“西部有啥好?环境太恶劣,困难一重重。我去十五年,归来两袖风!”
大娘也帮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没得说,城中很难找。又是研究生,还愁没人要?
此生意志坚,就是不松口。任凭谁来说,就是不回头。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远。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国家搞建设,急急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套用鲁迅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中华要腾飞,建设是关键。孩儿意志坚,长辈壮我行!”
众人听此言,倍感心灵撼。此子之选择,令人心底叹。心灵之选择,实在不简单。众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
一个“死囚”的无悔抉择
久违的荷花终于开了,在清丽荷叶的衬托下愈发出落得标致。
花是白的,纯洁的那种。
每年的这个季节我都会来到公园,为的是欣赏这纯洁的白,更为的是纪念一个“死囚”的无悔抉择……
三十多年前,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撼动天地的“革命”。于是四处在“打走资”、“抓苏修”、“打倒‘反革命’”。
接着,中国的“莎士比亚”在剧院看大门,中国的经济学家在扫厕所,中国的教育家住进了牛棚……无数的人疯狂了。
而她——一个省委宣传部的年轻干事疑惑了:这,就是革命?她面临着生死抉择:是跟别人一起疯狂,还是勇敢地站起来?最终她选择了后者。
于是,在这场运动开始后不久,她就说出了令人震惊的话语:“我怀疑有人在利用主席的威望搞名堂!”
人们渐渐不能容忍她,同事们开始疏远她,以前的战友甚至在背后恶毒攻击她。
这时她又面临着抉择:是放弃,还是坚持?她坚决地选择了后者。
终于,“四人帮”不能容忍她了,她下了监狱。然而在狱中,她仍不“悔悟”,仍在坚持着真理,仍在进行着真理的宣传。囚牢能锁住她的躯体,却不能锁住她的言语。
接着,她被判了死刑,临刑前望着台下高喊着口号的疯狂的人们,她继续进行着真理的宣传。于是,一把手术刀*了她的喉咙。但手术刀能停止她的言语,却不能停止她的思想。
这时一个声音在她的耳畔响起:“你为你的抉择感到后悔吗?”
她从心底里回答:“不!我为自己的抉择感到自豪!”一声枪响,她停止了思想。但子弹能结束她的思想,却不能结束真理。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再唤她为“死囚”,而是怀着敬仰的心称她为:张志新烈士。
又是一个荷花盛开的季节,我一边欣赏着这出水芙蓉,一边吟着一首小诗:
她把带血的头颅,
掷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重量!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出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的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的咆哮时,在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业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绝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转折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山水的挫折
山之仁,在于涵纳了苍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豺狼的凶吼,也滋护了弱小的悲啸;或者环抱双手,让流水变成湖泊,或者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山谦卑地静立着,缄默地忍受着时间的风沙辗转的痛苦和人类的姿意给他的挫折。
水的流动,却更像是智慧的追求,个性并且张扬,流动便是它惟一地宿命。它并不会思索着怎样直面挡路的顽石,而是轻柔的绕开,只让几缕青苔去教会顽石流水的意义。它也从不化解,任由飘零的树叶,人类的污秽随着水流逝,却从不允许它们在水面上发芽,只叫无尽的孤独告诉他们水流的意义。在水的心中,无彼无此,遇曲遇直,一颗痛苦的小石子,就会换来水的澎湃。
山和水并行着,让灵魂在岁月的风沙中磨练、轮回、遭遇。“你为何要一直流动呢?”山问,“难道万顷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难道万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对?难道万种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没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层浪,淹没村庄,狰狞得张扬。
“我何尝不想面对挫折,我何尝不想化解痛苦!”水说,“只是我必须汇入海洋,必须放大这痛苦,在无尽的流动消逝中教会人们,用幻灭的海洋告戒人们,必须谦卑地做人。”
山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怀抱,让人们躲进怀中,让水在山脚下盘旋,让果实在树上生长,让人们得以生存。
“有多少幻灭的海洋,便有多少山的希望。”山说,“我要面对挫折化解痛苦,给人们家园,忍受一切的风霜。”山静立着,水流动着。
水,却史无前例地凌乱,两岸的风景,只是浪花翻起时的告别,水里的鱼儿,只是转身的一个再见。在水里,一切都走向终结,一切痛苦,都显得巨大。
山和水对视着。
“其实,你我并不是对立着的。”山说,“我们都在等待。等待有一个人,能理解挫折,能放大痛苦。等待一个人,在山的顶峰默读水的流动,在水的旁边诵颂山的倒影!”
山开始流动,水开始静默。
水开始坚强,去面对挫折。
山开始柔弱,去放大痛苦。
简评
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有文采”和“有创意”被列为发展等级评分的重点。《山水的挫折》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文章使用了拟人、象征和隐喻等手法,赋予山和水理性的思维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山的博大、包容和坚韧,水的自由、任性和张扬在文中都得到充分展现。山用宽容化解痛苦,让万物在希望中自由生长:水用放纵放大痛苦,让人们在幻灭中去寻觅做人的真谛,它们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启示读者多角度地认识和思考,不管是化解痛苦还是放大痛苦,目的都只有一个:丰富自己的人生,坚定地勇往直前!
全文语言蕴藉深厚,文采飞扬,经得起细细品读。
挫折、痛苦、人生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皆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徒鸿蒙,求索于重峦之颠,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直面挫折与痛苦之际也,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然天地万物,苦痛挫折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于大石者乎?此泉之挫折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久之腐,不名于世也;而进者不畏险阻,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挫折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之外,须臾而无形,倾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物之形貌,择于何,择于挫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也。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失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回出师,终塑英豪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人生之不如意者居多,直面挫折,化解而微言苦痛,惟怀大志而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逢小挫抑或夸言痛苦而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间未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浩,必有跌扑尘泥者,偃志者死,其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其灰心者亡,其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其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傲立者跳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危厄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有感而叹曰:快乐苦痛坦途挫折,于人生路上相伴相生而未可避免,这亲临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而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挫折,临痛苦而笃志不易者可至也!
简评
每个人的生命之旅中,苦痛挫折是无法回避的千古话题。该文思路开阔,纵论古今,笔法娴熟,体现了扎实的文言功底和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举史例,使文章显得厚重,思辨性强;用对比,观点鲜明,具有说服力;如果没有深刻的见识,丰厚的学养,理性的思考,文章很难超越贫乏而别开生面。由于高考在话题范围内,不限文体,给了考生展示才情的巨大空间,此文材料充实丰富,句式灵活、多样,见解精辟,行文大胆等特点,体现了考生鲜明的个性特征。
列车·茶·春花
引:人生之路是自己的,没有谁能帮我走下去,但,我,用不着回去战战兢兢地生怕影子的黑暗吞没了太阳明亮的光线,人生之中有那么一次面对朝阳也是荣耀。
列车
羚羊奔跑时如闪电划过夜空,也似一张急驰的赛车;流水奔腾而下时像千军万马咆哮而过,也像一张从不停息的赛车;时间如白驹过隙,兔走鸟飞,也像一张从不等人的赛车。而高考也像一张车,不同的是它是列车,载着各个奔向不同方向的人,呼啸而过。
我便是列车上的一个乘客。我使尽了浑身的力气,紧紧抓住车的边缘,害怕被*不平的路和列车忽快忽慢的速度甩出车厢。偶尔也会花点心思在路旁美好的景色上,看那儿风飞缱绻,云卷缠绵,姣花弄影,碧柳摇青,暖风熏人欲醉,媚日和煦暖身……正当我沉湎于前所未有的景致时,脚下一阵猛烈的摇动,一阵临空的逍遥,背上椎心的疼痛——我掉下了列车!
天啊!这是怎样的恐惧!路上满是*的峭石,齐我身高的荆棘,原先蜂飞蝶舞的景致荡然无存!我胆怯了,开始了消沉,绝望:万一天下起大雨我该怎么办?万一还有不绝于耳的嘲笑声怎么办?万一我被荆棘刺得遍体鳞伤怎么办?万一我的鞋子丢了怎么办……如果那样的话我会脚底磨起血泡,用尽所有的力气,禁不住别人无情的嘲笑,然后倒下,甚至——死去!
不!我绝不坐以待毙!
于是发足狂奔,我发现我赶上了列车!
原来把摔下列车放大为死亡(或其他)的人无异于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茶
看那点点的茶叶在滚烫的火中舒展嫩蕊,上下浮沉,自有一种从容而不急趋,审慎而不狂躁,安静却不沉沦的积极。撮上一小口,立刻暖彻心肺,流经血脉,舌底生津,涩中带甘,余香满口。
人生又何不似这茶?一次又一次地被沸水冲起来,水冻后又跌落杯底,这样浮了又沉,沉了又浮,直到最后仍散发着生命的脉脉清香。若是害怕沸水烫碎了心,烫失了生命,那么清香也会随风逝去……生命便应该像茶一样从容,不为成功沾沾自喜,更不会遭受挫折而担惊受怕,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一切的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
春花(尾声)
也许冬天的冰雪会覆满我的心,也许我走不出痛苦的心境,于是我会放一把火,烧尽冰雪,烧出另一个春天。
当花铺满大地时,我摘下了一朵,可它却枯萎了!
“春,你会枯萎吗?”我胆颤地问。
“不”,春笑着回答,“你失去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但我还是属于你!”
简评
“列车·茶·春花”,它与挫折,痛苦有什么关联呢?请看,高考像呼啸而驰的列车,“我”紧紧抓住列车的边缘,车在奔驰,“我”在痛苦。“我绝不坐以待毙”,于是,我赶上了列车;人生如茶,在沸水中*,但却那样“从容”,宛如生命;一朵春花虽会枯萎,但春天会永恒地留在你的心里。
三个部分,三个比喻,散文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适时的议论,隐约中的哲理,看似松散,但却一丝串连,即“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文章具有很强的整体感。
形散而神不散,微微的议论串起华美的描写,抒发坦荡之情。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新颖的构思,不凡的想象力,一览无遗。
那时花开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
人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或小或大,但却都那样的神圣和虔诚。但也正因为这份高贵的希望,使人们在挫折降临时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不堪重负。
在挫折面前,我们常常会不自主地放大痛苦,正如那位网友所说:“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我想起不久前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个河南女青年独居重庆,因为感情受到挫折就准备自杀。一个名叫“生命救助热线”的组织千方百计救了她。清醒后,女青年千恩万谢,并意识到自己当时太*了。
其实,这正是把挫折来临时的痛苦无限放大所造成的恶果啊。
我们总听到这样的话,“那时太痛苦了”,“那会儿我被气昏了头”,“那时真是生不如死啊!”……
凡此种种,无不提及“那时”,那时就真那么可怕吗?挫折面前,难道我们只有选择“放大痛苦”这一条路吗?
瞧瞧历史吧!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气壮语!莫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莫说痛苦只可放大,真正的智者只会把这痛苦当作前进的动力!
“那时”,那时的意义难道仅只留下痛苦和伤悲?
“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他决无灰心丧气之举,一咏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
“那时”,陶潜看不过官场**,百官勾结,百姓遭殃,他决无低沉自*之话,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义气!
“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她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
“那时”……
那时,我们确不该把痛苦放大,聪明的人不会站在废墟上哭泣,让我拥有那迎难而上的大智慧。
挫折作笔,
痛苦为墨,
在这一路长途上,
我们收获成功。
挫折面前。
我们高歌:
那时花开!
父亲,我爱你!
尊敬的父亲:
父亲,当我以这两个有些沉重的字称呼你时,我的心更加沉重;在这安静的考场,想到了你,以这样的形式写信给您,我想哭。
曾经,当妈妈还在时,你是那样的健朗。在我心中,你是我的偶像,我时时为你感到自豪。从妈妈幸福的眼眸里,我知道了你是妈妈一生的依靠。而你,确实是那一把伞,风雨里为我们挡去潮湿;烈日下为我们遮去酷暑。您,我的父亲,妈*依靠,我的偶像。
还记得吗?曾经我们的家是那样的穷,妈妈在家带孩子,你一人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每月拿着那一点微薄的工资糊家,可你从无厌倦。那日,你下岗了。妈妈一人坐在沙发上垂泪,她不知以后家里的日子要怎样过下去,不知以后的路怎样熬下去。父亲,我亲爱的父亲。你走到妈妈面前,握着妈*手,一字一句地说:“凤啊!别哭,天塌下来我顶着,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连个家都养不活。”是的,以后的日子,你早出晚归,靠着健康的体魄和别人一些微薄的资助,你重新开始,向人心险恶的商海中摸爬滚打,不知疲惫。每次看到你熬红的双眼,苍老的面容,日益增多的白发,妈妈眼里总是蓄着泪水,而我总是一次次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有出息。
那年,阳光和暖,你将你一年辛苦赚来的钱放到母亲手里,告诉母亲:“凤儿,你以后和孩子有好日子过了。”母亲一面点头一面泪落如珠,而你也哭了,当你把脸别到一边时,我告诉自己:父亲,即使你一无所有,但只要有你,我们依然活得快乐,父亲,我亲爱的父亲。
那天,天气阴冷,像今天。妈妈在艰难地支撑了半年后,终被那可恨的病魔夺去了生命。那天,你眼睛红肿,衣服单薄,我一时觉得你苍老了许多,像一棵茁壮的树突然被人一下子砍倒。那晚,你告诉我,孩子,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了,父亲,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为什么?
多少个夜晚,我坐在家门口等你,而你总是醉醺醺地回家,对于流泪的我,你却似乎已看不见,别人说你会打麻将了,我吃惊,当终于在一天帮你洗衣服,看到那个欠条时,我信了。又有人说,你会跟村里的几个人去抽一种很特别的烟时,我呆了,连眼泪都落不下来了。父亲,我亲爱的父亲,告诉我,这不是真的,我不愿失去母亲后,再失去一个健全的父亲,我永远不愿自己变成一个孤儿。
母亲,如果你在天堂里,能看到我们,那你告诉父亲:“即使是已没有了我,但也并不等于失去了一切,这一些困难与曾经艰苦的日子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父亲,知道吗,这点挫折,算不了什么,即使失去,我们也可在人间为母亲祝福,母亲希望我们过得好,能为我们顶起生活的一片蓝天,一片希望。父亲,我爱你,从头开始,母亲为我们祝福,我永远不愿失去你!
此致
敬礼
女儿
**-心的隔离区
问世间私欲为何物,直叫人邪心四起,沟壑百出。
魏征有言曰: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诫。然而能自诫者有多少呢?**可以变朋友为敌人;化猫咪为豺狼;可以使人虽身处人群却心置孤岛;虽笑脸相迎却暗箭四起。**是心泉的污染源,是心灵的隔离区!
**源自可欲之物,(至少大多数人这样认为)。有道是“不见可欲,则使心不乱”。人的一切罪恶都似乎和金钱有关,于是金钱成了万恶之源,成了玻璃后面的薄薄的银子,让人们只知道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利益;让人们不惜伤害别人,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到了最后,却总结一句解脱的话:全都是因为银子,才让我只看到了自己。于是有了一大堆贪官、黑商等等唯财是贪者。
我们不能否认可欲之物的力量,但这决不意味**就是黑洞,不可抗拒,就连真理之光也不可能逃脱它的束缚。理智应该是真理的强大后盾,因为理智,才会有璀璨的现代文明。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心隔离在充满**的孤岛,而应该在纯洁心灵的花圃中绽放。
没有人会相信,人与人彼此之间会被金钱阻挡。因为上帝都曾说过:人们之间充满了阳光与花香。看清别人,认识别人其实很简单。放下私欲,解放出心灵,让她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想想别人的善意,听听别人的心声,擦擦自己迷雾的双眼,抛开世间的物欲,打破心灵的阻隔。从此后发现,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情是那么切,爱是那么真,笑是那么甜。
让那些**都见鬼去吧!视那些可欲为污垢,当心污染了你的手和心。生活原本是如此美丽多彩,只是由于心被污染而没有发现;生活原本是那样的多姿绚丽,只是因为心被隔离而迷失在荒野。
可欲之物是“**”,**是心的隔离区。不要老站在镜子前眼盯着自己憔悴的脸,不要老是在黑暗中听自己脆弱的心跳。打开窗户你才发现外面春光灿烂,真爱永恒!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一杯白开水
轻轻推开窗,你看到了什么?天地日月,草木精华。一杯白开水,清澈透明,深吸一口热气,春之润、夏之热、秋之爽、冬之寒,便瞬间全都体会到了。
年轻人喜欢喝咖啡,因为浓郁;中年人喜欢喝茶,因为清香;老年人喜欢白开水,因为可以照见他人。
一杯白开水,极其普通,却让你透过它,看到了整个世界。手捧一杯这样的水,若在清晨轻轻呷下一口,淡却微甜,就像清早的甘露,滴在叶尖。那是妈*爱呀,你可看见?那是如雪山上绽放的雪莲一般纯洁,像山谷中流过的小溪一样深沉的爱!是谁在我们最深的心底轻轻呼唤着我们的降临?是谁在我们的每一寸肌肤上,播种下关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样的水,是日月捧出的精华,是花雨酿造的琼浆。在正中的焦渴中,这是任何饮品都无法替代的。透过这穿越时空的,那有一双师长们渴望的双眼,当一个幼苗破土而出,便会有千千万万的园丁为她忙碌。
沿着校园青石路,顺着熟识的杨柳路,你可看见,初入学时小芽已经长得健壮青翠。
一支粉笔,二尺讲台,三句真理。
一点一滴,滋润心田。
一杯白开水,看到的是整个大千世界。春风夏雨,秋实冬雪,草木虫鱼,飞禽走兽……而自我,多么渺小!我曾在山坡上放飞风筝,然而却比不过天上的飞鸟;我曾在山谷中饮着泉水,但鱼儿却更为自由;我曾试着离开家门,却未离开爷爷的视线,***叮咛。
这一切,原来是爱,没有爱,哪有千人万人为你,没有爱,你又怎能为千人万人?
我爱这一杯白开水,所有的人都清清楚楚地站在面前。不要咖啡的浑浊而扰动,不要茶叶的障目而忘记,更不要汽水的沸腾而自大。
就是这样的白开水,清淡无味,但我却可以品出千种滋味,是甜、是酸、是苦、是辣,是别人的爱,别人的情,别人的关怀,也是应当付出的回报,付出的真心。
狂妄的人,自负的人,都看不到这世界上的其他人,山外青山,楼外楼。
看到别人,才更能提醒沉睡中的自我!
白开水,果然是醒人良药,睁开眼,看世界,关怀自己,关心他人。
走在你我他的世界……
雄鹰看到蓝天的广阔,便振羽高翔,自由而高傲;飞瀑看到峭崖的险绝,便一泻千仞,流银泻玉,灵动如龙;海燕看到巨浪的汹涌,便引吭高歌,乘风破浪,大气蔚然。人,若是只看到自己,便如那墙头的浮草,轻浮浅陋,如那草原的孤鹿,寂寞而时时有被吞没的险情。上帝造人,繁衍万世,生命中不仅只有你,而是还有他、有我。人之为世人,也绝不仅仅只有我,请不要忘了这个七彩世界里的你我他。看到自己看到别人,你的世界会更精彩,生命中阳光也会更灿烂。
看到自己,看清自我。是的,我很重要,我很独特,我爱天朗风清中的云朵,我爱群星璀璨中的明珠,我爱别人在我的世界中生活,在我的快乐中快乐。但我也深深的明白,我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上帝造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我又为何偏要特殊呢?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呢?是的,我仅仅是我,一个大千世界中小小的我,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去规定别人,让别人紧追于我。而且我又有那么多缺点,那么平凡,在微小的自我世界中只短浅的自恋自大,那将会多么危险,渺小的我仅是世界的一小分,我不完善不美丽甚至很污浊,我不能在自我的小天地里自费自磨,消逝着宝贵的生命。
走出自我,看到别人。别人也有不亚于你的美丽、凄婉的生命故事;别人也有不亚于你的独特与快乐,别人更有令你惊叹的震撼的心灵历程。走出自我的小圈子,让你的情*在大气磅礴的生灵大潮中淬洗,让你的性情在豪放博爱的生灵大潮中炼就,拂去你心头的尘污,照亮你生命的暗角。到别人那里寻找生命的金子,那高尚的品质,补充你与生俱来的生命贫乏!到别人那里探寻生命的奥妙,那里有坚韧的毅力,有挺拔,有曲折,让你感动让你心动让你心潮澎湃,摧毁你的软弱你的懒惰,重新构建你心的堤坝,让你正大让你光明;到别人那里聆听诤言,那虽似长着荆棘却充满热烈的话语,会给你头昏后的清醒,迷途中的彻悟,甚至是悬崖边的勒马。生命的完整因可爱的别人而美丽。而且看到别人的美丽,别人更会看到你的美丽,心与心的相知,情与情的相惜,你的生命会更甜蜜与精彩。
看到自我、看清自己;看到别人,理解别人。
于是,生命之途不再伴着黑暗,伴着孤独;生命之景不再阴雨迷蒙,寒风凄离。生命中将走出一个崭新的自我、阳光的自我。在笑声中、在歌声中、在祝福声中,我伴着别人一起走过,伴着精彩,伴着甜蜜。我已成熟、自信地、高傲地走在生命之途,从而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父亲的布底鞋
在我的心目中,父亲一直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胸怀宽阔如大海。
父亲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白底黑帮,宽宽大大,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刺眼,格外落伍。我曾经笑着问父亲:你现在已经是响的大人物了,怎么还穿这么土的鞋子?
父亲微笑了许久,没有说一句话。
父亲曾经对我说:孩子,你别以为现在咱们有钱了,可咱的血管里流的是农村人的血,咱的骨子里要有农村人的那份质朴和忠厚。
我听着父亲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没有好衣服穿,还吃不饱肚子,但是父亲学习很刻苦,肯下功夫,老在班里拿第一名。
在贫困的威胁下,许多孩子都辍学回家去放羊,但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一个老实却又坚毅的庄稼人,咬着牙说:再苦再穷,也要让娃儿把学上出来。
就这样,爷爷用他宽阔的肩膀和晶莹的汗滴硬是供完了初中,而家里也因此穷得一无所有了。父亲,以他农村孩子的吃苦耐劳和憨厚聪明,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重点,但(却)也在爷爷的心头升起了一片愁云:娃儿这么争气,可到这县城中学上学的学费从哪里来?
爷爷在炕头辗转反侧愁了一晚上都没愁出个结果。第二天早上,爷爷沉着脸对父亲说:“今天早晨你跟我去割麦”。懂事的父亲眨了眨眼睛,像明白了什么,二话没说拎起镰刀就跟在爷爷身后迈出了院门。
可当爷爷迈出门槛后,不由愣住了,父亲也楞住了——全村老小男男女女都站在门外,有的手里拎着半截米袋,有的提着一只瘦鸡,有的捏着几张破损了的沾满汗渍的钞票,有的托着几件陈旧却干净的衣服……,村长四爷爷微微笑着说:咱村祖上分水好,出秀才,小三子(父亲的小名)替咱村争了一回脸,咱村人脸上光彩……大家来送送娃儿……
眼泪顺着爷爷脸上的皱纹滑了下来,爷爷对父亲大吼一声:给大伙跪下……
父亲“嗵”的一声,双膝落在泥土地上……
父亲后来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都穿着布底鞋吗?那天我走的时候,村里四奶奶塞给我一双布鞋说:小三子啊,这年头大伙儿都困难是实情,可人活一辈子,不能老想着自己,还要多替别人着想着想,谁家没有个难处啊?你四奶奶我活到这把老骨头,就盼着子孙后辈能出个人才,将来做个大官,让咱村子所有人都能吃饱饭,孩子们都能念上书。
后来我上了大学,见了世面,可每当我面对城里灯红酒绿的世界时,我就想到当年全村人送我的情景,人得活良心,人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
看着父亲眼角闪光的泪珠,我忽然明白了父亲当年大学毕业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的原因:人不能光活自己。
心的舞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题记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而从无心注意他们两鬓上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打得狼狈不堪,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是竞争”,而你可曾想,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蝇头小利,而欺诈行骗,到头来众叛亲离,却喜滋滋地沉醉于自己苦心得来的“战利品”上。
也许……
也许,在自己心中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
宇宙由一个微小粒子爆炸开来,从此浩浩苍穹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出现、繁衍,从原始茹毛饮血的时代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社会,有了文明。
可是,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只看到别人,而心中不装着自己,他也会有私欲。然而,事物往往都会有一个“度”,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老是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留给别人立锥之地的话,那么,他将永远生活在“自我”中,直至孤独地死去。
古代的帝王天子集专权于一身,可是他若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他若不把百姓装在心中,那么,他很可能就是“覆水之舟”了。而我们现代人更应如此,毕竟,我们没有一呼百应的专权,我们总是要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别做那个独舞者,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
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无怨无悔;倚闾眺望,我们将做些什么将得到些什么,眼中看到什么心中藏着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就无愧于心。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舞台,而在上面舞者,要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要看你心有多大!
人生的内涵
只有众多音符,才能奏出美妙、雄壮的交响乐,一个音符,即便有独到的艺术,奏出的音乐总是乏味单调的。
——题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千万种步伐,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物。
一个人做的事好与坏,需要别人评价;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平淡,需要别人点缀;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信赖,需要自己先付出努力。
富人并不是很快乐的,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与信赖,他不能融入大众的爱。
穷人并不是很悲伤的,因为他得到了别人的同情与关怀,他融入了大众的爱。
要想得到别人的一点爱,就必须先去爱别人一点;要想得到别人的一丝情,就必须先给别人一丝情。
我们平等地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富人与穷人之分,没有纯洁与狡诈之分。是因为人的心灵的改变,有了善良与邪恶,有了富人与穷人。
人生就是这样,不然怎么有坎坷与曲折的道路,有拼搏与奋斗的意志;有悲伤与激情的感触。
想得到别人的喜欢,何不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一些;想得到别人的笑语,何不把属于自己的和别人分享一些;想得到别人的信赖,何不把自己的真心坦露出来。
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梦想。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
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
不是幸福之神不肯光顾于你,而是幸福在你身边徘徊时,你没有很好呵护他们。
不是别人对你不理睬不喜欢,而是你用金钱的面具将自己罩住,使别人感觉不到你的善良之心。
当你改变了生活状况时,不要试着改变别人的心态,要试着把自己改变,要使自己和别人心心相印。
人生的内涵,与时俱进,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去善待别人,别人就不再会觉得有什么隔膜,你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欢。
评析:《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有文采”作了这样的定位: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这篇文章大致符合这个标准。作者用抒情的手法,诗歌的语言,排比的段落,形象地诠释“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与其说是一篇散文,毋宁说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读一读这样的句子: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就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梦想。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
“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这些句子想象奇特,用词优美,充满哲思,充满才情,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的独特感悟、理解和较深的文学素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说:因为你有钱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富人仔细体味着这句平淡无奇的话,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是不受欢迎的。世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拥抱着才能飞翔,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与其他人沟通。要能够沟通,就必须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许多人就如前面那个富人,一有些钱就目中无人,说话也变了味,这样的人浑身尽是铜臭味,他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记了“达者兼济天下”这句话,别人在他眼里都是穷光蛋,说话不客气,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要吃大亏的。
陈世美一心只想荣华富贵,他攀龙附凤,杀妻灭子,终究是人才两空,死在包大人铡刀之下。唐明皇宠信杨贵妃,不顾百姓劳顿,岭南快马送荔枝往长安,终究弄得众叛亲离,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则知道这个道理,他采纳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国泰民安,历史上才有贞观之治的美誉。
孟子进言齐威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晓之以理,阐述了要体谅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则天下可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这些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行为将被人们唾弃,他们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得更加和谐,充满快乐。
评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儒家的信条之一,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略嫌“迂腐”,倒也无可厚非。
话题内容不正是“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吗?
何其相似乃尔!无论是拟题还是立论,这位考生都显示了比较丰富的文史知识。文中列举了孟子、齐威王、唐太宗、魏征、唐明皇、陈世美等历史人物的行迹,不仅充实了论点,而且使文章摇曳多姿,充满趣味性。不惟如此,作者还十分关注生活和时事。文中如“医疗事故”、“虐待战俘”、“难民问题”、“动物保护”等等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都被一一提及,体现出当代学子的广阔视野和强烈的人文情怀。
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
话说愚公虽然是个老实的粗人,但在移山之前却深思熟虑了一番。
两座大山把我们村与外界的发展机遇隔绝。山,正是山,让我们看不到富庶与繁华,让我们得不到机遇与发展。
想到这里,愚公更加精神抖擞。
为了全村人世代的利益,无论多大的山,我也不怕。即使是让我一个人去做这件事并且苦死累死,我也心甘情愿。
愚公自言自语道。
同村的智叟是当地有名的零售商,赶着骆驼队一趟又一趟地把山里头买不到的生活必需品从山外的城市运进来,然后高价出售给乡亲们。乡亲们由于出山不便,为了生活不得不接受智叟的高价物品。智叟靠着两座大山一天天暴发。其实他的愿望很简单:挣好多钱,然后到城里落户安家,让自己不再是穷苦的山里人,不要再和那些臭乡巴佬打交道。
愚公为了乡亲们未来的好日子,他自动工以来,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而智叟也为自己的理想穿梭于山间,他挣钱的劲头不比愚公移山的差。由于二人都是在山间工作,碰头的机会也比较多。哎,你看他们不是聊上了吗?
傻瓜,多向我学学吧,挣那帮乡巴佬的钱让自己的日子红红火火,你这样拼死拼活,对自己有多大好处?
智叟用一种智者的口气“教育”着愚公。
为了咱的乡亲们,我顾不上自己的好生活。
乡亲们来帮忙移山的也渐渐多了,我愈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
愚公很认真地说道。
哦,还有,乡亲们对你的意见很大,有的甚至骂你贪得无厌,自私自利。作为同乡,我奉劝你好好改改。
笨蛋!聪明人只会对自己好。
智叟驳道。
对大家好,才算真正对自己好。
愚公很沉稳地说道。
你我人生准则不同,所以话不投机。不过我希望你还是改改,好自为之。
随着十几个春夏秋冬的更替,山里面与山外面已经由一条大道相连。乡亲们自己到城里买自己所需非常容易。已经是风烛残年的愚公常在村头的路边看来往的行人,一脸满足和高兴。而智叟在两年前已被乡亲们赶跑了也骂臭了。
第二年的春天,愚公就离开了人世。也许正如他所说:我顾不上想自己。
大家的事刚办好,他就这样去了。村里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村口路边立了块碑。碑的上面是愚公的头像。下面刻着一段话: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
评析:话题作文具有范围宽泛、文体不限、写法灵活等特点。就写法而言,有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小小说、童话、寓言等等。这篇作文采用的是“故事新编”,即利用我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作为蓝本,重新编述出一个故事,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可谓独树一帜,惹人注目。考生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对古代寓言加以改造、生发。将故事的主人公愚公和智叟的行为重新作了对比:愚公移山是为了“全村人世代的利益”、“乡亲们未来的好日子”,为此,他“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苦干了十几个春秋,最终修好了山路,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智叟则为了“挣好多钱,然后到城里落户安家”、“让自己的日子红红火火”,因而倒买倒卖,牟取暴利。愚公的行为受到乡亲们的支持和崇敬,而智叟最终为乡亲们所唾弃。文章结尾用“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的碑文,对两人的行径作了总结,同时巧妙地点明了主题。历史是现实的镜子,故事新编无非让读者对现实社会有所对照,有所联想。这,或许就是这篇作文的魅力所在吧。
致和珅的一封信
和先生:近来无恙乎?近几年来你的身影频频闪现在银屏之上,一部部清朝历史剧将你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致使你的大名妇孺皆知。想先生一生,居庙堂之高,不忧其君,不虑其名,专事搜刮贪污受贿,弄得个脑满肠肥,却不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先生性命。不但身死人手,家财散尽,白白浪费了先生许多精神,而且落得个千载骂名,先生若泉下有知,可曾有愧?有悔乎?
先生当是明理之人,如何却因为那一点银子,便只看到了自己而看不到别人呢?你的眼中为什么只有金子那绚丽耀眼的光芒,为什么却没有忧虑民生疾苦的焦灼?你的眼中为什么只有权杖杖头上那颗瑰丽的红宝石,为什么却没有为国*劳的疲倦不堪?你想知道你为什么会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的原因吗?小生不揣冒昧,愿为先生粗做指点,一原旁观者之言,能使先生悔悟,而当戒先生之后来者。
希腊智慧神庙庙门有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先生之错,便在于此。认识自己不易,既要在别人的眼睛中看自己,也要用自己的良心去审阅自己,这个过程应当伴随你一生,一时一刻也不能废止。只有如此,才会心清神明,才会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会明白自己生存的意义。
其次,人应当在看自己的时候看到别人。先生之错,在于只看到银子和权力,既不审视自己,亦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致使误入迷途,殊为可憾、可叹。人之处世,得为立身之根,变为处世之本。有德者,如孔孟之圣贤,皆勤勉自修,此为看自己;一生致力于游说君主罢战休兵,仁政爱民,其根本还是在于看到别人疾苦而痛之于己心。有才者,如唐太宗等,亦深谙看自己与别人的道理,一方面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另一方面任贤用能,励精图治,使得国泰民安,物阜民康。他们没有被名利和美色所遮住双眼,所以赢得了历史的赞许,人民的崇仰,千世万世为人们所称誉。
能看到自己的人,和只能看到别人的人,都是凡人,既能看到自己又能看到别人的人,方是圣贤。奈何先生只看到自己,却熟视无睹别人,是以身死名裂,当不宜怨天尤人。
愿先生早日转生,重新做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用之人,以洗先生之污浊,得后世之赞誉。
评析:话题作文要求考生“文体自选”,这就给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
面对同一话题,除了选择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外,还可以大胆选择自己擅长的其他体裁,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情。
这位考生选择了自由度较高的书信体,直接和人“对话”,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应该说,颇有几分胆识。和糰是清代臭名昭著的大贪官,近几年在电视荧屏上频频“亮相”,给他写信,看似荒诞,却又有几分“真实”。作者指出,和糰之所以“身死人手,家财散尽,落得千载骂名”,其主要原因是:一、眼中“只有金子那绚丽耀眼的光芒”,只有“权杖杖头上那颗瑰丽的红宝石”,而无其他;二、“既不审视自己,也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致使误入迷途。显然,这些都符合话题的内容,可谓中规中矩。作者利用时空错位,亦幻亦真,亦庄亦谐,亦正亦反,以生动幽默的笔触,剖析了和糰肮脏的灵魂,使历史和现实巧妙地叠印在一起,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观自观人,亮丽生活
世界多姿,人生多彩,拥有双目,当坐观世界,尽览人间;自我审视,慧眼辨人,方能生活得潇洒快乐,轻松悠然。
K君是个评论家君者,市人也。自幼善谈吐。常观邻里乡事,而后大发其辞。乡人无不赞其才华,敬其论调。
每到年头节尾,乡人相约入市,观看贺戏,君自然在其中。
及入市,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让君满目繁华,于是乎,他便发挥个人特长,于市之一角,设台*。上论三教,下论九流,左论同行,右谈陌生。当真可谓论辩惊人。
然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正当君大发议论之际,人群中,一位老翁问曰:君,久闻大名,容老朽一问,君坐论他们,何不论君自身?君自认完美吗?
K君惊闻,忽然面色通红,哑然而立。
和尚与元帅山路蜿蜒,树木葱茏。
“深山藏古寺,初日照高林”。一个寺院中,一位和尚身着僧衣,面目严肃,静望苍山。他,是在悟禅,是在静思自己的过去吧!他着眼于己。
一位大帅慕名来访。入寺后,大帅问曰:禅师今日可又悟出了何等至理?鄙人来访,所为即事。
和尚平静地说:老僧近日朝观山色,夜览雾云,于此境之中,悟出一理:静心方能养神,自修我身。
大帅笑曰:禅师之言,不无道理。
然,依鄙人看来,稍有偏见。
老僧面色柔和,悠然问道:何以见得?
大帅答道:大师所悟之理,重在修养自身,只着眼于己,而本帅统领天下兵马,坐看天下大事,挥师纵横,保国卫家,本帅自认,大丈夫唯有放眼天下,着眼于天下百姓,才是正道。而于自身功名利禄,则毫无期重。所以,本帅着眼于天下百姓,以着眼于自我德行;而大师只着眼于自身的行为,却忽视了天下他人。
和尚不再微笑悠然,他单掌当胸,躬身称赞道:善哉!善哉!难得国家有君为帅,老僧叹服!今后,老僧当向大帅请教观天下他人之道。
观己观人,亮丽生活古语道:静坐长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诚然,人,只有看到自我,也看到天下他人,对比提高,才能不断进步。
看到自己,看到别人,二者结合,是为至道。
审视自我,使自我彻悟,明己之过。观摩别人,使自我借鉴其长,得以提高。
观人亦观己,借来人长补我短;观己亦观人,献出己长正人非。
评析:话题作文要注重创新。创新无非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诸多形式创新上,结构形式创新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它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能够在整体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位考生根据表达思想的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结构安排,即采用片段粘贴形式来结构全文,使文章新颖别致,内容丰富,主旨突出。前面两个小故事,大概是考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尤其是自己的深刻体验和感悟中机智*的镜头,围绕“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灵活有序地粘贴组合,并辅之以适当的议论(第三部分),点明其主旨,收到了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果。另外,作者的语言亦得之古典文学的滋养,比较凝炼幽雅;钢笔字流利妩媚,卷面整洁美观。这些都不能不使阅卷教师为之动容。
生如夏花
似乎,生命如征程,人的一生注定疾步匆匆,从古到今……
回眸处
回眸处,历史的光芒穿刺迷眼,我似乎可见远古的蛮荒处夸父那如飞的箭步,踏破尘土,踩碎气象,朝着那火红的太阳永不停息地奔跑着。奔跑的力量震烈了山河,震出了世界,那不曾停下的步子带领着人类走出了矗立的谷,万尺下的深渊,走出了文明之路。
侧视时
侧视时,我看见那峥嵘岁月里,孙中山奔走于乱世镇静的脚步,那脚步曾停留在李鸿章的府衙,曾踏上过北上的火车,曾奔跑于起义的山冈之上。那不知疲倦的奔跑的姿势,终使他赶上了时代的浪尖,冲碎了千百年来不变的封建桎梏。
凝神望
凝神望桥上车水马龙的过往,以卞之琳《断章》中的姿态,时而见到孩童背着手执着这样那样的器具快步走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或是看到小商小贩背着行囊跑向欲走的公交车时的情状;亦或见到笑脸洋溢的成群的老人们迎着朝阳一路小跑……
似乎谁都在跑,都在追赶着什么,那跑动时被风吹起的发丝,顺颊而下的汗珠,鞋上溅起的水花总是给人生命的蓬*之气。
静思之,不觉置疑,那永远保持不变的奔跑状态从何而来?
是因为夸父对太阳的渴望吗?是孙中山对现实的不屈吗?是小孩对前途的希翼吗?还是那生活的坚难所需,或是那不服老的心呢?
再思量,不禁顿觉,人的一生好似征程,每个人都背着该负的重跋涉奔跑。奔跑即为生命的历程,而最重要的是,那些奔跑的姿态背后,是人们对生命不被磨灭的追求!
再回眸处,再侧视时,再凝神望,生命的价值熠熠生辉,征程中,我们奔跑着,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怀着独一无二的心情,追着太阳,追着浪潮,追着生命,追向心中的夏花灿烂处。
如夏花般,开得无比绚丽。
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热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湿秋香满池岸,峰来不羡瓦松高。
我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我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我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我磨墨,那该是我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可是,无意间我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我觉得我应该永远让我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我清醒地知道,我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于是我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我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
昔日我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我骑白鹿奔向我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我屡跌屡撞,奔跑又让我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蓠趣未穷。宁可枝头抢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送走了那个可弃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过,我就被远兵的罗网网住。
我回头看那无止境的路,从临安到岭南,这一路我的确奔过来的。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当年,我心怀抗元大志,跨上战马,驰骋沙场。我在奔向战场,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处归鸿:大丈夫志在军营。
可是临安府,容得了一代糊涂君王,容得了一群窝囊庸臣,却容不了一颗誓死效忠的赤诚之心!所以,我深深明白,我只能永远奔跑,哪怕只杀一个元兵,收复一寸疆土。荆棘算得了什么,刀光剑影又有何畏惧。
今夜,我却被困在暗牢,也许永远不能跨上我心爱的坐骑,去驰骋边疆,驰骋信念,驰骋人生了。箫声吹得人哀怨,但哀怨从来不属于伟丈夫,士可杀不可辱。铁骨铮铮的文天祥怎能跪着生!
燕山月静静洒下,秋菊无声无息地盛开,塑一座圣洁的雕像。
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洒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跃——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无情中超强。
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写了热情和奔放,教人在激情中意气风发;
生命是一泻瀑布,宣誓了坚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要求。
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跃。
掬水留香
有时候我们会像小孩痴迷一件玩具一样,朝着自己的梦想奔跑,看着美丽的光球,不停地加速,到眼前才发现那原是海市蜃楼。
于是后悔了,后悔在跑的过程中推动了欣赏风景的机会,想要折身返回,却发现风景已逝,无可挽回。
其实,人在跑的时候,不要只顾着深邃的蓝天,我们的脚下还有广袤的大地。
在人生起跑线上,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也会有一个终点。
快乐的人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享受沿途的娱乐。
抱怨命运的人,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丧失那一份信念,最终无功而返。
曾在《感动中学生的一百篇故事》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十几个身有残疾的小孩进行比赛,其中一个跑得飞快,忽然一个小孩摔倒在地,观众的心猛地一惊,比赛不能进行下去了,但出现的场面却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动得流下眼泪。其余九个小孩都停下自己的脚步,全部走到这个摔倒小孩的面前,扶起他,对他的伤口进行短暂的处理,然后手挽手“走”向终点。
这是一次特殊的赛跑比赛,我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但我想他们十个人一定会成为很好的朋友,不为比赛的结果,就凭那停下来的瞬间。
朋友,在奔跑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过此种经验,不论有没有,在今后的人生中,你需要这种经验,为着这份善心,我们终究要改变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
在高考前夕,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水晶球,不甘心落后,争先恐后地向前跑,生怕落在后面。忽然间一个同学说了一句话:我们是被线羁绊的风筝。一瞬间,所有的同学都清醒了。原来,我们在奔跑的过程中除了竞争,还有那么多纯洁的友谊。
很多时候,我们只考虑自身。在跑的过程中根本不会顾及他人,其实,很多人只是无心,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每个人都没有理由——选择了一种方式:那就是向前跑,一直跑,把所有的人全都抛在脑后。
其实,我们可以换种方式跑,带着快乐向前跑,带着感恩向前跑,带着一颗单纯的心向前跑,也许我们会跑到“天堂”,看到天堂的颜色。
天堂是什么颜色,你看到了什么,又没看到什么,我并不清楚,也许重新出发,跑在生命之途中,你会在不经意中看到天堂的颜色。
那鱼那鹰那人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找离开水的出口。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鹰,我要全力飞出蓝天的庇护。
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视线,跑上自己的轨道。
——题记
起跑
那年高考,发挥失常,落榜了。我坚决地拒绝复读,执意背着大大的旅行包,踏上了北上的火车。隔着玻璃窗,我看见母亲在哭泣,父母在叹气,鼻头有点发酸,转过脸,说好不哭的。“呜——”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母亲也随即跟着火车跑,一遍一遍的挥手,一遍一遍的嘱咐。我抬头看着天空,灰蒙蒙的,它也是如此寂寞。
跑程
离开了母亲的日子是惬意的。至少我可以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而不用担心有人穿着围裙在门口喋喋不休;至少可以不用理会邻居们鄙视的目光,不用直视老师们失望的眼神,不会听见父母心碎的声音。但同时也伴随着心酸。每个公司去应聘,我的表现总会令人满意的,可一看到我的学历,笑脸马上变成了疑问,话语也变成了“回去等消息吧!”那一刻,我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我。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摊在沙发上,突然一阵闪电划过深蓝色的苍穹,几声雷鸣似乎要将一切生灵唤醒。想起了父母做的香喷喷的红烧鱼;想起了父亲语重心长的教诲;想起了家门前那棵歪脖子的老槐树;想起了院里那张缺角的乒乓球台;想起了高三那年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看着金鱼缸里的金鱼。我想鱼,终究离不开水。
第二天,天放晴了,我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串最熟悉的号码。“喂,请问找哪位?”“……”“喂,怎么不说话?”“妈,是我!”“小丹,是你吗?真的是你吗?”“妈,我累了!”“孩子,累了就回家,知道吗?”“哎,妈,我要回家。”城市的夜晚依然灯火阑珊,路上的行人仍然神采奕奕。只是,我将与这一切告别,回到给予我生命之源的那片净土上去。
终点
我终究还是回来了,回到这个有着无数的气息的地方。一切都没有改变,我决定复读,我也不是不跑了,只是希望有一个更高的起跑点。
后记:鱼终究是离不开给予它生命之源的水。
鹰,终究离不开给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
我,始终逃离不了父母和亲人朋友们的爱心交织成的幸福圈……
点评(中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语文高级教师*):这篇作文拟了个有意蕴吸引人的标题,有“文好题一半”的效果。从立意上看,紧紧扣住“跑的体验”讲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情感体验,容易引起共鸣。从结构上看,题记画龙点睛,小标题为本文增色不少。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是本文写作成功的关键要素。
师长的眼光
父母的目光里盛满了关爱,老师的目光里充满了严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折射出人们内心的情感。
请你以“师长的眼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话题分析
写作这一话题,选择记叙文这种文体来写可能会更能打动读者。文章是以情感人的。在构思时,以眼光为线索,以情感的产生和升华来推波助澜,文章便会跌宕起伏,摇曳生姿;也可以用彩线串珠的结构方式,将所写对象那几种独特的眼光用一条经线串联起来,形成并列的板块式结构,把一个人不同含义的眼光写深写透;还可以采用书信、日记等形式,这些形式更利于情感的表达,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佳作示范
河南王玉
眼睛,谁的眼睛最明亮最锐利最温和而又最具鼓励性呢?哦,是老师的眼睛!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给人以力量和信心,就像我生活道路上的明灯。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无穷的勇气;在我跌倒的时候,又像一双温暖的手把我扶起……
老师的眼睛,是一双充满期待的眼睛。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的时候,总是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同学们紧锁的眉头。老师多么希望同学们中的某一个立刻站起来回答问题!我想举手,但看到同学们都静静地坐着思考问题,我胆怯了。当我和老师那期待的目光相遇时,我消除了一切顾虑,毫不犹豫举起手来。老师,你那期待的目光,永远鼓励着我。
老师的眼睛,是一双充满希望而又会说话的眼睛。在体育课上跳鞍马,我怎么也过不去,气馁时,我看到她那双眼睛,好像在说:“不要灰心,从头再来。”我鼓起勇气,一遍、二遍……我终于跳过去了。啊,老师,是你那双眼睛给了我无尽的勇气和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受到失败与打击而垂头丧气时,我心中就会浮现出你那双北斗星一样明亮的眼睛,于是,我信心倍增,战胜了困难。
老师的眼睛,是一双敏锐而又温和的眼睛。当我扔掉没吃完的馍、倒掉没吃完的饭时,老师的眼睛射出了严厉的目光。当我流出忏悔、惭愧的泪时,我看到了老师的眼睛。老师温和的眼睛分明告诉我:“知错能改,就好!”当我为了一点小事而与同学争吵时,当我因老师“偏心”而耿耿于怀时,是老师的眼睛告诉我,要和同学团结友爱,要正确对待老师的“偏心”……啊,老师,你那慈爱、和善、充满信任的眼睛,填平了师生间情感的沟壑,架起了同学间友谊的桥梁,使大家和睦相处,充满友爱,团结互助。
老师,你的目光最可贵,最难得,最令人崇拜。你付出了母亲那种神圣的爱、拳拳的情。是你的眼睛,赐予了我们搏击风浪的翅膀,翱翔于理想的万里苍穹;是你的眼睛,引导我们迈开矫健的步伐,踏上广袤的神州大地……
事的幽默风趣,仿句仿词的机智灵活,可读性极强。
感受美丽
美,它无处不在。它舞蹈在埃菲尔铁塔,它攀登在珠穆朗玛,它游览万里长城,它照耀尼罗河,它亲吻自由女神,它被贮存在《诗经》中,它闪亮在古希腊奥运火炬上,它跳跃在美妙的歌声中……。美是幸福,是纯净,是温馨,是柔情,是思念和怀想,是和平……谁能拒绝美?
一颗纯净的心需要另一颗纯净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颗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颗纯净的心的照耀与沐浴。由黑暗而光明,由痛而幸福,这是一种漫长的灵魂洗礼。
佳作示范
江苏钟芸菲
“姑娘从什么地方来?”
回答这句话时我很自豪。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很多人特别是女孩子,很乐意告诉别人自己来自江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吴门苏州。
小桥悠悠,流水潺潺,巷子幽幽,以及那流淌于小桥、流水、巷子中的一声声吴语,使这座江南古城弥漫着沁人的气息。
桥是深褐的,路是花青的,墙是灰白的。一系列冷色调,沉沉稳稳,闲闲适适。宁静中蕴藉着深情,翩然中倾诉着沧桑。河道里几艘小船闲闲而过,屋檐下一簇草儿亭亭而颤。这,便是江南苏州。她艺术得让你心旌摇曳。或许,你的手指触摸的那块青砖,你的脚底涉足的那块鹅卵石,曾经有过风云无数。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在这块土地上沉淀、荡漾,就由不得你不信了。
夜阑溟蒙,静坐于河畔人家。红木石几上放着一只小茶炉,聆听着吴侬软语*起的评弹,面对着仇英的仕女或唐寅的帖册,等着“吓煞人香”旋在湖水涌起的漩涡中,水气氤氲,蔓延着吴韵吴音。于是,画面中升腾出一位吴中女子,风景般曲雅纤巧,似碧玉却不失闺秀的风姿。
然而,苏州自古不是出美女的地方,较之南京秦淮河、杭州西子湖,苏州太湖没有养育出太多扭转乾坤的红颜。吴中自古出才女却不容置疑。吴中女子拒绝了京城带来的脂粉气,却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挣脱了几千年的封建枷锁,没有帝王将相,只有才子佳人。且佳人多半“貌高一尺,才高一丈”。
同为江南天堂,较之杭州,苏州过于精致。巷子幽深曲折,河道静谧蜿蜒,园林错落有致……苏州,呈现着太多的江南味,流露着太多的女儿态,因而才子佳人常常造访,才子多半怀才不遇,佳人多半红颜薄命,但他们也落得清闲,留下开篇弹词千古传唱。
感动着吴中女子的气质神韵,便追寻到传承千年的吴文化。它滋养了吴中女子的灵慧,也滋养了这块土地上人文景观的底蕴。一首《枫桥夜泊》让古刹寒山寺遐迩闻名,一幅《故乡的回忆》让水乡周庄名满天下……
古城苏州在一步步地走向世界。在世纪浪潮中,她不断地寻求着自我,执著着秉性。漫步在小巷中,轻抚着吴地文化的肌肤,抬头是侧过身的两排屋檐夹着的一方狭长天空,格子窗下木门虚掩。门板上的斑斑驳驳似朱唇轻启,倾诉着绵绵往事,遐想着“老僧禅定”,猜测着那木门后深深庭院里藏的是人面桃花还是梨花带雨。其实,无论那是嫣然一笑还是几滴清泪,呵,都会让你感叹不已。
于是,不难理解女孩们乐于告诉别人自己来自吴门苏州的心情了,因为那接下来的一句便是“苏州啊,好地方”。
简评
这篇文章之所以打动人,主要原因是作者对苏州的特点把握得好。最主要的特点是:古老、典雅、秀美。风格精巧细腻,自豪而不张扬,赞美而不惊奇。作者写景笔墨不多,但生动鲜明。写人娓娓道来有独到见解,有些观点很有创见。
摩罗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话,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着大地、阳光和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到“我”在火车停站时,见到一位卖牛奶的姑娘:“……晨光映红了她的面庞,她的脸比粉红的天空还要鲜艳……有如可以固定在那里的一轮红日,我简直无法将目光从她的面庞上移开……”普鲁斯特对于阳光的敏感与迷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体验阳光、体验美、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和怀想,这样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心理空间,实在太有魅力。即使是受尽心理折磨的尼采,到了晚年还依然怀恋着年轻时代“那些充满信任、欢乐,闪烁着崇高的思想异彩的时光——那些最深沉的幸福时光”。那些最深刻最博大的灵魂,几乎都是既能充分体验人性之暗昧,又能充分体验阳光的明朗和温暖的人。
究竟是伤痕累累的心灵容易感到人世间的美丽温馨,还是没有受过伤害的心灵更容易感受到这样的美丽温馨?我老是被这样的问题所萦绕。也许无论是否受过伤害,一颗善良的灵魂总是可以敏锐地感受阳光与温暖的。
但是,没有受过伤害的心灵,他不只是能够感受阳光,他就是阳光本身,只要你见到他,你就不难感到他们纯净、透明与温暖。这是任何受到伤害的心灵所不可比拟的。
一颗纯净的心需要另一颗纯净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颗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颗纯净的心的照耀与沐浴。由黑暗而光明,由痛苦而幸福,这是一种漫长的灵魂洗礼。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为了成为阳光,我祈祷于世上。
我曾在这秋水之畔永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削瘦的身影。就像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上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意。是的,我拥有了荣华富贵,社会地位,不灭才情。但我年轻的心灵里仿佛总在下着氵蒙氵蒙的细雨。当夕阳西下,羁鸟归林,疲惫的我不得不黯然离去,空留下几声无奈的叹息。
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来到这里,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澜不惊。我听见远古的呐喊穿越时空,*回旋这赭黄色的浑流。当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猎猎东风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点燃了两岸的芦苇,浓黑的烟雾弥漫了整个天际,于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那是历史的心跳与呼吸。
而今夜,我又来了,带着朋友,驾着扁舟,抱着美酒。还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着细草微风的原野;还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亘古不变的忧愁。只是千年前那场著名的战役,已找不到它一丝一缕的痕迹。而我的心,在这样的氛围中,亦迷茫而空灵。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箫,怀古,感伤。微风吹过两岸的芦花飘飞起来,如烟如雾。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涟漪。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天外之手拨动,微微地震颤出一连串的轻音。三十多年的往事在我的脑海里一一映现:五岁时开始苦读,老父苏洵严厉的教导,与弟弟子由快乐地嬉戏。十九岁上京赶考,文章震动天下,文坛领袖欧阳修不吝美的赞誉……但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灾难忽然降临,乌台诗案牵连家人朋友,自己被下放黄州……妻离子散,独居僻野,为何命运要如此作弄人?
凉风阵阵,我从无边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江水,明月,芦花,箫声,在我眼前和耳边交错出现。冥冥间,远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于是,刹那间的感悟便如醍醐灌顶,我终于超脱了。
——在焦灼与通达之间,我选择通达。在功名与自然之间,我选择自然。在官场与赤壁之间,我选择赤壁。
于是,我的选择成就了我。我将拥抱东方之既白……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父母笑口开:“咱娃是块宝,样貌长得好。学习成绩棒,奖状没处放。工作随你挑,美女随你找。”
此生脾气牛,心志过云头。堂上启父母:“儿子体质娇,犹需多煅造。家中条件好,滴滴父母汗;儿子要独立,想吃自己饭。”
父母大张口,婆婶都曰奇,姐弟不作声,外人只相疑。父母无奈何,只得随儿意:“孩儿已长成,应该靠自身。独立也可以,不出南京门!”
此生不乐意,以背对双亲:“二老误儿意。儿子想独立,立志去西北。国家政策好,西部旺气开。儿子肯吃苦,一定能成才。”
“西部大开发?”二老心相疑,万分不乐意。东边招大娘,西边请阿婆,南边望二爷,北边喊三叔,亲戚聚一堂,都为此儿忙。
二爷开尊口:“西部有啥好?环境太恶劣,困难一重重。我去十五年,归来两袖风!”
大娘也帮腔:小子相貌好,潘安比不了,人品没得说,城中很难找。又是研究生,还愁没人要?
此生意志坚,就是不松口。任凭谁来说,就是不回头。
不是此生倔,而是心高远。他对大家说:“大爷大娘们,叔叔婶婶们,城中安乐窝,小子并不爱。国家搞建设,急急要人才。我想去西部,越想越应该。东西是一家,都属大中华。东部要发达,西部不能差;如果差距大,国家就要垮。套用鲁迅话:我不建西部,谁来建设她!中华要腾飞,建设是关键。孩儿意志坚,长辈壮我行!”
众人听此言,倍感心灵撼。此子之选择,令人心底叹。心灵之选择,实在不简单。众人支持他,西部去登攀。孔雀向西飞,今朝更好看。
一个“死囚”的无悔抉择
久违的荷花终于开了,在清丽荷叶的衬托下愈发出落得标致。
花是白的,纯洁的那种。
每年的这个季节我都会来到公园,为的是欣赏这纯洁的白,更为的是纪念一个“死囚”的无悔抉择……
三十多年前,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撼动天地的“革命”。于是四处在“打走资”、“抓苏修”、“打倒‘反革命’”。
接着,中国的“莎士比亚”在剧院看大门,中国的经济学家在扫厕所,中国的教育家住进了牛棚……无数的人疯狂了。
而她——一个省委宣传部的年轻干事疑惑了:这,就是革命?她面临着生死抉择:是跟别人一起疯狂,还是勇敢地站起来?最终她选择了后者。
于是,在这场运动开始后不久,她就说出了令人震惊的话语:“我怀疑有人在利用主席的威望搞名堂!”
人们渐渐不能容忍她,同事们开始疏远她,以前的战友甚至在背后恶毒攻击她。
这时她又面临着抉择:是放弃,还是坚持?她坚决地选择了后者。
终于,“四人帮”不能容忍她了,她下了监狱。然而在狱中,她仍不“悔悟”,仍在坚持着真理,仍在进行着真理的宣传。囚牢能锁住她的躯体,却不能锁住她的言语。
接着,她被判了死刑,临刑前望着台下高喊着口号的疯狂的人们,她继续进行着真理的宣传。于是,一把手术刀*了她的喉咙。但手术刀能停止她的言语,却不能停止她的思想。
这时一个声音在她的耳畔响起:“你为你的抉择感到后悔吗?”
她从心底里回答:“不!我为自己的抉择感到自豪!”一声枪响,她停止了思想。但子弹能结束她的思想,却不能结束真理。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再唤她为“死囚”,而是怀着敬仰的心称她为:张志新烈士。
又是一个荷花盛开的季节,我一边欣赏着这出水芙蓉,一边吟着一首小诗:
她把带血的头颅,
掷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重量!
历史从那一夜开始
已经是深夜了,司马迁通过天牢的小窗,望着那漆黑的夜。幽蓝的天幕上,不见星也不见月,几处乌云低低地沉着,带着令人窒息的压力。暮秋的风裹着寒气,钻进每个角落,包括司马迁那件破旧的长衫。
司马迁拖动着脚镣,走回几块砖堆成的床。金属的撞击声在死一般静的夜里,带着几分鬼魅。床上那盏昏黄的油灯跳动着火焰,拖下长长的抖动的影子,似乎加重了黑暗。然而挂着的一纸官文仍然可见,金色的字,朱红的印,一切都那么清晰。
是的,这就是司马迁的命运。日出之前,他必须做出选择。是死,用一腔热血去控诉昏君的无道,用高贵的头颅去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活着——当然是有条件的活着,从此他将成为不完全的男子。
司马迁无法遏抑心中腾生的怨怒,昨日朝堂的场景历历在目。当汉武帝在歇斯底里的咆哮时,在满朝文武双股战战时,当李陵一下子从英雄被定性为叛徒时,司马迁觉得胸中有什么东西压着。也许是记录历史的职业让他知道,历史必须是真实的。于是他,站了出来,——后来的事情证明当时的*是致命的。司马迁与李陵并无交好,为了不相识的人而触怒龙颜,这没有人能够理解。
他突然就想到了死,想到了屈原的投江;想到了孤竹君的儿子们在首阳山的遗骸;他想抛弃这个世界,这个昏暗、污浊的世界。绝不能屈辱地活着,做一个不完全的男子,便是死,他也应该是个大丈夫。
但突然,司马迁在愤怒与激动中沉静下来。父亲临终时那双忧怨的眼睛,让他一下子静了。他清楚地记得,父亲指着案上的书,哽咽着,然后看了他一眼。他理解那一眼的重量与意味着的责任,是的,他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史书,属于大汉的书。
司马迁在床边坐了下来,闭上眼,沉默了好久好久,他的胸口在剧烈地起伏,他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天明的时候,牢外传来一声吆喝:“司马迁,想好了没有?”
“想好了,我选择腐刑。”两滴清泪滑落脸颊,司马迁无声地哭了。
几千年后,一位诗人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为某件事卑*地活着。”于是一阵秋风呜咽着,吹起《史记》发黄的纸页。
转折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日猎于苍野之间。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竞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徙鸿蒙,求索于重峦之巅;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
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转折之秋也。逢此时,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夫天地万物,转折之奥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塞于大石者乎?此泉之转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不名于世,久之腐臭;择进者,遇阻无畏,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转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外,须臾而无形,顷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然则物之形貌,每决于何择于转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转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之重折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夭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四出师,终塑尽瘁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由此观之,转折者,多为困阻也。唯怀大志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其逢小挫辄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之间不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骋于浩野,必有跌扑尘泥者,择偃志者死,择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择灰心者亡,择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择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择傲立者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刀戟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叹曰:适转折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愤发者莫属也!
山水的挫折
山之仁,在于涵纳了苍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豺狼的凶吼,也滋护了弱小的悲啸;或者环抱双手,让流水变成湖泊,或者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山谦卑地静立着,缄默地忍受着时间的风沙辗转的痛苦和人类的姿意给他的挫折。
水的流动,却更像是智慧的追求,个性并且张扬,流动便是它惟一地宿命。它并不会思索着怎样直面挡路的顽石,而是轻柔的绕开,只让几缕青苔去教会顽石流水的意义。它也从不化解,任由飘零的树叶,人类的污秽随着水流逝,却从不允许它们在水面上发芽,只叫无尽的孤独告诉他们水流的意义。在水的心中,无彼无此,遇曲遇直,一颗痛苦的小石子,就会换来水的澎湃。
山和水并行着,让灵魂在岁月的风沙中磨练、轮回、遭遇。“你为何要一直流动呢?”山问,“难道万顷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难道万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对?难道万种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没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层浪,淹没村庄,狰狞得张扬。
“我何尝不想面对挫折,我何尝不想化解痛苦!”水说,“只是我必须汇入海洋,必须放大这痛苦,在无尽的流动消逝中教会人们,用幻灭的海洋告戒人们,必须谦卑地做人。”
山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怀抱,让人们躲进怀中,让水在山脚下盘旋,让果实在树上生长,让人们得以生存。
“有多少幻灭的海洋,便有多少山的希望。”山说,“我要面对挫折化解痛苦,给人们家园,忍受一切的风霜。”山静立着,水流动着。
水,却史无前例地凌乱,两岸的风景,只是浪花翻起时的告别,水里的鱼儿,只是转身的一个再见。在水里,一切都走向终结,一切痛苦,都显得巨大。
山和水对视着。
“其实,你我并不是对立着的。”山说,“我们都在等待。等待有一个人,能理解挫折,能放大痛苦。等待一个人,在山的顶峰默读水的流动,在水的旁边诵颂山的倒影!”
山开始流动,水开始静默。
水开始坚强,去面对挫折。
山开始柔弱,去放大痛苦。
简评
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中,“有文采”和“有创意”被列为发展等级评分的重点。《山水的挫折》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文章使用了拟人、象征和隐喻等手法,赋予山和水理性的思维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山的博大、包容和坚韧,水的自由、任性和张扬在文中都得到充分展现。山用宽容化解痛苦,让万物在希望中自由生长:水用放纵放大痛苦,让人们在幻灭中去寻觅做人的真谛,它们不同的理解和态度,启示读者多角度地认识和思考,不管是化解痛苦还是放大痛苦,目的都只有一个:丰富自己的人生,坚定地勇往直前!
全文语言蕴藉深厚,文采飞扬,经得起细细品读。
挫折、痛苦、人生
尝闻一说曰:鹰鹫之属,本为同族,其名曰隼。岁逢大旱,草木尽枯,獐兔皆死,群隼枵腹。或搏苍穹,徒鸿蒙,求索于重峦之颠,或敛翅羽,扑尘埃,偏安于腐尸殍肉。则前者傲而化鹰,后者鄙而称鹫也。余闻此而有言曰:大旱之岁,乃隼族直面挫折与痛苦之际也,志不同则前途殊也。归属若何,唯志所谋。
然天地万物,苦痛挫折非仅此一案,广袤乾坤,何处不有。君曾见清泉流于大石者乎?此泉之挫折也。择退者,蔽于石阴,遁于林洼,而久之腐,不名于世也;而进者不畏险阻,旋而复击百万遭,竟成深谷疾流而遏舟舸。君亦见清风之阻于绝壁者乎?此风之挫折也。择趋避者,散于群峦之外,须臾而无形,倾刻而泯灭;择挺进者,继往削磨千亿载,乃得赤漠飞沙之掩白日。物之形貌,择于何,择于挫折也。
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也。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亦有武侯之志,承先帝之德,尽报国之忠,剑指中原,不胜不休,虽失大计于街亭,义不择退,再回出师,终塑英豪之名而得千古慨叹。
人生之不如意者居多,直面挫折,化解而微言苦痛,惟怀大志而不言败者,可转而为人杰;逢小挫抑或夸言痛苦而逡巡而返者,茫茫千载间未可计数,而留其名者未之有也。乃知骅骝浩,必有跌扑尘泥者,偃志者死,其奋起者得利足;猿猱攀于绝壁,必有失手折臂者,其灰心者亡,其拼搏者得神技;人必有踬踣于疾风骤雨者,其苟安者寻一穴而居,闭塞而昧昧一生,傲立者跳跋淖而行,待霁虹如画,而后登坦途,沐清风。不为斗米折腰,陶潜择归隐,弃荣华,于是《归去来兮》传诵千古;临危厄而不屈,文天祥择死国,弃官爵,乃有灼目丹心永耀汗青!
余由是有感而叹曰:快乐苦痛坦途挫折,于人生路上相伴相生而未可避免,这亲临之地,择何方而往,人各有愿而未可强加,然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挫折,临痛苦而笃志不易者可至也!
简评
每个人的生命之旅中,苦痛挫折是无法回避的千古话题。该文思路开阔,纵论古今,笔法娴熟,体现了扎实的文言功底和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举史例,使文章显得厚重,思辨性强;用对比,观点鲜明,具有说服力;如果没有深刻的见识,丰厚的学养,理性的思考,文章很难超越贫乏而别开生面。由于高考在话题范围内,不限文体,给了考生展示才情的巨大空间,此文材料充实丰富,句式灵活、多样,见解精辟,行文大胆等特点,体现了考生鲜明的个性特征。
列车·茶·春花
引:人生之路是自己的,没有谁能帮我走下去,但,我,用不着回去战战兢兢地生怕影子的黑暗吞没了太阳明亮的光线,人生之中有那么一次面对朝阳也是荣耀。
列车
羚羊奔跑时如闪电划过夜空,也似一张急驰的赛车;流水奔腾而下时像千军万马咆哮而过,也像一张从不停息的赛车;时间如白驹过隙,兔走鸟飞,也像一张从不等人的赛车。而高考也像一张车,不同的是它是列车,载着各个奔向不同方向的人,呼啸而过。
我便是列车上的一个乘客。我使尽了浑身的力气,紧紧抓住车的边缘,害怕被*不平的路和列车忽快忽慢的速度甩出车厢。偶尔也会花点心思在路旁美好的景色上,看那儿风飞缱绻,云卷缠绵,姣花弄影,碧柳摇青,暖风熏人欲醉,媚日和煦暖身……正当我沉湎于前所未有的景致时,脚下一阵猛烈的摇动,一阵临空的逍遥,背上椎心的疼痛——我掉下了列车!
天啊!这是怎样的恐惧!路上满是*的峭石,齐我身高的荆棘,原先蜂飞蝶舞的景致荡然无存!我胆怯了,开始了消沉,绝望:万一天下起大雨我该怎么办?万一还有不绝于耳的嘲笑声怎么办?万一我被荆棘刺得遍体鳞伤怎么办?万一我的鞋子丢了怎么办……如果那样的话我会脚底磨起血泡,用尽所有的力气,禁不住别人无情的嘲笑,然后倒下,甚至——死去!
不!我绝不坐以待毙!
于是发足狂奔,我发现我赶上了列车!
原来把摔下列车放大为死亡(或其他)的人无异于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茶
看那点点的茶叶在滚烫的火中舒展嫩蕊,上下浮沉,自有一种从容而不急趋,审慎而不狂躁,安静却不沉沦的积极。撮上一小口,立刻暖彻心肺,流经血脉,舌底生津,涩中带甘,余香满口。
人生又何不似这茶?一次又一次地被沸水冲起来,水冻后又跌落杯底,这样浮了又沉,沉了又浮,直到最后仍散发着生命的脉脉清香。若是害怕沸水烫碎了心,烫失了生命,那么清香也会随风逝去……生命便应该像茶一样从容,不为成功沾沾自喜,更不会遭受挫折而担惊受怕,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一切的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
春花(尾声)
也许冬天的冰雪会覆满我的心,也许我走不出痛苦的心境,于是我会放一把火,烧尽冰雪,烧出另一个春天。
当花铺满大地时,我摘下了一朵,可它却枯萎了!
“春,你会枯萎吗?”我胆颤地问。
“不”,春笑着回答,“你失去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但我还是属于你!”
简评
“列车·茶·春花”,它与挫折,痛苦有什么关联呢?请看,高考像呼啸而驰的列车,“我”紧紧抓住列车的边缘,车在奔驰,“我”在痛苦。“我绝不坐以待毙”,于是,我赶上了列车;人生如茶,在沸水中*,但却那样“从容”,宛如生命;一朵春花虽会枯萎,但春天会永恒地留在你的心里。
三个部分,三个比喻,散文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适时的议论,隐约中的哲理,看似松散,但却一丝串连,即“用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倾轧,绝不放大痛苦,夸大挫折”。文章具有很强的整体感。
形散而神不散,微微的议论串起华美的描写,抒发坦荡之情。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新颖的构思,不凡的想象力,一览无遗。
那时花开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
人人都有一个梦,这个梦或小或大,但却都那样的神圣和虔诚。但也正因为这份高贵的希望,使人们在挫折降临时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不堪重负。
在挫折面前,我们常常会不自主地放大痛苦,正如那位网友所说:“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我想起不久前听到的一个故事,一个河南女青年独居重庆,因为感情受到挫折就准备自杀。一个名叫“生命救助热线”的组织千方百计救了她。清醒后,女青年千恩万谢,并意识到自己当时太*了。
其实,这正是把挫折来临时的痛苦无限放大所造成的恶果啊。
我们总听到这样的话,“那时太痛苦了”,“那会儿我被气昏了头”,“那时真是生不如死啊!”……
凡此种种,无不提及“那时”,那时就真那么可怕吗?挫折面前,难道我们只有选择“放大痛苦”这一条路吗?
瞧瞧历史吧!我们的老祖宗归有光八次落第,于是有了《项脊轩志》这样的隽永文章;英国的大将军威灵顿七败七战,于是有了永垂千古的美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于是有了“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豪气壮语!莫说挫折不可战胜,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惨淡的人生。莫说痛苦只可放大,真正的智者只会把这痛苦当作前进的动力!
“那时”,那时的意义难道仅只留下痛苦和伤悲?
“那时”,李白不受朝廷重用,他决无灰心丧气之举,一咏便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迈!
“那时”,陶潜看不过官场**,百官勾结,百姓遭殃,他决无低沉自*之话,一唱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义气!
“那时”,居里夫人身患血癌,她决无自暴自弃的举动,一开口就是“成功路上不是用泪水而是用鲜血铸成”的坚韧!
“那时”……
那时,我们确不该把痛苦放大,聪明的人不会站在废墟上哭泣,让我拥有那迎难而上的大智慧。
挫折作笔,
痛苦为墨,
在这一路长途上,
我们收获成功。
挫折面前。
我们高歌:
那时花开!
父亲,我爱你!
尊敬的父亲:
父亲,当我以这两个有些沉重的字称呼你时,我的心更加沉重;在这安静的考场,想到了你,以这样的形式写信给您,我想哭。
曾经,当妈妈还在时,你是那样的健朗。在我心中,你是我的偶像,我时时为你感到自豪。从妈妈幸福的眼眸里,我知道了你是妈妈一生的依靠。而你,确实是那一把伞,风雨里为我们挡去潮湿;烈日下为我们遮去酷暑。您,我的父亲,妈*依靠,我的偶像。
还记得吗?曾经我们的家是那样的穷,妈妈在家带孩子,你一人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每月拿着那一点微薄的工资糊家,可你从无厌倦。那日,你下岗了。妈妈一人坐在沙发上垂泪,她不知以后家里的日子要怎样过下去,不知以后的路怎样熬下去。父亲,我亲爱的父亲。你走到妈妈面前,握着妈*手,一字一句地说:“凤啊!别哭,天塌下来我顶着,我一个堂堂男子汉,难道连个家都养不活。”是的,以后的日子,你早出晚归,靠着健康的体魄和别人一些微薄的资助,你重新开始,向人心险恶的商海中摸爬滚打,不知疲惫。每次看到你熬红的双眼,苍老的面容,日益增多的白发,妈妈眼里总是蓄着泪水,而我总是一次次告诉自己,长大后要像父亲一样有出息。
那年,阳光和暖,你将你一年辛苦赚来的钱放到母亲手里,告诉母亲:“凤儿,你以后和孩子有好日子过了。”母亲一面点头一面泪落如珠,而你也哭了,当你把脸别到一边时,我告诉自己:父亲,即使你一无所有,但只要有你,我们依然活得快乐,父亲,我亲爱的父亲。
那天,天气阴冷,像今天。妈妈在艰难地支撑了半年后,终被那可恨的病魔夺去了生命。那天,你眼睛红肿,衣服单薄,我一时觉得你苍老了许多,像一棵茁壮的树突然被人一下子砍倒。那晚,你告诉我,孩子,以后的路你要自己走了,父亲,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为什么?
多少个夜晚,我坐在家门口等你,而你总是醉醺醺地回家,对于流泪的我,你却似乎已看不见,别人说你会打麻将了,我吃惊,当终于在一天帮你洗衣服,看到那个欠条时,我信了。又有人说,你会跟村里的几个人去抽一种很特别的烟时,我呆了,连眼泪都落不下来了。父亲,我亲爱的父亲,告诉我,这不是真的,我不愿失去母亲后,再失去一个健全的父亲,我永远不愿自己变成一个孤儿。
母亲,如果你在天堂里,能看到我们,那你告诉父亲:“即使是已没有了我,但也并不等于失去了一切,这一些困难与曾经艰苦的日子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父亲,知道吗,这点挫折,算不了什么,即使失去,我们也可在人间为母亲祝福,母亲希望我们过得好,能为我们顶起生活的一片蓝天,一片希望。父亲,我爱你,从头开始,母亲为我们祝福,我永远不愿失去你!
此致
敬礼
女儿
**-心的隔离区
问世间私欲为何物,直叫人邪心四起,沟壑百出。
魏征有言曰: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诫。然而能自诫者有多少呢?**可以变朋友为敌人;化猫咪为豺狼;可以使人虽身处人群却心置孤岛;虽笑脸相迎却暗箭四起。**是心泉的污染源,是心灵的隔离区!
**源自可欲之物,(至少大多数人这样认为)。有道是“不见可欲,则使心不乱”。人的一切罪恶都似乎和金钱有关,于是金钱成了万恶之源,成了玻璃后面的薄薄的银子,让人们只知道自己的需要,自己的利益;让人们不惜伤害别人,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到了最后,却总结一句解脱的话:全都是因为银子,才让我只看到了自己。于是有了一大堆贪官、黑商等等唯财是贪者。
我们不能否认可欲之物的力量,但这决不意味**就是黑洞,不可抗拒,就连真理之光也不可能逃脱它的束缚。理智应该是真理的强大后盾,因为理智,才会有璀璨的现代文明。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心隔离在充满**的孤岛,而应该在纯洁心灵的花圃中绽放。
没有人会相信,人与人彼此之间会被金钱阻挡。因为上帝都曾说过:人们之间充满了阳光与花香。看清别人,认识别人其实很简单。放下私欲,解放出心灵,让她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想想别人的善意,听听别人的心声,擦擦自己迷雾的双眼,抛开世间的物欲,打破心灵的阻隔。从此后发现,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情是那么切,爱是那么真,笑是那么甜。
让那些**都见鬼去吧!视那些可欲为污垢,当心污染了你的手和心。生活原本是如此美丽多彩,只是由于心被污染而没有发现;生活原本是那样的多姿绚丽,只是因为心被隔离而迷失在荒野。
可欲之物是“**”,**是心的隔离区。不要老站在镜子前眼盯着自己憔悴的脸,不要老是在黑暗中听自己脆弱的心跳。打开窗户你才发现外面春光灿烂,真爱永恒!
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督都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风雨任平生
他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他的豁达造就了他风雨无阻,“风雨任平生”的一生。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
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就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他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岭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个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他要让他的一生过得甜美、豁达。
《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悲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这个时候,他把其豁达的心交给了饱怀思念之情的人们。他要告诉他们——生活的风雨摧不倒我们,我们同在。
风雨的一生,豁达的一生;美丽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苏轼,永垂不朽。
一杯白开水
轻轻推开窗,你看到了什么?天地日月,草木精华。一杯白开水,清澈透明,深吸一口热气,春之润、夏之热、秋之爽、冬之寒,便瞬间全都体会到了。
年轻人喜欢喝咖啡,因为浓郁;中年人喜欢喝茶,因为清香;老年人喜欢白开水,因为可以照见他人。
一杯白开水,极其普通,却让你透过它,看到了整个世界。手捧一杯这样的水,若在清晨轻轻呷下一口,淡却微甜,就像清早的甘露,滴在叶尖。那是妈*爱呀,你可看见?那是如雪山上绽放的雪莲一般纯洁,像山谷中流过的小溪一样深沉的爱!是谁在我们最深的心底轻轻呼唤着我们的降临?是谁在我们的每一寸肌肤上,播种下关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样的水,是日月捧出的精华,是花雨酿造的琼浆。在正中的焦渴中,这是任何饮品都无法替代的。透过这穿越时空的,那有一双师长们渴望的双眼,当一个幼苗破土而出,便会有千千万万的园丁为她忙碌。
沿着校园青石路,顺着熟识的杨柳路,你可看见,初入学时小芽已经长得健壮青翠。
一支粉笔,二尺讲台,三句真理。
一点一滴,滋润心田。
一杯白开水,看到的是整个大千世界。春风夏雨,秋实冬雪,草木虫鱼,飞禽走兽……而自我,多么渺小!我曾在山坡上放飞风筝,然而却比不过天上的飞鸟;我曾在山谷中饮着泉水,但鱼儿却更为自由;我曾试着离开家门,却未离开爷爷的视线,***叮咛。
这一切,原来是爱,没有爱,哪有千人万人为你,没有爱,你又怎能为千人万人?
我爱这一杯白开水,所有的人都清清楚楚地站在面前。不要咖啡的浑浊而扰动,不要茶叶的障目而忘记,更不要汽水的沸腾而自大。
就是这样的白开水,清淡无味,但我却可以品出千种滋味,是甜、是酸、是苦、是辣,是别人的爱,别人的情,别人的关怀,也是应当付出的回报,付出的真心。
狂妄的人,自负的人,都看不到这世界上的其他人,山外青山,楼外楼。
看到别人,才更能提醒沉睡中的自我!
白开水,果然是醒人良药,睁开眼,看世界,关怀自己,关心他人。
走在你我他的世界……
雄鹰看到蓝天的广阔,便振羽高翔,自由而高傲;飞瀑看到峭崖的险绝,便一泻千仞,流银泻玉,灵动如龙;海燕看到巨浪的汹涌,便引吭高歌,乘风破浪,大气蔚然。人,若是只看到自己,便如那墙头的浮草,轻浮浅陋,如那草原的孤鹿,寂寞而时时有被吞没的险情。上帝造人,繁衍万世,生命中不仅只有你,而是还有他、有我。人之为世人,也绝不仅仅只有我,请不要忘了这个七彩世界里的你我他。看到自己看到别人,你的世界会更精彩,生命中阳光也会更灿烂。
看到自己,看清自我。是的,我很重要,我很独特,我爱天朗风清中的云朵,我爱群星璀璨中的明珠,我爱别人在我的世界中生活,在我的快乐中快乐。但我也深深的明白,我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上帝造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我又为何偏要特殊呢?偏要凌驾于他人之上呢?是的,我仅仅是我,一个大千世界中小小的我,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去规定别人,让别人紧追于我。而且我又有那么多缺点,那么平凡,在微小的自我世界中只短浅的自恋自大,那将会多么危险,渺小的我仅是世界的一小分,我不完善不美丽甚至很污浊,我不能在自我的小天地里自费自磨,消逝着宝贵的生命。
走出自我,看到别人。别人也有不亚于你的美丽、凄婉的生命故事;别人也有不亚于你的独特与快乐,别人更有令你惊叹的震撼的心灵历程。走出自我的小圈子,让你的情*在大气磅礴的生灵大潮中淬洗,让你的性情在豪放博爱的生灵大潮中炼就,拂去你心头的尘污,照亮你生命的暗角。到别人那里寻找生命的金子,那高尚的品质,补充你与生俱来的生命贫乏!到别人那里探寻生命的奥妙,那里有坚韧的毅力,有挺拔,有曲折,让你感动让你心动让你心潮澎湃,摧毁你的软弱你的懒惰,重新构建你心的堤坝,让你正大让你光明;到别人那里聆听诤言,那虽似长着荆棘却充满热烈的话语,会给你头昏后的清醒,迷途中的彻悟,甚至是悬崖边的勒马。生命的完整因可爱的别人而美丽。而且看到别人的美丽,别人更会看到你的美丽,心与心的相知,情与情的相惜,你的生命会更甜蜜与精彩。
看到自我、看清自己;看到别人,理解别人。
于是,生命之途不再伴着黑暗,伴着孤独;生命之景不再阴雨迷蒙,寒风凄离。生命中将走出一个崭新的自我、阳光的自我。在笑声中、在歌声中、在祝福声中,我伴着别人一起走过,伴着精彩,伴着甜蜜。我已成熟、自信地、高傲地走在生命之途,从而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父亲的布底鞋
在我的心目中,父亲一直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胸怀宽阔如大海。
父亲一直都穿着一双布底鞋,白底黑帮,宽宽大大,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显得格外刺眼,格外落伍。我曾经笑着问父亲:你现在已经是响的大人物了,怎么还穿这么土的鞋子?
父亲微笑了许久,没有说一句话。
父亲曾经对我说:孩子,你别以为现在咱们有钱了,可咱的血管里流的是农村人的血,咱的骨子里要有农村人的那份质朴和忠厚。
我听着父亲的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父亲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没有好衣服穿,还吃不饱肚子,但是父亲学习很刻苦,肯下功夫,老在班里拿第一名。
在贫困的威胁下,许多孩子都辍学回家去放羊,但父亲的父亲,我的爷爷,一个老实却又坚毅的庄稼人,咬着牙说:再苦再穷,也要让娃儿把学上出来。
就这样,爷爷用他宽阔的肩膀和晶莹的汗滴硬是供完了初中,而家里也因此穷得一无所有了。父亲,以他农村孩子的吃苦耐劳和憨厚聪明,以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重点,但(却)也在爷爷的心头升起了一片愁云:娃儿这么争气,可到这县城中学上学的学费从哪里来?
爷爷在炕头辗转反侧愁了一晚上都没愁出个结果。第二天早上,爷爷沉着脸对父亲说:“今天早晨你跟我去割麦”。懂事的父亲眨了眨眼睛,像明白了什么,二话没说拎起镰刀就跟在爷爷身后迈出了院门。
可当爷爷迈出门槛后,不由愣住了,父亲也楞住了——全村老小男男女女都站在门外,有的手里拎着半截米袋,有的提着一只瘦鸡,有的捏着几张破损了的沾满汗渍的钞票,有的托着几件陈旧却干净的衣服……,村长四爷爷微微笑着说:咱村祖上分水好,出秀才,小三子(父亲的小名)替咱村争了一回脸,咱村人脸上光彩……大家来送送娃儿……
眼泪顺着爷爷脸上的皱纹滑了下来,爷爷对父亲大吼一声:给大伙跪下……
父亲“嗵”的一声,双膝落在泥土地上……
父亲后来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都穿着布底鞋吗?那天我走的时候,村里四奶奶塞给我一双布鞋说:小三子啊,这年头大伙儿都困难是实情,可人活一辈子,不能老想着自己,还要多替别人着想着想,谁家没有个难处啊?你四奶奶我活到这把老骨头,就盼着子孙后辈能出个人才,将来做个大官,让咱村子所有人都能吃饱饭,孩子们都能念上书。
后来我上了大学,见了世面,可每当我面对城里灯红酒绿的世界时,我就想到当年全村人送我的情景,人得活良心,人不能只图自己过得好,还要多替别人想想!
看着父亲眼角闪光的泪珠,我忽然明白了父亲当年大学毕业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回到村里带领大伙儿开办企业的原因:人不能光活自己。
心的舞台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题记也许,你只是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而从无心注意他们两鬓上日益斑白的发丝;也许,你只是运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将商场上的对手打得狼狈不堪,甚至倾家荡产,而此时,你会说,“这是竞争”,而你可曾想,这会招来更多的“虎视眈眈”。
也许,你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些蝇头小利,而欺诈行骗,到头来众叛亲离,却喜滋滋地沉醉于自己苦心得来的“战利品”上。
也许……
也许,在自己心中的舞台上,你一直是一个独舞者。
宇宙由一个微小粒子爆炸开来,从此浩浩苍穹间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人类出现、繁衍,从原始茹毛饮血的时代渐渐发展而来,形成了社会,有了文明。
可是,人“个体”的本性决定了他不可能只看到别人,而心中不装着自己,他也会有私欲。然而,事物往往都会有一个“度”,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群体之中,老是眼中只有自己,而不留给别人立锥之地的话,那么,他将永远生活在“自我”中,直至孤独地死去。
古代的帝王天子集专权于一身,可是他若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他若不把百姓装在心中,那么,他很可能就是“覆水之舟”了。而我们现代人更应如此,毕竟,我们没有一呼百应的专权,我们总是要生活在人群中间,我们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关爱,那么,就别做那个独舞者,看到自己也看到别人。
凭栏回首,我们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赠与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心中装着他人就无怨无悔;倚闾眺望,我们将做些什么将得到些什么,眼中看到什么心中藏着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看到自己也看到他人就无愧于心。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舞台,而在上面舞者,要看舞台有多大,而舞台有多大,要看你心有多大!
人生的内涵
只有众多音符,才能奏出美妙、雄壮的交响乐,一个音符,即便有独到的艺术,奏出的音乐总是乏味单调的。
——题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千万种步伐,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物。
一个人做的事好与坏,需要别人评价;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平淡,需要别人点缀;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信赖,需要自己先付出努力。
富人并不是很快乐的,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与信赖,他不能融入大众的爱。
穷人并不是很悲伤的,因为他得到了别人的同情与关怀,他融入了大众的爱。
要想得到别人的一点爱,就必须先去爱别人一点;要想得到别人的一丝情,就必须先给别人一丝情。
我们平等地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富人与穷人之分,没有纯洁与狡诈之分。是因为人的心灵的改变,有了善良与邪恶,有了富人与穷人。
人生就是这样,不然怎么有坎坷与曲折的道路,有拼搏与奋斗的意志;有悲伤与激情的感触。
想得到别人的喜欢,何不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一些;想得到别人的笑语,何不把属于自己的和别人分享一些;想得到别人的信赖,何不把自己的真心坦露出来。
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梦想。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
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
不是幸福之神不肯光顾于你,而是幸福在你身边徘徊时,你没有很好呵护他们。
不是别人对你不理睬不喜欢,而是你用金钱的面具将自己罩住,使别人感觉不到你的善良之心。
当你改变了生活状况时,不要试着改变别人的心态,要试着把自己改变,要使自己和别人心心相印。
人生的内涵,与时俱进,试着改变自己的缺点去善待别人,别人就不再会觉得有什么隔膜,你就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欢。
评析:《考试说明》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有文采”作了这样的定位: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这篇文章大致符合这个标准。作者用抒情的手法,诗歌的语言,排比的段落,形象地诠释“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与其说是一篇散文,毋宁说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读一读这样的句子:只要你不拒绝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就不会拒绝你放飞的梦想。
只要你不拒绝雪山的巍峨,圣洁的雪莲就不会拒绝你内心的纯洁。
只要你不拒绝一步一个脚印的平凡,诱人的光辉就不会拒绝你对他们的拥有。
“只要你不拒绝帮助别人的诚心,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拒绝他们对你的喜欢”……这些句子想象奇特,用词优美,充满哲思,充满才情,表现出作者对自然、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的独特感悟、理解和较深的文学素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说:因为你有钱后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富人仔细体味着这句平淡无奇的话,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较小而已。但这个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远是不受欢迎的。世界是由许多人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拥抱着才能飞翔,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辈子,其实就是与其他人沟通。要能够沟通,就必须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在许多人就如前面那个富人,一有些钱就目中无人,说话也变了味,这样的人浑身尽是铜臭味,他只愿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记了“达者兼济天下”这句话,别人在他眼里都是穷光蛋,说话不客气,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是要吃大亏的。
陈世美一心只想荣华富贵,他攀龙附凤,杀妻灭子,终究是人才两空,死在包大人铡刀之下。唐明皇宠信杨贵妃,不顾百姓劳顿,岭南快马送荔枝往长安,终究弄得众叛亲离,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则知道这个道理,他采纳魏征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国泰民安,历史上才有贞观之治的美誉。
孟子进言齐威王,以“齐桓晋文之事”晓之以理,阐述了要体谅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则天下可运于掌上,民之归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多为别人想想,世界将更加和平。想想那些医疗事故,那些残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战俘,那些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中的难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头、熊掌,难道动物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吗?这些太可怕了,可这却是一些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行为将被人们唾弃,他们终有受到惩罚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得更加和谐,充满快乐。
评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意思是,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儒家的信条之一,以此作为文章的标题,略嫌“迂腐”,倒也无可厚非。
话题内容不正是“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吗?
何其相似乃尔!无论是拟题还是立论,这位考生都显示了比较丰富的文史知识。文中列举了孟子、齐威王、唐太宗、魏征、唐明皇、陈世美等历史人物的行迹,不仅充实了论点,而且使文章摇曳多姿,充满趣味性。不惟如此,作者还十分关注生活和时事。文中如“医疗事故”、“虐待战俘”、“难民问题”、“动物保护”等等这些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都被一一提及,体现出当代学子的广阔视野和强烈的人文情怀。
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
话说愚公虽然是个老实的粗人,但在移山之前却深思熟虑了一番。
两座大山把我们村与外界的发展机遇隔绝。山,正是山,让我们看不到富庶与繁华,让我们得不到机遇与发展。
想到这里,愚公更加精神抖擞。
为了全村人世代的利益,无论多大的山,我也不怕。即使是让我一个人去做这件事并且苦死累死,我也心甘情愿。
愚公自言自语道。
同村的智叟是当地有名的零售商,赶着骆驼队一趟又一趟地把山里头买不到的生活必需品从山外的城市运进来,然后高价出售给乡亲们。乡亲们由于出山不便,为了生活不得不接受智叟的高价物品。智叟靠着两座大山一天天暴发。其实他的愿望很简单:挣好多钱,然后到城里落户安家,让自己不再是穷苦的山里人,不要再和那些臭乡巴佬打交道。
愚公为了乡亲们未来的好日子,他自动工以来,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而智叟也为自己的理想穿梭于山间,他挣钱的劲头不比愚公移山的差。由于二人都是在山间工作,碰头的机会也比较多。哎,你看他们不是聊上了吗?
傻瓜,多向我学学吧,挣那帮乡巴佬的钱让自己的日子红红火火,你这样拼死拼活,对自己有多大好处?
智叟用一种智者的口气“教育”着愚公。
为了咱的乡亲们,我顾不上自己的好生活。
乡亲们来帮忙移山的也渐渐多了,我愈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
愚公很认真地说道。
哦,还有,乡亲们对你的意见很大,有的甚至骂你贪得无厌,自私自利。作为同乡,我奉劝你好好改改。
笨蛋!聪明人只会对自己好。
智叟驳道。
对大家好,才算真正对自己好。
愚公很沉稳地说道。
你我人生准则不同,所以话不投机。不过我希望你还是改改,好自为之。
随着十几个春夏秋冬的更替,山里面与山外面已经由一条大道相连。乡亲们自己到城里买自己所需非常容易。已经是风烛残年的愚公常在村头的路边看来往的行人,一脸满足和高兴。而智叟在两年前已被乡亲们赶跑了也骂臭了。
第二年的春天,愚公就离开了人世。也许正如他所说:我顾不上想自己。
大家的事刚办好,他就这样去了。村里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村口路边立了块碑。碑的上面是愚公的头像。下面刻着一段话: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
评析:话题作文具有范围宽泛、文体不限、写法灵活等特点。就写法而言,有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小小说、童话、寓言等等。这篇作文采用的是“故事新编”,即利用我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作为蓝本,重新编述出一个故事,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可谓独树一帜,惹人注目。考生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对古代寓言加以改造、生发。将故事的主人公愚公和智叟的行为重新作了对比:愚公移山是为了“全村人世代的利益”、“乡亲们未来的好日子”,为此,他“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苦干了十几个春秋,最终修好了山路,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智叟则为了“挣好多钱,然后到城里落户安家”、“让自己的日子红红火火”,因而倒买倒卖,牟取暴利。愚公的行为受到乡亲们的支持和崇敬,而智叟最终为乡亲们所唾弃。文章结尾用“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的碑文,对两人的行径作了总结,同时巧妙地点明了主题。历史是现实的镜子,故事新编无非让读者对现实社会有所对照,有所联想。这,或许就是这篇作文的魅力所在吧。
致和珅的一封信
和先生:近来无恙乎?近几年来你的身影频频闪现在银屏之上,一部部清朝历史剧将你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致使你的大名妇孺皆知。想先生一生,居庙堂之高,不忧其君,不虑其名,专事搜刮贪污受贿,弄得个脑满肠肥,却不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先生性命。不但身死人手,家财散尽,白白浪费了先生许多精神,而且落得个千载骂名,先生若泉下有知,可曾有愧?有悔乎?
先生当是明理之人,如何却因为那一点银子,便只看到了自己而看不到别人呢?你的眼中为什么只有金子那绚丽耀眼的光芒,为什么却没有忧虑民生疾苦的焦灼?你的眼中为什么只有权杖杖头上那颗瑰丽的红宝石,为什么却没有为国*劳的疲倦不堪?你想知道你为什么会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的原因吗?小生不揣冒昧,愿为先生粗做指点,一原旁观者之言,能使先生悔悟,而当戒先生之后来者。
希腊智慧神庙庙门有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先生之错,便在于此。认识自己不易,既要在别人的眼睛中看自己,也要用自己的良心去审阅自己,这个过程应当伴随你一生,一时一刻也不能废止。只有如此,才会心清神明,才会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会明白自己生存的意义。
其次,人应当在看自己的时候看到别人。先生之错,在于只看到银子和权力,既不审视自己,亦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致使误入迷途,殊为可憾、可叹。人之处世,得为立身之根,变为处世之本。有德者,如孔孟之圣贤,皆勤勉自修,此为看自己;一生致力于游说君主罢战休兵,仁政爱民,其根本还是在于看到别人疾苦而痛之于己心。有才者,如唐太宗等,亦深谙看自己与别人的道理,一方面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另一方面任贤用能,励精图治,使得国泰民安,物阜民康。他们没有被名利和美色所遮住双眼,所以赢得了历史的赞许,人民的崇仰,千世万世为人们所称誉。
能看到自己的人,和只能看到别人的人,都是凡人,既能看到自己又能看到别人的人,方是圣贤。奈何先生只看到自己,却熟视无睹别人,是以身死名裂,当不宜怨天尤人。
愿先生早日转生,重新做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用之人,以洗先生之污浊,得后世之赞誉。
评析:话题作文要求考生“文体自选”,这就给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
面对同一话题,除了选择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外,还可以大胆选择自己擅长的其他体裁,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情。
这位考生选择了自由度较高的书信体,直接和人“对话”,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应该说,颇有几分胆识。和糰是清代臭名昭著的大贪官,近几年在电视荧屏上频频“亮相”,给他写信,看似荒诞,却又有几分“真实”。作者指出,和糰之所以“身死人手,家财散尽,落得千载骂名”,其主要原因是:一、眼中“只有金子那绚丽耀眼的光芒”,只有“权杖杖头上那颗瑰丽的红宝石”,而无其他;二、“既不审视自己,也不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致使误入迷途。显然,这些都符合话题的内容,可谓中规中矩。作者利用时空错位,亦幻亦真,亦庄亦谐,亦正亦反,以生动幽默的笔触,剖析了和糰肮脏的灵魂,使历史和现实巧妙地叠印在一起,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观自观人,亮丽生活
世界多姿,人生多彩,拥有双目,当坐观世界,尽览人间;自我审视,慧眼辨人,方能生活得潇洒快乐,轻松悠然。
K君是个评论家君者,市人也。自幼善谈吐。常观邻里乡事,而后大发其辞。乡人无不赞其才华,敬其论调。
每到年头节尾,乡人相约入市,观看贺戏,君自然在其中。
及入市,三教九流,各色人等,让君满目繁华,于是乎,他便发挥个人特长,于市之一角,设台*。上论三教,下论九流,左论同行,右谈陌生。当真可谓论辩惊人。
然而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正当君大发议论之际,人群中,一位老翁问曰:君,久闻大名,容老朽一问,君坐论他们,何不论君自身?君自认完美吗?
K君惊闻,忽然面色通红,哑然而立。
和尚与元帅山路蜿蜒,树木葱茏。
“深山藏古寺,初日照高林”。一个寺院中,一位和尚身着僧衣,面目严肃,静望苍山。他,是在悟禅,是在静思自己的过去吧!他着眼于己。
一位大帅慕名来访。入寺后,大帅问曰:禅师今日可又悟出了何等至理?鄙人来访,所为即事。
和尚平静地说:老僧近日朝观山色,夜览雾云,于此境之中,悟出一理:静心方能养神,自修我身。
大帅笑曰:禅师之言,不无道理。
然,依鄙人看来,稍有偏见。
老僧面色柔和,悠然问道:何以见得?
大帅答道:大师所悟之理,重在修养自身,只着眼于己,而本帅统领天下兵马,坐看天下大事,挥师纵横,保国卫家,本帅自认,大丈夫唯有放眼天下,着眼于天下百姓,才是正道。而于自身功名利禄,则毫无期重。所以,本帅着眼于天下百姓,以着眼于自我德行;而大师只着眼于自身的行为,却忽视了天下他人。
和尚不再微笑悠然,他单掌当胸,躬身称赞道:善哉!善哉!难得国家有君为帅,老僧叹服!今后,老僧当向大帅请教观天下他人之道。
观己观人,亮丽生活古语道:静坐长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诚然,人,只有看到自我,也看到天下他人,对比提高,才能不断进步。
看到自己,看到别人,二者结合,是为至道。
审视自我,使自我彻悟,明己之过。观摩别人,使自我借鉴其长,得以提高。
观人亦观己,借来人长补我短;观己亦观人,献出己长正人非。
评析:话题作文要注重创新。创新无非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在诸多形式创新上,结构形式创新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它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能够在整体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位考生根据表达思想的需要找到一种合适的结构安排,即采用片段粘贴形式来结构全文,使文章新颖别致,内容丰富,主旨突出。前面两个小故事,大概是考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尤其是自己的深刻体验和感悟中机智*的镜头,围绕“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灵活有序地粘贴组合,并辅之以适当的议论(第三部分),点明其主旨,收到了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果。另外,作者的语言亦得之古典文学的滋养,比较凝炼幽雅;钢笔字流利妩媚,卷面整洁美观。这些都不能不使阅卷教师为之动容。
生如夏花
似乎,生命如征程,人的一生注定疾步匆匆,从古到今……
回眸处
回眸处,历史的光芒穿刺迷眼,我似乎可见远古的蛮荒处夸父那如飞的箭步,踏破尘土,踩碎气象,朝着那火红的太阳永不停息地奔跑着。奔跑的力量震烈了山河,震出了世界,那不曾停下的步子带领着人类走出了矗立的谷,万尺下的深渊,走出了文明之路。
侧视时
侧视时,我看见那峥嵘岁月里,孙中山奔走于乱世镇静的脚步,那脚步曾停留在李鸿章的府衙,曾踏上过北上的火车,曾奔跑于起义的山冈之上。那不知疲倦的奔跑的姿势,终使他赶上了时代的浪尖,冲碎了千百年来不变的封建桎梏。
凝神望
凝神望桥上车水马龙的过往,以卞之琳《断章》中的姿态,时而见到孩童背着手执着这样那样的器具快步走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或是看到小商小贩背着行囊跑向欲走的公交车时的情状;亦或见到笑脸洋溢的成群的老人们迎着朝阳一路小跑……
似乎谁都在跑,都在追赶着什么,那跑动时被风吹起的发丝,顺颊而下的汗珠,鞋上溅起的水花总是给人生命的蓬*之气。
静思之,不觉置疑,那永远保持不变的奔跑状态从何而来?
是因为夸父对太阳的渴望吗?是孙中山对现实的不屈吗?是小孩对前途的希翼吗?还是那生活的坚难所需,或是那不服老的心呢?
再思量,不禁顿觉,人的一生好似征程,每个人都背着该负的重跋涉奔跑。奔跑即为生命的历程,而最重要的是,那些奔跑的姿态背后,是人们对生命不被磨灭的追求!
再回眸处,再侧视时,再凝神望,生命的价值熠熠生辉,征程中,我们奔跑着,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怀着独一无二的心情,追着太阳,追着浪潮,追着生命,追向心中的夏花灿烂处。
如夏花般,开得无比绚丽。
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热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艰难后的从容。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露湿秋香满池岸,峰来不羡瓦松高。
我策一匹骏马,在昏黄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尔虞我诈,世俗的道貌岸然绊住我奔跑的脚步,无情的现实冷却了我一腔热血。是啊,想当年力士为我脱靴,贵妃为我磨墨,那该是我仕途上奔跑得最顺畅的时期啊。
可是,无意间我看到了力士谄媚的丑态和贵妃不可告人的笑,我觉得我应该永远让我奔跑的双脚停滞不前,离开这黑暗的金马门。我清醒地知道,我宁愿散尽千金,只求一醉,也不愿摧眉折腰,做大唐的“御用文人”!
于是我带上一把佩剑,把一杯酒去寻访我暂且放在名山的白鹿,永远跨出黑暗的仕途之门。
昔日我骑卸赐骠马奉诏奔驰,今日我骑白鹿奔向我梦寐以求的远方。浊酒深酌,重返喜地,寻幽豪饮,同销万古情愁,南下吴越,梦游天姥,齐叙难酬鸿志。奔跑让我屡跌屡撞,奔跑又让我获得心灵的超越——思想,永远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蓠趣未穷。宁可枝头抢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我送走了那个可弃可恨的昏君,零丁洋未过,我就被远兵的罗网网住。
我回头看那无止境的路,从临安到岭南,这一路我的确奔过来的。我的人生又何其相似。当年,我心怀抗元大志,跨上战马,驰骋沙场。我在奔向战场,也是在奔向我人生的另一处归鸿:大丈夫志在军营。
可是临安府,容得了一代糊涂君王,容得了一群窝囊庸臣,却容不了一颗誓死效忠的赤诚之心!所以,我深深明白,我只能永远奔跑,哪怕只杀一个元兵,收复一寸疆土。荆棘算得了什么,刀光剑影又有何畏惧。
今夜,我却被困在暗牢,也许永远不能跨上我心爱的坐骑,去驰骋边疆,驰骋信念,驰骋人生了。箫声吹得人哀怨,但哀怨从来不属于伟丈夫,士可杀不可辱。铁骨铮铮的文天祥怎能跪着生!
燕山月静静洒下,秋菊无声无息地盛开,塑一座圣洁的雕像。
奔跑让我遍体鳞伤,抛头洒血,奔跑又让我在心灵上完成了一次永恒的跨跃——意志,应该在残酷和无情中超强。
生命是一江春水,抒写了热情和奔放,教人在激情中意气风发;
生命是一泻瀑布,宣誓了坚贞和不屈,教人在挫折中不懈要求。
勇敢在人生路上奔跑,勇敢在心灵上跨跃。
掬水留香
有时候我们会像小孩痴迷一件玩具一样,朝着自己的梦想奔跑,看着美丽的光球,不停地加速,到眼前才发现那原是海市蜃楼。
于是后悔了,后悔在跑的过程中推动了欣赏风景的机会,想要折身返回,却发现风景已逝,无可挽回。
其实,人在跑的时候,不要只顾着深邃的蓝天,我们的脚下还有广袤的大地。
在人生起跑线上,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也会有一个终点。
快乐的人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享受沿途的娱乐。
抱怨命运的人,在奔跑的过程中会丧失那一份信念,最终无功而返。
曾在《感动中学生的一百篇故事》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十几个身有残疾的小孩进行比赛,其中一个跑得飞快,忽然一个小孩摔倒在地,观众的心猛地一惊,比赛不能进行下去了,但出现的场面却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动得流下眼泪。其余九个小孩都停下自己的脚步,全部走到这个摔倒小孩的面前,扶起他,对他的伤口进行短暂的处理,然后手挽手“走”向终点。
这是一次特殊的赛跑比赛,我不知道最终的结果如何,但我想他们十个人一定会成为很好的朋友,不为比赛的结果,就凭那停下来的瞬间。
朋友,在奔跑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过此种经验,不论有没有,在今后的人生中,你需要这种经验,为着这份善心,我们终究要改变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
在高考前夕,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水晶球,不甘心落后,争先恐后地向前跑,生怕落在后面。忽然间一个同学说了一句话:我们是被线羁绊的风筝。一瞬间,所有的同学都清醒了。原来,我们在奔跑的过程中除了竞争,还有那么多纯洁的友谊。
很多时候,我们只考虑自身。在跑的过程中根本不会顾及他人,其实,很多人只是无心,面对残酷的生存竞争,每个人都没有理由——选择了一种方式:那就是向前跑,一直跑,把所有的人全都抛在脑后。
其实,我们可以换种方式跑,带着快乐向前跑,带着感恩向前跑,带着一颗单纯的心向前跑,也许我们会跑到“天堂”,看到天堂的颜色。
天堂是什么颜色,你看到了什么,又没看到什么,我并不清楚,也许重新出发,跑在生命之途中,你会在不经意中看到天堂的颜色。
那鱼那鹰那人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找离开水的出口。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鹰,我要全力飞出蓝天的庇护。
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视线,跑上自己的轨道。
——题记
起跑
那年高考,发挥失常,落榜了。我坚决地拒绝复读,执意背着大大的旅行包,踏上了北上的火车。隔着玻璃窗,我看见母亲在哭泣,父母在叹气,鼻头有点发酸,转过脸,说好不哭的。“呜——”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母亲也随即跟着火车跑,一遍一遍的挥手,一遍一遍的嘱咐。我抬头看着天空,灰蒙蒙的,它也是如此寂寞。
跑程
离开了母亲的日子是惬意的。至少我可以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而不用担心有人穿着围裙在门口喋喋不休;至少可以不用理会邻居们鄙视的目光,不用直视老师们失望的眼神,不会听见父母心碎的声音。但同时也伴随着心酸。每个公司去应聘,我的表现总会令人满意的,可一看到我的学历,笑脸马上变成了疑问,话语也变成了“回去等消息吧!”那一刻,我感觉全世界都抛弃了我。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摊在沙发上,突然一阵闪电划过深蓝色的苍穹,几声雷鸣似乎要将一切生灵唤醒。想起了父母做的香喷喷的红烧鱼;想起了父亲语重心长的教诲;想起了家门前那棵歪脖子的老槐树;想起了院里那张缺角的乒乓球台;想起了高三那年那些挑灯夜读的日子……看着金鱼缸里的金鱼。我想鱼,终究离不开水。
第二天,天放晴了,我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串最熟悉的号码。“喂,请问找哪位?”“……”“喂,怎么不说话?”“妈,是我!”“小丹,是你吗?真的是你吗?”“妈,我累了!”“孩子,累了就回家,知道吗?”“哎,妈,我要回家。”城市的夜晚依然灯火阑珊,路上的行人仍然神采奕奕。只是,我将与这一切告别,回到给予我生命之源的那片净土上去。
终点
我终究还是回来了,回到这个有着无数的气息的地方。一切都没有改变,我决定复读,我也不是不跑了,只是希望有一个更高的起跑点。
后记:鱼终究是离不开给予它生命之源的水。
鹰,终究离不开给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
我,始终逃离不了父母和亲人朋友们的爱心交织成的幸福圈……
点评(中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副校长、语文高级教师*):这篇作文拟了个有意蕴吸引人的标题,有“文好题一半”的效果。从立意上看,紧紧扣住“跑的体验”讲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情感体验,容易引起共鸣。从结构上看,题记画龙点睛,小标题为本文增色不少。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是本文写作成功的关键要素。
师长的眼光
父母的目光里盛满了关爱,老师的目光里充满了严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折射出人们内心的情感。
请你以“师长的眼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话题分析
写作这一话题,选择记叙文这种文体来写可能会更能打动读者。文章是以情感人的。在构思时,以眼光为线索,以情感的产生和升华来推波助澜,文章便会跌宕起伏,摇曳生姿;也可以用彩线串珠的结构方式,将所写对象那几种独特的眼光用一条经线串联起来,形成并列的板块式结构,把一个人不同含义的眼光写深写透;还可以采用书信、日记等形式,这些形式更利于情感的表达,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佳作示范
河南王玉
眼睛,谁的眼睛最明亮最锐利最温和而又最具鼓励性呢?哦,是老师的眼睛!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给人以力量和信心,就像我生活道路上的明灯。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我无穷的勇气;在我跌倒的时候,又像一双温暖的手把我扶起……
老师的眼睛,是一双充满期待的眼睛。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同学们思考的时候,总是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同学们紧锁的眉头。老师多么希望同学们中的某一个立刻站起来回答问题!我想举手,但看到同学们都静静地坐着思考问题,我胆怯了。当我和老师那期待的目光相遇时,我消除了一切顾虑,毫不犹豫举起手来。老师,你那期待的目光,永远鼓励着我。
老师的眼睛,是一双充满希望而又会说话的眼睛。在体育课上跳鞍马,我怎么也过不去,气馁时,我看到她那双眼睛,好像在说:“不要灰心,从头再来。”我鼓起勇气,一遍、二遍……我终于跳过去了。啊,老师,是你那双眼睛给了我无尽的勇气和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受到失败与打击而垂头丧气时,我心中就会浮现出你那双北斗星一样明亮的眼睛,于是,我信心倍增,战胜了困难。
老师的眼睛,是一双敏锐而又温和的眼睛。当我扔掉没吃完的馍、倒掉没吃完的饭时,老师的眼睛射出了严厉的目光。当我流出忏悔、惭愧的泪时,我看到了老师的眼睛。老师温和的眼睛分明告诉我:“知错能改,就好!”当我为了一点小事而与同学争吵时,当我因老师“偏心”而耿耿于怀时,是老师的眼睛告诉我,要和同学团结友爱,要正确对待老师的“偏心”……啊,老师,你那慈爱、和善、充满信任的眼睛,填平了师生间情感的沟壑,架起了同学间友谊的桥梁,使大家和睦相处,充满友爱,团结互助。
老师,你的目光最可贵,最难得,最令人崇拜。你付出了母亲那种神圣的爱、拳拳的情。是你的眼睛,赐予了我们搏击风浪的翅膀,翱翔于理想的万里苍穹;是你的眼睛,引导我们迈开矫健的步伐,踏上广袤的神州大地……
事的幽默风趣,仿句仿词的机智灵活,可读性极强。
感受美丽
美,它无处不在。它舞蹈在埃菲尔铁塔,它攀登在珠穆朗玛,它游览万里长城,它照耀尼罗河,它亲吻自由女神,它被贮存在《诗经》中,它闪亮在古希腊奥运火炬上,它跳跃在美妙的歌声中……。美是幸福,是纯净,是温馨,是柔情,是思念和怀想,是和平……谁能拒绝美?
一颗纯净的心需要另一颗纯净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颗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颗纯净的心的照耀与沐浴。由黑暗而光明,由痛而幸福,这是一种漫长的灵魂洗礼。
佳作示范
江苏钟芸菲
“姑娘从什么地方来?”
回答这句话时我很自豪。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很多人特别是女孩子,很乐意告诉别人自己来自江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吴门苏州。
小桥悠悠,流水潺潺,巷子幽幽,以及那流淌于小桥、流水、巷子中的一声声吴语,使这座江南古城弥漫着沁人的气息。
桥是深褐的,路是花青的,墙是灰白的。一系列冷色调,沉沉稳稳,闲闲适适。宁静中蕴藉着深情,翩然中倾诉着沧桑。河道里几艘小船闲闲而过,屋檐下一簇草儿亭亭而颤。这,便是江南苏州。她艺术得让你心旌摇曳。或许,你的手指触摸的那块青砖,你的脚底涉足的那块鹅卵石,曾经有过风云无数。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在这块土地上沉淀、荡漾,就由不得你不信了。
夜阑溟蒙,静坐于河畔人家。红木石几上放着一只小茶炉,聆听着吴侬软语*起的评弹,面对着仇英的仕女或唐寅的帖册,等着“吓煞人香”旋在湖水涌起的漩涡中,水气氤氲,蔓延着吴韵吴音。于是,画面中升腾出一位吴中女子,风景般曲雅纤巧,似碧玉却不失闺秀的风姿。
然而,苏州自古不是出美女的地方,较之南京秦淮河、杭州西子湖,苏州太湖没有养育出太多扭转乾坤的红颜。吴中自古出才女却不容置疑。吴中女子拒绝了京城带来的脂粉气,却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挣脱了几千年的封建枷锁,没有帝王将相,只有才子佳人。且佳人多半“貌高一尺,才高一丈”。
同为江南天堂,较之杭州,苏州过于精致。巷子幽深曲折,河道静谧蜿蜒,园林错落有致……苏州,呈现着太多的江南味,流露着太多的女儿态,因而才子佳人常常造访,才子多半怀才不遇,佳人多半红颜薄命,但他们也落得清闲,留下开篇弹词千古传唱。
感动着吴中女子的气质神韵,便追寻到传承千年的吴文化。它滋养了吴中女子的灵慧,也滋养了这块土地上人文景观的底蕴。一首《枫桥夜泊》让古刹寒山寺遐迩闻名,一幅《故乡的回忆》让水乡周庄名满天下……
古城苏州在一步步地走向世界。在世纪浪潮中,她不断地寻求着自我,执著着秉性。漫步在小巷中,轻抚着吴地文化的肌肤,抬头是侧过身的两排屋檐夹着的一方狭长天空,格子窗下木门虚掩。门板上的斑斑驳驳似朱唇轻启,倾诉着绵绵往事,遐想着“老僧禅定”,猜测着那木门后深深庭院里藏的是人面桃花还是梨花带雨。其实,无论那是嫣然一笑还是几滴清泪,呵,都会让你感叹不已。
于是,不难理解女孩们乐于告诉别人自己来自吴门苏州的心情了,因为那接下来的一句便是“苏州啊,好地方”。
简评
这篇文章之所以打动人,主要原因是作者对苏州的特点把握得好。最主要的特点是:古老、典雅、秀美。风格精巧细腻,自豪而不张扬,赞美而不惊奇。作者写景笔墨不多,但生动鲜明。写人娓娓道来有独到见解,有些观点很有创见。
摩罗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巴尔蒙特的这句话,自从我第一次读到它,就几乎一天也没有忘记过。诗人就像一个从来没有受过伤害的人一样,如此诚挚、欣喜、宁静地歌颂着大地、阳光和人欢马叫、喧腾不息的世界。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到“我”在火车停站时,见到一位卖牛奶的姑娘:“……晨光映红了她的面庞,她的脸比粉红的天空还要鲜艳……有如可以固定在那里的一轮红日,我简直无法将目光从她的面庞上移开……”普鲁斯特对于阳光的敏感与迷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体验阳光、体验美、体验幸福、体验纯净、体验温馨、体验柔情、体验思念和怀想,这样的精神生活,这样的心理空间,实在太有魅力。即使是受尽心理折磨的尼采,到了晚年还依然怀恋着年轻时代“那些充满信任、欢乐,闪烁着崇高的思想异彩的时光——那些最深沉的幸福时光”。那些最深刻最博大的灵魂,几乎都是既能充分体验人性之暗昧,又能充分体验阳光的明朗和温暖的人。
究竟是伤痕累累的心灵容易感到人世间的美丽温馨,还是没有受过伤害的心灵更容易感受到这样的美丽温馨?我老是被这样的问题所萦绕。也许无论是否受过伤害,一颗善良的灵魂总是可以敏锐地感受阳光与温暖的。
但是,没有受过伤害的心灵,他不只是能够感受阳光,他就是阳光本身,只要你见到他,你就不难感到他们纯净、透明与温暖。这是任何受到伤害的心灵所不可比拟的。
一颗纯净的心需要另一颗纯净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颗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颗纯净的心的照耀与沐浴。由黑暗而光明,由痛苦而幸福,这是一种漫长的灵魂洗礼。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
为了成为阳光,我祈祷于世上。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