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拜师学艺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六章,拜师学艺
当我打开房间的窗户时,啊,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早晨是天气晴朗,微微有些风扶过我的面庞。当我出客房下楼去吃早饭。我一眼望见文若、元常、典韦、李三、张四已经在用饭了,没想到我是起的最晚的一个。我噔噔下楼,文若、元常,典韦他们都向我打招呼。我来到桌前,直接用起典韦帮我盛的饭,我向典韦点了点了头。而典韦已无语的笑起来。我向他们拱手道:“昨天的事,翰在此谢谢各位了。”他们都道:“主公,公子,这使不得,我们为您付出一切是在下应做的事。”我和他们为了谢与不谢推了半天。最后,典韦道:“主公,您不是说大家都是自己人吗?不必如此。”我点了点头。大家开心的用完饭后,我请文若与元常到我房重叙话,他们答应道:“诺。”我们三人到我房中后,我对他们二人:“文若、元常,你们真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啊。我们一路走来,我直到昨天才知道你们二人乃是修道之人,真是让翰大吃一惊啊。”荀彧对我道:“主公,其实在下不是要故意欺瞒主公的,只是当时在师傅曾对我们说道:‘你等已学会道术,以后可以以正驱邪,不过,你等不可轻易以自己学会的道术识人,不然惹出麻烦不要来找我。’”我点头道:“原来是这样。”钟繇对我道:“主公,做属下的要对主公什么都透明,其实,不只我们二人有道术,想仲德、公达他们也会。”我又问道:“文若、元常你们的师傅可是得道成仙之人?”他二人,点点头。我想到:我自己曾看了好几边《三国演义》那里面得道成仙的我差不多都知道,像南华老仙、左慈、于吉、紫虚上人、管辂等。他们肯定是那五位仙人调教出来的高徒。

南华老仙,是三国演义中张角的师傅,从名字可以看出,属于仙人级。关于仙人,仙界的分级是天地神人鬼五级神仙。从他的身份跟著作来说,他应该属于天仙级人物,即天上的神仙。与其他人相比,这个人已经成了道,非常的了不起!(而且南华可以说是三国乱世的罪魁之一,从这点上述,也得排他第一)三国演义中将三卷天书太平要术传给张角,让他普救世人。确实可以说是三国乱世的罪魁之一。

三国演义中记载: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

中国神仙名册上确无此家名号,说是“南华”,可能是指与老子并肩、大肆宣扬无为的庄子。庄子著《庄子》,通称《南华经》。《三国演义》所说的《太平要术》,即庄子的《南华经》。

后世道教追尊庄周为南华真人,南华老仙是指南华真人得道升天后入世的一种化名。

也有说南华老仙是南华山的一个修真老人,主张太平、平等的道家方式,却不愿入世,借助张角来实施“中黄太一”的道教纲领。

左慈(156?--289?),字元放,东汉末方士,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在道教历史上,东汉时期的丹鼎派道术是从他一脉相传。

左慈少居天柱山,习炼丹。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载,是葛玄之师,“葛玄从慈受之”。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据传善魔术,尝与曹操宴,操欲得松江鲈鱼,慈以铜盘盛水钓得,操大喜。后在郊宴中他以幻术悉取操从人酒脯以饷客,被操追杀而隐身循形,复见于羊山头隐入羊群,卒不可得。

除《后汉书·左慈传》外,东晋干宝《搜神记》亦有记载。《方舆胜览》、《天下名胜志》、《江南通志》、清《庐江县志》均记载庐江有左慈的钓鱼台、左慈井、掷怀桥、升仙桥、白羊岗、羊山头、玉虚观等遗迹,至今部分尚存。

另有後人尊称他为《雅帝》。

于吉东汉末期的道士,琅琊(今山东胶南)人,被普遍认为是道教经典《太平经》的作者,《三国志》记载为孙策所杀。

对于于吉(?-200年,一作干吉、干室)史书有两种说法:(1)认为其即《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2)认为其乃三国时道士,《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为孙策所杀。

今浙江省绍兴市境内的枫桥镇有干溪、干溪村、干溪道、干溪滩等古地名,据说与于吉有关。

紫虚上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居于锦屏山中的异人,能知人生死贵贱。刘璋派遣刘璝、张任、泠苞、邓贤四人前往雒城守备,四人途经锦屏山,向紫虚上人询问此战吉凶,紫虚上人留下八句言语,预测了庞统之死,又说四人定数难逃,不必再问。(具体内容见后附演义原文)

附:演义原文(第六十二回)

四将(按:指刘璝、张任、泠苞、邓贤)行兵之次,刘璝曰:“吾闻锦屏山中有一异人,道号‘紫虚上人’,知人生死贵贱。吾辈今日行军,正从锦屏山过。何不试往问之?”张任曰:“大丈夫行兵拒敌,岂可问于山野之人乎?”璝曰:“不然。圣人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吾等问于高明之人,当趋吉避凶。”于是四人引五六十骑至山下,问径樵夫。樵夫指高山绝顶上,便是上人所居。四人上山至庵前,见一道童出迎。问了姓名,引入庵中。只见紫虚上人,坐于蒲墩之上。四人下拜,求问前程之事。紫虚上人曰:“贫道乃山野废人,岂知休咎?”刘璝再三拜问,紫虚遂命道童取纸笔,写下八句言语,付与刘璝。其文曰:

左龙右凤,飞入西川。

雏凤坠地,卧龙升天。

一得一失,天数当然。

见机而作,勿丧九泉。

刘璝又问曰:“我四人气数如何?”紫虚上人曰:“定数难逃,何必再问!”璝又请问时,上人眉垂目合,恰似睡着的一般,并不答应。四人下山。刘璝曰:“仙人之言,不可不信。”张任曰:“此狂叟也,听之何益。”遂上马前行。

紫虚

紫虚与其说是神仙,不如说是隐者。别无所长,只能做一些含糊的预测(实际上是准的,不过不敢说破而已)。在法术中,可以预测未来这种能力是相当低级的(前提是在法术界来说,而且这个预测不能越级。有预测能力的凡人预测不到神仙的事,甚至神仙自己有时候也不能预测自己)(于吉可以预测自己的命运,已经相当强了)

事实上紫虚这种能力徘徊在人与神仙之间。在仙界,这种能力相当平凡,佛家六通里有一种天眼通,就可以看到将来发生的事。

但紫虚毕竟还非同常人~~

三国演义中住在成都翠屏山,预知人的生死贵贱。预言了庞统之死和诸葛亮入川等。

管辂(公元210—256年),字公明,三国时期魏国术士平原郡(今德州平原县人),是历史上著名的术士,被后世卜卦观相的人奉为祖师。管辂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周易通灵诀》2卷、《周易通灵要诀》1卷、《破躁经》1卷、《占箕》1卷,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死后葬于平原城西南周寨村西、尚庙附近。旧志记载有墓,今已不存。

三国时术士,容貌粗丑,不讲礼仪,性好嗜酒,言谈无常,人皆爱之而不敬之。从小就喜欢仰视星辰,每与小儿做游戏,就在地上画天文,人们叹为奇才。**后,精通周易、风角、占相,远近扬名。

占卜师。透过天文、周易(易经),预知人的命理。被曹操召去占卜,预言蜀国攻势、夏侯渊战死、鲁肃病死、许昌火灾等事情都实现了。

我不禁问道:“文若、元常,你们师出何人啊?”荀彧与钟繇听到我的问话非常迟疑。我向荀彧与钟繇拱手道:“文若、元常,其实,翰实际上还是怕那帮阴间的家伙来寻仇,有句话说的好: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你们又不能时时刻刻,随时随地在我身边保护我,翰想,如果自己能学了道术自然就不会怕他们来寻仇了,我实际上学道术是为了自保而已。你们能不能带翰去见你们的师傅啊,我真的是想拜师学道术以求自保。”荀彧与钟繇看了看我,又想了想,对我道:“好吧,我们也不能看着主公不知什么时候就被那些阴间的家伙给害了。我们答应主公便是。”我听他们二人说后,非常高兴,太好了,我可以见到神秘中的仙人了。荀彧对我道:“主公,我们的师傅是成都峨嵋山的左慈真人。”哦,原来是左慈,这和我以前玩得三国游戏里说的一模一样。当天,我叫五人都到我房中来,我宣布这次出游兖州提前结束。我命文若与我去成都,而余下的人回兖州濮阳。众人拱手道:“诺。”这时,典韦道:“主公,我要跟您去,时刻保护您的安全。”我看着典韦拍拍他肩膀道:“韦,你的心翰明白,可是,这次真的不需要你去,你还是跟着元常回兖州濮阳吧。”典韦还想说什么,我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了,他只能回去了。当他们要回去时,我叮嘱元常道,要他回去和我的父母打个招呼,我多则两三年,少则一年半载就回去,到时在向他们请罪。还有回去后继续和仲德、公达以我的名义招收门客,我的标准是四个字“唯才是举”,元常想了想就出了我的房间。

荀彧对我道:“主公,我们可以出发了。”我说好,便要出门,荀彧道:“主公,就从这里走。”他说完拉着我,来了个土遁,只过了不到一杯茶的工夫,我们就以在峨眉山的山脚下。我叹道:“好快啊!”我们开始向峨眉山的山脚走去。唉!爬山真累啊,古代不像现在,不管是什么山都修了台阶便于人们攀爬。荀彧是轻车熟路,一点也不喘,而我可就残了,当我爬到一半时,已经是气喘吁吁,当我爬上到峨眉山道观时,我是真的是爬上来的。这时,荀彧扶我起来道:“主公,我们到了。”他又在我身体里输了点元气,我才有力气站起来。我看那峨眉山道观是云雾缭绕,怎么看都让我觉得它透着一股仙气。荀彧前去叫门,道观的门开了,出来一青衣小童,看到荀彧就伸出左手,大拇指朝上与他打招呼。荀彧和小童说了几句话后,向我招招手一同进入观中。我朝四周看了看,这观中的建筑都非常的朴素,那一草一木都好象透着灵气,当我还在观看时,我跟着荀彧已经到会客大厅了,小童示意我和文若在大厅稍坐,他去请师傅。我和文若都点了点头,不一会儿,有另一个小童为我和荀彧各上了一杯素茶,我端起茶杯,尝了一口茶,顿时让人好象神清气爽的感觉。过了一会儿,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来到大厅,坐上主位,我想他就是左慈了,他同样也穿着一件青衣长衫,看他走起路来,好像有种飘起来的感觉。我暗叹道:“仙人,就是和凡人不一样,连走路和我们都不同。”左慈对着荀彧道:“文若,今天有何事访峨眉山道观啊?”荀彧站起来对左慈施礼道:“师傅,今天徒儿是带人上山向您拜师的。”荀彧为我和他互相介绍道:“师傅这是兖州刺史的公子刘翰,主公,这是我师傅左慈真人。”我向左慈拱手道:“在下,刘翰拜见道长。”左慈看了看我,又向荀彧道:“文若啊,为师欢迎你们为道观多推荐人才,不过,为师不会随便收徒弟的。”接着,荀彧对左慈道:“师傅,徒儿不会随便带人来向您拜师的,这位刘公子,也就是我的主公,他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央求我带他上山来,拜您为师的。”荀彧把我的事全部告诉了左慈,左慈掐指一算,点点头道:“恩,我知道了,好吧,为师同意他来学道。”而我还在感叹:神仙就是神仙啊,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他只要掐指一算都明白了。荀彧看我在愣神拉了拉我的衣服,小声道:“主公,师傅同意了,快拜师啊!”我马上反应过来,向左慈跪下道:“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左慈看着我点了点头,我半跪起身,一个小童端来一杯茶,我马上明白是要为师傅敬茶,我接过茶恭恭敬敬的双手碰着茶杯伸到左慈面前,道:“请师傅喝茶。”左慈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然后,把茶杯放在桌子上,又向我点了点头。这就算拜师了。到了午饭后,我送荀彧出门,荀彧对我道:“主公,进师门不容易,您一定要好好学啊。”我点头道:“我会的,我不会让你和仲德、元常、公达失望的。”我送了他很久,我感觉好象自己小时侯第一天上幼儿园对父母依依不舍的感觉。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会学回道术给你们看的。”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刘汉大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刘汉大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