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有志有预感 结果难面对
下午就是杨溪中学公布中考分数的日子。关于王家乡的杨溪中学,据说这还是一所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校——是清乾隆年间的一位杨状元的个人捐资建成的,是王家乡一所为当地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
王家乡的许多乡、村、组的“大干部”,都清一色是这所学校的弟子,据说现在的王家乡党委书记,也是这儿六六届的学生。
在王家乡这个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而且十分僻静的地方,学生的中考就算是全乡一件相当大的事件了,可以说一点也不亚于选个乡长什么的。
八十年代的中考,对于所有的农村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考得上高中的,还有一丝继续读书的希望,结果却不容人乐观——这当然要看各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允许不允许。因为在王家乡真正考上了平和县高中又能顺利读完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一年也就三五个人,然而这么多年来,却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的。因此,读平和县读高中,也就没什么希望能洗掉泥脚杆。
如此一来,在王家乡,好像就这么一种选择,要么读中专,要么就只有是回来子承父业——修理地球。
当然,最让人兴奋的还是哪些考上了中专的孩子,他们的名字很快就会在十里八乡一阵风似地传开了:什么这个孩子上课如何用心认真学习啦,什么他在家挑灯夜战到凌晨啦,什么这家人的祖坟葬在什么“莲花心”啦,什么这家人的祖辈曾经是什么秀才举人啦……各种没有考据过的新闻立马满天飞。一下子就成了全乡人议论的焦点所在。
同时,王家乡乡广播站的同志还会在广播上卖力地宣传宣传:现在播报,本乡最新消息,某某学生,家住几村几组的,班主任是某某,家长又叫某某,孩子平时又有某某良好表现等等,这次考上了某某学校。总而言之是一通神侃,弄得是一人考上,人人沾光。
在王家乡这个地方,几年前就留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据说学校在公布考生分数之前,必须要先报告乡党委书记。可见,在王家乡这个地方,从上到下是多么地重视这事关一个人,甚至是一家人前途的考试。因此,不少关心自己孩子的家长就陪着自己的孩子早早地来到了杨溪中学。
大家都怀着一种期盼的心情来了,高兴激动和恐惧不安掺和在一起,在没有揭开谜底之前,真是够折磨人的。弄得一些家长坐在阴凉处也不断地擦汗。还有些家长就一会儿东站站,一会儿西站站,认识的和不认识的,站在一起,就瞎聊一阵。只要一见到有老师来学校,也不管认识与不认识,都齐刷刷地围过去,七嘴八舌地问。弄得那些老师不得不苦笑着,说一句:“我怎么知道结果呢,等校长回来了才知道。大家耐心等等,莫着急。”大家才散开,放行。
明明这些家长都认识校长,可是当有老师从外面回来时,还是有家长情不自禁地要围过去,直到老师又如是地解释一番,才悻悻地散去。只有那些考生,无聊地坐在一旁,小声地说着话。好像今天的事情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一样——其实,他们比谁都心虚啊——毕竟他们是三年磨一剑哪。
由于今年的夏季特别干旱,一直都没有下什么雨,接连二十多天的晴天大太阳了,地里的庄稼被烤得嫣达达的,秋季有没有收成都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很多家长都期盼着自己的孩子早一点有出息,早一点离开这“老鹰不拉屎”的破山沟,吃上国家粮,也就旱涝保收了,免得受这份活罪,这与往几年比,家长的心情就显得更是急切了。
辛有志在杨溪中学的初三三班。初一的时候,据说还是班上的班长,很是让妈妈贺秋花高兴的。辛有志的妈妈老早就在打算等辛有志考上了,就把家里的一块山地抽出去还给组里,免得辛成林挑水担粪那么辛苦。贺秋花都和辛成林说了不下十次了,但是老辛却从没表过态——他可没有贺秋花那么乐观啊。
自从七年前辛有志的大哥考上了平和县师范学校,辛有志一家人就很是风光了一阵子。乡广播站一连广播了三天的“辛家好消息”,弄得邻居们羡慕之极。
自那以后,全村人家家户户鼓励自家孩子几乎都是说,要向辛老大学习,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什么的。于是,辛老大就俨然成了全村孩子们学习的活榜样。
可是全村的孩子们学了三年又三年了,山沟村还是没有一个学成功的,大家都齐刷刷光荣地回到了山沟村参加修地球活动。山沟村的周支书无不失望地说:“我们村都好几年都没考上一个了,看来还得看老辛家的娃子有希望了。”
于是,辛有志就成了山沟村的第二希望。
在辛有志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杨溪中学后,他的几位小学老师还专程跑来跟辛有志的父母道喜,说辛有志这孩子很聪明,一定会比他大哥还要有出息。于是,辛有志的父母和村里的乡亲就都在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今天就是揭开这个埋藏了几年的谜底的时候了。辛有志的妈妈本来是打算陪辛有志一起去看成绩的,但辛有志却百般推脱,一会儿是乞求妈妈说:“妈,你别去嘛,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去。”一会儿是威胁说:“你要去看,我就不去了。”反正是软硬兼施,直到贺秋花作出了妥协。
王家乡的许多乡、村、组的“大干部”,都清一色是这所学校的弟子,据说现在的王家乡党委书记,也是这儿六六届的学生。
在王家乡这个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而且十分僻静的地方,学生的中考就算是全乡一件相当大的事件了,可以说一点也不亚于选个乡长什么的。
八十年代的中考,对于所有的农村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考得上高中的,还有一丝继续读书的希望,结果却不容人乐观——这当然要看各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允许不允许。因为在王家乡真正考上了平和县高中又能顺利读完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一年也就三五个人,然而这么多年来,却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的。因此,读平和县读高中,也就没什么希望能洗掉泥脚杆。
如此一来,在王家乡,好像就这么一种选择,要么读中专,要么就只有是回来子承父业——修理地球。
当然,最让人兴奋的还是哪些考上了中专的孩子,他们的名字很快就会在十里八乡一阵风似地传开了:什么这个孩子上课如何用心认真学习啦,什么他在家挑灯夜战到凌晨啦,什么这家人的祖坟葬在什么“莲花心”啦,什么这家人的祖辈曾经是什么秀才举人啦……各种没有考据过的新闻立马满天飞。一下子就成了全乡人议论的焦点所在。
同时,王家乡乡广播站的同志还会在广播上卖力地宣传宣传:现在播报,本乡最新消息,某某学生,家住几村几组的,班主任是某某,家长又叫某某,孩子平时又有某某良好表现等等,这次考上了某某学校。总而言之是一通神侃,弄得是一人考上,人人沾光。
在王家乡这个地方,几年前就留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据说学校在公布考生分数之前,必须要先报告乡党委书记。可见,在王家乡这个地方,从上到下是多么地重视这事关一个人,甚至是一家人前途的考试。因此,不少关心自己孩子的家长就陪着自己的孩子早早地来到了杨溪中学。
大家都怀着一种期盼的心情来了,高兴激动和恐惧不安掺和在一起,在没有揭开谜底之前,真是够折磨人的。弄得一些家长坐在阴凉处也不断地擦汗。还有些家长就一会儿东站站,一会儿西站站,认识的和不认识的,站在一起,就瞎聊一阵。只要一见到有老师来学校,也不管认识与不认识,都齐刷刷地围过去,七嘴八舌地问。弄得那些老师不得不苦笑着,说一句:“我怎么知道结果呢,等校长回来了才知道。大家耐心等等,莫着急。”大家才散开,放行。
明明这些家长都认识校长,可是当有老师从外面回来时,还是有家长情不自禁地要围过去,直到老师又如是地解释一番,才悻悻地散去。只有那些考生,无聊地坐在一旁,小声地说着话。好像今天的事情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一样——其实,他们比谁都心虚啊——毕竟他们是三年磨一剑哪。
由于今年的夏季特别干旱,一直都没有下什么雨,接连二十多天的晴天大太阳了,地里的庄稼被烤得嫣达达的,秋季有没有收成都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很多家长都期盼着自己的孩子早一点有出息,早一点离开这“老鹰不拉屎”的破山沟,吃上国家粮,也就旱涝保收了,免得受这份活罪,这与往几年比,家长的心情就显得更是急切了。
辛有志在杨溪中学的初三三班。初一的时候,据说还是班上的班长,很是让妈妈贺秋花高兴的。辛有志的妈妈老早就在打算等辛有志考上了,就把家里的一块山地抽出去还给组里,免得辛成林挑水担粪那么辛苦。贺秋花都和辛成林说了不下十次了,但是老辛却从没表过态——他可没有贺秋花那么乐观啊。
自从七年前辛有志的大哥考上了平和县师范学校,辛有志一家人就很是风光了一阵子。乡广播站一连广播了三天的“辛家好消息”,弄得邻居们羡慕之极。
自那以后,全村人家家户户鼓励自家孩子几乎都是说,要向辛老大学习,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什么的。于是,辛老大就俨然成了全村孩子们学习的活榜样。
可是全村的孩子们学了三年又三年了,山沟村还是没有一个学成功的,大家都齐刷刷光荣地回到了山沟村参加修地球活动。山沟村的周支书无不失望地说:“我们村都好几年都没考上一个了,看来还得看老辛家的娃子有希望了。”
于是,辛有志就成了山沟村的第二希望。
在辛有志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杨溪中学后,他的几位小学老师还专程跑来跟辛有志的父母道喜,说辛有志这孩子很聪明,一定会比他大哥还要有出息。于是,辛有志的父母和村里的乡亲就都在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今天就是揭开这个埋藏了几年的谜底的时候了。辛有志的妈妈本来是打算陪辛有志一起去看成绩的,但辛有志却百般推脱,一会儿是乞求妈妈说:“妈,你别去嘛,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去。”一会儿是威胁说:“你要去看,我就不去了。”反正是软硬兼施,直到贺秋花作出了妥协。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