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愤怒的阉帅
果汴京主和派决意卖国,用卖国的方式来夺取汴京中权,那不要说河北大战的胜负已经一目了然,就连大宋国祚的败亡都可以预见。
试想大宋割让三镇,燕云尽数丢失,宋金边界事实上就到了黄河一线,那大宋最多不过保有半壁江山。保住半壁江山难道就是主和派的最终目标?不过就大宋的现状来说,能保住半壁江山就算不错了,主和派其实对未来的预测还是非常准确的。在北方女真、汉人和党项人三个强虏的威胁下,在大宋积弊终于彻底爆的情况下,南北双方的实力此消彼长,大宋退守江南保住半壁江山的策略也不能说就错了,它也有它的道理。
大宋有三冗积弊,而三冗积弊到了今天因为财政的完全崩溃,再也没有支撑大宋体制继续运转的可能,此时此刻,若想保住国策,不是取决于你是不是愿意为大宋而战,而是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击败北方强虏。如果你没有能力,把仅有的一点实力消耗在战场上,最后就是全军覆没,国祚倾覆。相反,如果你把仅有的一点实力储备起来,并逐渐把它转为化更大的实力,那么你就有可能转败为胜。历史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最后反败为胜灭亡吴国,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今日汴京的主战、主和之争其实最大的根源就是对大宋三冗积弊的认识完全不一样。
主战派认为大宋依旧有实力抵御外寇戍守国土,而主和派则深知积弊严重无药可救了,他们自己就是推动这个错误爆的始作俑,他们为了攫取私利,从政策上肆意盘剥百姓,导致民心丧失,导致官僚,导致国库空虚,导致军队失去战斗力……蔡京听说金军入侵,不但建议老皇帝避祸东南重建朝廷,还第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带着家族和门生故吏逃离汴京,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以蔡京的才学、地位和权势,如果他知道大宋还有一战之力,他会建议老皇帝在东南重建朝廷?他会举家逃亡?老皇帝也是一样,他主政二十多年了,他当真眼睛瞎了耳朵聋了?他手下的亲信当真都是一无是处地白痴?追随老皇帝南逃的大臣们当真都是吃干饭的蠢货?正因为他们知道大宋就是一个空架子,根本没有抵抗之力,所以一旦披在身上的老虎皮被敌人戳破后,马上逃跑。逃跑是因为恐惧,恐惧是因为自己没有实力,如果自己有实力,用得着逃跑吗?恐怕先举着刀枪棍棒杀向蕃虏了。
政策上的错误导致国家受到灾难,制定和推行政策的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甚至遗臭万年,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事。老皇帝、蔡京蔡攸父子,王李邦彦等宰辅,童贯梁师成等内侍,朱李彦等为虎作伥的官僚,已经受到了惩处,他们留下地烂摊子,小皇帝和新一任中枢、东西两府的官员要接下来,要支撑下去。相比起来,老皇帝和他的亲信大臣在国家生灾难后的逃避做法显然是错误的,而且进一步打击了岌岌可危的大宋国祚。
今日主和派挽救国策地办法要比老皇帝和蔡京等人的策略高明,他们不是逃避,而是积极应对,以土地换取和平,以短暂的和平来赢得喘息地时间。但是,有权力的地方就有争斗,今日的主和派虽然不再是蔡京、童贯的党羽了,但他们争权夺利地手段不比蔡京、童贯逊色多少,相反,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鉴于大宋的现状,主战派的力量要薄弱得多,不过,小皇帝还是选择了主战派的策略,其原因还是出于稳定国内形势的考虑。小皇帝必须打一场胜仗,以此来挽回脸面。割地赔款之举几乎把小皇帝和朝廷的威信彻底打没了,小皇帝和朝廷没有威信,汴京对地方地控制减弱,这肯定不利于国内稳定。
主战派的思路和小皇帝不谋而合。主张派对大宋现状同样很清楚,种师道和李纲也没有信心击败金军收复河北和幽燕,但问题是,你如果不做出攻击策略,小皇帝如果不建立自己地威信,他连汴京都控制不住。
老皇帝还活着。他地影响力还在。他也没有割地赔款对外敌奴颜卑膝。这时候只要汴京有一半地大臣联合起来支持老皇帝。小皇帝就完了。
过去是太子和郓王争夺皇统。现在是老皇帝和小皇帝争夺皇权。父子三人斗来斗去。把个汴京斗得一塌糊涂。朝廷一片混乱。大宋还能保得住国祚?
小皇帝其实很无奈。他被老
到了悬崖边上。承担了老皇帝在二十多年里犯下地所他为了让金军撤走。不得不割地赔款;为了巩固自己地皇权。不得不撕毁宋金盟约。在不具备反攻条件下动战争。所有这一切灾难和罪过本来都是老皇帝地。但现在都成了他地。即使这样。老皇帝还对他恨之入骨。怨恨他不孝。没有兑现诺言把皇权还给自己。
这种情况下。河北大战如果败了。主战派就要承担责任。就要被赶出中枢和汴京。否则。小皇帝自己就危险了。他很可能被主和派联手推下台。老皇帝再度复出主掌大权。
假若汴京再度爆皇统更替地事。汴京地权力斗争就更血腥了。中枢和东西两府也就更乱了。而汴京地混乱必然减弱对地方上地控制力。地方上随即也更混乱了。这就是大宋二十四路不设长官地弊端。大宋二十四路都没有长官。四司各自为政。那么各路下面地州、府、军。再下面地县。都成了没头苍蝇。这时候朝廷若要从各路调遣军队。或从各路征收钱粮徭役。其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大宋地地方行政体制一旦崩溃。国祚也就完了。
小皇帝绝不能让这种危机出现,所以他对这次河北大战抱着很大的信心,但是,主和派却没有信心,他们失去了中枢的决策权,失去了挽救大宋的机会,变得疯狂了,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他们竟然暗通金人,暗中与金人议和,暗中出卖大宋的机密。
童贯这番话很有震撼力,除了宇文虚中外,李虎和其他人都陷入了沉思。大宋的事,太复杂了。
“我知道你要派援军,我也知道你为了救岳飞,要不惜一切代价进入河北战场,但你想过没有,河北大战不可能打得赢。退一步说,就算河北大战打赢了,形势的展也不受你的控制。我可以肯定的说,河北大战赢了,汴京就要换皇帝,老皇帝肯定要复出。”童贯淡淡地说道,“老皇帝上台,还是那一套,还是要用那些人,而你想让郓王登基,想中兴大宋,想彻底扭转乾坤,事实上根本不可能。”
李虎沉吟良久,一时无法做出决断。
“唯一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大军马上进入汴京,让王即刻登基。”童贯的声音大了,语气也逐渐凌厉,“小皇帝割地赔款,让大宋蒙羞,这是废黜的理由,而老皇帝治国无方,导致大宋遭受如此灾难,是他被终生软禁的理由。王登基,可以说名正言顺,没有任何篡逆之嫌。”
李虎略感窒息,呼吸稍显急促。
“郓王做了皇帝,而你手握重兵,完全可以取得河北大战的胜利,如此一来,郓王收复了河北和幽燕,巩固了皇位,天下归心,大宋必可中兴。”
李虎抬头望向宇文虚中。宇文虚中避开了他的目光,他很害怕,他知道童贯对汴京的愤怒,他知道童贯恨不得把汴京城里的君臣一扫而净。老皇帝抛弃他,情有可原,但小皇帝赶尽杀绝的做法彻底激怒了他。他为大宋奋战了二十多年,无论西征还是北伐,他都尽心尽力,但大宋最终却要他的人头,要把他一生的功绩抹杀干净,要让他遗臭万年。他可以把脑袋给大宋,但他不能忍受大宋对他的践踏,他要反击,要杀人了。
或许李虎认为这不是进入汴京的最佳时机,但现在老皇帝被软禁,小皇帝正在危机中无助挣扎,大宋危在旦夕,就算这不是最佳机会,也要采取行动了。河北大战一旦败北,主和派控制决策权,以他们这种无耻的卖国行径,大宋很难保住半壁江山。把国祚交给一群以卖国为荣的人,这个王国还能长久吗?
“你难道愿意看着大宋亡在我们的手上?”童贯知道宇文虚中对李虎的影响,他看到李虎久久地盯着宇文虚中,忍不住吼了一嗓子,“告诉他,马上杀进汴京,马上……”
宇文虚中低下头,强烈的窒息感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屋子里死一般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望着宇文虚中。
当真要杀进汴京吗?汴京大乱,河北战场能否支撑下去?如果河北战场崩溃,金军一泄而下,李虎能否保住汴京,保住大宋?
不知不觉间,宇文虚中已经是汗流浃背。
试想大宋割让三镇,燕云尽数丢失,宋金边界事实上就到了黄河一线,那大宋最多不过保有半壁江山。保住半壁江山难道就是主和派的最终目标?不过就大宋的现状来说,能保住半壁江山就算不错了,主和派其实对未来的预测还是非常准确的。在北方女真、汉人和党项人三个强虏的威胁下,在大宋积弊终于彻底爆的情况下,南北双方的实力此消彼长,大宋退守江南保住半壁江山的策略也不能说就错了,它也有它的道理。
大宋有三冗积弊,而三冗积弊到了今天因为财政的完全崩溃,再也没有支撑大宋体制继续运转的可能,此时此刻,若想保住国策,不是取决于你是不是愿意为大宋而战,而是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击败北方强虏。如果你没有能力,把仅有的一点实力消耗在战场上,最后就是全军覆没,国祚倾覆。相反,如果你把仅有的一点实力储备起来,并逐渐把它转为化更大的实力,那么你就有可能转败为胜。历史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最后反败为胜灭亡吴国,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今日汴京的主战、主和之争其实最大的根源就是对大宋三冗积弊的认识完全不一样。
主战派认为大宋依旧有实力抵御外寇戍守国土,而主和派则深知积弊严重无药可救了,他们自己就是推动这个错误爆的始作俑,他们为了攫取私利,从政策上肆意盘剥百姓,导致民心丧失,导致官僚,导致国库空虚,导致军队失去战斗力……蔡京听说金军入侵,不但建议老皇帝避祸东南重建朝廷,还第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带着家族和门生故吏逃离汴京,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以蔡京的才学、地位和权势,如果他知道大宋还有一战之力,他会建议老皇帝在东南重建朝廷?他会举家逃亡?老皇帝也是一样,他主政二十多年了,他当真眼睛瞎了耳朵聋了?他手下的亲信当真都是一无是处地白痴?追随老皇帝南逃的大臣们当真都是吃干饭的蠢货?正因为他们知道大宋就是一个空架子,根本没有抵抗之力,所以一旦披在身上的老虎皮被敌人戳破后,马上逃跑。逃跑是因为恐惧,恐惧是因为自己没有实力,如果自己有实力,用得着逃跑吗?恐怕先举着刀枪棍棒杀向蕃虏了。
政策上的错误导致国家受到灾难,制定和推行政策的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甚至遗臭万年,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事。老皇帝、蔡京蔡攸父子,王李邦彦等宰辅,童贯梁师成等内侍,朱李彦等为虎作伥的官僚,已经受到了惩处,他们留下地烂摊子,小皇帝和新一任中枢、东西两府的官员要接下来,要支撑下去。相比起来,老皇帝和他的亲信大臣在国家生灾难后的逃避做法显然是错误的,而且进一步打击了岌岌可危的大宋国祚。
今日主和派挽救国策地办法要比老皇帝和蔡京等人的策略高明,他们不是逃避,而是积极应对,以土地换取和平,以短暂的和平来赢得喘息地时间。但是,有权力的地方就有争斗,今日的主和派虽然不再是蔡京、童贯的党羽了,但他们争权夺利地手段不比蔡京、童贯逊色多少,相反,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鉴于大宋的现状,主战派的力量要薄弱得多,不过,小皇帝还是选择了主战派的策略,其原因还是出于稳定国内形势的考虑。小皇帝必须打一场胜仗,以此来挽回脸面。割地赔款之举几乎把小皇帝和朝廷的威信彻底打没了,小皇帝和朝廷没有威信,汴京对地方地控制减弱,这肯定不利于国内稳定。
主战派的思路和小皇帝不谋而合。主张派对大宋现状同样很清楚,种师道和李纲也没有信心击败金军收复河北和幽燕,但问题是,你如果不做出攻击策略,小皇帝如果不建立自己地威信,他连汴京都控制不住。
老皇帝还活着。他地影响力还在。他也没有割地赔款对外敌奴颜卑膝。这时候只要汴京有一半地大臣联合起来支持老皇帝。小皇帝就完了。
过去是太子和郓王争夺皇统。现在是老皇帝和小皇帝争夺皇权。父子三人斗来斗去。把个汴京斗得一塌糊涂。朝廷一片混乱。大宋还能保得住国祚?
小皇帝其实很无奈。他被老
到了悬崖边上。承担了老皇帝在二十多年里犯下地所他为了让金军撤走。不得不割地赔款;为了巩固自己地皇权。不得不撕毁宋金盟约。在不具备反攻条件下动战争。所有这一切灾难和罪过本来都是老皇帝地。但现在都成了他地。即使这样。老皇帝还对他恨之入骨。怨恨他不孝。没有兑现诺言把皇权还给自己。
这种情况下。河北大战如果败了。主战派就要承担责任。就要被赶出中枢和汴京。否则。小皇帝自己就危险了。他很可能被主和派联手推下台。老皇帝再度复出主掌大权。
假若汴京再度爆皇统更替地事。汴京地权力斗争就更血腥了。中枢和东西两府也就更乱了。而汴京地混乱必然减弱对地方上地控制力。地方上随即也更混乱了。这就是大宋二十四路不设长官地弊端。大宋二十四路都没有长官。四司各自为政。那么各路下面地州、府、军。再下面地县。都成了没头苍蝇。这时候朝廷若要从各路调遣军队。或从各路征收钱粮徭役。其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大宋地地方行政体制一旦崩溃。国祚也就完了。
小皇帝绝不能让这种危机出现,所以他对这次河北大战抱着很大的信心,但是,主和派却没有信心,他们失去了中枢的决策权,失去了挽救大宋的机会,变得疯狂了,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了,他们竟然暗通金人,暗中与金人议和,暗中出卖大宋的机密。
童贯这番话很有震撼力,除了宇文虚中外,李虎和其他人都陷入了沉思。大宋的事,太复杂了。
“我知道你要派援军,我也知道你为了救岳飞,要不惜一切代价进入河北战场,但你想过没有,河北大战不可能打得赢。退一步说,就算河北大战打赢了,形势的展也不受你的控制。我可以肯定的说,河北大战赢了,汴京就要换皇帝,老皇帝肯定要复出。”童贯淡淡地说道,“老皇帝上台,还是那一套,还是要用那些人,而你想让郓王登基,想中兴大宋,想彻底扭转乾坤,事实上根本不可能。”
李虎沉吟良久,一时无法做出决断。
“唯一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大军马上进入汴京,让王即刻登基。”童贯的声音大了,语气也逐渐凌厉,“小皇帝割地赔款,让大宋蒙羞,这是废黜的理由,而老皇帝治国无方,导致大宋遭受如此灾难,是他被终生软禁的理由。王登基,可以说名正言顺,没有任何篡逆之嫌。”
李虎略感窒息,呼吸稍显急促。
“郓王做了皇帝,而你手握重兵,完全可以取得河北大战的胜利,如此一来,郓王收复了河北和幽燕,巩固了皇位,天下归心,大宋必可中兴。”
李虎抬头望向宇文虚中。宇文虚中避开了他的目光,他很害怕,他知道童贯对汴京的愤怒,他知道童贯恨不得把汴京城里的君臣一扫而净。老皇帝抛弃他,情有可原,但小皇帝赶尽杀绝的做法彻底激怒了他。他为大宋奋战了二十多年,无论西征还是北伐,他都尽心尽力,但大宋最终却要他的人头,要把他一生的功绩抹杀干净,要让他遗臭万年。他可以把脑袋给大宋,但他不能忍受大宋对他的践踏,他要反击,要杀人了。
或许李虎认为这不是进入汴京的最佳时机,但现在老皇帝被软禁,小皇帝正在危机中无助挣扎,大宋危在旦夕,就算这不是最佳机会,也要采取行动了。河北大战一旦败北,主和派控制决策权,以他们这种无耻的卖国行径,大宋很难保住半壁江山。把国祚交给一群以卖国为荣的人,这个王国还能长久吗?
“你难道愿意看着大宋亡在我们的手上?”童贯知道宇文虚中对李虎的影响,他看到李虎久久地盯着宇文虚中,忍不住吼了一嗓子,“告诉他,马上杀进汴京,马上……”
宇文虚中低下头,强烈的窒息感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屋子里死一般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望着宇文虚中。
当真要杀进汴京吗?汴京大乱,河北战场能否支撑下去?如果河北战场崩溃,金军一泄而下,李虎能否保住汴京,保住大宋?
不知不觉间,宇文虚中已经是汗流浃背。
言情推荐阅读:
大宋帝国风云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大宋帝国风云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