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借粮
登州城,到处张灯结彩,一片热闹。
镇国军大帅李璟与兰陵萧氏联姻,可谓是如今登州最热闹的喜事了。婚期将至,无数的宾客赶来。虽然萧玉娘嫁给李璟,只是做李璟的第八房夫人,但是以兰陵萧氏的影响力,加上新郎是镇国军大帅,这个婚事无比的隆重。
八方来客,四方宾客云集。
李璟已经娶过一妻六妾,对于成亲这一套倒是轻车熟路。他倒并不愿意搞的这么隆重,不过与萧氏的联姻本来就是出于政治利益考虑,而兰陵萧氏这样的大唐顶级世家,想要给老族长嫡女一个气派体面的婚礼,来彰显他们与李璟的关系更进一步。为此,李璟也没有理由反对,得到李璟的首肯后,兰陵萧家开始全力准备婚礼,用韩夫人的话说,不如此难以彰显他们兰陵萧氏的豪门底蕴。
亲迎礼还有三天,李璟这些天却没有忙婚礼之事,这些事情都交给了萧氏,他在忙的还是出兵的准备。
时间已经到了六月,夏收已经陆续开始,团结兵、乡兵、甚至童军都放假帮忙夏收。在这忙碌的夏收过后,镇国军也将开始出兵北上。
辽南的道路已经修好,另外一东一西的复州河与碧流河也都疏通好,到时水陆并进。
今年镇国军辖下各州县,已经大量栽种薯药和芋头,另外种藕养殖也是进行的顺利。大量的养猪、养鸡、养鸭养鹅,养羊养牛场开辟。甚至在不能耕种的山丘等地,栽种各种果树,以及茶树、桑树。
农科院现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得到李璟的大力支持,下拔了宽裕的资金后,也招募了大量的有丰富经验的老农参与其中。全力指导各种农作物的栽培,特别是今夏登州和辽南大面积种植的早占城即将收获,更让李璟充满期待。
从安南以南的占城国弄来的占城稻种子,比如今所有的水稻品种都要高产,在安南等地甚至能一年三熟,江淮一带一年两熟,在北方也能至少一年一熟。去年的培育试种结果,早占城稻亩产能达到了三石,比现在水稻普遍的一石左右的平均产量甚至翻了一倍以上。如果大规模试种,那些专家们称至少能达到两石。
虽然能种植占城稻的必须是极好的水田,无法全部插种占城稻,但这个产量依然让人心动。而通过农肥、草木灰、沤粪烂叶子等给土地增肥,那么在收获完早占城之后,这些稻田还能再种一季大豆。还能得到亩产一石左右的大豆,一年两季作物,能得稻三石、豆一石。
李璟还特别拔给农科院一大笔专用经费,专门研究各种农具的改进。
耒耜、耨博、车戽、蓑笠、轾刈、築篑、杵臼、斗斛、釜甑、仓庾,十大农具的改进,效果很好。特别是江东犁的应用,江东犁是江淮一带最先使用的新型曲辕犁,在晚唐此时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使用。这种犁须用牛牵引,但犁地效果很好。
按农科院的计算,中等之牛,用江东犁日可犁田十亩,而用传统的犁具,用人的话,人日耕一亩,率十人当一牛。而且江东犁能耕的更深,效果更好。
江东犁和先前的犁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曲辕和犁盘的出现,淘汰了犁衡,缩短了犁辕,减轻了犁架的重量,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操作起来更为灵活自如,尤其便于转弯,这对于“其田高下阔狭不等”的“南方水田”来说,是最为适用的。其次,犁评和犁梢的出现,使得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先前的犁并没有犁评这一结构,而犁梢与犁底是连成一体的。再有,江东犁不仅出现了专门用以控制耕地深浅的犁评,而且有了犁梢和犁底的分工。犁底修长,便于耕作时保持平稳,做到深浅一致。犁梢则通过人手的上下左右操作,来控制耕地的深浅和耕垡的宽窄。
而农科院在犁盘与犁辕之间最后又加上了一副钩环,使其“耕时旋擐犁首,与轭相为本末,不与犁为一体”,从而增加了它的灵活性,并形成了“牛犁相联”的新形制。
对于这种新犁,李璟是大力推广,让农具坊日夜打造新犁,租借出售给耕地百姓。
李璟对于这些新式的农具和高产的家作物,实行保密措施,特别是对各蕃邦,是严禁携带种子和新农具图纸出境的。
不过李璟也知道,这些技术和新种子一旦大规模应用栽培,想要完全保密是难以做到的。不过李璟也不太在意这些,新的农业技术的传播,能提高粮食产量,也算是一种好的进步。
为了能耕种更多的占城稻,登州和辽南两地的水利设施修建更多。江河沟渠疏通之后,还开始利用闲时招募更多人修建水坝水库以及挖建水塘。修建水库水塘水坝,不但能防旱,也能有郊的抗涝防洪。甚至建立水坝之后,河水蓄水量不涨,镇国军新研究完善的各种大水车也都开始沿河修建。
水磨坊,利用水力磨米面。大水车,给高地提水浇灌田地。
甚至还有新研制的水力锻锤,利用水力能提起千斤重的锻锤,锻打更大的铁块粗坯,将冶铁炼钢的效率大大增加,甚至建起了水力锻压机,直接锻压许多部件。
另外甚至研制出了水力纺纱机,用水力带动纺纱。纺出的纱虽然比较粗,但坚韧结实,更省人力。
今年又新增了几十个开采矿场,辽南的铁、煤、登州的黄金,这些矿产都是储量极大。特别是登州黄金,几座更是源源不断的产金。而辽东之地的铁矿更多,李璟记得,光是辽宁的铁矿,就占有全国的四方之一储量。如此充足的铁矿,足够李璟的工坊巨大的消耗。
不过就在此时,公孙兰却带来了黄巢进攻淄青镇,斩杀了薛崇,并已经攻破了青州的寿光,随后向向镇国军控制的临淄、千乘二县进攻的消息。
“黄巢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跟我们呲牙?”李璟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的意外。
在帅府的后院卧房里,李璟搂着公孙兰在怀,一面喘息着,一面奇怪的道。
公孙兰趴在李璟怀里,如葱玉指在李璟的胸膛上轻轻划着圈,柔声道:“黄巢一流寇而已,四处流窜。敢打我们的主意也不稀奇,连天子的反都敢造,还有什么是不敢的。他流窜回河南,可是又先后被天平军康帅和泰宁军崔帅击败,流窜到淄青镇,虽然击败了王敬武这个老朋友,可王敬武的地盘上现在可是老鼠都养不活。黄巢不来抢我们,倒还奇怪了。”
“朝廷的诸镇剿贼兵马呢?杜副使和崔副使现在在哪?”
杜慆和崔安潜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为何草贼再起大半年了,却一直听不到他们交战的消息?
“杜慆和崔安潜还在宣武南部的颍、毫二州。先前,天平军和忠武军都先后爆发了兵乱,两镇都是好不容易才平息内乱,眼下忠武军也是元气大伤。况且,杨复光就任都监军使并兼任供军使以来,田令孜可是一直卡着他们的粮草供应。没有粮草,怎么可能打的了仗。”
公孙兰笑着,“我收到消息,杜帅和崔帅准备向你借粮呢,另外就是天平军康帅、泰宁军崔帅,今年也是粮食不足,也都准备来向你借粮。估计这一两天,就会出现在你的婚宴上了。”
李璟皱了皱眉头:“刚刚开始夏收,各镇就要来借粮?”
“那还不是因为大家都听说了镇国军今年粮食大丰收啊,而且现在都知道李大帅可是财大气粗,东南运到北方的粮食,可是大半被你买下了。现在不借,大家可就担心被其它人借走了。”
“还有一个消息,京中张先生传回消息,田令孜向天子奏言,说是长安缺粮,斗米早超过五百钱,而登州米价才斗米五十五文,因此登州必然是粮食充足,他让你向长安输送粮食,而且至少得五百万石!”
李璟一听,顿时就笑了。
向来他李璟打土豪,现在他李璟倒成了人人想要来打劫一下的土豪了。眼下整个镇国军辖下二十七县之地,全部的耕地也就五百万亩左右,今年有一百万亩种了薯药和芋头,另外还有一百万亩种了占城稻,剩下的是小麦和粟。薯药和芋头还得等到秋季收获。算起来,夏收的全部收获也就六百万石粮食左右,镇国军二十七县有军民三百万人,这些粮食全部留着自己吃都不够,还得等秋收的那一季,再加上种菜打鱼以及养殖,加起来才能勉强自给。镇国军现在储备粮食,都得靠高价从外面购粮。
这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不过,各方都来借粮,而且都来头不小啊。大唐天子,杜慆、崔芸卿,甚至是康承诲、崔芸卿,这些人,哪一个都是李璟不能轻易拒绝的。
想到这,李璟不由的一阵头痛!RS
镇国军大帅李璟与兰陵萧氏联姻,可谓是如今登州最热闹的喜事了。婚期将至,无数的宾客赶来。虽然萧玉娘嫁给李璟,只是做李璟的第八房夫人,但是以兰陵萧氏的影响力,加上新郎是镇国军大帅,这个婚事无比的隆重。
八方来客,四方宾客云集。
李璟已经娶过一妻六妾,对于成亲这一套倒是轻车熟路。他倒并不愿意搞的这么隆重,不过与萧氏的联姻本来就是出于政治利益考虑,而兰陵萧氏这样的大唐顶级世家,想要给老族长嫡女一个气派体面的婚礼,来彰显他们与李璟的关系更进一步。为此,李璟也没有理由反对,得到李璟的首肯后,兰陵萧家开始全力准备婚礼,用韩夫人的话说,不如此难以彰显他们兰陵萧氏的豪门底蕴。
亲迎礼还有三天,李璟这些天却没有忙婚礼之事,这些事情都交给了萧氏,他在忙的还是出兵的准备。
时间已经到了六月,夏收已经陆续开始,团结兵、乡兵、甚至童军都放假帮忙夏收。在这忙碌的夏收过后,镇国军也将开始出兵北上。
辽南的道路已经修好,另外一东一西的复州河与碧流河也都疏通好,到时水陆并进。
今年镇国军辖下各州县,已经大量栽种薯药和芋头,另外种藕养殖也是进行的顺利。大量的养猪、养鸡、养鸭养鹅,养羊养牛场开辟。甚至在不能耕种的山丘等地,栽种各种果树,以及茶树、桑树。
农科院现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得到李璟的大力支持,下拔了宽裕的资金后,也招募了大量的有丰富经验的老农参与其中。全力指导各种农作物的栽培,特别是今夏登州和辽南大面积种植的早占城即将收获,更让李璟充满期待。
从安南以南的占城国弄来的占城稻种子,比如今所有的水稻品种都要高产,在安南等地甚至能一年三熟,江淮一带一年两熟,在北方也能至少一年一熟。去年的培育试种结果,早占城稻亩产能达到了三石,比现在水稻普遍的一石左右的平均产量甚至翻了一倍以上。如果大规模试种,那些专家们称至少能达到两石。
虽然能种植占城稻的必须是极好的水田,无法全部插种占城稻,但这个产量依然让人心动。而通过农肥、草木灰、沤粪烂叶子等给土地增肥,那么在收获完早占城之后,这些稻田还能再种一季大豆。还能得到亩产一石左右的大豆,一年两季作物,能得稻三石、豆一石。
李璟还特别拔给农科院一大笔专用经费,专门研究各种农具的改进。
耒耜、耨博、车戽、蓑笠、轾刈、築篑、杵臼、斗斛、釜甑、仓庾,十大农具的改进,效果很好。特别是江东犁的应用,江东犁是江淮一带最先使用的新型曲辕犁,在晚唐此时已经有不少地方开始使用。这种犁须用牛牵引,但犁地效果很好。
按农科院的计算,中等之牛,用江东犁日可犁田十亩,而用传统的犁具,用人的话,人日耕一亩,率十人当一牛。而且江东犁能耕的更深,效果更好。
江东犁和先前的犁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曲辕和犁盘的出现,淘汰了犁衡,缩短了犁辕,减轻了犁架的重量,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点,操作起来更为灵活自如,尤其便于转弯,这对于“其田高下阔狭不等”的“南方水田”来说,是最为适用的。其次,犁评和犁梢的出现,使得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更加随心所欲。先前的犁并没有犁评这一结构,而犁梢与犁底是连成一体的。再有,江东犁不仅出现了专门用以控制耕地深浅的犁评,而且有了犁梢和犁底的分工。犁底修长,便于耕作时保持平稳,做到深浅一致。犁梢则通过人手的上下左右操作,来控制耕地的深浅和耕垡的宽窄。
而农科院在犁盘与犁辕之间最后又加上了一副钩环,使其“耕时旋擐犁首,与轭相为本末,不与犁为一体”,从而增加了它的灵活性,并形成了“牛犁相联”的新形制。
对于这种新犁,李璟是大力推广,让农具坊日夜打造新犁,租借出售给耕地百姓。
李璟对于这些新式的农具和高产的家作物,实行保密措施,特别是对各蕃邦,是严禁携带种子和新农具图纸出境的。
不过李璟也知道,这些技术和新种子一旦大规模应用栽培,想要完全保密是难以做到的。不过李璟也不太在意这些,新的农业技术的传播,能提高粮食产量,也算是一种好的进步。
为了能耕种更多的占城稻,登州和辽南两地的水利设施修建更多。江河沟渠疏通之后,还开始利用闲时招募更多人修建水坝水库以及挖建水塘。修建水库水塘水坝,不但能防旱,也能有郊的抗涝防洪。甚至建立水坝之后,河水蓄水量不涨,镇国军新研究完善的各种大水车也都开始沿河修建。
水磨坊,利用水力磨米面。大水车,给高地提水浇灌田地。
甚至还有新研制的水力锻锤,利用水力能提起千斤重的锻锤,锻打更大的铁块粗坯,将冶铁炼钢的效率大大增加,甚至建起了水力锻压机,直接锻压许多部件。
另外甚至研制出了水力纺纱机,用水力带动纺纱。纺出的纱虽然比较粗,但坚韧结实,更省人力。
今年又新增了几十个开采矿场,辽南的铁、煤、登州的黄金,这些矿产都是储量极大。特别是登州黄金,几座更是源源不断的产金。而辽东之地的铁矿更多,李璟记得,光是辽宁的铁矿,就占有全国的四方之一储量。如此充足的铁矿,足够李璟的工坊巨大的消耗。
不过就在此时,公孙兰却带来了黄巢进攻淄青镇,斩杀了薛崇,并已经攻破了青州的寿光,随后向向镇国军控制的临淄、千乘二县进攻的消息。
“黄巢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跟我们呲牙?”李璟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的意外。
在帅府的后院卧房里,李璟搂着公孙兰在怀,一面喘息着,一面奇怪的道。
公孙兰趴在李璟怀里,如葱玉指在李璟的胸膛上轻轻划着圈,柔声道:“黄巢一流寇而已,四处流窜。敢打我们的主意也不稀奇,连天子的反都敢造,还有什么是不敢的。他流窜回河南,可是又先后被天平军康帅和泰宁军崔帅击败,流窜到淄青镇,虽然击败了王敬武这个老朋友,可王敬武的地盘上现在可是老鼠都养不活。黄巢不来抢我们,倒还奇怪了。”
“朝廷的诸镇剿贼兵马呢?杜副使和崔副使现在在哪?”
杜慆和崔安潜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为何草贼再起大半年了,却一直听不到他们交战的消息?
“杜慆和崔安潜还在宣武南部的颍、毫二州。先前,天平军和忠武军都先后爆发了兵乱,两镇都是好不容易才平息内乱,眼下忠武军也是元气大伤。况且,杨复光就任都监军使并兼任供军使以来,田令孜可是一直卡着他们的粮草供应。没有粮草,怎么可能打的了仗。”
公孙兰笑着,“我收到消息,杜帅和崔帅准备向你借粮呢,另外就是天平军康帅、泰宁军崔帅,今年也是粮食不足,也都准备来向你借粮。估计这一两天,就会出现在你的婚宴上了。”
李璟皱了皱眉头:“刚刚开始夏收,各镇就要来借粮?”
“那还不是因为大家都听说了镇国军今年粮食大丰收啊,而且现在都知道李大帅可是财大气粗,东南运到北方的粮食,可是大半被你买下了。现在不借,大家可就担心被其它人借走了。”
“还有一个消息,京中张先生传回消息,田令孜向天子奏言,说是长安缺粮,斗米早超过五百钱,而登州米价才斗米五十五文,因此登州必然是粮食充足,他让你向长安输送粮食,而且至少得五百万石!”
李璟一听,顿时就笑了。
向来他李璟打土豪,现在他李璟倒成了人人想要来打劫一下的土豪了。眼下整个镇国军辖下二十七县之地,全部的耕地也就五百万亩左右,今年有一百万亩种了薯药和芋头,另外还有一百万亩种了占城稻,剩下的是小麦和粟。薯药和芋头还得等到秋季收获。算起来,夏收的全部收获也就六百万石粮食左右,镇国军二十七县有军民三百万人,这些粮食全部留着自己吃都不够,还得等秋收的那一季,再加上种菜打鱼以及养殖,加起来才能勉强自给。镇国军现在储备粮食,都得靠高价从外面购粮。
这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不过,各方都来借粮,而且都来头不小啊。大唐天子,杜慆、崔芸卿,甚至是康承诲、崔芸卿,这些人,哪一个都是李璟不能轻易拒绝的。
想到这,李璟不由的一阵头痛!RS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