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 大殿上的决议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近糊涂的不行了……全是看史书看的……
实在不是我叫苦最近写书写的好纠结啊……

===================================

赵构还未育完全的身躯在偌大的殿堂里显得十分渺小也许直到这时徽宗才意识到他即将派遣到战火之中的使臣还只是一个孩子。这一刻他犹豫了。

太子一派的众大臣担忧的望着赵桓生怕他一个激动做出让皇上恼怒的事情来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不是派太子亲自出马问题就不是很严重。

此时的大殿里真正关心赵构的恐怕只有赵桓和梁师成了。

梁师成今天对赵楷相当不满在没有和自己商议的情况下他突然把推举之人由秦桧换成了赵构这种举动难道代表了怀疑?

“咳。”

一声清咳打破了众人的沉寂赵楷走出列躬身奏请到:“父皇人选之事既然已经商定您还是快快告诉九弟才好。”

“哼!”赵桓冷哼一声走到中间同赵楷对峙到:“父皇何时说过一定就会派九弟前去?众人都亲耳听到父皇曾说若九弟实在不愿前去自会选择他人替代!”

赵桓一边说着一边给赵构使眼色提示着他坚决不同意便可以免除此次危难之行。

“罢了你们不要再争论了此时构儿已经来了自有朕来问他。”

两人不休不止的争论终于把徽宗给惹烦了他们只好赶紧退回自己的位置。

赵佶由高往低的俯视着赵构问到:“犹记得皇儿前些日子所说身为皇子为朝廷效力是你分内之事你还记得吗?”

“回父皇儿臣自然记得。”

“那好此时父皇若派你去做一件有危险的事情你会害怕吗?”

赵构朗然回答到:“纵使是刀山火海儿臣也不会退却一步!”

他的回答让徽宗讶异、让赵楷展眉却让赵桓苦了脸。

赵佶又问到:“皇儿说的可当真?辽国现在动荡不安危机四伏若派你去那里你也不怕吗?”

“儿臣年纪虽小可也是皇家骨血自然一言九鼎!”

见事情快成定局赵桓大急着出列说到:“九弟年纪还小恐怕不能担当重任此次使辽关系重大父皇还请三思呀!”

徽宗又犹豫了赵楷正准备补奏一番却听见赵构自己开口说到:“先有晏殊七岁中进士、甘罗十二岁拜相、周公瑾更是在十三岁便任水军都督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挥斥方遒痛击曹寇!(注)构虽不才不能和他们相比但却也有满腔热情想要为国为民效力还请皇兄不要再阻拦给我一次这样的机会!”

赵桓被赵构的一番豪言说的哑口无言只好圆瞪着眼睛望着他。

徽宗停了感慨非常略有激动的说到:“好好既然这样朕便下圣旨令你年后开春之时出使辽国以协商归还我大宋边界燕云十六州之事。”

赵构不惊不慌的跪下接旨在场大臣心中皆是一片唏嘘。

拖了整整一天的决议终于有了结果徽宗先离开之后众人才依次往外走去。赵楷走向赵桓和赵构带笑的说到:“太子爱弟心切众人皆可理解但是九弟却认为你是挡了他的前程呀!”

赵桓心中怒火中烧瞪了一眼赵楷后挥袖大步向外走去。赵构冷冷的看了眼赵楷紧随赵桓身后跟了出去。

“太子哥哥!”

赵构在赵桓身后急切的喊着但是赵桓却理也不理他径直往前走。直到赵构大步跑上去拉住他的衣袖他才愤愤的停下来说:“我挡了你的前程你又何必来找我他处处为你着想你跟着他好了!”

“太子哥哥为何这么说?方才在殿上我是不得已才驳了你的话我怎么不知道你是真心为我着想?”

赵桓平复了下心情问他:“即知那里是虎穴之地你又为何非要去涉险?”

“太子哥哥听我解释。今日之事变的突然你我都没有准备若我当着父皇的面前说我害怕去辽国那么父皇心中定然认为我是胆小鼠辈从今以后我也只能碌碌的生活又如何帮你荣登大宝呢?”

赵桓依旧不理解反问到:“若连性命都丢了又从何来帮我?”

“不会的我一定会不辱使命活着回来见众人若此难我都无力克服死了也就算了。”

“不行无论如何一定要活着回来!”

停他已这么说赵构就知道赵桓已经不怪他了脸上立即就笑开了花。他赶紧攀附上前问到:“父皇派谁去金国?”

赵桓语气郁闷的说:“这样十拿九稳的好事他自然会抢着去了。”

“什么?三哥亲自去?”

金国后方安定无灾无难且这次金人先派了人过来求盟那么出使金国定然顺风顺水若与金国达成比较利于大宋的协议那么就是相当大的一件功劳这块肥肉赵楷果然惦记上了!

不过……这肥肉也要你吞得下去!赵构狠狠的想到。

此次宋廷的决议其实很简单辽金两国都想得到宋朝的帮助那么宋廷就各派使臣前去与谁能达成最有利的协议那么便与哪方结盟。

这一方案是得到满朝一致同意的而多数官员都是看好金国如同一场赌博赌局正式拉开……

========================================

注:赵构这番“少年英雄”的说辞是我在网上查到的后经网友提醒我又去查了史料似乎不太正确。但如果按照古人两年记作一岁的说法来看的话似乎可以解释晏殊和周瑜的事情。到底怎么回事我还要再详细查明。这番话暂且放在这里等我查明后再做修改。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打造和谐大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打造和谐大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