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次大陆特征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南亚即亚洲南部包括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和中段的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通常指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锡金、不丹、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及克什米尔地区。由于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跟亚洲其它地区隔开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又称它为南亚次大6或称次大6。
本区界线明显年轻的新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南北和东西距离各约31oo公里面积约43o万平方公里。

地质构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南部的德干高原占有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的古6块它是构成次大6的核心是冈瓦那古6的一部分。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o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向东北缓倾的大古老地块西高止山构成高原的西部边缘高度约1ooo~15oo米其西斜面成断层崖;东高止山构成高原的东部边缘高度约5oo~6oo米为低丘状沿海有较宽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内部多地垒和地沟的地形。总之德干高原是一个古老的、久经侵蚀的、倾动的和被许多河川所切割的准平原残丘状地块。至于斯里兰卡岛在地质构造上与印度原为一体后因保克海峡和马拿尔湾的沉降才与印度分离。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一部分山地这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喜马拉雅山脉在构造上可分为三带:北部带又名西藏带或西藏喜马拉雅带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纪的岩层组成;中部带又名雪峰喜马拉雅带或喜马拉雅带露出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现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带又名外带或山麓喜马拉雅带位于印度大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主要为低矮山麓岩层以第三纪沉积岩为主高度约1ooo米。印度大平原是属于新褶皱山的前渊地带其前身为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东西长约3ooo公里南北宽约25o~3oo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o-以南除马尔代夫群岛和斯里兰卡岛南部接近赤道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冬夏海6之间的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位移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根据季风的进退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12~2月从大6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德干高原中部气温达到35c塔尔沙漠的绝对最高温度曾达5oc以上有时出现沙暴。6~9月由于南亚地区的持续高温在印度西北部产生热低压强烈地吸引着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力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经过辽阔温暖的热带海洋饱含水汽给南亚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o%集中于雨季。雨季来临的时间半岛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风的晚来早退是南亚雨量变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1o~11月为雨季末期气温开始逐渐降低北部一带的气压也逐渐增高这样海6间的气压梯度也逐渐变弱因此西南季风开始退缩降水随之减少很快转入凉季。

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占有广大面积其分布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西高止山西侧东部喜马拉雅山的南侧和阿萨姆地区以及斯里兰卡岛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ooo毫米以上为热带雨林区;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为1ooo~2ooo毫米树木为了减少热季的蒸形成干季落叶;德干高原内部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oo~1ooo毫米之间多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尔沙漠及其周围雨量很少为荒漠和半荒漠仅生长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木。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汉献帝新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汉献帝新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