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在茶肆稍歇,亥时中,朱厚照起驾返回宫城。
头顶繁星闪亮,月如银盘。
灯市人流穿梭,接踵摩肩,火烛光照,仿佛一条长龙。
难得出宫一次,行在路上,目及左右,颇有些恋恋不舍。
“天色已晚,夜风渐冷,不好多做停留。”杨瓒提着彩灯,将一张葱油饼递到朱厚照面前,“陛下-欲-再出行,日后总有机会。”
不能遍览名山大川,偶尔出宫城一趟,绝不是问题。
历史上,朱厚照几次跑出神京,差点住到北疆。现如今,多出杨瓒这个变数,天子未必会偷溜出京,北疆之行仍不可避免。
朱厚照最崇拜的不是亲爹,而是太宗皇帝。
想同朱棣一般武功赫赫,威慑草原,鞑靼的小王子必须拍扁。
亲自拍,远超借他人之力。
至于朝中的阻力……绞尽脑汁,拉上谢状元顾榜眼,应该能想到办法。
无论如何,事先制定计划,带着禁卫出行,总比熊孩子偷溜更安全。
“真的?”
“真的。”杨瓒道,“臣可曾在陛下面前妄言?”
“朕信杨先生。”
得到杨瓒承诺,朱厚照心情大好。
接过葱油饼,咬一口,满嘴脆香。
“比御膳房的手艺好。”
又是一口,腮帮鼓起,小半张饼已然下腹。
杨瓒没接话,张永和谷大用记在心里,回宫之后,必要到尚膳监走一趟。
天子奉行节俭,每日膳食,均按圣祖高皇帝传下的规矩。
节俭归节俭,伺候的可不能偷懒。
为宫中奉膳,不好新奇,手艺总该过得去。其他倒还罢了,面食做得不好,也不嫌丢人。尚膳监掌印都该找块豆腐撞死。
张永和谷大用互相看看,暗中交换过眼神,打定主意,事情赶早不赶晚,回宫就去!
一张葱油饼没多大分量,朱厚照几口吃完,擦擦嘴,道:“朕往奉天门,杨先生同几位卿家无需随驾。”
杨瓒几人拱手行礼,目送朱厚照走远,却没有真的各回各家,而是远远的跟着,确定天子进了宫城,绷紧的心弦才告放松。
幸亏天子说到做到,没有再偷溜,否则,今夜别想安稳。
“谢兄,小弟尚有事,就此告辞。”
提心海图之事,杨瓒先出言,同谢丕等人告辞。
谢丕顾晣臣决定返家,向杨瓒拱手。
王忠和严嵩则需再往灯市,明日罢灯,依照传统,家中妻儿将绕城走百病,需买两盏新灯。
“告辞。”
几人各怀心事,互相道别,在奉天门前分头而行。
谢府家人分作两拨,一拨护送谢丕返家,余下拿着银角铜钱,往几个精致摊位前购灯。
顾晣臣登上马车,转向城南。
王忠和严嵩先后走进人群,顷刻不见踪影。
伯府家人候在茶肆前,见杨瓒行来,立即挽马套车。
“杨老爷可要回府?”
“不回伯府。”将彩灯交给车夫,杨瓒登上车板,道,“去诏狱。”
“诏狱?”
车夫微愣。
因未跟随杨瓒行动,他尚不知海图一事。只晓得灯市内有歹人抢劫,现已被锦衣卫押走。
杨瓒没有多做解释,只让马车快行。
见杨瓒面带疲色,车夫虽满心疑惑,到底没有再问。
离开灯市,喧嚣渐消。
走得越远,四周越是寂静。
木质楼阁民居鳞次栉比,廊檐房角均挂有灯笼,或精美雅致,或造型简单。
无边夜色中,烛光在灯罩中闪亮,织就数条光带,绵延街市两旁。
马蹄哒哒作响,车轮滚动,压出清晰的辙痕。
车厢里,杨瓒忽感一阵烦躁。
推开半扇车窗,遥望万家灯火,不安的情绪渐渐沉淀。
思绪漂浮,仿佛要融入古老的神京街巷,随夜风飘散。
咻——啪!
车夫甩出响鞭,破开瞬间静谧。
马蹄声加快,杨瓒从寂寞中转醒,收回目光,轻轻-撸-过眼眶,压下骤起的情绪。
早下定决心,要在这个时空生活下去。
七想八想,不过徒增烦恼,于己无益。
诏狱中,五名壮汉逐一在口供上画押,分别被狱卒拖走,关进囚室。
囚室内空空荡荡,冷意沁骨。
趴在坚硬的石床上,鞭伤疼得厉害,几道檩子已肿得发亮。放任不管,不去见阎王,也会痛苦难熬,恨不能撞墙。
诏狱很少请大夫,杨瓒是特例中的特例。
狱卒随身备有伤药,对鞭伤棍伤相当有效。
手掌长的陶瓶,圆肚细口。去掉蜡封,辛辣味道刺鼻。
壮汉扭头,只看一眼,差点从石床上蹦起来。
这样一瓶子粉末,黑漆漆炭灰一般,是伤药?
毒--药-还可信些。
“老实趴着!”
壮汉的心思表现在脸上,狱卒很是不满。
看着不起眼,闻着刺鼻,实打实是永乐年间传下的方子。多少犯官被用刑,都是靠它保住性命。
现如今,太医院都没有这么好的伤药。
不识货不说,还敢嫌弃?
若不是顾千户明言,这五人日有用,一捧草木灰就能对付。管他是不是留下病根,不死就成。
“咬着!”
狱卒放下陶瓶,取出一根竹筷,递到壮汉嘴边。另两名狱卒按住壮汉手脚,手下用足力气,确保其不会挣扎过头,从石床滚落。
“忍着点。”
说话间,狱卒叠起布巾,在盆中浸湿,均匀倒上药粉,招呼不打一声,直接敷到肿起的檩子上。
咔嚓!
药刚敷上,竹筷即应声而断。
火-烧-般的疼痛自伤处蔓延,壮汉咬紧牙关,仍没能撑住,不到两秒,古铜色的脸膛惨白一片,涕泪横流。
“出息。”
见多同样的情形,狱卒不以为意,接连浸湿布巾,重复之前动作。
壮汉开始奋力挣扎。
疼成这样,能忍住的就不是人。
“按住了!”
眼见布巾滑落,狱卒厉声喝道:“这点疼算什么?忍住!”
没法忍!
哪怕被抢船的同道砍上百八十刀,也好过这样!
活了三十年,从没这么多丢脸过。他算是明白,为何厂卫被视作-凶-神。落到他们手里,当真会生不如死。
“真是……”
狱卒终于不耐烦,取下腰牌,咚的一声,砸在壮汉脑袋上。
选正位置,掌握好力度,不伤人命,只将人砸晕,祖辈传下的手艺,非一般熟练。
壮汉晕倒,一动不动趴着。
敷药的过程变得格外顺利。
鞭伤都被药粉覆盖,狱卒站起身,擦擦手。
“走,下一间。”
不出意外,明早就能消肿。
海盗就这点能耐?
不及成化年的文官硬气。
“班头,这边。”
一名年轻的狱卒举起钥匙,打开铁锁。
门内的壮汉听闻弟兄惨叫,强撑着不想露怯。只可惜,苍白的脸色,缩到墙角的动作,早被看得一清二楚。
“别过来!”
壮汉声音嘶哑,双手护在身前。
狱卒齐齐黑线。
至于怕成这样?
当他们-调-戏-良-家-妇-女?
“抓起来!”
映着火光,狱卒走进囚室,影子在石壁上不断拉长。
壮汉退无可退,终于被押上-石-床。
“娘啊!”
痛呼传出,山崩地裂一般,恍如正遭受非人-折-磨。
余下壮汉都握紧栏杆,透过木栏间的缝隙,紧盯传出惨叫的囚室,面色惨白如纸。
隔间内,庆云侯世子靠在门前,手探入衣领,抓了抓肩膀。
关在狱中几月,从云端跌落尘埃,没疯就算好的。
唾骂无用,挣扎更是无用。
盼着亲爹?
要是能救他出去,也不会等到今日。
周瑛摇摇头,开始抓背。
对比后进来这几个,顾靖之对他称得上客气。好歹早晚膳食不缺,也没对他下狠手。
听着壮汉的惨叫,周瑛收回手,整理一下外袍,望着囚室一角,发出一声感叹,相当富有哲理。
痛苦和幸福,果真都需要对比。
顾卿取得口供,没有急着递送宫中,而是离开刑房,前往关押番商的囚室。
不知赵榆用了何等手段,三个番商皆老实跪在地上,问什么答什么,半点不敢掺假。
“这几人确是大食后裔,祖上却不是黑衣大食,而是白衣大食。”赵榆站起身,面上依旧带笑,道,“据说还有王室血脉。”
“白衣大食?”顾卿蹙眉。
“顾千户不晓得?”
顾卿摇头。
“难怪。”赵榆道,“白衣大食在黑衣大食前立国,末代王朝距今,少说有四五百年。”
“赵佥事如何确认?”
“本官先祖曾随船队出海,中途遇上过大食的商船,往来经过均有记载。”
顾卿没有多问,取出壮汉的口供,翻过两页,道:“五人祖籍徽州,三人为农户,两人为军户。弘治二年随商队辗转至江浙,私-结-番商走-私货物,其后更沦为盗匪。”
“海盗?”赵榆收起笑容,“可同倭贼勾结?”
“没有。”顾卿道,“五人招募的海匪均同倭贼有仇。海上遇到,无论真倭假倭,必断头沉海。”
赵榆神情微缓。
“这三名番人,居我朝日久,表明经营杂货,实从事-走-私-行当。手中握有两艘海船,同倭国暹罗等贸易。市货之外,暗中绘制海图,为倭人传递消息。”
顾卿说话时,三名番商跪在地上,抖如筛糠。
“据言,三人私贿宁波府衙官吏,多行不法。”
“贿赂何人?”
“因做得机密,外人皆不知。”
“不知?”
赵榆冷笑,转向面如死灰的三名番商,道:“尔等在这里说,还是想到刑房再开口?”
“我、我……”
目睹五名海盗的惨状,三名番商均已吓破胆,不敢隐瞒,当即招认,用金银珍珠买通宁波府通判,为走-私大开方便之门。几处沿海卫所,也有文吏被买通,暗中传递消息。
“卫所?”
赵榆顾卿同时脸色大变。
江浙福建卫所俱有锦衣卫镇抚,这么大的事,竟无人回报?
“尔等所言确实?”
“回大人,千真万确,不敢有半句虚言。”
番商抖抖瑟瑟,汗不敢出。说话时,牙齿互相磕碰,声音清晰可闻。
派驻各卫所的镇抚,俱出自北镇抚司。若真出现问题,自牟指挥使以下都要吃挂落。
赵榆斟酌片刻,没有当场深问,压低声音,交代顾卿两声。后者立即唤来校尉,飞驰往北镇抚司,将此事报于牟指挥使。
“事起何因,暂不好猜测。未必如你我所想。牟指挥使遣人之前,南镇抚司不会马上插手。”
“多谢赵佥事。”
“不必。”
此事按下,顾卿展开海图,请赵榆帮忙,同番商核对藏宝之地。
番商不敢隐瞒,将何处藏有金银珠宝,原因为何,一股脑全都说了出来。
原来,番商不只从事走私,更同倭贼海盗交易,获利巨大,胃口也越来越大。
借登岛交易之机,暗中查探,记下海盗行船路线,推测出几处可能的藏宝地点,绘制在图上。只等日后有机会,亲自前往一探。
“尔等不惧海盗报复?”
“回大人,海盗之间常有厮杀,占据这两处的盗匪,均为另外一股盗匪吞并,沉船海中。”
“小的获悉此事,原想着,离京后即前往查探,未料……”
简言之,藏宝的海盗团灭,此处暂无人接管。三名番商知情,计划赶在其他海盗发现之前,先一步前往寻宝。
找到了,自然好。
找不到,也不损失什么。航程归来,绕到倭国贸易,同样能大赚一笔。
“银矿又是怎么回事?”
“银矿……”
三名番商咽了口口水,略有些迟疑。
“说!”
“是,小的说,小的这就说!”
“倭国之地,银贵金贱。小的乘船市货时,常备有金银,作价交换。”一名番商抖着声音,小心道,“弘治十七年,小的运绸缎至石见,同船的佛郎机夷人知晓如何勘探矿藏,一次外出归来,告知小的,该地有银矿脉,储量很是不小。”
“佛郎机夷人?”
赵榆和顾卿表情都些古怪。
本就是番人,唤他人为夷狄,岂不可笑?
番商壮起胆子争辩:“小的久居华夏,受文明教化,不敢自比大国之民,却也不是这些佛郎机人可比。”
提起佛郎机人,三名番商脸上都闪过厌恶。
常年不洗澡,头上爬虱子,一身的味。见到米饭没命的吃,连话都说不好,简直是没开化的野人。
不是会打铁看矿,有一把子力气,早扔进海里喂鱼,省得浪费粮食。
“银矿在倭国?”
这倒是不太好办。
“禀大人,倭人的一个什么将军死了,现正打仗。”
“哦?”
“小的和倭人打了多年交道,”见赵榆顾卿脸色骤冷,番商硬着头皮,打着哆嗦,继续说道,“掌握石见的大名实力弱小,正四处购买武器,只为不被周围大名吞并。”
“接着说。”
“是,”番商不敢放松,继续道,“只需少量兵器,即可换得藏银之地。”
确定银脉存在,番商就打定主意,借倭国生乱,大肆渔利。
换得山地,立即开采。在事情泄露之前,采多少是多少。几乎是五本的买卖,得多少都是赚。
番商的口供,由赵榆顾卿亲自记录。
听到番商的计划,两人都是笔下一顿。和这样的做生意,不被坑才是出奇。
口供录完,囚室门关上,赵榆没有马上离开。
算算时间,前往北镇抚司的校尉应该抵达,得知消息,以牟斌的性子,必会马上赶来。
两人在二堂用茶,半刻不到,即有力士来报,有马车停在诏狱门前。
来人不是预想中的牟斌,而是翰林院侍读学士杨瓒。
赵榆放下茶盏,笑道:“正好,本官早闻杨侍读大名,神交已久。机缘巧逢,还请顾千户帮忙引见。”
“自然。”
顾卿颔首,嘴角掀起一丝笑纹。
赵榆有几分好奇,顾卿的脾气,南北镇抚司上下,都曾领教过。这位翰林院侍读到底是何等能人,可与之相交莫逆?
诏狱外,杨瓒跃下车辕,半点知,出了顾卿,还有另一个人在等着自己。
学士府中,谢丕提着彩灯,抱着竹笔,快步穿过回廊,前往后厢。
夜阑人静,水波无痕。
屋脊上的瓦兽,似也陷入沉眠。
整座府内,除守夜的家人,静悄悄不闻半点声响。
刚行过槅窗,迈步走进五厅,谢丕立时顿住。
厅堂内,数盏戳灯点亮,明晃晃,照得室内仿佛白昼。
山居图下,茶香袅袅。
身着圆领袍,头戴乌纱帽的谢迁,坐在上首,桌上放置一面棋盘,棋子纵横交错,似已等了许久。
“父亲。”
谢丕不敢继续发愣,忙放下彩灯,拱手行礼。
“回来了?”
谢迁神情淡然,捻起一粒白子,落在棋盘右上角,“来同为父下完这盘残局。”
“是。”
谢丕领命,行到桌旁,坐下之后,执起一粒黑子。
“去灯市了?”
谢迁又落一字。
“是。”
谢丕跟上。
“同行何人?”
“几位同僚。”
“哦?”
谢迁的语气,颇有些意味深长。
谢丕额头冒汗,说与不说,实在难以决断。
说了,陛下那里不好交代。不说,日后消息走漏,亲爹必会让他好看。
咚。
一声轻响。谢丕走神的时候,谢迁连吃数子,胜负已定。
“心不敬,力有未尽。抄录资治通鉴汉纪,后日交于我看。”
说完,谢大学起身离去,高情逸态,很是潇洒。
谢郎中独坐厅内,已然石化。
汉纪足有六十卷,后日抄完,还要查阅?
望着谢大学士的背影,谢小学士泪流满面。
亲爹?
果真是亲爹?
谢迁回到正房,抚过长须,哼了一声。
和他藏心眼,小子还太嫩。
头顶繁星闪亮,月如银盘。
灯市人流穿梭,接踵摩肩,火烛光照,仿佛一条长龙。
难得出宫一次,行在路上,目及左右,颇有些恋恋不舍。
“天色已晚,夜风渐冷,不好多做停留。”杨瓒提着彩灯,将一张葱油饼递到朱厚照面前,“陛下-欲-再出行,日后总有机会。”
不能遍览名山大川,偶尔出宫城一趟,绝不是问题。
历史上,朱厚照几次跑出神京,差点住到北疆。现如今,多出杨瓒这个变数,天子未必会偷溜出京,北疆之行仍不可避免。
朱厚照最崇拜的不是亲爹,而是太宗皇帝。
想同朱棣一般武功赫赫,威慑草原,鞑靼的小王子必须拍扁。
亲自拍,远超借他人之力。
至于朝中的阻力……绞尽脑汁,拉上谢状元顾榜眼,应该能想到办法。
无论如何,事先制定计划,带着禁卫出行,总比熊孩子偷溜更安全。
“真的?”
“真的。”杨瓒道,“臣可曾在陛下面前妄言?”
“朕信杨先生。”
得到杨瓒承诺,朱厚照心情大好。
接过葱油饼,咬一口,满嘴脆香。
“比御膳房的手艺好。”
又是一口,腮帮鼓起,小半张饼已然下腹。
杨瓒没接话,张永和谷大用记在心里,回宫之后,必要到尚膳监走一趟。
天子奉行节俭,每日膳食,均按圣祖高皇帝传下的规矩。
节俭归节俭,伺候的可不能偷懒。
为宫中奉膳,不好新奇,手艺总该过得去。其他倒还罢了,面食做得不好,也不嫌丢人。尚膳监掌印都该找块豆腐撞死。
张永和谷大用互相看看,暗中交换过眼神,打定主意,事情赶早不赶晚,回宫就去!
一张葱油饼没多大分量,朱厚照几口吃完,擦擦嘴,道:“朕往奉天门,杨先生同几位卿家无需随驾。”
杨瓒几人拱手行礼,目送朱厚照走远,却没有真的各回各家,而是远远的跟着,确定天子进了宫城,绷紧的心弦才告放松。
幸亏天子说到做到,没有再偷溜,否则,今夜别想安稳。
“谢兄,小弟尚有事,就此告辞。”
提心海图之事,杨瓒先出言,同谢丕等人告辞。
谢丕顾晣臣决定返家,向杨瓒拱手。
王忠和严嵩则需再往灯市,明日罢灯,依照传统,家中妻儿将绕城走百病,需买两盏新灯。
“告辞。”
几人各怀心事,互相道别,在奉天门前分头而行。
谢府家人分作两拨,一拨护送谢丕返家,余下拿着银角铜钱,往几个精致摊位前购灯。
顾晣臣登上马车,转向城南。
王忠和严嵩先后走进人群,顷刻不见踪影。
伯府家人候在茶肆前,见杨瓒行来,立即挽马套车。
“杨老爷可要回府?”
“不回伯府。”将彩灯交给车夫,杨瓒登上车板,道,“去诏狱。”
“诏狱?”
车夫微愣。
因未跟随杨瓒行动,他尚不知海图一事。只晓得灯市内有歹人抢劫,现已被锦衣卫押走。
杨瓒没有多做解释,只让马车快行。
见杨瓒面带疲色,车夫虽满心疑惑,到底没有再问。
离开灯市,喧嚣渐消。
走得越远,四周越是寂静。
木质楼阁民居鳞次栉比,廊檐房角均挂有灯笼,或精美雅致,或造型简单。
无边夜色中,烛光在灯罩中闪亮,织就数条光带,绵延街市两旁。
马蹄哒哒作响,车轮滚动,压出清晰的辙痕。
车厢里,杨瓒忽感一阵烦躁。
推开半扇车窗,遥望万家灯火,不安的情绪渐渐沉淀。
思绪漂浮,仿佛要融入古老的神京街巷,随夜风飘散。
咻——啪!
车夫甩出响鞭,破开瞬间静谧。
马蹄声加快,杨瓒从寂寞中转醒,收回目光,轻轻-撸-过眼眶,压下骤起的情绪。
早下定决心,要在这个时空生活下去。
七想八想,不过徒增烦恼,于己无益。
诏狱中,五名壮汉逐一在口供上画押,分别被狱卒拖走,关进囚室。
囚室内空空荡荡,冷意沁骨。
趴在坚硬的石床上,鞭伤疼得厉害,几道檩子已肿得发亮。放任不管,不去见阎王,也会痛苦难熬,恨不能撞墙。
诏狱很少请大夫,杨瓒是特例中的特例。
狱卒随身备有伤药,对鞭伤棍伤相当有效。
手掌长的陶瓶,圆肚细口。去掉蜡封,辛辣味道刺鼻。
壮汉扭头,只看一眼,差点从石床上蹦起来。
这样一瓶子粉末,黑漆漆炭灰一般,是伤药?
毒--药-还可信些。
“老实趴着!”
壮汉的心思表现在脸上,狱卒很是不满。
看着不起眼,闻着刺鼻,实打实是永乐年间传下的方子。多少犯官被用刑,都是靠它保住性命。
现如今,太医院都没有这么好的伤药。
不识货不说,还敢嫌弃?
若不是顾千户明言,这五人日有用,一捧草木灰就能对付。管他是不是留下病根,不死就成。
“咬着!”
狱卒放下陶瓶,取出一根竹筷,递到壮汉嘴边。另两名狱卒按住壮汉手脚,手下用足力气,确保其不会挣扎过头,从石床滚落。
“忍着点。”
说话间,狱卒叠起布巾,在盆中浸湿,均匀倒上药粉,招呼不打一声,直接敷到肿起的檩子上。
咔嚓!
药刚敷上,竹筷即应声而断。
火-烧-般的疼痛自伤处蔓延,壮汉咬紧牙关,仍没能撑住,不到两秒,古铜色的脸膛惨白一片,涕泪横流。
“出息。”
见多同样的情形,狱卒不以为意,接连浸湿布巾,重复之前动作。
壮汉开始奋力挣扎。
疼成这样,能忍住的就不是人。
“按住了!”
眼见布巾滑落,狱卒厉声喝道:“这点疼算什么?忍住!”
没法忍!
哪怕被抢船的同道砍上百八十刀,也好过这样!
活了三十年,从没这么多丢脸过。他算是明白,为何厂卫被视作-凶-神。落到他们手里,当真会生不如死。
“真是……”
狱卒终于不耐烦,取下腰牌,咚的一声,砸在壮汉脑袋上。
选正位置,掌握好力度,不伤人命,只将人砸晕,祖辈传下的手艺,非一般熟练。
壮汉晕倒,一动不动趴着。
敷药的过程变得格外顺利。
鞭伤都被药粉覆盖,狱卒站起身,擦擦手。
“走,下一间。”
不出意外,明早就能消肿。
海盗就这点能耐?
不及成化年的文官硬气。
“班头,这边。”
一名年轻的狱卒举起钥匙,打开铁锁。
门内的壮汉听闻弟兄惨叫,强撑着不想露怯。只可惜,苍白的脸色,缩到墙角的动作,早被看得一清二楚。
“别过来!”
壮汉声音嘶哑,双手护在身前。
狱卒齐齐黑线。
至于怕成这样?
当他们-调-戏-良-家-妇-女?
“抓起来!”
映着火光,狱卒走进囚室,影子在石壁上不断拉长。
壮汉退无可退,终于被押上-石-床。
“娘啊!”
痛呼传出,山崩地裂一般,恍如正遭受非人-折-磨。
余下壮汉都握紧栏杆,透过木栏间的缝隙,紧盯传出惨叫的囚室,面色惨白如纸。
隔间内,庆云侯世子靠在门前,手探入衣领,抓了抓肩膀。
关在狱中几月,从云端跌落尘埃,没疯就算好的。
唾骂无用,挣扎更是无用。
盼着亲爹?
要是能救他出去,也不会等到今日。
周瑛摇摇头,开始抓背。
对比后进来这几个,顾靖之对他称得上客气。好歹早晚膳食不缺,也没对他下狠手。
听着壮汉的惨叫,周瑛收回手,整理一下外袍,望着囚室一角,发出一声感叹,相当富有哲理。
痛苦和幸福,果真都需要对比。
顾卿取得口供,没有急着递送宫中,而是离开刑房,前往关押番商的囚室。
不知赵榆用了何等手段,三个番商皆老实跪在地上,问什么答什么,半点不敢掺假。
“这几人确是大食后裔,祖上却不是黑衣大食,而是白衣大食。”赵榆站起身,面上依旧带笑,道,“据说还有王室血脉。”
“白衣大食?”顾卿蹙眉。
“顾千户不晓得?”
顾卿摇头。
“难怪。”赵榆道,“白衣大食在黑衣大食前立国,末代王朝距今,少说有四五百年。”
“赵佥事如何确认?”
“本官先祖曾随船队出海,中途遇上过大食的商船,往来经过均有记载。”
顾卿没有多问,取出壮汉的口供,翻过两页,道:“五人祖籍徽州,三人为农户,两人为军户。弘治二年随商队辗转至江浙,私-结-番商走-私货物,其后更沦为盗匪。”
“海盗?”赵榆收起笑容,“可同倭贼勾结?”
“没有。”顾卿道,“五人招募的海匪均同倭贼有仇。海上遇到,无论真倭假倭,必断头沉海。”
赵榆神情微缓。
“这三名番人,居我朝日久,表明经营杂货,实从事-走-私-行当。手中握有两艘海船,同倭国暹罗等贸易。市货之外,暗中绘制海图,为倭人传递消息。”
顾卿说话时,三名番商跪在地上,抖如筛糠。
“据言,三人私贿宁波府衙官吏,多行不法。”
“贿赂何人?”
“因做得机密,外人皆不知。”
“不知?”
赵榆冷笑,转向面如死灰的三名番商,道:“尔等在这里说,还是想到刑房再开口?”
“我、我……”
目睹五名海盗的惨状,三名番商均已吓破胆,不敢隐瞒,当即招认,用金银珍珠买通宁波府通判,为走-私大开方便之门。几处沿海卫所,也有文吏被买通,暗中传递消息。
“卫所?”
赵榆顾卿同时脸色大变。
江浙福建卫所俱有锦衣卫镇抚,这么大的事,竟无人回报?
“尔等所言确实?”
“回大人,千真万确,不敢有半句虚言。”
番商抖抖瑟瑟,汗不敢出。说话时,牙齿互相磕碰,声音清晰可闻。
派驻各卫所的镇抚,俱出自北镇抚司。若真出现问题,自牟指挥使以下都要吃挂落。
赵榆斟酌片刻,没有当场深问,压低声音,交代顾卿两声。后者立即唤来校尉,飞驰往北镇抚司,将此事报于牟指挥使。
“事起何因,暂不好猜测。未必如你我所想。牟指挥使遣人之前,南镇抚司不会马上插手。”
“多谢赵佥事。”
“不必。”
此事按下,顾卿展开海图,请赵榆帮忙,同番商核对藏宝之地。
番商不敢隐瞒,将何处藏有金银珠宝,原因为何,一股脑全都说了出来。
原来,番商不只从事走私,更同倭贼海盗交易,获利巨大,胃口也越来越大。
借登岛交易之机,暗中查探,记下海盗行船路线,推测出几处可能的藏宝地点,绘制在图上。只等日后有机会,亲自前往一探。
“尔等不惧海盗报复?”
“回大人,海盗之间常有厮杀,占据这两处的盗匪,均为另外一股盗匪吞并,沉船海中。”
“小的获悉此事,原想着,离京后即前往查探,未料……”
简言之,藏宝的海盗团灭,此处暂无人接管。三名番商知情,计划赶在其他海盗发现之前,先一步前往寻宝。
找到了,自然好。
找不到,也不损失什么。航程归来,绕到倭国贸易,同样能大赚一笔。
“银矿又是怎么回事?”
“银矿……”
三名番商咽了口口水,略有些迟疑。
“说!”
“是,小的说,小的这就说!”
“倭国之地,银贵金贱。小的乘船市货时,常备有金银,作价交换。”一名番商抖着声音,小心道,“弘治十七年,小的运绸缎至石见,同船的佛郎机夷人知晓如何勘探矿藏,一次外出归来,告知小的,该地有银矿脉,储量很是不小。”
“佛郎机夷人?”
赵榆和顾卿表情都些古怪。
本就是番人,唤他人为夷狄,岂不可笑?
番商壮起胆子争辩:“小的久居华夏,受文明教化,不敢自比大国之民,却也不是这些佛郎机人可比。”
提起佛郎机人,三名番商脸上都闪过厌恶。
常年不洗澡,头上爬虱子,一身的味。见到米饭没命的吃,连话都说不好,简直是没开化的野人。
不是会打铁看矿,有一把子力气,早扔进海里喂鱼,省得浪费粮食。
“银矿在倭国?”
这倒是不太好办。
“禀大人,倭人的一个什么将军死了,现正打仗。”
“哦?”
“小的和倭人打了多年交道,”见赵榆顾卿脸色骤冷,番商硬着头皮,打着哆嗦,继续说道,“掌握石见的大名实力弱小,正四处购买武器,只为不被周围大名吞并。”
“接着说。”
“是,”番商不敢放松,继续道,“只需少量兵器,即可换得藏银之地。”
确定银脉存在,番商就打定主意,借倭国生乱,大肆渔利。
换得山地,立即开采。在事情泄露之前,采多少是多少。几乎是五本的买卖,得多少都是赚。
番商的口供,由赵榆顾卿亲自记录。
听到番商的计划,两人都是笔下一顿。和这样的做生意,不被坑才是出奇。
口供录完,囚室门关上,赵榆没有马上离开。
算算时间,前往北镇抚司的校尉应该抵达,得知消息,以牟斌的性子,必会马上赶来。
两人在二堂用茶,半刻不到,即有力士来报,有马车停在诏狱门前。
来人不是预想中的牟斌,而是翰林院侍读学士杨瓒。
赵榆放下茶盏,笑道:“正好,本官早闻杨侍读大名,神交已久。机缘巧逢,还请顾千户帮忙引见。”
“自然。”
顾卿颔首,嘴角掀起一丝笑纹。
赵榆有几分好奇,顾卿的脾气,南北镇抚司上下,都曾领教过。这位翰林院侍读到底是何等能人,可与之相交莫逆?
诏狱外,杨瓒跃下车辕,半点知,出了顾卿,还有另一个人在等着自己。
学士府中,谢丕提着彩灯,抱着竹笔,快步穿过回廊,前往后厢。
夜阑人静,水波无痕。
屋脊上的瓦兽,似也陷入沉眠。
整座府内,除守夜的家人,静悄悄不闻半点声响。
刚行过槅窗,迈步走进五厅,谢丕立时顿住。
厅堂内,数盏戳灯点亮,明晃晃,照得室内仿佛白昼。
山居图下,茶香袅袅。
身着圆领袍,头戴乌纱帽的谢迁,坐在上首,桌上放置一面棋盘,棋子纵横交错,似已等了许久。
“父亲。”
谢丕不敢继续发愣,忙放下彩灯,拱手行礼。
“回来了?”
谢迁神情淡然,捻起一粒白子,落在棋盘右上角,“来同为父下完这盘残局。”
“是。”
谢丕领命,行到桌旁,坐下之后,执起一粒黑子。
“去灯市了?”
谢迁又落一字。
“是。”
谢丕跟上。
“同行何人?”
“几位同僚。”
“哦?”
谢迁的语气,颇有些意味深长。
谢丕额头冒汗,说与不说,实在难以决断。
说了,陛下那里不好交代。不说,日后消息走漏,亲爹必会让他好看。
咚。
一声轻响。谢丕走神的时候,谢迁连吃数子,胜负已定。
“心不敬,力有未尽。抄录资治通鉴汉纪,后日交于我看。”
说完,谢大学起身离去,高情逸态,很是潇洒。
谢郎中独坐厅内,已然石化。
汉纪足有六十卷,后日抄完,还要查阅?
望着谢大学士的背影,谢小学士泪流满面。
亲爹?
果真是亲爹?
谢迁回到正房,抚过长须,哼了一声。
和他藏心眼,小子还太嫩。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