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或许有合作的机会
记得高文第一次带着稿子进书坊卖稿的时候,自己也就是应付着把开头一两千字扫了一眼,就弃之如蔽履。觉得一本以动物和主角,又没有男女风月之事的神魔小说乃是扑街热门题材,赔本生意。
说句实在话,书中的故事如何,他也不再意,甚至没有读进去。
等到侄子俞士元大力推荐之后,他才勉强将第一章读完,读毕也不觉得有甚出奇之处,故事甚至有点老套。
但名著就是名著,能够站在明清文学顶峰的作品自然有一种让人难以抵抗的魅力。或许你刚开始读的时候没有感觉到,等放下书,那里面的猴儿却活过来了,没日没夜在你脑海中,梦境中纠缠。让你禁不住思索,接下来那书中的故事有什么模样?
是的,书中的人物已经活了,有了自己的生命了。
这才寥寥八千字,一个章节,就已经让自己痴成这样,可见这本书精彩到何等程度。
在打听高文是何方神圣的这几天里,俞老板已经被书中的故事折磨得快要狂躁了。此刻,听到新的章节,如中梦魇,两耳高耸,急欲一听为快。
可是,高文的“真个是”拖得老长,却死活没有下文,叫他一颗心悬在半空,无论如何也塌实不了。
须臾,他实在是忍受不住了,猛地转过身来,扑到高文面前,嘶声叫道:“下面呢,下面呢?”
高文:“下面没有了。”
“什么,下面没有了?这都四天还是五天,你就写了这行字,你都是干什么的?你是不是不想写了,该死的,你是司礼监派出来的吗?”所谓司礼监,乃是内宫十二监之首,掌管朝廷批红大权。没错,司礼监的掌印、秉笔和随堂等人都是胯下受了一刀的太监。
这一声又是苍凉又是悲愤,直如巫山猿啼。
那边堂屋里,织机停了,高母的声音柔柔传来:“文儿。”
高文忙道:“娘,没事的,没事的。”
说完,他拉开抽屉,将一大叠稿子放在桌上:“俞老先生,我是逗你玩的。这是《西游记》第一本的稿子,你且看看。无论是分成还是买断,等你看完咱们再谈。无论如何,总归能够商量出一个你我都满意的方案。”
“这么多,都快十万字了吧……”吃吃地呻吟一声,俞兴言眼睛里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一把抢了过去,坐在椅子上,一字一句地读起来。
这一读,当真是酣畅淋漓,又如何醍醐灌顶,大热天吃了碗冰镇酸梅汤。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那悟空偷吃蟠桃,又盗取太上老君金丹反出天庭。天宫实在降不住神通广大的猴王,无奈之下,玉皇大帝只得派人去请二郎神前去花果山讨伐不臣。
一个是有着天罡三十六变的二郎真君,一个是有地煞七十二变的齐天大圣美猴王。二人这一场战斗妻逢对手,将遇良才,真真是《西游记》一书中最大的*。
而俞老板也心神也随着两人的兵来将往而起起落落,感觉手板上全是冷汗,一颗心都纠结成一团。待看到猴子化做一座庙宇,偏偏尾巴没处搁置,只能变成旗杆之时禁不住咯地笑出声来,“这猴儿,终归是改不了飞扬跳脱的性子……啊!”
就在这个时候,一张大手伸出来盖在稿子上面。
自己正看得畅快,突然被人打断,心中的怒气翻涌上来。俞兴言:“干什么,手挪开……高小相公……”
抬头看去,是高文那张有些得意的脸:“俞老先生,天都快黑了,可不能再看下去了。若你觉得这书好,咱们谈妥润笔,你自带稿子回去,有的是工夫细细品味。”
“天得黑了啊!”这个时候,俞兴言吃了一惊。
做了十多年书坊老板,每天都要读上一两本书,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习惯。正因为看得书实在太多,拿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已经审美疲劳。因此,他平日里看书的速度都飞快快。一本七八万字的词话,只需一个时辰。当然,同现代人还是不能比的,他却不知道,高文以前读网络小说的时候,一个晚上啃上五六十万字毫无难度。
俞老板回头一想,方才自己正好读到《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也就读了四万来字,却花了一个下午。看样子,自己是真的沉迷进去了。在读的时候,甚至还在潜意识中放慢了速度,惟恐读得太快把这故事看完之后,因为没有后话,心中空荡荡没处着落。
至此,他才充分认识到这书的厉害之处:这才是真正的故事啊,相比之下,老夫以前读过的都是垃圾。那种垃圾书,读再多又有什么用?所谓,宁食仙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西游记》就是王母娘娘蟠桃园里的仙桃,芳香可口,读之,三月不知肉味。更何况,这仙桃质优量大,过瘾,真是过瘾!
说其他书都是垃圾,其实也偏颇。
明朝早期的小说就写作技巧而言其实都不甚高。这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小说演义话本在这个时代,也不过是刚成为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和文学类型,作者不多,且写作功底参差不齐。要等到明朝中期,社会进一步繁荣稳定,市民阶层的数量进一步壮大,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者参与其中。
就现在世面上的作品来说,虽然都是章回体小说,可故事都非常老套,不过是才子佳人风花雪月,且写得也粗疏,细节描写一概也无,*处都是搔不到痒处。最要命的是篇幅都短,最长的也就几万字,看得人意尤未尽。更多的则是几千字一个故事,没办法只能将十几个故事收拢在一起,结成一个集子。比如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坊间有十几个版本,但都是七八千字的篇幅。有的时候,俞老板想,作者为什么不多写的。若是换成老夫,断桥遇雨先拉个一千来字,白蛇和许仙开药铺子也可以弄几个故事。吃雄黄酒写他一千字,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下写上一千字,盗仙草一千字,水漫金山一千字,不就能出个单行本了?
想归想,可真要写起来却难,若换成自己,搞不好通篇都是水,读者也不会买帐。
因此,世面上那些所谓的长篇词话,说穿了不过是由一个个短篇的集合。真正的大长篇大约只有《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但这两本书中,《三国演义》之所以那么长,那是有史可循,按照史实写下去就是了,只需八分实两分虚即可,十分讨巧。至于《水浒传》,一个人下完接着再写下一个,上一回写的是史进,下一回就变成了鲁智深,再下一回则是武松,就好象是一串念珠,虽然用一根线儿串着,可彼此之间却互不干系,说穿了也是短篇小说,只不过作者非常高明,叫人看不出来罢了。
高文所写的这本《西游记》,主角就一个孙悟空。书一开篇就交代猴王出世,天现异常,惊动天庭,开门见山,先声夺人。接着就是发现水帘洞,拜在菩提老祖门下学成神通。再下来就是龙宫夺宝,龙王告上天宫,玉皇大帝招安猴儿。
再下来,猴王因为不满官职太小造反。天宫派托塔天王和哪吒征讨,结果吃了个大败仗。
玉皇大帝无奈,只得答应猴王的所有条件,再次招安,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命他看守蟠桃园。
猴儿终归是猴儿,监守自盗,将蟠桃偷了个干净,又不满蟠桃大会没有请他这个齐天大圣,再次大闹天空。
孙悟空法力实在高强,玉皇大帝实在没辙,又派人去请二郎神。
这书中的所有故事都一以贯之,前后呼应。有因有果,有悬念,又能顺利破解。起承转合,入丝入扣,自然顺畅,有章有法。真要强自比拟,还真有点八股时文的味道,破题、承题、起讲……中股……束股……最妙的是后面还有个小结,或者大结。
这种通篇都有无数钩子吊人胃口的词话,不将人看得如癫如狂才怪。
就在这几天,只看了《西游记》第一回,俞兴言就知道这书的厉害。今日看到第六回,这才真正的体味到此书的魔力。
“发财了,发财了!”内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大声呐喊。
听到高文这话,俞兴言忙定了定神,道:“高小相公,分成的事情真不行啊……要不,这本稿子我给你一百两银子。”
高文微笑着摇头,不说话,只将稿子收拢,就要放进抽屉里。
“高小相公,这可是一百两银子啊……别,你等等,等我把话说完。”俞兴言的话音中带着哭腔,要去拉高文的手,将一百两银子五字咬得极重。
是啊,这已经是天价了。可以说已是坏了行业规矩,别人的书一本二两,你一百两。如果传出去,别的作者不干,下次交稿的时候肯定会讨价还价。如此一来引起连锁反应,整个陕西的写书人的润笔只怕都要翻几个跟斗。这无形中增加了各大小书坊的成本,到时候,只怕自己是要被其他书商骂的。
要知道,明朝早中期,因为美洲的白银还没有大量输入中国。总体来说,市面上的货币供应量非常不充分,银价到企。就拿一县县尊来说,堂堂正七品朝廷命官,每年的俸禄也不过三十来两。陕西一地物价低廉,旱地也就二三两银子一亩,一百两银子,都可以兴一个小庄园了。老实说,一下子拿这么多钱出去,俞兴言还是很肉疼的。
高文:“老先生好大方,不过,我这人做人做事一向不喜欢占人便宜。还没替老先生赚一文铜钱,怎好收你这么多银子。在下和老先生一见如故,下一本吧,下一本你我或许还有合作的机会。”
说句实在话,书中的故事如何,他也不再意,甚至没有读进去。
等到侄子俞士元大力推荐之后,他才勉强将第一章读完,读毕也不觉得有甚出奇之处,故事甚至有点老套。
但名著就是名著,能够站在明清文学顶峰的作品自然有一种让人难以抵抗的魅力。或许你刚开始读的时候没有感觉到,等放下书,那里面的猴儿却活过来了,没日没夜在你脑海中,梦境中纠缠。让你禁不住思索,接下来那书中的故事有什么模样?
是的,书中的人物已经活了,有了自己的生命了。
这才寥寥八千字,一个章节,就已经让自己痴成这样,可见这本书精彩到何等程度。
在打听高文是何方神圣的这几天里,俞老板已经被书中的故事折磨得快要狂躁了。此刻,听到新的章节,如中梦魇,两耳高耸,急欲一听为快。
可是,高文的“真个是”拖得老长,却死活没有下文,叫他一颗心悬在半空,无论如何也塌实不了。
须臾,他实在是忍受不住了,猛地转过身来,扑到高文面前,嘶声叫道:“下面呢,下面呢?”
高文:“下面没有了。”
“什么,下面没有了?这都四天还是五天,你就写了这行字,你都是干什么的?你是不是不想写了,该死的,你是司礼监派出来的吗?”所谓司礼监,乃是内宫十二监之首,掌管朝廷批红大权。没错,司礼监的掌印、秉笔和随堂等人都是胯下受了一刀的太监。
这一声又是苍凉又是悲愤,直如巫山猿啼。
那边堂屋里,织机停了,高母的声音柔柔传来:“文儿。”
高文忙道:“娘,没事的,没事的。”
说完,他拉开抽屉,将一大叠稿子放在桌上:“俞老先生,我是逗你玩的。这是《西游记》第一本的稿子,你且看看。无论是分成还是买断,等你看完咱们再谈。无论如何,总归能够商量出一个你我都满意的方案。”
“这么多,都快十万字了吧……”吃吃地呻吟一声,俞兴言眼睛里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一把抢了过去,坐在椅子上,一字一句地读起来。
这一读,当真是酣畅淋漓,又如何醍醐灌顶,大热天吃了碗冰镇酸梅汤。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那悟空偷吃蟠桃,又盗取太上老君金丹反出天庭。天宫实在降不住神通广大的猴王,无奈之下,玉皇大帝只得派人去请二郎神前去花果山讨伐不臣。
一个是有着天罡三十六变的二郎真君,一个是有地煞七十二变的齐天大圣美猴王。二人这一场战斗妻逢对手,将遇良才,真真是《西游记》一书中最大的*。
而俞老板也心神也随着两人的兵来将往而起起落落,感觉手板上全是冷汗,一颗心都纠结成一团。待看到猴子化做一座庙宇,偏偏尾巴没处搁置,只能变成旗杆之时禁不住咯地笑出声来,“这猴儿,终归是改不了飞扬跳脱的性子……啊!”
就在这个时候,一张大手伸出来盖在稿子上面。
自己正看得畅快,突然被人打断,心中的怒气翻涌上来。俞兴言:“干什么,手挪开……高小相公……”
抬头看去,是高文那张有些得意的脸:“俞老先生,天都快黑了,可不能再看下去了。若你觉得这书好,咱们谈妥润笔,你自带稿子回去,有的是工夫细细品味。”
“天得黑了啊!”这个时候,俞兴言吃了一惊。
做了十多年书坊老板,每天都要读上一两本书,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习惯。正因为看得书实在太多,拿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已经审美疲劳。因此,他平日里看书的速度都飞快快。一本七八万字的词话,只需一个时辰。当然,同现代人还是不能比的,他却不知道,高文以前读网络小说的时候,一个晚上啃上五六十万字毫无难度。
俞老板回头一想,方才自己正好读到《西游记》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也就读了四万来字,却花了一个下午。看样子,自己是真的沉迷进去了。在读的时候,甚至还在潜意识中放慢了速度,惟恐读得太快把这故事看完之后,因为没有后话,心中空荡荡没处着落。
至此,他才充分认识到这书的厉害之处:这才是真正的故事啊,相比之下,老夫以前读过的都是垃圾。那种垃圾书,读再多又有什么用?所谓,宁食仙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西游记》就是王母娘娘蟠桃园里的仙桃,芳香可口,读之,三月不知肉味。更何况,这仙桃质优量大,过瘾,真是过瘾!
说其他书都是垃圾,其实也偏颇。
明朝早期的小说就写作技巧而言其实都不甚高。这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小说演义话本在这个时代,也不过是刚成为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和文学类型,作者不多,且写作功底参差不齐。要等到明朝中期,社会进一步繁荣稳定,市民阶层的数量进一步壮大,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者参与其中。
就现在世面上的作品来说,虽然都是章回体小说,可故事都非常老套,不过是才子佳人风花雪月,且写得也粗疏,细节描写一概也无,*处都是搔不到痒处。最要命的是篇幅都短,最长的也就几万字,看得人意尤未尽。更多的则是几千字一个故事,没办法只能将十几个故事收拢在一起,结成一个集子。比如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坊间有十几个版本,但都是七八千字的篇幅。有的时候,俞老板想,作者为什么不多写的。若是换成老夫,断桥遇雨先拉个一千来字,白蛇和许仙开药铺子也可以弄几个故事。吃雄黄酒写他一千字,白娘子被镇压在雷峰塔下写上一千字,盗仙草一千字,水漫金山一千字,不就能出个单行本了?
想归想,可真要写起来却难,若换成自己,搞不好通篇都是水,读者也不会买帐。
因此,世面上那些所谓的长篇词话,说穿了不过是由一个个短篇的集合。真正的大长篇大约只有《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但这两本书中,《三国演义》之所以那么长,那是有史可循,按照史实写下去就是了,只需八分实两分虚即可,十分讨巧。至于《水浒传》,一个人下完接着再写下一个,上一回写的是史进,下一回就变成了鲁智深,再下一回则是武松,就好象是一串念珠,虽然用一根线儿串着,可彼此之间却互不干系,说穿了也是短篇小说,只不过作者非常高明,叫人看不出来罢了。
高文所写的这本《西游记》,主角就一个孙悟空。书一开篇就交代猴王出世,天现异常,惊动天庭,开门见山,先声夺人。接着就是发现水帘洞,拜在菩提老祖门下学成神通。再下来就是龙宫夺宝,龙王告上天宫,玉皇大帝招安猴儿。
再下来,猴王因为不满官职太小造反。天宫派托塔天王和哪吒征讨,结果吃了个大败仗。
玉皇大帝无奈,只得答应猴王的所有条件,再次招安,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命他看守蟠桃园。
猴儿终归是猴儿,监守自盗,将蟠桃偷了个干净,又不满蟠桃大会没有请他这个齐天大圣,再次大闹天空。
孙悟空法力实在高强,玉皇大帝实在没辙,又派人去请二郎神。
这书中的所有故事都一以贯之,前后呼应。有因有果,有悬念,又能顺利破解。起承转合,入丝入扣,自然顺畅,有章有法。真要强自比拟,还真有点八股时文的味道,破题、承题、起讲……中股……束股……最妙的是后面还有个小结,或者大结。
这种通篇都有无数钩子吊人胃口的词话,不将人看得如癫如狂才怪。
就在这几天,只看了《西游记》第一回,俞兴言就知道这书的厉害。今日看到第六回,这才真正的体味到此书的魔力。
“发财了,发财了!”内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大声呐喊。
听到高文这话,俞兴言忙定了定神,道:“高小相公,分成的事情真不行啊……要不,这本稿子我给你一百两银子。”
高文微笑着摇头,不说话,只将稿子收拢,就要放进抽屉里。
“高小相公,这可是一百两银子啊……别,你等等,等我把话说完。”俞兴言的话音中带着哭腔,要去拉高文的手,将一百两银子五字咬得极重。
是啊,这已经是天价了。可以说已是坏了行业规矩,别人的书一本二两,你一百两。如果传出去,别的作者不干,下次交稿的时候肯定会讨价还价。如此一来引起连锁反应,整个陕西的写书人的润笔只怕都要翻几个跟斗。这无形中增加了各大小书坊的成本,到时候,只怕自己是要被其他书商骂的。
要知道,明朝早中期,因为美洲的白银还没有大量输入中国。总体来说,市面上的货币供应量非常不充分,银价到企。就拿一县县尊来说,堂堂正七品朝廷命官,每年的俸禄也不过三十来两。陕西一地物价低廉,旱地也就二三两银子一亩,一百两银子,都可以兴一个小庄园了。老实说,一下子拿这么多钱出去,俞兴言还是很肉疼的。
高文:“老先生好大方,不过,我这人做人做事一向不喜欢占人便宜。还没替老先生赚一文铜钱,怎好收你这么多银子。在下和老先生一见如故,下一本吧,下一本你我或许还有合作的机会。”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