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73
郎中令夫人和孟苍灵看到张褚芸母女,面上也有些不自在。
孟苍灵行礼时,周瑛华只微微抬眼,并未起身,眼睛往旁边轻轻一扫,称心会意,扶起孟苍灵,将她让到一边坐了。
周瑛华把张褚芸叫到跟前,拉着她的手,含笑道:“南吴国是本宫的母国,你们都是名门千金,又是西宁使者,身份贵重,到了南吴,本宫的父兄们必不会亏待你们。”
张褚芸神色淡然,低垂着头,看着自己擦了凤仙花汁的指尖,默然不语。
张夫人一直朝她使眼色,她全然当做没看见的样子。
周瑛华浑不在意,说了一会子闲话,才让如意送几名女眷出宫。
期间她对孟苍灵颇为冷淡。
郎中令夫人面色有些不好看,孟苍灵更是脸色铁青,如花一般美貌的青春少女,回话时,语气硬邦邦的,惟恐别人不知道她心里有气。
临走时,周瑛华还拉着张褚芸的手叮嘱了好些话,孟苍灵站在一边,眼眶发红,几乎能喷出几点火星子。
如意把两对母女送到殿外,去了半日,回来时道:“孟小姐好大的脾气,才出含章殿,就和永乐侯府的张小姐吵起来了。”
称心坐在脚踏上剥葡萄,指尖捧着一颗圆润的紫色葡萄,笑嘻嘻道:“张夫人和郎中令夫人也不管?”
如意一摊手:“小姐们的口角,不过是气话,张夫人和郎中令夫人一开腔,那才是真的骂人不带脏字儿呢!”
郎中令自恃孟家族亲,自然看不起外强中干的张夫人,而张夫人觉得女儿以后就是南吴国的婕妤,多了几分底气,面对昔日常常对自己颐指气使的孟家太太,难得强硬一回。两人在出了宫门后,本来相安无事,后来孟苍灵几次挑衅张褚芸,张褚芸反唇相讥,两位母亲看似在调和,其实句句都是含沙射影,讥刺对方。
称心听得一阵意动,心中有些作痒,恨不能立刻奔到宫门前去看热闹,想起周瑛华的吩咐,没敢吱声,继续埋头剥葡萄。
周瑛华手捧一只青花芙蓉白凤纹小茶盅,银镀金镶嵌宝石凤凰护甲擦过薄脆杯壁,发出嚓嚓轻响。
该是时候收网了。
孟苍灵是孟氏嫡女,心高气傲,她故意当着孟家人的面优待张褚芸母女,孟苍灵肯定会心生不满,和张褚芸发生争执。
婕妤之位决定着哪户世家能在开采银矿的过程中独占一成利润,张家这几年已经渐渐没落,把这个最肥的差事交给张家,不是出于好心,完全只是为了把他们家放在火上煎烤。其他世家看唯独他们张家占的份子多,肯定会联起手来,把早就摇摇欲坠的张家拉下马。
而张安鸿利欲熏心,根本顾不上其他,还沾沾自喜,以为果真是张褚芸得了周瑛华的喜欢。
周瑛华揭开杯盖,徐徐吹去萦绕在杯口的热气,这几天,已经陆陆续续有三家命妇密告张家暗行不轨之事,她把所有密信交给卫泽,卫泽没有迟疑,直接命令窦子元去收集证据。
没有意外的话,永乐侯府,将会成为第一家倒台的世家勋门。
西宁国,利川城外。
一辆青油马车在岔道的茶寮前拐了个弯,茶寮老板看了一眼那两匹膘肥体健、皮毛油亮的骏马,心中暗赞一声,端起茶盘笑呵呵上前招呼:“郎君略坐一坐,天干热燥的,好用些茶水润润口。”
头扎布巾、着一声齐膝短衫的小厮勒住缰绳,跳下马车:“大爷,劳烦您,前面往左的山道可是去往宣恩县?”
茶寮老板点头答道:“正是宣恩县,往左再走七八里路,就能走出咱们凤凰山,山脚下有一个斧头形状的大池子,池边尽是芦苇丛和荷花莲蓬,顺着土路再往前不过十几里路的脚程,就能看到小山包上一座尖顶的石头塔,那宣恩县就在宝塔山脚下,听郎君的口音,像是从北方来的?”
小厮并不答话,回身掀开青布帘子,朝里道:“小公子,要不要下来用些茶饭?”
钱凤桐在老爹的怀里翻了个身,长吁一口气:赶了将近一个月的路,风餐露宿,诸事不便,吃尽苦头,如今总算是快到西宁国了!
揉着眼睛迷迷糊糊道:“切六盘牛肉,四盘带走路上吃,你一人十个馍馍,我和老爹要两个蒸饼,下四碗鸡丝面,再来一壶卤梅水。”
茶寮老板站在一旁,一句一句听得分明,一边默记一边将人往草棚里迎,“好嘞,几位郎君先喝杯凉茶解解渴,我家婆娘手脚快,饭菜马上就能收拾妥当。”
钱凤桐坐起来伸了个懒腰,掀开身上盖的薄衫,把蜷缩在车厢里睡得死猪似的钱老爹摇醒:“爹,就快到宣恩县了,咱们先去吃些热食。”
钱老爹睁开眼睛,打了个哈欠,一双凤眼水汪汪跟浸了一笼轻烟似的。因为他这双眼眸长得格外好看的缘故,哪怕是他无意间的一个眼神,都像是满蕴着无限风月柔情,勾得人心潮澎湃醺然欲醉。
瞳若秋水、目似流波,北齐临安城的钱家九郎天生一副姣好容貌,是城内数一数二的美男子。可惜他空长了一副好相貌,文不成、武不就,加之从小被钱家老太爷捧在手心里养大,又添了一身娇滴滴的骄纵脾气。成亲七八年,二十好几的人了,依然不事生产,碌碌无为。
原先还没什么,钱家家大业大,随便哪个指头缝里漏点东西,都够钱老爹衣食无忧、享乐一生了。可钱老爹并非嫡出,年前钱家老太爷一归西,钱家大爷接管家业后,把库房一锁,一家给三百两白银,四箱丝绢,八床锦被,一口大锅,就利利索索将几个拖儿带女的庶兄弟打发走,出去自己过活。
北齐国近年来灾荒频起,老百姓们衣不蔽体、穷困潦倒,能不饿死便是祖宗保佑。挨到年底,谁家可以蒸上一锅白米饭,煮几碗猪肉白菜馅饺子,煎几尾肥鱼,炸一笸箩素丸子,熬一吊子肥肉藕汤,已是难得的奢侈,常年吃不饱肚子,是眼下北齐国农人的常态。
此时一斗谷只需五个铜板,三百两白银,足够寻常一家七八口的市镇人家过上二三十年吃穿不愁的好日子了。可对于从小锦衣玉食、呼奴使婢的富贵公子们来说,平时一顿酒饭就要花费五千钱,还没算上给花娘们的赏银,何况如今是要分出去单过,一家老小十几口人,三百两银子哪里能够?
钱大爷是嫡长子,继承钱家实乃名正言顺,他们父子几人又都是官身,钱家嫡出的七郎还在军中任职,手握兵权,可以说钱家大房的拳头是又大又硬。甭管钱家庶子庶孙们如何哭天抢地、咒骂不停,钱家下人只管粗声粗气一顿怒吼,把昔日高高在上的主子们往外一推,包袱一扔,便不管了。
钱老爹人长得漂亮,本事却一点也无。才刚死了老爹,又被嫡长兄赶出家门,一片凄风苦雨中,勉强找了个破落小院子栖身。
屋漏偏逢连夜雨,钱老爹搂着心肝宝贝儿子钱凤桐默默垂泪的时候,他的娘子郭氏留下一封和离书,卷了家里的存银,带着所有仆人,连夜跑回山东娘家去了。
钱老爹唉声叹气了大半个月,给一向最为亲近的嫡兄钱七郎写了一封家信求助,钱七郎远在镇北大营,民间书信来往全靠南北商人投递,算起来钱七郎最早也要到年底才能收到钱老爹写的信。
而这封求救信才托人送出去没两天,他们父子二人就被前来收租的户主给赶出来了。
钱老爹倒是还藏有三十两银子的私房留着救急,另外还有一辆马车、两匹宝马。朝廷对马匹的控制很严,跛脚杂毛马都不易得,两匹通身乌黑发亮的骏马更是身价不菲,蛮可以变卖出去换些银钱花用。
可惜钱老爹平生别的爱好没有,既不喜欢临安城内富贵子弟最为风行的打马球、斗奇花,也不赌钱吃酒,更不喜流连勾栏,唯有那两匹骏马是他的心头好,别说卖出去换钱买粮食,就是他自己饿肚子,也不肯委屈两匹神驹。
父子俩卷了包袱行李,牵着两匹宝马,流落到城外一所香火寂寞的野庙中。勒紧裤腰带,天天跟着寺里的和尚吃稀粥啃窝头,勉强凑活了半个多月,忽然接到一封从西宁国寄来的书信。
信上说钱老爹胞姐钱氏的女儿如今已经成了西宁国的皇后,辗转听说他这个亲舅舅过得很不如意,要把他们父子俩接到西宁国去,还会给他封个官做!
钱老爹依稀记得自己是有一个年长几岁的同母姐姐,容貌不俗,当年才十几岁时被北齐国的使臣挑中,带到南吴国为南吴皇帝献艺,之后便被南吴皇帝纳入后宫,还为南吴皇帝生了个公主。
钱老爹的亲生姨娘去世前,心心念念着想见女儿最后一面,不然走得不安心。钱老爹当时曾去驿馆打听过,使臣告诉他,钱妃早就过世了。
姨娘终究还是没见到姐姐,就撒手人寰。
一晃多年,钱老爹没有想到,姐姐的女儿已经贵为一国之母,而且还特意打发人到北齐国寻亲。
钱老爹欣喜若狂:什么是天上掉馅饼,这就是!皇后娘娘的亲舅舅,那得多威风啊?戏文上不是都说了吗,皇后的舅舅,是能封侯拜相的。
钱老爹看过书信后,想也不想,立刻回房收拾铺盖卷,预备跟着送信的小厮杜丹青一起去西宁国。
做父亲的不靠谱,儿子钱凤桐便格外早熟,他拦住老爹,觉得皇后的书信有些蹊跷:堂堂西宁国的皇后,如果果真想接自己的亲人去西宁国享福,肯定会派出一队使臣,把他们风风光光接回西宁国,怎么可能只派一个小厮过来接他们?
也太寒酸了。
钱老爹一心想着当上侯爷以后怎么扬眉吐气,哪里听得进钱凤桐的劝告?
而且杜丹青也说了,皇后之所以只派他一个人送信,是因为担心钱老爹的身份泄露之后,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才会让他们隐瞒身份,谨慎行事。
于是,钱氏父子俩再度搬迁,收拾好行李,牵着两匹宝马,别过野寺中的僧人们,跟着杜丹青一起,踏上前往西宁国的旅途。
一路上两匹马儿们拉车赶路,钱老爹心疼得跟什么似的,早就嚷嚷着要去买两头牛,来接替他家宝贝马驹。
钱凤桐没答应,他始终觉得杜丹青心藏不轨,觉得有马儿在身边,逃命的时候能跑得远一点。而且他嫌弃牛车、驴车慢,同时不够风光——如果西宁皇后真的是他的表姐,那他这个表弟总得气派一点,才不至于让西宁人嘲笑。
是的,虽然怀疑杜丹青没安好心,钱凤桐心里其实也盼着他说的都是真的——皇后娘娘的亲表弟,能餐餐吃大鱼大肉,有花不完的银两,穿不完的绫罗,就算前途叵测,至少也比天天吃稀粥要好得多!
颠簸大半个月,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还得时时刻刻小心山野之地的凶猛走兽,或是喜欢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
钱老爹提心吊胆,可怜兮兮,每晚都含着两泡眼泪入睡。
进入楚州后,离宣恩县越来越近,马车走上平坦的官道,也没原先那么颠了,钱老爹才总算放下心来,自此一路酣睡,除开解手,再不肯下车,这时候他倒是不心疼他的两匹爱驹了。
马车停在茶寮前,钱凤桐叫醒钱老爹,自己在一旁梳通乱发,整理衣裳。
钱老爹百无聊赖地吧嗒嘴巴,微红的凤眼随意往杜丹青那里瞟了一眼。
杜丹青被钱老爹风流婉转的眼风一扫,顿时一阵脸热心跳,一张黑脸几乎马上就要蒸熟了,连忙递上手巾仔仔细细给他擦脸,又拿出木梳子给他梳了个整洁端正的发髻,戴好头冠,然后替他捶捶大腿,捏捏胳膊,揉揉肩膀。
一直等钱老爹起床气全消,觉得浑身上下都舒坦了,杜丹青才抖擞精神,小心翼翼搀着钱老爹下马车。
钱凤桐瞧着杜丹青那副诚惶诚恐的讨好模样,撇了撇嘴。
大周朝盛行美男子之风,富贵人家的郎君,五六岁起就会互相攀比彼此的相貌气度,还学会用铅粉、胭脂、熏香来妆饰自己的仪容。
甭管你才华如何,只要你长得好看,就能在世家子弟中大出风头。
比如才高八斗的右丞相纪大郎,幼年早慧,年仅十二岁时,就以一篇字字珠玑、辞藻华丽的《泽波赋》引得洛阳纸贵,一时风头无两。只可惜纪大郎相貌丑陋,面如锅底,始终得不到北齐刘皇帝的喜爱和重视,饶是他凭着自己的才干一步步升官进爵,官至右丞相,其风评和名声依旧不及相貌俊美的左丞相谢十八郎。
北齐国从前朝起,就十分推崇形容妍丽、五官清秀的美男子。钱老爹生得秀美如玉,在临安城时颇有盛名,每次他出城游玩,骑马归来时往往引得万人空巷。少女闺秀,妇人老妪,甚或平民男子,贩足走夫,都齐齐出动,将城门口挤得水泄不通,大家摩拳擦掌,就是为了一睹美男子钱家九郎的真容。
钱老爹一骑轻尘,路边轩窗扔下无数丝帕、香包、花瓣、香果,犹如漫天花雨一般,等他回到钱府,座下灵驹的马蹄都还带着一股子浓香。
西宁国和南吴国的世家公子都以俊朗英武为美,从来不会涂脂抹粉,尤其是深处内陆的西宁国,闺秀们更加向往阳刚气十足的男子。
像杜丹青这样土生土长的西宁国人,何曾见过如钱老爹这般风姿独秀、气质出尘的美男子?
钱老爹不仅姿容秀丽,还和周皇后的相貌十分相似。
于是,寡言少语的杜丹青,一见钱老爹,就像见了周皇后,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一路上,他把肩不能提、手不能挑的钱老爹奉若神明一般,争着抢着伺候他的衣食起居,惟恐有一丝怠慢。就连钱老爹解手,杜丹青也必定忠心耿耿守在一边,防着不懂规矩的宵小偷看郎君。
钱老爹十分得意,每天支使杜丹青干这个,做那个,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西宁国的王侯贵族。
钱凤桐看到老爹这副颐指气使的模样,几乎能够想象到,等进入西宁国,老爹的尾巴,早晚得瞧到天上去!
父子两人懒洋洋下了马车,一前一后走进茶寮。
杜丹青把马车赶到草棚底下,喂两匹骏马吃了些草料,然后过来一起吃面。
他收拾出一个干净方桌,还用自己的袖子使劲擦店里乌黑油亮的条凳,直将条凳擦得光可鉴人,这才恭恭敬敬扶着钱老爹坐下。
然后拿起桌上的抹布,在另一条凳子上随意抹了几下,对钱凤桐道:“小公子,坐这边。”
钱凤桐:“……”
茶寮老板和老板娘端着几碗鸡丝面和切得薄薄的酱牛肉走过来,一见钱老爹清俊的样貌、通身的风流气派,老夫妻俩的眼睛都看直了。
呆立片刻,茶寮老板推了一把自家娘子,“婆娘,还不快煎茶去!”
北齐国一般的食肆、客栈、茶寮、酒肆,给客官上的凉茶都是一锅开水,随意扔几把酸浆叶子煮出来的,不值什么钱。
茶是贵族富户们才能随意享用的奢侈品,寻常人家偶尔也煮茶,但只有贵客来时,才会奉上茶汤。北齐国最常见的煎茶法,必须用木炭为燃料,取最好的山泉水,把茶饼碾成粉末,筛净后掺入沸水之中煎煮,一边搅拌,一边加入盐巴、葱、姜、松子、橘皮、杏仁等干果,也有加猪油的。
钱凤桐的嫡母郭氏喜欢在煎茶后,就着剩下半锅油花翻滚的热茶汤煮面条吃。
那布衣老妇架上炭炉、铜锅,翻出装茶饼的罐子、瓷盒、干果盒子和一枚细长汤匙,取来一瓮储存在柜台里的清甜泉水,特意洗净手后,在茶寮当中扇风炉煎起茶来。
钱凤桐细看老妇行事,注意到老妇并未筛茶粉,也没放猪油、葱姜和盐巴,而是在茶汤中掺了几匙子核桃、枇杷、茉莉和玫瑰花。
他暗暗道:利川是西宁国最东边的市镇,老妇的煮茶法,应该是按着西宁人平时吃茶的习惯来的,他和老爹到了西宁国以后,少不得把在北齐国的生活习惯一样一样改过来,免得在皇后表姐面前丢丑。
茶寮老板搓着双手,偷偷打量几眼钱老爹,谄笑道:“郎君好风采,老朽活这么大岁数,还从未见过郎君这般人品风度。乡野之地,没什么好招待的,请郎君喝碗婆娘的煎茶,还望郎君不要嫌弃。”
钱老爹长这么大,凭着天生一张人见人爱、我见犹怜的面孔,早已对旁人的奉承和追捧习以为常。见茶寮老板夫妇如此讨好,也只是淡淡笑了一下,并未动容,朱唇轻启,说了一句“多谢老伯好意”之后,便再没搭理茶寮老板,只自顾自吃他的鸡丝汤面。
茶寮老板并不觉得钱老爹冷淡,反而一副正当如此的神情,颤颤巍巍去拿蒸屉里的馍馍和糖糕蒸饼,送到他们桌上,又去盛了几盘他们不曾点过的笋干咸菜,送与他们吃。
杜丹青立刻把笋干盘子推到钱老爹跟前,好让他能挟得到菜。
并未继承老爹美貌的钱凤桐:“……”
他现在真想摔碗!
传说临安城北边和钱老爹齐名的美男子谢十三郎和左丞相谢十八郎同是河东谢家子弟,只不过谢十八是谢家嫡脉,而谢十三是远支旁系。
谢十三郎少年失怙,家徒四壁,一家十几口人,全靠寡母替人浆洗衣裳过活,连顿饱饭都吃不起,家中几个大孩子惯以偷鸡摸狗为生。但歹竹出好笋,谢十三郎越长越妖娆美丽,城北许多爱慕他美貌的老百姓不忍见他忍饥挨饿,天天往他家送米送粮,堆起来的米袋子有城楼那么高。
郭氏经常和仆人闲话,议论自家夫君钱老爹和城北谢十三郎到底谁更俊美。
钱凤桐每次听到妇人们议论城中美男子,都会嗤之以鼻,觉得婆子丫头们说的那些关于钱老爹和谢十三郎的趣事野闻都是好事之人胡乱瞎编的,不然郭氏最后怎么舍弃貌美如花的老爹,携款跑了?还有那院子的户主怎么没看在老爹的面子上,免掉他们的租钱?
现在钱凤桐总算信了:原来帅真的可以当饭吃!
他恨不能以头抢地:为啥啊,为啥老爹貌若潘安,人人追捧,他这个儿子却相貌平平,无人问津呢?
从杜丹青的态度来看,皇后表姐周氏也是个美人……
钱凤桐怀着一腔愤懑,哗啦啦几口吃完一碗鸡丝面:但愿他的这位表姐不会和北齐国那些闺秀们一样,喜欢娘娘腔似的病美人!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越写越混乱,没写过长文,以为只要照着心里想的写就成,结果发现好难( ⊙ o ⊙ )啊!
可能要放缓脚步梳理一下大纲了,不过依旧会坚持日更哈~
另一篇文《明朝小官人》是穿越种田,心烦的时候就去存这篇的稿,比较省心,这个月中到月底应该要放出存稿了,在这里求个收藏~xet/onebook.php?novelid=3016664
孟苍灵行礼时,周瑛华只微微抬眼,并未起身,眼睛往旁边轻轻一扫,称心会意,扶起孟苍灵,将她让到一边坐了。
周瑛华把张褚芸叫到跟前,拉着她的手,含笑道:“南吴国是本宫的母国,你们都是名门千金,又是西宁使者,身份贵重,到了南吴,本宫的父兄们必不会亏待你们。”
张褚芸神色淡然,低垂着头,看着自己擦了凤仙花汁的指尖,默然不语。
张夫人一直朝她使眼色,她全然当做没看见的样子。
周瑛华浑不在意,说了一会子闲话,才让如意送几名女眷出宫。
期间她对孟苍灵颇为冷淡。
郎中令夫人面色有些不好看,孟苍灵更是脸色铁青,如花一般美貌的青春少女,回话时,语气硬邦邦的,惟恐别人不知道她心里有气。
临走时,周瑛华还拉着张褚芸的手叮嘱了好些话,孟苍灵站在一边,眼眶发红,几乎能喷出几点火星子。
如意把两对母女送到殿外,去了半日,回来时道:“孟小姐好大的脾气,才出含章殿,就和永乐侯府的张小姐吵起来了。”
称心坐在脚踏上剥葡萄,指尖捧着一颗圆润的紫色葡萄,笑嘻嘻道:“张夫人和郎中令夫人也不管?”
如意一摊手:“小姐们的口角,不过是气话,张夫人和郎中令夫人一开腔,那才是真的骂人不带脏字儿呢!”
郎中令自恃孟家族亲,自然看不起外强中干的张夫人,而张夫人觉得女儿以后就是南吴国的婕妤,多了几分底气,面对昔日常常对自己颐指气使的孟家太太,难得强硬一回。两人在出了宫门后,本来相安无事,后来孟苍灵几次挑衅张褚芸,张褚芸反唇相讥,两位母亲看似在调和,其实句句都是含沙射影,讥刺对方。
称心听得一阵意动,心中有些作痒,恨不能立刻奔到宫门前去看热闹,想起周瑛华的吩咐,没敢吱声,继续埋头剥葡萄。
周瑛华手捧一只青花芙蓉白凤纹小茶盅,银镀金镶嵌宝石凤凰护甲擦过薄脆杯壁,发出嚓嚓轻响。
该是时候收网了。
孟苍灵是孟氏嫡女,心高气傲,她故意当着孟家人的面优待张褚芸母女,孟苍灵肯定会心生不满,和张褚芸发生争执。
婕妤之位决定着哪户世家能在开采银矿的过程中独占一成利润,张家这几年已经渐渐没落,把这个最肥的差事交给张家,不是出于好心,完全只是为了把他们家放在火上煎烤。其他世家看唯独他们张家占的份子多,肯定会联起手来,把早就摇摇欲坠的张家拉下马。
而张安鸿利欲熏心,根本顾不上其他,还沾沾自喜,以为果真是张褚芸得了周瑛华的喜欢。
周瑛华揭开杯盖,徐徐吹去萦绕在杯口的热气,这几天,已经陆陆续续有三家命妇密告张家暗行不轨之事,她把所有密信交给卫泽,卫泽没有迟疑,直接命令窦子元去收集证据。
没有意外的话,永乐侯府,将会成为第一家倒台的世家勋门。
西宁国,利川城外。
一辆青油马车在岔道的茶寮前拐了个弯,茶寮老板看了一眼那两匹膘肥体健、皮毛油亮的骏马,心中暗赞一声,端起茶盘笑呵呵上前招呼:“郎君略坐一坐,天干热燥的,好用些茶水润润口。”
头扎布巾、着一声齐膝短衫的小厮勒住缰绳,跳下马车:“大爷,劳烦您,前面往左的山道可是去往宣恩县?”
茶寮老板点头答道:“正是宣恩县,往左再走七八里路,就能走出咱们凤凰山,山脚下有一个斧头形状的大池子,池边尽是芦苇丛和荷花莲蓬,顺着土路再往前不过十几里路的脚程,就能看到小山包上一座尖顶的石头塔,那宣恩县就在宝塔山脚下,听郎君的口音,像是从北方来的?”
小厮并不答话,回身掀开青布帘子,朝里道:“小公子,要不要下来用些茶饭?”
钱凤桐在老爹的怀里翻了个身,长吁一口气:赶了将近一个月的路,风餐露宿,诸事不便,吃尽苦头,如今总算是快到西宁国了!
揉着眼睛迷迷糊糊道:“切六盘牛肉,四盘带走路上吃,你一人十个馍馍,我和老爹要两个蒸饼,下四碗鸡丝面,再来一壶卤梅水。”
茶寮老板站在一旁,一句一句听得分明,一边默记一边将人往草棚里迎,“好嘞,几位郎君先喝杯凉茶解解渴,我家婆娘手脚快,饭菜马上就能收拾妥当。”
钱凤桐坐起来伸了个懒腰,掀开身上盖的薄衫,把蜷缩在车厢里睡得死猪似的钱老爹摇醒:“爹,就快到宣恩县了,咱们先去吃些热食。”
钱老爹睁开眼睛,打了个哈欠,一双凤眼水汪汪跟浸了一笼轻烟似的。因为他这双眼眸长得格外好看的缘故,哪怕是他无意间的一个眼神,都像是满蕴着无限风月柔情,勾得人心潮澎湃醺然欲醉。
瞳若秋水、目似流波,北齐临安城的钱家九郎天生一副姣好容貌,是城内数一数二的美男子。可惜他空长了一副好相貌,文不成、武不就,加之从小被钱家老太爷捧在手心里养大,又添了一身娇滴滴的骄纵脾气。成亲七八年,二十好几的人了,依然不事生产,碌碌无为。
原先还没什么,钱家家大业大,随便哪个指头缝里漏点东西,都够钱老爹衣食无忧、享乐一生了。可钱老爹并非嫡出,年前钱家老太爷一归西,钱家大爷接管家业后,把库房一锁,一家给三百两白银,四箱丝绢,八床锦被,一口大锅,就利利索索将几个拖儿带女的庶兄弟打发走,出去自己过活。
北齐国近年来灾荒频起,老百姓们衣不蔽体、穷困潦倒,能不饿死便是祖宗保佑。挨到年底,谁家可以蒸上一锅白米饭,煮几碗猪肉白菜馅饺子,煎几尾肥鱼,炸一笸箩素丸子,熬一吊子肥肉藕汤,已是难得的奢侈,常年吃不饱肚子,是眼下北齐国农人的常态。
此时一斗谷只需五个铜板,三百两白银,足够寻常一家七八口的市镇人家过上二三十年吃穿不愁的好日子了。可对于从小锦衣玉食、呼奴使婢的富贵公子们来说,平时一顿酒饭就要花费五千钱,还没算上给花娘们的赏银,何况如今是要分出去单过,一家老小十几口人,三百两银子哪里能够?
钱大爷是嫡长子,继承钱家实乃名正言顺,他们父子几人又都是官身,钱家嫡出的七郎还在军中任职,手握兵权,可以说钱家大房的拳头是又大又硬。甭管钱家庶子庶孙们如何哭天抢地、咒骂不停,钱家下人只管粗声粗气一顿怒吼,把昔日高高在上的主子们往外一推,包袱一扔,便不管了。
钱老爹人长得漂亮,本事却一点也无。才刚死了老爹,又被嫡长兄赶出家门,一片凄风苦雨中,勉强找了个破落小院子栖身。
屋漏偏逢连夜雨,钱老爹搂着心肝宝贝儿子钱凤桐默默垂泪的时候,他的娘子郭氏留下一封和离书,卷了家里的存银,带着所有仆人,连夜跑回山东娘家去了。
钱老爹唉声叹气了大半个月,给一向最为亲近的嫡兄钱七郎写了一封家信求助,钱七郎远在镇北大营,民间书信来往全靠南北商人投递,算起来钱七郎最早也要到年底才能收到钱老爹写的信。
而这封求救信才托人送出去没两天,他们父子二人就被前来收租的户主给赶出来了。
钱老爹倒是还藏有三十两银子的私房留着救急,另外还有一辆马车、两匹宝马。朝廷对马匹的控制很严,跛脚杂毛马都不易得,两匹通身乌黑发亮的骏马更是身价不菲,蛮可以变卖出去换些银钱花用。
可惜钱老爹平生别的爱好没有,既不喜欢临安城内富贵子弟最为风行的打马球、斗奇花,也不赌钱吃酒,更不喜流连勾栏,唯有那两匹骏马是他的心头好,别说卖出去换钱买粮食,就是他自己饿肚子,也不肯委屈两匹神驹。
父子俩卷了包袱行李,牵着两匹宝马,流落到城外一所香火寂寞的野庙中。勒紧裤腰带,天天跟着寺里的和尚吃稀粥啃窝头,勉强凑活了半个多月,忽然接到一封从西宁国寄来的书信。
信上说钱老爹胞姐钱氏的女儿如今已经成了西宁国的皇后,辗转听说他这个亲舅舅过得很不如意,要把他们父子俩接到西宁国去,还会给他封个官做!
钱老爹依稀记得自己是有一个年长几岁的同母姐姐,容貌不俗,当年才十几岁时被北齐国的使臣挑中,带到南吴国为南吴皇帝献艺,之后便被南吴皇帝纳入后宫,还为南吴皇帝生了个公主。
钱老爹的亲生姨娘去世前,心心念念着想见女儿最后一面,不然走得不安心。钱老爹当时曾去驿馆打听过,使臣告诉他,钱妃早就过世了。
姨娘终究还是没见到姐姐,就撒手人寰。
一晃多年,钱老爹没有想到,姐姐的女儿已经贵为一国之母,而且还特意打发人到北齐国寻亲。
钱老爹欣喜若狂:什么是天上掉馅饼,这就是!皇后娘娘的亲舅舅,那得多威风啊?戏文上不是都说了吗,皇后的舅舅,是能封侯拜相的。
钱老爹看过书信后,想也不想,立刻回房收拾铺盖卷,预备跟着送信的小厮杜丹青一起去西宁国。
做父亲的不靠谱,儿子钱凤桐便格外早熟,他拦住老爹,觉得皇后的书信有些蹊跷:堂堂西宁国的皇后,如果果真想接自己的亲人去西宁国享福,肯定会派出一队使臣,把他们风风光光接回西宁国,怎么可能只派一个小厮过来接他们?
也太寒酸了。
钱老爹一心想着当上侯爷以后怎么扬眉吐气,哪里听得进钱凤桐的劝告?
而且杜丹青也说了,皇后之所以只派他一个人送信,是因为担心钱老爹的身份泄露之后,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才会让他们隐瞒身份,谨慎行事。
于是,钱氏父子俩再度搬迁,收拾好行李,牵着两匹宝马,别过野寺中的僧人们,跟着杜丹青一起,踏上前往西宁国的旅途。
一路上两匹马儿们拉车赶路,钱老爹心疼得跟什么似的,早就嚷嚷着要去买两头牛,来接替他家宝贝马驹。
钱凤桐没答应,他始终觉得杜丹青心藏不轨,觉得有马儿在身边,逃命的时候能跑得远一点。而且他嫌弃牛车、驴车慢,同时不够风光——如果西宁皇后真的是他的表姐,那他这个表弟总得气派一点,才不至于让西宁人嘲笑。
是的,虽然怀疑杜丹青没安好心,钱凤桐心里其实也盼着他说的都是真的——皇后娘娘的亲表弟,能餐餐吃大鱼大肉,有花不完的银两,穿不完的绫罗,就算前途叵测,至少也比天天吃稀粥要好得多!
颠簸大半个月,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还得时时刻刻小心山野之地的凶猛走兽,或是喜欢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
钱老爹提心吊胆,可怜兮兮,每晚都含着两泡眼泪入睡。
进入楚州后,离宣恩县越来越近,马车走上平坦的官道,也没原先那么颠了,钱老爹才总算放下心来,自此一路酣睡,除开解手,再不肯下车,这时候他倒是不心疼他的两匹爱驹了。
马车停在茶寮前,钱凤桐叫醒钱老爹,自己在一旁梳通乱发,整理衣裳。
钱老爹百无聊赖地吧嗒嘴巴,微红的凤眼随意往杜丹青那里瞟了一眼。
杜丹青被钱老爹风流婉转的眼风一扫,顿时一阵脸热心跳,一张黑脸几乎马上就要蒸熟了,连忙递上手巾仔仔细细给他擦脸,又拿出木梳子给他梳了个整洁端正的发髻,戴好头冠,然后替他捶捶大腿,捏捏胳膊,揉揉肩膀。
一直等钱老爹起床气全消,觉得浑身上下都舒坦了,杜丹青才抖擞精神,小心翼翼搀着钱老爹下马车。
钱凤桐瞧着杜丹青那副诚惶诚恐的讨好模样,撇了撇嘴。
大周朝盛行美男子之风,富贵人家的郎君,五六岁起就会互相攀比彼此的相貌气度,还学会用铅粉、胭脂、熏香来妆饰自己的仪容。
甭管你才华如何,只要你长得好看,就能在世家子弟中大出风头。
比如才高八斗的右丞相纪大郎,幼年早慧,年仅十二岁时,就以一篇字字珠玑、辞藻华丽的《泽波赋》引得洛阳纸贵,一时风头无两。只可惜纪大郎相貌丑陋,面如锅底,始终得不到北齐刘皇帝的喜爱和重视,饶是他凭着自己的才干一步步升官进爵,官至右丞相,其风评和名声依旧不及相貌俊美的左丞相谢十八郎。
北齐国从前朝起,就十分推崇形容妍丽、五官清秀的美男子。钱老爹生得秀美如玉,在临安城时颇有盛名,每次他出城游玩,骑马归来时往往引得万人空巷。少女闺秀,妇人老妪,甚或平民男子,贩足走夫,都齐齐出动,将城门口挤得水泄不通,大家摩拳擦掌,就是为了一睹美男子钱家九郎的真容。
钱老爹一骑轻尘,路边轩窗扔下无数丝帕、香包、花瓣、香果,犹如漫天花雨一般,等他回到钱府,座下灵驹的马蹄都还带着一股子浓香。
西宁国和南吴国的世家公子都以俊朗英武为美,从来不会涂脂抹粉,尤其是深处内陆的西宁国,闺秀们更加向往阳刚气十足的男子。
像杜丹青这样土生土长的西宁国人,何曾见过如钱老爹这般风姿独秀、气质出尘的美男子?
钱老爹不仅姿容秀丽,还和周皇后的相貌十分相似。
于是,寡言少语的杜丹青,一见钱老爹,就像见了周皇后,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一路上,他把肩不能提、手不能挑的钱老爹奉若神明一般,争着抢着伺候他的衣食起居,惟恐有一丝怠慢。就连钱老爹解手,杜丹青也必定忠心耿耿守在一边,防着不懂规矩的宵小偷看郎君。
钱老爹十分得意,每天支使杜丹青干这个,做那个,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西宁国的王侯贵族。
钱凤桐看到老爹这副颐指气使的模样,几乎能够想象到,等进入西宁国,老爹的尾巴,早晚得瞧到天上去!
父子两人懒洋洋下了马车,一前一后走进茶寮。
杜丹青把马车赶到草棚底下,喂两匹骏马吃了些草料,然后过来一起吃面。
他收拾出一个干净方桌,还用自己的袖子使劲擦店里乌黑油亮的条凳,直将条凳擦得光可鉴人,这才恭恭敬敬扶着钱老爹坐下。
然后拿起桌上的抹布,在另一条凳子上随意抹了几下,对钱凤桐道:“小公子,坐这边。”
钱凤桐:“……”
茶寮老板和老板娘端着几碗鸡丝面和切得薄薄的酱牛肉走过来,一见钱老爹清俊的样貌、通身的风流气派,老夫妻俩的眼睛都看直了。
呆立片刻,茶寮老板推了一把自家娘子,“婆娘,还不快煎茶去!”
北齐国一般的食肆、客栈、茶寮、酒肆,给客官上的凉茶都是一锅开水,随意扔几把酸浆叶子煮出来的,不值什么钱。
茶是贵族富户们才能随意享用的奢侈品,寻常人家偶尔也煮茶,但只有贵客来时,才会奉上茶汤。北齐国最常见的煎茶法,必须用木炭为燃料,取最好的山泉水,把茶饼碾成粉末,筛净后掺入沸水之中煎煮,一边搅拌,一边加入盐巴、葱、姜、松子、橘皮、杏仁等干果,也有加猪油的。
钱凤桐的嫡母郭氏喜欢在煎茶后,就着剩下半锅油花翻滚的热茶汤煮面条吃。
那布衣老妇架上炭炉、铜锅,翻出装茶饼的罐子、瓷盒、干果盒子和一枚细长汤匙,取来一瓮储存在柜台里的清甜泉水,特意洗净手后,在茶寮当中扇风炉煎起茶来。
钱凤桐细看老妇行事,注意到老妇并未筛茶粉,也没放猪油、葱姜和盐巴,而是在茶汤中掺了几匙子核桃、枇杷、茉莉和玫瑰花。
他暗暗道:利川是西宁国最东边的市镇,老妇的煮茶法,应该是按着西宁人平时吃茶的习惯来的,他和老爹到了西宁国以后,少不得把在北齐国的生活习惯一样一样改过来,免得在皇后表姐面前丢丑。
茶寮老板搓着双手,偷偷打量几眼钱老爹,谄笑道:“郎君好风采,老朽活这么大岁数,还从未见过郎君这般人品风度。乡野之地,没什么好招待的,请郎君喝碗婆娘的煎茶,还望郎君不要嫌弃。”
钱老爹长这么大,凭着天生一张人见人爱、我见犹怜的面孔,早已对旁人的奉承和追捧习以为常。见茶寮老板夫妇如此讨好,也只是淡淡笑了一下,并未动容,朱唇轻启,说了一句“多谢老伯好意”之后,便再没搭理茶寮老板,只自顾自吃他的鸡丝汤面。
茶寮老板并不觉得钱老爹冷淡,反而一副正当如此的神情,颤颤巍巍去拿蒸屉里的馍馍和糖糕蒸饼,送到他们桌上,又去盛了几盘他们不曾点过的笋干咸菜,送与他们吃。
杜丹青立刻把笋干盘子推到钱老爹跟前,好让他能挟得到菜。
并未继承老爹美貌的钱凤桐:“……”
他现在真想摔碗!
传说临安城北边和钱老爹齐名的美男子谢十三郎和左丞相谢十八郎同是河东谢家子弟,只不过谢十八是谢家嫡脉,而谢十三是远支旁系。
谢十三郎少年失怙,家徒四壁,一家十几口人,全靠寡母替人浆洗衣裳过活,连顿饱饭都吃不起,家中几个大孩子惯以偷鸡摸狗为生。但歹竹出好笋,谢十三郎越长越妖娆美丽,城北许多爱慕他美貌的老百姓不忍见他忍饥挨饿,天天往他家送米送粮,堆起来的米袋子有城楼那么高。
郭氏经常和仆人闲话,议论自家夫君钱老爹和城北谢十三郎到底谁更俊美。
钱凤桐每次听到妇人们议论城中美男子,都会嗤之以鼻,觉得婆子丫头们说的那些关于钱老爹和谢十三郎的趣事野闻都是好事之人胡乱瞎编的,不然郭氏最后怎么舍弃貌美如花的老爹,携款跑了?还有那院子的户主怎么没看在老爹的面子上,免掉他们的租钱?
现在钱凤桐总算信了:原来帅真的可以当饭吃!
他恨不能以头抢地:为啥啊,为啥老爹貌若潘安,人人追捧,他这个儿子却相貌平平,无人问津呢?
从杜丹青的态度来看,皇后表姐周氏也是个美人……
钱凤桐怀着一腔愤懑,哗啦啦几口吃完一碗鸡丝面:但愿他的这位表姐不会和北齐国那些闺秀们一样,喜欢娘娘腔似的病美人!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越写越混乱,没写过长文,以为只要照着心里想的写就成,结果发现好难( ⊙ o ⊙ )啊!
可能要放缓脚步梳理一下大纲了,不过依旧会坚持日更哈~
另一篇文《明朝小官人》是穿越种田,心烦的时候就去存这篇的稿,比较省心,这个月中到月底应该要放出存稿了,在这里求个收藏~xet/onebook.php?novelid=3016664
言情推荐阅读:
皇后总在搞事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皇后总在搞事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