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八十三
前几个月雨水连绵, 水位暴涨,焦月之后雨水明显减少,进入下旬,接连几日都是大晴天。李大伯和周氏翻开历书研究了一阵, 决定趁着好日头曝衣、晒书。
衣裳一箱箱抬到院子里晾晒,架子、树枝上挂得满满的,花红柳绿, 姹紫嫣红,一院子樟脑陈味,空气中粉尘浮动。
晒书就更简单了,李大伯附庸风雅,平时只看笔记小说, 正经的经文书籍基本没翻开过, 买回来是什么样, 拿出来还是什么样。书匣子一只只搬到外院打开来晒, 等傍晚再一本本收进匣子里,不认字的丫头也能按着笔画数排好顺序。
李绮节特意叮嘱宝珠,不许丫头们翻动李南宣的书本和笔墨文具。
宝珠道:“我晓得呢,读书人讲究,不爱让别人碰他们的东西, 三少爷的书案是松柏收拾的。“
松柏是周氏为李南宣添置的书童, 他的丫头叫结香,周氏就给他的书童取了个名字叫松柏。
下人们私底下说:“松柏长寿,三少爷早慧单薄, 不是福寿之相,太太这是盼三少爷能够像松柏一样健壮。“
松柏人如其名,生得高高壮壮的,拳头一捏,比蒲扇还大,不像个书童,更像个跟着少爷公子逞凶斗恶的打手。难得他老实忠厚,跟着李南宣进进出出,手脚利落,做事周到,短短半个月,把李南宣的大丫头结香都给比下去了。
李绮节抬头,透过交叉的树枝,看到几缕明晃晃的日光,“三哥的衣箱交给结香,书箱让松柏照管。要是落雨的话,先收书,再收衣裳。“
连晒几天,秋、冬两季的大衣裳全曝晒了一遍。丫头们整理箱笼时,发现几件蕉葛衣裳让虫蛀了,报到周氏跟前,周氏连道可惜,请来县里的裁缝,为家里人量体裁衣,预备做新衣。旧衣交给家里的婆子缝补,留着平时家常穿。其实县里有回收旧衣的布店,男女老少的旧衣裳都收,甚至连贴身穿戴过的小衣、鞋袜、帽巾也要。旧衣卖到店里,也能换一笔钱钞,周氏舍不得,宁愿把旧衣缝缝补补接着穿,等到实在破得不能穿了,还能做成被罩、桌布。
裁缝和李家相熟,知道李大伯、周氏等人的尺寸,平时家里裁剪衣裳,只需要把尺头送到他家就行。这回周氏特地把他请到家里,主要是为李昭节和李九冬量尺寸,两人正是窜个子的年纪,几个月不见就变了个样儿,衣裳年年都要做新的。另外就是给李南宣量身,虽说他还在孝中,但既成了李家人,李大伯和周氏怎么着也得给他添上四季新衣,心里才舒坦。
外边是裁缝忙活,里边女眷的尺寸是裁缝娘子量的。周氏想起孙天佑送到李家的几匹云锦,请裁缝娘子帮着出主意,云锦价高,家里几个婆子不敢动手剪裁,怕糟蹋了好尺头。
裁缝娘子摸了摸云锦,笑道:“尺头是好尺头,礼衣的料子也没这么好的,做衣裳倒是可惜了,府上结亲的是哪户人家,好大的手笔!三小姐一看便是个有福的,日后只怕福气更大呢!“
说的是讨好的话,但意思却很明白,像李家这样的人家,平时来往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云锦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处,礼衣袍服她们不能穿,裁成家常衣裳穿不出去,而且也太可惜。不像大户人家的小姐,什么时候该穿什么衣裳都是定例,云锦、蜀锦、宫绸,一样不能少,出一趟门见客,要换三四套衣服。
裁缝娘子也是深知李大伯和周氏平素节俭,知道他们不是争荣夸耀之人,才敢暗暗相劝。
周氏听懂裁缝娘子的暗示,叹了口气。
曹氏抿嘴笑道:“太太不必发愁,现在做不了衣裳,谁知以后不能裁?不如全给三小姐陪嫁过去,留着以后给姑爷、小公子裁方巾、礼衣。“
方巾、礼衣不是人人能穿戴的,曹氏的话,暗指以后孙天佑必有出息,就算他不能光宗耀祖,还有以后的儿子嘛,反正家里不缺钱钞,李绮节又是个有成算的,迟早能供出一个官老爷。
周氏转忧为喜,同时暗道自己竟然着相了,李家从没想过要和官宦人家结亲,大脚的官太太会被其他官太太嘲笑,三娘嫁过去肯定要受气。他们家只求姑爷知根知底、人品靠得住、模样不差,能踏踏实实过日子,便没其他奢望了,谁管他能不能做官?
杨县令是个官老爷,县令夫人穿金戴银,吃喝不愁,可瞧瞧这些年杨家传出的风声,她哪一天享过清福?
想到这,周氏又暗自庆幸,还好孙天佑改了姓氏,脱离杨家,不然单单一个金氏压在头顶,他们家绝不会同意这桩婚事。
不过纵然改了姓,孙天佑始终是杨县令的亲子,万一他也是个风流种子,以后到处沾花惹草,岂不是误了三娘?
周氏的脸色一时阴,一时晴,一时恼怒,一时担忧,短短几瞬间,变了又变,吓得裁缝娘子和曹氏面面相觑,不敢说话。
夜里周氏和李大伯诉委屈:“我晓得九郎心诚,可人人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谁知他以后会不会犯和杨县令一样的毛病?“
李大伯摇着蒲扇,哈哈大笑,“九郎不是那样的人。他身边连个亲近的丫头都没有,正经着呢!而且他亲口跟我和二弟保证过,将来绝不会纳妾。“
周氏触动心事,怔了半晌,咬着唇儿不说话。
李大伯轻叹一口气,手中的蒲扇换了个方向,给周氏送去几丝凉风,“我晓得你的心事,你放心,九郎不是哄人玩的,二弟收着他亲笔写的誓书,不然二弟当初怎么会松口?“
蚊子在咫尺之间的帐外嗡鸣,明明蚊帐掩得严严实实的,周氏还是觉得仿佛被叮了一口,胳膊有些发痒,伸手去抓,不小心抓到李大伯裸/露的手臂,曾经肌肉饱满,能一手扛一麻袋稻谷,如今也只剩一把枯瘦老骨。他们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几十年,酸甜苦辣都尝尽了,膝下总算有了一子二女,也不枉夫妻一场。
李大伯继续摇着蒲扇,胳膊揽住周氏,把人往怀里搂了一下,柔声道:“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三娘心里明白着呢,与其担心这担心那,还不如先把眼前顾好,我看他们情投意合,以后肯定过得和和美美,你别多想了,早点睡吧。“
闷热得厉害,两人搂在一起睡,像贴着暖炉,更是难熬,可周氏还是靠在李大伯怀里,闭上眼睛,渐渐沉入梦乡: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能做的,就是好生看顾儿女们,让他们能走得平一些、稳一些,不被弯路迷花眼睛。说到底,日子总得他们自己去过,谁也不能代替谁。
裁缝家几个绣娘连夜赶制,衣裳很快裁好了,送到李家,除了袄裙衫袍
以外,剩下的布料尺头也没浪费,做成鞋面、袜子、方巾、包头,还有一盒各式各样的堆纱花。
李绮节领着宝珠,把衣裳送到各人房里。
到正院时,周氏正和几个小丫头在小间里熨衣服,铜熨斗烧得滚烫,周氏怕烫坏纳绣衣襟,动作小心翼翼的,“挑几个包头给十八娘送去,她受不得风。“
李绮节依言挑出几个颜色老成、花色简单的包头,想着丫头说张氏这几天能起身了,正好可以顺道过去探望,让宝珠装了一篓子鲜桃,出了李家门,往张家小院走去。
后院原有小门相接,为了避嫌,小门被封住了,即使李南宣搬到李家,小门也没重开。出入小院,必须从前门走。
走到前院时,听得一阵笑闹声,丫头们提着篮子,拿着小银剪,围在葡萄架下,抢着摘葡萄。
葡萄还没熟透,不过家里女眷们都爱吃微带酸味的葡萄,熟烂了的反而没人喜欢,这时节正是吃葡萄的好时候。
丫头拎起一串葡萄,在墙角的大水缸里舀一瓢清水,淅淅沥沥泼在葡萄串上,冲干净,送到李绮节跟前。
宝珠揪下几颗水灵灵的葡萄粒,“三娘尝尝好吃不好吃。“
李绮节吃了两颗,酸中带甜,涩味很淡,家里的葡萄苗是特意从北边菜户家买的,结出的葡萄比本地的葡萄厚实饱满,味道也滑润甘甜些。
她随手翻出一张丁香色绘山梅喜鹊的生罗软帕,包起两串葡萄,双手捧着:“正好给十八姨送些去。“
小院里冷冷清清,墙角的樟树底下支着药炉,丫头结香蹲在药炉前扇风,天气热,她一直在不停擦汗。
屋子里有窸窸窣窣的说话声,张氏从不见外人,今天周氏没来看她,里头的人只可能是李南宣。
李绮节怕打扰母子俩说体己话,脚步放慢了些,“结香,十八姨好些了么?“
结香放下蒲扇,起身迎上前,“多谢三小姐惦记,前些天换了副药方子,吃着还好,夜里睡得安稳些,不像之前那样,一到半夜就咳嗽。“
屋里说话的一声微微一滞,继而是衣袍划过椅凳的簌簌声,李南宣迎面走出来,“三娘来了。“
因是家中,他头上只笼着粽丝网巾,着一件素面盘领窄袖玉色秋罗单袍,缓步走到李绮节跟前,眼眸低垂,视线落在她手里捧着的葡萄上。
“三哥。“
李绮节把葡萄往前一递,笑道:“这是家里种的葡萄,我尝过了,甜丝丝的,不酸。“
微风拂过,吹动樟树枝叶,飒飒作响,恍若落雨缤纷。李南宣没说话,接过葡萄,嘴角轻轻皱起一个细微的笑。
结香跑进屋筛茶,张氏过的是居士生活,家里没有好茶叶,她干脆盛了几盏解暑的卤梅水。端着托盘走到厅堂,却见张氏倚在门沿边,双眼定定地盯着门外,脸色恍惚,已是痴了。
她顺着张氏的视线看去,李南宣和李绮节对面站着。少爷英姿蕴藉,俊朗如云端皎月,三小姐语笑嫣然,顾盼间光采照人,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偏偏夫人心中执念太盛,生生推却了一门好姻缘。
她叹了口气,那个清高薄凉的李家,根本不把少爷当人看,在家区区几个月,除了鄙视辱骂,少爷什么都没捞着。离他们家远远的,少爷才能过得开心快活。为什么夫人非逼着少爷去谋求功名讨好那个李家,认祖归宗有那么重要么?
想起官人临死前的悲愤沉郁,她把差点说出口的责怪之语尽数吞了回去。官人留给少爷的,只有“死不瞑目“四个字,夫人在庵堂里苦熬十几年,刚刚守得云开见月明,盼得一家团聚,又亲眼看着官人含恨而死,为官人完成夙愿,是她这一辈子仅剩的指望。三小姐已经和孙少爷订亲,听宝珠说孙少爷对三小姐很上心,事已至此,她再替少爷惋惜,能有什么用?
还不如好好服侍少爷和夫人,待少爷金榜题名之时,把那些曾经欺负少爷的宗族们狠狠斥骂一顿,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伶牙利嘴。
等李绮节进门时,张氏已经坐回榻上,淡笑道:“嫂子在忙什么呢?“
“伯娘在整理秋日要穿的衣裳,怕收在箱子里霉坏了。“
李绮节让宝珠取出包好的抹额、包头,“等下月初,天气该转凉了,十八姨不如到我们家转转,左右只几步路,便宜得很,大夫也说您得多走动走动。“
“难为嫂子想着我,等我好了,一定去。“
说了会儿闲话,李绮节告辞离去。
结香服侍张氏吃完药,挑了一只鲜桃,“桃养人,夫人要不要用一个?“
张氏漱过口,把苦涩的茶水吐进痰盒里,嘴里仍是苦涩,“一只我吃不完,切一半就行,你拿几个自己吃。三郎呢?给他送几只过去。“
“少爷回那边书房去了。“结香切开一半桃子,拿匙子刮下桃肉,盛在粗瓷果碟里,张氏牙口不好,平时吃水果,果肉都是刮成末吃的,“少爷如今是李家正经少爷,三小姐送来的桃子,哪能少了他的?我昨天才替少爷收拾房子,鲜果点心多着呢!不用特意送过去。“
是啊,三郎现在是周嫂子家的三少爷,衣裳鞋袜,书本文具,吃的喝的,都有周嫂子想着。她这个体弱多病的生母,和儿子相处的时日还不如丫头结香,从前她没尽过抚养的责任,以后也不能帮上什么忙。李家送来一篓鲜桃,她又巴巴的往三郎房里送,完全是多此一举。
张氏在心里轻轻叹息一声,接过结香递来的匙子,看到李南宣和李绮节站在一处时,心头陡然浮起的那丝悔意渐渐化作一阵怅惘,慢慢淡去。
把三郎送到李家,一来能够回报周嫂子的恩德,二来给儿子一个干净出身,三来儿子能够恢复本姓,四来他有了立身的根本,以后才能用心读书,早日实现先夫的遗愿。
如此一举多得的好事,能够让他们母子二人遇见,已经是莫大造化了,哪能再奢求其他。三娘自有她的姻缘归宿,三郎不能被任何事绊住脚步,他只能一心一意投身学业,努力完成他亡父的遗志。
进入瓜月之后,淅淅沥沥落了几场雨,天气凉快了些许,蚊虫仍旧多如繁星,每到傍晚,院子里便笼上一层淡淡的黑雾,蚊子的嗡鸣声差点盖过远处的蛙鸣虫噪。
周氏的娘家侄子周大郎到李家探亲,周娘子让他挑了一担野金瓜来,给李绮节姐妹几人吃。野金瓜长在山野里,滋味不如西瓜甜,瓜皮又厚,胜在瓜肉清香,脾胃寒凉的人也能多吃几瓣。
宝珠走到廊沿底下,咋舌道:“满满两箩筐金瓜,老沉着呢,难为表少爷一路挑了来。“
李绮节领着李昭节、李九冬姐妹俩纳凉,廊下铺设簟席,几人或坐或卧,昏昏欲睡,丫头在一旁打扇。
“大表哥来做什么?“李绮节推开倚着的竹枕,让丫头给她换一个新的来。竹枕靠了半天,热乎乎黏答答的,得时时用井水擦洗晾干,两个轮换着用。至于冰盆什么的,他们家还真用不起——用得起也舍不得。
周老爹和周娘子怕给周氏添麻烦,很少主动登门,尤其是这样的炎夏天,顶着大日头走山路,半个时辰就能把人晒脱皮。
宝珠看一眼宝鹊,压低声音道:“怕是为报喜来的。“
周大郎上门,宝鹊不想和他打照面,早早避到后院来,正为李昭节打扇。听到宝珠的话,她脸色有点不好看,轻轻扭过头去,双手微微发颤。
宝鹊拒绝周氏后,周氏让周娘子自己相看,从隔壁村给周大郎挑了一个媳妇,模样不如宝鹊漂亮,性子也不讨巧,不过干活很利索。彩礼是李大伯和周氏帮着置办的,小夫妻俩成亲大半年了,前几天传出喜信,周大郎特意来李家报喜。
李绮节心中一动,站起身,让宝珠取来菱花铜镜和发梳,挽起发髻,换了件兰花色落花流水纹对襟单衫,找到周氏跟前,周大郎已经被婆子领着洗漱去了。
衣裳一箱箱抬到院子里晾晒,架子、树枝上挂得满满的,花红柳绿, 姹紫嫣红,一院子樟脑陈味,空气中粉尘浮动。
晒书就更简单了,李大伯附庸风雅,平时只看笔记小说, 正经的经文书籍基本没翻开过, 买回来是什么样, 拿出来还是什么样。书匣子一只只搬到外院打开来晒, 等傍晚再一本本收进匣子里,不认字的丫头也能按着笔画数排好顺序。
李绮节特意叮嘱宝珠,不许丫头们翻动李南宣的书本和笔墨文具。
宝珠道:“我晓得呢,读书人讲究,不爱让别人碰他们的东西, 三少爷的书案是松柏收拾的。“
松柏是周氏为李南宣添置的书童, 他的丫头叫结香,周氏就给他的书童取了个名字叫松柏。
下人们私底下说:“松柏长寿,三少爷早慧单薄, 不是福寿之相,太太这是盼三少爷能够像松柏一样健壮。“
松柏人如其名,生得高高壮壮的,拳头一捏,比蒲扇还大,不像个书童,更像个跟着少爷公子逞凶斗恶的打手。难得他老实忠厚,跟着李南宣进进出出,手脚利落,做事周到,短短半个月,把李南宣的大丫头结香都给比下去了。
李绮节抬头,透过交叉的树枝,看到几缕明晃晃的日光,“三哥的衣箱交给结香,书箱让松柏照管。要是落雨的话,先收书,再收衣裳。“
连晒几天,秋、冬两季的大衣裳全曝晒了一遍。丫头们整理箱笼时,发现几件蕉葛衣裳让虫蛀了,报到周氏跟前,周氏连道可惜,请来县里的裁缝,为家里人量体裁衣,预备做新衣。旧衣交给家里的婆子缝补,留着平时家常穿。其实县里有回收旧衣的布店,男女老少的旧衣裳都收,甚至连贴身穿戴过的小衣、鞋袜、帽巾也要。旧衣卖到店里,也能换一笔钱钞,周氏舍不得,宁愿把旧衣缝缝补补接着穿,等到实在破得不能穿了,还能做成被罩、桌布。
裁缝和李家相熟,知道李大伯、周氏等人的尺寸,平时家里裁剪衣裳,只需要把尺头送到他家就行。这回周氏特地把他请到家里,主要是为李昭节和李九冬量尺寸,两人正是窜个子的年纪,几个月不见就变了个样儿,衣裳年年都要做新的。另外就是给李南宣量身,虽说他还在孝中,但既成了李家人,李大伯和周氏怎么着也得给他添上四季新衣,心里才舒坦。
外边是裁缝忙活,里边女眷的尺寸是裁缝娘子量的。周氏想起孙天佑送到李家的几匹云锦,请裁缝娘子帮着出主意,云锦价高,家里几个婆子不敢动手剪裁,怕糟蹋了好尺头。
裁缝娘子摸了摸云锦,笑道:“尺头是好尺头,礼衣的料子也没这么好的,做衣裳倒是可惜了,府上结亲的是哪户人家,好大的手笔!三小姐一看便是个有福的,日后只怕福气更大呢!“
说的是讨好的话,但意思却很明白,像李家这样的人家,平时来往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云锦对他们来说没什么用处,礼衣袍服她们不能穿,裁成家常衣裳穿不出去,而且也太可惜。不像大户人家的小姐,什么时候该穿什么衣裳都是定例,云锦、蜀锦、宫绸,一样不能少,出一趟门见客,要换三四套衣服。
裁缝娘子也是深知李大伯和周氏平素节俭,知道他们不是争荣夸耀之人,才敢暗暗相劝。
周氏听懂裁缝娘子的暗示,叹了口气。
曹氏抿嘴笑道:“太太不必发愁,现在做不了衣裳,谁知以后不能裁?不如全给三小姐陪嫁过去,留着以后给姑爷、小公子裁方巾、礼衣。“
方巾、礼衣不是人人能穿戴的,曹氏的话,暗指以后孙天佑必有出息,就算他不能光宗耀祖,还有以后的儿子嘛,反正家里不缺钱钞,李绮节又是个有成算的,迟早能供出一个官老爷。
周氏转忧为喜,同时暗道自己竟然着相了,李家从没想过要和官宦人家结亲,大脚的官太太会被其他官太太嘲笑,三娘嫁过去肯定要受气。他们家只求姑爷知根知底、人品靠得住、模样不差,能踏踏实实过日子,便没其他奢望了,谁管他能不能做官?
杨县令是个官老爷,县令夫人穿金戴银,吃喝不愁,可瞧瞧这些年杨家传出的风声,她哪一天享过清福?
想到这,周氏又暗自庆幸,还好孙天佑改了姓氏,脱离杨家,不然单单一个金氏压在头顶,他们家绝不会同意这桩婚事。
不过纵然改了姓,孙天佑始终是杨县令的亲子,万一他也是个风流种子,以后到处沾花惹草,岂不是误了三娘?
周氏的脸色一时阴,一时晴,一时恼怒,一时担忧,短短几瞬间,变了又变,吓得裁缝娘子和曹氏面面相觑,不敢说话。
夜里周氏和李大伯诉委屈:“我晓得九郎心诚,可人人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谁知他以后会不会犯和杨县令一样的毛病?“
李大伯摇着蒲扇,哈哈大笑,“九郎不是那样的人。他身边连个亲近的丫头都没有,正经着呢!而且他亲口跟我和二弟保证过,将来绝不会纳妾。“
周氏触动心事,怔了半晌,咬着唇儿不说话。
李大伯轻叹一口气,手中的蒲扇换了个方向,给周氏送去几丝凉风,“我晓得你的心事,你放心,九郎不是哄人玩的,二弟收着他亲笔写的誓书,不然二弟当初怎么会松口?“
蚊子在咫尺之间的帐外嗡鸣,明明蚊帐掩得严严实实的,周氏还是觉得仿佛被叮了一口,胳膊有些发痒,伸手去抓,不小心抓到李大伯裸/露的手臂,曾经肌肉饱满,能一手扛一麻袋稻谷,如今也只剩一把枯瘦老骨。他们夫妻二人相濡以沫几十年,酸甜苦辣都尝尽了,膝下总算有了一子二女,也不枉夫妻一场。
李大伯继续摇着蒲扇,胳膊揽住周氏,把人往怀里搂了一下,柔声道:“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三娘心里明白着呢,与其担心这担心那,还不如先把眼前顾好,我看他们情投意合,以后肯定过得和和美美,你别多想了,早点睡吧。“
闷热得厉害,两人搂在一起睡,像贴着暖炉,更是难熬,可周氏还是靠在李大伯怀里,闭上眼睛,渐渐沉入梦乡: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能做的,就是好生看顾儿女们,让他们能走得平一些、稳一些,不被弯路迷花眼睛。说到底,日子总得他们自己去过,谁也不能代替谁。
裁缝家几个绣娘连夜赶制,衣裳很快裁好了,送到李家,除了袄裙衫袍
以外,剩下的布料尺头也没浪费,做成鞋面、袜子、方巾、包头,还有一盒各式各样的堆纱花。
李绮节领着宝珠,把衣裳送到各人房里。
到正院时,周氏正和几个小丫头在小间里熨衣服,铜熨斗烧得滚烫,周氏怕烫坏纳绣衣襟,动作小心翼翼的,“挑几个包头给十八娘送去,她受不得风。“
李绮节依言挑出几个颜色老成、花色简单的包头,想着丫头说张氏这几天能起身了,正好可以顺道过去探望,让宝珠装了一篓子鲜桃,出了李家门,往张家小院走去。
后院原有小门相接,为了避嫌,小门被封住了,即使李南宣搬到李家,小门也没重开。出入小院,必须从前门走。
走到前院时,听得一阵笑闹声,丫头们提着篮子,拿着小银剪,围在葡萄架下,抢着摘葡萄。
葡萄还没熟透,不过家里女眷们都爱吃微带酸味的葡萄,熟烂了的反而没人喜欢,这时节正是吃葡萄的好时候。
丫头拎起一串葡萄,在墙角的大水缸里舀一瓢清水,淅淅沥沥泼在葡萄串上,冲干净,送到李绮节跟前。
宝珠揪下几颗水灵灵的葡萄粒,“三娘尝尝好吃不好吃。“
李绮节吃了两颗,酸中带甜,涩味很淡,家里的葡萄苗是特意从北边菜户家买的,结出的葡萄比本地的葡萄厚实饱满,味道也滑润甘甜些。
她随手翻出一张丁香色绘山梅喜鹊的生罗软帕,包起两串葡萄,双手捧着:“正好给十八姨送些去。“
小院里冷冷清清,墙角的樟树底下支着药炉,丫头结香蹲在药炉前扇风,天气热,她一直在不停擦汗。
屋子里有窸窸窣窣的说话声,张氏从不见外人,今天周氏没来看她,里头的人只可能是李南宣。
李绮节怕打扰母子俩说体己话,脚步放慢了些,“结香,十八姨好些了么?“
结香放下蒲扇,起身迎上前,“多谢三小姐惦记,前些天换了副药方子,吃着还好,夜里睡得安稳些,不像之前那样,一到半夜就咳嗽。“
屋里说话的一声微微一滞,继而是衣袍划过椅凳的簌簌声,李南宣迎面走出来,“三娘来了。“
因是家中,他头上只笼着粽丝网巾,着一件素面盘领窄袖玉色秋罗单袍,缓步走到李绮节跟前,眼眸低垂,视线落在她手里捧着的葡萄上。
“三哥。“
李绮节把葡萄往前一递,笑道:“这是家里种的葡萄,我尝过了,甜丝丝的,不酸。“
微风拂过,吹动樟树枝叶,飒飒作响,恍若落雨缤纷。李南宣没说话,接过葡萄,嘴角轻轻皱起一个细微的笑。
结香跑进屋筛茶,张氏过的是居士生活,家里没有好茶叶,她干脆盛了几盏解暑的卤梅水。端着托盘走到厅堂,却见张氏倚在门沿边,双眼定定地盯着门外,脸色恍惚,已是痴了。
她顺着张氏的视线看去,李南宣和李绮节对面站着。少爷英姿蕴藉,俊朗如云端皎月,三小姐语笑嫣然,顾盼间光采照人,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偏偏夫人心中执念太盛,生生推却了一门好姻缘。
她叹了口气,那个清高薄凉的李家,根本不把少爷当人看,在家区区几个月,除了鄙视辱骂,少爷什么都没捞着。离他们家远远的,少爷才能过得开心快活。为什么夫人非逼着少爷去谋求功名讨好那个李家,认祖归宗有那么重要么?
想起官人临死前的悲愤沉郁,她把差点说出口的责怪之语尽数吞了回去。官人留给少爷的,只有“死不瞑目“四个字,夫人在庵堂里苦熬十几年,刚刚守得云开见月明,盼得一家团聚,又亲眼看着官人含恨而死,为官人完成夙愿,是她这一辈子仅剩的指望。三小姐已经和孙少爷订亲,听宝珠说孙少爷对三小姐很上心,事已至此,她再替少爷惋惜,能有什么用?
还不如好好服侍少爷和夫人,待少爷金榜题名之时,把那些曾经欺负少爷的宗族们狠狠斥骂一顿,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伶牙利嘴。
等李绮节进门时,张氏已经坐回榻上,淡笑道:“嫂子在忙什么呢?“
“伯娘在整理秋日要穿的衣裳,怕收在箱子里霉坏了。“
李绮节让宝珠取出包好的抹额、包头,“等下月初,天气该转凉了,十八姨不如到我们家转转,左右只几步路,便宜得很,大夫也说您得多走动走动。“
“难为嫂子想着我,等我好了,一定去。“
说了会儿闲话,李绮节告辞离去。
结香服侍张氏吃完药,挑了一只鲜桃,“桃养人,夫人要不要用一个?“
张氏漱过口,把苦涩的茶水吐进痰盒里,嘴里仍是苦涩,“一只我吃不完,切一半就行,你拿几个自己吃。三郎呢?给他送几只过去。“
“少爷回那边书房去了。“结香切开一半桃子,拿匙子刮下桃肉,盛在粗瓷果碟里,张氏牙口不好,平时吃水果,果肉都是刮成末吃的,“少爷如今是李家正经少爷,三小姐送来的桃子,哪能少了他的?我昨天才替少爷收拾房子,鲜果点心多着呢!不用特意送过去。“
是啊,三郎现在是周嫂子家的三少爷,衣裳鞋袜,书本文具,吃的喝的,都有周嫂子想着。她这个体弱多病的生母,和儿子相处的时日还不如丫头结香,从前她没尽过抚养的责任,以后也不能帮上什么忙。李家送来一篓鲜桃,她又巴巴的往三郎房里送,完全是多此一举。
张氏在心里轻轻叹息一声,接过结香递来的匙子,看到李南宣和李绮节站在一处时,心头陡然浮起的那丝悔意渐渐化作一阵怅惘,慢慢淡去。
把三郎送到李家,一来能够回报周嫂子的恩德,二来给儿子一个干净出身,三来儿子能够恢复本姓,四来他有了立身的根本,以后才能用心读书,早日实现先夫的遗愿。
如此一举多得的好事,能够让他们母子二人遇见,已经是莫大造化了,哪能再奢求其他。三娘自有她的姻缘归宿,三郎不能被任何事绊住脚步,他只能一心一意投身学业,努力完成他亡父的遗志。
进入瓜月之后,淅淅沥沥落了几场雨,天气凉快了些许,蚊虫仍旧多如繁星,每到傍晚,院子里便笼上一层淡淡的黑雾,蚊子的嗡鸣声差点盖过远处的蛙鸣虫噪。
周氏的娘家侄子周大郎到李家探亲,周娘子让他挑了一担野金瓜来,给李绮节姐妹几人吃。野金瓜长在山野里,滋味不如西瓜甜,瓜皮又厚,胜在瓜肉清香,脾胃寒凉的人也能多吃几瓣。
宝珠走到廊沿底下,咋舌道:“满满两箩筐金瓜,老沉着呢,难为表少爷一路挑了来。“
李绮节领着李昭节、李九冬姐妹俩纳凉,廊下铺设簟席,几人或坐或卧,昏昏欲睡,丫头在一旁打扇。
“大表哥来做什么?“李绮节推开倚着的竹枕,让丫头给她换一个新的来。竹枕靠了半天,热乎乎黏答答的,得时时用井水擦洗晾干,两个轮换着用。至于冰盆什么的,他们家还真用不起——用得起也舍不得。
周老爹和周娘子怕给周氏添麻烦,很少主动登门,尤其是这样的炎夏天,顶着大日头走山路,半个时辰就能把人晒脱皮。
宝珠看一眼宝鹊,压低声音道:“怕是为报喜来的。“
周大郎上门,宝鹊不想和他打照面,早早避到后院来,正为李昭节打扇。听到宝珠的话,她脸色有点不好看,轻轻扭过头去,双手微微发颤。
宝鹊拒绝周氏后,周氏让周娘子自己相看,从隔壁村给周大郎挑了一个媳妇,模样不如宝鹊漂亮,性子也不讨巧,不过干活很利索。彩礼是李大伯和周氏帮着置办的,小夫妻俩成亲大半年了,前几天传出喜信,周大郎特意来李家报喜。
李绮节心中一动,站起身,让宝珠取来菱花铜镜和发梳,挽起发髻,换了件兰花色落花流水纹对襟单衫,找到周氏跟前,周大郎已经被婆子领着洗漱去了。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