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徘徊村名的来历
老者继续讲道:“刚才还好好的大晴天,忽然一下就刮起风下起雨来,这是天意之二。
“大伙都知道,董子爷生前以学为业,终生四海为家,从不留恋家庭。这是他相中了这里是风水宝地,让上天告诉我们,让我们把董子爷的庙建在这里呀!”
那时人们迷信,老者的话得到了多数人的拥护。董故庄的人心里不乐意,可石头运不走,也无法建庙,只得顺从天意同意了。
于是,请来能工巧匠,塑了董仲舒的石像,建起庙宇,供奉起香火来。
董仲舒的石像一直保存至今,董仲舒石像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传说讲完了,董仲舒庙也到了。
一行人赶紧到庙里查看,发现石像还在,一切完好,庙也没有被破坏的迹象。
“难道他们还没来到?”李黑儿问。
亓晓婷:“不可能,他们走的比我们快,并且一清早就离开了王均村,要来早来到了。”
东生:“难道虚晃一枪,到别的地方去了?”
因为事情严重,亓晓婷一直与龙一保持着传音,龙一对外面的情况也了如指掌。
龙一:“想想,附近还有没有与董仲舒有关的村庄?他们既然提到了董仲舒,董仲舒又是天界的神仙,帮助过我们,他们势必耿耿于怀,想方设法制造事端,挑拨我们之间的关系。”
亓晓婷鹦鹉学舌,把龙一的说辞告诉给了大家。
“徘徊村就与董仲舒有关。”李黑儿说:“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曾在这个村里打过长工,听说了这村的来历。我们小时,爷爷常给我们当故事讲述。”
“那你说说,大家都听听。”李洪说道。
受亓晓婷的影响,李洪对棘津州神仙界的人们也很感兴趣,只要有人知道,就缠着讲述。
李黑儿把自己知道的关于徘徊村名的来历,讲给了大家:
据说,董仲舒对孔子的《春秋》颇有研究,但屡不得第。
汉武帝刘彻好大喜功,比迹秦皇。他喜欢读书,雅重文学。登基不久,下了一道诏书,诚招天下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这时,董仲舒正在家里研读《春秋》,撰写《春秋繁露》。
这天,时已深夜三更时分,董仲舒读得精疲力竭,不由伏案睡着了,几声呼噜打过之后,便进入梦乡。
忽然间,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来到他面前,对他说:“当今圣上正向全国广招治国之才,安邦之士。我看你有文才,赶快进都应试,日后必展宏图。
“去时可穿大营裘服,你借裘服彰显儒雅魅力,裘服借你名扬天下。切记!切记!”说完便飘然而去。
董仲舒猛然醒来,甚感此梦蹊跷。回忆梦中的老者,很有些像大营比干庙里的比干神像。心道:难道是文曲星来点化于我?!
董仲舒心中高兴,没等日出就去了大营。
一进大营街,远远瞅见一皮货栈的大门口围着一些人在看什么。他急走几步,见有一皇榜贴于墙上。细观后,正是梦中老者所提之事。
董仲舒喜出望外,忙进货栈买了一件黄色虎皮大衣,一条全狐狸皮浅棕色围脖,一顶貂皮帽和一双羊毛毡靴。把自己从头到脚,用裘皮武装了起来,然后进汉都长安应试。
这次全国各地进都应试的名儒百余名。武帝悉数召入,亲加策问,全是安邦治国的要点。
所有应试之儒,个个凝神细思,认真答卷。之后,武帝逐篇审阅,无一合意。当看到董仲舒的试卷时,武帝拍案叫绝,叹为奇文。
原来,这是董仲舒纵论“天人感应”的文章,下笔千言,言犹未尽。武帝器重人才,便将董仲舒传入宫内,亲自复加考问。
董仲舒一身裘装进的宫来,显得英俊潇洒,气宇轩昂。
武帝看他这身装束,既惊喜又羡慕,随口问道:“爱卿,这身皮衣从哪里购得?”
董仲舒说:“身上所穿皮衣,全是棘津州大营镇的皮匠所做。那里的熟皮制裘是商纣丞相比干发明,曾被秦王亲封‘天下裘都’。”
武帝闻听高兴地说:“我朝有如此好的皮货,以后不仅朝野内外君臣要穿,也可送予各国来使,以兴我朝皮业,扬我朝声威。”
赞罢皮衣,又问及“帝王治要”。董仲舒胸有成竹,对答如流,所讲之理全援据《春秋》,归本道学,“天人三策”,请汉武帝崇尚孔子,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理论甚合武帝心意。
当时,汉武帝年少气盛,想干一番大事业,从而震古烁今。可巧董仲舒的这篇文章,正是武帝未遂之志、想首先做的大事。所以深相契合,大加赞赏。随之,命董仲舒为江都相,使佐江都王非。
从此,董仲舒官运亨通,仕途青云。
西汉元朔三年,汉武帝巡视民情,身为王相的董仲舒也伴驾而行。当他们巡视到我们棘津州时,汉武帝见遍地都是红枣,就叫侍臣们摘了一把,放在嘴里一嚼,脆生生,甜蜜蜜,清香满口。不由脱口说道:“这枣,真强!”立时便下了一道圣旨:立枣强县。
当时,董仲舒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已经形成,并被汉武帝所采纳。董仲舒主张,要立县治,必须按阴阳五行来选县址。
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各代表县城的一角,抹一角不能立县城,抹三角必须挪县址。所为抹,就是涂、擦、除去的意思。
如:亵渎神灵、民众反官、子杀父亲、妻杀丈夫,这四案如出现一案,就叫抹去了县城的一角;
如果出现三案,那这个县城就不能再在这里了,必须选新址另建新城。
要立枣强县,县址选在哪里也是至关重要的。汉武帝十分推崇董仲舒的阴阳学说,就对他说:“董爱卿,这里是你的故乡,你就按你的阴阳五行定县址吧!”
董仲舒领了圣命,就到各村了解民情选县址去了。
董仲舒来到一个村庄,看见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儿正扶着一个五、六十岁的盲人走路。那小男孩儿一边走,一边用脚踢开盲人前面的砖头瓦块,不让盲人脚下有一点儿挡坎儿。
董仲舒见了,觉得小孩儿很可爱,就上前问道:“他是你的爷爷吗?”
小男孩儿摇摇头。
“他是你的姥爷吗?”
小男孩儿又摇摇头。
那盲人听见了,忙答道:“先生,我既不是他的爷爷,也不是他的姥爷,我是路过这村的。这孩子可怜我,自愿给我带路的。”
董仲舒听了,觉得这村民风淳厚,民情善良,便对这村产生了好感。他为了再做进一步考察,就在村里转了起来。
有个老者见他在村里转了好几个来回,以为他迷了路,就问道:“先生是不是转了向,找不着出村的路了?”
董仲舒见被人误解,干脆来了个顺水推舟,说:“正是。烦请老人家指条西去的方向。”
那老者说了,董仲舒按照老者的指点向村外走去。
董仲舒见这个村男耕女织,生活富裕;扶老携幼,乐善好施,就有把县城建在这里的意思。
因为没有发现一桩符合阴阳学说的事情,心想,我再到别处转转,如果别的村都比不上这个村,就在这里建县城。
主意拿定,就向西北方向走去。
又走了六、七里路,来到一个村边的时候,看见一个小伙子一步一头地从村里磕出来。董仲舒上前问道:“年轻人,你这是干什么呀?”
小伙子说:“我父亲病了,我这是去请神灵来给我父亲治病。”
“去请神灵干么非得一步一头啊?”
“请神要虔诚,心诚神才灵呀!”
董仲舒一听,这里既体现了神权,又体现了父权,真乃良民顺子呀。心里一高兴,马上把这喜遇报告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马上降旨,在那个小伙子所在的村庄建枣强县城。
那个村庄就是现在的东故县村。
后来,董仲舒在村里“转向”徘徊的事,被那个给他指路的老者传了出来。名大迹显,村民们常以“董二圣”曾在此徘徊欲建县城引以为荣,就把村名改叫成了徘徊村。
“据说,”李黑儿继续说道:“董仲舒告老还乡后,听说了这个村名是因他而起,很受感动,亲自到这村里来过,还把这村的优秀学子接到他开的学堂里去读书,家庭贫困的,学杂费一律全免。这村里的人们念他的好处,村名一直沿用下来。”
“怎么现在还叫棘津州呢?”亓晓婷问道。
“人们觉得‘枣强’叫着拗口,不如棘津州好听。尤其文人墨客们,喜欢怀旧,觉得这里原本就是东海西岸,荆棘丛生,水流遍地,叫棘津州更有历史意义,便又改了过来。”
亓晓婷点点头,又说道:“董仲舒这么重视这个村,一定被蛇王妃打听到了,不知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呢?
“这样吧,飞毛腿和东生留下,保护董仲舒石像和庙,我和李洪、李黑儿去徘徊村,咱们分头行动。”
飞毛腿:“好的,他们过来了我就给你们传纸鹤。要在那边,你们也给我们说一声儿。”
亓晓婷点点头,与李洪、李黑儿去了徘徊村。
“大伙都知道,董子爷生前以学为业,终生四海为家,从不留恋家庭。这是他相中了这里是风水宝地,让上天告诉我们,让我们把董子爷的庙建在这里呀!”
那时人们迷信,老者的话得到了多数人的拥护。董故庄的人心里不乐意,可石头运不走,也无法建庙,只得顺从天意同意了。
于是,请来能工巧匠,塑了董仲舒的石像,建起庙宇,供奉起香火来。
董仲舒的石像一直保存至今,董仲舒石像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了下来。
传说讲完了,董仲舒庙也到了。
一行人赶紧到庙里查看,发现石像还在,一切完好,庙也没有被破坏的迹象。
“难道他们还没来到?”李黑儿问。
亓晓婷:“不可能,他们走的比我们快,并且一清早就离开了王均村,要来早来到了。”
东生:“难道虚晃一枪,到别的地方去了?”
因为事情严重,亓晓婷一直与龙一保持着传音,龙一对外面的情况也了如指掌。
龙一:“想想,附近还有没有与董仲舒有关的村庄?他们既然提到了董仲舒,董仲舒又是天界的神仙,帮助过我们,他们势必耿耿于怀,想方设法制造事端,挑拨我们之间的关系。”
亓晓婷鹦鹉学舌,把龙一的说辞告诉给了大家。
“徘徊村就与董仲舒有关。”李黑儿说:“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曾在这个村里打过长工,听说了这村的来历。我们小时,爷爷常给我们当故事讲述。”
“那你说说,大家都听听。”李洪说道。
受亓晓婷的影响,李洪对棘津州神仙界的人们也很感兴趣,只要有人知道,就缠着讲述。
李黑儿把自己知道的关于徘徊村名的来历,讲给了大家:
据说,董仲舒对孔子的《春秋》颇有研究,但屡不得第。
汉武帝刘彻好大喜功,比迹秦皇。他喜欢读书,雅重文学。登基不久,下了一道诏书,诚招天下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这时,董仲舒正在家里研读《春秋》,撰写《春秋繁露》。
这天,时已深夜三更时分,董仲舒读得精疲力竭,不由伏案睡着了,几声呼噜打过之后,便进入梦乡。
忽然间,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来到他面前,对他说:“当今圣上正向全国广招治国之才,安邦之士。我看你有文才,赶快进都应试,日后必展宏图。
“去时可穿大营裘服,你借裘服彰显儒雅魅力,裘服借你名扬天下。切记!切记!”说完便飘然而去。
董仲舒猛然醒来,甚感此梦蹊跷。回忆梦中的老者,很有些像大营比干庙里的比干神像。心道:难道是文曲星来点化于我?!
董仲舒心中高兴,没等日出就去了大营。
一进大营街,远远瞅见一皮货栈的大门口围着一些人在看什么。他急走几步,见有一皇榜贴于墙上。细观后,正是梦中老者所提之事。
董仲舒喜出望外,忙进货栈买了一件黄色虎皮大衣,一条全狐狸皮浅棕色围脖,一顶貂皮帽和一双羊毛毡靴。把自己从头到脚,用裘皮武装了起来,然后进汉都长安应试。
这次全国各地进都应试的名儒百余名。武帝悉数召入,亲加策问,全是安邦治国的要点。
所有应试之儒,个个凝神细思,认真答卷。之后,武帝逐篇审阅,无一合意。当看到董仲舒的试卷时,武帝拍案叫绝,叹为奇文。
原来,这是董仲舒纵论“天人感应”的文章,下笔千言,言犹未尽。武帝器重人才,便将董仲舒传入宫内,亲自复加考问。
董仲舒一身裘装进的宫来,显得英俊潇洒,气宇轩昂。
武帝看他这身装束,既惊喜又羡慕,随口问道:“爱卿,这身皮衣从哪里购得?”
董仲舒说:“身上所穿皮衣,全是棘津州大营镇的皮匠所做。那里的熟皮制裘是商纣丞相比干发明,曾被秦王亲封‘天下裘都’。”
武帝闻听高兴地说:“我朝有如此好的皮货,以后不仅朝野内外君臣要穿,也可送予各国来使,以兴我朝皮业,扬我朝声威。”
赞罢皮衣,又问及“帝王治要”。董仲舒胸有成竹,对答如流,所讲之理全援据《春秋》,归本道学,“天人三策”,请汉武帝崇尚孔子,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理论甚合武帝心意。
当时,汉武帝年少气盛,想干一番大事业,从而震古烁今。可巧董仲舒的这篇文章,正是武帝未遂之志、想首先做的大事。所以深相契合,大加赞赏。随之,命董仲舒为江都相,使佐江都王非。
从此,董仲舒官运亨通,仕途青云。
西汉元朔三年,汉武帝巡视民情,身为王相的董仲舒也伴驾而行。当他们巡视到我们棘津州时,汉武帝见遍地都是红枣,就叫侍臣们摘了一把,放在嘴里一嚼,脆生生,甜蜜蜜,清香满口。不由脱口说道:“这枣,真强!”立时便下了一道圣旨:立枣强县。
当时,董仲舒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已经形成,并被汉武帝所采纳。董仲舒主张,要立县治,必须按阴阳五行来选县址。
神权、君权、父权、夫权,各代表县城的一角,抹一角不能立县城,抹三角必须挪县址。所为抹,就是涂、擦、除去的意思。
如:亵渎神灵、民众反官、子杀父亲、妻杀丈夫,这四案如出现一案,就叫抹去了县城的一角;
如果出现三案,那这个县城就不能再在这里了,必须选新址另建新城。
要立枣强县,县址选在哪里也是至关重要的。汉武帝十分推崇董仲舒的阴阳学说,就对他说:“董爱卿,这里是你的故乡,你就按你的阴阳五行定县址吧!”
董仲舒领了圣命,就到各村了解民情选县址去了。
董仲舒来到一个村庄,看见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儿正扶着一个五、六十岁的盲人走路。那小男孩儿一边走,一边用脚踢开盲人前面的砖头瓦块,不让盲人脚下有一点儿挡坎儿。
董仲舒见了,觉得小孩儿很可爱,就上前问道:“他是你的爷爷吗?”
小男孩儿摇摇头。
“他是你的姥爷吗?”
小男孩儿又摇摇头。
那盲人听见了,忙答道:“先生,我既不是他的爷爷,也不是他的姥爷,我是路过这村的。这孩子可怜我,自愿给我带路的。”
董仲舒听了,觉得这村民风淳厚,民情善良,便对这村产生了好感。他为了再做进一步考察,就在村里转了起来。
有个老者见他在村里转了好几个来回,以为他迷了路,就问道:“先生是不是转了向,找不着出村的路了?”
董仲舒见被人误解,干脆来了个顺水推舟,说:“正是。烦请老人家指条西去的方向。”
那老者说了,董仲舒按照老者的指点向村外走去。
董仲舒见这个村男耕女织,生活富裕;扶老携幼,乐善好施,就有把县城建在这里的意思。
因为没有发现一桩符合阴阳学说的事情,心想,我再到别处转转,如果别的村都比不上这个村,就在这里建县城。
主意拿定,就向西北方向走去。
又走了六、七里路,来到一个村边的时候,看见一个小伙子一步一头地从村里磕出来。董仲舒上前问道:“年轻人,你这是干什么呀?”
小伙子说:“我父亲病了,我这是去请神灵来给我父亲治病。”
“去请神灵干么非得一步一头啊?”
“请神要虔诚,心诚神才灵呀!”
董仲舒一听,这里既体现了神权,又体现了父权,真乃良民顺子呀。心里一高兴,马上把这喜遇报告给了汉武帝。
汉武帝马上降旨,在那个小伙子所在的村庄建枣强县城。
那个村庄就是现在的东故县村。
后来,董仲舒在村里“转向”徘徊的事,被那个给他指路的老者传了出来。名大迹显,村民们常以“董二圣”曾在此徘徊欲建县城引以为荣,就把村名改叫成了徘徊村。
“据说,”李黑儿继续说道:“董仲舒告老还乡后,听说了这个村名是因他而起,很受感动,亲自到这村里来过,还把这村的优秀学子接到他开的学堂里去读书,家庭贫困的,学杂费一律全免。这村里的人们念他的好处,村名一直沿用下来。”
“怎么现在还叫棘津州呢?”亓晓婷问道。
“人们觉得‘枣强’叫着拗口,不如棘津州好听。尤其文人墨客们,喜欢怀旧,觉得这里原本就是东海西岸,荆棘丛生,水流遍地,叫棘津州更有历史意义,便又改了过来。”
亓晓婷点点头,又说道:“董仲舒这么重视这个村,一定被蛇王妃打听到了,不知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呢?
“这样吧,飞毛腿和东生留下,保护董仲舒石像和庙,我和李洪、李黑儿去徘徊村,咱们分头行动。”
飞毛腿:“好的,他们过来了我就给你们传纸鹤。要在那边,你们也给我们说一声儿。”
亓晓婷点点头,与李洪、李黑儿去了徘徊村。
言情推荐阅读:
带着神龙回娘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带着神龙回娘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