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御前会议
北平郡,卢龙。
临渝行宫。
皇帝二月出涿郡,三月初抵达北平卢龙,便在临渝行宫召见东征文武,举行御前会议。
临渝宫是皇帝为征辽所营建的一座行宫驿在,这座行宫并不是很奢华,但却极要坚固,这其实是一座充满着军事要塞性质的城堡,名为行宫,而实际上城防坚固,积存大量粮草器械在内。
建好临渝宫后,朝廷又在临渝宫所在设立临渝县,并将原榆关往东南移,在临渝宫前建立了临渝关,并设立了临渝军镇。
行宫大殿。
众文武百官分班站立。
皇帝杨广今天精神很好,坐在龙椅之上眉开眼笑。
“诸位爱卿,平身。”
“陛下,臣段文振有事启奏!”
杨广看到出声是右光禄大夫,左武侯大将军、兵部尚书段文振,便道,“爱卿有事直说。”段文振算是皇帝征辽的军事定策者,杨广东征高句丽,虽说早有计划,但真正决定东征的还是两人,一人便是银青光禄大夫裴世矩,另一人便是兵部尚书段文振。
裴世矩一直受杨广信任倚重,是杨广对外策略的制订者。征讨高句丽,便是裴世矩的进言。而如何征讨高句丽,其军事计划的制定,却是段文振。
“陛下,前番辽东发回捷报,征辽左先锋将军罗成再奏捷报,继攻夺玄菟、苍岩二城后,再夺南苏城。罗将军已经是七战七捷,彻底在辽东立足脚跟,杀的新城地区贼人丧胆,龟缩各城不敢出。”
杨广哈哈笑道,“段卿所言甚是,襄阳侯真是出乎朕的意料,当初朕以他为先锋之时,也不曾想过他能够立下如此大功。七战七捷,连夺三城,歼敌俘虏一万六千余人,堪称了得。”
“陛下,襄阳侯确实出人意料,正因如此,所以臣以为有必要调整一下先前的作战计划。”段文振道。
“哦,段卿以为当如何调整?”
段文卿奏道,“原计划二十四军先出,三月抵达怀远镇。御营六军后出,四月抵达怀远,可是如今看来,春季进兵,还是有所耽误速度,前九军最快只能在四月底到怀远,而其它各军还得更晚。为不影响夏季攻势,臣以为可重新调整各军。”
说着,段文振递上一本奏折。
杨广让内侍取上来。
打开细看,杨广点头。
“确实有些道理。”
原来的计划,是左右两翼各发十二军,然后便是御营六军,再是东莱水路诸军,各军又配有庞大的辎重车兵散兵以及民夫,大军将达到一百多万,一天发一军,兵威耀世。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从涿郡到辽河怀远镇集结,但是路途艰难,行军缓慢,尤其是携带的大量辎重兵和民夫,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
另一方面,原本只是一支偏师的先锋军,过河后却大发神威,居然连战连捷,攻城破池,斩将夺旗,这就不由的让段文振这位兵部尚书考虑,是不是之前做的计划太过于保守了。
如果一支先锋军,都能打的高句丽人如此束手,那何必还要出动百万大军呢。
因此,段文振的新计划,就是重新编制各军,并裁减东征大军数量。
新计划里,东征大军数量缩减为三十个军,为左右两翼二十四军,再加上御营六军。
这三十个军,将分成三个进攻集团。
分别为平壤海军集团,编制八个军,左军第二、三、十,右军的第二、四、六、十、十一八个军号都授给东莱郡集结的兵马,将之组建成海路八军。
海路八个军的主帅为荣国公、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副将为精于水战的原南陈大将周法尚。
二十四军中剩下十六个军,则都为陆军。
段文振把这十六个军分成两大集团,其中六个军目标为平壤,这六军为左翼第一、第十一、第十二军和右翼的第一、三、九这三个军,六军的作战任务就是直趁平壤,与水师会合攻击高句丽王都平壤。
另外剩下的十个军。
左翼的四、五、六、七、八、九,和右翼的五、七、八、十二,这十个军,则目标在辽河和鸭绿江之间。他们的目标,就是在御营六军过河之前,攻击辽东并负责控制这一区域。
为先前前往平壤的六个军解决后顾之忧。
至于皇帝的御营六军,作战任务就是保护皇帝以及随驾文武,并充当战略总预备队。
“陛下,原各军编一万二千战兵,八千辅兵,一军两万人。而臣新计划,则计划每军增至三万五千到四万人。”
原本二十四军之后,还有许多个军,但现在段文振一刀下去,全压缩到三十个军里去。一军三到四万,三十个军,也一样能达到一百一十多万。
各军的兵员增加,但总军数编制减少,也是为了入辽之后更便于统一调动以及作战。
“各位爱卿觉得如何?”杨广问。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出列。
“陛下,臣以为这个计划不错,但如果辽东诸城未破,而让六军直趋平壤,还是很冒险的。毕竟从辽河到平壤,距离极遥远,后方诸城未下,则粮食无法供应,只能随军携带粮草。哪怕一军携带百日之粮,也还是随时会有断粮之险。”
“那爱卿以为此计划不行吗?”杨广问宇文述。
“臣以为段兵部此计划很好,就是入平壤六军应当增强,可改六军为九军,这样起码也有三十万的兵力,则如此一支大军,携带百日之粮草,一路杀往平壤,一路上辽东各城高句丽人也不敢阻拦,若出战,则击溃之。”
段文振计划出六军,兵数大约二十万。而宇文述则说要出九军,兵马起码三十万。
“陛下,兵贵精不贵多,若发九军,则兵员过多,并不就有益。”段文振还是觉得六军足够矣。
毕竟他认为,海军还有八个军,而且这八个军只是海军陆战部队,江淮水手船员并不算在其中的。
从辽东过去六个军,再从海上过去八个军,则平壤城下汇合后,能达到十四个军,一军三万多,总兵力可达五十余万,岂有不够之理。
“臣认为六军足矣,臣还举荐左先锋将军襄阳侯罗成为第一军大将。”段文振又道。
临渝行宫。
皇帝二月出涿郡,三月初抵达北平卢龙,便在临渝行宫召见东征文武,举行御前会议。
临渝宫是皇帝为征辽所营建的一座行宫驿在,这座行宫并不是很奢华,但却极要坚固,这其实是一座充满着军事要塞性质的城堡,名为行宫,而实际上城防坚固,积存大量粮草器械在内。
建好临渝宫后,朝廷又在临渝宫所在设立临渝县,并将原榆关往东南移,在临渝宫前建立了临渝关,并设立了临渝军镇。
行宫大殿。
众文武百官分班站立。
皇帝杨广今天精神很好,坐在龙椅之上眉开眼笑。
“诸位爱卿,平身。”
“陛下,臣段文振有事启奏!”
杨广看到出声是右光禄大夫,左武侯大将军、兵部尚书段文振,便道,“爱卿有事直说。”段文振算是皇帝征辽的军事定策者,杨广东征高句丽,虽说早有计划,但真正决定东征的还是两人,一人便是银青光禄大夫裴世矩,另一人便是兵部尚书段文振。
裴世矩一直受杨广信任倚重,是杨广对外策略的制订者。征讨高句丽,便是裴世矩的进言。而如何征讨高句丽,其军事计划的制定,却是段文振。
“陛下,前番辽东发回捷报,征辽左先锋将军罗成再奏捷报,继攻夺玄菟、苍岩二城后,再夺南苏城。罗将军已经是七战七捷,彻底在辽东立足脚跟,杀的新城地区贼人丧胆,龟缩各城不敢出。”
杨广哈哈笑道,“段卿所言甚是,襄阳侯真是出乎朕的意料,当初朕以他为先锋之时,也不曾想过他能够立下如此大功。七战七捷,连夺三城,歼敌俘虏一万六千余人,堪称了得。”
“陛下,襄阳侯确实出人意料,正因如此,所以臣以为有必要调整一下先前的作战计划。”段文振道。
“哦,段卿以为当如何调整?”
段文卿奏道,“原计划二十四军先出,三月抵达怀远镇。御营六军后出,四月抵达怀远,可是如今看来,春季进兵,还是有所耽误速度,前九军最快只能在四月底到怀远,而其它各军还得更晚。为不影响夏季攻势,臣以为可重新调整各军。”
说着,段文振递上一本奏折。
杨广让内侍取上来。
打开细看,杨广点头。
“确实有些道理。”
原来的计划,是左右两翼各发十二军,然后便是御营六军,再是东莱水路诸军,各军又配有庞大的辎重车兵散兵以及民夫,大军将达到一百多万,一天发一军,兵威耀世。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从涿郡到辽河怀远镇集结,但是路途艰难,行军缓慢,尤其是携带的大量辎重兵和民夫,严重影响了行军速度。
另一方面,原本只是一支偏师的先锋军,过河后却大发神威,居然连战连捷,攻城破池,斩将夺旗,这就不由的让段文振这位兵部尚书考虑,是不是之前做的计划太过于保守了。
如果一支先锋军,都能打的高句丽人如此束手,那何必还要出动百万大军呢。
因此,段文振的新计划,就是重新编制各军,并裁减东征大军数量。
新计划里,东征大军数量缩减为三十个军,为左右两翼二十四军,再加上御营六军。
这三十个军,将分成三个进攻集团。
分别为平壤海军集团,编制八个军,左军第二、三、十,右军的第二、四、六、十、十一八个军号都授给东莱郡集结的兵马,将之组建成海路八军。
海路八个军的主帅为荣国公、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副将为精于水战的原南陈大将周法尚。
二十四军中剩下十六个军,则都为陆军。
段文振把这十六个军分成两大集团,其中六个军目标为平壤,这六军为左翼第一、第十一、第十二军和右翼的第一、三、九这三个军,六军的作战任务就是直趁平壤,与水师会合攻击高句丽王都平壤。
另外剩下的十个军。
左翼的四、五、六、七、八、九,和右翼的五、七、八、十二,这十个军,则目标在辽河和鸭绿江之间。他们的目标,就是在御营六军过河之前,攻击辽东并负责控制这一区域。
为先前前往平壤的六个军解决后顾之忧。
至于皇帝的御营六军,作战任务就是保护皇帝以及随驾文武,并充当战略总预备队。
“陛下,原各军编一万二千战兵,八千辅兵,一军两万人。而臣新计划,则计划每军增至三万五千到四万人。”
原本二十四军之后,还有许多个军,但现在段文振一刀下去,全压缩到三十个军里去。一军三到四万,三十个军,也一样能达到一百一十多万。
各军的兵员增加,但总军数编制减少,也是为了入辽之后更便于统一调动以及作战。
“各位爱卿觉得如何?”杨广问。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出列。
“陛下,臣以为这个计划不错,但如果辽东诸城未破,而让六军直趋平壤,还是很冒险的。毕竟从辽河到平壤,距离极遥远,后方诸城未下,则粮食无法供应,只能随军携带粮草。哪怕一军携带百日之粮,也还是随时会有断粮之险。”
“那爱卿以为此计划不行吗?”杨广问宇文述。
“臣以为段兵部此计划很好,就是入平壤六军应当增强,可改六军为九军,这样起码也有三十万的兵力,则如此一支大军,携带百日之粮草,一路杀往平壤,一路上辽东各城高句丽人也不敢阻拦,若出战,则击溃之。”
段文振计划出六军,兵数大约二十万。而宇文述则说要出九军,兵马起码三十万。
“陛下,兵贵精不贵多,若发九军,则兵员过多,并不就有益。”段文振还是觉得六军足够矣。
毕竟他认为,海军还有八个军,而且这八个军只是海军陆战部队,江淮水手船员并不算在其中的。
从辽东过去六个军,再从海上过去八个军,则平壤城下汇合后,能达到十四个军,一军三万多,总兵力可达五十余万,岂有不够之理。
“臣认为六军足矣,臣还举荐左先锋将军襄阳侯罗成为第一军大将。”段文振又道。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