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中
正说着话,忽见一个少女脚步轻快地凑过来笑道:“华嫔娘娘原来在这里,母后正问怎么还不见人呢。”
来的是丽妃所出德瑜公主,过了年刚满十三岁。德瑜是皇帝的长女,丽妃又颇得宠,她在后宫中地位超然,人又聪慧机敏,皇后也十分喜爱,常召到身边陪着聊天说笑,薛婵与她也算熟稔。
德瑜被丽妃教导得十分好,虽然活泼却不失礼。来到薛婵面前规规矩矩行了礼,才向鸿樾笑道:“二哥哥一早从母后那里出来,却在这里闲谈,可见不是有什么了不得的急事。不如跟我们回去听故事吧。”
鸿樾连忙摇手:“你来了正好,快陪华嫔娘娘进去吧,我就……”他面上一红,又有些尴尬:“我就不去讨人厌了。”
薛婵印象中鸿樾本是个开朗的孩子,蔷薇之事后他很少露面,这次对谈总觉得他看人时眼神躲闪羞涩,与以前大不一样。此时听他这样说,只得在心中叹息了一声,笑道:“樾哥若是读书累了,以后也可以到我那里去玩。”
鸿樾面色更红,向薛婵抱拳致意后转身离去。
德瑜看着他的背影,也幽幽叹了口气,说:“樾哥哥最近脾气变了很多,已经很久不愿意同我们玩耍了。”
薛婵安慰她道:“皇子大了确实不好再同姊妹们一起玩耍。”
德瑜不服气:“若是大哥哥还在,定然不会这样见外,可见还是欺负二哥哥没有娘。”蔷薇的事情处理的极其隐秘,尤其不会让德瑜这样未成年的公主知道,她便私心里自己给自己一个解释。
薛婵失笑,却也不去多说什么。好在德瑜很快就将鸿樾之事放过,拉着薛婵的手笑道:“是母后让我出来找娘娘的,她催了好几遍呢。”
薛婵诧异。她已经听鸿樾和德瑜说过好几遍皇后在催,竟像是特意在等她,于是也不敢耽误,随着德瑜匆匆往凤栖宫去。
才到门口便看见吴佛带着几个天极殿的内侍守在门口,心头不禁咯噔一下。还没来及停下脚步,吴佛等人已经看见她,迎上来行礼。
吴佛在皇帝身边的时间久了,也学会天极殿那些人的习惯,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来,只是口中催道:“华嫔娘娘来了,快请进去。”
薛婵惊骇莫名。这个时间皇帝理应在天极殿接见群臣。即便来了,怎么无论鸿樾还是德瑜都不曾说过一个字,倒像是相约好了不让她有退缩的机会。
正惊疑不定的时候,里面窦长清已经闻讯迎了出来,身后还跟着秦固原。薛婵知道这两人是代表帝后前来迎接,益发不安,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竟能惊动他们二位亲自相迎。只是事已至此,她已经不能转身离开,然而要与皇帝面对面,始终还是她最不愿意面对的情形。
窦长清笑道:“皇后娘娘说只怕华嫔听见陛下在不肯来,不让我们说。”
饶是再大的心结,被这样赤裸裸地戳破,薛婵也招架不住,只得讪笑道:“阿翁说笑了。”
窦长清侧身给薛婵让路:“今日陛下来是有特殊的缘由,娘娘进去就知道了。”
秦固原顺势为她掀开帘子:“娘娘请。”
薛婵点了点头,迎着头皮跨过门槛。
屋里人头涌涌,主位却只有三个。帝后各自坐在上首,下面还有一个绣墩是为薛婵准备的。除此之外还有帝后各自的亲随侍从,以及三个模样古怪的人。
薛婵向帝后行礼叩拜,皇帝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转头去寻秦固原,在他耳边轻声吩咐着什么,秦固原听了吩咐便去带着几个人给那三个人送上茶果,说:“是陛下赏赐的,你们先用一些,润润喉咙。”
那三人自然感激不敬,连连谢恩。
薛婵在一旁看得清楚,三个人形容焦枯,虽然显而易见为了面圣已经换上最好的衣服,却仍然有一种无端穷苦的窘迫感扑面而来。其中两个人在跪拜行礼的时候行动迟缓,显然是盲人。她看得越发惊诧不已。总觉得似乎这几个人身上有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
而皇后则愈见可亲,亲自起身将薛婵扶起来送到绣墩前,一边叫着德瑜的乳名说:“这里人杂,阿琉先回去吧。你大哥哥从边郡给你捎来了沙洲玫瑰,已经送到你宫里去了呢。”
德瑜听说要让自己离开,本来不大高兴地嘟起了嘴,及至听见沙洲玫瑰的名字,立即又笑了出来,连忙道:“是了,大哥哥早就答应了要送我这个呢。既然父皇母后不待见我,我还是走了好。”她一边说着,一边行了礼,赶不及地带着侍女们离开。
德瑜一走,倒是清静了不少,皇后这才对薛婵笑道:“不是我催你,是陛下催。他事情多,难得抽出这么点工夫来,一会儿听完了就走,你也不必拘束。”
听?听什么?薛婵听得云里雾里,又朝皇帝看去。皇帝却恰到好处地低头去喝茶。她只得问皇后:“薛婵不明白,请娘娘明示。”
“喏,就是这几个人。”皇后向那三个人指了指:“他们是从阳关红柳镇来的。”
薛婵耳边轰然一响,一时间再也控制不住地朝皇帝望去。
好在这一次皇帝没有再回避,抬起眼迎向她的目光。这是自那个诀别之夜后两人第一次这样坦然地互视。一时间薛婵只觉心头血气翻涌,苦苦压抑了许久的委屈和苦闷几乎就要不受控制决堤而下。
皇帝开口时仍然语气淡漠,仿佛他是万分无奈才不得不坐在这里对薛婵说上一两句话的:“这是恪哥儿在红柳镇遇见的三个牧人。这孩子也真是……”他说着,嗤笑一声,无奈地摇头,继续道:“他专门遣人护送这三个人进京,就是为了给我们唱首歌。”
“唱歌?”薛婵疑惑地朝那三个人看过去。终于明白那股熟悉感从何而来。
他们的皮肤干枯粗糙,眼角额头都有被风蚀的痕迹。那是大漠的痕迹。当年薛珋和苏子奉的面容上都带着这样的痕迹。所不同的是苏子奉变成了皇帝,当年边塞风沙留下的痕迹已经被锦衣玉食愈合,只在某些不为人知的地方还有些微迹象可循。
皇后按着薛婵的肩膀,强令她坐下,笑道:“鸿恪小孩子不懂事,做些事情也没有个章法。但难得他有这份心,陛下也不计较,随着他胡闹。你就踏实坐下吧。人家指明了,说是要给陛下,我,还有华嫔你唱歌呢。”
薛婵坐立不安,连连谦让。皇帝终于开口道:“你就听听他们唱什么吧。只当是消遣。”
薛婵这才不再推让,低低道了声“是”,在绣墩上坐下。
一时众人各自安坐好,那三人拿出各自的乐器,再次向皇帝行礼后坐下开始演奏。
所谓乐器,是一把胡琴,一只铁笛,和一副铁板。铁板相撞,声音清越铿锵,胡琴与铁笛同时响起,乐声中满是金戈之声,一时之间明明是春光温软的禁苑深宫,却充满了一股肃杀之气。三人几乎同时开口,唱的歌词却是薛婵听不懂的边郡语音。只是歌声顿挫沉郁,苍凉悲怆,充满了阳刚之气,停在薛婵耳中,仿佛恍惚间能看见大漠孤烟,残阳如血。
她以前是听过薛珋唱过类似的歌曲,一时间只觉得心旌摇动,渐渐有一团暖意从胸口升起。
皇后却不喜这样粗粝的乐声,只听了一会儿,便不耐烦起来,转头找窦长清刚要吩咐,却见身边皇帝已经听得怔住,手中紧紧握着茶杯,却全然忘记了要往唇边送。倒是双目光芒闪动,另一只空着的手在膝盖上轻轻随着街拍敲叩着。
突然铁板声一响,乐声一转,变得愈加节奏分明。那些人唱的歌词虽然听不明白,却能听得懂是四字一句,顿挫有力,字字铿锵,不像是歌唱,倒像是在沙场上排兵列阵。
皇帝突然将手中茶杯往桌上一顿,起身加入那三个人,与他们一同合唱起来。
他并没有边郡的口音,一开口薛婵就听懂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毛戈。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薛婵明白了,这定是薛珋他们在边关时唱的一首战歌,不但边关将士熟悉,就连这几个牧羊人都张口就能唱。
遥想当年边郡苦战的兄长和苏子奉,薛婵也听得心潮澎湃。她目光落在皇帝身上,只见他从一个人手上接过铁板,双手一击,铿锵一声,震得屋里人各个精神一振。皇帝的嗓音里有一种沉厚粗粝的东西,是薛婵从来没有听见过的。
他兴致极高,手舞足蹈,声音压过那三个人。也许是真刀真枪拼杀过,歌声里的杀气是那三个人所不具备的。薛婵怔怔看着他,恍惚看见了当年那个银袍将军苏子奉。
她眼眶渐渐发热。原以为已经被后宫淹没的苏子奉,原来还存留在他的身上,只是隐藏得太深,深得连他自己也察觉不到了。
但这是她的苏子奉。薛婵心中骄傲地想。她没有错过皇后面上来不及掩饰的厌恶,也留意到秦固原窦长清等人惊诧的表情。这是他们所没有见过的苏子奉,是她早已经熟悉,日夜思念,以为早就失去了的苏子奉。
终于歌声渐渐唱落。胡琴尾音悠悠,皇帝手中铁板相击,截住了乐音。
一时间屋内极静,所有人都还在震惊之中。
薛婵长长地舒气,要将刚才憋在胸口的那口气全然吐出去。
然后她听见了掌声。
皇后带头起身鼓掌,旁人相从,一时间掌声四起。薛婵却坐在原处,目光落在皇帝身上,只觉一颗心在胸腔里跳动,仿佛火焰在燃烧,仿佛江水在奔流,仿佛是多年前乐游原上把臂同游时与他掌心相扣时的回肠荡气。
然而她面上却什么表情都没有流露,只是在一片掌声环绕中,将倾慕的目光重新落在了他的身上。
皇帝看见了。他要用尽自制力,才能不去回应。戴上习惯的面具,微笑着走向皇后,握住皇后的手笑道:“不过是一时兴起而已。”又低头问皇后:“喜欢吗?”
皇后含情脉脉看着皇帝微笑:“臣妾能听到陛下一展歌喉,实在是三生有幸。”
皇帝摇头笑叹:“当年在边郡倒是常跟同袍们夜里围着篝火唱歌,回到京城就……”他叹息了一下,目光不经意地从薛婵面上掠过,“长恨此身非我有啊。”
这样的感慨,皇帝能发,众人却不能符合。若是姜贵妃在,定然能将话题岔开。然而皇后和薛婵都不是有这样圆融手段的人,两人彼此对视一眼,同样无奈,却又各自揣着心思,保持着沉默。
还得是皇帝自己打破僵局,转身一挥手叫来秦固原:“固原,这几位乡亲,不可怠慢了,要厚赏。”
秦固原是内臣,不同于朝臣。皇帝这样嘱咐,便是要从自己的私库中赏赐那三个人。这本是天大的恩典,即便是当朝丞相,六部尚书,乃至皇亲国戚亲王国公,也没有几个有这样的殊荣。
带着三个人进宫的人立即就向他们解释了其中的深意,那三人自然千恩万谢感恩戴德。
本来事情也就这样了结了,不料那三人叩拜过后起身,为首执胡琴的人却突然抬头问了一句:“请问哪位是华嫔?”
来的是丽妃所出德瑜公主,过了年刚满十三岁。德瑜是皇帝的长女,丽妃又颇得宠,她在后宫中地位超然,人又聪慧机敏,皇后也十分喜爱,常召到身边陪着聊天说笑,薛婵与她也算熟稔。
德瑜被丽妃教导得十分好,虽然活泼却不失礼。来到薛婵面前规规矩矩行了礼,才向鸿樾笑道:“二哥哥一早从母后那里出来,却在这里闲谈,可见不是有什么了不得的急事。不如跟我们回去听故事吧。”
鸿樾连忙摇手:“你来了正好,快陪华嫔娘娘进去吧,我就……”他面上一红,又有些尴尬:“我就不去讨人厌了。”
薛婵印象中鸿樾本是个开朗的孩子,蔷薇之事后他很少露面,这次对谈总觉得他看人时眼神躲闪羞涩,与以前大不一样。此时听他这样说,只得在心中叹息了一声,笑道:“樾哥若是读书累了,以后也可以到我那里去玩。”
鸿樾面色更红,向薛婵抱拳致意后转身离去。
德瑜看着他的背影,也幽幽叹了口气,说:“樾哥哥最近脾气变了很多,已经很久不愿意同我们玩耍了。”
薛婵安慰她道:“皇子大了确实不好再同姊妹们一起玩耍。”
德瑜不服气:“若是大哥哥还在,定然不会这样见外,可见还是欺负二哥哥没有娘。”蔷薇的事情处理的极其隐秘,尤其不会让德瑜这样未成年的公主知道,她便私心里自己给自己一个解释。
薛婵失笑,却也不去多说什么。好在德瑜很快就将鸿樾之事放过,拉着薛婵的手笑道:“是母后让我出来找娘娘的,她催了好几遍呢。”
薛婵诧异。她已经听鸿樾和德瑜说过好几遍皇后在催,竟像是特意在等她,于是也不敢耽误,随着德瑜匆匆往凤栖宫去。
才到门口便看见吴佛带着几个天极殿的内侍守在门口,心头不禁咯噔一下。还没来及停下脚步,吴佛等人已经看见她,迎上来行礼。
吴佛在皇帝身边的时间久了,也学会天极殿那些人的习惯,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来,只是口中催道:“华嫔娘娘来了,快请进去。”
薛婵惊骇莫名。这个时间皇帝理应在天极殿接见群臣。即便来了,怎么无论鸿樾还是德瑜都不曾说过一个字,倒像是相约好了不让她有退缩的机会。
正惊疑不定的时候,里面窦长清已经闻讯迎了出来,身后还跟着秦固原。薛婵知道这两人是代表帝后前来迎接,益发不安,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竟能惊动他们二位亲自相迎。只是事已至此,她已经不能转身离开,然而要与皇帝面对面,始终还是她最不愿意面对的情形。
窦长清笑道:“皇后娘娘说只怕华嫔听见陛下在不肯来,不让我们说。”
饶是再大的心结,被这样赤裸裸地戳破,薛婵也招架不住,只得讪笑道:“阿翁说笑了。”
窦长清侧身给薛婵让路:“今日陛下来是有特殊的缘由,娘娘进去就知道了。”
秦固原顺势为她掀开帘子:“娘娘请。”
薛婵点了点头,迎着头皮跨过门槛。
屋里人头涌涌,主位却只有三个。帝后各自坐在上首,下面还有一个绣墩是为薛婵准备的。除此之外还有帝后各自的亲随侍从,以及三个模样古怪的人。
薛婵向帝后行礼叩拜,皇帝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转头去寻秦固原,在他耳边轻声吩咐着什么,秦固原听了吩咐便去带着几个人给那三个人送上茶果,说:“是陛下赏赐的,你们先用一些,润润喉咙。”
那三人自然感激不敬,连连谢恩。
薛婵在一旁看得清楚,三个人形容焦枯,虽然显而易见为了面圣已经换上最好的衣服,却仍然有一种无端穷苦的窘迫感扑面而来。其中两个人在跪拜行礼的时候行动迟缓,显然是盲人。她看得越发惊诧不已。总觉得似乎这几个人身上有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
而皇后则愈见可亲,亲自起身将薛婵扶起来送到绣墩前,一边叫着德瑜的乳名说:“这里人杂,阿琉先回去吧。你大哥哥从边郡给你捎来了沙洲玫瑰,已经送到你宫里去了呢。”
德瑜听说要让自己离开,本来不大高兴地嘟起了嘴,及至听见沙洲玫瑰的名字,立即又笑了出来,连忙道:“是了,大哥哥早就答应了要送我这个呢。既然父皇母后不待见我,我还是走了好。”她一边说着,一边行了礼,赶不及地带着侍女们离开。
德瑜一走,倒是清静了不少,皇后这才对薛婵笑道:“不是我催你,是陛下催。他事情多,难得抽出这么点工夫来,一会儿听完了就走,你也不必拘束。”
听?听什么?薛婵听得云里雾里,又朝皇帝看去。皇帝却恰到好处地低头去喝茶。她只得问皇后:“薛婵不明白,请娘娘明示。”
“喏,就是这几个人。”皇后向那三个人指了指:“他们是从阳关红柳镇来的。”
薛婵耳边轰然一响,一时间再也控制不住地朝皇帝望去。
好在这一次皇帝没有再回避,抬起眼迎向她的目光。这是自那个诀别之夜后两人第一次这样坦然地互视。一时间薛婵只觉心头血气翻涌,苦苦压抑了许久的委屈和苦闷几乎就要不受控制决堤而下。
皇帝开口时仍然语气淡漠,仿佛他是万分无奈才不得不坐在这里对薛婵说上一两句话的:“这是恪哥儿在红柳镇遇见的三个牧人。这孩子也真是……”他说着,嗤笑一声,无奈地摇头,继续道:“他专门遣人护送这三个人进京,就是为了给我们唱首歌。”
“唱歌?”薛婵疑惑地朝那三个人看过去。终于明白那股熟悉感从何而来。
他们的皮肤干枯粗糙,眼角额头都有被风蚀的痕迹。那是大漠的痕迹。当年薛珋和苏子奉的面容上都带着这样的痕迹。所不同的是苏子奉变成了皇帝,当年边塞风沙留下的痕迹已经被锦衣玉食愈合,只在某些不为人知的地方还有些微迹象可循。
皇后按着薛婵的肩膀,强令她坐下,笑道:“鸿恪小孩子不懂事,做些事情也没有个章法。但难得他有这份心,陛下也不计较,随着他胡闹。你就踏实坐下吧。人家指明了,说是要给陛下,我,还有华嫔你唱歌呢。”
薛婵坐立不安,连连谦让。皇帝终于开口道:“你就听听他们唱什么吧。只当是消遣。”
薛婵这才不再推让,低低道了声“是”,在绣墩上坐下。
一时众人各自安坐好,那三人拿出各自的乐器,再次向皇帝行礼后坐下开始演奏。
所谓乐器,是一把胡琴,一只铁笛,和一副铁板。铁板相撞,声音清越铿锵,胡琴与铁笛同时响起,乐声中满是金戈之声,一时之间明明是春光温软的禁苑深宫,却充满了一股肃杀之气。三人几乎同时开口,唱的歌词却是薛婵听不懂的边郡语音。只是歌声顿挫沉郁,苍凉悲怆,充满了阳刚之气,停在薛婵耳中,仿佛恍惚间能看见大漠孤烟,残阳如血。
她以前是听过薛珋唱过类似的歌曲,一时间只觉得心旌摇动,渐渐有一团暖意从胸口升起。
皇后却不喜这样粗粝的乐声,只听了一会儿,便不耐烦起来,转头找窦长清刚要吩咐,却见身边皇帝已经听得怔住,手中紧紧握着茶杯,却全然忘记了要往唇边送。倒是双目光芒闪动,另一只空着的手在膝盖上轻轻随着街拍敲叩着。
突然铁板声一响,乐声一转,变得愈加节奏分明。那些人唱的歌词虽然听不明白,却能听得懂是四字一句,顿挫有力,字字铿锵,不像是歌唱,倒像是在沙场上排兵列阵。
皇帝突然将手中茶杯往桌上一顿,起身加入那三个人,与他们一同合唱起来。
他并没有边郡的口音,一开口薛婵就听懂了。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毛戈。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薛婵明白了,这定是薛珋他们在边关时唱的一首战歌,不但边关将士熟悉,就连这几个牧羊人都张口就能唱。
遥想当年边郡苦战的兄长和苏子奉,薛婵也听得心潮澎湃。她目光落在皇帝身上,只见他从一个人手上接过铁板,双手一击,铿锵一声,震得屋里人各个精神一振。皇帝的嗓音里有一种沉厚粗粝的东西,是薛婵从来没有听见过的。
他兴致极高,手舞足蹈,声音压过那三个人。也许是真刀真枪拼杀过,歌声里的杀气是那三个人所不具备的。薛婵怔怔看着他,恍惚看见了当年那个银袍将军苏子奉。
她眼眶渐渐发热。原以为已经被后宫淹没的苏子奉,原来还存留在他的身上,只是隐藏得太深,深得连他自己也察觉不到了。
但这是她的苏子奉。薛婵心中骄傲地想。她没有错过皇后面上来不及掩饰的厌恶,也留意到秦固原窦长清等人惊诧的表情。这是他们所没有见过的苏子奉,是她早已经熟悉,日夜思念,以为早就失去了的苏子奉。
终于歌声渐渐唱落。胡琴尾音悠悠,皇帝手中铁板相击,截住了乐音。
一时间屋内极静,所有人都还在震惊之中。
薛婵长长地舒气,要将刚才憋在胸口的那口气全然吐出去。
然后她听见了掌声。
皇后带头起身鼓掌,旁人相从,一时间掌声四起。薛婵却坐在原处,目光落在皇帝身上,只觉一颗心在胸腔里跳动,仿佛火焰在燃烧,仿佛江水在奔流,仿佛是多年前乐游原上把臂同游时与他掌心相扣时的回肠荡气。
然而她面上却什么表情都没有流露,只是在一片掌声环绕中,将倾慕的目光重新落在了他的身上。
皇帝看见了。他要用尽自制力,才能不去回应。戴上习惯的面具,微笑着走向皇后,握住皇后的手笑道:“不过是一时兴起而已。”又低头问皇后:“喜欢吗?”
皇后含情脉脉看着皇帝微笑:“臣妾能听到陛下一展歌喉,实在是三生有幸。”
皇帝摇头笑叹:“当年在边郡倒是常跟同袍们夜里围着篝火唱歌,回到京城就……”他叹息了一下,目光不经意地从薛婵面上掠过,“长恨此身非我有啊。”
这样的感慨,皇帝能发,众人却不能符合。若是姜贵妃在,定然能将话题岔开。然而皇后和薛婵都不是有这样圆融手段的人,两人彼此对视一眼,同样无奈,却又各自揣着心思,保持着沉默。
还得是皇帝自己打破僵局,转身一挥手叫来秦固原:“固原,这几位乡亲,不可怠慢了,要厚赏。”
秦固原是内臣,不同于朝臣。皇帝这样嘱咐,便是要从自己的私库中赏赐那三个人。这本是天大的恩典,即便是当朝丞相,六部尚书,乃至皇亲国戚亲王国公,也没有几个有这样的殊荣。
带着三个人进宫的人立即就向他们解释了其中的深意,那三人自然千恩万谢感恩戴德。
本来事情也就这样了结了,不料那三人叩拜过后起身,为首执胡琴的人却突然抬头问了一句:“请问哪位是华嫔?”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