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章:告示一出,趋之若鹜
——
翌日,朝歌城楼的鸣起钟声,一纸告示贴从官府中贴出来,不消片刻便汇聚了不少的庶民百姓顿足观望,不一会儿,一名身穿戎装的甲士便对着汇聚跟前的百姓庶民扯开嗓子大声道:“君侯有令,卫国整操新军,即刻起广发卫人入伍征召令……”
“什么?又要打仗了?”
顿足围观的老百姓一听面色一变,怨气油然而生,现在的朝歌城有不少人是从旧都帝丘(濮阳)等卫国领土迁户过来的,自然知道不久前的动作,壮年男丁几乎都参加了那场倾国之力的出征行动,虽然没有打起来还至少得百亩良田的打好事情。
可正直春耕之际,好不容易这次折腾完事了赶紧务农,现在又要打仗,一大帮老百姓听闻瞬即开始怨声载道了。
打仗,对于生活在战国时代的百姓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今天或许是卫人,明天指不定就是魏人或者齐人了。
打仗,各国老百姓不会有太大意见,但得有吃的才行啊,来年没吃喝,别说是百亩良田,就算是百顷良田又有何用?人都饿死了!
“肃静——!肃静——!”带头的甲士立刻大吼,场面顿时很快安静下来,便道:“卫国无战,此乃君侯建新军之诏令,凡入伍者,可享粮食月俸三五石军饷,按月发饷,绝不拖欠,凡入伍为甲士者,日日粮食吃穿全优官府供应,不从月俸中扣除……”
“什么——?”
此话一出,汇聚在场的所有人震惊莫名,一个个感觉不可思议,参军打仗对于战国时代的老百姓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无条件的义务,国家要发动战争,老百姓就得无条件上战场。
在春秋时代,打仗更是一种荣誉,是贵族士子才能参与的崇高行动,处于贵族最后一层的“士”乘战车打仗,打仗是属于贵族的特权。
“战士”这个名词便是由此而来。
春秋时代的战争甚至有点像是体育竞技的味道,对战的双方摆好战争然后开打,甚至打仗期间见到敌人的将军还会行礼,莫不讲究公平对战,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春秋霸主之一的宋襄公了,对于后世人来说,春秋时代的战争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而到了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的兴起,战争也从春秋时代只能有贵族参与,变成一切以赢得战争为目的,同时平民也开始加入战争。
哪像天下战国的今天,信奉的是不择手段。
平民百姓参与战争,却是一种义务,毫无回报的义务。
这则告示一出来,对于朝歌城内乃至卫国上下的老百姓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甚至有人在怀疑。
颠覆性的事情横空出世,率先伴随而至总会是怀疑、难以接受,哪怕是天大的好处也会本能的不敢去相信。
这一点卫峥早已料到,如今初掌卫国,卫国的官府也没有多大的威信,竖立威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西边的秦国,看看商鞅变法之初就可以发现这些问题。
既然早已料到,自然要针对性的应对。
不一会儿,一队队排成直线的粮车运来此地,惹得无数的平民百姓好奇观看。
那名甲士又扯开嗓子大声的说道:“凡年十九以上,三十以下者符合入伍要求,临场考核通过者,登记入册即可领三石粮食——!”
此话一出又是一惊,越来越多人开始汇聚,嘈杂的讨论声顿时不绝于耳,这样的一幕最先发生在朝歌城,随后便开始扩散到属于卫国的各大城池。
等待了许久也没有人敢上前,顿足围观的平民百姓倒是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有胆子大的人决定试一试。
一个二十来岁的男丁穿着一身打了补丁的麻绳布衣,顿时走出了人群,刷的一下一双双目光落在了这壮丁身上,那名甲士的目光亦是落在他身上。
“军…军爷——!”那壮丁犹犹豫豫的说道,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壮胆的说:“入伍即刻便得三石粮食?”
“君侯亲拟诏令,君无戏言,自然千真万确——!”那甲士毫不犹豫的说道,大有毋庸置疑的语气。
那男丁闻言,又犹豫了片刻,过了一会儿便心下一横,道:“我要入伍——!”
“好——!”甲士一听板着的脸顿时露出了笑容,不过却并不怎么好笑,所谓的初步考核便是由这甲士负责,敲了这壮士胸膛几下,来回观摩片刻便点点头,于是说道:“可——!旁侧去登记!”
没过多久,通过初步考核的男丁便登册在案,他的名字便被执笔者代谢刻在了竹简之上,那名甲士看登册者点点头,旋即抬手竖两指而轻轻一挥,另外两官方兵卒旋即拉着一头驴车,那甲士便对男丁说道:“这十石粮食,现在便是你的了——!”
“十……十石——?”那壮丁又愣住了,两眼盯着那驴车看了许久,不多说少,正好十石。
“那个……军…军爷!不是说三石吗?”那壮丁感到不可思议。
“君侯有令,凡第一个登册者,得十石粮食,你是第一个,便得十石——!”那甲士说道,旋即又看向一众目瞪口呆的老百姓扯开嗓子说:“凡前十名入伍者,皆得十石粮,其下皆为三石——!”
就这样,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第一个吃螃蟹男丁就这样拉着有十石粮的驴车离去了。
不一会儿,又有第二个人,登记入册,立即领十石粮食。
第三个,又是如此。
这下,顿足围观的老百姓终于信了——!
刷的一下,旋即一拥而上,一个个十九岁以上,三十以下的男丁争先恐后的要入伍,无不趋之若鹜,场面杂论不停,好不热闹。
只要入伍就能领月俸,一年下来便是数十石粮食,家中若是有三四个男丁,入伍两个乃至三个,一年下来便是一百多石粮食,不像那耕地理的作物,运气不好来年颗粒无收也是正常的事情,这军饷俸禄却是没有这个担心的必要,而且这些军饷都可以如数寄给家里,而自己则吃官家饭碗。
打仗本就是义务,这天底下竟是有如此好事!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迅速扩散到了整个朝歌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一幕在朝歌、中牟、楚丘、殷墟、宁新中等卫国主要城池上演。
符合要求的人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报名入伍。
家中耕田有妻儿父老照料,这一个月就是三石实打实的粮食,自己这张嘴还能靠吃官家饭,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这个时代的百姓太淳朴了,图的不就是能有个温饱,不挨饿就可以了。战国时代的民风虽然彪悍,但那是时代必然的特点,战国战国,民不彪悍何以号为战国?
一时间,告示一贴出去,不到十五日便有近万名入伍在册的兵丁。
征召一万便是卫峥的目标,即便知道这条告示贴出去会引起巨大反响,也没有料到反响这么强烈,征召便这样提前结束也仍旧有无数人要报名入伍。
征召一万,实际上只需要五千,也就是说这一万多人中有一半人要被淘汰而另一半真正留在斗士营正式正是的新军兵卒,卫峥之所以这么做,除了进行一次再筛选,把好苗子从中筛选出来,其次被淘汰的五千多人便是要成为消息筒,让这些人把消息传入寻常百姓家,为将来的新军制埋下先行的种子。
……
翌日,朝歌城楼的鸣起钟声,一纸告示贴从官府中贴出来,不消片刻便汇聚了不少的庶民百姓顿足观望,不一会儿,一名身穿戎装的甲士便对着汇聚跟前的百姓庶民扯开嗓子大声道:“君侯有令,卫国整操新军,即刻起广发卫人入伍征召令……”
“什么?又要打仗了?”
顿足围观的老百姓一听面色一变,怨气油然而生,现在的朝歌城有不少人是从旧都帝丘(濮阳)等卫国领土迁户过来的,自然知道不久前的动作,壮年男丁几乎都参加了那场倾国之力的出征行动,虽然没有打起来还至少得百亩良田的打好事情。
可正直春耕之际,好不容易这次折腾完事了赶紧务农,现在又要打仗,一大帮老百姓听闻瞬即开始怨声载道了。
打仗,对于生活在战国时代的百姓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今天或许是卫人,明天指不定就是魏人或者齐人了。
打仗,各国老百姓不会有太大意见,但得有吃的才行啊,来年没吃喝,别说是百亩良田,就算是百顷良田又有何用?人都饿死了!
“肃静——!肃静——!”带头的甲士立刻大吼,场面顿时很快安静下来,便道:“卫国无战,此乃君侯建新军之诏令,凡入伍者,可享粮食月俸三五石军饷,按月发饷,绝不拖欠,凡入伍为甲士者,日日粮食吃穿全优官府供应,不从月俸中扣除……”
“什么——?”
此话一出,汇聚在场的所有人震惊莫名,一个个感觉不可思议,参军打仗对于战国时代的老百姓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无条件的义务,国家要发动战争,老百姓就得无条件上战场。
在春秋时代,打仗更是一种荣誉,是贵族士子才能参与的崇高行动,处于贵族最后一层的“士”乘战车打仗,打仗是属于贵族的特权。
“战士”这个名词便是由此而来。
春秋时代的战争甚至有点像是体育竞技的味道,对战的双方摆好战争然后开打,甚至打仗期间见到敌人的将军还会行礼,莫不讲究公平对战,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春秋霸主之一的宋襄公了,对于后世人来说,春秋时代的战争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而到了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的兴起,战争也从春秋时代只能有贵族参与,变成一切以赢得战争为目的,同时平民也开始加入战争。
哪像天下战国的今天,信奉的是不择手段。
平民百姓参与战争,却是一种义务,毫无回报的义务。
这则告示一出来,对于朝歌城内乃至卫国上下的老百姓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甚至有人在怀疑。
颠覆性的事情横空出世,率先伴随而至总会是怀疑、难以接受,哪怕是天大的好处也会本能的不敢去相信。
这一点卫峥早已料到,如今初掌卫国,卫国的官府也没有多大的威信,竖立威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西边的秦国,看看商鞅变法之初就可以发现这些问题。
既然早已料到,自然要针对性的应对。
不一会儿,一队队排成直线的粮车运来此地,惹得无数的平民百姓好奇观看。
那名甲士又扯开嗓子大声的说道:“凡年十九以上,三十以下者符合入伍要求,临场考核通过者,登记入册即可领三石粮食——!”
此话一出又是一惊,越来越多人开始汇聚,嘈杂的讨论声顿时不绝于耳,这样的一幕最先发生在朝歌城,随后便开始扩散到属于卫国的各大城池。
等待了许久也没有人敢上前,顿足围观的平民百姓倒是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有胆子大的人决定试一试。
一个二十来岁的男丁穿着一身打了补丁的麻绳布衣,顿时走出了人群,刷的一下一双双目光落在了这壮丁身上,那名甲士的目光亦是落在他身上。
“军…军爷——!”那壮丁犹犹豫豫的说道,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壮胆的说:“入伍即刻便得三石粮食?”
“君侯亲拟诏令,君无戏言,自然千真万确——!”那甲士毫不犹豫的说道,大有毋庸置疑的语气。
那男丁闻言,又犹豫了片刻,过了一会儿便心下一横,道:“我要入伍——!”
“好——!”甲士一听板着的脸顿时露出了笑容,不过却并不怎么好笑,所谓的初步考核便是由这甲士负责,敲了这壮士胸膛几下,来回观摩片刻便点点头,于是说道:“可——!旁侧去登记!”
没过多久,通过初步考核的男丁便登册在案,他的名字便被执笔者代谢刻在了竹简之上,那名甲士看登册者点点头,旋即抬手竖两指而轻轻一挥,另外两官方兵卒旋即拉着一头驴车,那甲士便对男丁说道:“这十石粮食,现在便是你的了——!”
“十……十石——?”那壮丁又愣住了,两眼盯着那驴车看了许久,不多说少,正好十石。
“那个……军…军爷!不是说三石吗?”那壮丁感到不可思议。
“君侯有令,凡第一个登册者,得十石粮食,你是第一个,便得十石——!”那甲士说道,旋即又看向一众目瞪口呆的老百姓扯开嗓子说:“凡前十名入伍者,皆得十石粮,其下皆为三石——!”
就这样,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第一个吃螃蟹男丁就这样拉着有十石粮的驴车离去了。
不一会儿,又有第二个人,登记入册,立即领十石粮食。
第三个,又是如此。
这下,顿足围观的老百姓终于信了——!
刷的一下,旋即一拥而上,一个个十九岁以上,三十以下的男丁争先恐后的要入伍,无不趋之若鹜,场面杂论不停,好不热闹。
只要入伍就能领月俸,一年下来便是数十石粮食,家中若是有三四个男丁,入伍两个乃至三个,一年下来便是一百多石粮食,不像那耕地理的作物,运气不好来年颗粒无收也是正常的事情,这军饷俸禄却是没有这个担心的必要,而且这些军饷都可以如数寄给家里,而自己则吃官家饭碗。
打仗本就是义务,这天底下竟是有如此好事!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迅速扩散到了整个朝歌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一幕在朝歌、中牟、楚丘、殷墟、宁新中等卫国主要城池上演。
符合要求的人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报名入伍。
家中耕田有妻儿父老照料,这一个月就是三石实打实的粮食,自己这张嘴还能靠吃官家饭,简直是天大的好事。
这个时代的百姓太淳朴了,图的不就是能有个温饱,不挨饿就可以了。战国时代的民风虽然彪悍,但那是时代必然的特点,战国战国,民不彪悍何以号为战国?
一时间,告示一贴出去,不到十五日便有近万名入伍在册的兵丁。
征召一万便是卫峥的目标,即便知道这条告示贴出去会引起巨大反响,也没有料到反响这么强烈,征召便这样提前结束也仍旧有无数人要报名入伍。
征召一万,实际上只需要五千,也就是说这一万多人中有一半人要被淘汰而另一半真正留在斗士营正式正是的新军兵卒,卫峥之所以这么做,除了进行一次再筛选,把好苗子从中筛选出来,其次被淘汰的五千多人便是要成为消息筒,让这些人把消息传入寻常百姓家,为将来的新军制埋下先行的种子。
……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