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学校
在到学校前, 凌甜就已经想过这个年头的公社小学估计好不到哪里去, 村子里还有一部分人家至今还住着牛粪掺黄泥垒的泥房子呢,可以想象现在人民的生活条件, 即便这公社小学是各个生产队凑钱给建的, 那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每个村子的财政情况都摆在那儿呢。
海星公社一共分了十个生产大队, 塘石村排第七, 不过这排名也不是按照每个村的能力贡献排的, 当初有那么个意思,可是几个大队长谁也不服谁, 后来就改成了抽签。
塘石村虽然排第七,可是每年交给国家的粮食,都是排行前列的, 倒是运气好抽到第一的生产大队赵家沟,每年上交的粮食都挂公社尾巴, 年景差一点的时候,还得倒欠粮站粮食,一窝的懒汉, 其他生产队也看不起他们。
凌国栋的媳妇赵梅就是赵家沟的姑娘, 那个村里多数人都姓赵, 整个生产队都是姓赵的人做主,外姓人在村里受欺负, 也说不上话, 日子就过得艰难了, 更重要的是赵家沟的赵姓人霸道,一个鼻孔出气,要是他们本家的人在外头受了什么委屈,大半个村的壮年小伙能拿着锄头跟人干架,民风彪悍,有时候公社里也拿他们没主意。
赵梅虽然是外嫁女,家里的兄弟姐妹多,只是受点小委屈不见得家里人会给她出头,但要是委屈狠了,连带着损坏了他们老赵家的利益了,这事或许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也是为什么徐爱娟很想学村里那些恶婆婆,却还是把着个度,偶尔给赵梅一点甜头,没让她真回家告状的原因。
当初建公社小学,县里给了精神上的支持,建房子,买教具那都是几个村一块出的钱,家家户户都有孩子,支持的多过反对的,最后每个村出了一百块,磕磕绊绊的就把这学校给建好了。
一千块是个大数字,可是放在建一所小学上就有些不够看了。
因为是全公社的事,特事特办,建房的木材石头都是从山上来的,可是这青砖灰瓦实打实的得花钱去砖瓦厂买,好在县里知道这是件好事,给批了条子,不然就现在那些国营唱一个个眼高于顶的架势,这砖瓦批不批还是一回事呢。
精打细算,这一千块钱就建了五间宽敞的大教室,以及一个教职工的办公室,因为有些生产队离学校远,一部分孩子都是自己带午饭来学校吃的,大冬天的几个小时过去饭菜早就冻得硬邦邦了,为此还特地建了个灶房,请了一个老大娘专门给孩子们热饭。
除了前头几间房,这学校后头还搞了块大空地,听说是公社的领导去了县城小学后学来的,说是什么给孩子活动的场所。
两个乒乓球桌,是村里人自己打的,几块乒乓球板,也是照着人家供销社卖的板子做的,除了两个乒乓球桌,还搞了一个沙坑,反正一到下课的时间无数的孩子就冲出去抢那两个乒乓球桌,每个人玩的时间都有定数,时间到了,那就得给其他人玩了,至于剩下的,要么去沙坑里蹦蹦跳跳,要么自己想其他玩耍的游戏,扔沙包,跳房子......总能想出玩耍的游戏来。
在操场的后头,还有一排小平房,一共三间,都是老师的宿舍,这些宿舍平日里也派不上用场,因为所有的老师都是公社里的人,每天晚上人家都是回家住的,也就夏天冬天懒得回家的时候午休能派上用场。
公社小学是六六年的时候建的,至今也有十年了,自从修好后就再也没有改建过,墙皮斑驳脱落,瓦片碎裂都是正常的现象,也就暴雨天屋子漏水了,公社会派人来修,其他粉刷之类的那些费钱的事公社都是不批准的,从房屋到原先的一些运动设施,早就已经老化了,看上去自然也就没有了刚建成时候的气派,当然,这气派,也只是相对于那些茅草房而言的。
除了基建,还得聊聊这公社小学的师资情况。
现在是五三三制,小学五年,初中中专或高中三年,因为公社小学比较破旧,十个生产队加起来,满打满算五个年级估计也就七八十个学生,其中一二年级是大头,这个年纪的孩子都还小,干不了多少活还吵闹,家长把他们送来,存粹就是想给家里减少麻烦的。
四五年级的孩子在村里就是半大孩子了,也能干一些体力活了,因此小学里能读到五年级的孩子是最少的,这一届五年级的学生,总共就只有五个。
学生少,老师就更不多了,在海大富两人来学校教书之前,公社小学一共一位校长,两位老师,校长也兼任四五年级的教师,加起来总共就三个。
校长姓刘,是第四生产大队的,初中文化,他个子不高,似乎将将一米六,人又长得瘦小,四十多岁的人,每天端着一杯泡着茶叶的浓茶水在学校里巡视。
还有两个女老师,一个是公社书记的闺女,名叫黄莲花,小学文化,她负责教一二年级的学生,一个就是那个难缠的赵家沟出来的,名叫赵建红,原先叫赵牡丹,后来处处搞□□她觉得自己这名字不好,就给搞成了拥军护党的赵建红。
她是赵家沟大队长的闺女,后来又嫁给了第三生产队队长的小儿子,借着这两重关系,虽然和黄莲花一样都是小学文化,却也当上了学校里的老师。
别觉得这样的教育程度就来教孩子可笑,这年头许多农村小学都是这样的,他们不算正式教职工,可是工资也都是挂教育部门的,就是低了些,每个月只有十五块钱,又因为户口还挂在村里,每年分粮的时候人头粮还有他们一份,实际上也是个很受欢迎的工作,多少人挤破头想要啊。
因为只有三个老师,平时上课的时候,要么一二年级一块上课,要么一年级上课,二年级去操场放风,或者反一反,低年级也没什么实质性的课程,尤其教师的水平还不高,翻来覆去也就是拿着一本红宝书颠来倒去的念,能写出主席的名字,会读几句脍炙人口的主席语录,这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三年级是赵建红教的,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实际上村里的孩子,基本得上四年级,才算是真正开始学习,刘校长好歹也是初中文化,比起其他两个老师来说,那真是好太多了,只可惜,就是这四五年级,能念到这个年级的孩子,基本上所剩无几了。
好在今年这情况不一样了,多了两位老师,还是大城市大学校的老教授,这样的文化水平居然跑来教小学,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啊。
这个消息一早就传出去了,不少村里的人心思都活泛了起来,原本不打算再送孩子来念书的家长,也狠狠心又把自家的孩子给送过来了,今年一开学,学生的人数突破了往年新高,足足有一百二十七个,五年级的学生首次突破十个,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情况。
因为估计不足,很多孩子交了爸妈出门前给他们的学杂费,可是却还领不到新书,只能两个孩子或三个孩子拼一本。
刘伯言刘校长擦了擦汗,想着自己改天还得去一趟县里,跟上头再要一批教材下来才好。
凌娇和凌甜是一年级的学生,因为教材不够,两姐妹暂时合用一本书,至于小太子,他就是个凑热闹的,实际上根本就没他的事。
教室里的桌椅都是最简陋的,因为用了好些年,不少椅子已经不坚固了,坐上去摇摇晃晃的,他们来的早,提前挑选了一个还算完好的椅子。都是长条凳,一条坐两三人绰绰有余。
墙壁距离上一次粉刷也不知道过多少年了,高处还好,低一些的地方都是黑手印,窗户的玻璃破了一块,用废纸团填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换块好的,现在天气还不冷,等冬天到了,破了个洞的窗户,那可得把人冻死。
黑板倒是擦得很干净,凌甜看到讲台上有一块湿抹布,看来小学里也没有板擦,都是直接用抹布擦的。
凌娇上辈子除了父母早逝,在金钱上没受过什么委屈,穿越后,父母都是能干的,在吃住上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直到上学了,看到了这样的小学,她才认识到自己来到的是七十年代,那个缺衣少食,又处在政治风波中的年代。
凌娇对此早就有准备了,她对于学校怎么样没有过多观察,只是对教她们的老师十分好奇,毕竟不出意外,接下去的一年她们都是那个老师教的呢。
可惜现在外头报名的学生多,几个老师都在忙,连海爷爷和兰奶奶都过去帮忙了,要知道是谁教她们,还得一些时间呢。
其他孩子就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多,选了个座位把领到的课本往课桌里一塞,就撒欢似的闹起来了,有些干脆去别的年纪找哥哥姐姐去了,整间教室也没几个人。
小太子想正襟危坐,只可惜手段腿短,就是这椅子还是在大姐的帮助下坐上了的,他努力抬着自己小脑袋,就差用屁股在椅子上蹦蹦跳跳了,即便这样,他的下巴还是够不到书桌啊,可把他委屈坏了,这学校的桌椅歧视三岁孩子啊。
海星公社一共分了十个生产大队, 塘石村排第七, 不过这排名也不是按照每个村的能力贡献排的, 当初有那么个意思,可是几个大队长谁也不服谁, 后来就改成了抽签。
塘石村虽然排第七,可是每年交给国家的粮食,都是排行前列的, 倒是运气好抽到第一的生产大队赵家沟,每年上交的粮食都挂公社尾巴, 年景差一点的时候,还得倒欠粮站粮食,一窝的懒汉, 其他生产队也看不起他们。
凌国栋的媳妇赵梅就是赵家沟的姑娘, 那个村里多数人都姓赵, 整个生产队都是姓赵的人做主,外姓人在村里受欺负, 也说不上话, 日子就过得艰难了, 更重要的是赵家沟的赵姓人霸道,一个鼻孔出气,要是他们本家的人在外头受了什么委屈,大半个村的壮年小伙能拿着锄头跟人干架,民风彪悍,有时候公社里也拿他们没主意。
赵梅虽然是外嫁女,家里的兄弟姐妹多,只是受点小委屈不见得家里人会给她出头,但要是委屈狠了,连带着损坏了他们老赵家的利益了,这事或许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也是为什么徐爱娟很想学村里那些恶婆婆,却还是把着个度,偶尔给赵梅一点甜头,没让她真回家告状的原因。
当初建公社小学,县里给了精神上的支持,建房子,买教具那都是几个村一块出的钱,家家户户都有孩子,支持的多过反对的,最后每个村出了一百块,磕磕绊绊的就把这学校给建好了。
一千块是个大数字,可是放在建一所小学上就有些不够看了。
因为是全公社的事,特事特办,建房的木材石头都是从山上来的,可是这青砖灰瓦实打实的得花钱去砖瓦厂买,好在县里知道这是件好事,给批了条子,不然就现在那些国营唱一个个眼高于顶的架势,这砖瓦批不批还是一回事呢。
精打细算,这一千块钱就建了五间宽敞的大教室,以及一个教职工的办公室,因为有些生产队离学校远,一部分孩子都是自己带午饭来学校吃的,大冬天的几个小时过去饭菜早就冻得硬邦邦了,为此还特地建了个灶房,请了一个老大娘专门给孩子们热饭。
除了前头几间房,这学校后头还搞了块大空地,听说是公社的领导去了县城小学后学来的,说是什么给孩子活动的场所。
两个乒乓球桌,是村里人自己打的,几块乒乓球板,也是照着人家供销社卖的板子做的,除了两个乒乓球桌,还搞了一个沙坑,反正一到下课的时间无数的孩子就冲出去抢那两个乒乓球桌,每个人玩的时间都有定数,时间到了,那就得给其他人玩了,至于剩下的,要么去沙坑里蹦蹦跳跳,要么自己想其他玩耍的游戏,扔沙包,跳房子......总能想出玩耍的游戏来。
在操场的后头,还有一排小平房,一共三间,都是老师的宿舍,这些宿舍平日里也派不上用场,因为所有的老师都是公社里的人,每天晚上人家都是回家住的,也就夏天冬天懒得回家的时候午休能派上用场。
公社小学是六六年的时候建的,至今也有十年了,自从修好后就再也没有改建过,墙皮斑驳脱落,瓦片碎裂都是正常的现象,也就暴雨天屋子漏水了,公社会派人来修,其他粉刷之类的那些费钱的事公社都是不批准的,从房屋到原先的一些运动设施,早就已经老化了,看上去自然也就没有了刚建成时候的气派,当然,这气派,也只是相对于那些茅草房而言的。
除了基建,还得聊聊这公社小学的师资情况。
现在是五三三制,小学五年,初中中专或高中三年,因为公社小学比较破旧,十个生产队加起来,满打满算五个年级估计也就七八十个学生,其中一二年级是大头,这个年纪的孩子都还小,干不了多少活还吵闹,家长把他们送来,存粹就是想给家里减少麻烦的。
四五年级的孩子在村里就是半大孩子了,也能干一些体力活了,因此小学里能读到五年级的孩子是最少的,这一届五年级的学生,总共就只有五个。
学生少,老师就更不多了,在海大富两人来学校教书之前,公社小学一共一位校长,两位老师,校长也兼任四五年级的教师,加起来总共就三个。
校长姓刘,是第四生产大队的,初中文化,他个子不高,似乎将将一米六,人又长得瘦小,四十多岁的人,每天端着一杯泡着茶叶的浓茶水在学校里巡视。
还有两个女老师,一个是公社书记的闺女,名叫黄莲花,小学文化,她负责教一二年级的学生,一个就是那个难缠的赵家沟出来的,名叫赵建红,原先叫赵牡丹,后来处处搞□□她觉得自己这名字不好,就给搞成了拥军护党的赵建红。
她是赵家沟大队长的闺女,后来又嫁给了第三生产队队长的小儿子,借着这两重关系,虽然和黄莲花一样都是小学文化,却也当上了学校里的老师。
别觉得这样的教育程度就来教孩子可笑,这年头许多农村小学都是这样的,他们不算正式教职工,可是工资也都是挂教育部门的,就是低了些,每个月只有十五块钱,又因为户口还挂在村里,每年分粮的时候人头粮还有他们一份,实际上也是个很受欢迎的工作,多少人挤破头想要啊。
因为只有三个老师,平时上课的时候,要么一二年级一块上课,要么一年级上课,二年级去操场放风,或者反一反,低年级也没什么实质性的课程,尤其教师的水平还不高,翻来覆去也就是拿着一本红宝书颠来倒去的念,能写出主席的名字,会读几句脍炙人口的主席语录,这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三年级是赵建红教的,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实际上村里的孩子,基本得上四年级,才算是真正开始学习,刘校长好歹也是初中文化,比起其他两个老师来说,那真是好太多了,只可惜,就是这四五年级,能念到这个年级的孩子,基本上所剩无几了。
好在今年这情况不一样了,多了两位老师,还是大城市大学校的老教授,这样的文化水平居然跑来教小学,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啊。
这个消息一早就传出去了,不少村里的人心思都活泛了起来,原本不打算再送孩子来念书的家长,也狠狠心又把自家的孩子给送过来了,今年一开学,学生的人数突破了往年新高,足足有一百二十七个,五年级的学生首次突破十个,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情况。
因为估计不足,很多孩子交了爸妈出门前给他们的学杂费,可是却还领不到新书,只能两个孩子或三个孩子拼一本。
刘伯言刘校长擦了擦汗,想着自己改天还得去一趟县里,跟上头再要一批教材下来才好。
凌娇和凌甜是一年级的学生,因为教材不够,两姐妹暂时合用一本书,至于小太子,他就是个凑热闹的,实际上根本就没他的事。
教室里的桌椅都是最简陋的,因为用了好些年,不少椅子已经不坚固了,坐上去摇摇晃晃的,他们来的早,提前挑选了一个还算完好的椅子。都是长条凳,一条坐两三人绰绰有余。
墙壁距离上一次粉刷也不知道过多少年了,高处还好,低一些的地方都是黑手印,窗户的玻璃破了一块,用废纸团填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换块好的,现在天气还不冷,等冬天到了,破了个洞的窗户,那可得把人冻死。
黑板倒是擦得很干净,凌甜看到讲台上有一块湿抹布,看来小学里也没有板擦,都是直接用抹布擦的。
凌娇上辈子除了父母早逝,在金钱上没受过什么委屈,穿越后,父母都是能干的,在吃住上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直到上学了,看到了这样的小学,她才认识到自己来到的是七十年代,那个缺衣少食,又处在政治风波中的年代。
凌娇对此早就有准备了,她对于学校怎么样没有过多观察,只是对教她们的老师十分好奇,毕竟不出意外,接下去的一年她们都是那个老师教的呢。
可惜现在外头报名的学生多,几个老师都在忙,连海爷爷和兰奶奶都过去帮忙了,要知道是谁教她们,还得一些时间呢。
其他孩子就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多,选了个座位把领到的课本往课桌里一塞,就撒欢似的闹起来了,有些干脆去别的年纪找哥哥姐姐去了,整间教室也没几个人。
小太子想正襟危坐,只可惜手段腿短,就是这椅子还是在大姐的帮助下坐上了的,他努力抬着自己小脑袋,就差用屁股在椅子上蹦蹦跳跳了,即便这样,他的下巴还是够不到书桌啊,可把他委屈坏了,这学校的桌椅歧视三岁孩子啊。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