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紧急应对
第三百八十六章 紧急应对
此时,李泌担忧倒不是怎么对付李庆安,而是太上皇干政,他曾经做过一段时间李亨的幕僚,非常了解李亨对权力的渴望,按理,儿子李豫既然已经登基,那作为父亲,李亨就应该退居幕后,不再过问政事,但李亨非但没有隐退,反而以各种名目干涉朝政,尤其他夺走募兵的权力,这更让人不安.
当然,他是父亲,关心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李泌总觉得李亨的手实在是伸得太长了,而且他先对安西下手的策略,李泌也并不赞同,他总觉得李亨是另有所图.
“那陛下的想法呢?”李泌并不急于反对,他想听听李豫的想法。
“朕确实也想拿回河西,把李庆安堵在安西。”
“可是陛下想过没有,按照太上皇的策略,重置河西节度,任命郭子仪为节度使,这样不仅会失信李庆安,当初可是陛下亲口答应过将河西四州划给安西,而且朝臣们都已知道,这样还会失信于朝臣、失信于天下,反而让李庆安得到天下人同情,陛下,不智啊!”
“那师傅有什么办法,既能让朕拿回河西,又不失信用。”
李泌有些无语,李豫什么都好,节俭勤政、励精图治,不贪图女色,不近宦官,是大唐的中兴之主,但他也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在事关原则的事情上拿不定主意,本来他们已经决定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笼络好李庆安,先取河东和荆州,但李豫却在父亲的一番怂恿下,又改变主意了,又想去削弱李庆安,破坏他和李庆安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这可是李豫一个致命的弱点啊!
李泌有心再劝,但他也知道劝得太多,反而会让他对自己产生不信任,对这个政治经验不足的皇帝,只能用疏,而不能用堵的办法。
“陛下就这么想拿回河西吗?”
“是!”李豫的口气非常肯定,“朕确实是想拿回河西,朕承认当初失策,但那时也是为了安抚李庆安,可现在李庆安陈兵河西,让他的安西银元成为大唐货币,朕夜难睡眠。”
李泌沉思了良久,道:“不如这样,陛下还是用侧击的办法,夺河西实权,而不动名义上的体制,河西分裂给陇右、安西,陛下既已口谕天下,就不用再更改,郭子仪也不用再任河西节度使,而改任闲厩使,主管河西马政,河西驻军原本来自河东,归附李庆安时日不长,尚未归心,而且李庆安也并没有把他们调去安西,可见李庆安对这支军队也心存疑虑,不敢让他们进安西,所以只要陛下许以他们高官厚禄,再凭郭老将军的威望,夺回河西军权不是不可能,而且让李庆安吃个哑巴亏,却又不好声张,陛下,这才是稳妥而有效的办法。”
“好!高明。”李豫兴奋得一击掌赞道:“师傅的策略果然是常人难及,就按师傅的策略行事。”
李豫兴奋起来,他立刻取过一张信纸,准备给郭子仪写一封亲笔信,这时,李泌又吞吞吐吐道:“陛下,臣....还有一个建议。”
“师傅尽管说。”
“是关于太上皇。”
“太上皇怎么了?”李豫放下了笔。
李泌着实难以启口,这可是挑拨人家父子关系,可有些话他又不得不说,他只得用一种含蓄而委婉的口气道:“臣的意思是说,太上皇年事已高,陛下应该尽孝心让他怡养晚年,而不是为募兵东奔西跑,可以把募兵练兵之事交给长孙全绪、王思礼这些忠心于陛下的大将,陛下明白臣的意思吗?”
李豫是个聪明人,他怎么听不出李泌的言外之意,这其实也是他很为难的一件事,招募了十万军,却最后掌握在父亲的手中,还有原来的十万关中军,也是父亲一手掌控,他自己只有从李庆安手中夺来的两万军队,这让他多多少少有些不舒服,但毕竟是自己的父亲,李豫也只得忍了,现在李泌又提出这件事,他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只得叹口气道:“朕知道了,这件事慢慢再说吧!”
李泌不敢多说,便转换话题笑道:“陛下,让臣给陛下讲一讲榷盐的新政吧!”
安西,李庆安正在赶回的途中,但一个个不利的消息已经由飞鸽传书的方式传到了碎叶,让碎叶留守的官员们紧张不已。
天刚亮,严庄便乘一辆马车匆匆出门了,他现在的身份还是李庆安幕僚,但安西人人都知道,严庄掌有实权,甚至连主政的王昌龄也未必有他的权力大。
这几天,严庄心中也是很烦躁,最近朝廷中发生的一系列针对的安西的事情让他措手不及,步步被动,而且碎叶官场上对他不满的声音也出现了,王昌龄公开指责他怂恿李庆安南征,导致今天安西无主的局面,其实这件事,严庄也是有苦难言,他也曾经私下劝过李庆安,信德毕竟太远,希望他派副将南征,而不是自己亲征,但李庆安却固执己见,一定要亲征信德,严庄考虑到这是安西节度使的一贯传统,便表态支持李庆安亲征信德,但现在事情出来了,他便担上了责任。
这还不算,最近还有一种说法,也是针对他而发,说他嫉贤妒能,独占安西谋士之位,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据,去年李庆安在龟兹设立招贤馆,招揽天下之才,由严庄主管,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招了几百名能工巧匠,而谋略之士一个也没有,李庆安一直在外忙碌,没有时间过问此事,但不少安西官员却记在了心中,当王昌龄公开指责他时,这种不满的声音也就跟着爆发了出来,让严庄焦头烂额。
如果说王昌龄的指责多少还有点冤枉他的话,那么招贤馆失败,他确实难辞其咎,严庄确实有一点私心,这种私心其实早在他给安禄山当幕僚时便显露出来,当时他和高尚明争暗斗,皆想着干掉对方,但最后严庄却因为两次献计失败,使安禄山败给李庆安,而最后被安禄山弃用,后来他又得到李庆安的重用,成为李庆安的第一谋士,当时间久了以后,严庄心中那种嫉贤妒能的阴暗一面又渐渐暴露出来,李泌离开李庆安,他长长松了一口气,庆王旧幕僚阎凯几次写信来表示愿为李庆安效力,他却把信暗藏起来,不告诉李庆安。
这次安西出现危机,很多对他不满的声音便一起爆发了,包括王昌龄对他的公开指责,其实也是在宣泄对他的不满。
严庄又是委屈又是恼火,他不敢去安西政事堂,一去那边,脾气火烈的王昌龄就会找他拍桌子打板凳,安西官员们也会从背后把他的脊梁骨戳断,王昌龄整天热衷这样革新那样改制的,他们怎么不去戳王昌龄的脊梁骨,就因为自己去年削减给安西官员加薪,这帮家伙就记仇了。
直到现在,严庄还是认为,安西官员们其实是在清算他去年削减加薪的宿怨。
严庄只能去找王妃,河西危机越来越严重,郭子仪被任命为闲厩使,主管河西马政,据说已经离开灵州,前往甘州上任了,现在只能尽可能地减少安西的损失,而这只有明月王妃才能办到。
马车在急速赶往赵王府,赵王府就是从前建成后人的府邸,也就是罗夫人的家,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李庆安的家,所以李庆安家人搬进这座闲置着的巨大房宅也是理所当然,它改名为赵王府。
“快一点!”严庄不停地催促车夫,就在这时,车夫忽然停了下来。
“老爷,有人拦车。”
“严使君,我有话要说,请你停一下。”
这声音有些耳熟,严庄拉开车帘,只见马车前面站住一个落魄的中年书生,之所以说落魄,是因此人还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衫,那是夏天的衣裳,而现在已经是深秋,早晚很凉了,大家都穿上了夹袄。
严庄一下子认出来了,此人正是庆王从前的幕僚阎凯,不知他怎么混这么不济,连件衣服都穿不起吗?
庆王现在被软禁在石国,阎凯早已经离开了他,他几次向李庆安写信表示愿意效力,可他写的信如泥入大海,没有任何消息,阎凯在安西各地混迹了大半年,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做生意没本钱,给人当帐房他又觉得不甘,便在碎叶一家学堂里教书,混一点粮米零钱度日,其实他混得也不至于这么惨,但为了博取同情,也为宣泄心中的怨念,他特地穿得落魄凄凉,每天来李庆安的府邸门前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李庆安归来,今天他正好看见了严庄,便忍不住出来拦路。
文人相轻,严庄一向看不起阎凯,他也曾经劝过李庆安,不要用此背主之人,但看他混得如此落魄,严庄心中也多多少少生出了那么一点同情。
“原来是阎先生。”
严庄走下马车拱拱手笑道:“好久没见了,我以为阎先生回中原了,原来还在安西。”
阎凯混得潦倒落魄,心中那一点点文人的傲气也没有了,他向严庄深施一礼道:“严使君,不知赵王殿下几时才能回来?”
“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应该快了吧!”
说到这,严庄忽然眼珠骨碌一转,李庆安回来,安西官员必然会向李庆安告他招贤馆一事,倒不如先把这个阎凯招揽下来,堵那些官员的嘴,也算有个交代,而且他知道李庆安并不喜欢此人,也不会威胁到自己的位子。
他立刻眉头一皱,上前亲热地拉着他,有些责怪道:“先生为何不来找我?我到处在打听先生的下落,总算让我找到了。”
刚才严庄还冷冷淡淡,可现在却突然变得热情有加,着实让阎凯难以接受,不过热情总比冷淡好,他心中也热了起来,不由暗恨自己为什么不早去找严庄,也不会整天被那帮小屁孩捉弄了。
“使君有所不知,我一直在等赵王殿下。”
“你是说大将军?我会向大将军推荐先生,不过今天不行,先生不妨先回去,明天一早来找我,我会先给你安排一个职务,等大将军回来,我即刻推荐。”
阎凯千恩万谢地走了,严庄望着他走远,心中总算有了一点底,他见已经离赵王府不远,便整了整衣冠,快步向赵王府走去。
很多事情在盼望的时候总是不来,可在不想此事时,事情却接二连三地到来,李庆安的子嗣便是典型的例子,现在不仅如诗已有八个月的身孕,明月也怀孕了,有了四五个月的身孕。
府里为此又添了十几个丫鬟婆子,原来的住处就有点嫌小了,这时朝廷旨意到来,正式册封李庆安为赵王,册封独孤明月为赵王妃,借这个机会,安西政事堂便将这座占地三十亩的巨宅修葺一新,正式定为赵王府。
一早,明月正在给母亲写信,忽然有丫鬟来报,严先生来了,有紧急之事求见王妃。
“请他在客堂稍等,我即刻便来。”
明月披了一件外袍,在一个丫鬟的搀扶下,慢慢向外宅走去,进了客堂,只见严庄正坐在那里喝茶,显得心事重重。
“严先生今天怎么想着过来了?”明月笑着走了出来。
严庄连忙起身施礼道:“卑职参见王妃!”
和李庆安一样,明月也不喜欢别人称她为王妃,但安西人称李庆安为大将军是习惯,在对明月的称呼上却一点不含糊,所有人都称她王妃,没有人再称她为夫人,
明月摆摆手笑道:“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严庄坐了下来,恭敬地说道:“打扰王妃休息,严庄有罪,但情况紧急,严庄不得不来。”
明月微微一笑道:“先生言重了,发生了什么事?”
“王妃有所不知,昨天晚上我接到紧急情报,圣上任命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为河西闲厩使,很明显,郭子仪是去夺河西的军权,现在大将军还远在信德,我只能来找王妃了。”
明月一怔,半晌才道:“我虽是王妃,但从不过问军政之事,我觉得先生应该去和王长史,以及段将军商量,找我恐怕会让先生失望了。”
“王妃有所不知,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把河西的军队调回安西,不让郭子仪夺走军权,而调兵之权在大将军手上,不管王昌龄还是段秀实,他们都调不动河西的军队,我更是不行,现在只有王妃代大将军下令,暂调河西军回安西,或许河西军会遵王妃之令,情况紧急,请王妃务必出面协调此事。”
明月十分为难,当初她随李庆安来安西时,李庆安便和她有过约法三章,她不得过问安西军政之事,尤其她母亲是大唐名门裴家嫡女,她本人又是独孤氏之女,这种身份更使她小心谨慎,从不过问安西之事,现在严庄却让她代夫行权,这怎么可以?但明月也知道情况紧急,她想了想便道:“这样吧!先生可找王长史和段将军商议,你们共同提议河西军撤回,我可以署名在你们后面,作为证明,若让我单独下令,我可能办不到,请先生谅解。”
严庄沉思良久,确实只能这样办了,尽管他不想去找王昌龄,但情况紧急,他立刻起身道:“好吧!我这就去和他们商议。”
严庄又转到了政事堂,他一进大门,便立刻感受到政事堂官员们对他投来的不满目光,那一道道冷视的目光就象一根根棍子,敲打在他的脊梁骨上,这种得罪所有人的感觉确实很不好受。
“不过是个幕僚,竟如此嫉贤妒能,小人啊!”
“哼!我看他不光腿瘸了,连心也瘸了。”
在低声细语的纷纷议论中,严庄硬着头皮来到了王昌龄的朝房前,王昌龄的正式职务是安西节度府长史,得封散官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衔,主管安西政务,可以说是安西最高政务官,而严庄却没有任何官方职务,他只是李庆安幕僚,但他却握有实权,比如粮食调拨,土地分配,军官升职评判,这些本来是李庆安的权力,他无暇过问,便交给了严庄代行,这也符合唐朝制度,幕僚很多时候就是代主公行权。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严庄和王昌龄有一点权力上的冲突,再加上王昌龄是个极为耿直之人,从不会掩饰自己的不满,去年十月,王昌龄要给安西移民每户每月增加五斗粮食补贴,李庆安口头上答应了,但具体批文到了严庄那里,他却改成了每户只增加三斗,理由是军粮优先,为这件事王昌龄已经和严庄大吵了三次。
尤其这一次,王昌龄在三天前的政务会议上,当着几百名官员的面公开指责严庄的幕僚不够资格,非但没有劝阻大将军南征,反而支持怂恿大将军南征,简直是愚夫所为,丝毫不留情面,王昌龄的公开指责让严庄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若不是情况紧急,严庄是绝对不会来找王昌龄。
说起来也是一种人情世故,王昌龄坚决推行废奴制,又不准大户人家多占仆从,平时又直面斥责下属,毫不留情面,按理,这些都是很得罪人的事情,可安西官员们却并不怀恨王昌龄,原因是他光明磊落,没有一点私心,都是为公,为了安西的壮大,而且他自己作身先示行,家里就只有他和老妻,没有一个仆人,在安西也没有一块土地,有人想弹劾他,便偷偷跑到河东太原他的老家去打听,原以为他在老家会奢侈无度,拥有良田美宅,不料他的儿子却住在几间破旧的老宅里,家里只有十亩薄田,还是他用安西的俸禄买的,儿子儿媳还亲自下田种地,这让想弹劾他的人感动不已,回来后反而替他辩护宣传,因此王昌龄虽然直面无情,做了不少得罪人之事,但他的人品却让官员们十分敬佩。
相反,严庄却真的是得罪了安西的官员,尤其是中下级官员,更是恨他入骨,去年李庆安准备给官员们加薪三成,但严庄却坚决反对,理由是安西官员的俸禄本身已经远比朝廷官员高了,而且朝廷官员还被欠薪三年,如果再大幅度加薪,会让朝廷官员嫉恨安西,处处给安西穿小鞋,道理很对,李庆安采纳了,最后加薪一成五。
可问题是严庄本人却得加薪五成,他却言辞凿凿,他只是幕僚,是李庆安自己掏腰包,和官府无关,所以不受加薪限制,己所不欲,却施于人,让人怎么不恨他。
严庄走到了王昌龄的朝房门口,正好王昌龄急如风似的走出来,两人险些撞在一起。
“是你!”
王昌龄见是严庄,他顿时怒形于色,一瞪眼道:“你来做什么?”
严庄心中恨得就想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一顿,但这样做了,河西军就真的完了,他强烈克制住内心的不满,阴沉着脸道:“我是为公事而来,请你公私分明。”
王昌龄的风格是对人不对事,他不喜欢一个人,从来就不假于色,但若是为公事,他就算再讨厌此人,也会公事公办,不会为个人的情绪而影响公事。
“那你进来说吧!”
王昌龄转身进了朝房,直接坐了下来,严庄知道王昌龄的规矩,除了李庆安外,他不会给任何人倒茶,也不会请人坐下,想坐就坐,不想坐就站在那里,因此他一进门便不客气地坐了下来。
“郭子仪出任闲厩使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王昌龄点了点头,“我今天上午刚刚知道,传言是要封郭子仪为河西节度使,怎么又变成主管马政,着实有点让人不理解圣上的用意。”
“那是你不理解。”
严庄冷笑一声,“我可是清楚得很,这是高明的策略。”
“什么策略?”
不知不觉,王昌龄已经忘记了对严庄的不满,他关切地问道:“你快说说看,究竟是什么策略。”
“取消河西节度,将河西一分为二,这是圣上颁布过口谕的,天下都知道,他若又突然取消口谕,再封郭子仪为河西节度使,这必然会失信于天下,所以他就用闲厩使的任命让郭子仪堂而皇之去河西任职,这时,他再暗中拉拢河西驻军高官,荔枝守瑜他拉拢不了,但孟云、罗正义等人,他们本来就不是安西派系,若圣上许他们为大将军职务,再封高爵,你说他们还会再效忠安西吗?再加以郭子仪的威望,双管齐下,河西军不保了。”
严庄的分析让王昌龄感到一阵毛骨悚然,他急道:“可是大将军不在安西,我们无权调动河西军,这可怎么办?”
“所以我才来找长史商议。”
严庄见王昌龄似乎完全忘记了得罪自己之事,他不由有些悻悻道:“我刚才找过王妃,此时只有王妃出面,或许可以让河西军奉命撤回安西,但王妃不愿单独发令,让我们再加上段将军,三方联合下令,她在背后署名支持.....”
他还没说完,王昌龄便跳了起来,“那还等什么,我去找段秀实!”
此时,李泌担忧倒不是怎么对付李庆安,而是太上皇干政,他曾经做过一段时间李亨的幕僚,非常了解李亨对权力的渴望,按理,儿子李豫既然已经登基,那作为父亲,李亨就应该退居幕后,不再过问政事,但李亨非但没有隐退,反而以各种名目干涉朝政,尤其他夺走募兵的权力,这更让人不安.
当然,他是父亲,关心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李泌总觉得李亨的手实在是伸得太长了,而且他先对安西下手的策略,李泌也并不赞同,他总觉得李亨是另有所图.
“那陛下的想法呢?”李泌并不急于反对,他想听听李豫的想法。
“朕确实也想拿回河西,把李庆安堵在安西。”
“可是陛下想过没有,按照太上皇的策略,重置河西节度,任命郭子仪为节度使,这样不仅会失信李庆安,当初可是陛下亲口答应过将河西四州划给安西,而且朝臣们都已知道,这样还会失信于朝臣、失信于天下,反而让李庆安得到天下人同情,陛下,不智啊!”
“那师傅有什么办法,既能让朕拿回河西,又不失信用。”
李泌有些无语,李豫什么都好,节俭勤政、励精图治,不贪图女色,不近宦官,是大唐的中兴之主,但他也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在事关原则的事情上拿不定主意,本来他们已经决定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笼络好李庆安,先取河东和荆州,但李豫却在父亲的一番怂恿下,又改变主意了,又想去削弱李庆安,破坏他和李庆安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这可是李豫一个致命的弱点啊!
李泌有心再劝,但他也知道劝得太多,反而会让他对自己产生不信任,对这个政治经验不足的皇帝,只能用疏,而不能用堵的办法。
“陛下就这么想拿回河西吗?”
“是!”李豫的口气非常肯定,“朕确实是想拿回河西,朕承认当初失策,但那时也是为了安抚李庆安,可现在李庆安陈兵河西,让他的安西银元成为大唐货币,朕夜难睡眠。”
李泌沉思了良久,道:“不如这样,陛下还是用侧击的办法,夺河西实权,而不动名义上的体制,河西分裂给陇右、安西,陛下既已口谕天下,就不用再更改,郭子仪也不用再任河西节度使,而改任闲厩使,主管河西马政,河西驻军原本来自河东,归附李庆安时日不长,尚未归心,而且李庆安也并没有把他们调去安西,可见李庆安对这支军队也心存疑虑,不敢让他们进安西,所以只要陛下许以他们高官厚禄,再凭郭老将军的威望,夺回河西军权不是不可能,而且让李庆安吃个哑巴亏,却又不好声张,陛下,这才是稳妥而有效的办法。”
“好!高明。”李豫兴奋得一击掌赞道:“师傅的策略果然是常人难及,就按师傅的策略行事。”
李豫兴奋起来,他立刻取过一张信纸,准备给郭子仪写一封亲笔信,这时,李泌又吞吞吐吐道:“陛下,臣....还有一个建议。”
“师傅尽管说。”
“是关于太上皇。”
“太上皇怎么了?”李豫放下了笔。
李泌着实难以启口,这可是挑拨人家父子关系,可有些话他又不得不说,他只得用一种含蓄而委婉的口气道:“臣的意思是说,太上皇年事已高,陛下应该尽孝心让他怡养晚年,而不是为募兵东奔西跑,可以把募兵练兵之事交给长孙全绪、王思礼这些忠心于陛下的大将,陛下明白臣的意思吗?”
李豫是个聪明人,他怎么听不出李泌的言外之意,这其实也是他很为难的一件事,招募了十万军,却最后掌握在父亲的手中,还有原来的十万关中军,也是父亲一手掌控,他自己只有从李庆安手中夺来的两万军队,这让他多多少少有些不舒服,但毕竟是自己的父亲,李豫也只得忍了,现在李泌又提出这件事,他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只得叹口气道:“朕知道了,这件事慢慢再说吧!”
李泌不敢多说,便转换话题笑道:“陛下,让臣给陛下讲一讲榷盐的新政吧!”
安西,李庆安正在赶回的途中,但一个个不利的消息已经由飞鸽传书的方式传到了碎叶,让碎叶留守的官员们紧张不已。
天刚亮,严庄便乘一辆马车匆匆出门了,他现在的身份还是李庆安幕僚,但安西人人都知道,严庄掌有实权,甚至连主政的王昌龄也未必有他的权力大。
这几天,严庄心中也是很烦躁,最近朝廷中发生的一系列针对的安西的事情让他措手不及,步步被动,而且碎叶官场上对他不满的声音也出现了,王昌龄公开指责他怂恿李庆安南征,导致今天安西无主的局面,其实这件事,严庄也是有苦难言,他也曾经私下劝过李庆安,信德毕竟太远,希望他派副将南征,而不是自己亲征,但李庆安却固执己见,一定要亲征信德,严庄考虑到这是安西节度使的一贯传统,便表态支持李庆安亲征信德,但现在事情出来了,他便担上了责任。
这还不算,最近还有一种说法,也是针对他而发,说他嫉贤妒能,独占安西谋士之位,这种说法也是有根据,去年李庆安在龟兹设立招贤馆,招揽天下之才,由严庄主管,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招了几百名能工巧匠,而谋略之士一个也没有,李庆安一直在外忙碌,没有时间过问此事,但不少安西官员却记在了心中,当王昌龄公开指责他时,这种不满的声音也就跟着爆发了出来,让严庄焦头烂额。
如果说王昌龄的指责多少还有点冤枉他的话,那么招贤馆失败,他确实难辞其咎,严庄确实有一点私心,这种私心其实早在他给安禄山当幕僚时便显露出来,当时他和高尚明争暗斗,皆想着干掉对方,但最后严庄却因为两次献计失败,使安禄山败给李庆安,而最后被安禄山弃用,后来他又得到李庆安的重用,成为李庆安的第一谋士,当时间久了以后,严庄心中那种嫉贤妒能的阴暗一面又渐渐暴露出来,李泌离开李庆安,他长长松了一口气,庆王旧幕僚阎凯几次写信来表示愿为李庆安效力,他却把信暗藏起来,不告诉李庆安。
这次安西出现危机,很多对他不满的声音便一起爆发了,包括王昌龄对他的公开指责,其实也是在宣泄对他的不满。
严庄又是委屈又是恼火,他不敢去安西政事堂,一去那边,脾气火烈的王昌龄就会找他拍桌子打板凳,安西官员们也会从背后把他的脊梁骨戳断,王昌龄整天热衷这样革新那样改制的,他们怎么不去戳王昌龄的脊梁骨,就因为自己去年削减给安西官员加薪,这帮家伙就记仇了。
直到现在,严庄还是认为,安西官员们其实是在清算他去年削减加薪的宿怨。
严庄只能去找王妃,河西危机越来越严重,郭子仪被任命为闲厩使,主管河西马政,据说已经离开灵州,前往甘州上任了,现在只能尽可能地减少安西的损失,而这只有明月王妃才能办到。
马车在急速赶往赵王府,赵王府就是从前建成后人的府邸,也就是罗夫人的家,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李庆安的家,所以李庆安家人搬进这座闲置着的巨大房宅也是理所当然,它改名为赵王府。
“快一点!”严庄不停地催促车夫,就在这时,车夫忽然停了下来。
“老爷,有人拦车。”
“严使君,我有话要说,请你停一下。”
这声音有些耳熟,严庄拉开车帘,只见马车前面站住一个落魄的中年书生,之所以说落魄,是因此人还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衫,那是夏天的衣裳,而现在已经是深秋,早晚很凉了,大家都穿上了夹袄。
严庄一下子认出来了,此人正是庆王从前的幕僚阎凯,不知他怎么混这么不济,连件衣服都穿不起吗?
庆王现在被软禁在石国,阎凯早已经离开了他,他几次向李庆安写信表示愿意效力,可他写的信如泥入大海,没有任何消息,阎凯在安西各地混迹了大半年,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做生意没本钱,给人当帐房他又觉得不甘,便在碎叶一家学堂里教书,混一点粮米零钱度日,其实他混得也不至于这么惨,但为了博取同情,也为宣泄心中的怨念,他特地穿得落魄凄凉,每天来李庆安的府邸门前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李庆安归来,今天他正好看见了严庄,便忍不住出来拦路。
文人相轻,严庄一向看不起阎凯,他也曾经劝过李庆安,不要用此背主之人,但看他混得如此落魄,严庄心中也多多少少生出了那么一点同情。
“原来是阎先生。”
严庄走下马车拱拱手笑道:“好久没见了,我以为阎先生回中原了,原来还在安西。”
阎凯混得潦倒落魄,心中那一点点文人的傲气也没有了,他向严庄深施一礼道:“严使君,不知赵王殿下几时才能回来?”
“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应该快了吧!”
说到这,严庄忽然眼珠骨碌一转,李庆安回来,安西官员必然会向李庆安告他招贤馆一事,倒不如先把这个阎凯招揽下来,堵那些官员的嘴,也算有个交代,而且他知道李庆安并不喜欢此人,也不会威胁到自己的位子。
他立刻眉头一皱,上前亲热地拉着他,有些责怪道:“先生为何不来找我?我到处在打听先生的下落,总算让我找到了。”
刚才严庄还冷冷淡淡,可现在却突然变得热情有加,着实让阎凯难以接受,不过热情总比冷淡好,他心中也热了起来,不由暗恨自己为什么不早去找严庄,也不会整天被那帮小屁孩捉弄了。
“使君有所不知,我一直在等赵王殿下。”
“你是说大将军?我会向大将军推荐先生,不过今天不行,先生不妨先回去,明天一早来找我,我会先给你安排一个职务,等大将军回来,我即刻推荐。”
阎凯千恩万谢地走了,严庄望着他走远,心中总算有了一点底,他见已经离赵王府不远,便整了整衣冠,快步向赵王府走去。
很多事情在盼望的时候总是不来,可在不想此事时,事情却接二连三地到来,李庆安的子嗣便是典型的例子,现在不仅如诗已有八个月的身孕,明月也怀孕了,有了四五个月的身孕。
府里为此又添了十几个丫鬟婆子,原来的住处就有点嫌小了,这时朝廷旨意到来,正式册封李庆安为赵王,册封独孤明月为赵王妃,借这个机会,安西政事堂便将这座占地三十亩的巨宅修葺一新,正式定为赵王府。
一早,明月正在给母亲写信,忽然有丫鬟来报,严先生来了,有紧急之事求见王妃。
“请他在客堂稍等,我即刻便来。”
明月披了一件外袍,在一个丫鬟的搀扶下,慢慢向外宅走去,进了客堂,只见严庄正坐在那里喝茶,显得心事重重。
“严先生今天怎么想着过来了?”明月笑着走了出来。
严庄连忙起身施礼道:“卑职参见王妃!”
和李庆安一样,明月也不喜欢别人称她为王妃,但安西人称李庆安为大将军是习惯,在对明月的称呼上却一点不含糊,所有人都称她王妃,没有人再称她为夫人,
明月摆摆手笑道:“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严庄坐了下来,恭敬地说道:“打扰王妃休息,严庄有罪,但情况紧急,严庄不得不来。”
明月微微一笑道:“先生言重了,发生了什么事?”
“王妃有所不知,昨天晚上我接到紧急情报,圣上任命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为河西闲厩使,很明显,郭子仪是去夺河西的军权,现在大将军还远在信德,我只能来找王妃了。”
明月一怔,半晌才道:“我虽是王妃,但从不过问军政之事,我觉得先生应该去和王长史,以及段将军商量,找我恐怕会让先生失望了。”
“王妃有所不知,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把河西的军队调回安西,不让郭子仪夺走军权,而调兵之权在大将军手上,不管王昌龄还是段秀实,他们都调不动河西的军队,我更是不行,现在只有王妃代大将军下令,暂调河西军回安西,或许河西军会遵王妃之令,情况紧急,请王妃务必出面协调此事。”
明月十分为难,当初她随李庆安来安西时,李庆安便和她有过约法三章,她不得过问安西军政之事,尤其她母亲是大唐名门裴家嫡女,她本人又是独孤氏之女,这种身份更使她小心谨慎,从不过问安西之事,现在严庄却让她代夫行权,这怎么可以?但明月也知道情况紧急,她想了想便道:“这样吧!先生可找王长史和段将军商议,你们共同提议河西军撤回,我可以署名在你们后面,作为证明,若让我单独下令,我可能办不到,请先生谅解。”
严庄沉思良久,确实只能这样办了,尽管他不想去找王昌龄,但情况紧急,他立刻起身道:“好吧!我这就去和他们商议。”
严庄又转到了政事堂,他一进大门,便立刻感受到政事堂官员们对他投来的不满目光,那一道道冷视的目光就象一根根棍子,敲打在他的脊梁骨上,这种得罪所有人的感觉确实很不好受。
“不过是个幕僚,竟如此嫉贤妒能,小人啊!”
“哼!我看他不光腿瘸了,连心也瘸了。”
在低声细语的纷纷议论中,严庄硬着头皮来到了王昌龄的朝房前,王昌龄的正式职务是安西节度府长史,得封散官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衔,主管安西政务,可以说是安西最高政务官,而严庄却没有任何官方职务,他只是李庆安幕僚,但他却握有实权,比如粮食调拨,土地分配,军官升职评判,这些本来是李庆安的权力,他无暇过问,便交给了严庄代行,这也符合唐朝制度,幕僚很多时候就是代主公行权。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严庄和王昌龄有一点权力上的冲突,再加上王昌龄是个极为耿直之人,从不会掩饰自己的不满,去年十月,王昌龄要给安西移民每户每月增加五斗粮食补贴,李庆安口头上答应了,但具体批文到了严庄那里,他却改成了每户只增加三斗,理由是军粮优先,为这件事王昌龄已经和严庄大吵了三次。
尤其这一次,王昌龄在三天前的政务会议上,当着几百名官员的面公开指责严庄的幕僚不够资格,非但没有劝阻大将军南征,反而支持怂恿大将军南征,简直是愚夫所为,丝毫不留情面,王昌龄的公开指责让严庄对他恨得咬牙切齿。
若不是情况紧急,严庄是绝对不会来找王昌龄。
说起来也是一种人情世故,王昌龄坚决推行废奴制,又不准大户人家多占仆从,平时又直面斥责下属,毫不留情面,按理,这些都是很得罪人的事情,可安西官员们却并不怀恨王昌龄,原因是他光明磊落,没有一点私心,都是为公,为了安西的壮大,而且他自己作身先示行,家里就只有他和老妻,没有一个仆人,在安西也没有一块土地,有人想弹劾他,便偷偷跑到河东太原他的老家去打听,原以为他在老家会奢侈无度,拥有良田美宅,不料他的儿子却住在几间破旧的老宅里,家里只有十亩薄田,还是他用安西的俸禄买的,儿子儿媳还亲自下田种地,这让想弹劾他的人感动不已,回来后反而替他辩护宣传,因此王昌龄虽然直面无情,做了不少得罪人之事,但他的人品却让官员们十分敬佩。
相反,严庄却真的是得罪了安西的官员,尤其是中下级官员,更是恨他入骨,去年李庆安准备给官员们加薪三成,但严庄却坚决反对,理由是安西官员的俸禄本身已经远比朝廷官员高了,而且朝廷官员还被欠薪三年,如果再大幅度加薪,会让朝廷官员嫉恨安西,处处给安西穿小鞋,道理很对,李庆安采纳了,最后加薪一成五。
可问题是严庄本人却得加薪五成,他却言辞凿凿,他只是幕僚,是李庆安自己掏腰包,和官府无关,所以不受加薪限制,己所不欲,却施于人,让人怎么不恨他。
严庄走到了王昌龄的朝房门口,正好王昌龄急如风似的走出来,两人险些撞在一起。
“是你!”
王昌龄见是严庄,他顿时怒形于色,一瞪眼道:“你来做什么?”
严庄心中恨得就想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一顿,但这样做了,河西军就真的完了,他强烈克制住内心的不满,阴沉着脸道:“我是为公事而来,请你公私分明。”
王昌龄的风格是对人不对事,他不喜欢一个人,从来就不假于色,但若是为公事,他就算再讨厌此人,也会公事公办,不会为个人的情绪而影响公事。
“那你进来说吧!”
王昌龄转身进了朝房,直接坐了下来,严庄知道王昌龄的规矩,除了李庆安外,他不会给任何人倒茶,也不会请人坐下,想坐就坐,不想坐就站在那里,因此他一进门便不客气地坐了下来。
“郭子仪出任闲厩使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王昌龄点了点头,“我今天上午刚刚知道,传言是要封郭子仪为河西节度使,怎么又变成主管马政,着实有点让人不理解圣上的用意。”
“那是你不理解。”
严庄冷笑一声,“我可是清楚得很,这是高明的策略。”
“什么策略?”
不知不觉,王昌龄已经忘记了对严庄的不满,他关切地问道:“你快说说看,究竟是什么策略。”
“取消河西节度,将河西一分为二,这是圣上颁布过口谕的,天下都知道,他若又突然取消口谕,再封郭子仪为河西节度使,这必然会失信于天下,所以他就用闲厩使的任命让郭子仪堂而皇之去河西任职,这时,他再暗中拉拢河西驻军高官,荔枝守瑜他拉拢不了,但孟云、罗正义等人,他们本来就不是安西派系,若圣上许他们为大将军职务,再封高爵,你说他们还会再效忠安西吗?再加以郭子仪的威望,双管齐下,河西军不保了。”
严庄的分析让王昌龄感到一阵毛骨悚然,他急道:“可是大将军不在安西,我们无权调动河西军,这可怎么办?”
“所以我才来找长史商议。”
严庄见王昌龄似乎完全忘记了得罪自己之事,他不由有些悻悻道:“我刚才找过王妃,此时只有王妃出面,或许可以让河西军奉命撤回安西,但王妃不愿单独发令,让我们再加上段将军,三方联合下令,她在背后署名支持.....”
他还没说完,王昌龄便跳了起来,“那还等什么,我去找段秀实!”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