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再行一棋
第三百二十四章 再行一棋
“老奴听说陛下身体不适,特赶来探望,确实不知身犯何罪?请陛下明示!”
“哼!”李隆基重重哼了一声,“还在朕面前装糊涂,那朕就明着告诉你,李庆安是当年隐太子之后,你怎么说?这些年,你天天在朕面前说他的好话,蒙蔽了朕的眼睛,最后朕竟被你们欺骗,提拔他为安西节度使,高力士,你没有责任吗?”
此时,高力士的心反而平静下来了,他不慌不忙道:“陛下请听老奴一言,李庆安被提拔是因为他在小勃律战役和石堡城战役中有卓越表现,和老奴无关,老奴确实不知道他是建成太子之后,当年只是因为他替老奴打马球而建立起了私人友谊,若老奴知道他是建成之后,是绝不敢隐瞒陛下,退一万步说,其实就算他是建成之后也没有大不了,只能证明他是宗室,建成不过是百年前的太子,难道他的子孙就一定会兴风作浪吗?所谓林欲静而风不止,只要陛下看淡此事,自然就平安无事,老奴以为,李庆安是不是建成之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不能因此而逼迫他,反而使走投无路而造反,请陛下三思!”
应该说,高力士的建议很有理智,提醒李隆基不要把事情闹大,不要把李庆安逼反了,但此时的李隆基心中充满了杀机,他已经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高力士的劝说反而使他更加反感,他冷笑了一声道:“朕是要追究你的责任,你倒反而教训起朕来了,你还以为你是从前的高力士吗?来人!”
门口进来了几名侍卫,李隆基一指高力士道:“将此奴拉下去,重打一百棍,撵出东宫,永不录用!”
几名侍卫抓住高力士的胳膊便向外拖,高力士挣扎着喊道:“陛下不如一刀杀了我,更痛快一点!”
“拖下去!”
李隆基怒不可遏,指着高力士大吼,旁边的鱼朝恩心花怒放,高力士这把老骨头怎么可能经得住一百棍,打死了这个老浑蛋的机会到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李豫的悲喊:“皇祖父,饶过高公公一命吧!他伺候皇祖父五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圣上,饶过高公公一命吧!”
外面所有的宫女宦官都跪了下来,一起为高力士求情,李隆基终于略略冷静下来,他这才意识到,若一百棍打下去,高力士可就活不成了,一转念间,他忽然又觉得高力士不能死,万一李庆安打进关中,还可以让他去和李庆安谈判。
想到这,他连忙改口道:“好吧!朕看在皇长孙的面上,饶他一命,改打三十棍。”
一名宦官飞奔去传旨了,直恨得鱼朝恩咬牙切齿,好容易等到一个千载难逢之机,却被这个老东西逃过了。
“鱼朝恩。”
李隆基叫他了,鱼朝恩连忙上前谄笑道:“奴才在!”
“你去把皇太孙劝回东宫,就说朕心情不好,不想见任何人,以后再召见他。”
“是!奴才明白。”
鱼朝恩刚要走,李隆基又叫住了他,“等皇太孙走后,你再去把杨国忠给朕叫来。”
鱼朝恩走了,李隆基又闭上了眼睛,尽管他已经老迈昏庸,但几十年的政治经验还在,他冥思苦想,自己该如何尽快除掉李庆安?
片刻,杨国忠匆匆赶来,他昨晚一夜没睡好,眼睑还有点浮肿,他进门便躬身施礼道:“臣担心得一夜未睡,听说陛下好转,臣终于放心了。”
他说是实话,确实一夜未睡,但他并不是在替李隆基担心,而是替自己考虑后路,要是李隆基归天,李豫继位,他杨国忠也就完了,若李隆基真的归天,那他怎么办?李豫肯定是不会放过他,现在再和李豫搞好关系,似乎已经晚了,杨国忠胡思乱想了一夜,还是没有结果,唯一的希望就是祈求上苍保佑李隆基长命百岁。
李隆基见他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心中也不由有些感动,这杨国忠能力虽然比不上李林甫,但对自己忠心耿耿,难得啊!
他点点头道:“朕想先问一问那隐龙会之事,你搜捕得如何?”
“回禀圣上,昨天晚上臣就命京兆尹搜查东市,抓住了隐龙会的大头目回春茶庄东主李回春,此人是碎叶有名的汉人,他是建成十八家将首领李中原之后,可惜他昨晚在狱中嚼舌自尽了,臣无能,没能从他口中追查到其他隐龙会成员。”
‘死了?’
李隆基脸色露出了失望之色,“那还有别的收获吗?”
“有!”
杨国忠取出一份长长的清单,笑道:“从回春茶庄中搜到了隐龙会经费八万贯,臣随即又查封了聚海行柜坊,听茶庄伙计说,那家柜坊的掌柜便是李回春的儿子,虽然被他逃掉,但臣却从柜坊的地下钱库中搜到了五十万贯钱和三万两白银。”
“这些钱都是隐龙会的吗?”
“一部分是,一部分不是,臣打算清理账目后正式禀报圣上。”
李隆基想了想便道:“朕有两个意见,第一,聚海行柜坊是安西军所开,里面有不少钱是安西军将士存在柜坊,所以除了隐龙会的钱外,其他钱不准动,柜坊也继续开业;第二,给朕全力搜捕隐龙会和汉唐会成员,宁可错抓一百,不可放过一个,你听清了吗?”
“臣遵旨!”
杨国忠见李隆基居然放过了聚海行柜坊,心中不由有些失望,但他毕竟是相国,也明白其中的微妙所在,聚海行是安西军所开,很多将领都存钱在那里,李隆基要对付的是李庆安,关了聚海行,就得罪了整个安西军,这等于是变相帮了李庆安。
这时,李隆基又缓缓道:“朕反复考虑过了,本来朕打算用封常清来夺李庆安的权,但封常清的资历显然浅了一点,还不足以让其他安西将领心服口服,所以朕想到了一人,此人比封常清更有资历,更能胜任朕的重托。”
杨国忠忽然反应过来,惊喜道:“陛下说的莫非是.....”
“对!朕说的就是夫蒙灵察。”
杨国忠想到的却是高仙芝,他连忙道:“陛下,为何不用高仙芝,把他从剑南调走,放去安西,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臣以为这样会更有成效。”
应该说杨国忠这个建议非常毒辣,既可解除高仙芝对剑南的控制,让剑南重回他杨国忠的手中,又可让高仙芝去对付李庆安,为高明的一石二鸟之计,这条计策是令狐飞给杨国忠的建议,杨国忠抓住这个时机说了出来。
但李隆基却摇了摇头,“这个计策虽好,但朕担心安西之事没有解决,剑南的风波又起,你要想到,高仙芝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可是安南郡王,去安西算什么?如果他不遵旨怎么办?会不会把平静的剑南局势搅乱?这些朕都要考虑,而且若高仙芝搞掉了李庆安,那又怎么搞掉高仙芝,说不定还更有后患,所以朕决定还是用夫蒙灵察,他是老安西节度使,他比高仙芝更合适,你把他找来,朕要和他好好谈一谈。”
“陛下深谋远虑,臣万万不及,臣这就去找夫蒙灵察。”
杨国忠心悦诚服,拍了一记马屁,匆匆去了。
杨国忠走了,李隆基慢慢坐到案便,在一张纸上写下了高仙芝和夫蒙灵察两个名字,他仔细看了半天,提笔在夫蒙灵察上面画了个大圈,想了想,又在高仙芝上面画了个小圈,杨国忠的建议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但风险太大,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但凡有一点余地,他都不会采用这个办法,不过可以作为备用方案。
片刻,门外传来了宦官的禀报,“陛下,夫蒙灵察到了!”
“宣他觐见。”
夫蒙灵察从昨晚到现在便一直在大明宫外等候,揭发李庆安固然让他心头的嫉妒得到一点平衡,但夫蒙灵察更期盼的是,他从这件事中能得到什么,尽管他年事已高,即将到退仕的年龄,但他对权力的欲望却从来没衰老,他一直盼望着,有一天他能重回过去的辉煌,而不是就此消失在大唐舞台上。
此刻他心中激动万分,竟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一进房内他便跪了下来,颤抖着声音道:“老臣参见陛下!”
李隆基原本是怕他不想去,而安抚他几句再鼓励他,可见他这副模样,便知道没有必要安抚他什么了,便开门见山道:“朕打算任命你为安西节度使,你可能胜任?”
一行热泪从夫蒙灵察的眼中滚出,他哽咽道:“老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隆基点点头又道:“朕是打算任命你为安西节度使,但不是现在。”
夫蒙灵察一怔,他有点不明白李隆基的意思,但他也不敢吭声,只听李隆基又道:“朕先封你为安西节度副使,五镇都兵马使,再给你一个西州都督,你几时给朕拿下李庆安,那你几时就是安西节度使,你明白吗?”
这个任命在夫蒙灵察的意料之中,李庆安既是建成太子之后,李隆基岂能容他?要想在安西除掉李庆安,除了自己,他还能靠谁?想到这,夫蒙灵察傲然昂首道:“请陛下放心,老臣在安西几十年,根基雄厚,只要老臣去了安西,不敢说十成兵马,至少八成军队都会听老臣的指挥,这就是老臣的人脉。”
李隆基就喜欢他这种自信,便欣然道:“那好,朕就拭目以待!”
李庆安是建成太子之后的消息,如风一般传遍了长安朝野,也传到了李林甫的府中,此刻的李林甫已经辞去了一切职务,在家养病,但李林甫已是风烛残年,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半年以前参加朝会,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出门一步,甚至连他的大部份子女都没有再见到他。
如果某个官员现在来见他,一定会大吃一惊,一定不敢相信,躺在床上这个骨瘦如柴的老人竟然会是掌管大唐相权十几年的李林甫,病痛的折磨在半年时间内使他生命几乎已流逝殆尽,原来高胖威武的李林甫此时只剩下一把骨头,就俨如一层皮包着一具骷髅躺在床上,或许是他生命将终,这两天他的思路竟变得空明起来,他开始在最后回味人生的点点滴滴。
尽管他的家人已经不把任何朝廷之事告诉他了,但儿子李崿还是把李庆安是建成之后的秘密告诉了李林甫。
实在是这个消息太令人震惊了,李崿一连说了三遍,李林甫才听明白儿子的意思,他那如骷髅般的脸上竟出现了一丝意味深长地笑意,他低微地说道:“我就知道....他...不是一般人。”
“那父亲,我们该怎么办?”
过了很久,李林甫才吃力地问道:“他没有...否认吗?”
“没有,圣上没有否认,他似乎默认了,这件事已经传开。”
李林甫脸上的笑意里带了一丝嘲讽,他断断续续道:“那是....他失策了。”
“父亲的意思是说,圣上应该否认李庆安是建成之后吗?”
李林甫没有回答,闭上了眼睛,良久,他睁开眼对儿子道:“派人去大唐各州宣扬此事,你再...写封信给他!”
当天晚上,李林甫陷入了深度昏迷,再也没能醒来,十天后,李林甫与世长辞,甚至连遗嘱都没有能留下来,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给儿子指出了一条路,他的家族要投靠李庆安。
李庆安是唐初太子李建成后人的秘密在刚开始时只在朝堂中传播,但仅仅过了一夜,便在李林甫家人之类的有心人的刻意传播之下,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这种秘密是最让人感兴趣,一时间,茶馆、酒肆、青楼、客栈,几乎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在谈论这件事,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大感意外,而恰好这个时候,一首岑参写下的李大将军西征诗也风靡了长安。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正是在这首诗的烘托之下,李庆安再一次成为了长安人关注的焦点,再一次掀起了长安人对安西的向往,仅三天时间,一百多名热血沸腾的国子监学生便毅然佩剑踏上了前往安西的征程,去实现他们追随李庆安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
这首诗不仅使平民和国子监学生对李庆安充满了敬仰,更多的士大夫阶层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尤其李庆安既为宗室之后,他的身上便多了一层贵族的光环,这种光环使他灰姑娘般的身世一下子变得高贵起来,而且他居然是高祖长子李建成的嫡曾曾孙,这种血统甚至比李世民的子孙还要高贵几分,这在极为重视出身背景以及血统的大唐是十分重要。
这样一来,李庆安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将军,不再是一株让人看不上眼的胡杨柳,他变成了一株可以招揽凤凰来依附的梧桐大树,尤其是一些关陇大族,开始对他生出了一种别样的心思,他们在考虑,李庆安能不能成为他们的利益代言人?
但有人敬仰就会有人嫉恨,就在李庆安的名声如日中天之时,一道李隆基下发的旨意使李庆安的命运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任命夫蒙灵察为安西节度副使兼西州都督、五镇兵马使、兼安西营田使。
夫蒙灵察激动得几乎一夜没有睡觉,他从书架顶上翻出了尘封已久的安西地图,他抚摸着那一个个曾经无比熟悉的名字,往昔的金戈铁马岁月又浮现在眼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碎叶,从前的四镇兵马变成了五镇,这是安西除了节度使外最有实权的职务,目前由李庆安兼任,掌控着安西的军权。
夫蒙灵察当然也知道李庆安不会甘心放弃,但这是李隆基的旨意,是朝廷的正式任命,除非他已经举旗造反,否则他不敢不从,只要自己到了安西,那些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旧部,毕思琛、王滔、康怀顺、陈奉忠等等,他们还在安西为官,被李庆安排挤,怨恨已久,他们不会容忍李庆安的为所欲为,一定会支持自己,迅速形成他的势力,这一点夫蒙灵察对自己很有信心。
“老爷,你就睡一会儿吧!”
天快亮时,夫蒙灵察的老妻端一碗参茶进了书房,她见夫蒙灵察兴奋得一夜未眠,不由叹了一口气劝他道:“老爷,你已经六十有七,眼看再过三年就退仕了,何必又跑安西去呢!我也听说那李庆安是建成太子之后,年轻有为,还是安西郡王,你这么老迈,还能和他争什么,既然有一大堆孙子,就应该在家里安养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夫蒙灵察被老妻扫了兴,他一拍桌子怒斥道:“你一个老太婆,胡说什么!大丈夫岂能一日无权,我会甘心就这么默默无闻地死掉吗?我盼了几年了,终于得到了机会,李庆安算个屁!老子当安西节度使的时候,他还是个戍堡小兵,他敢跟我斗?”
“老爷,消消气,我不说你了,早点睡一会儿,后天你就要出发,多和家里人呆一呆吧!”
老妻无奈,只得安抚他几句便出去了,夫蒙灵察的思绪又回到了地图上,夺李庆安权力的第一步做什么?他的目光盯在了高昌,他是西州都督,第一步当然是要把天山军牢牢抓在手中,这样他才有根基和李庆安斗。
“老奴听说陛下身体不适,特赶来探望,确实不知身犯何罪?请陛下明示!”
“哼!”李隆基重重哼了一声,“还在朕面前装糊涂,那朕就明着告诉你,李庆安是当年隐太子之后,你怎么说?这些年,你天天在朕面前说他的好话,蒙蔽了朕的眼睛,最后朕竟被你们欺骗,提拔他为安西节度使,高力士,你没有责任吗?”
此时,高力士的心反而平静下来了,他不慌不忙道:“陛下请听老奴一言,李庆安被提拔是因为他在小勃律战役和石堡城战役中有卓越表现,和老奴无关,老奴确实不知道他是建成太子之后,当年只是因为他替老奴打马球而建立起了私人友谊,若老奴知道他是建成之后,是绝不敢隐瞒陛下,退一万步说,其实就算他是建成之后也没有大不了,只能证明他是宗室,建成不过是百年前的太子,难道他的子孙就一定会兴风作浪吗?所谓林欲静而风不止,只要陛下看淡此事,自然就平安无事,老奴以为,李庆安是不是建成之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不能因此而逼迫他,反而使走投无路而造反,请陛下三思!”
应该说,高力士的建议很有理智,提醒李隆基不要把事情闹大,不要把李庆安逼反了,但此时的李隆基心中充满了杀机,他已经听不进任何人的劝告,高力士的劝说反而使他更加反感,他冷笑了一声道:“朕是要追究你的责任,你倒反而教训起朕来了,你还以为你是从前的高力士吗?来人!”
门口进来了几名侍卫,李隆基一指高力士道:“将此奴拉下去,重打一百棍,撵出东宫,永不录用!”
几名侍卫抓住高力士的胳膊便向外拖,高力士挣扎着喊道:“陛下不如一刀杀了我,更痛快一点!”
“拖下去!”
李隆基怒不可遏,指着高力士大吼,旁边的鱼朝恩心花怒放,高力士这把老骨头怎么可能经得住一百棍,打死了这个老浑蛋的机会到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李豫的悲喊:“皇祖父,饶过高公公一命吧!他伺候皇祖父五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圣上,饶过高公公一命吧!”
外面所有的宫女宦官都跪了下来,一起为高力士求情,李隆基终于略略冷静下来,他这才意识到,若一百棍打下去,高力士可就活不成了,一转念间,他忽然又觉得高力士不能死,万一李庆安打进关中,还可以让他去和李庆安谈判。
想到这,他连忙改口道:“好吧!朕看在皇长孙的面上,饶他一命,改打三十棍。”
一名宦官飞奔去传旨了,直恨得鱼朝恩咬牙切齿,好容易等到一个千载难逢之机,却被这个老东西逃过了。
“鱼朝恩。”
李隆基叫他了,鱼朝恩连忙上前谄笑道:“奴才在!”
“你去把皇太孙劝回东宫,就说朕心情不好,不想见任何人,以后再召见他。”
“是!奴才明白。”
鱼朝恩刚要走,李隆基又叫住了他,“等皇太孙走后,你再去把杨国忠给朕叫来。”
鱼朝恩走了,李隆基又闭上了眼睛,尽管他已经老迈昏庸,但几十年的政治经验还在,他冥思苦想,自己该如何尽快除掉李庆安?
片刻,杨国忠匆匆赶来,他昨晚一夜没睡好,眼睑还有点浮肿,他进门便躬身施礼道:“臣担心得一夜未睡,听说陛下好转,臣终于放心了。”
他说是实话,确实一夜未睡,但他并不是在替李隆基担心,而是替自己考虑后路,要是李隆基归天,李豫继位,他杨国忠也就完了,若李隆基真的归天,那他怎么办?李豫肯定是不会放过他,现在再和李豫搞好关系,似乎已经晚了,杨国忠胡思乱想了一夜,还是没有结果,唯一的希望就是祈求上苍保佑李隆基长命百岁。
李隆基见他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心中也不由有些感动,这杨国忠能力虽然比不上李林甫,但对自己忠心耿耿,难得啊!
他点点头道:“朕想先问一问那隐龙会之事,你搜捕得如何?”
“回禀圣上,昨天晚上臣就命京兆尹搜查东市,抓住了隐龙会的大头目回春茶庄东主李回春,此人是碎叶有名的汉人,他是建成十八家将首领李中原之后,可惜他昨晚在狱中嚼舌自尽了,臣无能,没能从他口中追查到其他隐龙会成员。”
‘死了?’
李隆基脸色露出了失望之色,“那还有别的收获吗?”
“有!”
杨国忠取出一份长长的清单,笑道:“从回春茶庄中搜到了隐龙会经费八万贯,臣随即又查封了聚海行柜坊,听茶庄伙计说,那家柜坊的掌柜便是李回春的儿子,虽然被他逃掉,但臣却从柜坊的地下钱库中搜到了五十万贯钱和三万两白银。”
“这些钱都是隐龙会的吗?”
“一部分是,一部分不是,臣打算清理账目后正式禀报圣上。”
李隆基想了想便道:“朕有两个意见,第一,聚海行柜坊是安西军所开,里面有不少钱是安西军将士存在柜坊,所以除了隐龙会的钱外,其他钱不准动,柜坊也继续开业;第二,给朕全力搜捕隐龙会和汉唐会成员,宁可错抓一百,不可放过一个,你听清了吗?”
“臣遵旨!”
杨国忠见李隆基居然放过了聚海行柜坊,心中不由有些失望,但他毕竟是相国,也明白其中的微妙所在,聚海行是安西军所开,很多将领都存钱在那里,李隆基要对付的是李庆安,关了聚海行,就得罪了整个安西军,这等于是变相帮了李庆安。
这时,李隆基又缓缓道:“朕反复考虑过了,本来朕打算用封常清来夺李庆安的权,但封常清的资历显然浅了一点,还不足以让其他安西将领心服口服,所以朕想到了一人,此人比封常清更有资历,更能胜任朕的重托。”
杨国忠忽然反应过来,惊喜道:“陛下说的莫非是.....”
“对!朕说的就是夫蒙灵察。”
杨国忠想到的却是高仙芝,他连忙道:“陛下,为何不用高仙芝,把他从剑南调走,放去安西,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臣以为这样会更有成效。”
应该说杨国忠这个建议非常毒辣,既可解除高仙芝对剑南的控制,让剑南重回他杨国忠的手中,又可让高仙芝去对付李庆安,为高明的一石二鸟之计,这条计策是令狐飞给杨国忠的建议,杨国忠抓住这个时机说了出来。
但李隆基却摇了摇头,“这个计策虽好,但朕担心安西之事没有解决,剑南的风波又起,你要想到,高仙芝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可是安南郡王,去安西算什么?如果他不遵旨怎么办?会不会把平静的剑南局势搅乱?这些朕都要考虑,而且若高仙芝搞掉了李庆安,那又怎么搞掉高仙芝,说不定还更有后患,所以朕决定还是用夫蒙灵察,他是老安西节度使,他比高仙芝更合适,你把他找来,朕要和他好好谈一谈。”
“陛下深谋远虑,臣万万不及,臣这就去找夫蒙灵察。”
杨国忠心悦诚服,拍了一记马屁,匆匆去了。
杨国忠走了,李隆基慢慢坐到案便,在一张纸上写下了高仙芝和夫蒙灵察两个名字,他仔细看了半天,提笔在夫蒙灵察上面画了个大圈,想了想,又在高仙芝上面画了个小圈,杨国忠的建议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但风险太大,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但凡有一点余地,他都不会采用这个办法,不过可以作为备用方案。
片刻,门外传来了宦官的禀报,“陛下,夫蒙灵察到了!”
“宣他觐见。”
夫蒙灵察从昨晚到现在便一直在大明宫外等候,揭发李庆安固然让他心头的嫉妒得到一点平衡,但夫蒙灵察更期盼的是,他从这件事中能得到什么,尽管他年事已高,即将到退仕的年龄,但他对权力的欲望却从来没衰老,他一直盼望着,有一天他能重回过去的辉煌,而不是就此消失在大唐舞台上。
此刻他心中激动万分,竟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一进房内他便跪了下来,颤抖着声音道:“老臣参见陛下!”
李隆基原本是怕他不想去,而安抚他几句再鼓励他,可见他这副模样,便知道没有必要安抚他什么了,便开门见山道:“朕打算任命你为安西节度使,你可能胜任?”
一行热泪从夫蒙灵察的眼中滚出,他哽咽道:“老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隆基点点头又道:“朕是打算任命你为安西节度使,但不是现在。”
夫蒙灵察一怔,他有点不明白李隆基的意思,但他也不敢吭声,只听李隆基又道:“朕先封你为安西节度副使,五镇都兵马使,再给你一个西州都督,你几时给朕拿下李庆安,那你几时就是安西节度使,你明白吗?”
这个任命在夫蒙灵察的意料之中,李庆安既是建成太子之后,李隆基岂能容他?要想在安西除掉李庆安,除了自己,他还能靠谁?想到这,夫蒙灵察傲然昂首道:“请陛下放心,老臣在安西几十年,根基雄厚,只要老臣去了安西,不敢说十成兵马,至少八成军队都会听老臣的指挥,这就是老臣的人脉。”
李隆基就喜欢他这种自信,便欣然道:“那好,朕就拭目以待!”
李庆安是建成太子之后的消息,如风一般传遍了长安朝野,也传到了李林甫的府中,此刻的李林甫已经辞去了一切职务,在家养病,但李林甫已是风烛残年,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半年以前参加朝会,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出门一步,甚至连他的大部份子女都没有再见到他。
如果某个官员现在来见他,一定会大吃一惊,一定不敢相信,躺在床上这个骨瘦如柴的老人竟然会是掌管大唐相权十几年的李林甫,病痛的折磨在半年时间内使他生命几乎已流逝殆尽,原来高胖威武的李林甫此时只剩下一把骨头,就俨如一层皮包着一具骷髅躺在床上,或许是他生命将终,这两天他的思路竟变得空明起来,他开始在最后回味人生的点点滴滴。
尽管他的家人已经不把任何朝廷之事告诉他了,但儿子李崿还是把李庆安是建成之后的秘密告诉了李林甫。
实在是这个消息太令人震惊了,李崿一连说了三遍,李林甫才听明白儿子的意思,他那如骷髅般的脸上竟出现了一丝意味深长地笑意,他低微地说道:“我就知道....他...不是一般人。”
“那父亲,我们该怎么办?”
过了很久,李林甫才吃力地问道:“他没有...否认吗?”
“没有,圣上没有否认,他似乎默认了,这件事已经传开。”
李林甫脸上的笑意里带了一丝嘲讽,他断断续续道:“那是....他失策了。”
“父亲的意思是说,圣上应该否认李庆安是建成之后吗?”
李林甫没有回答,闭上了眼睛,良久,他睁开眼对儿子道:“派人去大唐各州宣扬此事,你再...写封信给他!”
当天晚上,李林甫陷入了深度昏迷,再也没能醒来,十天后,李林甫与世长辞,甚至连遗嘱都没有能留下来,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却给儿子指出了一条路,他的家族要投靠李庆安。
李庆安是唐初太子李建成后人的秘密在刚开始时只在朝堂中传播,但仅仅过了一夜,便在李林甫家人之类的有心人的刻意传播之下,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这种秘密是最让人感兴趣,一时间,茶馆、酒肆、青楼、客栈,几乎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在谈论这件事,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大感意外,而恰好这个时候,一首岑参写下的李大将军西征诗也风靡了长安。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正是在这首诗的烘托之下,李庆安再一次成为了长安人关注的焦点,再一次掀起了长安人对安西的向往,仅三天时间,一百多名热血沸腾的国子监学生便毅然佩剑踏上了前往安西的征程,去实现他们追随李庆安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
这首诗不仅使平民和国子监学生对李庆安充满了敬仰,更多的士大夫阶层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尤其李庆安既为宗室之后,他的身上便多了一层贵族的光环,这种光环使他灰姑娘般的身世一下子变得高贵起来,而且他居然是高祖长子李建成的嫡曾曾孙,这种血统甚至比李世民的子孙还要高贵几分,这在极为重视出身背景以及血统的大唐是十分重要。
这样一来,李庆安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将军,不再是一株让人看不上眼的胡杨柳,他变成了一株可以招揽凤凰来依附的梧桐大树,尤其是一些关陇大族,开始对他生出了一种别样的心思,他们在考虑,李庆安能不能成为他们的利益代言人?
但有人敬仰就会有人嫉恨,就在李庆安的名声如日中天之时,一道李隆基下发的旨意使李庆安的命运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任命夫蒙灵察为安西节度副使兼西州都督、五镇兵马使、兼安西营田使。
夫蒙灵察激动得几乎一夜没有睡觉,他从书架顶上翻出了尘封已久的安西地图,他抚摸着那一个个曾经无比熟悉的名字,往昔的金戈铁马岁月又浮现在眼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碎叶,从前的四镇兵马变成了五镇,这是安西除了节度使外最有实权的职务,目前由李庆安兼任,掌控着安西的军权。
夫蒙灵察当然也知道李庆安不会甘心放弃,但这是李隆基的旨意,是朝廷的正式任命,除非他已经举旗造反,否则他不敢不从,只要自己到了安西,那些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旧部,毕思琛、王滔、康怀顺、陈奉忠等等,他们还在安西为官,被李庆安排挤,怨恨已久,他们不会容忍李庆安的为所欲为,一定会支持自己,迅速形成他的势力,这一点夫蒙灵察对自己很有信心。
“老爷,你就睡一会儿吧!”
天快亮时,夫蒙灵察的老妻端一碗参茶进了书房,她见夫蒙灵察兴奋得一夜未眠,不由叹了一口气劝他道:“老爷,你已经六十有七,眼看再过三年就退仕了,何必又跑安西去呢!我也听说那李庆安是建成太子之后,年轻有为,还是安西郡王,你这么老迈,还能和他争什么,既然有一大堆孙子,就应该在家里安养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夫蒙灵察被老妻扫了兴,他一拍桌子怒斥道:“你一个老太婆,胡说什么!大丈夫岂能一日无权,我会甘心就这么默默无闻地死掉吗?我盼了几年了,终于得到了机会,李庆安算个屁!老子当安西节度使的时候,他还是个戍堡小兵,他敢跟我斗?”
“老爷,消消气,我不说你了,早点睡一会儿,后天你就要出发,多和家里人呆一呆吧!”
老妻无奈,只得安抚他几句便出去了,夫蒙灵察的思绪又回到了地图上,夺李庆安权力的第一步做什么?他的目光盯在了高昌,他是西州都督,第一步当然是要把天山军牢牢抓在手中,这样他才有根基和李庆安斗。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