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小黄雀差点暴露(二)
李昭倒不是怕别人说她干政,其实她很想恣意的和杨厚照活出他们两个的性格,家事,爱怎么样怎么样,和别人有关吗?
但这个世界已经规定了生活该有的规则,在没有能力之前,人都应该守规则,这不是懦弱,而是生活教会我们的明哲保身,不然会被打击的头破血流,那对君子来说,就是坏事。
圣人都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嘛。
杨厚照确实十分不高兴,因为这封奏折不出他的所料,又是弹劾八虎的。
而且比之前的都严重,是刘建的署名,内阁所有成员复议,这样不重视就不行了。
可是如果他没看,看不见,也就那样了。
他抬起头用委屈的目光看着李昭,若不是他的女人捣乱,他现在何必这样进退两难。
阿昭平时那么聪明,怎么这时候这么笨?
杨厚照对上那双好看的眼睛,突然心头一冷,阿昭不会是向着外臣,故意欺骗他吧?毕竟是看史记和兵法的女人,信仰和原则更有可能跟外臣相似。
但是阿昭方才问他为何生气,阿昭又不会知道折子里的内容,她又怎么可能向着那些老家伙?
最重要的,阿昭不认识那些人,干什么帮他们。
杨厚照用内疚的目光看着李昭:“这次棘手了,随朕回宫。”
李昭看着杨厚照伸过来牵着她的手,就知道她过了那一关。
杨厚照也不是傻到份儿的人,任何的小算计,总会留下痕迹,所以以后她要更小心更谨慎才行。
而杨厚照说要回宫,没有直说什么事,是在外人面前不想表现出他凡事都很她商量的表现,现在的事就属于政治了。
所以杨厚照虽然荒唐,好与坏其实他心里有数,这是在保护她。
李昭接过杨厚照的手,什么都没说,乖巧的跟在她男人身后。
杨厚照拉着李昭走了一段路,突然回头,王岳还识相的跪在那里。
杨厚照问道:“还打不打他板子了?”
李昭:“……”
方才可都是权宜之计,她无缘无故打人家板子干什么?不结那个仇。
李昭低声道:“万岁爷,折子是不是跟赵公公等人有关啊?臣妾刚想起来,有天您说一个太监强塞给您折子,就是关于赵公公他们的。”
杨厚照用无语的目光看着李昭,原来他的女人后知后觉了,那就难怪她无意间引出折子的事,都是巧合。
杨厚照对李昭又信了一层,外面不好说,他点点头。
李昭眼睛瞪大,十分惊讶的样子,后又恍然一悟:“咱们回去想对策吧。”
本来他也没心思玩了,杨厚照又拉起李昭快走,忘了要打王岳的事,李昭一直安静的跟着。
当帝后远去,依仗和宫人都陆续跟上去伺候,王岳看着那声势浩大又不失威严的队伍抬袖子擦了擦汗。
廊下清风过后,四周只剩下他一人,这样也好,皇上若是不走,他指不定要挨打呢。
王岳自行站起,后脑海中想起皇后方才的行为,若说皇后是草包什么都不懂,那他现在安然无恙,还让皇上看了折子,真的不是皇后的功劳吗?
四周一点声都没有,王岳的脑袋却乱哄哄的下不了结论。
…………
清宁宫御书房中,杨厚照在窗下不停的走动,走着走着,会不时的发出唉声叹气的声音,然后又会眉头竖起,怒意上脸。
这种时而认命时而不甘的样子分明在说他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而且有些力不从心。
当然就是刘建署名上折子弹劾八虎的事。
在外面的时候还好,可是回到书房里,他又把折子读了一边,就变得坐立不安了。
骂他,弹劾八虎,他都不怕,但是刘建这折子上说了,要么严惩八虎,如果不严惩的话,他要致仕,告老还乡。
奏折写的通俗易懂,就是他要撂挑子不干了。
而且其他四人也都附议了,也就是说,刘建要致仕,内阁别的大臣都跟着。
这是一锅端的撂挑子,赤裸裸的威胁。
杨厚照越想越气,把奏折往地上一摔:“简直岂有此理,动不动就告老还乡,这不是欺负朕年轻不懂事,国事没人处理吗,真是气死人了。”
李昭看过奏折的内容了,听杨厚照终于开口说话,她试探问道:“不然万岁爷放他们走,免得生气,气坏了身子。”
杨厚照眉头紧锁的看着李昭:“可是都走了谁干活?”
李昭:“……”
小皇帝明明暴跳如雷,气势吓人,可是她怎么觉得皇上的话很好笑呢?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读书人那么多,精英那么多,地球没了谁不转啊?
可是有的帝王受理学思想限制,想不通这个道理,也黑不下来这个脸。
杨厚熜的孙子万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万历有心爱的女人,有疼爱的儿子,但是儿子因为是次子,有长子挡路,就没办到立为太子,心爱的女人也因为有皇后挡路,无法成为皇后。
如果是有魄力心狠的帝王,那完全可以以皇后无子为由,废了皇后,立贵妃为后,儿子不就名正言顺。
怕名声不好就偷偷杀了皇后,宫里的命案也不少,不差这一个。
再不然,就强硬的立二子为太子,理由也有一堆,事实证明,大皇子就是个天才木匠,那他当时定然也不学无术,立贤不立长也可以啊。
那么多路,那么多选择,他哪一个都没选,就只耗干耗着,委屈着自己,吊着文武大臣,最后的结果就是大皇子被他养荒废了,心爱的儿子也废了,死了都无法跟心爱的女人埋葬在一起,要永生永世陪伴两个不爱的女人,大臣们天天等他立太子,也是心力交瘁,没有一个人过的痛快。
因为万历的老师是最成功的政治改革家,张居正,他恨这个人,但是这个人教给他的思想他却丢不掉,就变成一个不愿意被文官控制,却也不敢反抗的优柔寡断的人。
现在的杨厚照就是万历那种心态,那最后只能让自己苦恼。
但这个世界已经规定了生活该有的规则,在没有能力之前,人都应该守规则,这不是懦弱,而是生活教会我们的明哲保身,不然会被打击的头破血流,那对君子来说,就是坏事。
圣人都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嘛。
杨厚照确实十分不高兴,因为这封奏折不出他的所料,又是弹劾八虎的。
而且比之前的都严重,是刘建的署名,内阁所有成员复议,这样不重视就不行了。
可是如果他没看,看不见,也就那样了。
他抬起头用委屈的目光看着李昭,若不是他的女人捣乱,他现在何必这样进退两难。
阿昭平时那么聪明,怎么这时候这么笨?
杨厚照对上那双好看的眼睛,突然心头一冷,阿昭不会是向着外臣,故意欺骗他吧?毕竟是看史记和兵法的女人,信仰和原则更有可能跟外臣相似。
但是阿昭方才问他为何生气,阿昭又不会知道折子里的内容,她又怎么可能向着那些老家伙?
最重要的,阿昭不认识那些人,干什么帮他们。
杨厚照用内疚的目光看着李昭:“这次棘手了,随朕回宫。”
李昭看着杨厚照伸过来牵着她的手,就知道她过了那一关。
杨厚照也不是傻到份儿的人,任何的小算计,总会留下痕迹,所以以后她要更小心更谨慎才行。
而杨厚照说要回宫,没有直说什么事,是在外人面前不想表现出他凡事都很她商量的表现,现在的事就属于政治了。
所以杨厚照虽然荒唐,好与坏其实他心里有数,这是在保护她。
李昭接过杨厚照的手,什么都没说,乖巧的跟在她男人身后。
杨厚照拉着李昭走了一段路,突然回头,王岳还识相的跪在那里。
杨厚照问道:“还打不打他板子了?”
李昭:“……”
方才可都是权宜之计,她无缘无故打人家板子干什么?不结那个仇。
李昭低声道:“万岁爷,折子是不是跟赵公公等人有关啊?臣妾刚想起来,有天您说一个太监强塞给您折子,就是关于赵公公他们的。”
杨厚照用无语的目光看着李昭,原来他的女人后知后觉了,那就难怪她无意间引出折子的事,都是巧合。
杨厚照对李昭又信了一层,外面不好说,他点点头。
李昭眼睛瞪大,十分惊讶的样子,后又恍然一悟:“咱们回去想对策吧。”
本来他也没心思玩了,杨厚照又拉起李昭快走,忘了要打王岳的事,李昭一直安静的跟着。
当帝后远去,依仗和宫人都陆续跟上去伺候,王岳看着那声势浩大又不失威严的队伍抬袖子擦了擦汗。
廊下清风过后,四周只剩下他一人,这样也好,皇上若是不走,他指不定要挨打呢。
王岳自行站起,后脑海中想起皇后方才的行为,若说皇后是草包什么都不懂,那他现在安然无恙,还让皇上看了折子,真的不是皇后的功劳吗?
四周一点声都没有,王岳的脑袋却乱哄哄的下不了结论。
…………
清宁宫御书房中,杨厚照在窗下不停的走动,走着走着,会不时的发出唉声叹气的声音,然后又会眉头竖起,怒意上脸。
这种时而认命时而不甘的样子分明在说他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而且有些力不从心。
当然就是刘建署名上折子弹劾八虎的事。
在外面的时候还好,可是回到书房里,他又把折子读了一边,就变得坐立不安了。
骂他,弹劾八虎,他都不怕,但是刘建这折子上说了,要么严惩八虎,如果不严惩的话,他要致仕,告老还乡。
奏折写的通俗易懂,就是他要撂挑子不干了。
而且其他四人也都附议了,也就是说,刘建要致仕,内阁别的大臣都跟着。
这是一锅端的撂挑子,赤裸裸的威胁。
杨厚照越想越气,把奏折往地上一摔:“简直岂有此理,动不动就告老还乡,这不是欺负朕年轻不懂事,国事没人处理吗,真是气死人了。”
李昭看过奏折的内容了,听杨厚照终于开口说话,她试探问道:“不然万岁爷放他们走,免得生气,气坏了身子。”
杨厚照眉头紧锁的看着李昭:“可是都走了谁干活?”
李昭:“……”
小皇帝明明暴跳如雷,气势吓人,可是她怎么觉得皇上的话很好笑呢?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读书人那么多,精英那么多,地球没了谁不转啊?
可是有的帝王受理学思想限制,想不通这个道理,也黑不下来这个脸。
杨厚熜的孙子万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万历有心爱的女人,有疼爱的儿子,但是儿子因为是次子,有长子挡路,就没办到立为太子,心爱的女人也因为有皇后挡路,无法成为皇后。
如果是有魄力心狠的帝王,那完全可以以皇后无子为由,废了皇后,立贵妃为后,儿子不就名正言顺。
怕名声不好就偷偷杀了皇后,宫里的命案也不少,不差这一个。
再不然,就强硬的立二子为太子,理由也有一堆,事实证明,大皇子就是个天才木匠,那他当时定然也不学无术,立贤不立长也可以啊。
那么多路,那么多选择,他哪一个都没选,就只耗干耗着,委屈着自己,吊着文武大臣,最后的结果就是大皇子被他养荒废了,心爱的儿子也废了,死了都无法跟心爱的女人埋葬在一起,要永生永世陪伴两个不爱的女人,大臣们天天等他立太子,也是心力交瘁,没有一个人过的痛快。
因为万历的老师是最成功的政治改革家,张居正,他恨这个人,但是这个人教给他的思想他却丢不掉,就变成一个不愿意被文官控制,却也不敢反抗的优柔寡断的人。
现在的杨厚照就是万历那种心态,那最后只能让自己苦恼。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