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开放者
新年已过,可朔风依然呼啸而来,丝毫看不到半点春意。
草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唯有寒梅傲迎风雪。
季节仿佛凝固,不再转动。
唯一的好消息是丰州商号已经开始往长安运送黑色的石炭,这些黑色的燃料让长安的君臣和百姓们都赞叹不已。
现在长安最火爆的商号,莫过于丰州商号在城里的炭场。河套露天开采的煤炭,通过黄河冰面上的冰犁运到了千里之外的灵州丰安军码头,在那里转运上雪撬,再经原泾豳诸州运抵长安城外。
城外的煤场则将这些运来的煤经过粉碎、过筛,然后再和以黄泥搅拌,最后用模子做成蜂窝形状,晾干之后,便成了一个个便于燃烧也易于运输的蜂窝煤。
这些蜂窝煤每天被黑色的四轮马车日夜不停的运入长安城中的各个坊里的煤场。
百姓可凭煤票付钱采购到定量的用量。
蜂窝煤的兴起,也使的现在长安炭火炉子也跟着大卖。
秦琅骑马走在长安街道上,能看到铅云低垂的天空下,四处弥漫飘荡的烟雾,长安十数万家煮饭取暖烧水已经大量使用煤,煤烟袅袅,还带着股子柴火没有的刺鼻味道。
不过相对于这点异味,百姓们能享受到廉价的温暖已经很满足了。
持续的寒流,不断的霜雪,早就让长安的薪炭价格一路高涨,一般的百姓都已经用不起柴了,柴炭成了一笔极大的负担,现在煤球的价格相比之下低廉许多,还不怎么占地方,又耐烧,因此这点异味根本算不得什么。
秦琅寻思着,经此开端,只怕以后长安就离不开煤了。
等开春解冻之后,到时用船从河套运煤到灵州丰安,再用车马运煤到长安,这条线路能否保证越来越大的煤炭需求呢?
几辆运煤的四轮马车从秦琅旁边经过,秦琅看着那比普通两轮马车更大的车厢,不由的在想,是否要建一条轨道?
这种四轮马车采用双马挽车,装载量是过去普通两轮马车的数倍不止,说来也是奇怪,过去华夏并没有成熟的四轮马车,就算有,也只是极简单的四轮马车,相当于是两轮车的加大版,它缺少真正四轮马车的关键技术,就是转向技术。
中国古代的四轮马车,是典型的不能转向的,想转向只能生拉硬拽,非常效率低下,因此这种四轮马车一般就在特定的场所用来装载重物。
而真正的四轮马车,其实是在前轮安装了一个差速器。不过差速器的技术,现在西方也没有,但是罗马波斯等国用的是一个简单的法子,他们的四轮车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后面的车架架在前面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实际上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用这种笨法子倒也解决了难题。
现在秦琅就是把这个技术弄了过来,搞出了新式四轮马车。针对不同的需求,还设计制作了不同的四轮马车。
比如可以装载十几个人的四轮大蓬车,可以装载三千斤以上货物的高轮重载车,还有舒适乘坐的四坐或六座四轮车。
这些四轮马车普遍采取了前轮小后轮大的设计,以便于前轮转向。
转向问题解决后,四轮马车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车身和载重不再由马负担部份,这样马只需要负责往前的拖拉力就行了,而不像两轮车一样,车架架在马身上,马实际上还要承担一部份向下的压力。
故此一般的四轮车,一匹马就足够了,而高载重大车,也只需要两匹马,而且马也比较轻松。
甚至这些四轮大车比起两轮车在野外跑起来还快速还轻松。
秦琅刚开始搞这四轮马车的时候,老程他们还不愿意搭伙,觉得这玩意没搞头,秦家自己搞起来后,效果惊人,如今订单满满。
老程都捶足顿胸的后悔不已,尤其是他从秦家订购了一辆豪华版的四轮敞篷车后,这种可以把车蓬打开和收起的新式马车,坐起来居然还有减震效果,极为舒适,就更别提多懊悔了。
运煤四轮马车的车夫位置在前面,座位十分的高,这种重载车的车轮也采用的是高轮,更显高大。
车夫远远的向相邻道路上的秦琅行礼。
秦琅也笑着点了点头。
他打量着那马车,发现这辆马车满载着三千斤的煤球,结果两匹突厥马依然拉的很轻松,并不显吃力。而马车的车夫赶着车,也一样轻松。
高车轮,高车厢,厢顶还盖有蓬布可防雨,又可防止煤撒落弄脏街道。细看车轮,能看到木制车轮外加了一圈铁条加固,毕竟是重载车。
他在想着,是否应当在长安城修一条铁轨呢?如果采用铁轨,那么马拉起来就更轻松,一匹马就能拖运这重载车,甚至可能把车厢延长,如火车样的数节车厢。
许多矿上,不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吗?
不过仔细想想,秦琅打算暂时不在长安城里搞这个,但可以先在煤矿上和码头、煤场等地先试用。
那些地方用处更大,效果更好。
长安的百姓还是比较开放的。
不论是黑色能烧的石炭,还是这新式的各式四轮马车,都并没有被视为异端邪物,他们很轻松的就接受了这些新事务,就如同他们对于南蛮北胡们的接纳一样。
他们充满自信,胸怀宽广,包容一切。
长安城的胡人蛮子们多了,也带来了许多新奇的事物,比如窄袖、翻领的胡服等。
甚至胡人们的奶茶等也一样影响着长安的饮食传统。
“这些石炭和四轮车还真是好东西!”
义子李存孝和李存义哥俩骑着匹青海马跟在秦琅后面,他们也喜欢这些新鲜的事务,更因为这些是义父带来的而倍感自豪。
“到底好在哪呢?”秦琅笑问。
“让生活方便了许多!”存孝道。
李存义则低头思索了一会,“我觉得这种四轮马车其实不仅能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而且若是用到军事上,也有极大的作用。”
“说来听听!”
“义父常教导我们说,战争其实打的是后勤,后勤决定着战争的规模和结果,孩儿想,这种四轮马车的载送辎重粮草器械的能力很强,尤其是对路的适应性很强,不说中原道路通畅,就算是在草原上,这种高轮四轮马车也能保持高载重和高机动性的,这无疑能为战争提供充足的后勤支援支持保障。”
秦琅瞧着这个自己当初从泾州带回来的义儿,眼里有几分惊讶,这小子在长安一年多,真是完全大变样了,当年那个小乞儿一样的农夫子弟,现在已经能够大方从容,甚至极有见识。
他所说的四轮马车在军事上的运用,尤其是其指出的能在草原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确实没错。
北伐草原,对于后勤这块越发需要,而草原上动不动转战千里,高机动的作战,会让后勤供应更加艰难。
相比于两轮车,四轮车在这种战争中确实效果更佳的。
“老二说的没错,事实上兵部现在正考察我们的四轮马车项目,有意订制用于军需后勤的四轮马车。”
存孝则问义父,“新年已过,义父真不再返回丰州了吗?”
“嗯。”
“可是,可是都说明年大唐要北伐突厥,要灭掉颉利,如此良机,阿耶为何要拱手让人呢?”年轻人更渴望建功立业,虽然他才只是一个少年,可少年越发渴望快快成长,他们更幻想着能和义父一样年纪轻轻就成为公侯。
秦琅只是笑笑。
很多人都问过他这个问题,甚至都为他遗憾可惜。
但是秦琅却并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这天下的功绩也不能他秦琅一人立,再说了,真要北伐,要干颉利,这会是一场硬战,他秦琅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将军,他其实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甚至可以说根本没经历过真正的战场。
所以他有这个自知之明,真要干颉利要北伐,也应当是让秦琼或是李靖、李绩、柴绍这些大将挂帅出马。
战争凶险。
秦琅可不想自己领兵出征,结果导致大败,甚至命丧塞北。
战场是最容易翻盘的地方,秦琅还是愿意留在后方算计算计军需后勤啊,搞点策反劝降的事情。
打仗嘛,留给专业的人去做好了。
何况,他去岁一下子为朝廷灭两藩,收六州,这功绩,那也是实打实的,谁也打杀不掉。
“你们还年轻,不要想着上战场,那不是你们这个年纪该去想的事情,你们现在要做的只是努力的训练自己,练好骑射本事,学习兵法战阵,也多读些圣贤书,当你们准备的足够多足够好的时候,终有一天,机会降临,那个时候,你们才能抓的住。”
“存孝,你的理想是什么?”
“孩儿想当大将军!”
“存义,你呢?”
“孩子也想当大将军!”
秦琅呵呵一笑,大唐尚武,两个少年也真是大有国风啊。
草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唯有寒梅傲迎风雪。
季节仿佛凝固,不再转动。
唯一的好消息是丰州商号已经开始往长安运送黑色的石炭,这些黑色的燃料让长安的君臣和百姓们都赞叹不已。
现在长安最火爆的商号,莫过于丰州商号在城里的炭场。河套露天开采的煤炭,通过黄河冰面上的冰犁运到了千里之外的灵州丰安军码头,在那里转运上雪撬,再经原泾豳诸州运抵长安城外。
城外的煤场则将这些运来的煤经过粉碎、过筛,然后再和以黄泥搅拌,最后用模子做成蜂窝形状,晾干之后,便成了一个个便于燃烧也易于运输的蜂窝煤。
这些蜂窝煤每天被黑色的四轮马车日夜不停的运入长安城中的各个坊里的煤场。
百姓可凭煤票付钱采购到定量的用量。
蜂窝煤的兴起,也使的现在长安炭火炉子也跟着大卖。
秦琅骑马走在长安街道上,能看到铅云低垂的天空下,四处弥漫飘荡的烟雾,长安十数万家煮饭取暖烧水已经大量使用煤,煤烟袅袅,还带着股子柴火没有的刺鼻味道。
不过相对于这点异味,百姓们能享受到廉价的温暖已经很满足了。
持续的寒流,不断的霜雪,早就让长安的薪炭价格一路高涨,一般的百姓都已经用不起柴了,柴炭成了一笔极大的负担,现在煤球的价格相比之下低廉许多,还不怎么占地方,又耐烧,因此这点异味根本算不得什么。
秦琅寻思着,经此开端,只怕以后长安就离不开煤了。
等开春解冻之后,到时用船从河套运煤到灵州丰安,再用车马运煤到长安,这条线路能否保证越来越大的煤炭需求呢?
几辆运煤的四轮马车从秦琅旁边经过,秦琅看着那比普通两轮马车更大的车厢,不由的在想,是否要建一条轨道?
这种四轮马车采用双马挽车,装载量是过去普通两轮马车的数倍不止,说来也是奇怪,过去华夏并没有成熟的四轮马车,就算有,也只是极简单的四轮马车,相当于是两轮车的加大版,它缺少真正四轮马车的关键技术,就是转向技术。
中国古代的四轮马车,是典型的不能转向的,想转向只能生拉硬拽,非常效率低下,因此这种四轮马车一般就在特定的场所用来装载重物。
而真正的四轮马车,其实是在前轮安装了一个差速器。不过差速器的技术,现在西方也没有,但是罗马波斯等国用的是一个简单的法子,他们的四轮车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后面的车架架在前面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实际上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用这种笨法子倒也解决了难题。
现在秦琅就是把这个技术弄了过来,搞出了新式四轮马车。针对不同的需求,还设计制作了不同的四轮马车。
比如可以装载十几个人的四轮大蓬车,可以装载三千斤以上货物的高轮重载车,还有舒适乘坐的四坐或六座四轮车。
这些四轮马车普遍采取了前轮小后轮大的设计,以便于前轮转向。
转向问题解决后,四轮马车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车身和载重不再由马负担部份,这样马只需要负责往前的拖拉力就行了,而不像两轮车一样,车架架在马身上,马实际上还要承担一部份向下的压力。
故此一般的四轮车,一匹马就足够了,而高载重大车,也只需要两匹马,而且马也比较轻松。
甚至这些四轮大车比起两轮车在野外跑起来还快速还轻松。
秦琅刚开始搞这四轮马车的时候,老程他们还不愿意搭伙,觉得这玩意没搞头,秦家自己搞起来后,效果惊人,如今订单满满。
老程都捶足顿胸的后悔不已,尤其是他从秦家订购了一辆豪华版的四轮敞篷车后,这种可以把车蓬打开和收起的新式马车,坐起来居然还有减震效果,极为舒适,就更别提多懊悔了。
运煤四轮马车的车夫位置在前面,座位十分的高,这种重载车的车轮也采用的是高轮,更显高大。
车夫远远的向相邻道路上的秦琅行礼。
秦琅也笑着点了点头。
他打量着那马车,发现这辆马车满载着三千斤的煤球,结果两匹突厥马依然拉的很轻松,并不显吃力。而马车的车夫赶着车,也一样轻松。
高车轮,高车厢,厢顶还盖有蓬布可防雨,又可防止煤撒落弄脏街道。细看车轮,能看到木制车轮外加了一圈铁条加固,毕竟是重载车。
他在想着,是否应当在长安城修一条铁轨呢?如果采用铁轨,那么马拉起来就更轻松,一匹马就能拖运这重载车,甚至可能把车厢延长,如火车样的数节车厢。
许多矿上,不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吗?
不过仔细想想,秦琅打算暂时不在长安城里搞这个,但可以先在煤矿上和码头、煤场等地先试用。
那些地方用处更大,效果更好。
长安的百姓还是比较开放的。
不论是黑色能烧的石炭,还是这新式的各式四轮马车,都并没有被视为异端邪物,他们很轻松的就接受了这些新事务,就如同他们对于南蛮北胡们的接纳一样。
他们充满自信,胸怀宽广,包容一切。
长安城的胡人蛮子们多了,也带来了许多新奇的事物,比如窄袖、翻领的胡服等。
甚至胡人们的奶茶等也一样影响着长安的饮食传统。
“这些石炭和四轮车还真是好东西!”
义子李存孝和李存义哥俩骑着匹青海马跟在秦琅后面,他们也喜欢这些新鲜的事务,更因为这些是义父带来的而倍感自豪。
“到底好在哪呢?”秦琅笑问。
“让生活方便了许多!”存孝道。
李存义则低头思索了一会,“我觉得这种四轮马车其实不仅能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而且若是用到军事上,也有极大的作用。”
“说来听听!”
“义父常教导我们说,战争其实打的是后勤,后勤决定着战争的规模和结果,孩儿想,这种四轮马车的载送辎重粮草器械的能力很强,尤其是对路的适应性很强,不说中原道路通畅,就算是在草原上,这种高轮四轮马车也能保持高载重和高机动性的,这无疑能为战争提供充足的后勤支援支持保障。”
秦琅瞧着这个自己当初从泾州带回来的义儿,眼里有几分惊讶,这小子在长安一年多,真是完全大变样了,当年那个小乞儿一样的农夫子弟,现在已经能够大方从容,甚至极有见识。
他所说的四轮马车在军事上的运用,尤其是其指出的能在草原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确实没错。
北伐草原,对于后勤这块越发需要,而草原上动不动转战千里,高机动的作战,会让后勤供应更加艰难。
相比于两轮车,四轮车在这种战争中确实效果更佳的。
“老二说的没错,事实上兵部现在正考察我们的四轮马车项目,有意订制用于军需后勤的四轮马车。”
存孝则问义父,“新年已过,义父真不再返回丰州了吗?”
“嗯。”
“可是,可是都说明年大唐要北伐突厥,要灭掉颉利,如此良机,阿耶为何要拱手让人呢?”年轻人更渴望建功立业,虽然他才只是一个少年,可少年越发渴望快快成长,他们更幻想着能和义父一样年纪轻轻就成为公侯。
秦琅只是笑笑。
很多人都问过他这个问题,甚至都为他遗憾可惜。
但是秦琅却并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这天下的功绩也不能他秦琅一人立,再说了,真要北伐,要干颉利,这会是一场硬战,他秦琅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将军,他其实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甚至可以说根本没经历过真正的战场。
所以他有这个自知之明,真要干颉利要北伐,也应当是让秦琼或是李靖、李绩、柴绍这些大将挂帅出马。
战争凶险。
秦琅可不想自己领兵出征,结果导致大败,甚至命丧塞北。
战场是最容易翻盘的地方,秦琅还是愿意留在后方算计算计军需后勤啊,搞点策反劝降的事情。
打仗嘛,留给专业的人去做好了。
何况,他去岁一下子为朝廷灭两藩,收六州,这功绩,那也是实打实的,谁也打杀不掉。
“你们还年轻,不要想着上战场,那不是你们这个年纪该去想的事情,你们现在要做的只是努力的训练自己,练好骑射本事,学习兵法战阵,也多读些圣贤书,当你们准备的足够多足够好的时候,终有一天,机会降临,那个时候,你们才能抓的住。”
“存孝,你的理想是什么?”
“孩儿想当大将军!”
“存义,你呢?”
“孩子也想当大将军!”
秦琅呵呵一笑,大唐尚武,两个少年也真是大有国风啊。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