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寇园(二)
汪之令出了门以后,没有回宫,而是乘坐小轿暗中来到了金诏狱。早早地有人候在偏僻小门处,见到轿子停落,门推开了一条缝隙,将汪之令迎进来。
暗无天日的死狱中,蚊蝇乱飞,地上还摆着一盆发馊的饭食,穿着灰色囚衣的汪雪顺蜷缩着坐在角落里,张着口面如土色,嘴角还有些不知名的污渍,早已经没了往日的神气。脚步声响起来,有人在石门外站定,透过挖空的那盯着他看,汪雪顺看过去,呆滞了会儿,眼中冒出精光来,忽然连滚带爬地扑了过去,“干爹!”他好似跟看见了救命稻草似的喊着,手从狭小的栅栏缝隙伸出去要抓住对方,“干爹!救我!救我出去!”
汪之令面无表情,扫视着他这副不人不鬼的模样,声音如低沉暮钟,“不如喊得更大声些,教全盛京的人都来听听?”
汪雪顺浑身都在抖,眼泪哗啦地止不住,忙瘪了嘴,一副受尽了委屈的样子,抖声道:“干爹你怎么才来啊?我、我,我要死了!救救我!”
“没出息的东西。”
汪雪顺抽噎得更加厉害了,“干爹,您疼儿子!您疼疼儿子!”十根手指极力要从缝隙中挤出去,蹭抓对方的衣服。
“你折腾出这么多事,叫我怎么疼你?”
汪雪顺少见对方如此冷酷无情,他以为对方真的不管自己了,吓得整张脸都皱成一团,脱口喊道:“爹!”他话一刚出口,就看见汪之令眼神骤然变得凌厉如刀,他忙不敢再叫,只哭道:“干爹,救救我!我也是为您办事啊!”
汪之令听他这么说,气不打一处来,反而笑道:“帮我办事?”
汪雪顺没听出来对方话中的警告与讽刺之意,“是您当年先提了一嘴,我才动了这心思,我养的那些孩子不是都送入京里去孝敬您了吗?您也知道的啊!我哪有真的杀了这么多人?他们都算在我头上了!这怎么能够都算在我头上?”他说着又呜呜地哭起来。
汪雪顺是真的打从心底觉得自己冤枉,京中豢养交易幼童的风气盛行多年,寇园中搜罗来的小孩,除了他们自己养着外,大部分是当做礼物送入了京城,供给了汪之令等人用以享受与交际。这事当年还是汪之令牵的头,后来汪之令登上高位,自然有大把人帮他干这种活,便把自己洗了出来。说一千道一万,他的确是帮汪之令干活啊。
汪之令笑起来如弥勒佛,不笑时却有种鬼神的森冷感。汪雪顺哭得起劲,一抬头看见对方的眼神,忽的没了声,不敢再哭。
“这话你在公堂上也说了?”
汪雪顺连忙摇头,“儿子不敢!”
“谅你也不敢,否则我第一个割了你的舌头喂狗!当初教你收敛些,你将我的话当成耳旁风,如今落得这下场,神仙也难救得你。”
汪雪顺拼命抓着栅栏,思及过往,忍不住拿头用力撞上去,“干爹,你救救我!我不想死!”
汪之令见他已经吓得神魂颠倒,状似疯癫,知道敲打得差不多了,这才没有继续说下去,用眼神太监将带来的吃食与干净衣物从栅栏中给他递进去。汪雪顺浑身轻轻抽搐着,一双眼可怜地看着他。
“上下我已经打点过了,”汪之令话还没说完,那张脸便急忙隔着栅栏凑过来,他继续道:“安分些!牢牢闭上嘴!时辰到了,会有人救你出来。”
汪雪顺等到这一句话,整张脸哗的亮了起来,“多谢干爹!多谢干爹!”他连忙抱紧了那些送进来的东西,忽然哭得更加凄惨厉害了,“我一直等,也等不您来,我还以为干爹不要儿子了!”
汪之令看他那鼻涕横流的模样,“我是故意迟来的,让你吃点苦头,免得你回回不长记性。”声音却转得和缓了些。
“干爹!”汪雪顺的手指拼命动着,汪之令终于抬手覆上了去,刚一碰到就被汪雪顺隔着栅栏紧紧攥住了。汪之令知道他娇生惯养多年,此次在牢狱中恐怕吃了不少苦头,既觉得他活该,到底又有几分心疼,转头示意太监去重新打点一番,给他置办些东西,“我怎么有你这么愚蠢的儿子?”
汪雪顺呜咽着说不出话来,心中又高兴又后怕,只一遍遍地道:“干爹疼儿子,干爹疼儿子。”
汪之令看得无语,隔着栅栏给他收拾了下发油的头发。
从金诏狱出来后,汪之令坐上轿子回宫,他慢慢地摸着自己不见一丝皱纹的手,心中盘算着这件事。他前去拜访李稚时,能够看出来那位年轻的大理寺少卿实则并不愿意蹚这趟浑水,虽说最后仍是答应了,但言语间小心谨慎,有意避免自己牵涉其中。
他心中对这人明哲保身的微妙态度略有不满,李稚虽然没有流露出高高在上之意,但言谈举止间自有一股划清界限之意,他平生最厌恶读书人身上那股没来由的清高,哪怕他们自己的底子也不干净,然而面对太监时却总又自觉得高人一等了,其实同在一艘船上,他们又有何区别呢?
这人啊,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若非要划一划,其实都是一样贱的,汪之令一边慢慢擦着手,一边在心中想。
另一头,天色还没有大亮,李稚坐在堂前,听着萧皓从金诏狱带回来的消息。一翻开汪雪顺的案宗,他就敏锐地嗅到这其中恐怕另有猫腻,这不单单是一件草芥人命的权贵杀人案,仅凭一个狐假虎威的汪雪顺,无法完成长达十数年、脉络如此复杂的权力输送。大理寺收到消息要早于刑部,他借着这便利提前安排萧皓去了金诏狱,果然不久后汪之令的人就来到金诏狱打点,并揭开了另一副内幕。
李稚听萧皓复述完狱中两人的对话,一脸的平静,早在翻完狱案后,他的心中便已经有所猜测,如今不过是验证了一遍而已。
萧皓见李稚迟迟没有说话,对他的心思已经猜到了几分。他能够理解李稚此刻的复杂心情,因为这近二十余年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同样的抉择,很多时候并不是人改变局势,而是局势在人的背后推波助澜,身在鬼蜮想要杀出重围,优柔寡断与慈悲心肠是必须第一件舍弃的东西,这便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但李稚与他们到底不大一样,他对李稚道:“汪之令这条线至关重要,不能轻易放弃,你若是良心上过不去,我可以帮你做这件事。”
李稚闻声看过去,尽管萧皓已经跟了他一阵子,但他还是不太习惯对方要么一言不发、要么一针见血的说话风格,直截了当地撕破一切,不留任何面子,让人连接话都很为难。李稚没有立刻说什么,正好天也亮了,他站起身,对萧皓道:“一起去街上走走吧。”
李稚与萧皓来到了清凉台大街上,他停下脚步,前方大门口外立着两只漆黑石狮子的府衙是刑部,远远望去阶下围了一大圈身影,正中央的是一身麻缟跪在地上的姚复。在男人的面前摆着一份《十恶不赦书》,乃是他亲自所书,上面陈列汪雪顺十大罪状,字句滴血。汪雪顺一案被刑部受理后,姚复就一直跪在刑部大门口,等着害他家破人亡的罪人被凌迟处死,以告祭他妻女在天之灵,而许多曾经饱受汪雪顺之害、求诉无门的百姓闻讯也从永州赶来,陪着他一共跪在这儿请愿,这才有今日缟素满长街的一幕。
他们都在等着,真相大白,沉冤昭雪。
李稚立在原地看了很久,没有发出声音。
三日后,送至大理寺按核的汪雪顺案宗被打了回来,批示是证据不足,按请重审。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一片哗然。第一个暴跳如雷的是刑部老尚书戴晋,“他敢?!”说着一掌拍在了案上,那封盖着大理寺少卿印鉴的文书被震得摔落在地,底下站着的送信小吏吓得大气不敢喘一口。
按照旧例,若是大理寺把案子打回重审,而刑部坚持原判,接下来就要进入三堂会审的流程。又根据梁朝新律,三堂会审最终往往会以大理寺的结论为准。所以说汪之令一开始找上李稚是必然,想要在刑部的重重围剿下撬动这桩铁案,朝中除了李稚没有人能够办到,幸运的是,李稚是他这一方的人。
自从赵慎离京,李稚背后的势力被削了大半,尽管他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在政坛扎根,但行事到底不如赵慎在时那般无所顾忌。士族瞧他这么个明晃晃的广阳王府心腹本就万般不顺眼,又加之这案子犯了众怒,火上浇油立刻炸开了。当天尚书省的奏折堆积成山,无一不是痛骂李稚以权谋私、勾结阉人,这些雪花似的折子又迅速被往上传送,那排山倒海不可抵挡的架势,看得同样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汪之令也不免对李稚产生了一丝同病相怜之情。
大理寺放出确切消息的那一日,刑部尚书戴晋提着自己的剑上门找到李稚,当着他的面刷一声抽出了剑,一把抬起指着他的脸,“三堂会审,你要敢徇私枉法,我一剑杀了你!”戴晋看不惯蝇营狗苟的李稚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当初向谢府联名上书将李稚革职的折子,他的署名列在第一位,这位老尚书言出必行,剑指着李稚就没放下。
萧皓上前来。老人手腕一送,将那柄青寒铁剑一把扔在了李稚的面前,剑身坠地发出一声经久不绝的金属振鸣声,好似是一记落地有声的警告,他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李稚看了看砖地上那柄震个不停的长剑,又看向对方决绝离去的背影,最终他转身往回走,当日没再出门。
因为李稚这忽然的横插一手,汪雪顺一案的重审再次在朝中掀起了热议。尽管大理寺再三声称会按律严审此案,可但凡长了双眼睛的人,谁看不出来李稚与汪之令早已勾结在一起,这两人眉来眼去暧昧不清,势必要在这案子中做手脚。以戴晋为首的士族对此自然不肯答应,双方针锋相对,闹得不可开交。
外面已经沸反盈天,百姓之家争执不休,作为盛京士族之首的谢家却完全像是另一方世外天地,府中每日清静得滴水可闻。
汪雪顺一案爆发前夕,谢珩刚好称病闭门不出,至今已有两月不接待外客。汪雪顺一案愈闹愈烈,谢家不可能没有耳闻,但由始至终也没有出面过问一句,除了谢珩正好称病的原因外,其实也有谢府的传统在其中,一般涉及宫廷的事,为了以示对皇族与皇帝的尊重,作为门阀首府的谢家往往不会轻易发声,具体事宜全都交由三省、诏狱、大理寺按律处理,上一次的例外,还是二十多年前的朱雀台案。
而谢府此番的安静是真正意义上的平静无波,不显山不露水地隐着,没有任何声息,像是一整卷水墨画中的留白,别说是李稚,便是连士族内部都打探不出其真实态度,只知道谢珩这阵子确实没有接见过任何人。
鉴于此,这桩案子的落脚点又回到了李稚的身上。
暗无天日的死狱中,蚊蝇乱飞,地上还摆着一盆发馊的饭食,穿着灰色囚衣的汪雪顺蜷缩着坐在角落里,张着口面如土色,嘴角还有些不知名的污渍,早已经没了往日的神气。脚步声响起来,有人在石门外站定,透过挖空的那盯着他看,汪雪顺看过去,呆滞了会儿,眼中冒出精光来,忽然连滚带爬地扑了过去,“干爹!”他好似跟看见了救命稻草似的喊着,手从狭小的栅栏缝隙伸出去要抓住对方,“干爹!救我!救我出去!”
汪之令面无表情,扫视着他这副不人不鬼的模样,声音如低沉暮钟,“不如喊得更大声些,教全盛京的人都来听听?”
汪雪顺浑身都在抖,眼泪哗啦地止不住,忙瘪了嘴,一副受尽了委屈的样子,抖声道:“干爹你怎么才来啊?我、我,我要死了!救救我!”
“没出息的东西。”
汪雪顺抽噎得更加厉害了,“干爹,您疼儿子!您疼疼儿子!”十根手指极力要从缝隙中挤出去,蹭抓对方的衣服。
“你折腾出这么多事,叫我怎么疼你?”
汪雪顺少见对方如此冷酷无情,他以为对方真的不管自己了,吓得整张脸都皱成一团,脱口喊道:“爹!”他话一刚出口,就看见汪之令眼神骤然变得凌厉如刀,他忙不敢再叫,只哭道:“干爹,救救我!我也是为您办事啊!”
汪之令听他这么说,气不打一处来,反而笑道:“帮我办事?”
汪雪顺没听出来对方话中的警告与讽刺之意,“是您当年先提了一嘴,我才动了这心思,我养的那些孩子不是都送入京里去孝敬您了吗?您也知道的啊!我哪有真的杀了这么多人?他们都算在我头上了!这怎么能够都算在我头上?”他说着又呜呜地哭起来。
汪雪顺是真的打从心底觉得自己冤枉,京中豢养交易幼童的风气盛行多年,寇园中搜罗来的小孩,除了他们自己养着外,大部分是当做礼物送入了京城,供给了汪之令等人用以享受与交际。这事当年还是汪之令牵的头,后来汪之令登上高位,自然有大把人帮他干这种活,便把自己洗了出来。说一千道一万,他的确是帮汪之令干活啊。
汪之令笑起来如弥勒佛,不笑时却有种鬼神的森冷感。汪雪顺哭得起劲,一抬头看见对方的眼神,忽的没了声,不敢再哭。
“这话你在公堂上也说了?”
汪雪顺连忙摇头,“儿子不敢!”
“谅你也不敢,否则我第一个割了你的舌头喂狗!当初教你收敛些,你将我的话当成耳旁风,如今落得这下场,神仙也难救得你。”
汪雪顺拼命抓着栅栏,思及过往,忍不住拿头用力撞上去,“干爹,你救救我!我不想死!”
汪之令见他已经吓得神魂颠倒,状似疯癫,知道敲打得差不多了,这才没有继续说下去,用眼神太监将带来的吃食与干净衣物从栅栏中给他递进去。汪雪顺浑身轻轻抽搐着,一双眼可怜地看着他。
“上下我已经打点过了,”汪之令话还没说完,那张脸便急忙隔着栅栏凑过来,他继续道:“安分些!牢牢闭上嘴!时辰到了,会有人救你出来。”
汪雪顺等到这一句话,整张脸哗的亮了起来,“多谢干爹!多谢干爹!”他连忙抱紧了那些送进来的东西,忽然哭得更加凄惨厉害了,“我一直等,也等不您来,我还以为干爹不要儿子了!”
汪之令看他那鼻涕横流的模样,“我是故意迟来的,让你吃点苦头,免得你回回不长记性。”声音却转得和缓了些。
“干爹!”汪雪顺的手指拼命动着,汪之令终于抬手覆上了去,刚一碰到就被汪雪顺隔着栅栏紧紧攥住了。汪之令知道他娇生惯养多年,此次在牢狱中恐怕吃了不少苦头,既觉得他活该,到底又有几分心疼,转头示意太监去重新打点一番,给他置办些东西,“我怎么有你这么愚蠢的儿子?”
汪雪顺呜咽着说不出话来,心中又高兴又后怕,只一遍遍地道:“干爹疼儿子,干爹疼儿子。”
汪之令看得无语,隔着栅栏给他收拾了下发油的头发。
从金诏狱出来后,汪之令坐上轿子回宫,他慢慢地摸着自己不见一丝皱纹的手,心中盘算着这件事。他前去拜访李稚时,能够看出来那位年轻的大理寺少卿实则并不愿意蹚这趟浑水,虽说最后仍是答应了,但言语间小心谨慎,有意避免自己牵涉其中。
他心中对这人明哲保身的微妙态度略有不满,李稚虽然没有流露出高高在上之意,但言谈举止间自有一股划清界限之意,他平生最厌恶读书人身上那股没来由的清高,哪怕他们自己的底子也不干净,然而面对太监时却总又自觉得高人一等了,其实同在一艘船上,他们又有何区别呢?
这人啊,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若非要划一划,其实都是一样贱的,汪之令一边慢慢擦着手,一边在心中想。
另一头,天色还没有大亮,李稚坐在堂前,听着萧皓从金诏狱带回来的消息。一翻开汪雪顺的案宗,他就敏锐地嗅到这其中恐怕另有猫腻,这不单单是一件草芥人命的权贵杀人案,仅凭一个狐假虎威的汪雪顺,无法完成长达十数年、脉络如此复杂的权力输送。大理寺收到消息要早于刑部,他借着这便利提前安排萧皓去了金诏狱,果然不久后汪之令的人就来到金诏狱打点,并揭开了另一副内幕。
李稚听萧皓复述完狱中两人的对话,一脸的平静,早在翻完狱案后,他的心中便已经有所猜测,如今不过是验证了一遍而已。
萧皓见李稚迟迟没有说话,对他的心思已经猜到了几分。他能够理解李稚此刻的复杂心情,因为这近二十余年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同样的抉择,很多时候并不是人改变局势,而是局势在人的背后推波助澜,身在鬼蜮想要杀出重围,优柔寡断与慈悲心肠是必须第一件舍弃的东西,这便是小不忍则乱大谋。但李稚与他们到底不大一样,他对李稚道:“汪之令这条线至关重要,不能轻易放弃,你若是良心上过不去,我可以帮你做这件事。”
李稚闻声看过去,尽管萧皓已经跟了他一阵子,但他还是不太习惯对方要么一言不发、要么一针见血的说话风格,直截了当地撕破一切,不留任何面子,让人连接话都很为难。李稚没有立刻说什么,正好天也亮了,他站起身,对萧皓道:“一起去街上走走吧。”
李稚与萧皓来到了清凉台大街上,他停下脚步,前方大门口外立着两只漆黑石狮子的府衙是刑部,远远望去阶下围了一大圈身影,正中央的是一身麻缟跪在地上的姚复。在男人的面前摆着一份《十恶不赦书》,乃是他亲自所书,上面陈列汪雪顺十大罪状,字句滴血。汪雪顺一案被刑部受理后,姚复就一直跪在刑部大门口,等着害他家破人亡的罪人被凌迟处死,以告祭他妻女在天之灵,而许多曾经饱受汪雪顺之害、求诉无门的百姓闻讯也从永州赶来,陪着他一共跪在这儿请愿,这才有今日缟素满长街的一幕。
他们都在等着,真相大白,沉冤昭雪。
李稚立在原地看了很久,没有发出声音。
三日后,送至大理寺按核的汪雪顺案宗被打了回来,批示是证据不足,按请重审。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一片哗然。第一个暴跳如雷的是刑部老尚书戴晋,“他敢?!”说着一掌拍在了案上,那封盖着大理寺少卿印鉴的文书被震得摔落在地,底下站着的送信小吏吓得大气不敢喘一口。
按照旧例,若是大理寺把案子打回重审,而刑部坚持原判,接下来就要进入三堂会审的流程。又根据梁朝新律,三堂会审最终往往会以大理寺的结论为准。所以说汪之令一开始找上李稚是必然,想要在刑部的重重围剿下撬动这桩铁案,朝中除了李稚没有人能够办到,幸运的是,李稚是他这一方的人。
自从赵慎离京,李稚背后的势力被削了大半,尽管他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在政坛扎根,但行事到底不如赵慎在时那般无所顾忌。士族瞧他这么个明晃晃的广阳王府心腹本就万般不顺眼,又加之这案子犯了众怒,火上浇油立刻炸开了。当天尚书省的奏折堆积成山,无一不是痛骂李稚以权谋私、勾结阉人,这些雪花似的折子又迅速被往上传送,那排山倒海不可抵挡的架势,看得同样被骂得狗血淋头的汪之令也不免对李稚产生了一丝同病相怜之情。
大理寺放出确切消息的那一日,刑部尚书戴晋提着自己的剑上门找到李稚,当着他的面刷一声抽出了剑,一把抬起指着他的脸,“三堂会审,你要敢徇私枉法,我一剑杀了你!”戴晋看不惯蝇营狗苟的李稚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当初向谢府联名上书将李稚革职的折子,他的署名列在第一位,这位老尚书言出必行,剑指着李稚就没放下。
萧皓上前来。老人手腕一送,将那柄青寒铁剑一把扔在了李稚的面前,剑身坠地发出一声经久不绝的金属振鸣声,好似是一记落地有声的警告,他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李稚看了看砖地上那柄震个不停的长剑,又看向对方决绝离去的背影,最终他转身往回走,当日没再出门。
因为李稚这忽然的横插一手,汪雪顺一案的重审再次在朝中掀起了热议。尽管大理寺再三声称会按律严审此案,可但凡长了双眼睛的人,谁看不出来李稚与汪之令早已勾结在一起,这两人眉来眼去暧昧不清,势必要在这案子中做手脚。以戴晋为首的士族对此自然不肯答应,双方针锋相对,闹得不可开交。
外面已经沸反盈天,百姓之家争执不休,作为盛京士族之首的谢家却完全像是另一方世外天地,府中每日清静得滴水可闻。
汪雪顺一案爆发前夕,谢珩刚好称病闭门不出,至今已有两月不接待外客。汪雪顺一案愈闹愈烈,谢家不可能没有耳闻,但由始至终也没有出面过问一句,除了谢珩正好称病的原因外,其实也有谢府的传统在其中,一般涉及宫廷的事,为了以示对皇族与皇帝的尊重,作为门阀首府的谢家往往不会轻易发声,具体事宜全都交由三省、诏狱、大理寺按律处理,上一次的例外,还是二十多年前的朱雀台案。
而谢府此番的安静是真正意义上的平静无波,不显山不露水地隐着,没有任何声息,像是一整卷水墨画中的留白,别说是李稚,便是连士族内部都打探不出其真实态度,只知道谢珩这阵子确实没有接见过任何人。
鉴于此,这桩案子的落脚点又回到了李稚的身上。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