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稚这两日有些魂不守舍,抄东西的速度倒是很快,那一手的字几乎要飞起来了。
因为朝廷下令修《金陵实录》,午后国子学派人到库房催他们送几套书去清凉台,名单是提早给了的,书也早就找好了,但却没有人想去送。
按道理说,这种能跟上面人打交道的机会大家本该是抢着要,但这事儿却另有古怪,原来清凉台那边要的许多古籍,要么是失佚了,要么是保存不好损坏了,要么这些书吏压根听都没听过更别提从何找起,拿错了还要挨骂,这绝对是个苦差事,谁接谁倒霉,自然没人想干。
等国子学的人走了之后,几个中年书吏互相对望一眼,彼此都在对方脸上看出了不想接锅的意思。
别看我,这大清早的我不想上赶着挨骂!
也别喊我,我一把年纪了,我搬不动这么多书!
忽然有人示意大家都别吵了,那人抬起手,指了指不远处埋头疯狂抄书的李稚,片刻后,众人都点了下头。
“李稚!”
“在!”李稚抬起头。
“清凉台那边要几套书,你给送过去。”
“好!具体送到哪儿?”
“谢府。”
李稚手里的笔忽然掉了下去,几个书吏看着他刷得亮了眼睛,心中吓了一跳。
“清凉台里的……那个谢府?”
“不然盛京还有哪个谢家?《金陵实录》便是谢中书领着修的,书已经收拾好了,你直接送过去就行。”
李稚啪一下合上书,“我马上去送!”他起身就走!
正好李稚的上司华恩这会儿不在,也没人提醒李稚这活不能接,众书吏略震惊地看着他点完书一阵风似的跑了,哇!现在的年轻人一听见能和谢家打交道就跟打了鸡血似的,这上赶着巴结的劲儿简直令人大开眼界啊。
众书吏对李稚没啥看法,只是抱着看后辈笑话的念头彼此默契地对笑了下,年轻人日子太顺了,总要经点风浪栽些跟头,才懂得什么叫谦卑恭顺。
李稚是被骂回来的,他被人堵在谢家侧门外骂了整整四个多时辰,从早到晚他被骂得狗血淋头,双脚都感觉踩不到实地。暂居在谢府修《金陵实录》的国子学学士大多心高气傲,一般不会同这种小人物计较,然而在看到李稚送来的书时,他们终于出离愤怒了。
书全是错的,要么是破损了,要么就是干脆找不到了,没有哪本是没问题的。众人不由得想问,这些年你们府库究竟是怎么保存古籍的?按着名单去找,找了一个多月,就送来这堆东西?第几次了?学士们一本本翻过去,从一开始的脸色阴沉到最后直接把书摔在李稚的脸上。
李稚伸手抱住书,他被骂得有点神志游离,主要这事一直也不归他管,他这忽然一下子被骂有点反应不及,他拿着对方给他的单子,重新核查一遍书籍,确实如他们所说。他也没辩驳,只合上了名单抬手说:“诸位大人息怒,明日一早我再将书送过来。”
学士们听都不听,转身就走。
等李稚匆忙回到府库已经是傍晚了,书吏们大多已经回家,李稚从抽屉中取出钥匙直奔三楼的库房,他从袖中抽出那份书单,啪一声压在烛台下。
他看着眼前一排排看不见尽头的书架,沉住气闭上眼睛,按照记忆迅速搜索着书的位置,脑海中凭空迅速搭建起浩瀚的书海,书名一一划过眼前,找到对应的就刷得一亮,书海越来越亮,李稚在库房中迅速跑起来。
次日,早起没精打采的书吏们来到府库,李稚正在堂前埋头装书,他显然是一夜没睡,嘴里还咬着支笔,把最后一本书放进书箱,他拿下笔迅速在名单上划了一道,一抬头便看见迎面走进来的书吏,他抬手简单行了个礼,话都来不及说,随即就大步跑到外面去找马车了。
书吏瞠目结舌地看着这满地的书箱,他走过去打开一只,挑出一本翻了翻,有点傻眼,库房中古籍堆积如山且管理混乱,之前他们一大群人找了小半个月才勉强凑到这个数,这人是怎么办到的?
李稚很快带着书再次来到谢家,同门房说明来意后,等了大概有一个时辰,两个学士出来取书,看见李稚时脸上明显还有不快。
李稚抬手道:“回大人,除却明确已失佚的,其余书都已找齐,其中部分古籍因年代过于久远难以保存,纸张出现破碎腐坏,我临时补缺不及,诸位大人放心,我会尽快对照其他书籍内容补上。”
“可担不起这句大人,央你们找齐就谢天谢地了!”那学士不冷不热地回了他一句,随手拿起名单核对起来,看了十几本后,脸色慢慢缓和起来,又扫了眼李稚,扭过头对跟上来的小吏道:“先搬进去吧。”
那学士问李稚:“你是府库新来的书吏?”
“是。”
那学士也没继续说话,转身往回走了。李稚这才直起身,他看向不远处谢氏府邸的正门,轻轻吐了口气,将折好的书单塞进自己的腰封中。
幸亏他从小记性好,记东西过目不忘,早在他刚来国子学府库当差时,他就已习惯性将四座库房的格局、书藏全都记过一遍,否则这还真不知道得折腾多久,看来为谢府当差还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啊。
刚把书找齐,没过两日,国子学又派人送来新的书单,几个书吏拿到那苦差事正皱眉商量,角落里抄着东西的李稚刷的一下竖起耳朵,众人正犯难推诿,李稚不声不响地走到他们身后,几个人一回头就看见他精亮着眼睛亟待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样子。
众书吏:“……”
李稚全盘承包了为国子学送书的苦差事,众人也乐得把这个雷丢给他,而他只要能往谢家跑,你让他做什么都行,好像那谢家有什么宝物,能让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那众人都觉得……你开心就好。
李稚活干的相当不错,书找的又快又对,腐蠹损坏的书他会想办法找到其他版本补上,渐渐的,暂居谢府的那些学士对他的态度也有所改观,不再冷言冷语,不时见他送书送的满头大汗还会给他拿些茶水。
这一趟趟跑下来,谢家的门僮与侍卫也都眼熟了李稚,每次见他过来就很默契地去琼林苑通报。
谢珩这一日要出门,出乎意料的在自家门口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裴鹤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神情有点意外,“那不是那晚清凉台外的小吏吗?”
李稚正在配合学士们核查书单,看起来并未注意到这边。
跟在一旁预备着收拾车驾的管家徐立春道:“他原是金匮府库的书吏,后来调到国子学的府库,时常跑来送书,跑的很勤。”
一旁的谢家二公子谢玦也看过去,他今年十四岁,穿一身利落的骑射劲装,右手卷握着一支鞭子,他这身打扮是因为约了朋友要去演武场,正好与兄长一起出门,他随口道:“那是挺勤的,我都在门口撞见过他好几次了,还道是来做什么的。”
谢珩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神微微波动了下。
李稚正低头仔细核对书单,忽然他面前的学士回身对着来人行礼,他也下意识回头看了眼,眼神猛地直了,他完全没想到会这么突然地撞见对方,一时有点愣住。
谢玦觉得这小吏直勾勾的眼神颇为无礼,皱了下眉头。
也不知道是谁轻咳了一声,李稚这才反应过来,忙收了书低身行礼,“见过谢大人。”五个字声音挺轻的,一旁刚刚咳嗽提醒李稚的学士闻声有点纳闷,这小吏平时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怎么这会儿没头没脑的,这失魂落魄的干什么呢?
谢珩问李稚道:“你是国子学府库的书吏?”
“是……我奉国子学学丞之命过来送书。”李稚不自觉攥紧手。
谢珩又打量他一眼,回头对管家徐立春道:“天气热了,收完书请他们进来喝杯茶,歇上一会儿再走。”
“是。”
李稚一直低着头,“多谢大人。”
谢珩今日确实有要事在身,他没有多加逗留,说完便转身离开了。谢玦不紧不慢地卷着手里的鞭子跟上兄长,离开前他回头多看了李稚两眼,李稚保持着行礼的动作,半跪在地上一直没动。
谢玦心道这个人倒是很奇怪,说话时一副喘不上来气的感觉,好像再多说两句就要断气了,他们谢家人又不会吃人,有必要这么害怕吗?
一群人走后,李稚才像是终于回过神来,一旁的学士皱眉道:“你干什么呢?”
李稚明白他的意思,“对不住。”
“这大早上的你还没睡醒啊?在清凉台办事学机灵着点!”
“是。”李稚低头继续核对书单。
谢珩登上马车,谢玦与兄长顺路,他也收好鞭子利落地翻上了车,双脚自觉叉开与肩同宽,标准的武将坐姿,忽然他又像是反应过来,不好如此放肆,慢慢整理衣襟老实地坐好。
梁朝尚文抑武,谢家人大多温文尔雅,唯独这位从旁系过继来的谢家二公子性子有点偏,说话做事爱直来直去,不时还有点毛毛躁躁的,为此他挨了家里长辈不少批评。
说来也怪,他不怕家里那些不苟言笑的长辈,反倒最怕眼前这位从来没说过他的兄长,每次在他面前总是老老实实收着脾气,他感觉到这马车里的气氛有些压抑,尝试着开口道:“哥,刚刚那个小吏好像很怕你?”
“他不是害怕。”
谢玦不大懂,“那他一直低着头?我看他话都要说不上来了。”
谢珩看了眼十四岁的幼弟,谢玦有点不解。
马车迟迟地驶过了长街,谢珩一直也没有再说话。
谢玦点了下头,心想待会儿还是赶紧下车去找朋友吧,也就不再多说话了。
因为朝廷下令修《金陵实录》,午后国子学派人到库房催他们送几套书去清凉台,名单是提早给了的,书也早就找好了,但却没有人想去送。
按道理说,这种能跟上面人打交道的机会大家本该是抢着要,但这事儿却另有古怪,原来清凉台那边要的许多古籍,要么是失佚了,要么是保存不好损坏了,要么这些书吏压根听都没听过更别提从何找起,拿错了还要挨骂,这绝对是个苦差事,谁接谁倒霉,自然没人想干。
等国子学的人走了之后,几个中年书吏互相对望一眼,彼此都在对方脸上看出了不想接锅的意思。
别看我,这大清早的我不想上赶着挨骂!
也别喊我,我一把年纪了,我搬不动这么多书!
忽然有人示意大家都别吵了,那人抬起手,指了指不远处埋头疯狂抄书的李稚,片刻后,众人都点了下头。
“李稚!”
“在!”李稚抬起头。
“清凉台那边要几套书,你给送过去。”
“好!具体送到哪儿?”
“谢府。”
李稚手里的笔忽然掉了下去,几个书吏看着他刷得亮了眼睛,心中吓了一跳。
“清凉台里的……那个谢府?”
“不然盛京还有哪个谢家?《金陵实录》便是谢中书领着修的,书已经收拾好了,你直接送过去就行。”
李稚啪一下合上书,“我马上去送!”他起身就走!
正好李稚的上司华恩这会儿不在,也没人提醒李稚这活不能接,众书吏略震惊地看着他点完书一阵风似的跑了,哇!现在的年轻人一听见能和谢家打交道就跟打了鸡血似的,这上赶着巴结的劲儿简直令人大开眼界啊。
众书吏对李稚没啥看法,只是抱着看后辈笑话的念头彼此默契地对笑了下,年轻人日子太顺了,总要经点风浪栽些跟头,才懂得什么叫谦卑恭顺。
李稚是被骂回来的,他被人堵在谢家侧门外骂了整整四个多时辰,从早到晚他被骂得狗血淋头,双脚都感觉踩不到实地。暂居在谢府修《金陵实录》的国子学学士大多心高气傲,一般不会同这种小人物计较,然而在看到李稚送来的书时,他们终于出离愤怒了。
书全是错的,要么是破损了,要么就是干脆找不到了,没有哪本是没问题的。众人不由得想问,这些年你们府库究竟是怎么保存古籍的?按着名单去找,找了一个多月,就送来这堆东西?第几次了?学士们一本本翻过去,从一开始的脸色阴沉到最后直接把书摔在李稚的脸上。
李稚伸手抱住书,他被骂得有点神志游离,主要这事一直也不归他管,他这忽然一下子被骂有点反应不及,他拿着对方给他的单子,重新核查一遍书籍,确实如他们所说。他也没辩驳,只合上了名单抬手说:“诸位大人息怒,明日一早我再将书送过来。”
学士们听都不听,转身就走。
等李稚匆忙回到府库已经是傍晚了,书吏们大多已经回家,李稚从抽屉中取出钥匙直奔三楼的库房,他从袖中抽出那份书单,啪一声压在烛台下。
他看着眼前一排排看不见尽头的书架,沉住气闭上眼睛,按照记忆迅速搜索着书的位置,脑海中凭空迅速搭建起浩瀚的书海,书名一一划过眼前,找到对应的就刷得一亮,书海越来越亮,李稚在库房中迅速跑起来。
次日,早起没精打采的书吏们来到府库,李稚正在堂前埋头装书,他显然是一夜没睡,嘴里还咬着支笔,把最后一本书放进书箱,他拿下笔迅速在名单上划了一道,一抬头便看见迎面走进来的书吏,他抬手简单行了个礼,话都来不及说,随即就大步跑到外面去找马车了。
书吏瞠目结舌地看着这满地的书箱,他走过去打开一只,挑出一本翻了翻,有点傻眼,库房中古籍堆积如山且管理混乱,之前他们一大群人找了小半个月才勉强凑到这个数,这人是怎么办到的?
李稚很快带着书再次来到谢家,同门房说明来意后,等了大概有一个时辰,两个学士出来取书,看见李稚时脸上明显还有不快。
李稚抬手道:“回大人,除却明确已失佚的,其余书都已找齐,其中部分古籍因年代过于久远难以保存,纸张出现破碎腐坏,我临时补缺不及,诸位大人放心,我会尽快对照其他书籍内容补上。”
“可担不起这句大人,央你们找齐就谢天谢地了!”那学士不冷不热地回了他一句,随手拿起名单核对起来,看了十几本后,脸色慢慢缓和起来,又扫了眼李稚,扭过头对跟上来的小吏道:“先搬进去吧。”
那学士问李稚:“你是府库新来的书吏?”
“是。”
那学士也没继续说话,转身往回走了。李稚这才直起身,他看向不远处谢氏府邸的正门,轻轻吐了口气,将折好的书单塞进自己的腰封中。
幸亏他从小记性好,记东西过目不忘,早在他刚来国子学府库当差时,他就已习惯性将四座库房的格局、书藏全都记过一遍,否则这还真不知道得折腾多久,看来为谢府当差还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啊。
刚把书找齐,没过两日,国子学又派人送来新的书单,几个书吏拿到那苦差事正皱眉商量,角落里抄着东西的李稚刷的一下竖起耳朵,众人正犯难推诿,李稚不声不响地走到他们身后,几个人一回头就看见他精亮着眼睛亟待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样子。
众书吏:“……”
李稚全盘承包了为国子学送书的苦差事,众人也乐得把这个雷丢给他,而他只要能往谢家跑,你让他做什么都行,好像那谢家有什么宝物,能让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那众人都觉得……你开心就好。
李稚活干的相当不错,书找的又快又对,腐蠹损坏的书他会想办法找到其他版本补上,渐渐的,暂居谢府的那些学士对他的态度也有所改观,不再冷言冷语,不时见他送书送的满头大汗还会给他拿些茶水。
这一趟趟跑下来,谢家的门僮与侍卫也都眼熟了李稚,每次见他过来就很默契地去琼林苑通报。
谢珩这一日要出门,出乎意料的在自家门口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裴鹤顺着他的视线看去,神情有点意外,“那不是那晚清凉台外的小吏吗?”
李稚正在配合学士们核查书单,看起来并未注意到这边。
跟在一旁预备着收拾车驾的管家徐立春道:“他原是金匮府库的书吏,后来调到国子学的府库,时常跑来送书,跑的很勤。”
一旁的谢家二公子谢玦也看过去,他今年十四岁,穿一身利落的骑射劲装,右手卷握着一支鞭子,他这身打扮是因为约了朋友要去演武场,正好与兄长一起出门,他随口道:“那是挺勤的,我都在门口撞见过他好几次了,还道是来做什么的。”
谢珩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神微微波动了下。
李稚正低头仔细核对书单,忽然他面前的学士回身对着来人行礼,他也下意识回头看了眼,眼神猛地直了,他完全没想到会这么突然地撞见对方,一时有点愣住。
谢玦觉得这小吏直勾勾的眼神颇为无礼,皱了下眉头。
也不知道是谁轻咳了一声,李稚这才反应过来,忙收了书低身行礼,“见过谢大人。”五个字声音挺轻的,一旁刚刚咳嗽提醒李稚的学士闻声有点纳闷,这小吏平时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怎么这会儿没头没脑的,这失魂落魄的干什么呢?
谢珩问李稚道:“你是国子学府库的书吏?”
“是……我奉国子学学丞之命过来送书。”李稚不自觉攥紧手。
谢珩又打量他一眼,回头对管家徐立春道:“天气热了,收完书请他们进来喝杯茶,歇上一会儿再走。”
“是。”
李稚一直低着头,“多谢大人。”
谢珩今日确实有要事在身,他没有多加逗留,说完便转身离开了。谢玦不紧不慢地卷着手里的鞭子跟上兄长,离开前他回头多看了李稚两眼,李稚保持着行礼的动作,半跪在地上一直没动。
谢玦心道这个人倒是很奇怪,说话时一副喘不上来气的感觉,好像再多说两句就要断气了,他们谢家人又不会吃人,有必要这么害怕吗?
一群人走后,李稚才像是终于回过神来,一旁的学士皱眉道:“你干什么呢?”
李稚明白他的意思,“对不住。”
“这大早上的你还没睡醒啊?在清凉台办事学机灵着点!”
“是。”李稚低头继续核对书单。
谢珩登上马车,谢玦与兄长顺路,他也收好鞭子利落地翻上了车,双脚自觉叉开与肩同宽,标准的武将坐姿,忽然他又像是反应过来,不好如此放肆,慢慢整理衣襟老实地坐好。
梁朝尚文抑武,谢家人大多温文尔雅,唯独这位从旁系过继来的谢家二公子性子有点偏,说话做事爱直来直去,不时还有点毛毛躁躁的,为此他挨了家里长辈不少批评。
说来也怪,他不怕家里那些不苟言笑的长辈,反倒最怕眼前这位从来没说过他的兄长,每次在他面前总是老老实实收着脾气,他感觉到这马车里的气氛有些压抑,尝试着开口道:“哥,刚刚那个小吏好像很怕你?”
“他不是害怕。”
谢玦不大懂,“那他一直低着头?我看他话都要说不上来了。”
谢珩看了眼十四岁的幼弟,谢玦有点不解。
马车迟迟地驶过了长街,谢珩一直也没有再说话。
谢玦点了下头,心想待会儿还是赶紧下车去找朋友吧,也就不再多说话了。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