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能跟自己去造反的军队
听完蔡绦转达的蔡翛的话之后,蔡仍久久不能平静,哪怕他已经离开了蔡绦的住处,都依然如此。
蔡仍要求的高吗?
当然高。
欧阳修对五代十国有过一个统计:“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
也就是说,在五代十国这五十三年间,换了五个家族十三位皇帝,而被杀的皇帝有八个,其中大的不过十来岁,小的甚至三四岁就死于非命。
换而言之,在五代十四期间,不但老百姓流离失所,就连皇帝都是高危的职业。
战争决定一切的世界,实在太让人绝望了,费尽心机得来的荣华,转眼间就又成了泡影,在这样的世界里,可以说没有胜利者。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五代十国时期,他深知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什么。
面对如此频繁的皇帝更替,赵匡胤也害怕自己或自己的后代步他们的后尘。
所以,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然后在武将统兵的过程当中,给武将设置各种各样的限制和牵制。
就以他当时最为信任的中央禁军为例:
他把中央禁军的最高统帅权一分为三,变成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称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三帅”三足鼎立,谁也无法独立掌握禁军。
他又把军事指挥权和军队调动权分开,就是说,这“三帅”平时可以训练和指挥禁军,但是没有权力调动禁军,调动权归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没有枢密院的正式文件,任何人别想调动一兵一卒。
在赵匡胤后面的北宋皇帝,全都深受赵匡胤熏陶,他们一步一步的深化对武将统兵的限制。
因此,要想独统一军,尤其这军还是自己建的,几乎就不可能。
当然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军队总归要有人统领的,所以,想当一军的主帅,对于那些手握大权的人来说,其实也不难。
但仅仅当一军主帅,并不是蔡仍想要的,他想要的是一支完全听自己的军队,甚至能跟自己去造反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只能够是自己去建造,否则根本无法去统一他们的思想。
另外,就是一军的数量了。
在宋朝,五人为一伍(五人),五伍为一押(二十五人),两押为一队(五十人),两队为一都(一百人),五都为一营(五百人),五营为一军(两千五百人)。
蔡翛答应的是让蔡仍独领一军,也就是让蔡仍直接就独领两千五百人马!
这要是放在后世,那可就是一个加强团的团长!
这样的高级军官,绝对是以前的蔡仍当一辈子兵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就算在这个世界,蔡仍如果不是蔡家人,也绝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起点。
当然,倒不是说,别人就不能为蔡仍创造这样的条件,毕竟,蔡仍是今科第四名,北宋一朝向来是文尊武卑又向来有文人统兵的传统,所以别的权贵其实也能帮蔡仍创造出这样的条件来,就比如童贯,他就可以帮蔡仍创造出来这样的条件。
可如果由童贯来帮蔡仍创造,那手上有大把大把军官的童贯,指定会往这支军队中安插无数亲信。
到那时,这支军队名义上虽然是蔡仍的,但实际上却是童贯的。
只有以诗书传家的蔡家,因为手上没有可用的军官,因为军队并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才能真正让蔡仍独自掌控一支军队。
这也是,蔡仍一直努力跟蔡家相处好的原因之一。
如今,蔡仍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蔡仍终于要得偿所愿了,试问,蔡仍如何能不激动?
带着这难以压抑的激动,蔡仍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一进院子,就有下人冲蔡仍贺喜道:“恭喜六公子进士及第!”-->>
蔡仍要求的高吗?
当然高。
欧阳修对五代十国有过一个统计:“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
也就是说,在五代十国这五十三年间,换了五个家族十三位皇帝,而被杀的皇帝有八个,其中大的不过十来岁,小的甚至三四岁就死于非命。
换而言之,在五代十四期间,不但老百姓流离失所,就连皇帝都是高危的职业。
战争决定一切的世界,实在太让人绝望了,费尽心机得来的荣华,转眼间就又成了泡影,在这样的世界里,可以说没有胜利者。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五代十国时期,他深知当时的社会风气是什么。
面对如此频繁的皇帝更替,赵匡胤也害怕自己或自己的后代步他们的后尘。
所以,开国不久,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然后在武将统兵的过程当中,给武将设置各种各样的限制和牵制。
就以他当时最为信任的中央禁军为例:
他把中央禁军的最高统帅权一分为三,变成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称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三帅”三足鼎立,谁也无法独立掌握禁军。
他又把军事指挥权和军队调动权分开,就是说,这“三帅”平时可以训练和指挥禁军,但是没有权力调动禁军,调动权归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没有枢密院的正式文件,任何人别想调动一兵一卒。
在赵匡胤后面的北宋皇帝,全都深受赵匡胤熏陶,他们一步一步的深化对武将统兵的限制。
因此,要想独统一军,尤其这军还是自己建的,几乎就不可能。
当然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军队总归要有人统领的,所以,想当一军的主帅,对于那些手握大权的人来说,其实也不难。
但仅仅当一军主帅,并不是蔡仍想要的,他想要的是一支完全听自己的军队,甚至能跟自己去造反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只能够是自己去建造,否则根本无法去统一他们的思想。
另外,就是一军的数量了。
在宋朝,五人为一伍(五人),五伍为一押(二十五人),两押为一队(五十人),两队为一都(一百人),五都为一营(五百人),五营为一军(两千五百人)。
蔡翛答应的是让蔡仍独领一军,也就是让蔡仍直接就独领两千五百人马!
这要是放在后世,那可就是一个加强团的团长!
这样的高级军官,绝对是以前的蔡仍当一辈子兵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就算在这个世界,蔡仍如果不是蔡家人,也绝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起点。
当然,倒不是说,别人就不能为蔡仍创造这样的条件,毕竟,蔡仍是今科第四名,北宋一朝向来是文尊武卑又向来有文人统兵的传统,所以别的权贵其实也能帮蔡仍创造出这样的条件来,就比如童贯,他就可以帮蔡仍创造出来这样的条件。
可如果由童贯来帮蔡仍创造,那手上有大把大把军官的童贯,指定会往这支军队中安插无数亲信。
到那时,这支军队名义上虽然是蔡仍的,但实际上却是童贯的。
只有以诗书传家的蔡家,因为手上没有可用的军官,因为军队并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才能真正让蔡仍独自掌控一支军队。
这也是,蔡仍一直努力跟蔡家相处好的原因之一。
如今,蔡仍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蔡仍终于要得偿所愿了,试问,蔡仍如何能不激动?
带着这难以压抑的激动,蔡仍回到了自己的院子。
一进院子,就有下人冲蔡仍贺喜道:“恭喜六公子进士及第!”-->>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