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中山乐氏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S:这章居然写了四个小时,真怀念写架空历史的时候,可以完全靠自己编。
————以下正文————

与乐毅的相识,是在随同赵主父巡游灵寿的时候。

灵寿是旧日中山国的国都,是故当赵国攻灭中山后,赵主父设灵寿县,准备将这座城池作为中山境的治所。

而这样做的前提,即必须得到当地人的拥护支持。

因此,赵主父亲自出面安抚了灵寿人,许下种种优厚待遇,说白了无非就是重新分配利益,将原先属于中山国贵族的那些田地与财富,分给中山国人,借此得到中山国人的支持,化解中山国人与赵人的矛盾。

而就在赵国的官吏重新整理灵寿的户籍时,乐毅一家亦在其中,这名年纪与蒙仲等人相仿的少年,将自己的名字籍贯登记在赵国“灵寿县”的户籍上,由于他是「子姓乐氏」出身,因此让乐进、乐续等人颇感惊诧,因为他们兄弟俩也是「子姓乐氏」出身。

要知道,子姓出自殷商,但凡是子姓,十有八九都是殷商后裔,比如蒙仲、蒙虎、蒙遂,他们是「子姓蒙氏」,除他们以外,武婴是「子姓武氏」,向缭是「子姓向氏」,等等等等。

在彼此相互通了姓名后,乐毅与蒙仲等人很快就熟悉了,毕竟彼此祖上同出一支。

“你乃子姓之后,怎么会在中山国呢?”

蒙虎吃惊地问道。

要知道,宋国与中山国之间非但隔着最起码千里之遥,更要紧的是,中山国乃是狄族后裔建立的国家,很难想象宋国的子姓子弟,居然会跑到中山国定居。

而对此,乐毅也不清楚,于是便邀请蒙仲等人来到他们乐氏一族所居住的乡村,询问族内的老人。

乐毅所在的中山乐氏一族,也跟蒙仲、乐进等人的乡邑差不多,也是同姓同氏的族人居住在一起,互望互助,不过规模远远不如宋国景亳一带的乐氏,整个村子大概也只有十来户族人。

在乐毅的带领下,蒙仲等人拜见了中山乐氏的族长乐路,一位已年高六旬的老者。

这位老者保管着中山乐氏的族谱,他向蒙仲、乐毅等人介绍了他们中山乐氏一族的由来——即魏国将领「乐羊」的后裔。

据乐路所言,其祖上乐羊的先人,大概是在宋国「泓水之战」战败于楚国后,为了逃避兵祸与战争,而从宋国北迁到晋国,在几经周转后,最终于「安邑」定居——姑且就称作「安邑乐氏」。

待等到三家分晋后,「魏文侯魏斯」将安邑定为魏国的国都,至此,安邑乐氏便成为了魏人。

说起赵国与中山国的渊源,那可真是历史悠久。

最初,在晋国中期,晋国与中山国的前身——白狄关系还算融洽,但随后,白狄中的鲜虞、肥、鼓、仇几支部落东迁,于中山一带定居并迅速对外扩张,这让晋国感受到了威胁,在几番摩擦后,双方爆发了战争。

但由于晋国的实力远胜中山国,因此最初的战争大多都以晋国取得优胜。

晋国后期,国内“六卿家族”开始内斗争权,中山国得到了喘息机会,便连同齐国、鲁国,共同讨伐晋国。

为了报复中山国,赵国王室的祖先、晋大夫赵鞅,率领晋军攻伐中山国并将其重创。

其后几年,晋国连番攻伐中山国,迫使中山国臣服于晋国——而事实上,真正控制了中山国的,乃是晋国的赵氏一族,即赵国的前身。

在此期间,赵鞅的儿子赵襄子(赵无恤),从鲜虞族后裔中挑选了一名傀儡,此人即「中山文公」。

此时,晋国的魏氏一族——即魏国的前身,很不满于赵氏一族控制中山国,在经过赵、魏两族的商议后,双方决定共同掌控中山国,为此,魏文侯将自己的女儿「公子倾」,嫁给了中山文公。

数年后,公子倾为中山文公生下一名男婴,即「中山武公」。

中山武公在血缘上,乃是狄人与中原魏氏的混血儿,而在思想上,他选择了效仿中原的礼制。【PS:所以说中山武公复兴后的中山国,已抛弃了许多白狄的传统,效仿中原的礼制,其实跟中原国家已经没什么太大区别了。】

随后,赵国内部出现夺权事件,赵襄子的儿子赵桓子起事驱逐了赵献侯(赵浣)而自立,一年以后,赵桓子又死了,赵国的大臣们兴事杀了赵桓子之子,重新迎接赵献侯来临朝执政,这长达几年的内乱,削弱了赵国的实力,于是中山武公便趁机鲜虞族顽强抵抗赵、魏两国,又联合齐国,彻底摆脱了赵、魏两国的控制。

数年后,中山武公过世,其子「中山桓公」继位,桓公年幼,不恤国政,因此遭到了魏国的进攻。

当时,乐羊是乃魏国国相「翟璜」座下的门客,因此当魏文侯决定讨伐中山国时,翟璜推荐了乐羊担任攻伐中山国的主帅,与当时仍在魏国的「吴起」一同率领魏军讨伐中山。

【PS:在一些史料上,可能会称这场仗是晋国派兵攻伐中山,那是因为魏、韩、赵三家此时虽然已经瓜分了晋国,但周王室还未承认这三家的诸侯地位,要等到魏灭中山后大概四年后左右,周威烈王才册封魏、韩、赵三家为诸侯,介时,魏、韩、赵三国才被世人所认可。所以在此之前,晋国仍然以名存实亡的形式存在着。】

值得一提的是,乐羊与翟璜当时是有一段恩怨的,据说是乐羊的儿子「乐舒」在战场上杀死了翟璜的儿子「翟靖」。

此事约发生在赵国内乱夺权时期,即赵桓子驱逐赵献侯(赵浣)而自立。

这件事的起因,在于赵鞅见长子「赵伯鲁」资质平庸,不足以担当重任,便将君位传给了小儿子赵无恤,即赵襄子。

而待等赵襄子立嗣时,他觉得父亲将君位传给自己的举措不合“宗法”,便决定将君位还给兄长赵伯鲁一系,于是他并不册立太子,且将兄长的儿子「赵周」封为「代成君」,准备将君位传给后者。

没想到赵周年纪轻轻却死在赵襄子面前,于是赵襄子最终将君位传给了赵周的儿子赵浣,即赵献侯。

然而,此举引起了赵襄子亲生儿子赵嘉的不满,后者驱逐了赵浣,自立为君,即赵桓侯。

赵国的大臣考虑到赵桓侯继位并非是赵襄子的本意,便联合起来杀死了赵桓侯,再次迎赵献侯继位。

而中山国就趁着赵国这场内乱,率兵攻伐赵国,希望借此击败赵国,脱离赵国的控制。

那时赵献侯刚刚恢复君位,见赵国在内乱中元气大伤,难以抵挡中山国,便以割让「智邑(今永济)」为条件,向魏国请求援助。

于是魏国便派吴起率军攻伐中山国。

正是在这场战争中,翟璜的儿子翟靖,被此时担任中山国将领的「乐舒」所杀,且魏军无功而返。

乐羊的儿子乐舒,为何会在中山国担任将领呢?

这件事,就连中山乐氏一族的族长也说不清楚,据乐氏一族内部的猜测,乐舒大概是在魏文侯的女儿公子倾嫁到中山国时,作为沿途护送的一名魏卒前往中山国的,此后因为能力出众而被中山文王看重,成为了中山国的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同为魏国攻伐中山国的两位名将,乐羊也好,吴起也好,皆是善于统帅军队的将领,但“私德”却同样为人诟病,吴起有“杀妻求将”的污名,而乐羊呢,则也有“乐羊啜羹”的污名。

所谓“乐羊啜羹”,即是在乐羊、吴起二人率魏军攻伐中山国的期间,当时初继位的中山桓公,为了逼迫乐羊退兵,便用其子乐舒作为要挟,没想到乐羊不愿因私废公,于是中山桓公便将乐舒杀死,烹成肉羹赠予乐羊。

没想到,乐羊为了表达他对魏国以及魏文侯的忠心,竟将亲儿子烹成的肉羹喝完,由此传开了“乐羊残忍食子”的恶名。

就连此前颇为欣赏乐羊的魏文侯,也因此与其渐渐疏远。

但即便如此,为了奖赏乐羊的功劳,魏文侯还是册封乐羊为灵寿君,并将灵寿作为乐羊的封邑。

至此,乐氏一族便在中山灵寿安家落户。

待等到二十余年后,成为一次亡国之君的中山桓公在困境中成长,立志复国。

当时乐羊已死,桓公以诚恳的态度得到了乐羊之孙、乐舒之子「乐池」的原谅,拜后者为将相,复辟中山国,联合齐国对抗赵魏两国。

于是,乐氏一族便成为了中山国人。

直到如今,赵国再次覆亡中山国,乐氏一族便又成为了赵国人。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战国大司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战国大司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