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流民安置
如果只是维持四千左右的军队,并且养活本地的百姓,那还不算太过困难。现在的问题是从北面不断南下而来,躲避战乱的流民。
是安置他们,还是只管几顿饭,打发他们继续投奔他处,对于孟九成来说,是个艰巨的考验。
而此时,南宋朝廷鉴于蒙古兴起与金朝衰败日益明显,对是否与金和战的问题展开了激辩。虽然宰相史弥远知道金的国势受蒙古侵扰而大挫,只是开禧北伐的殷鉴不远,不敢冒然接受主战者的意见,只是考蟥停纳岁贡,停派使臣而已。
和战尚未定论,南宋朝廷却仍谨守和约,如封锁淮水,不准归正人南渡,甚至有臣工将南归者“视为盗贼,戮之焚之”,并要求上流制阃之臣,对南来者予以剿杀。
对此,孟九成感到十分愤怒。中原百姓,亦是原来宋室子民,而南宋朝廷丧地失民,却不思恢复,还把南归之民视为敌人,视为盗贼,封锁淮水,戮之焚之。如此朝廷,实在令人心寒。
北人苦难,靖康后沦于金人之手,今番奋起抗争,却又得不到宋廷的支持。南宋朝廷已经忘了中原父老原也是大宋子民。是赵家无能,才失地陷民,却只管过着偏安一隅、歌舞升平的日子,早把收复中原忘到九霄云外了。
再者,南宋朝廷又将南渡归宋的子民归为北人,称为“归化人”,歧视提防,既寒了民众之心,又使很多大才难展其志。
辛弃疾便是一例,出身山东,少年时起义抗金,南渡归宋后却因是“归正人”而屡受排挤打压。其词也多倾诉收复中原的壮志难酬的悲愤,报国无门的愤慨悲伤。
此时中原叛金武装风起云涌,宋廷正可加以招纳,利用这些豪杰之士,从事恢复大业。但宋廷显然已经患上了恐金症,或是丧失了进取之心,生怕因此得罪金国,而不愿施以援手。只是袖手旁观地看着叛金武装浴血奋战,却屡遭失败的危境。尽管应纯之、贾涉等地方官员深知边防之重要、宋金的虚实,屡次上书,却依然不得采纳。
愤慨归愤慨,但从南面传来的这个消息,却使很多流民裹足不前。也逼着孟九成想办法给予安置。
当然,流民中有精壮青年,有各种工匠,有读书识字的,如果能安置得当,对于综合实力的增强是大有帮助的。
“流民登记入籍,按照职业特长组建工匠营、工兵营……”
“垦荒补种,开十亩奖励一亩免税田……”
“养殖捕捞,利用河流众多的特点,多养鸭鹅,有组织地打鱼捕虾……”
“以工代赈,筑堡建寨、兴修水利、疏浚河道、铺桥修路、建造营房仓库……”
“发出消息,外地能运粮前来者,五倍价格支付……”
“粮食实行管制,大户囤粮不得超过五石,违者重罚……”
“禁用粮食酿酒,违者重罚……”
一道道命令下发,公之于众,实施的效果如何,既是对孟九成的考验,也是对建立不久的政务班子的考验。
不要求尽善尽美,只要能不饿死人,或少饿死人,就是孟九成的大成功。粮荒已经出现端倪,但真正的考验却是在年底。“宝货山委而不得食,相率食人“的描述,可并不全是夸张之语。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孟九成虽然不是经济专业,但在后世信息极度发达的社会,却也知道什么叫市场杠杆、以工代赈等知识。尽管阐述的不是很精深,但与当时古代的思路相比,却还是非常有创意的。
比如说古代的赈济,便有很多不识时务执拗的腐儒,遇荒就行禁粜、闭籴、平价等事。这样一来,本地米自然不会被籴往外方,可米商也没有从外地贩米的积极性;本地囤米大户怕惹事端,官府又有定价,不许贵卖,没有什么大的赚头,便只管闭仓高坐。
所以,这些手段看似为民,却不符合经济规律,往往弄得市场上米量更少,米价更高,加重灾情,反倒苦害了百姓。
尽管粮荒将逐渐呈蔓延之势,等到已经不是莒南县,以及莒州的局部地区的问题,从周边贩米已不可能的时候,孟九成自然还有下一步的计划。
东进奔向大海,在岚山打通出海口,甚至要占据板桥镇(现青岛地区)。然后重金招引,或者自派商人,从海路走淮河,与南宋通商贸、购粮食。
“计划很好,刘家却是东进的障碍。”孟九成稍事休息,闭目养神之际还与系统进行了交流,“绕路也不是不行,恐怕不是你会考虑的。”
“当然,我不能不顾侧后的威胁而放心东进。”孟九成思索着说道:“轰天炮该是拿出来的时候了。不打垮刘家,现有的粮食只够支撑两个月。”
“轰天炮”的原理很简单,与系统共同设计的标准也早有了。长一米五、口径四十公分的加箍铁皮圆筒,火药包捆扎成尖头炮弹形(减少飞行阻力),为了飞行稳定,还要给“炮弹”加了四个木制尾冀;导火索也内置在炮弹内,减少飞行或碰击灭火的可能。
从理论计算来看,炮弹的最大射程能达到将近二百米。远超目前装备的抛石机,且体积不大,携带方便。
“有工匠,有材料,制造不算困难。弹药嘛,不必充足,打垮刘家也够了。”软妹笑了笑,“未知的事物总是令人恐惧的,主要是心理影响,而不是杀伤效果。”
“我要把二刘一并解决。”孟九成沉声道:“尽量做到弹药充足,一个月的时间还是等得起的。而且,杨安儿还能支撑三个多月,在这段时间内,红袄军和金军都顾不上咱们。”
软妹停顿了半晌,建议道:“现在开始,你可以留意铸造工匠并储备铜料了,青铜的铸造工艺还是比较成熟的。”
“嗯,现在开始准备,但却不急。”孟九成觉得科技树是正确的,而且已经大大领先,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倒不急于搞出更先进的武器。
是安置他们,还是只管几顿饭,打发他们继续投奔他处,对于孟九成来说,是个艰巨的考验。
而此时,南宋朝廷鉴于蒙古兴起与金朝衰败日益明显,对是否与金和战的问题展开了激辩。虽然宰相史弥远知道金的国势受蒙古侵扰而大挫,只是开禧北伐的殷鉴不远,不敢冒然接受主战者的意见,只是考蟥停纳岁贡,停派使臣而已。
和战尚未定论,南宋朝廷却仍谨守和约,如封锁淮水,不准归正人南渡,甚至有臣工将南归者“视为盗贼,戮之焚之”,并要求上流制阃之臣,对南来者予以剿杀。
对此,孟九成感到十分愤怒。中原百姓,亦是原来宋室子民,而南宋朝廷丧地失民,却不思恢复,还把南归之民视为敌人,视为盗贼,封锁淮水,戮之焚之。如此朝廷,实在令人心寒。
北人苦难,靖康后沦于金人之手,今番奋起抗争,却又得不到宋廷的支持。南宋朝廷已经忘了中原父老原也是大宋子民。是赵家无能,才失地陷民,却只管过着偏安一隅、歌舞升平的日子,早把收复中原忘到九霄云外了。
再者,南宋朝廷又将南渡归宋的子民归为北人,称为“归化人”,歧视提防,既寒了民众之心,又使很多大才难展其志。
辛弃疾便是一例,出身山东,少年时起义抗金,南渡归宋后却因是“归正人”而屡受排挤打压。其词也多倾诉收复中原的壮志难酬的悲愤,报国无门的愤慨悲伤。
此时中原叛金武装风起云涌,宋廷正可加以招纳,利用这些豪杰之士,从事恢复大业。但宋廷显然已经患上了恐金症,或是丧失了进取之心,生怕因此得罪金国,而不愿施以援手。只是袖手旁观地看着叛金武装浴血奋战,却屡遭失败的危境。尽管应纯之、贾涉等地方官员深知边防之重要、宋金的虚实,屡次上书,却依然不得采纳。
愤慨归愤慨,但从南面传来的这个消息,却使很多流民裹足不前。也逼着孟九成想办法给予安置。
当然,流民中有精壮青年,有各种工匠,有读书识字的,如果能安置得当,对于综合实力的增强是大有帮助的。
“流民登记入籍,按照职业特长组建工匠营、工兵营……”
“垦荒补种,开十亩奖励一亩免税田……”
“养殖捕捞,利用河流众多的特点,多养鸭鹅,有组织地打鱼捕虾……”
“以工代赈,筑堡建寨、兴修水利、疏浚河道、铺桥修路、建造营房仓库……”
“发出消息,外地能运粮前来者,五倍价格支付……”
“粮食实行管制,大户囤粮不得超过五石,违者重罚……”
“禁用粮食酿酒,违者重罚……”
一道道命令下发,公之于众,实施的效果如何,既是对孟九成的考验,也是对建立不久的政务班子的考验。
不要求尽善尽美,只要能不饿死人,或少饿死人,就是孟九成的大成功。粮荒已经出现端倪,但真正的考验却是在年底。“宝货山委而不得食,相率食人“的描述,可并不全是夸张之语。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孟九成虽然不是经济专业,但在后世信息极度发达的社会,却也知道什么叫市场杠杆、以工代赈等知识。尽管阐述的不是很精深,但与当时古代的思路相比,却还是非常有创意的。
比如说古代的赈济,便有很多不识时务执拗的腐儒,遇荒就行禁粜、闭籴、平价等事。这样一来,本地米自然不会被籴往外方,可米商也没有从外地贩米的积极性;本地囤米大户怕惹事端,官府又有定价,不许贵卖,没有什么大的赚头,便只管闭仓高坐。
所以,这些手段看似为民,却不符合经济规律,往往弄得市场上米量更少,米价更高,加重灾情,反倒苦害了百姓。
尽管粮荒将逐渐呈蔓延之势,等到已经不是莒南县,以及莒州的局部地区的问题,从周边贩米已不可能的时候,孟九成自然还有下一步的计划。
东进奔向大海,在岚山打通出海口,甚至要占据板桥镇(现青岛地区)。然后重金招引,或者自派商人,从海路走淮河,与南宋通商贸、购粮食。
“计划很好,刘家却是东进的障碍。”孟九成稍事休息,闭目养神之际还与系统进行了交流,“绕路也不是不行,恐怕不是你会考虑的。”
“当然,我不能不顾侧后的威胁而放心东进。”孟九成思索着说道:“轰天炮该是拿出来的时候了。不打垮刘家,现有的粮食只够支撑两个月。”
“轰天炮”的原理很简单,与系统共同设计的标准也早有了。长一米五、口径四十公分的加箍铁皮圆筒,火药包捆扎成尖头炮弹形(减少飞行阻力),为了飞行稳定,还要给“炮弹”加了四个木制尾冀;导火索也内置在炮弹内,减少飞行或碰击灭火的可能。
从理论计算来看,炮弹的最大射程能达到将近二百米。远超目前装备的抛石机,且体积不大,携带方便。
“有工匠,有材料,制造不算困难。弹药嘛,不必充足,打垮刘家也够了。”软妹笑了笑,“未知的事物总是令人恐惧的,主要是心理影响,而不是杀伤效果。”
“我要把二刘一并解决。”孟九成沉声道:“尽量做到弹药充足,一个月的时间还是等得起的。而且,杨安儿还能支撑三个多月,在这段时间内,红袄军和金军都顾不上咱们。”
软妹停顿了半晌,建议道:“现在开始,你可以留意铸造工匠并储备铜料了,青铜的铸造工艺还是比较成熟的。”
“嗯,现在开始准备,但却不急。”孟九成觉得科技树是正确的,而且已经大大领先,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倒不急于搞出更先进的武器。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