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裁撤
热门推荐:、、、、、、、
(感谢中华虎贲军、乱武三国、逍遥狂刀、无语无语、profyellow、大写c、动中之动、踏浪54、幽谷居士1诸位同学的支持,谢谢!)
这天杨素回到楚国公府时,神色沉重,一脸阴沉。
晚饭后,叔父杨约过来叫他去父亲书房时,他知道父亲肯定有重要的事情宣布。他合上书,披上斗篷,跟着叔父穿过偌大的府院,走到正院父亲的书房。外面天气很冷,让他不由的打了个冷颤。父亲的书房内则很暖和,屋里并没有安装如今普遍都开始安装的铁皮炉子,也没有烧石炭,父亲向来讨厌那股子味道。书房里生的是炭火,上等的银炭,烧出来没有半点烟气。
将门带上,杨玄感才发现今天父亲书房里人很多,不但向来常在府上走动的叔父杨约没落下,平时很少来的其余五位叔父,杨询杨慎杨岳杨戾杨操也都来了。他的三位同胞亲兄弟玄枞玄挺玄奖也比他先来,另外几位异母兄弟万项民行积善也都来了,老实安静的坐在一边。除了他们外,叔父杨岳家三个弘字辈的堂兄弟,弘礼、弘文、弘武三人也来了,站在他们父亲的背后。此外还有与他父亲同祖父的杨实、杨宏两位。还有更远一些的他曾曾祖父那里分支的文字辈的十五位堂叔祖们,杨文思、杨文纪、杨(文升等,担任礼部侍郎的叔祖杨文纪还带了他家孝字辈的三兄弟前来,孝谟、孝甚、孝俨。
一看这场面,杨玄感当下有些震惊。看来真是出大事了,要不然。也不可能杨家在京的数支族人几乎全来了。
杨家三代老少基本上都到了,大家坐在书房里沉默着。
“出什么大事了吗?”他问。
父亲递给他一张纸。这张纸有很多褶皱,一看就是有很多人翻过了。“命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他继续看下去,“命三衙诸卫将军以下,各府、镇、营、团诸武官,年五十以上者致仕。”致仕,那就是退休回家。历朝以来,官员基本上是终身的,但也有退休年纪。《礼记.曲礼(上)》载:“大夫七十而致事”。70岁退休,“法定”时间从周代开始。不过一般情况下,如果官员身体状况不佳,可以请求提前致仕。到了七十岁,官员可以上表乞骸骨退休,有时朝廷也会挽留,身体好的,本事强的,当官到八十九十都有人。
“这是皇帝的意思。明天就要宣诏颁行了,以后朝廷官员六十岁退休。那些军内中层的武官,更是五十岁就可以提前退休。”杨约向侄子解释道。
杨玄感大为惊讶,从七十岁改成了六十岁。一下子提前了十年,而且这明显是要规定到年纪就得强行退休了。皇帝一面大开科举,每年新获入仕资格的士子上千人。而这面又强行规定了官员退休的年纪,皇帝此举大有深意啊。如此一来。大把的官员将面临提前退出官场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高级官员们来。父亲今年五十七岁,身为宰相,已经算是高级官员中年纪较轻的了。如右仆射苏威,今年已经六十七了,比父亲大了十岁。另几位宰相,李纲五十四,薛道衡六十一,樊子盖五十六,牛弘也是五十六,也跟父亲年纪相当。枢密副使韩僧寿也五十九,苏孝慈也六十三,倒是皇帝的那些心腹年轻的过份,刘文静不过三十三,魏征二十一,徐德言四十六,其余如王保、高甲、窦建德、单雄信等人皆不过是三十左右,年轻力壮。
“皇帝这是要将老臣都赶出朝廷吗?”
“旧人不去,新人不来。皇帝现在大开科举,每年新取士人上千,这么多新人,哪来那么多官职,自然就得老人让位了。”
“父亲今年五十七,至少也还有三年才到年纪,倒不用急,也许用不了多久,这又会更改呢?”杨玄感对父亲道。
“我也马上要退下来了。”杨素有些意兴索然的道,“皇帝还有一条诏令,天下各职每任皆为四年,最多连任两任,到任后要么升职要么平调,不得继续连任。”
杨素是在开皇十二年接替苏威成为尚书右仆射,此后一直到开皇十九年,一直担任此职。十九年内乱过后,杨素升任左仆射,到后来加平章政事入政事堂,到现在开元二年,他已经当了七年的右仆射,三年的左仆射,虽然左右仆射是两个不同职位,但却因为都是宰相,因此在皇帝的新诏书颁下后,他就属于已经连续当了三任宰相的人了,早超过了两任期限。诏书一颁下实行后,他就得自动退位了,哪怕还有三年才到退休年纪,可却不能再当宰相了。朝廷中两府三省六部的重要职位,都属于宰相,他都不能再连任。因此,除非杨素能接受降级去担任一个清闲的尚书职之类的,否则他就只能任太傅这样有名无实的虚职,说白了,不管他愿不愿意退下去,朝廷里都将没有他的位置了。
和他处境差不多的还有苏威,苏威在开皇年间就早就几次上上下下,担任过数次三省主官了,仆射也做了几次,他这次一样得退下来。
明摆着,皇帝现在不需要他们这些前朝的老人继续呆在新朝了。
杨素感觉很累,当着左仆射,挂着平章政事,可在这新朝里他这宰相当的并不如意。政事堂里四个平章政事,五个参知政事,外加枢密院里还有五个枢密使,他这个左仆射早就不是首相了,还有十三个人跟他权力相等,朝廷的军政之事早就不归他们管,而就算是管文,他也得和另外八个宰相们一起分享权利,得轮流执政事笔。平日里刘文静魏征等人就凭着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对他这个左仆射根本没有什么尊重。现如今。皇帝又下达这两条诏令,明摆着就是根本不愿意让他继续呆在朝中。省的看着心烦了,这是嫌他占了位置了。
皇帝对内对外还真是狠辣无比。对外把突厥、高句丽打的灭亡称降,而对内,当年的八柱国家十二大将军的荣耀,关陇集团的辉煌早就不再,一个个大家族的覆灭没落,“这两年,无数豪门倒下了。”他说,“皇帝要对我们杨家下手了吗?”
“这个暂时倒还不会。”杨素对儿子道,“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一切都得看我们肯不肯识趣识相了。若是我们能听从皇帝的意愿,那杨家也许能和高家一样,得个保全。若是我们不识相,那肯定就跟贺若弼、史万岁、柳述他们一样了。”杨素对家族一众人道,“今天我见大家过来,就是要通知你们,我已经想好了,既然皇帝不想再让我留在朝中。那我就退出。卸任宰相之职后,也不打算再留在朝中了,就提前三年退休吧,虽然皇帝规定六十致仕。可也没说不能提前退休。我的想法是,不但我主动退下来,咱们家族老一辈的都退下来。族叔们还有我一辈的堂兄弟们,干脆都退下来。”
“全退下去?”一片惊讶之声响起。
“嗯。要退就全退了,也算是坚决表个态。完全支持皇帝,带个好头了。”杨素点点头,“其实这也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们都一把年纪了,在新制下,就算硬赖几年,可最终还是得退下来。与其拖几年,不如早退,希望能用这份支持,换得我们杨家第三代年轻人在朝中的一席之地。我是这样想的,我们都退下来,安心当个富家翁,全力支持玄感他们这一辈的兄弟们留在仕途博个好前程。等我明天向皇帝请辞,到时顺便跟皇帝请求一下,让玄感兄弟们都下去,到各省各州去,从地方上做起,最近朝中事非很多,还是远离朝中,远离京师,到地方安心呆个几年,到时有了一定的资历政绩再回来。我看啊,以后还是从文比投身军界更有出息,枢密院虽然说与政事堂分掌文武,可皇帝对军队还是控制防范的很严的,以后战事减少,终究还是会偃武修文,以后大家都得好好告诫子孙后辈,让他们多读书,以后也走科举谋个正身出。”
“我们就这样退了,直接全退了?那我们以后在朝中哪还有话语权,年轻一辈,放到地方去,估计以皇帝对我们关中人的猜忌,连个刺史都当不道,猴年马月能出头。”
“当不了刺史,那就先从县令做起也行。”杨素道,“你们还指望着如过去一样,凭父辈的功勋能在婴儿之时就封公封侯,是想都别想的事情了。当初我从清河郡公进爵郢国公,原来的清河郡公爵位就给了玄奖,玄感还封了仪同,咱们家族到开皇末年时,公爵就有八个,年轻一辈男丁,哪一个身上没有个爵位勋官,可最后,新皇帝即位,很快就重定爵位,那些不都收走了。如今又搞科举,以后承荫入仕也会越来越难,机会越来越少,就算承荫入仕了,估计也难得重用,不算正途出身。要想保持我们杨氏家族的荣耀,靠以前的那一套是行不通了,咱们得适应新形势,新潮流。皇帝要科举,我们就让子孙多读书。皇帝要我们老人让位,我们就让位,给年轻人争取一个机会。”
“新皇这是鸟尽弓藏,刻薄无情。”杨操说道。
“少胡说八道。”杨素瞪了兄弟一眼。“说这些话有什么用,这就是帝王心术,最是无情帝王家,你没听过吗。当皇帝的,哪个还跟你讲交情谈信义。你以为当初文帝就不想清理爵位,清除关陇豪门对朝廷的控制?非不想,而是不能。而如今天子有一支自己的嫡系,有自己的人马,他靠自己的力量掌控了朝廷,你说他为何还要容忍关中诸豪门对朝廷的把持?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容许的。这说到底,还是实力。皇帝有这个实力,别人要么顺昌,要么逆亡,太多家族已经用他们的家族命运验证了这句话,难道你们还不明白?”杨素对这一切是看的相当透切的一个人,所谓主弱则臣强。当主强的时候,臣子当然不可能再强。要么臣服,要么就出局。
一家人沉默。李、韦、于、长孙、独孤等一个个关陇豪门的倒下,无不应证了杨素的话,他们无言可心反驳。
第二天,朝会上,易风让宣旨官宣布经于门下省审议通过的几道诏书,分别是关于文武官员六十退休,以及官职每任四年,最多连任两年的诏书。而其中又特别规定,两府的宰相和执政也都只能连任两任。又特别规定,宰相都必须得有州刺史、省布政使的地方任职经历和朝中六部侍郎或尚书的任职经历,才能晋身担任三省主官,入政事堂为相。枢密院的执政也一样,必须有卫府的统兵、作战经验,还得在三衙诸卫中担任过主职,才有机会晋身枢密院,成为执政。而成为了宰执,最多只能任两任八年。任满就不得再连任,同时,若未任满而到退休年纪,也得立即退休。总之。想要当上宰执,已经不再容易,有了重重的障碍。这会使得今后很能只靠着天子的宠幸就进入两府,同时。又严格规定了任期等限制,早早规范避免出现权相的可能。
宣旨官宣读完诏令后。杨素与苏威一起请辞相位,同时请辞的还是枢密院中的韩僧寿,皇帝一一批准,没有再玩三辞才准的谦虚游戏。
朝会过后,易风在延英殿召集诸位宰执们议事,杨素、苏威和韩僧寿三位虽然请辞已经批准,不过还有交接工作,他们还有三个月的交接期,因此三个月后他们依然还是宰执。
“我有一个计划,准备撤州复郡,撤掉目前的三百余州,复设郡治,通过并省,最后在全国设立一百九十余郡,且在县以下设立乡,由朝廷的地方选派吏员管理乡村,形成省郡县乡四级制。各省级别与朝廷中央的各部相同,而郡比原来的州级别要下降一些,为五品,县为七品,乡由吏员管理,流外。”在隋初,曾是州郡县三级,全国有五百多郡,不少郡只领一两个县,郡的管理幅度过小,使其显得多余,与州几乎重叠,因此文帝后来改革,废除了郡,并省了一些州,形成了如今三百余州一千二百余县的行政区划。可中央朝廷直接管理三百余州,这明显又相当的困难,最后又因此先后设立过行台省和总管府,这些新设立的机构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易风即位之后,立即把总管府废除了,之后在州上设立了省。这一制度推行不到两年,但效果不错,可现在皇帝又要废州设郡,大家都有些不太明白了,这有什么意义吗?
易风当然不会吃饱了闲的无聊,皇帝政策上每一个举动,其实都是大有深意的。
撤州复郡,并不那么简单。首先,原来隋初时郡有五百多个,但如今复郡,却是要在天下复设一百九十余郡,这可不是简单的复郡,而是差不多减少了一半以上的郡。甚至原来朝廷有三百余州,现在撤州复郡,使得在省与县之间,由三百余州,改为近两百郡,裁减了三分之一。裁掉一百多,当然是很大影响。如此一来,二十余省辖近两百郡,近两百郡辖一千二百余县,一个省辖**个郡,而一个郡辖六七个县,这种层层管辖的数目相对合理,既不太多,也不会太少。
朝廷一下子少了一百多个州郡,也减少了大量的开支,减少了大量的官吏,增强了官府的效律。最重要的一点,原来州的级别比较高,在设省前,州是地方最高级别设置,高等的州是三品。而如今的省级,实际上就是州一级,但当初考虑到省将是一个全新的组织结构,因此没有直接复郡,形成州郡县,而是在州上设省,如此一来,省州这两级都是高级地方官府,三百余州,就出现了数百上千的高级官员。
大量的高级官员当然不会是好事,现在易风直接废州复郡,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郡的级别本来就给州低。这是一个变相的把大批州级官员降级的行为。而削减三分之一的州郡,则也是大规模的裁撤官员的行为。易风就是要借着这次州变郡,将大批老旧不合适的官员栽撤下来,就算留下来的,也要降级。州三品,郡五品,直接连降数级。同时把乡这一级正式设为国家的区划,并要安排吏员管理,则是为如今科举涌出来的大量的秀才举人进士们准备位置,让这些新录取的士人从底层做起,有足够的位置。
废州设郡的同时,易风也给省级官府增加了不少的权力,让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力,特别是易风把地方征收的两税,特别留下了三分之一给地方。每年两税三分之一,就是一千万贯钱。这一千万最终有三百余万留归全国一千余县,三百余万交给全国近二百郡,剩下三百余万上交给全国二十余省,各级官府留下这笔税款后,用于地方上的发展,而不再需要所有的开支都需要中央拔付。
“废州复郡之后,全国一百九十八个郡,各郡的大小官员,都需要及时调整任命,原来的三百余州官员,年纪到期的全都退休,任期到期的也全都调离。剩下的朝廷要举行官员考核,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全都免职或者降级使用,优秀者留用。总之,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撤州复郡工作,各郡的新官员中,特别要求至少有一成官员是这次科举中录取的举人、进士。”(未完待续……)r1292
(感谢中华虎贲军、乱武三国、逍遥狂刀、无语无语、profyellow、大写c、动中之动、踏浪54、幽谷居士1诸位同学的支持,谢谢!)
这天杨素回到楚国公府时,神色沉重,一脸阴沉。
晚饭后,叔父杨约过来叫他去父亲书房时,他知道父亲肯定有重要的事情宣布。他合上书,披上斗篷,跟着叔父穿过偌大的府院,走到正院父亲的书房。外面天气很冷,让他不由的打了个冷颤。父亲的书房内则很暖和,屋里并没有安装如今普遍都开始安装的铁皮炉子,也没有烧石炭,父亲向来讨厌那股子味道。书房里生的是炭火,上等的银炭,烧出来没有半点烟气。
将门带上,杨玄感才发现今天父亲书房里人很多,不但向来常在府上走动的叔父杨约没落下,平时很少来的其余五位叔父,杨询杨慎杨岳杨戾杨操也都来了。他的三位同胞亲兄弟玄枞玄挺玄奖也比他先来,另外几位异母兄弟万项民行积善也都来了,老实安静的坐在一边。除了他们外,叔父杨岳家三个弘字辈的堂兄弟,弘礼、弘文、弘武三人也来了,站在他们父亲的背后。此外还有与他父亲同祖父的杨实、杨宏两位。还有更远一些的他曾曾祖父那里分支的文字辈的十五位堂叔祖们,杨文思、杨文纪、杨(文升等,担任礼部侍郎的叔祖杨文纪还带了他家孝字辈的三兄弟前来,孝谟、孝甚、孝俨。
一看这场面,杨玄感当下有些震惊。看来真是出大事了,要不然。也不可能杨家在京的数支族人几乎全来了。
杨家三代老少基本上都到了,大家坐在书房里沉默着。
“出什么大事了吗?”他问。
父亲递给他一张纸。这张纸有很多褶皱,一看就是有很多人翻过了。“命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他继续看下去,“命三衙诸卫将军以下,各府、镇、营、团诸武官,年五十以上者致仕。”致仕,那就是退休回家。历朝以来,官员基本上是终身的,但也有退休年纪。《礼记.曲礼(上)》载:“大夫七十而致事”。70岁退休,“法定”时间从周代开始。不过一般情况下,如果官员身体状况不佳,可以请求提前致仕。到了七十岁,官员可以上表乞骸骨退休,有时朝廷也会挽留,身体好的,本事强的,当官到八十九十都有人。
“这是皇帝的意思。明天就要宣诏颁行了,以后朝廷官员六十岁退休。那些军内中层的武官,更是五十岁就可以提前退休。”杨约向侄子解释道。
杨玄感大为惊讶,从七十岁改成了六十岁。一下子提前了十年,而且这明显是要规定到年纪就得强行退休了。皇帝一面大开科举,每年新获入仕资格的士子上千人。而这面又强行规定了官员退休的年纪,皇帝此举大有深意啊。如此一来。大把的官员将面临提前退出官场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高级官员们来。父亲今年五十七岁,身为宰相,已经算是高级官员中年纪较轻的了。如右仆射苏威,今年已经六十七了,比父亲大了十岁。另几位宰相,李纲五十四,薛道衡六十一,樊子盖五十六,牛弘也是五十六,也跟父亲年纪相当。枢密副使韩僧寿也五十九,苏孝慈也六十三,倒是皇帝的那些心腹年轻的过份,刘文静不过三十三,魏征二十一,徐德言四十六,其余如王保、高甲、窦建德、单雄信等人皆不过是三十左右,年轻力壮。
“皇帝这是要将老臣都赶出朝廷吗?”
“旧人不去,新人不来。皇帝现在大开科举,每年新取士人上千,这么多新人,哪来那么多官职,自然就得老人让位了。”
“父亲今年五十七,至少也还有三年才到年纪,倒不用急,也许用不了多久,这又会更改呢?”杨玄感对父亲道。
“我也马上要退下来了。”杨素有些意兴索然的道,“皇帝还有一条诏令,天下各职每任皆为四年,最多连任两任,到任后要么升职要么平调,不得继续连任。”
杨素是在开皇十二年接替苏威成为尚书右仆射,此后一直到开皇十九年,一直担任此职。十九年内乱过后,杨素升任左仆射,到后来加平章政事入政事堂,到现在开元二年,他已经当了七年的右仆射,三年的左仆射,虽然左右仆射是两个不同职位,但却因为都是宰相,因此在皇帝的新诏书颁下后,他就属于已经连续当了三任宰相的人了,早超过了两任期限。诏书一颁下实行后,他就得自动退位了,哪怕还有三年才到退休年纪,可却不能再当宰相了。朝廷中两府三省六部的重要职位,都属于宰相,他都不能再连任。因此,除非杨素能接受降级去担任一个清闲的尚书职之类的,否则他就只能任太傅这样有名无实的虚职,说白了,不管他愿不愿意退下去,朝廷里都将没有他的位置了。
和他处境差不多的还有苏威,苏威在开皇年间就早就几次上上下下,担任过数次三省主官了,仆射也做了几次,他这次一样得退下来。
明摆着,皇帝现在不需要他们这些前朝的老人继续呆在新朝了。
杨素感觉很累,当着左仆射,挂着平章政事,可在这新朝里他这宰相当的并不如意。政事堂里四个平章政事,五个参知政事,外加枢密院里还有五个枢密使,他这个左仆射早就不是首相了,还有十三个人跟他权力相等,朝廷的军政之事早就不归他们管,而就算是管文,他也得和另外八个宰相们一起分享权利,得轮流执政事笔。平日里刘文静魏征等人就凭着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对他这个左仆射根本没有什么尊重。现如今。皇帝又下达这两条诏令,明摆着就是根本不愿意让他继续呆在朝中。省的看着心烦了,这是嫌他占了位置了。
皇帝对内对外还真是狠辣无比。对外把突厥、高句丽打的灭亡称降,而对内,当年的八柱国家十二大将军的荣耀,关陇集团的辉煌早就不再,一个个大家族的覆灭没落,“这两年,无数豪门倒下了。”他说,“皇帝要对我们杨家下手了吗?”
“这个暂时倒还不会。”杨素对儿子道,“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一切都得看我们肯不肯识趣识相了。若是我们能听从皇帝的意愿,那杨家也许能和高家一样,得个保全。若是我们不识相,那肯定就跟贺若弼、史万岁、柳述他们一样了。”杨素对家族一众人道,“今天我见大家过来,就是要通知你们,我已经想好了,既然皇帝不想再让我留在朝中。那我就退出。卸任宰相之职后,也不打算再留在朝中了,就提前三年退休吧,虽然皇帝规定六十致仕。可也没说不能提前退休。我的想法是,不但我主动退下来,咱们家族老一辈的都退下来。族叔们还有我一辈的堂兄弟们,干脆都退下来。”
“全退下去?”一片惊讶之声响起。
“嗯。要退就全退了,也算是坚决表个态。完全支持皇帝,带个好头了。”杨素点点头,“其实这也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我们都一把年纪了,在新制下,就算硬赖几年,可最终还是得退下来。与其拖几年,不如早退,希望能用这份支持,换得我们杨家第三代年轻人在朝中的一席之地。我是这样想的,我们都退下来,安心当个富家翁,全力支持玄感他们这一辈的兄弟们留在仕途博个好前程。等我明天向皇帝请辞,到时顺便跟皇帝请求一下,让玄感兄弟们都下去,到各省各州去,从地方上做起,最近朝中事非很多,还是远离朝中,远离京师,到地方安心呆个几年,到时有了一定的资历政绩再回来。我看啊,以后还是从文比投身军界更有出息,枢密院虽然说与政事堂分掌文武,可皇帝对军队还是控制防范的很严的,以后战事减少,终究还是会偃武修文,以后大家都得好好告诫子孙后辈,让他们多读书,以后也走科举谋个正身出。”
“我们就这样退了,直接全退了?那我们以后在朝中哪还有话语权,年轻一辈,放到地方去,估计以皇帝对我们关中人的猜忌,连个刺史都当不道,猴年马月能出头。”
“当不了刺史,那就先从县令做起也行。”杨素道,“你们还指望着如过去一样,凭父辈的功勋能在婴儿之时就封公封侯,是想都别想的事情了。当初我从清河郡公进爵郢国公,原来的清河郡公爵位就给了玄奖,玄感还封了仪同,咱们家族到开皇末年时,公爵就有八个,年轻一辈男丁,哪一个身上没有个爵位勋官,可最后,新皇帝即位,很快就重定爵位,那些不都收走了。如今又搞科举,以后承荫入仕也会越来越难,机会越来越少,就算承荫入仕了,估计也难得重用,不算正途出身。要想保持我们杨氏家族的荣耀,靠以前的那一套是行不通了,咱们得适应新形势,新潮流。皇帝要科举,我们就让子孙多读书。皇帝要我们老人让位,我们就让位,给年轻人争取一个机会。”
“新皇这是鸟尽弓藏,刻薄无情。”杨操说道。
“少胡说八道。”杨素瞪了兄弟一眼。“说这些话有什么用,这就是帝王心术,最是无情帝王家,你没听过吗。当皇帝的,哪个还跟你讲交情谈信义。你以为当初文帝就不想清理爵位,清除关陇豪门对朝廷的控制?非不想,而是不能。而如今天子有一支自己的嫡系,有自己的人马,他靠自己的力量掌控了朝廷,你说他为何还要容忍关中诸豪门对朝廷的把持?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容许的。这说到底,还是实力。皇帝有这个实力,别人要么顺昌,要么逆亡,太多家族已经用他们的家族命运验证了这句话,难道你们还不明白?”杨素对这一切是看的相当透切的一个人,所谓主弱则臣强。当主强的时候,臣子当然不可能再强。要么臣服,要么就出局。
一家人沉默。李、韦、于、长孙、独孤等一个个关陇豪门的倒下,无不应证了杨素的话,他们无言可心反驳。
第二天,朝会上,易风让宣旨官宣布经于门下省审议通过的几道诏书,分别是关于文武官员六十退休,以及官职每任四年,最多连任两年的诏书。而其中又特别规定,两府的宰相和执政也都只能连任两任。又特别规定,宰相都必须得有州刺史、省布政使的地方任职经历和朝中六部侍郎或尚书的任职经历,才能晋身担任三省主官,入政事堂为相。枢密院的执政也一样,必须有卫府的统兵、作战经验,还得在三衙诸卫中担任过主职,才有机会晋身枢密院,成为执政。而成为了宰执,最多只能任两任八年。任满就不得再连任,同时,若未任满而到退休年纪,也得立即退休。总之。想要当上宰执,已经不再容易,有了重重的障碍。这会使得今后很能只靠着天子的宠幸就进入两府,同时。又严格规定了任期等限制,早早规范避免出现权相的可能。
宣旨官宣读完诏令后。杨素与苏威一起请辞相位,同时请辞的还是枢密院中的韩僧寿,皇帝一一批准,没有再玩三辞才准的谦虚游戏。
朝会过后,易风在延英殿召集诸位宰执们议事,杨素、苏威和韩僧寿三位虽然请辞已经批准,不过还有交接工作,他们还有三个月的交接期,因此三个月后他们依然还是宰执。
“我有一个计划,准备撤州复郡,撤掉目前的三百余州,复设郡治,通过并省,最后在全国设立一百九十余郡,且在县以下设立乡,由朝廷的地方选派吏员管理乡村,形成省郡县乡四级制。各省级别与朝廷中央的各部相同,而郡比原来的州级别要下降一些,为五品,县为七品,乡由吏员管理,流外。”在隋初,曾是州郡县三级,全国有五百多郡,不少郡只领一两个县,郡的管理幅度过小,使其显得多余,与州几乎重叠,因此文帝后来改革,废除了郡,并省了一些州,形成了如今三百余州一千二百余县的行政区划。可中央朝廷直接管理三百余州,这明显又相当的困难,最后又因此先后设立过行台省和总管府,这些新设立的机构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易风即位之后,立即把总管府废除了,之后在州上设立了省。这一制度推行不到两年,但效果不错,可现在皇帝又要废州设郡,大家都有些不太明白了,这有什么意义吗?
易风当然不会吃饱了闲的无聊,皇帝政策上每一个举动,其实都是大有深意的。
撤州复郡,并不那么简单。首先,原来隋初时郡有五百多个,但如今复郡,却是要在天下复设一百九十余郡,这可不是简单的复郡,而是差不多减少了一半以上的郡。甚至原来朝廷有三百余州,现在撤州复郡,使得在省与县之间,由三百余州,改为近两百郡,裁减了三分之一。裁掉一百多,当然是很大影响。如此一来,二十余省辖近两百郡,近两百郡辖一千二百余县,一个省辖**个郡,而一个郡辖六七个县,这种层层管辖的数目相对合理,既不太多,也不会太少。
朝廷一下子少了一百多个州郡,也减少了大量的开支,减少了大量的官吏,增强了官府的效律。最重要的一点,原来州的级别比较高,在设省前,州是地方最高级别设置,高等的州是三品。而如今的省级,实际上就是州一级,但当初考虑到省将是一个全新的组织结构,因此没有直接复郡,形成州郡县,而是在州上设省,如此一来,省州这两级都是高级地方官府,三百余州,就出现了数百上千的高级官员。
大量的高级官员当然不会是好事,现在易风直接废州复郡,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郡的级别本来就给州低。这是一个变相的把大批州级官员降级的行为。而削减三分之一的州郡,则也是大规模的裁撤官员的行为。易风就是要借着这次州变郡,将大批老旧不合适的官员栽撤下来,就算留下来的,也要降级。州三品,郡五品,直接连降数级。同时把乡这一级正式设为国家的区划,并要安排吏员管理,则是为如今科举涌出来的大量的秀才举人进士们准备位置,让这些新录取的士人从底层做起,有足够的位置。
废州设郡的同时,易风也给省级官府增加了不少的权力,让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力,特别是易风把地方征收的两税,特别留下了三分之一给地方。每年两税三分之一,就是一千万贯钱。这一千万最终有三百余万留归全国一千余县,三百余万交给全国近二百郡,剩下三百余万上交给全国二十余省,各级官府留下这笔税款后,用于地方上的发展,而不再需要所有的开支都需要中央拔付。
“废州复郡之后,全国一百九十八个郡,各郡的大小官员,都需要及时调整任命,原来的三百余州官员,年纪到期的全都退休,任期到期的也全都调离。剩下的朝廷要举行官员考核,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全都免职或者降级使用,优秀者留用。总之,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完成撤州复郡工作,各郡的新官员中,特别要求至少有一成官员是这次科举中录取的举人、进士。”(未完待续……)r1292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