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79种田女状元
一队十余骑接近目地地,骑士们纷纷拉住缰绳缓下速度,让坐骑踢踢踏踏地走到了上前相迎的古管家等人面前。骑士们纷纷翻身下马。马缰绳自有小厮接过。
古管家上前一一见礼,“见过大少爷。”“见过陈少爷。”“见过五公子。”
步五步飞鹄依旧是那个英俊儒雅的五公子。他眼睛扫过地里劳作的千余人说道,“青舒妹妹做事就是与众不同,呵呵……”他心忖:青舒若是个男子,必能成就一番大业,前途无量。可惜了,只因是女子,自己无法走上仕途,只能以自己的方式为青阳一点一滴地博美名、谋前程,为青阳将来走上仕途做准备。
青阳听出步五哥的语气里透着对姐姐的赞誉之情,立马一脸自豪地接道,“那是自然。”
陈乔江不理他们,只是东张西望地寻找青舒的身影,“姐姐人呢?不是说姐姐来了这边吗?”他们先回了府,得知姐姐去了庄子上,便赶去了庄子。庄子上的人又说姐姐在这边,他们二话不说便找到了此处。
古管家忙道,“回陈少爷,小姐在主帐,老奴已派人去请了。”
正这时,派去请青舒的小厮回来了,禀报说小姐去了东边的草地散步,已派人去寻了。他倒是机灵,没直接说小姐是去挖野菜了。
步五听了,说道,“我们也过去散散步。走,前边带路。”
青阳和陈乔江自然没意见。青阳离家已有十一日,自然着急见到姐姐的人。
小厮欲言又止。他有心阻止,却一下想不到阻止的好借口。再者,古元宝已先一步去寻小姐送消息了,应该无碍。如此,他便打消了阻止的主意。
古管家倒也没多想,亲自在前带路,往东边的草地走去。从他们这个方向往东边的草地看过去,前方一千米左右的距离有几排阻挡视线的错落而杂乱的高大树木与几丛灌木丛。所以,树的另一边到底是什么情况,他们是看不到的。
再说青舒、青灏和洛小荣。他们挖野菜挖的正高兴,于是随着野菜的分布越走越远。他们身边不仅有挖野菜的主力小娟、立春两个丫鬟,还有护卫洛三与付欢跟随。因此,谁也不担心安全问题,自然放心地往远处走。当古元宝找来时,他们带出来的三个小篮子每一个差不多都装了小半篮子的野菜。一篮子装的是荠菜、一篮子装的是蒲公英、一篮子装的是苋菜。
春季吃新鲜采摘的鲜嫩的荠菜与蒲公英可清热解毒,对人体非常有益。自然,这清热解毒的作用是野生的最佳。也有人说这两样野菜最适合三高人群食用。青舒虽不是三高人群,也不是多爱吃野菜,但她注重它们对人体的益处。
因此,自来到这个时空开始,每年春季她都带头吃些鲜嫩的野菜。青阳自然有样学样,习惯了跟着姐姐吃些野菜。后来的青灏也罢、洛小荣也好,也都有了这个好习惯。现在只有陈乔江吃不惯野菜,但每次还是会跟着吃几口的。
青舒突然想到,每年吃的都是凉拌野菜,去年还试过野菜沾大酱的吃法,倒是从未做过馅儿。做个野菜猪肉馅儿的包子或馅饼应该不错,可以试试。她看了眼挖到的野菜的量,开水烫一下估计就没多少了,做馅儿肯定不够。于是,她一边将挖野菜的弯柄小刀交给小娟,一边吩咐,“你和立春留下,荠菜和蒲公英挖满篮子再回去。”
小娟答应一声,继续和立春挖野菜。
青舒拍了拍手,带着青灏、洛小荣往回走。古元宝、洛三和付欢三人跟在他们左右。
这时,步五他们一行人正好转过几排树木,已经进入视线。双方之间大概有一千二三百米的距离,不算远。陈乔江一边挥手,一边往前跑。
洛小荣喜笑颜开地舍了青舒,嘴里喊着“青阳哥哥”跑过去。
待双方走到一处,互相见过礼,陈乔江假装生气地抓住洛小荣,“好你个洛小荣,眼里只有你的青阳哥哥,居然敢无视我这个大哥,看我不揍你的……”洛小荣喊着救命往青阳身后躲。立刻的,四兄弟打闹成一团。
青舒也不阻止,也不急着追问青阳提前大半天回来的缘由。先前官差来传话,说卢先生带着学生青阳、陈乔江与陈知府同行,最迟傍晚到达康溪镇。不想,青阳却在上午辰时不到便回来了,还赶到了地里。步五的到来也是个意外。前两天收到的消息表明,步五一直在京城,近来没有回锦阳城的打算。也不知卢先生是否依原定行程与陈知府同行?
青舒看着步五,笑问,“五哥,家里可一切安好?”
步五的笑容不浓不淡,堪称君子如玉。“劳妹妹记挂,家里一切安好。”相识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他发现青舒真心亲近一个人时,遇到时喜欢问“家里可一切安好?”。当青舒不是真心亲近一个人、或关系只有点头之交时,遇到人时她只会出于礼貌问“府中可一切安好?”。
青舒听了笑弯了眉眼,“语嫣是不是有喜了?”
步五挑眉,不动声色地问道,“舒妹妹怎么知道的?难道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不成?”被他们七兄弟捧在手心里的小妹十日前才诊出喜脉。小妹写给青舒的报喜的信还在他怀里揣着,青舒是如何知道的?
这是确定语嫣有喜了!有了准信儿,青舒眼中的笑意更浓了,“哪里有什么未卜先知的本事!先前语嫣来信,信中写了许多话,写近来她的身子不舒服,容易疲劳,还食欲不佳,时不时会无端心情不好。我起初很是担心,立刻写了回信着人送往京城,让她好生看大夫。过后我又问过周大夫。周大夫便要我安心,说十之六七是有喜了。”
步五听了,无奈地摇头失笑,“语嫣那丫头,真不知该说她什么好!”身子不适,自己家人在跟前不说,居然写信告知了千里之外的青舒。不省心的丫头!
青舒听出步五话里有话,不由追问,“怎么了?”
步五气闷地叹了口气,“她有心将身子不适的事写到信里,让千里迢迢的你知道,却瞒着家人不说,还瞒的挺紧。那段时日,她正跟妹婿闹脾气,见天儿的不好好吃饭,今天要吃这个酒楼的招牌菜、明天要吃那个胡同摆出来的这个、那个的,还非得让妹婿亲自去给她买。妹婿买回来了,她吃上一两口又觉得味道不对,不肯再下口,还说妹婿欺负她。你不知道,她可把妹婿折腾的够呛,就是不提自己身子不适,只管闹小脾气。大家都以为她闹小脾气,在故意折腾妹婿,谁能想到其他!家里也好,妹婿那边也罢,都宠着她、哄着她,哪个忍心斥责她。妹婿也是个好的,千方百计哄着她,任她闹。”
说到此处,他又一脸宠溺神情地道,“我看不过,训了她几句。她立马哭得跟个花猫似的。这事儿转眼工夫就让家里人知道了,害得我被祖父祖母整整训斥了一个多时辰。之后爹娘又训斥了我半个时辰。都嫁做人妇了,一点都不长心,依然像个闹脾气的小孩子一样,简直就是个笨蛋。还好妹婿是个细心的,看出她不对来,便找了大夫准备给她看看。她倒好,又是闹了一番,就是不肯看大夫。”
青舒听的抽了抽嘴角。心中暗想:步语嫣你好样的,挺会折腾古瑞星这个古代版好老公。还有步五哥,虽然你说你训了语嫣,可依你妹控体质,你要说你对语嫣好言相劝了一番我信,但要说训了语嫣本姑娘坚决不信。步五哥,你说你被祖父祖母及爹娘训斥了,我怎么看不到你一丁半点受“委屈”的模样,反倒觉得你被训的很“幸福”!
步五自是不知青舒心中所想,“好在小妹尊敬长辈,不敢在长辈面前胡闹。长辈说身子不适就得看大夫,不可讳疾忌医。她这才乖乖看大夫。呵呵……这喜脉一经诊出,小妹她整个人都傻掉了。之后小妹乖的不得了,长辈们说什么就是什么,老老实实的正在安心养胎。”
青舒笑着说恭喜,心中不由羡慕步语嫣的好命。语嫣家世好,得长辈宠爱,还有七个护短的兄长在侧。在这样的条件下语嫣不仅没长歪,还嫁得好人家。往后,只要步家或古家任一一家不倒,语嫣便活的一生无忧。
说罢步语嫣的事情,步五对田间热火朝天的耕作景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步五哥好不容易来了一趟,青舒自不会扫他的兴。她嘱咐青阳、青灏、陈乔江好生陪着步五,自己则叫回了挖野菜的小娟、立春,并带上洛小荣和古管家等人先一步回府。
此地侯府有六千亩良田,成片种植,动用了一百余头耕牛,上千人的劳动力,劳动场景十分可观。青阳虽离家十多日,但田里的事情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因为姐姐的春耕计划书是他操刀写的,另一方面是家里的大事小情姐姐每隔一日便差人告知于他。
步五背着手不紧不慢地走在地头儿上,“这人可不少,有一千吗?”
青阳答,“有,有一千。”说罢,他侧头看向跟在侧后方的古元宝,“今日参与耕种者具体是多少人?”
古元宝回道,“回大少爷,今日足有一千一百二十八人。”昨日参与劳动的壮劳力是九百多人,今天的人数比昨日足足多了二百人。明天是耕种的最后一天,估计参与劳动的人数还得增加,预计增加人数在一百至一百五之间。
步五听了,看着青阳笑言,“你姐姐确实能折腾。”别说高门大户,一般手中田地超过五百亩的,基本都会佃出大部分土地,每年收租便可。青舒倒好,手里已有一万五千亩良田、一个百茂庄、一个果蔬园、还有正在开荒中的两块儿土地,田地总数差不多达到了两顷。两顷地可不是小数目,她却是一亩地都没有佃出去,全部在自己耕种。
他不由好奇地问道,“大部分劳力可是雇的?”他昨日才回锦阳城,从手下嘴里听说了陈知府明日要来侯府田地里视察春耕事宜,也听说了侯府今春要教给农人高产苞谷的种植术。具体的,倒是不清楚。
青阳冲着步五笑,“不是,没有雇人。”
步五很是意外。没有佃农,也没有雇人,侯府自己肯定没有这么多干活儿的人,难道这些人是来帮工的不成?即便是来帮工的,这人数实在是多了点。
青阳便开始解说,如有遗漏青灏便从旁补充。一旁又有管事、古元宝等人在。小半个时辰后,步五终于弄清了眼前的耕种盛况。
这一千一百二十八人的劳动力,自然不可能全是侯府的自己人,也不能说是来帮工的。他们由三批人手组成。
第一批人手:
百茂庄处吴管事只抽调了得力的十个人过来。这十个人到了此处,立刻身担临时小管事一职,每人手底下分得五十人,他们要严格管理各自分得的这五十人。自然,分到他们手底下的人均是外人,即报名来学习苞谷种植法儿的人。(注:最初的八十亩田庄加上买来后去年已经开荒成功的一百多亩的次田,是由吴管事吴榔头全权负责管理的。为方便称呼及管理,青舒将这片儿正式取名为百茂庄,依然由吴管事负责。)
负责果蔬园的张管事,从果蔬园抽调了六十人过来支援,只老弱妇孺及十来个青年人留守果蔬园。这六十人中,部分也被任命为临时小管事,同样每人手底下会被分去五十个外人。(注:青舒为千亩荒地改名为果蔬园,只因荒地不再是荒地,变成了果园与菜园。这里,后边的小山头上已经陆续植满了适应小山头儿土壤的各种果树及可当建筑材料的树木;小山头下也已经发展出了三百亩的果园,又有大面积的菜园以及去年建设的房舍。此地,又有新侯府在设计建造当中。去年规划建造到一半的府邸也被纳入其中,新侯府不仅占地面积扩大了,总体设计方案更加完善。原定的冬日取暖的土暖设施改为地龙。新侯府预计夏末完工、秋初入住使用。)
还有三百四十三人的退伍兵。这些人是由一个三十出头的名为薛恩的络腮胡男人十天前带来的。青舒会留下薛恩及薛恩带过来的退位兵,原因只有一个,薛恩手里拿着周伯彥的亲笔推荐信。这事,周伯彥正月走前跟青舒打过招呼,要青舒帮忙为这些人安排活计。青舒事先有了心理准备,因此当人一到,她不曾有丝毫迟疑地便把所有人都留下了。她正需要大批做农事的劳动力,因而很容易就安排下了这三百多号人,并与他们签下了三年的用工契约。
以上百茂庄的十人,果蔬园的六十人,再加上薛恩带领的三百四十三人,这便成了侯府的自己人,组成三方成员中的第一批人手。张管事、宋管事(新提拔上来的)、古元宝做为管理人员,不在劳动力名单之中。被调来负责炊事的娘子军们也不在劳动力名单之中。
地里劳作的千余人除去以上人员,剩下的人就是来向侯府取经的第二批人手和侯府用来换工的第三批人手。
第二批人手:
向侯府“取经”,这个“经”自然是关于苞谷的种植术。侯府已经提前声明过,只要是农人,只要是大安朝的农人,都可以向侯府取这个种苞谷的新“经”。侯府虽不收传授种植术的费用(即银两),但有一样,来取经的人得干活儿,得一边跟着学种苞谷的方法,一边参加侯府的耕种活计。
民以食为天。侯府此举,是利于农民、利于民生发展的功在千秋的大计,官府很是重视。康溪镇衙门口、镇门口,关于侯府免费教授农人种植高产苞谷的告示一经贴出,轰动整个康溪镇。里正、各村村长带着村民纷纷涌至康溪镇打听消息。侯府此举,不仅在康溪镇造成了轰动,就是整个德县、整个辉州都轰动了。
因有官府介入其中,又有辉州最高长官陈知府全力支持,各地官衙迅速且有效地组织好了参加学习的各地村民。官府公文有规定,每个村子最多只能派出三名庄稼好手代表各自的村子参加这次的学习活动。这些人学好了,回去再教各自村子的村民。如此,由辉州各地官府组织来的农人达到了六七百号人。这还不包括康溪镇本地的。
康溪镇本镇范围内的村子,经青舒点头,限定人数从三改为五。如此,又有了百来号人。突兀的是,孙家村被排除在外,一个名额都没拿到。对此,附近村屯的人却没一个觉得意外的,镇府衙的差官保持了沉默。实在是孙家村的孙家族人太能作,总干得罪人的事,尤其不止一次地得罪过侯府。
第三批人手:
附近村屯的农人,侯府允许以工换工。顾名思义,附近村屯的百姓可以出工帮忙侯府春耕,过后可免费使用侯府的耕牛。换工标准是:壮劳力帮工两天,可免费使用一头耕牛一天。每日限定换工人数为五十。农人养得起牛的极少,有的村子整个村子都没有一头牛。因此,侯府的以工换工大受农人欢迎。前来换工的人很多,后头还有不少报名后正在排队中的。
且不说今日参与春耕的壮劳力,听说不少富户府上的管家或田庄上的管事今日来找过古管家。这些人找古管家不为别的,也是为了学习高产苞谷种值术。他们自然无法享受到农人们的免费待遇,又为了交好侯府不想耍滑头在背后搞小动作,便主动提出交银子学种植术,希望侯府能够应允。这事儿,听张管事说管家已经应下了。管家让那些管事的揣了学费、带着人明天一早到百茂庄找吴管事报道。
步五不由唏嘘。只春耕一事,青舒都能变出如此多的花样来,太能折腾了。但转念又一想,青舒姐弟背后没有可依靠的长辈,青阳又尚幼,如今的一切全是青舒用单薄的脊背拼尽全力支撑起来的。府门上虽然悬着“忠武侯府”四个大字,但逝者已矣,除了提供给青舒、青阳侯府小姐、少爷的名头,所起的作用毕竟有限。
养一个家、为年幼的弟弟绸缪未来,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其中的艰辛与酸甜苦辣,只怕只有青舒本人体会最深。她是个令人敬佩的女子,一步步、稳稳当当地走到了今日。如今局面大好,她为青阳赢得了赞扬声一片,日后继续谨慎绸缪,再加上青阳自身的努力、周伯彥或明或暗的帮扶,青阳出人头地是早晚的事。
步五心中感慨良多,面上却不显。他看了看亲密无间的青阳和青灏兄弟俩人,忍不住抬手挨个儿摸了摸他们的脑袋,表情难得严肃地说道,“不要辜负你们姐姐的一片心意!”
青阳和青灏有片刻的怔忡,马上又似懂非懂地异中同声地答,“是,多谢五哥教诲。”
步五又道,“日后出人头地也好,娶妻生子也罢,即便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切记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兄弟齐心。”
青阳和青灏毫不犹豫地应了,因为他们听懂了步五哥话中的深意。在授课之时卢先生也对他们讲过一次相似的话。卢先生说,目前他们古家子弟人员稀少、力量单薄,这是古家的软肋,比不得枝繁叶茂的世家贵族。古家若想发展好、走的更稳、走的更远,他们兄弟二人必须自始至终都要齐心协力,万不可做出一丝一毫兄弟离心之事。“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卢先生写下这一墨宝,此刻正挂在兄弟二人的书房墙上。
陈乔江先前一直保持沉默,安静地跟在他们旁边。如今总算找到了发言的机会,他左手拍青阳的肩头、右手拍青灏的肩头,笑嘻嘻地道,“步五哥放心,我会盯着他们俩的。哪个敢背弃兄弟情义,我这当大哥的自是会好好收拾他们,收拾到他们悔过为止。”
青阳和青灏对视一眼,然后齐齐地以眼神鄙视装大尾巴狼的陈乔江。
步五轻笑出声,“好,乔江要好好监督他们二人。”
陈乔江大声应了,而后清了清嗓子,背着手,以大哥自居,学着卢先生授课时的模样训导起青阳、青灏二人来。青阳、青灏自是不乐意。平日里陈乔江最会胡闹,一点没有大哥的样子,更何况学堂上时不时被卢先生教训,哪有一点榜样的作用!青阳和青灏自是不服,再加上也不当步五是外人,于是三个人很快便笑闹成一团。
在他们笑闹了一阵儿后,见时间差不多了,张管事从旁提醒,“少爷,时间不早了。再不回转,怕是会错过府中的午饭时间。”从这边的田地到镇上的府邸,距离可不短。即便是骑马快行也得需要半个多时辰,慢点赶路得一个时辰。
于是,青阳让人牵来众人的马匹,和步五一行人离开此处往镇上赶。
张管事、宋管事、古元宝三人目送主子一行人离去,这才分开各自忙分内的事情去了。
古元宝先去自己负责的那片儿走了走,见没什么事,便转去了负责炊事的大帐篷。
一千多人的饭,又是个顶个儿的大肚汉的饭,准备起来可不容易。
作为临时厨房的足有三间房屋那么大的茅草棚里,吴大嫂正指挥一干娘子军们热火朝天地准备午饭。左边,四个大灶齐开火,包窝头、蒸窝头的正在忙活。中间,洗菜的、切肉的、砍大骨头的、抖凉菜的正忙而不乱地做事。右边,两口大灶齐开,一个灶上准备煮粗粮干饭,有人正在淘米;一个灶上准备蒸白面、苞谷面两掺的窝头,有人正在包两掺的窝头。
古元宝走进茅草棚,“吴大嫂,今天中午吃什么菜?”
吴大嫂手里切肉片的动作不停,乐呵呵地说道,“一个骨头炖菜,一个大烩菜。烩菜里有大肉片,还有你爱吃的南瓜。”南瓜放得住,爱吃的人不少,是几天前小姐托人从南边买回来的。整整一车呢,足够这许多人吃上几天的。
古元宝一乐,帮忙往灶里添了一会儿柴,这才走开。
吴大嫂把手边的肉切完,装进盆里,快手快脚地拾掇好案板和菜刀,这才洗手。四个灶上窝头蒸了又蒸(一锅能蒸两屉),蒸好出锅的窝头整理好,一屉又一屉地摞起来放到一边,紧上边的一屉罩上洁白的沙布防落灰。前后一共蒸出近二百屉的窝头来。另一边的粗粮米干饭也煮了五锅,两掺的窝头蒸了八屉。空出来的六个灶上的锅立刻洗干净,开始做骨头炖大菜和大烩菜。
人离不开衣食住行。这边地里干活儿的除去自己人大多都是外人。而这些外人,附近村屯的还好,清早在家吃过饭后可以带上午饭过来干活儿,晚上下工还可以回家吃饭,然后在家休息。不是附近村屯的人就不行了,食宿就是个问题。因此,侯府拿出了相应的办法。
关于住宿,要么自己想办法解决,要么将就着住帐篷。有那么一群以薛恩为首的退伍兵在,搭建帐篷的材料侯府又弄得齐全,搭建帐篷轻而易举。薛恩他们除了自己人住的帐篷外,又应外来人员的需求临时搭建了十个帐篷出来。七八个、十来个人挤一个帐篷完全没问题。
关于一日三餐,自己想办法解决或交点钱吃侯府准备的饭食。吃侯府准备的,一天只需交十二个铜板,侯府自己人一日三餐吃什么,交铜板的人也跟着吃什么。早饭标准,苞谷面大窝头、杂粮粥加下饭的小咸菜,管饱;午饭和晚饭标准,苞谷面大窝头、粗粮米干饭、一个加肉大炖菜、一样凉菜,管饱。大家干活儿的热情高,还会给加个菜。就像今天中午,不仅加了个肉片大烩菜,每个人还会分到一个两掺面的窝头。
那些慕名而来的大多是一文钱掰两半儿花的平头百姓,对粮价、肉价、菜价门儿清,哪里不清楚侯府这是在做赔本儿的“买卖”!那可是极实成的橙黄的苞谷面窝头,还有加肉大炖菜,再者又是咸菜、又是凉菜的。这饭食可不便宜,每人收二十文钱都不贵。这么便宜的事,哪有人不欢喜的!因此,即便是附近的村民,有不少人也交了铜板准备一日三餐在这边解决。
厨房这边的午饭都准备好了,田里干活儿的也到了午休时间。大家伙儿说说笑笑地陆续走到流水的沟渠边洗手洗脸。先洗漱好的,由负责的小管事招集到一起,在三间茅草棚前分成三队排好队,挨个儿打饭。
每人一海碗的肉菜,每人一个两掺的窝头,苞谷面窝头或粗粮米干饭根据自己的饭量打。不够可以再打,但坚决不能剩饭浪费粮食。
大家伙儿在阴凉的地方或坐或蹲地吃饭,有开怀大笑的、有高声交谈的、也有默默地边吃边听他人说话的。他们说的无非是关于此行的种种。不说一日三餐侯府往里搭了钱,晚上挤帐篷睡觉还免费,就是平白让他们将种苞谷的妙法学了去都是给他们的天大恩惠。碰上这种好事,出力种两三天地算什么?吃食还这么便宜!他们满心满眼的都想着侯府小姐、少爷真仁义。
有那么几个别有心思的,只敢把自己的小心思捂紧藏严实,不敢在这种状况下出言惹众怒。
人群中最为活跃的,当属两个人。
一个是身穿旧绸长袍、头戴旧书生帽的黄姓中年男子。他摸了摸自己稀疏的胡子,不时与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大讲特讲。他年轻时考中了秀才,但际遇不好,得罪了人,走到哪里都处处碰壁。他怒极,又满心无奈之下回乡种地,成了秀才农民。既成了农民,便代表他们村子来学技术了。
另一个是中等个子、皮相细白的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他肚子里有一点墨水,但不多,总喜欢手拿折扇过一把文人墨客的瘾。他是地道的农民,和黄姓中年人是邻村的。二人一直互相看不顺眼,碰到一处便会较劲儿一番。此刻,他也聚了一帮人在身边大讲特讲。
这两人倒不是在吹牛或胡扯,而是在讲学到的关于苞谷的种植与伺弄的技巧。过去,大家种苞谷都习惯性地密植,出苗后也不舍得间苗,秋收时苞谷棒子小,棒子上的米粒也薄。大家以为这是正常现象,根本没多想,以为密植才会提高产量。
经过侯府农人的讲解与指正,他们才知道苞谷不能密植。点种子时要有一定的间距,点下的种子两到三粒不能再多。出苗后,还得间苗、定苗。之后最好先后锄两遍草。当苗长至成人的腰高时,需抓紧时间施二遍肥,并走一遍犁。这遍犁的好处是,既把施的肥埋到土里、利于苞谷苗充分吸收养份,又起到松土的作用,避免土块儿结板。再有,水要跟上。若雨水充足,倒是免了浇水的麻烦。干旱的时候,要及时浇水,以便得高产。
不提这边众人的高谈阔论,青阳、步五一行人回去时府中的午饭正准备好。古管家正立在侯府前等候,人一到便迎进门。
青舒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佳肴,其中两样菜还是她亲手烹制的。
酒足饱饭,步五留下一车的礼物和步语嫣捎过来的一个木匣子、一封信,连休息都没休息,带着人告辞回锦阳城。
青舒先是看了步语嫣的信。从信中知道步语嫣在长辈们的监督下正在老老实实地安胎,家中一切安好。她不由会心一笑。信的末尾语嫣提到,木匣子是芸郡主送的,让她不要有顾虑,尽管收下,内有惊喜。
青舒勾了勾唇角,取了步五留下的钥匙,打开木匣子上的小锁子。掀开木匣子的盖子,只见里面还装着一个外观雕刻的精美之极的红木匣子,而匣子的上边躺着半张铺开的纸。纸上书“内有大惊喜”五个字。这明显是语嫣的笔迹。
她把纸张拿开放到一边,取出精美的匣子放到桌上打开,里面竟露出一封信来。她一手拿信,一手将顺滑的绸子揭开,竟看到满匣子金灿灿的首饰。她一脸意外地挑了挑眉,赶紧撕开封口的信封,取了里面的信看。
这是芸郡主的亲笔信。芸郡主在信中说,很想念青舒,问青舒什么时候会进京。匣子里的首饰是她选了好久才弄齐的。本来想年前送的,奈何当时缺了十二件中的一样,因此送的迟了,希望青舒不要怪罪。再有,她的婚事已定,是圣上亲赐的,于今年九月初七完婚。她的郡马是步五。她邀请青舒进京喝喜酒。
青舒合上信,面露笑容。既然语嫣说是大惊喜了,那么这个大惊喜一定是指芸郡主和步五哥的婚事。看来步五哥自己也是愿意的,否则语嫣不会这么高兴。步五哥居然不声不响地就这么走了,她今天没能当面说一声恭喜,好可惜!她猜芸郡主也是喜欢步五哥的,确切地说是暗恋,还暗恋了五六年。两情相悦的男女结为夫妻最是幸福!有情人终成眷属,祝福他们能相亲相爱地白头偕老!
傍晚十分,与陈知府等官员同行的卢先生回到了镇上。陈知府等官员自有当地的官府盛情接待,晚间休息还有官方的驿馆,不需侯府操心。再者,侯府也不能操心这事,更不能插手安排众官员的事宜。因为一个弄不好,很容易惹是非。
下级官员盛情款待上级领导是人家的本分。你一个空有侯府的空架子、根本没有侯坐镇的侯府抢人家应得的功劳和表现机会,那不是拉仇恨、招人恨吗?再者,为官者多数架子非常大、毛病还多,且每个官员的喜好皆不相同,需要注意的事项多多,伺候起来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只有当官的能够应付当官的,懂得里头的道道儿。
青舒也不是傻的,自然不会干得罪本地官府的事,更不会没事往前凑,自己给自己招那种即便费力也不一定能讨好的事。再者,明日侯府上下还得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全力应付陈知府一行官员视察春耕的事宜呢!
因此,在卢先生回府后,青舒向卢先生咨询了一些明日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有自己拿不准主意的一些小细节。之后,她拿出用一下午的时间拟定写就的招待流程、招待期间的各项注意事宜等内容的四页纸拿出来,又在第五页的空白纸上加上从卢先生这里获知的信息。
青舒放下毛笔,确定没有遗漏的,吹干墨迹,这才把五页纸恭敬地捧至卢先生面前,请卢先生帮忙过目。
卢先生接过五页纸,仔细看过,点头,“不错,很多细节都有注意到。”说罢,把写满字的纸放到青舒面前的桌子上,“明日在场的都是辉州府的各层官员。你是女子,不适合露面,留在府中坐镇即可。在他们面前先生好歹有几分薄面,明日就由先生带领四名学生在旁作陪。”
青舒没有异议,欣然同意,并提前谢过卢先生,还主动请缨,说事后会亲自置办一桌酒席答谢卢先生。
卢先生闻言满意的不行,一边捋着胡子,一边夸青舒懂事,还不忘点菜。因为在驿馆陪同陈知府用过晚饭,再加上一路舟车劳顿,他不再停留,直接回住处洗漱安置了。
青舒这边招集了古管家和吴管事、张管事、丁管事,还有后院总管事苏妈妈以及管事娘子蓝鸳,议明日之事。她再一次确认各个管事的职责范围及承担的责任,还重申了许多重要的注意事项,最后警告大家若谁出现一丁半点的差错必将重惩之。
众人从青舒的书房退出来后并没有散,而是被古管家招集到别处继续议事去了。
青阳和青灏作为古府未来的顶梁柱,在青舒招集人手议事时自然是在场的。只不过他们二人从头到尾一直在认真听,没有说话罢了。这会儿见管家与管事们退了,青阳忙过去倒了杯温水端给青舒,“姐姐,喝口水,润润嗓子。”
青灏也不含糊,不知道从哪里拿的苹果递到了青舒面前。
青舒笑眯了眼,面上的倦容一扫而过,一手端水杯,一手拿着苹果。
青阳侧头看青灏,“苹果洗过了吗?”
青灏一笑,脸上现出两小酒窝,“是洗过的。”
“有两个会心疼人的弟弟真好!”青舒感慨完毕,喝了一口水,水杯放桌上,然后苹果拿到嘴边,“咔嚓”一声轻响,咬下一口果肉幸福地吃了起来。
青灏的眼睛瞪的溜圆,慢了一步提醒道,“还没……切”他心里有点小懊恼,递苹果的时候怎么就忘记切了呢!
青舒笑眯眯的,“苹果要这样吃才好吃!削皮、切块儿之类的,是做给外人看的。咱们都是自己人,不会笑话彼此的。”
青阳点头,探了脑袋过来,张嘴啊了一声。
青舒立刻把自己没咬的苹果的另一边递到青阳嘴边,看着青阳“咔嚓”一声脆响地咬下一口果肉来,满意的不行。之后,苹果在手里一转,避开两个咬过的地方递到青灏嘴边。
青灏自然是很给面子的,凑过来咬下一口果肉。
这要是苏妈妈在场,肯定又要唠叨青舒没个小姐的样子,带着少爷们胡闹了。
转眼到了第二天,府中人天不亮就起身忙碌起来,并抓紧时间用早饭。伴着晨曦,镇门开启的时候吴管事、张管事、丁管事三人带了两名鹰卫骑马出了镇子,疾驰而去。
卯时二刻,陈乔江、青阳、青灏、洛小荣四人换好衣服,在卢先生面前一字排开,异口同声地道,“学生见过先生。”
卢先生心中满意,面上却不显,一脸的严肃。
已经十一岁的陈乔江,脸上稚嫩的小男孩儿气正在褪去,已向少年人迈进。卢先生心里有数,这孩子不能静下心来读书,不是作学问的料。可这不代表这孩子是个废柴,他的未来在别处。若引导得当,日后必有展翅高飞的时候。
十岁的青阳,看面庞仍然是眉目清秀的小正太、仍是稚嫩依旧的小男孩儿。但此刻他的神情中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肃穆。对此,卢先生既心疼,又觉得安慰。
十岁的青灏在别人眼中还是那个腼腆的、无害的、漂亮的小男孩儿。但卢先生清楚,这孩子就是个扮猪吃老虎的。好在他没长歪,不会主动去算计人,还很会维护兄弟。长大后肯定不会是个简单的人物。
八岁的洛小荣,依然是那个唇红齿白的小正太,稚气十足,非常招人喜欢。因为他年龄最小,而且乖巧的很,卢先生对他一向不严厉。
此刻,四个学生穿着一模一样的明蓝色书生袍、头戴书生帽,一字排开,个顶个的精神熠熠、朝气蓬勃。卢先生点了点头,“上车,该出发了。”
陈乔江四人答应一声,恭敬地请先生先坐进马车里,这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登上马车。
青舒目送鹰卫护卫着马车走远,吩咐蔡铁牛关闭府门。她虽然留在府里,但不是无事可做。她已经分派好了人手,每隔半个时辰就会有人回来向她通报“视察春耕”的进展情况。若发生什么变故或者遇到麻烦,派出去的人也能快马加鞭地回来禀报给她知道。
卯时三刻,卢先生带着四名学生来到府衙。古管家带着八个家丁跟随,一旁还有洛三亲自带领的鹰卫护卫在侧。
卯时尽,辰时已到。陈知府为首的一行官员登上马车,由萧知县、于县辅等当地官员陪同,出发前往侯府的田地。
一行人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巳时过半。田地中正在热火朝天地劳作的一千四百多人已经停下了手边的活计立在原处。陈知府一行官员一到,负责人一声令下,田里、地头儿瞬间跪倒了一大片。
陈知府让众人起身,并要他们继续干活,不必拘束。
众人谢恩,并一一站起来。许多人激动的都不知道手脚往哪里摆了。无论老少,都是种地的、都是小老百姓,以往哪里见过这等的阵仗?哪里见过这么多的官、这么大的官?
萧知县向古管家使了个眼色。
古管家立刻意会,回头对身后的吴管事说道,“让他们散了,继续做事。”
吴管事退后,向小管事们打了个手势。小管事们机灵的很,立刻带着各自负责的人手各就各位,继续耕种。
此刻陈知府已经带着众官员走进了田地中。翻过的、刚耕种的田地,土地正是松软的时候。一脚踩下去,自是深一脚浅一脚的。这下可苦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一些文官们。
陈知府年轻的时候是名武将,中年后才远离了军营。而且,陈知府为官不是五谷不分的人,也曾有过到乡间视察耕种或秋收的经验。因此,他知道怎么走稳当,因而走的还算稳。
萧知县亲民,对农事也算了解,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因而,他陪在陈知府身边走的很自如。于县辅在家是种过田的,更是没话说。跟随的几名农官走的也不狼狈。
其他官员却是倒了霉了。不仅走的狼狈,鞋子里进了不少的土,越走越不得劲儿,难受的紧。
卢先生这个人,你不佩服都不行。是,他不懂稼穑之事,他也走不稳当,但胜在聪明,眼睛也尖。陈知府的左右两侧有那么多带刀衙役在行保护之责,卢先生又不需要和陈知府齐头并进,落后十来步正正好。因此,卢先生看准了衙役们走过的脚印,踩着衙役们踩实的脚印前进。
古青阳、古青灏、陈乔江、洛小荣四人作为卢先生的学生,自然是有样学生。他们按大小排队,跟在自家先生后头踩着先生的脚印走。
一个年轻的官员见此,抽了抽嘴角。虽然他也有心踩别人的脚印走,但又觉得那样太丢人,只能作罢。
看着热火朝天地耕种的人们,陈知府来了兴致,挽了袖子上前,竟抢过前边一个壮汉扶的犁杖要犁地。大家吓了一跳,上前抢犁杖的抢犁杖、劝的劝、拦人的拦人。当今圣上重农耕,陈知府浸淫官场多年,表忠心的机会自是不会错过。因此,他大手一挥,自是霸道地占了犁杖,让旁人指点着当了一回农夫。
其他官员一见,有那聪明的,第一时间抢过点种人的篮子,一边向无错的点种人讨教,一边跟在犁杖后头点种。紧接着是萧知县和于县辅,抢了活儿干。剩下的官员,别管愿意不愿意的,陈知府这位顶头上司都当起了农夫,他们哪敢不跟?于是,侯府的良田上便有了这样的景象,一群身穿官服的官员笨拙地、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干着农活儿。
青阳他们四个当时就眼露问号,不知道这是上演的哪一出?
卢先生笑眯眯的,心里却在暗骂:姓陈的,你个老狐狸,在场的官员全让你一锅涮了。
田地里的农人也傻掉了。为安全起见,干活儿的基本都离官员很远。但为了让视察的官员看清楚耕种过程,只选了侯府的五个自己人出来在官员的眼前干活儿。现在这五个人都被抢了活计,手足无错地充当“指导”,而官员大老爷们却在那里笨手笨脚地耕种(捣乱加祸害种子)!农人有的以为自己在做梦、有的以为是自己眼花。当然,也有人兴奋不已:这些官老爷太好了,居然还会干农活儿……
还别说,陈知府绝对不是在摆花架子。他极其认真地当了小半个时辰的农夫,一直干到中午快停工时间。五十多岁快六十的老头儿,面上虽有疲色但还精神的很,一看就是身体素质极好。萧知县和于县辅的面色也不错,正停下来擦汗。其他官员可就惨了,除了三四个形象保持的不错,其他人大都狼狈不已,官袍的边边角角沾了土屑不说,还脚下虚浮地被人扶出了田间。
众官员走入事先安排好的大帐中休息。大帐中桌子、圆杌子都是提前摆好的。
古管家安排好的小厮、丫鬟们立刻上前,递净面水的,递干布巾(或湿布巾)的,伺候众官老爷简单梳洗并整理仪容。尔后,又端上热茶或解暑的绿豆汤,小厮、丫鬟好一通忙活。
陈知府带着众官员休息片刻,喝了一碗绿豆汤,夸了一句这汤喝的舒服,传令回康溪镇。
卢先生自然极力挽留,表示离此不远的果蔬园已经准备好了酒席,请各位大人赏脸。青阳他们几个也上前,以晚辈的身份请求各位大人赏脸赴酒席。
陈知府拒绝了,说镇上的驿馆自会准备,不需侯府破费,并走的坚决。
送走了以陈知府为首的众官员,心惊胆战的吴管事和宋管事立在那里,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心说总算是把这群官老爷给送走了。这一个一个的,耽误正常活计不说,耕种质量又不能保证,可他们又不能指出来并制止,着实让他们的人为难了小半天。再者,这一群官老爷若是在地里累出个好歹来,事情可不好办。还好,没弄出在田间地头儿发病、晕倒之类的事情出来,老天保佑。
古管家立在周大夫身侧,“你没能派上用场,万幸。”若不是小姐细心地安排了周大夫过来,让周大夫在此坐镇,先前看着那群官老爷在地里随时会软倒架势,他绝不会那么淡定。
周大夫听了附和,“确实是万幸。”虽然他被请过来就是以防官老爷们的身体临时出状况的,但绝对没想到官老爷们会参与到耕种之中去。看着一群官老爷在地里左摆右晃的,他与侯府众人一样,着实捏了一把汗。为了在顶头上司面前表现,这群人倒是挺豁得出去。不用想,回去了自有赞美这些官员的折子递上去。
这时,古元宝走了过来,“爹、周叔叔,马车已经备好。”
古管家应了一声,对周大夫作了个请的手势,“我们也回吧!”
周大夫率先走过去,上马车。他的药箱由小药童背着。
古管家对留下的吴管事、张管事等人嘱咐了几句话,这才上马车,追前边的大部队去。
直到众官员回镇上的驿馆,也没传出哪位大人害病的消息时,坐立不安地等在府中的青舒才算真正地松了口气。当她听说众官员挽袖种地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真能添乱。若是一群官老爷在她家的地里累出个好歹来,算怎么回事嘛!今日之事,若是有人记恨到他们家人头上怎么办?
其实,她多虑了。或许有人当场或过后心里不舒服,但账也不会记到他们侯府头上。因为带着他们干活儿的人是陈知府,他们的顶头上司,又不是侯府的主人。再者,“辉州某某某官员爱民如子,亲临田间,与农人共同耕种话丰收……”的折子递上去,朝廷的嘉奖马上就下来了。而这某某某的一排名字之中包括自己的名字时,声誉有了、功名有了,谁还会记恨那相比而言的微末之事。反过来想,正是这微末之事让他们在仕途上风光了一把,太值当了。
日子悠悠地过,从春到夏,从夏到硕果累累的秋,再眼瞅着就是冬天了。天气一日比一日冷,可辉州大半的农人每日里喜气洋洋的。他们丰收了,他们今年的苞谷丰收了,亩产基本在两石到两石三斗之间。亩产六百斤到七百斤的苞谷,产量比往年高出一百至一百五六十斤不等。这些可都是金黄的粮食,是饱肚子的粮食。交了税粮后,自家留的粮食每亩比往年多剩一百至一百五六十斤,这全是救命的粮食啊!许多人喜极而泣。
整个冬天,农人们聚到一处说的话题主要就两个。一个是今年苞谷的产量。另一个是侯府小姐、少爷是救命的活菩萨,是粮仙。
因为这是件轰动的事,农人们喜气洋洋的表现又太过明显,再者上头很关心今年苞谷的产量问题。所以,当年有农官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调查过,最后得出结论:
良田种的苞谷亩产两斛(石)或两斛(石)以上不再是神话;中等田种的苞谷肥力跟得上又精心伺弄的离亩产两斛(石)也不远了,次等田种的苞谷上心伺弄还有一斛(石)三斗左右的收成。苞谷喳子或苞谷面,那都是饱肚子的保命粮食,对农人、平头百姓而言太重要了。上高度的说法是粮食是民之根本,又是国之根本之一。
经此一事,辉州地界无论是上层官员还是各个村庄的百姓,没一个不知道忠武侯府、以及忠武侯府小姐和小少爷的。在农人及平民百姓中,青舒姐弟成了神仙一样的人物。尤其是农人,慢慢的,将青舒姐弟当成农人的保护仙人。
农人第二年苞谷丰收的时候,听说某个村子里的一位老太太居然弄了供桌,供起了“粮仙”的画像。不用怀疑,老太太供的不是别人,正是青舒的画像。虽然画像与青舒本人的相貌有区别,而且是戴面纱的画像,但执笔人声称是在侯府田边亲眼见过“粮仙”的。当时“粮仙”脸上蒙着面纱,一身仙气儿地看着田里干活儿的农人们。因为有“粮仙”亲自看顾,所以那里的苞谷产量却是两石三斗至两石七斗。亩产七八百斤粮食,这就是粮仙的神力在保佑。
青舒并不清楚自己在农人眼中成了“粮仙”,更没有什么神力去保佑粮食高产。但,侯府苞谷平均亩产七八百斤却是事实,。没有现代的化肥,没有现代的各种农药的前提下,亩产七八百斤已经是很高产了,再想增产并不容易。
这两年青舒很忙,也很辛苦。她没有止步于眼前看似风光、实则获得的利润一般的种植苞谷之事。说句实话,无论古今,能在粮食上挣大钱的从来不是种植粮食的人,而是买卖粮食的商人。
不说别的,就看现代的粮农、果农、菜农。辛苦一年种了粮食、种植了果树、种了菜,但到了丰收的时节,卖粮难、卖果难、卖菜难的问题便时不时出现在电视新闻里。农民手中的粮食卖出去或许只有一块钱一斤,但经过商人之手运作到市场上,一现身,一斤米卖三四块钱是正常现象。
所以,青舒一手抓粮食种植、一手抓生意,力争聚拢更多的财富,为青阳、青灏的将来打造更稳固的发展后方。
青灏的身份特殊,此生注定要远离官场、远离仕途。但,这不会折了他飞翔的翅膀。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成为潇洒的文人墨客(如卢先生),可以成为商人(接府中生意),可以学医,可以成为像历史上的徐霞客一样的人物……世人皆言有三百六十行,其中总会有他喜欢的行当的。在远离官场、远离仕途的前提下,无论他选择什么行当,不做作奸犯科的事,青舒都会全力支持。
至于青阳。其实青舒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她不需要青阳一定要走上仕途、一定要混迹官场。她只要青阳考取一个世人看中的功名,然后恣意地活。这个时代也罢,中国的古代也好,有功名在身的人社会地位很高。她只要青阳得到这么一个保证社会地位的身份,然后做自己喜欢的做事,不必非得入官场。只是他现在太小,她自是不会提。当有一天他长大了,考取秀才、再考取了举人,她定会与他恳谈一番,将自己真正的想法说给他听。然后,他如果坚持入官场,她一样会支持到底。
赚足够多的银子,争足够保全全府人生命安全的好名声,青阳再考个功名回来,然后,青阳和青灏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必拘泥于太多世俗的规则。
她是个很普通的女子,没有野心、没有远大的抱负,努力在做的一切与普通人无异——一切为了家人。
——大安王朝启丰七年,春——
时光荏苒。古青舒和周伯彥自启丰四年正月初六一别,转眼间三载时光一晃而过。
忠武侯府小姐古青舒的悍名比之三年前更盛,且又多了一个名号,老姑娘,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在女子十五六岁便已嫁作人妇的时代,二十岁还没嫁出去的姑娘,不是老姑娘是什么?
当然,除了悍名、老姑娘之名以外,青舒在民间还有一个不想承认的名号,“粮仙”。
被冠上“粮仙”之名,青舒起初并不知清。直到去年冬天有个老汉带着儿女到侯府前磕头,嘴里念叨着谢“粮仙”庇佑,事情这才传到青舒本人的耳朵里。当时她整个人都傻掉了,反应过来后郁闷了好几天。她以前不信鬼神,可她穿越了啊!所以,她很怕被人叫成“仙”,然后折她的寿。她还没活够,她还要看着弟弟们成长起来,成长成参天大树呢!之后,更受打击的消息传来,说是某个村子修了个“粮仙”祠,春耕时拜一次,秋收时拜一次,过年时拜一次,还整的挺热闹,全村老少都会参加。
“粮仙”之名让人郁闷不说,这个悍名远播更让人郁闷,听说都传到京城去了。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去年春天,已经被扣上老姑娘帽子的青舒受邀去县城,跟着萧小姐萧兰出门去踏青。踏青期间,萧兰和小姐妹们扑蝴蝶扑的欢实,而青舒觉得无趣又不想扫她们的兴,于是坐在草地上看她们玩儿。萧兰她们玩儿的太投入,追着蝴蝶跑远了。青舒坐在草地上没动,身边只有小娟陪着。然后,来了三两个不长眼的纨绔,因为不认得青舒,也不清楚青舒是萧知县府上的客人,其中一个尖嘴猴腮的就要调戏青舒。
小娟自是不让,骂了几句。尖嘴猴腮的恼了,吩咐狗腿子把小娟弄走。小娟被两个狗腿子缠上,动上了手,一时顾不得青舒这边。尖嘴猴腮的伸手要摸青舒的脸,青舒赏了尖嘴猴腮的一嘴巴子。尖嘴猴腮的被打恼了,要抱住青舒。青舒摔了尖嘴猴腮的一个四仰八叉,接着狠踩了尖嘴猴腮的肚子三下。
当下,其他几个纨绔完全傻眼。青舒一个凌厉的眼神扫过去,没人敢上前。
这时,萧兰得信儿跑过来。十三岁的小姑娘彪悍着呢,将几个纨绔挨个儿骂得狗血淋头。之后,有心人一打听就知道了青舒的身份。然后,不知道是几个纨绔中的哪个干的,青舒的悍名在县城宣扬开来。之后七转八拐的,居然传到京城,当了娘的步语嫣特意写信来询问她详情。因为,京城的八卦圈都要把她传成三头六臂的女魔王了。
过后,青舒也没有郁闷多久,因为她太忙了,都没时间郁闷的。三年来,她种苞谷、种麦子、种高粱,还特意开了稻田种稻子,还试着在稻田里养鱼、养田螺。前年这么折腾的时候,没赔没赚。去年再折腾,效果不错,稻子有了、鱼有了,田螺也有了。
三年来,她的生意也在慢慢铺开,并建了四个作坊。
第一个作坊是酸菜作坊。腌酸菜是个季节性的活计,因而酸菜作坊生产的不仅是酸菜一项,还有制作各种腌咸菜一项。酸菜的腌制法已经流出去了,现在很多农妇都会自己腌酸菜,别的地方也出现了酸菜作坊,所以酸菜价格就下来了。但青舒每年的酸菜生意一直没有停过,因为酸的味道正又好,有不少老客户就认这个味道。腌菜生意也不差,一部分卖出去,一部分在自家小食铺消耗掉了。
第二个作坊是罐头作坊。青舒弄这个作坊,完全是为自家果园出产的果子着想。三四百亩地的果园,每年下来的水果不少,哪里那么容易卖掉。作成罐头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罐头别人不会做,另一方面是罐头保质期长又好吃。有步五哥作后盾并帮忙宣传,因此青舒的生意非常红火。
第三个作坊是腊肉作坊。新鲜肉有新鲜肉的味道,腊肉有腊肉的味道。青舒请到了一位手握秘制腊肉的独门方法的老汉。腊肉的味道独到,生意自然就火了。
第四个作坊是冰糕作坊。青舒作的冰糕,其实就是雪糕。她不敢直接用雪糕的名字,而且用冰糕两字也很贴切,没什么可担心的。冰糕作坊不同与其它作坊,它首要解决的就是冰冻问题。如此,青舒惦记许久的雪山之行成行。雪人的气候与别处不同,山上的积雪常年不化,且没有明显的春和秋,夏天也只有短暂的一个月。青舒找了关系,联系上当地驻军,得到批准后在雪山脚下建了冰糕作坊,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冰糕。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各个生意都慢慢上了轨道。这三年青舒挺累的,想休养一段时间再折腾。因此,她决定今年上半年哪里也不去了,就在家呆着。青阳他们也心疼她,古管家、苏妈妈也心疼她。于是,最近半个月她借着休养的名义天天睡懒觉。这不,都卯时(5:00—7:00)快过了,她还懒在床上不起。
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卯时快过了就是马上七点了,天早就大亮了。这懒床是有瘾的,被丫鬟催了三次青舒才懒洋洋地起床。好在肚子饿了,离了床她也不犯懒了,快速地梳洗好再享用早餐。
杏花已谢,正是桃花开满园的时节。占地千余亩地的果蔬园中,建有古香古色的四座府邸。东数第一个宅院是占地四十亩的忠武侯府。忠武侯府中有松、竹、梅、鹤、闲云五院。松院是青灏的居所。竹院是青阳的居所。梅院是陈乔江的居所。鹤院是洛小荣的居所。而闲云院是卢先生一家子的居所。除此之外,还建有果香轩,是青舒的居所。
果香轩是雅致的两层的楼阁。二楼,青舒临窗而坐,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窗外绽放的桃花。
有人轻扣屋门。
青舒眼睛盯着粉红的桃花,声音不轻不重地道,“进来。”
立春进屋走过来,在离着主子十来步远的地方停下,“禀小姐,有信到。还有,苏妈妈求见。”
青舒转过脸来,示意把信递上来。
立春上前,把信交到青舒手上,退后。
青舒点了点头,“请苏妈妈。”
立春答应一声,退了出去。
青舒把信收进袖子里,眼中染上几分甜蜜。
苏妈妈进来,行礼问安完毕,说道,“小姐,大公子派人传话过来,打算后日带着夫人与小小姐过府探望,问小姐方不方便?”
苏妈妈口中的大公子是指古青嘉,青舒大伯的长子。古青嘉当年得了青舒给的方便,顺利参加上了秋闱,并考取了举人功名。紧接着,又参加了第二年的春闱,考取了第一百九十八名的成绩,但未能参加殿试。自然,殿试中产生的状元、榜眼、探花等风光的名头自是与他无缘。即便如此,在全国学子中能考进前二百也算难得。
之后,古青嘉在地方上得了官职,很快过去上任。去年冬天,他得上司赏识,娶了上司的女儿为妻。两日前,他携新妻归乡探亲。而小小姐,是指古青嘉的女儿古慧。古慧虽不是古青嘉休掉的前妻陈氏所生,算不得嫡出,但因着祖母马氏的疼爱、亲爹古青嘉的重视,身为后娘的陆氏自是不敢怠慢。陆氏是个聪明的,紧跟婆婆、夫君的脚步,非常疼爱古慧,从而赢得了婆婆及夫君的欢心,小日子过的不错。
青舒这会儿听了苏妈妈的禀报,不假思索地说道,“赶巧,少爷们游历回来正在休养,暂时不离府,倒是方便一见。”
苏妈妈一听便明白了。小姐没有拒绝,就是答应了,愿意让少爷们与大公子接触。
青舒又道,“派人过去和少爷说一声,后天上午的时间空出来待客。”
苏妈妈应了,走前一脸的欲言又止。
青舒不解,“苏妈妈可是有话要说?”
苏妈妈终是忍不住,一脸忧色地低语,“小姐,您已经二十岁了。”说道二十岁时,声音低的几不可闻。她愁啊!彥公子走了三年多,一直不曾回来,也不派个媒人过来提前,把她家小姐晾在这里不管不问的,这算怎么回事?光有书信有何用,不见人,不见提亲的媒人上门,生生把她家如花似玉的小姐拖成了老姑娘。这世上最不缺嚼舌根的人,明面上不敢说道她家小姐,可背后没少传小姐的闲言碎语。
青舒听清了,可假装没听清,沉默不语。
关于小姐的婚事,苏妈妈可是愁坏了。她跟当家的私下嘀咕,当家的每次都让她不要多嘴,说什么小姐心里有数。唉!她苦命的小姐哟!当年遇上可恶的孙家,不得不退了亲事。后来遇上样样出色的周公子,又赶上夫人去逝,小姐不得不守孝,耽搁了谈婚论嫁的大事。后来小姐的守孝期过了,周公子却始终不见踪影,唉!她终是没忍住,小心翼翼地轻声问,“小姐,周公子什么时候派媒人过来提亲?”她心中忐忑,很怕周公子害了小姐,背着小姐在京中娶了娘子。
苏妈妈问的如此直白,青舒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苏妈妈以为小姐伤心了,暗骂自己老糊涂,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小姐放宽心,保不齐周公子正在来的路上,身边指不定带着几个媒人呢!”话毕,借口去见少爷,脚步匆匆地走了。
青舒无奈地笑了笑,支着下巴,继续看窗外绽放的桃花。周伯彥走的最初两年,京中形势严峻,她虽不曾亲见,但也知周伯彥的日子并不好过。每一步走的如履薄冰倒不至于,但其中艰险不言而喻。朝局不稳之时,又有敌国发动战事,真可谓内忧外患齐发,皇帝可是焦头烂额了很长一段时间。
直至去年入秋时,京中传来消息,太后大病。皇帝亲赴皇家寺庙焚香拜佛,为太后祈愿。秋末,京中有传言,太后病情加重。入冬时,太后终于去了。大安国境内一个月不得有丝竹之声、不得有饮酒作乐之举。
在此期间,僵持了一年多的战事终于有了变化,前方频频传来捷报。最后,大安王朝的大军向敌国推进了一百多公里,夺得对方三座城池。一个半月前,敌国投降。战事结束,战后谈判开始。这场战事持续了两年零一个月,耗资巨大。明面上,她捐给朝廷五万石粮食,卖给朝廷十五万石粮食。在暗里,她秘密为朝廷耕种千顷良田两年,扩充国家粮仓储备。当然,这不是指她带人过去种千顷良田,而是她暗中安排人手给予技术支持,并扰乱某些人的视线。
当时的作操是这样的:
青舒避开身边人,通过周伯彥分别在另外五个州种植了大面积的田地,总数近千顷。
明面上,是周伯彥的几个好友买下了大面积的土地,然后听说周伯彥认得能保粮食高产的神仙一样的人物,便把地甩给了周伯彥。周伯彥推托不掉,种植之事甩给了手下操心。周伯彥的手下都忙,没有精力打理,便将地租给了五个所属地的有意向的员外郎。
有心人细查,查出这些土地的主人不仅是周伯彥的好友,还是南方某大员的公子在外边暗中置的土地,明摆着是日后兄弟争家产时给自己留的后手。这人把地甩给周伯彥,一是为掩人耳语,二是为寻求彥公子的庇护。
有能力的再深了挖,竟挖出地的主人并不是彥公子的好友,但此人寻求彥公子的庇护是真。既是有求与人,自是要拿东西出来示好的。此人左思右想,最后想出个主意,将地的三分之一双手奉上。彥公子拒绝了,并不接受。此人使尽手段,最后彥公子答应为他打掩护,却不要他的地,只要五年内每年上交土地产出的三成给彥公子便可。
以为得知真相的人终于消停了。不涉及自身利益,其中事由又影响不到自己身上,盯着彥公子的人们纷纷转开了视线。
在这些虚实难辨的“内幕”中,青舒参与其中的身影始终不被人所知。而了解真正内幕的青舒是不管这些的。她心知靠牢皇帝这棵大树,自己做好份内事便成。因而趁冬季她便不动声色地挑好人派出去,传播种粮新法与心得,给予细致的技术指导。如今战事结束,而那五个地方的人经过两年早已纯熟地掌握了种植技巧,她估计可以功成身退了。
青舒取出先前放进袖子里的信打开来看。果然如此。周伯彥用只有他们俩个能懂的方式,隐晦地在信中告知她,她可以功成身退了。她不懂政治,不会玩弄权术,唯一能帮到周伯彥的地方便是种粮食。能为自己的国家出一份力,她觉得很高兴。
大安国的内忧外患基本已除。他,快回来了吧!
青舒不由弯了嘴角,心里暗道:哼,这三年的账我会好好跟你算的。
她在康溪镇,周伯彥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他们三年多未见,离别的第一年只通了三封信;第二年、第三年才又像以前那样鸿雁传书频繁起来。就因为第一年那仅有的三封信,让她难受了一年、胡乱猜测了一年。
期间,步语嫣来信告状,告周伯彥有移情别恋的迹象,让青舒进京教训周伯彥。
当时京城里消息灵通的人都在说,彥公子心系古姓小姐的传闻是真,但彥公子不会娶其为正妻。皆因古小姐失去双亲,府中无一长辈,乃不详之女。这样的女子,权贵高门自不会迎其为正妻,只能为侧夫人。右相有一孙女芳龄十五,正是貌美如花的年纪。彥公子对此佳人一见倾心不说,右相也有意将孙女许配给彥公子。如今,彥公子和右相府的孙小姐虽然还没有正式订亲,但双方已达成了一定的默契,订婚、成亲是早晚的事。
青舒和周伯彥本就两地相隔,加上周伯彥反常的基本不给青舒写信了。青舒再得了这样的消息,心中自是有所怀疑,心里不舒服极了,很是难受了一阵。然后她就拿了赐婚密旨出来偷偷看,并告诫自己传言当不得真,十之*周伯彥在故意制造烟雾弹,正在筹划什么。而且,一直不见安荣舟秘密来取赐婚密旨,她心中略定。
到了第二年,他们两人又恢复了频繁的鸿雁传书。周伯彥在信中诚恳道歉,并向她解释了故意疏远她的因由。又暗点她一句,收好保证他们日后幸福的宝贝。
保证他们日后幸福的宝贝能是什么?自然是赐婚密旨。他这是在告诉她,先前离开时交待的那句话已经作废。
青舒回忆着离别的三年内发生的种种,继续欣赏院中开的正盛的桃花。
正这时,小娟来报,前院有客到,而且这个客还是个媒婆。
媒婆?青舒吃了一惊。因着她悍女的名声,还有一个糊弄人的侯府小姐的名头,当然还得加一个老姑娘的名号,从去年开始媒婆一直不曾踏进侯府半步。今天居然有人不畏她悍名、老姑娘之名,居然请媒婆上门了,稀奇的很。左右无事,去会会也无妨。
小娟亦步亦趋地跟在青舒身侧,神秘兮兮地小声问,“小姐,会不会是彥公子请的媒婆?”
青舒脚下的步子一顿,“你想多了。”然后继续走。周伯彥人还在京城,哪里会有他请的媒婆上门。再者,若是他请的媒婆,那动静一定会闹很大,哪里会这样不声不响的上门来!
快走到前院时,遇上了正在练拳脚的洛小荣。洛小荣见了姐姐,拳脚也不练了,颠颠儿跟上。
这时,苏妈妈脚步匆匆地走来。见到青舒,她一脸急切地拦住青舒的去路,“回去,小姐,您回去,千万别去前头的会客厅。”
青舒诧异,“苏妈妈,出什么事了?这都急出汗了?”
苏妈妈只是拦,一时不知如何解释。
这下更是勾起了青舒有好奇心,“到底怎么了?不说清楚,我自己过去看。”
“哎,哎,小姐别,小姐您别。”苏妈妈搓了搓手,在原地急的直转。
青舒盯着她,等着听理由。
苏妈妈见不解释是不成了,于是小声说道,“是孙家的夫人和大公子带媒婆上门了。”
青舒眨了眨眼,“孙家?谁啊?我认得吗?”
苏妈妈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自己这是没解释清楚,忙压低声音说道,“被您退了婚的孙家。那张氏脸皮厚的很,无论妈妈如何挤兑,硬是坐着不走,坚持要见小姐本人。”
小娟眼睛瞪的大大的,大喊一声,“什么?不要脸的孙家竟敢从京城追到这里来?臭不要脸的,我去凑他们。”说着,挽了袖子就要冲去凑人。
苏妈妈那个气,“哎哟,你个臭丫头,”她一把拉住小娟,“嚷嚷什么嚷嚷?闭嘴。”
小娟有点蒙了,“苏妈妈,你干嘛不让我去凑人?”
苏妈妈拿手指使劲儿戳了小娟的额头一下,“边儿站着去,有你什么事?”然后舍了小娟,一脸担心地看着青舒,“小姐咱不气,咱不伤心。您回去歇着,妈妈这就找人将他们撵出去。”然后一脸忿忿地唠叨,“真是晦气,赶巧门房今日当值的不是蔡铁牛,这才给了那对母子钻空子的机会。还有管家,什么时候出门办事不好,偏巧今天出去了。回来定要好好收拾他。”
青舒扑哧一声笑了,“苏妈妈别急,那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人。我何需生气?又何需伤心?走,陪我过去会会张氏。也不知她涨没涨本事?”说罢,收了脸上笑,侧身,越过苏妈妈便走。
苏妈妈张了张嘴,终是没再多言,赶紧跟了上去。
洛小荣紧跟住青舒。因为他意识到,今天姐姐似乎要教训坏人。
走在最后头的小娟看到不远处经过的初一,眼睛一亮,飞奔过去拉住初一嘀咕了几句什么,然后忙去追青舒。
而初一愣了愣,反应过来后撒丫头往松院的方向跑去。途中遇到洛三,还喊了一句,“有坏人,快去前院会客厅保护小姐。”
洛三“咦”了一声,转眼间消失了身影。
苏妈妈进来,行礼问安完毕,说道,“小姐,大公子派人传话过来,打算后日带着夫人与小小姐过府探望,问小姐方不方便?”
苏妈妈口中的大公子是指古青嘉,青舒大伯的长子。古青嘉当年得了青舒给的方便,顺利参加上了秋闱,并考取了举人功名。紧接着,又参加了第二年的春闱,考取了第一百九十八名的成绩,但未能参加殿试。自然,殿试中产生的状元、榜眼、探花等风光的名头自是与他无缘。即便如此,在全国学子中能考进前二百也算难得。
之后,古青嘉在地方上得了官职,很快过去上任。去年冬天,他得上司赏识,娶了上司的女儿为妻。两日前,他携新妻归乡探亲。而小小姐,是指古青嘉的女儿古慧。古慧虽不是古青嘉休掉的前妻陈氏所生,算不得嫡出,但因着祖母马氏的疼爱、亲爹古青嘉的重视,身为后娘的陆氏自是不敢怠慢。陆氏是个聪明的,紧跟婆婆、夫君的脚步,非常疼爱古慧,从而赢得了婆婆及夫君的欢心,小日子过的不错。
青舒这会儿听了苏妈妈的禀报,不假思索地说道,“赶巧,少爷们游历回来正在休养,暂时不离府,倒是方便一见。”
苏妈妈一听便明白了。小姐没有拒绝,就是答应了,愿意让少爷们与大公子接触。
青舒又道,“派人过去和少爷说一声,后天上午的时间空出来待客。”
苏妈妈应了,走前一脸的欲言又止。
青舒不解,“苏妈妈可是有话要说?”
苏妈妈终是忍不住,一脸忧色地低语,“小姐,您已经二十岁了。”说道二十岁时,声音低的几不可闻。她愁啊!彥公子走了三年多,一直不曾回来,也不派个媒人过来提前,把她家小姐晾在这里不管不问的,这算怎么回事?光有书信有何用,不见人,不见提亲的媒人上门,生生把她家如花似玉的小姐拖成了老姑娘。这世上最不缺嚼舌根的人,明面上不敢说道她家小姐,可背后没少传小姐的闲言碎语。
青舒听清了,可假装没听清,沉默不语。
关于小姐的婚事,苏妈妈可是愁坏了。她跟当家的私下嘀咕,当家的每次都让她不要多嘴,说什么小姐心里有数。唉!她苦命的小姐哟!当年遇上可恶的孙家,不得不退了亲事。后来遇上样样出色的周公子,又赶上夫人去逝,小姐不得不守孝,耽搁了谈婚论嫁的大事。后来小姐的守孝期过了,周公子却始终不见踪影,唉!她终是没忍住,小心翼翼地轻声问,“小姐,周公子什么时候派媒人过来提亲?”她心中忐忑,很怕周公子害了小姐,背着小姐在京中娶了娘子。
苏妈妈问的如此直白,青舒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苏妈妈以为小姐伤心了,暗骂自己老糊涂,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小姐放宽心,保不齐周公子正在来的路上,身边指不定带着几个媒人呢!”话毕,借口去见少爷,脚步匆匆地走了。
青舒无奈地笑了笑,支着下巴,继续看窗外绽放的桃花。周伯彥走的最初两年,京中形势严峻,她虽不曾亲见,但也知周伯彥的日子并不好过。每一步走的如履薄冰倒不至于,但其中艰险不言而喻。朝局不稳之时,又有敌国发动战事,真可谓内忧外患齐发,皇帝可是焦头烂额了很长一段时间。
直至去年入秋时,京中传来消息,太后大病。皇帝亲赴皇家寺庙焚香拜佛,为太后祈愿。秋末,京中有传言,太后病情加重。入冬时,太后终于去了。大安国境内一个月不得有丝竹之声、不得有饮酒作乐之举。
在此期间,僵持了一年多的战事终于有了变化,前方频频传来捷报。最后,大安王朝的大军向敌国推进了一百多公里,夺得对方三座城池。一个半月前,敌国投降。战事结束,战后谈判开始。这场战事持续了两年零一个月,耗资巨大。明面上,她捐给朝廷五万石粮食,卖给朝廷十五万石粮食。在暗里,她秘密为朝廷耕种千顷良田两年,扩充国家粮仓储备。当然,这不是指她带人过去种千顷良田,而是她暗中安排人手给予技术支持,并扰乱某些人的视线。
当时的作操是这样的:
青舒避开身边人,通过周伯彥分别在另外五个州种植了大面积的田地,总数近千顷。
明面上,是周伯彥的几个好友买下了大面积的土地,然后听说周伯彥认得能保粮食高产的神仙一样的人物,便把地甩给了周伯彥。周伯彥推托不掉,种植之事甩给了手下操心。周伯彥的手下都忙,没有精力打理,便将地租给了五个所属地的有意向的员外郎。
有心人细查,查出这些土地的主人不仅是周伯彥的好友,还是南方某大员的公子在外边暗中置的土地,明摆着是日后兄弟争家产时给自己留的后手。这人把地甩给周伯彥,一是为掩人耳语,二是为寻求彥公子的庇护。
有能力的再深了挖,竟挖出地的主人并不是彥公子的好友,但此人寻求彥公子的庇护是真。既是有求与人,自是要拿东西出来示好的。此人左思右想,最后想出个主意,将地的三分之一双手奉上。彥公子拒绝了,并不接受。此人使尽手段,最后彥公子答应为他打掩护,却不要他的地,只要五年内每年上交土地产出的三成给彥公子便可。
以为得知真相的人终于消停了。不涉及自身利益,其中事由又影响不到自己身上,盯着彥公子的人们纷纷转开了视线。
在这些虚实难辨的“内幕”中,青舒参与其中的身影始终不被人所知。而了解真正内幕的青舒是不管这些的。她心知靠牢皇帝这棵大树,自己做好份内事便成。因而趁冬季她便不动声色地挑好人派出去,传播种粮新法与心得,给予细致的技术指导。如今战事结束,而那五个地方的人经过两年早已纯熟地掌握了种植技巧,她估计可以功成身退了。
青舒取出先前放进袖子里的信打开来看。果然如此。周伯彥用只有他们俩个能懂的方式,隐晦地在信中告知她,她可以功成身退了。她不懂政治,不会玩弄权术,唯一能帮到周伯彥的地方便是种粮食。能为自己的国家出一份力,她觉得很高兴。
大安国的内忧外患基本已除。他,快回来了吧!
青舒不由弯了嘴角,心里暗道:哼,这三年的账我会好好跟你算的。
她在康溪镇,周伯彥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他们三年多未见,离别的第一年只通了三封信;第二年、第三年才又像以前那样鸿雁传书频繁起来。就因为第一年那仅有的三封信,让她难受了一年、胡乱猜测了一年。
期间,步语嫣来信告状,告周伯彥有移情别恋的迹象,让青舒进京教训周伯彥。
当时京城里消息灵通的人都在说,彥公子心系古姓小姐的传闻是真,但彥公子不会娶其为正妻。皆因古小姐失去双亲,府中无一长辈,乃不详之女。这样的女子,权贵高门自不会迎其为正妻,只能为侧夫人。右相有一孙女芳龄十五,正是貌美如花的年纪。彥公子对此佳人一见倾心不说,右相也有意将孙女许配给彥公子。如今,彥公子和右相府的孙小姐虽然还没有正式订亲,但双方已达成了一定的默契,订婚、成亲是早晚的事。
青舒和周伯彥本就两地相隔,加上周伯彥反常的基本不给青舒写信了。青舒再得了这样的消息,心中自是有所怀疑,心里不舒服极了,很是难受了一阵。然后她就拿了赐婚密旨出来偷偷看,并告诫自己传言当不得真,十之*周伯彥在故意制造烟雾弹,正在筹划什么。而且,一直不见安荣舟秘密来取赐婚密旨,她心中略定。
到了第二年,他们两人又恢复了频繁的鸿雁传书。周伯彥在信中诚恳道歉,并向她解释了故意疏远她的因由。又暗点她一句,收好保证他们日后幸福的宝贝。
保证他们日后幸福的宝贝能是什么?自然是赐婚密旨。他这是在告诉她,先前离开时交待的那句话已经作废。
青舒回忆着离别的三年内发生的种种,继续欣赏院中开的正盛的桃花。
正这时,小娟来报,前院有客到,而且这个客还是个媒婆。
媒婆?青舒吃了一惊。因着她悍女的名声,还有一个糊弄人的侯府小姐的名头,当然还得加一个老姑娘的名号,从去年开始媒婆一直不曾踏进侯府半步。今天居然有人不畏她悍名、老姑娘之名,居然请媒婆上门了,稀奇的很。左右无事,去会会也无妨。
小娟亦步亦趋地跟在青舒身侧,神秘兮兮地小声问,“小姐,会不会是彥公子请的媒婆?”
青舒脚下的步子一顿,“你想多了。”然后继续走。周伯彥人还在京城,哪里会有他请的媒婆上门。再者,若是他请的媒婆,那动静一定会闹很大,哪里会这样不声不响的上门来!
快走到前院时,遇上了正在练拳脚的洛小荣。洛小荣见了姐姐,拳脚也不练了,颠颠儿跟上。
这时,苏妈妈脚步匆匆地走来。见到青舒,她一脸急切地拦住青舒的去路,“回去,小姐,您回去,千万别去前头的会客厅。”
青舒诧异,“苏妈妈,出什么事了?这都急出汗了?”
苏妈妈只是拦,一时不知如何解释。
这下更是勾起了青舒有好奇心,“到底怎么了?不说清楚,我自己过去看。”
“哎,哎,小姐别,小姐您别。”苏妈妈搓了搓手,在原地急的直转。
青舒盯着她,等着听理由。
苏妈妈见不解释是不成了,于是小声说道,“是孙家的夫人和大公子带媒婆上门了。”
青舒眨了眨眼,“孙家?谁啊?我认得吗?”
苏妈妈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自己这是没解释清楚,忙压低声音说道,“被您退了婚的孙家。那张氏脸皮厚的很,无论妈妈如何挤兑,硬是坐着不走,坚持要见小姐本人。”
小娟眼睛瞪的大大的,大喊一声,“什么?不要脸的孙家竟敢从京城追到这里来?臭不要脸的,我去凑他们。”说着,挽了袖子就要冲去凑人。
苏妈妈那个气,“哎哟,你个臭丫头,”她一把拉住小娟,“嚷嚷什么嚷嚷?闭嘴。”
小娟有点蒙了,“苏妈妈,你干嘛不让我去凑人?”
苏妈妈拿手指使劲儿戳了小娟的额头一下,“边儿站着去,有你什么事?”然后舍了小娟,一脸担心地看着青舒,“小姐咱不气,咱不伤心。您回去歇着,妈妈这就找人将他们撵出去。”然后一脸忿忿地唠叨,“真是晦气,赶巧门房今日当值的不是蔡铁牛,这才给了那对母子钻空子的机会。还有管家,什么时候出门办事不好,偏巧今天出去了。回来定要好好收拾他。”
青舒扑哧一声笑了,“苏妈妈别急,那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人。我何需生气?又何需伤心?走,陪我过去会会张氏。也不知她涨没涨本事?”说罢,收了脸上笑,侧身,越过苏妈妈便走。
苏妈妈张了张嘴,终是没再多言,赶紧跟了上去。
洛小荣紧跟住青舒。因为他意识到,今天姐姐似乎要教训坏人。
走在最后头的小娟看到不远处经过的初一,眼睛一亮,飞奔过去拉住初一嘀咕了几句什么,然后忙去追青舒。
而初一愣了愣,反应过来后撒丫头往松院的方向跑去。途中遇到洛三,还喊了一句,“有坏人,快去前院会客厅保护小姐。”
洛三“咦”了一声,转眼间消失了身影。
青舒转过脸来,示意把信递上来。
立春上前,把信交到青舒手上,退后。
青舒点了点头,“请苏妈妈。”
立春答应一声,退了出去。
青舒把信收进袖子里,眼中染上几分甜蜜。
古管家上前一一见礼,“见过大少爷。”“见过陈少爷。”“见过五公子。”
步五步飞鹄依旧是那个英俊儒雅的五公子。他眼睛扫过地里劳作的千余人说道,“青舒妹妹做事就是与众不同,呵呵……”他心忖:青舒若是个男子,必能成就一番大业,前途无量。可惜了,只因是女子,自己无法走上仕途,只能以自己的方式为青阳一点一滴地博美名、谋前程,为青阳将来走上仕途做准备。
青阳听出步五哥的语气里透着对姐姐的赞誉之情,立马一脸自豪地接道,“那是自然。”
陈乔江不理他们,只是东张西望地寻找青舒的身影,“姐姐人呢?不是说姐姐来了这边吗?”他们先回了府,得知姐姐去了庄子上,便赶去了庄子。庄子上的人又说姐姐在这边,他们二话不说便找到了此处。
古管家忙道,“回陈少爷,小姐在主帐,老奴已派人去请了。”
正这时,派去请青舒的小厮回来了,禀报说小姐去了东边的草地散步,已派人去寻了。他倒是机灵,没直接说小姐是去挖野菜了。
步五听了,说道,“我们也过去散散步。走,前边带路。”
青阳和陈乔江自然没意见。青阳离家已有十一日,自然着急见到姐姐的人。
小厮欲言又止。他有心阻止,却一下想不到阻止的好借口。再者,古元宝已先一步去寻小姐送消息了,应该无碍。如此,他便打消了阻止的主意。
古管家倒也没多想,亲自在前带路,往东边的草地走去。从他们这个方向往东边的草地看过去,前方一千米左右的距离有几排阻挡视线的错落而杂乱的高大树木与几丛灌木丛。所以,树的另一边到底是什么情况,他们是看不到的。
再说青舒、青灏和洛小荣。他们挖野菜挖的正高兴,于是随着野菜的分布越走越远。他们身边不仅有挖野菜的主力小娟、立春两个丫鬟,还有护卫洛三与付欢跟随。因此,谁也不担心安全问题,自然放心地往远处走。当古元宝找来时,他们带出来的三个小篮子每一个差不多都装了小半篮子的野菜。一篮子装的是荠菜、一篮子装的是蒲公英、一篮子装的是苋菜。
春季吃新鲜采摘的鲜嫩的荠菜与蒲公英可清热解毒,对人体非常有益。自然,这清热解毒的作用是野生的最佳。也有人说这两样野菜最适合三高人群食用。青舒虽不是三高人群,也不是多爱吃野菜,但她注重它们对人体的益处。
因此,自来到这个时空开始,每年春季她都带头吃些鲜嫩的野菜。青阳自然有样学样,习惯了跟着姐姐吃些野菜。后来的青灏也罢、洛小荣也好,也都有了这个好习惯。现在只有陈乔江吃不惯野菜,但每次还是会跟着吃几口的。
青舒突然想到,每年吃的都是凉拌野菜,去年还试过野菜沾大酱的吃法,倒是从未做过馅儿。做个野菜猪肉馅儿的包子或馅饼应该不错,可以试试。她看了眼挖到的野菜的量,开水烫一下估计就没多少了,做馅儿肯定不够。于是,她一边将挖野菜的弯柄小刀交给小娟,一边吩咐,“你和立春留下,荠菜和蒲公英挖满篮子再回去。”
小娟答应一声,继续和立春挖野菜。
青舒拍了拍手,带着青灏、洛小荣往回走。古元宝、洛三和付欢三人跟在他们左右。
这时,步五他们一行人正好转过几排树木,已经进入视线。双方之间大概有一千二三百米的距离,不算远。陈乔江一边挥手,一边往前跑。
洛小荣喜笑颜开地舍了青舒,嘴里喊着“青阳哥哥”跑过去。
待双方走到一处,互相见过礼,陈乔江假装生气地抓住洛小荣,“好你个洛小荣,眼里只有你的青阳哥哥,居然敢无视我这个大哥,看我不揍你的……”洛小荣喊着救命往青阳身后躲。立刻的,四兄弟打闹成一团。
青舒也不阻止,也不急着追问青阳提前大半天回来的缘由。先前官差来传话,说卢先生带着学生青阳、陈乔江与陈知府同行,最迟傍晚到达康溪镇。不想,青阳却在上午辰时不到便回来了,还赶到了地里。步五的到来也是个意外。前两天收到的消息表明,步五一直在京城,近来没有回锦阳城的打算。也不知卢先生是否依原定行程与陈知府同行?
青舒看着步五,笑问,“五哥,家里可一切安好?”
步五的笑容不浓不淡,堪称君子如玉。“劳妹妹记挂,家里一切安好。”相识也有两年多的时间,他发现青舒真心亲近一个人时,遇到时喜欢问“家里可一切安好?”。当青舒不是真心亲近一个人、或关系只有点头之交时,遇到人时她只会出于礼貌问“府中可一切安好?”。
青舒听了笑弯了眉眼,“语嫣是不是有喜了?”
步五挑眉,不动声色地问道,“舒妹妹怎么知道的?难道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不成?”被他们七兄弟捧在手心里的小妹十日前才诊出喜脉。小妹写给青舒的报喜的信还在他怀里揣着,青舒是如何知道的?
这是确定语嫣有喜了!有了准信儿,青舒眼中的笑意更浓了,“哪里有什么未卜先知的本事!先前语嫣来信,信中写了许多话,写近来她的身子不舒服,容易疲劳,还食欲不佳,时不时会无端心情不好。我起初很是担心,立刻写了回信着人送往京城,让她好生看大夫。过后我又问过周大夫。周大夫便要我安心,说十之六七是有喜了。”
步五听了,无奈地摇头失笑,“语嫣那丫头,真不知该说她什么好!”身子不适,自己家人在跟前不说,居然写信告知了千里之外的青舒。不省心的丫头!
青舒听出步五话里有话,不由追问,“怎么了?”
步五气闷地叹了口气,“她有心将身子不适的事写到信里,让千里迢迢的你知道,却瞒着家人不说,还瞒的挺紧。那段时日,她正跟妹婿闹脾气,见天儿的不好好吃饭,今天要吃这个酒楼的招牌菜、明天要吃那个胡同摆出来的这个、那个的,还非得让妹婿亲自去给她买。妹婿买回来了,她吃上一两口又觉得味道不对,不肯再下口,还说妹婿欺负她。你不知道,她可把妹婿折腾的够呛,就是不提自己身子不适,只管闹小脾气。大家都以为她闹小脾气,在故意折腾妹婿,谁能想到其他!家里也好,妹婿那边也罢,都宠着她、哄着她,哪个忍心斥责她。妹婿也是个好的,千方百计哄着她,任她闹。”
说到此处,他又一脸宠溺神情地道,“我看不过,训了她几句。她立马哭得跟个花猫似的。这事儿转眼工夫就让家里人知道了,害得我被祖父祖母整整训斥了一个多时辰。之后爹娘又训斥了我半个时辰。都嫁做人妇了,一点都不长心,依然像个闹脾气的小孩子一样,简直就是个笨蛋。还好妹婿是个细心的,看出她不对来,便找了大夫准备给她看看。她倒好,又是闹了一番,就是不肯看大夫。”
青舒听的抽了抽嘴角。心中暗想:步语嫣你好样的,挺会折腾古瑞星这个古代版好老公。还有步五哥,虽然你说你训了语嫣,可依你妹控体质,你要说你对语嫣好言相劝了一番我信,但要说训了语嫣本姑娘坚决不信。步五哥,你说你被祖父祖母及爹娘训斥了,我怎么看不到你一丁半点受“委屈”的模样,反倒觉得你被训的很“幸福”!
步五自是不知青舒心中所想,“好在小妹尊敬长辈,不敢在长辈面前胡闹。长辈说身子不适就得看大夫,不可讳疾忌医。她这才乖乖看大夫。呵呵……这喜脉一经诊出,小妹她整个人都傻掉了。之后小妹乖的不得了,长辈们说什么就是什么,老老实实的正在安心养胎。”
青舒笑着说恭喜,心中不由羡慕步语嫣的好命。语嫣家世好,得长辈宠爱,还有七个护短的兄长在侧。在这样的条件下语嫣不仅没长歪,还嫁得好人家。往后,只要步家或古家任一一家不倒,语嫣便活的一生无忧。
说罢步语嫣的事情,步五对田间热火朝天的耕作景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步五哥好不容易来了一趟,青舒自不会扫他的兴。她嘱咐青阳、青灏、陈乔江好生陪着步五,自己则叫回了挖野菜的小娟、立春,并带上洛小荣和古管家等人先一步回府。
此地侯府有六千亩良田,成片种植,动用了一百余头耕牛,上千人的劳动力,劳动场景十分可观。青阳虽离家十多日,但田里的事情心中有数。一方面是因为姐姐的春耕计划书是他操刀写的,另一方面是家里的大事小情姐姐每隔一日便差人告知于他。
步五背着手不紧不慢地走在地头儿上,“这人可不少,有一千吗?”
青阳答,“有,有一千。”说罢,他侧头看向跟在侧后方的古元宝,“今日参与耕种者具体是多少人?”
古元宝回道,“回大少爷,今日足有一千一百二十八人。”昨日参与劳动的壮劳力是九百多人,今天的人数比昨日足足多了二百人。明天是耕种的最后一天,估计参与劳动的人数还得增加,预计增加人数在一百至一百五之间。
步五听了,看着青阳笑言,“你姐姐确实能折腾。”别说高门大户,一般手中田地超过五百亩的,基本都会佃出大部分土地,每年收租便可。青舒倒好,手里已有一万五千亩良田、一个百茂庄、一个果蔬园、还有正在开荒中的两块儿土地,田地总数差不多达到了两顷。两顷地可不是小数目,她却是一亩地都没有佃出去,全部在自己耕种。
他不由好奇地问道,“大部分劳力可是雇的?”他昨日才回锦阳城,从手下嘴里听说了陈知府明日要来侯府田地里视察春耕事宜,也听说了侯府今春要教给农人高产苞谷的种植术。具体的,倒是不清楚。
青阳冲着步五笑,“不是,没有雇人。”
步五很是意外。没有佃农,也没有雇人,侯府自己肯定没有这么多干活儿的人,难道这些人是来帮工的不成?即便是来帮工的,这人数实在是多了点。
青阳便开始解说,如有遗漏青灏便从旁补充。一旁又有管事、古元宝等人在。小半个时辰后,步五终于弄清了眼前的耕种盛况。
这一千一百二十八人的劳动力,自然不可能全是侯府的自己人,也不能说是来帮工的。他们由三批人手组成。
第一批人手:
百茂庄处吴管事只抽调了得力的十个人过来。这十个人到了此处,立刻身担临时小管事一职,每人手底下分得五十人,他们要严格管理各自分得的这五十人。自然,分到他们手底下的人均是外人,即报名来学习苞谷种植法儿的人。(注:最初的八十亩田庄加上买来后去年已经开荒成功的一百多亩的次田,是由吴管事吴榔头全权负责管理的。为方便称呼及管理,青舒将这片儿正式取名为百茂庄,依然由吴管事负责。)
负责果蔬园的张管事,从果蔬园抽调了六十人过来支援,只老弱妇孺及十来个青年人留守果蔬园。这六十人中,部分也被任命为临时小管事,同样每人手底下会被分去五十个外人。(注:青舒为千亩荒地改名为果蔬园,只因荒地不再是荒地,变成了果园与菜园。这里,后边的小山头上已经陆续植满了适应小山头儿土壤的各种果树及可当建筑材料的树木;小山头下也已经发展出了三百亩的果园,又有大面积的菜园以及去年建设的房舍。此地,又有新侯府在设计建造当中。去年规划建造到一半的府邸也被纳入其中,新侯府不仅占地面积扩大了,总体设计方案更加完善。原定的冬日取暖的土暖设施改为地龙。新侯府预计夏末完工、秋初入住使用。)
还有三百四十三人的退伍兵。这些人是由一个三十出头的名为薛恩的络腮胡男人十天前带来的。青舒会留下薛恩及薛恩带过来的退位兵,原因只有一个,薛恩手里拿着周伯彥的亲笔推荐信。这事,周伯彥正月走前跟青舒打过招呼,要青舒帮忙为这些人安排活计。青舒事先有了心理准备,因此当人一到,她不曾有丝毫迟疑地便把所有人都留下了。她正需要大批做农事的劳动力,因而很容易就安排下了这三百多号人,并与他们签下了三年的用工契约。
以上百茂庄的十人,果蔬园的六十人,再加上薛恩带领的三百四十三人,这便成了侯府的自己人,组成三方成员中的第一批人手。张管事、宋管事(新提拔上来的)、古元宝做为管理人员,不在劳动力名单之中。被调来负责炊事的娘子军们也不在劳动力名单之中。
地里劳作的千余人除去以上人员,剩下的人就是来向侯府取经的第二批人手和侯府用来换工的第三批人手。
第二批人手:
向侯府“取经”,这个“经”自然是关于苞谷的种植术。侯府已经提前声明过,只要是农人,只要是大安朝的农人,都可以向侯府取这个种苞谷的新“经”。侯府虽不收传授种植术的费用(即银两),但有一样,来取经的人得干活儿,得一边跟着学种苞谷的方法,一边参加侯府的耕种活计。
民以食为天。侯府此举,是利于农民、利于民生发展的功在千秋的大计,官府很是重视。康溪镇衙门口、镇门口,关于侯府免费教授农人种植高产苞谷的告示一经贴出,轰动整个康溪镇。里正、各村村长带着村民纷纷涌至康溪镇打听消息。侯府此举,不仅在康溪镇造成了轰动,就是整个德县、整个辉州都轰动了。
因有官府介入其中,又有辉州最高长官陈知府全力支持,各地官衙迅速且有效地组织好了参加学习的各地村民。官府公文有规定,每个村子最多只能派出三名庄稼好手代表各自的村子参加这次的学习活动。这些人学好了,回去再教各自村子的村民。如此,由辉州各地官府组织来的农人达到了六七百号人。这还不包括康溪镇本地的。
康溪镇本镇范围内的村子,经青舒点头,限定人数从三改为五。如此,又有了百来号人。突兀的是,孙家村被排除在外,一个名额都没拿到。对此,附近村屯的人却没一个觉得意外的,镇府衙的差官保持了沉默。实在是孙家村的孙家族人太能作,总干得罪人的事,尤其不止一次地得罪过侯府。
第三批人手:
附近村屯的农人,侯府允许以工换工。顾名思义,附近村屯的百姓可以出工帮忙侯府春耕,过后可免费使用侯府的耕牛。换工标准是:壮劳力帮工两天,可免费使用一头耕牛一天。每日限定换工人数为五十。农人养得起牛的极少,有的村子整个村子都没有一头牛。因此,侯府的以工换工大受农人欢迎。前来换工的人很多,后头还有不少报名后正在排队中的。
且不说今日参与春耕的壮劳力,听说不少富户府上的管家或田庄上的管事今日来找过古管家。这些人找古管家不为别的,也是为了学习高产苞谷种值术。他们自然无法享受到农人们的免费待遇,又为了交好侯府不想耍滑头在背后搞小动作,便主动提出交银子学种植术,希望侯府能够应允。这事儿,听张管事说管家已经应下了。管家让那些管事的揣了学费、带着人明天一早到百茂庄找吴管事报道。
步五不由唏嘘。只春耕一事,青舒都能变出如此多的花样来,太能折腾了。但转念又一想,青舒姐弟背后没有可依靠的长辈,青阳又尚幼,如今的一切全是青舒用单薄的脊背拼尽全力支撑起来的。府门上虽然悬着“忠武侯府”四个大字,但逝者已矣,除了提供给青舒、青阳侯府小姐、少爷的名头,所起的作用毕竟有限。
养一个家、为年幼的弟弟绸缪未来,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其中的艰辛与酸甜苦辣,只怕只有青舒本人体会最深。她是个令人敬佩的女子,一步步、稳稳当当地走到了今日。如今局面大好,她为青阳赢得了赞扬声一片,日后继续谨慎绸缪,再加上青阳自身的努力、周伯彥或明或暗的帮扶,青阳出人头地是早晚的事。
步五心中感慨良多,面上却不显。他看了看亲密无间的青阳和青灏兄弟俩人,忍不住抬手挨个儿摸了摸他们的脑袋,表情难得严肃地说道,“不要辜负你们姐姐的一片心意!”
青阳和青灏有片刻的怔忡,马上又似懂非懂地异中同声地答,“是,多谢五哥教诲。”
步五又道,“日后出人头地也好,娶妻生子也罢,即便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切记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兄弟齐心。”
青阳和青灏毫不犹豫地应了,因为他们听懂了步五哥话中的深意。在授课之时卢先生也对他们讲过一次相似的话。卢先生说,目前他们古家子弟人员稀少、力量单薄,这是古家的软肋,比不得枝繁叶茂的世家贵族。古家若想发展好、走的更稳、走的更远,他们兄弟二人必须自始至终都要齐心协力,万不可做出一丝一毫兄弟离心之事。“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卢先生写下这一墨宝,此刻正挂在兄弟二人的书房墙上。
陈乔江先前一直保持沉默,安静地跟在他们旁边。如今总算找到了发言的机会,他左手拍青阳的肩头、右手拍青灏的肩头,笑嘻嘻地道,“步五哥放心,我会盯着他们俩的。哪个敢背弃兄弟情义,我这当大哥的自是会好好收拾他们,收拾到他们悔过为止。”
青阳和青灏对视一眼,然后齐齐地以眼神鄙视装大尾巴狼的陈乔江。
步五轻笑出声,“好,乔江要好好监督他们二人。”
陈乔江大声应了,而后清了清嗓子,背着手,以大哥自居,学着卢先生授课时的模样训导起青阳、青灏二人来。青阳、青灏自是不乐意。平日里陈乔江最会胡闹,一点没有大哥的样子,更何况学堂上时不时被卢先生教训,哪有一点榜样的作用!青阳和青灏自是不服,再加上也不当步五是外人,于是三个人很快便笑闹成一团。
在他们笑闹了一阵儿后,见时间差不多了,张管事从旁提醒,“少爷,时间不早了。再不回转,怕是会错过府中的午饭时间。”从这边的田地到镇上的府邸,距离可不短。即便是骑马快行也得需要半个多时辰,慢点赶路得一个时辰。
于是,青阳让人牵来众人的马匹,和步五一行人离开此处往镇上赶。
张管事、宋管事、古元宝三人目送主子一行人离去,这才分开各自忙分内的事情去了。
古元宝先去自己负责的那片儿走了走,见没什么事,便转去了负责炊事的大帐篷。
一千多人的饭,又是个顶个儿的大肚汉的饭,准备起来可不容易。
作为临时厨房的足有三间房屋那么大的茅草棚里,吴大嫂正指挥一干娘子军们热火朝天地准备午饭。左边,四个大灶齐开火,包窝头、蒸窝头的正在忙活。中间,洗菜的、切肉的、砍大骨头的、抖凉菜的正忙而不乱地做事。右边,两口大灶齐开,一个灶上准备煮粗粮干饭,有人正在淘米;一个灶上准备蒸白面、苞谷面两掺的窝头,有人正在包两掺的窝头。
古元宝走进茅草棚,“吴大嫂,今天中午吃什么菜?”
吴大嫂手里切肉片的动作不停,乐呵呵地说道,“一个骨头炖菜,一个大烩菜。烩菜里有大肉片,还有你爱吃的南瓜。”南瓜放得住,爱吃的人不少,是几天前小姐托人从南边买回来的。整整一车呢,足够这许多人吃上几天的。
古元宝一乐,帮忙往灶里添了一会儿柴,这才走开。
吴大嫂把手边的肉切完,装进盆里,快手快脚地拾掇好案板和菜刀,这才洗手。四个灶上窝头蒸了又蒸(一锅能蒸两屉),蒸好出锅的窝头整理好,一屉又一屉地摞起来放到一边,紧上边的一屉罩上洁白的沙布防落灰。前后一共蒸出近二百屉的窝头来。另一边的粗粮米干饭也煮了五锅,两掺的窝头蒸了八屉。空出来的六个灶上的锅立刻洗干净,开始做骨头炖大菜和大烩菜。
人离不开衣食住行。这边地里干活儿的除去自己人大多都是外人。而这些外人,附近村屯的还好,清早在家吃过饭后可以带上午饭过来干活儿,晚上下工还可以回家吃饭,然后在家休息。不是附近村屯的人就不行了,食宿就是个问题。因此,侯府拿出了相应的办法。
关于住宿,要么自己想办法解决,要么将就着住帐篷。有那么一群以薛恩为首的退伍兵在,搭建帐篷的材料侯府又弄得齐全,搭建帐篷轻而易举。薛恩他们除了自己人住的帐篷外,又应外来人员的需求临时搭建了十个帐篷出来。七八个、十来个人挤一个帐篷完全没问题。
关于一日三餐,自己想办法解决或交点钱吃侯府准备的饭食。吃侯府准备的,一天只需交十二个铜板,侯府自己人一日三餐吃什么,交铜板的人也跟着吃什么。早饭标准,苞谷面大窝头、杂粮粥加下饭的小咸菜,管饱;午饭和晚饭标准,苞谷面大窝头、粗粮米干饭、一个加肉大炖菜、一样凉菜,管饱。大家干活儿的热情高,还会给加个菜。就像今天中午,不仅加了个肉片大烩菜,每个人还会分到一个两掺面的窝头。
那些慕名而来的大多是一文钱掰两半儿花的平头百姓,对粮价、肉价、菜价门儿清,哪里不清楚侯府这是在做赔本儿的“买卖”!那可是极实成的橙黄的苞谷面窝头,还有加肉大炖菜,再者又是咸菜、又是凉菜的。这饭食可不便宜,每人收二十文钱都不贵。这么便宜的事,哪有人不欢喜的!因此,即便是附近的村民,有不少人也交了铜板准备一日三餐在这边解决。
厨房这边的午饭都准备好了,田里干活儿的也到了午休时间。大家伙儿说说笑笑地陆续走到流水的沟渠边洗手洗脸。先洗漱好的,由负责的小管事招集到一起,在三间茅草棚前分成三队排好队,挨个儿打饭。
每人一海碗的肉菜,每人一个两掺的窝头,苞谷面窝头或粗粮米干饭根据自己的饭量打。不够可以再打,但坚决不能剩饭浪费粮食。
大家伙儿在阴凉的地方或坐或蹲地吃饭,有开怀大笑的、有高声交谈的、也有默默地边吃边听他人说话的。他们说的无非是关于此行的种种。不说一日三餐侯府往里搭了钱,晚上挤帐篷睡觉还免费,就是平白让他们将种苞谷的妙法学了去都是给他们的天大恩惠。碰上这种好事,出力种两三天地算什么?吃食还这么便宜!他们满心满眼的都想着侯府小姐、少爷真仁义。
有那么几个别有心思的,只敢把自己的小心思捂紧藏严实,不敢在这种状况下出言惹众怒。
人群中最为活跃的,当属两个人。
一个是身穿旧绸长袍、头戴旧书生帽的黄姓中年男子。他摸了摸自己稀疏的胡子,不时与围在自己身边的人大讲特讲。他年轻时考中了秀才,但际遇不好,得罪了人,走到哪里都处处碰壁。他怒极,又满心无奈之下回乡种地,成了秀才农民。既成了农民,便代表他们村子来学技术了。
另一个是中等个子、皮相细白的二十六七岁的青年。他肚子里有一点墨水,但不多,总喜欢手拿折扇过一把文人墨客的瘾。他是地道的农民,和黄姓中年人是邻村的。二人一直互相看不顺眼,碰到一处便会较劲儿一番。此刻,他也聚了一帮人在身边大讲特讲。
这两人倒不是在吹牛或胡扯,而是在讲学到的关于苞谷的种植与伺弄的技巧。过去,大家种苞谷都习惯性地密植,出苗后也不舍得间苗,秋收时苞谷棒子小,棒子上的米粒也薄。大家以为这是正常现象,根本没多想,以为密植才会提高产量。
经过侯府农人的讲解与指正,他们才知道苞谷不能密植。点种子时要有一定的间距,点下的种子两到三粒不能再多。出苗后,还得间苗、定苗。之后最好先后锄两遍草。当苗长至成人的腰高时,需抓紧时间施二遍肥,并走一遍犁。这遍犁的好处是,既把施的肥埋到土里、利于苞谷苗充分吸收养份,又起到松土的作用,避免土块儿结板。再有,水要跟上。若雨水充足,倒是免了浇水的麻烦。干旱的时候,要及时浇水,以便得高产。
不提这边众人的高谈阔论,青阳、步五一行人回去时府中的午饭正准备好。古管家正立在侯府前等候,人一到便迎进门。
青舒准备了一桌丰盛的佳肴,其中两样菜还是她亲手烹制的。
酒足饱饭,步五留下一车的礼物和步语嫣捎过来的一个木匣子、一封信,连休息都没休息,带着人告辞回锦阳城。
青舒先是看了步语嫣的信。从信中知道步语嫣在长辈们的监督下正在老老实实地安胎,家中一切安好。她不由会心一笑。信的末尾语嫣提到,木匣子是芸郡主送的,让她不要有顾虑,尽管收下,内有惊喜。
青舒勾了勾唇角,取了步五留下的钥匙,打开木匣子上的小锁子。掀开木匣子的盖子,只见里面还装着一个外观雕刻的精美之极的红木匣子,而匣子的上边躺着半张铺开的纸。纸上书“内有大惊喜”五个字。这明显是语嫣的笔迹。
她把纸张拿开放到一边,取出精美的匣子放到桌上打开,里面竟露出一封信来。她一手拿信,一手将顺滑的绸子揭开,竟看到满匣子金灿灿的首饰。她一脸意外地挑了挑眉,赶紧撕开封口的信封,取了里面的信看。
这是芸郡主的亲笔信。芸郡主在信中说,很想念青舒,问青舒什么时候会进京。匣子里的首饰是她选了好久才弄齐的。本来想年前送的,奈何当时缺了十二件中的一样,因此送的迟了,希望青舒不要怪罪。再有,她的婚事已定,是圣上亲赐的,于今年九月初七完婚。她的郡马是步五。她邀请青舒进京喝喜酒。
青舒合上信,面露笑容。既然语嫣说是大惊喜了,那么这个大惊喜一定是指芸郡主和步五哥的婚事。看来步五哥自己也是愿意的,否则语嫣不会这么高兴。步五哥居然不声不响地就这么走了,她今天没能当面说一声恭喜,好可惜!她猜芸郡主也是喜欢步五哥的,确切地说是暗恋,还暗恋了五六年。两情相悦的男女结为夫妻最是幸福!有情人终成眷属,祝福他们能相亲相爱地白头偕老!
傍晚十分,与陈知府等官员同行的卢先生回到了镇上。陈知府等官员自有当地的官府盛情接待,晚间休息还有官方的驿馆,不需侯府操心。再者,侯府也不能操心这事,更不能插手安排众官员的事宜。因为一个弄不好,很容易惹是非。
下级官员盛情款待上级领导是人家的本分。你一个空有侯府的空架子、根本没有侯坐镇的侯府抢人家应得的功劳和表现机会,那不是拉仇恨、招人恨吗?再者,为官者多数架子非常大、毛病还多,且每个官员的喜好皆不相同,需要注意的事项多多,伺候起来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只有当官的能够应付当官的,懂得里头的道道儿。
青舒也不是傻的,自然不会干得罪本地官府的事,更不会没事往前凑,自己给自己招那种即便费力也不一定能讨好的事。再者,明日侯府上下还得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全力应付陈知府一行官员视察春耕的事宜呢!
因此,在卢先生回府后,青舒向卢先生咨询了一些明日需要注意的事项,还有自己拿不准主意的一些小细节。之后,她拿出用一下午的时间拟定写就的招待流程、招待期间的各项注意事宜等内容的四页纸拿出来,又在第五页的空白纸上加上从卢先生这里获知的信息。
青舒放下毛笔,确定没有遗漏的,吹干墨迹,这才把五页纸恭敬地捧至卢先生面前,请卢先生帮忙过目。
卢先生接过五页纸,仔细看过,点头,“不错,很多细节都有注意到。”说罢,把写满字的纸放到青舒面前的桌子上,“明日在场的都是辉州府的各层官员。你是女子,不适合露面,留在府中坐镇即可。在他们面前先生好歹有几分薄面,明日就由先生带领四名学生在旁作陪。”
青舒没有异议,欣然同意,并提前谢过卢先生,还主动请缨,说事后会亲自置办一桌酒席答谢卢先生。
卢先生闻言满意的不行,一边捋着胡子,一边夸青舒懂事,还不忘点菜。因为在驿馆陪同陈知府用过晚饭,再加上一路舟车劳顿,他不再停留,直接回住处洗漱安置了。
青舒这边招集了古管家和吴管事、张管事、丁管事,还有后院总管事苏妈妈以及管事娘子蓝鸳,议明日之事。她再一次确认各个管事的职责范围及承担的责任,还重申了许多重要的注意事项,最后警告大家若谁出现一丁半点的差错必将重惩之。
众人从青舒的书房退出来后并没有散,而是被古管家招集到别处继续议事去了。
青阳和青灏作为古府未来的顶梁柱,在青舒招集人手议事时自然是在场的。只不过他们二人从头到尾一直在认真听,没有说话罢了。这会儿见管家与管事们退了,青阳忙过去倒了杯温水端给青舒,“姐姐,喝口水,润润嗓子。”
青灏也不含糊,不知道从哪里拿的苹果递到了青舒面前。
青舒笑眯了眼,面上的倦容一扫而过,一手端水杯,一手拿着苹果。
青阳侧头看青灏,“苹果洗过了吗?”
青灏一笑,脸上现出两小酒窝,“是洗过的。”
“有两个会心疼人的弟弟真好!”青舒感慨完毕,喝了一口水,水杯放桌上,然后苹果拿到嘴边,“咔嚓”一声轻响,咬下一口果肉幸福地吃了起来。
青灏的眼睛瞪的溜圆,慢了一步提醒道,“还没……切”他心里有点小懊恼,递苹果的时候怎么就忘记切了呢!
青舒笑眯眯的,“苹果要这样吃才好吃!削皮、切块儿之类的,是做给外人看的。咱们都是自己人,不会笑话彼此的。”
青阳点头,探了脑袋过来,张嘴啊了一声。
青舒立刻把自己没咬的苹果的另一边递到青阳嘴边,看着青阳“咔嚓”一声脆响地咬下一口果肉来,满意的不行。之后,苹果在手里一转,避开两个咬过的地方递到青灏嘴边。
青灏自然是很给面子的,凑过来咬下一口果肉。
这要是苏妈妈在场,肯定又要唠叨青舒没个小姐的样子,带着少爷们胡闹了。
转眼到了第二天,府中人天不亮就起身忙碌起来,并抓紧时间用早饭。伴着晨曦,镇门开启的时候吴管事、张管事、丁管事三人带了两名鹰卫骑马出了镇子,疾驰而去。
卯时二刻,陈乔江、青阳、青灏、洛小荣四人换好衣服,在卢先生面前一字排开,异口同声地道,“学生见过先生。”
卢先生心中满意,面上却不显,一脸的严肃。
已经十一岁的陈乔江,脸上稚嫩的小男孩儿气正在褪去,已向少年人迈进。卢先生心里有数,这孩子不能静下心来读书,不是作学问的料。可这不代表这孩子是个废柴,他的未来在别处。若引导得当,日后必有展翅高飞的时候。
十岁的青阳,看面庞仍然是眉目清秀的小正太、仍是稚嫩依旧的小男孩儿。但此刻他的神情中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肃穆。对此,卢先生既心疼,又觉得安慰。
十岁的青灏在别人眼中还是那个腼腆的、无害的、漂亮的小男孩儿。但卢先生清楚,这孩子就是个扮猪吃老虎的。好在他没长歪,不会主动去算计人,还很会维护兄弟。长大后肯定不会是个简单的人物。
八岁的洛小荣,依然是那个唇红齿白的小正太,稚气十足,非常招人喜欢。因为他年龄最小,而且乖巧的很,卢先生对他一向不严厉。
此刻,四个学生穿着一模一样的明蓝色书生袍、头戴书生帽,一字排开,个顶个的精神熠熠、朝气蓬勃。卢先生点了点头,“上车,该出发了。”
陈乔江四人答应一声,恭敬地请先生先坐进马车里,这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登上马车。
青舒目送鹰卫护卫着马车走远,吩咐蔡铁牛关闭府门。她虽然留在府里,但不是无事可做。她已经分派好了人手,每隔半个时辰就会有人回来向她通报“视察春耕”的进展情况。若发生什么变故或者遇到麻烦,派出去的人也能快马加鞭地回来禀报给她知道。
卯时三刻,卢先生带着四名学生来到府衙。古管家带着八个家丁跟随,一旁还有洛三亲自带领的鹰卫护卫在侧。
卯时尽,辰时已到。陈知府为首的一行官员登上马车,由萧知县、于县辅等当地官员陪同,出发前往侯府的田地。
一行人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巳时过半。田地中正在热火朝天地劳作的一千四百多人已经停下了手边的活计立在原处。陈知府一行官员一到,负责人一声令下,田里、地头儿瞬间跪倒了一大片。
陈知府让众人起身,并要他们继续干活,不必拘束。
众人谢恩,并一一站起来。许多人激动的都不知道手脚往哪里摆了。无论老少,都是种地的、都是小老百姓,以往哪里见过这等的阵仗?哪里见过这么多的官、这么大的官?
萧知县向古管家使了个眼色。
古管家立刻意会,回头对身后的吴管事说道,“让他们散了,继续做事。”
吴管事退后,向小管事们打了个手势。小管事们机灵的很,立刻带着各自负责的人手各就各位,继续耕种。
此刻陈知府已经带着众官员走进了田地中。翻过的、刚耕种的田地,土地正是松软的时候。一脚踩下去,自是深一脚浅一脚的。这下可苦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一些文官们。
陈知府年轻的时候是名武将,中年后才远离了军营。而且,陈知府为官不是五谷不分的人,也曾有过到乡间视察耕种或秋收的经验。因此,他知道怎么走稳当,因而走的还算稳。
萧知县亲民,对农事也算了解,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因而,他陪在陈知府身边走的很自如。于县辅在家是种过田的,更是没话说。跟随的几名农官走的也不狼狈。
其他官员却是倒了霉了。不仅走的狼狈,鞋子里进了不少的土,越走越不得劲儿,难受的紧。
卢先生这个人,你不佩服都不行。是,他不懂稼穑之事,他也走不稳当,但胜在聪明,眼睛也尖。陈知府的左右两侧有那么多带刀衙役在行保护之责,卢先生又不需要和陈知府齐头并进,落后十来步正正好。因此,卢先生看准了衙役们走过的脚印,踩着衙役们踩实的脚印前进。
古青阳、古青灏、陈乔江、洛小荣四人作为卢先生的学生,自然是有样学生。他们按大小排队,跟在自家先生后头踩着先生的脚印走。
一个年轻的官员见此,抽了抽嘴角。虽然他也有心踩别人的脚印走,但又觉得那样太丢人,只能作罢。
看着热火朝天地耕种的人们,陈知府来了兴致,挽了袖子上前,竟抢过前边一个壮汉扶的犁杖要犁地。大家吓了一跳,上前抢犁杖的抢犁杖、劝的劝、拦人的拦人。当今圣上重农耕,陈知府浸淫官场多年,表忠心的机会自是不会错过。因此,他大手一挥,自是霸道地占了犁杖,让旁人指点着当了一回农夫。
其他官员一见,有那聪明的,第一时间抢过点种人的篮子,一边向无错的点种人讨教,一边跟在犁杖后头点种。紧接着是萧知县和于县辅,抢了活儿干。剩下的官员,别管愿意不愿意的,陈知府这位顶头上司都当起了农夫,他们哪敢不跟?于是,侯府的良田上便有了这样的景象,一群身穿官服的官员笨拙地、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干着农活儿。
青阳他们四个当时就眼露问号,不知道这是上演的哪一出?
卢先生笑眯眯的,心里却在暗骂:姓陈的,你个老狐狸,在场的官员全让你一锅涮了。
田地里的农人也傻掉了。为安全起见,干活儿的基本都离官员很远。但为了让视察的官员看清楚耕种过程,只选了侯府的五个自己人出来在官员的眼前干活儿。现在这五个人都被抢了活计,手足无错地充当“指导”,而官员大老爷们却在那里笨手笨脚地耕种(捣乱加祸害种子)!农人有的以为自己在做梦、有的以为是自己眼花。当然,也有人兴奋不已:这些官老爷太好了,居然还会干农活儿……
还别说,陈知府绝对不是在摆花架子。他极其认真地当了小半个时辰的农夫,一直干到中午快停工时间。五十多岁快六十的老头儿,面上虽有疲色但还精神的很,一看就是身体素质极好。萧知县和于县辅的面色也不错,正停下来擦汗。其他官员可就惨了,除了三四个形象保持的不错,其他人大都狼狈不已,官袍的边边角角沾了土屑不说,还脚下虚浮地被人扶出了田间。
众官员走入事先安排好的大帐中休息。大帐中桌子、圆杌子都是提前摆好的。
古管家安排好的小厮、丫鬟们立刻上前,递净面水的,递干布巾(或湿布巾)的,伺候众官老爷简单梳洗并整理仪容。尔后,又端上热茶或解暑的绿豆汤,小厮、丫鬟好一通忙活。
陈知府带着众官员休息片刻,喝了一碗绿豆汤,夸了一句这汤喝的舒服,传令回康溪镇。
卢先生自然极力挽留,表示离此不远的果蔬园已经准备好了酒席,请各位大人赏脸。青阳他们几个也上前,以晚辈的身份请求各位大人赏脸赴酒席。
陈知府拒绝了,说镇上的驿馆自会准备,不需侯府破费,并走的坚决。
送走了以陈知府为首的众官员,心惊胆战的吴管事和宋管事立在那里,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心说总算是把这群官老爷给送走了。这一个一个的,耽误正常活计不说,耕种质量又不能保证,可他们又不能指出来并制止,着实让他们的人为难了小半天。再者,这一群官老爷若是在地里累出个好歹来,事情可不好办。还好,没弄出在田间地头儿发病、晕倒之类的事情出来,老天保佑。
古管家立在周大夫身侧,“你没能派上用场,万幸。”若不是小姐细心地安排了周大夫过来,让周大夫在此坐镇,先前看着那群官老爷在地里随时会软倒架势,他绝不会那么淡定。
周大夫听了附和,“确实是万幸。”虽然他被请过来就是以防官老爷们的身体临时出状况的,但绝对没想到官老爷们会参与到耕种之中去。看着一群官老爷在地里左摆右晃的,他与侯府众人一样,着实捏了一把汗。为了在顶头上司面前表现,这群人倒是挺豁得出去。不用想,回去了自有赞美这些官员的折子递上去。
这时,古元宝走了过来,“爹、周叔叔,马车已经备好。”
古管家应了一声,对周大夫作了个请的手势,“我们也回吧!”
周大夫率先走过去,上马车。他的药箱由小药童背着。
古管家对留下的吴管事、张管事等人嘱咐了几句话,这才上马车,追前边的大部队去。
直到众官员回镇上的驿馆,也没传出哪位大人害病的消息时,坐立不安地等在府中的青舒才算真正地松了口气。当她听说众官员挽袖种地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真能添乱。若是一群官老爷在她家的地里累出个好歹来,算怎么回事嘛!今日之事,若是有人记恨到他们家人头上怎么办?
其实,她多虑了。或许有人当场或过后心里不舒服,但账也不会记到他们侯府头上。因为带着他们干活儿的人是陈知府,他们的顶头上司,又不是侯府的主人。再者,“辉州某某某官员爱民如子,亲临田间,与农人共同耕种话丰收……”的折子递上去,朝廷的嘉奖马上就下来了。而这某某某的一排名字之中包括自己的名字时,声誉有了、功名有了,谁还会记恨那相比而言的微末之事。反过来想,正是这微末之事让他们在仕途上风光了一把,太值当了。
日子悠悠地过,从春到夏,从夏到硕果累累的秋,再眼瞅着就是冬天了。天气一日比一日冷,可辉州大半的农人每日里喜气洋洋的。他们丰收了,他们今年的苞谷丰收了,亩产基本在两石到两石三斗之间。亩产六百斤到七百斤的苞谷,产量比往年高出一百至一百五六十斤不等。这些可都是金黄的粮食,是饱肚子的粮食。交了税粮后,自家留的粮食每亩比往年多剩一百至一百五六十斤,这全是救命的粮食啊!许多人喜极而泣。
整个冬天,农人们聚到一处说的话题主要就两个。一个是今年苞谷的产量。另一个是侯府小姐、少爷是救命的活菩萨,是粮仙。
因为这是件轰动的事,农人们喜气洋洋的表现又太过明显,再者上头很关心今年苞谷的产量问题。所以,当年有农官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调查过,最后得出结论:
良田种的苞谷亩产两斛(石)或两斛(石)以上不再是神话;中等田种的苞谷肥力跟得上又精心伺弄的离亩产两斛(石)也不远了,次等田种的苞谷上心伺弄还有一斛(石)三斗左右的收成。苞谷喳子或苞谷面,那都是饱肚子的保命粮食,对农人、平头百姓而言太重要了。上高度的说法是粮食是民之根本,又是国之根本之一。
经此一事,辉州地界无论是上层官员还是各个村庄的百姓,没一个不知道忠武侯府、以及忠武侯府小姐和小少爷的。在农人及平民百姓中,青舒姐弟成了神仙一样的人物。尤其是农人,慢慢的,将青舒姐弟当成农人的保护仙人。
农人第二年苞谷丰收的时候,听说某个村子里的一位老太太居然弄了供桌,供起了“粮仙”的画像。不用怀疑,老太太供的不是别人,正是青舒的画像。虽然画像与青舒本人的相貌有区别,而且是戴面纱的画像,但执笔人声称是在侯府田边亲眼见过“粮仙”的。当时“粮仙”脸上蒙着面纱,一身仙气儿地看着田里干活儿的农人们。因为有“粮仙”亲自看顾,所以那里的苞谷产量却是两石三斗至两石七斗。亩产七八百斤粮食,这就是粮仙的神力在保佑。
青舒并不清楚自己在农人眼中成了“粮仙”,更没有什么神力去保佑粮食高产。但,侯府苞谷平均亩产七八百斤却是事实,。没有现代的化肥,没有现代的各种农药的前提下,亩产七八百斤已经是很高产了,再想增产并不容易。
这两年青舒很忙,也很辛苦。她没有止步于眼前看似风光、实则获得的利润一般的种植苞谷之事。说句实话,无论古今,能在粮食上挣大钱的从来不是种植粮食的人,而是买卖粮食的商人。
不说别的,就看现代的粮农、果农、菜农。辛苦一年种了粮食、种植了果树、种了菜,但到了丰收的时节,卖粮难、卖果难、卖菜难的问题便时不时出现在电视新闻里。农民手中的粮食卖出去或许只有一块钱一斤,但经过商人之手运作到市场上,一现身,一斤米卖三四块钱是正常现象。
所以,青舒一手抓粮食种植、一手抓生意,力争聚拢更多的财富,为青阳、青灏的将来打造更稳固的发展后方。
青灏的身份特殊,此生注定要远离官场、远离仕途。但,这不会折了他飞翔的翅膀。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成为潇洒的文人墨客(如卢先生),可以成为商人(接府中生意),可以学医,可以成为像历史上的徐霞客一样的人物……世人皆言有三百六十行,其中总会有他喜欢的行当的。在远离官场、远离仕途的前提下,无论他选择什么行当,不做作奸犯科的事,青舒都会全力支持。
至于青阳。其实青舒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她不需要青阳一定要走上仕途、一定要混迹官场。她只要青阳考取一个世人看中的功名,然后恣意地活。这个时代也罢,中国的古代也好,有功名在身的人社会地位很高。她只要青阳得到这么一个保证社会地位的身份,然后做自己喜欢的做事,不必非得入官场。只是他现在太小,她自是不会提。当有一天他长大了,考取秀才、再考取了举人,她定会与他恳谈一番,将自己真正的想法说给他听。然后,他如果坚持入官场,她一样会支持到底。
赚足够多的银子,争足够保全全府人生命安全的好名声,青阳再考个功名回来,然后,青阳和青灏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必拘泥于太多世俗的规则。
她是个很普通的女子,没有野心、没有远大的抱负,努力在做的一切与普通人无异——一切为了家人。
——大安王朝启丰七年,春——
时光荏苒。古青舒和周伯彥自启丰四年正月初六一别,转眼间三载时光一晃而过。
忠武侯府小姐古青舒的悍名比之三年前更盛,且又多了一个名号,老姑娘,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在女子十五六岁便已嫁作人妇的时代,二十岁还没嫁出去的姑娘,不是老姑娘是什么?
当然,除了悍名、老姑娘之名以外,青舒在民间还有一个不想承认的名号,“粮仙”。
被冠上“粮仙”之名,青舒起初并不知清。直到去年冬天有个老汉带着儿女到侯府前磕头,嘴里念叨着谢“粮仙”庇佑,事情这才传到青舒本人的耳朵里。当时她整个人都傻掉了,反应过来后郁闷了好几天。她以前不信鬼神,可她穿越了啊!所以,她很怕被人叫成“仙”,然后折她的寿。她还没活够,她还要看着弟弟们成长起来,成长成参天大树呢!之后,更受打击的消息传来,说是某个村子修了个“粮仙”祠,春耕时拜一次,秋收时拜一次,过年时拜一次,还整的挺热闹,全村老少都会参加。
“粮仙”之名让人郁闷不说,这个悍名远播更让人郁闷,听说都传到京城去了。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去年春天,已经被扣上老姑娘帽子的青舒受邀去县城,跟着萧小姐萧兰出门去踏青。踏青期间,萧兰和小姐妹们扑蝴蝶扑的欢实,而青舒觉得无趣又不想扫她们的兴,于是坐在草地上看她们玩儿。萧兰她们玩儿的太投入,追着蝴蝶跑远了。青舒坐在草地上没动,身边只有小娟陪着。然后,来了三两个不长眼的纨绔,因为不认得青舒,也不清楚青舒是萧知县府上的客人,其中一个尖嘴猴腮的就要调戏青舒。
小娟自是不让,骂了几句。尖嘴猴腮的恼了,吩咐狗腿子把小娟弄走。小娟被两个狗腿子缠上,动上了手,一时顾不得青舒这边。尖嘴猴腮的伸手要摸青舒的脸,青舒赏了尖嘴猴腮的一嘴巴子。尖嘴猴腮的被打恼了,要抱住青舒。青舒摔了尖嘴猴腮的一个四仰八叉,接着狠踩了尖嘴猴腮的肚子三下。
当下,其他几个纨绔完全傻眼。青舒一个凌厉的眼神扫过去,没人敢上前。
这时,萧兰得信儿跑过来。十三岁的小姑娘彪悍着呢,将几个纨绔挨个儿骂得狗血淋头。之后,有心人一打听就知道了青舒的身份。然后,不知道是几个纨绔中的哪个干的,青舒的悍名在县城宣扬开来。之后七转八拐的,居然传到京城,当了娘的步语嫣特意写信来询问她详情。因为,京城的八卦圈都要把她传成三头六臂的女魔王了。
过后,青舒也没有郁闷多久,因为她太忙了,都没时间郁闷的。三年来,她种苞谷、种麦子、种高粱,还特意开了稻田种稻子,还试着在稻田里养鱼、养田螺。前年这么折腾的时候,没赔没赚。去年再折腾,效果不错,稻子有了、鱼有了,田螺也有了。
三年来,她的生意也在慢慢铺开,并建了四个作坊。
第一个作坊是酸菜作坊。腌酸菜是个季节性的活计,因而酸菜作坊生产的不仅是酸菜一项,还有制作各种腌咸菜一项。酸菜的腌制法已经流出去了,现在很多农妇都会自己腌酸菜,别的地方也出现了酸菜作坊,所以酸菜价格就下来了。但青舒每年的酸菜生意一直没有停过,因为酸的味道正又好,有不少老客户就认这个味道。腌菜生意也不差,一部分卖出去,一部分在自家小食铺消耗掉了。
第二个作坊是罐头作坊。青舒弄这个作坊,完全是为自家果园出产的果子着想。三四百亩地的果园,每年下来的水果不少,哪里那么容易卖掉。作成罐头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罐头别人不会做,另一方面是罐头保质期长又好吃。有步五哥作后盾并帮忙宣传,因此青舒的生意非常红火。
第三个作坊是腊肉作坊。新鲜肉有新鲜肉的味道,腊肉有腊肉的味道。青舒请到了一位手握秘制腊肉的独门方法的老汉。腊肉的味道独到,生意自然就火了。
第四个作坊是冰糕作坊。青舒作的冰糕,其实就是雪糕。她不敢直接用雪糕的名字,而且用冰糕两字也很贴切,没什么可担心的。冰糕作坊不同与其它作坊,它首要解决的就是冰冻问题。如此,青舒惦记许久的雪山之行成行。雪人的气候与别处不同,山上的积雪常年不化,且没有明显的春和秋,夏天也只有短暂的一个月。青舒找了关系,联系上当地驻军,得到批准后在雪山脚下建了冰糕作坊,一年四季都能生产冰糕。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各个生意都慢慢上了轨道。这三年青舒挺累的,想休养一段时间再折腾。因此,她决定今年上半年哪里也不去了,就在家呆着。青阳他们也心疼她,古管家、苏妈妈也心疼她。于是,最近半个月她借着休养的名义天天睡懒觉。这不,都卯时(5:00—7:00)快过了,她还懒在床上不起。
此时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卯时快过了就是马上七点了,天早就大亮了。这懒床是有瘾的,被丫鬟催了三次青舒才懒洋洋地起床。好在肚子饿了,离了床她也不犯懒了,快速地梳洗好再享用早餐。
杏花已谢,正是桃花开满园的时节。占地千余亩地的果蔬园中,建有古香古色的四座府邸。东数第一个宅院是占地四十亩的忠武侯府。忠武侯府中有松、竹、梅、鹤、闲云五院。松院是青灏的居所。竹院是青阳的居所。梅院是陈乔江的居所。鹤院是洛小荣的居所。而闲云院是卢先生一家子的居所。除此之外,还建有果香轩,是青舒的居所。
果香轩是雅致的两层的楼阁。二楼,青舒临窗而坐,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窗外绽放的桃花。
有人轻扣屋门。
青舒眼睛盯着粉红的桃花,声音不轻不重地道,“进来。”
立春进屋走过来,在离着主子十来步远的地方停下,“禀小姐,有信到。还有,苏妈妈求见。”
青舒转过脸来,示意把信递上来。
立春上前,把信交到青舒手上,退后。
青舒点了点头,“请苏妈妈。”
立春答应一声,退了出去。
青舒把信收进袖子里,眼中染上几分甜蜜。
苏妈妈进来,行礼问安完毕,说道,“小姐,大公子派人传话过来,打算后日带着夫人与小小姐过府探望,问小姐方不方便?”
苏妈妈口中的大公子是指古青嘉,青舒大伯的长子。古青嘉当年得了青舒给的方便,顺利参加上了秋闱,并考取了举人功名。紧接着,又参加了第二年的春闱,考取了第一百九十八名的成绩,但未能参加殿试。自然,殿试中产生的状元、榜眼、探花等风光的名头自是与他无缘。即便如此,在全国学子中能考进前二百也算难得。
之后,古青嘉在地方上得了官职,很快过去上任。去年冬天,他得上司赏识,娶了上司的女儿为妻。两日前,他携新妻归乡探亲。而小小姐,是指古青嘉的女儿古慧。古慧虽不是古青嘉休掉的前妻陈氏所生,算不得嫡出,但因着祖母马氏的疼爱、亲爹古青嘉的重视,身为后娘的陆氏自是不敢怠慢。陆氏是个聪明的,紧跟婆婆、夫君的脚步,非常疼爱古慧,从而赢得了婆婆及夫君的欢心,小日子过的不错。
青舒这会儿听了苏妈妈的禀报,不假思索地说道,“赶巧,少爷们游历回来正在休养,暂时不离府,倒是方便一见。”
苏妈妈一听便明白了。小姐没有拒绝,就是答应了,愿意让少爷们与大公子接触。
青舒又道,“派人过去和少爷说一声,后天上午的时间空出来待客。”
苏妈妈应了,走前一脸的欲言又止。
青舒不解,“苏妈妈可是有话要说?”
苏妈妈终是忍不住,一脸忧色地低语,“小姐,您已经二十岁了。”说道二十岁时,声音低的几不可闻。她愁啊!彥公子走了三年多,一直不曾回来,也不派个媒人过来提前,把她家小姐晾在这里不管不问的,这算怎么回事?光有书信有何用,不见人,不见提亲的媒人上门,生生把她家如花似玉的小姐拖成了老姑娘。这世上最不缺嚼舌根的人,明面上不敢说道她家小姐,可背后没少传小姐的闲言碎语。
青舒听清了,可假装没听清,沉默不语。
关于小姐的婚事,苏妈妈可是愁坏了。她跟当家的私下嘀咕,当家的每次都让她不要多嘴,说什么小姐心里有数。唉!她苦命的小姐哟!当年遇上可恶的孙家,不得不退了亲事。后来遇上样样出色的周公子,又赶上夫人去逝,小姐不得不守孝,耽搁了谈婚论嫁的大事。后来小姐的守孝期过了,周公子却始终不见踪影,唉!她终是没忍住,小心翼翼地轻声问,“小姐,周公子什么时候派媒人过来提亲?”她心中忐忑,很怕周公子害了小姐,背着小姐在京中娶了娘子。
苏妈妈问的如此直白,青舒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苏妈妈以为小姐伤心了,暗骂自己老糊涂,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小姐放宽心,保不齐周公子正在来的路上,身边指不定带着几个媒人呢!”话毕,借口去见少爷,脚步匆匆地走了。
青舒无奈地笑了笑,支着下巴,继续看窗外绽放的桃花。周伯彥走的最初两年,京中形势严峻,她虽不曾亲见,但也知周伯彥的日子并不好过。每一步走的如履薄冰倒不至于,但其中艰险不言而喻。朝局不稳之时,又有敌国发动战事,真可谓内忧外患齐发,皇帝可是焦头烂额了很长一段时间。
直至去年入秋时,京中传来消息,太后大病。皇帝亲赴皇家寺庙焚香拜佛,为太后祈愿。秋末,京中有传言,太后病情加重。入冬时,太后终于去了。大安国境内一个月不得有丝竹之声、不得有饮酒作乐之举。
在此期间,僵持了一年多的战事终于有了变化,前方频频传来捷报。最后,大安王朝的大军向敌国推进了一百多公里,夺得对方三座城池。一个半月前,敌国投降。战事结束,战后谈判开始。这场战事持续了两年零一个月,耗资巨大。明面上,她捐给朝廷五万石粮食,卖给朝廷十五万石粮食。在暗里,她秘密为朝廷耕种千顷良田两年,扩充国家粮仓储备。当然,这不是指她带人过去种千顷良田,而是她暗中安排人手给予技术支持,并扰乱某些人的视线。
当时的作操是这样的:
青舒避开身边人,通过周伯彥分别在另外五个州种植了大面积的田地,总数近千顷。
明面上,是周伯彥的几个好友买下了大面积的土地,然后听说周伯彥认得能保粮食高产的神仙一样的人物,便把地甩给了周伯彥。周伯彥推托不掉,种植之事甩给了手下操心。周伯彥的手下都忙,没有精力打理,便将地租给了五个所属地的有意向的员外郎。
有心人细查,查出这些土地的主人不仅是周伯彥的好友,还是南方某大员的公子在外边暗中置的土地,明摆着是日后兄弟争家产时给自己留的后手。这人把地甩给周伯彥,一是为掩人耳语,二是为寻求彥公子的庇护。
有能力的再深了挖,竟挖出地的主人并不是彥公子的好友,但此人寻求彥公子的庇护是真。既是有求与人,自是要拿东西出来示好的。此人左思右想,最后想出个主意,将地的三分之一双手奉上。彥公子拒绝了,并不接受。此人使尽手段,最后彥公子答应为他打掩护,却不要他的地,只要五年内每年上交土地产出的三成给彥公子便可。
以为得知真相的人终于消停了。不涉及自身利益,其中事由又影响不到自己身上,盯着彥公子的人们纷纷转开了视线。
在这些虚实难辨的“内幕”中,青舒参与其中的身影始终不被人所知。而了解真正内幕的青舒是不管这些的。她心知靠牢皇帝这棵大树,自己做好份内事便成。因而趁冬季她便不动声色地挑好人派出去,传播种粮新法与心得,给予细致的技术指导。如今战事结束,而那五个地方的人经过两年早已纯熟地掌握了种植技巧,她估计可以功成身退了。
青舒取出先前放进袖子里的信打开来看。果然如此。周伯彥用只有他们俩个能懂的方式,隐晦地在信中告知她,她可以功成身退了。她不懂政治,不会玩弄权术,唯一能帮到周伯彥的地方便是种粮食。能为自己的国家出一份力,她觉得很高兴。
大安国的内忧外患基本已除。他,快回来了吧!
青舒不由弯了嘴角,心里暗道:哼,这三年的账我会好好跟你算的。
她在康溪镇,周伯彥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他们三年多未见,离别的第一年只通了三封信;第二年、第三年才又像以前那样鸿雁传书频繁起来。就因为第一年那仅有的三封信,让她难受了一年、胡乱猜测了一年。
期间,步语嫣来信告状,告周伯彥有移情别恋的迹象,让青舒进京教训周伯彥。
当时京城里消息灵通的人都在说,彥公子心系古姓小姐的传闻是真,但彥公子不会娶其为正妻。皆因古小姐失去双亲,府中无一长辈,乃不详之女。这样的女子,权贵高门自不会迎其为正妻,只能为侧夫人。右相有一孙女芳龄十五,正是貌美如花的年纪。彥公子对此佳人一见倾心不说,右相也有意将孙女许配给彥公子。如今,彥公子和右相府的孙小姐虽然还没有正式订亲,但双方已达成了一定的默契,订婚、成亲是早晚的事。
青舒和周伯彥本就两地相隔,加上周伯彥反常的基本不给青舒写信了。青舒再得了这样的消息,心中自是有所怀疑,心里不舒服极了,很是难受了一阵。然后她就拿了赐婚密旨出来偷偷看,并告诫自己传言当不得真,十之*周伯彥在故意制造烟雾弹,正在筹划什么。而且,一直不见安荣舟秘密来取赐婚密旨,她心中略定。
到了第二年,他们两人又恢复了频繁的鸿雁传书。周伯彥在信中诚恳道歉,并向她解释了故意疏远她的因由。又暗点她一句,收好保证他们日后幸福的宝贝。
保证他们日后幸福的宝贝能是什么?自然是赐婚密旨。他这是在告诉她,先前离开时交待的那句话已经作废。
青舒回忆着离别的三年内发生的种种,继续欣赏院中开的正盛的桃花。
正这时,小娟来报,前院有客到,而且这个客还是个媒婆。
媒婆?青舒吃了一惊。因着她悍女的名声,还有一个糊弄人的侯府小姐的名头,当然还得加一个老姑娘的名号,从去年开始媒婆一直不曾踏进侯府半步。今天居然有人不畏她悍名、老姑娘之名,居然请媒婆上门了,稀奇的很。左右无事,去会会也无妨。
小娟亦步亦趋地跟在青舒身侧,神秘兮兮地小声问,“小姐,会不会是彥公子请的媒婆?”
青舒脚下的步子一顿,“你想多了。”然后继续走。周伯彥人还在京城,哪里会有他请的媒婆上门。再者,若是他请的媒婆,那动静一定会闹很大,哪里会这样不声不响的上门来!
快走到前院时,遇上了正在练拳脚的洛小荣。洛小荣见了姐姐,拳脚也不练了,颠颠儿跟上。
这时,苏妈妈脚步匆匆地走来。见到青舒,她一脸急切地拦住青舒的去路,“回去,小姐,您回去,千万别去前头的会客厅。”
青舒诧异,“苏妈妈,出什么事了?这都急出汗了?”
苏妈妈只是拦,一时不知如何解释。
这下更是勾起了青舒有好奇心,“到底怎么了?不说清楚,我自己过去看。”
“哎,哎,小姐别,小姐您别。”苏妈妈搓了搓手,在原地急的直转。
青舒盯着她,等着听理由。
苏妈妈见不解释是不成了,于是小声说道,“是孙家的夫人和大公子带媒婆上门了。”
青舒眨了眨眼,“孙家?谁啊?我认得吗?”
苏妈妈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自己这是没解释清楚,忙压低声音说道,“被您退了婚的孙家。那张氏脸皮厚的很,无论妈妈如何挤兑,硬是坐着不走,坚持要见小姐本人。”
小娟眼睛瞪的大大的,大喊一声,“什么?不要脸的孙家竟敢从京城追到这里来?臭不要脸的,我去凑他们。”说着,挽了袖子就要冲去凑人。
苏妈妈那个气,“哎哟,你个臭丫头,”她一把拉住小娟,“嚷嚷什么嚷嚷?闭嘴。”
小娟有点蒙了,“苏妈妈,你干嘛不让我去凑人?”
苏妈妈拿手指使劲儿戳了小娟的额头一下,“边儿站着去,有你什么事?”然后舍了小娟,一脸担心地看着青舒,“小姐咱不气,咱不伤心。您回去歇着,妈妈这就找人将他们撵出去。”然后一脸忿忿地唠叨,“真是晦气,赶巧门房今日当值的不是蔡铁牛,这才给了那对母子钻空子的机会。还有管家,什么时候出门办事不好,偏巧今天出去了。回来定要好好收拾他。”
青舒扑哧一声笑了,“苏妈妈别急,那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人。我何需生气?又何需伤心?走,陪我过去会会张氏。也不知她涨没涨本事?”说罢,收了脸上笑,侧身,越过苏妈妈便走。
苏妈妈张了张嘴,终是没再多言,赶紧跟了上去。
洛小荣紧跟住青舒。因为他意识到,今天姐姐似乎要教训坏人。
走在最后头的小娟看到不远处经过的初一,眼睛一亮,飞奔过去拉住初一嘀咕了几句什么,然后忙去追青舒。
而初一愣了愣,反应过来后撒丫头往松院的方向跑去。途中遇到洛三,还喊了一句,“有坏人,快去前院会客厅保护小姐。”
洛三“咦”了一声,转眼间消失了身影。
苏妈妈进来,行礼问安完毕,说道,“小姐,大公子派人传话过来,打算后日带着夫人与小小姐过府探望,问小姐方不方便?”
苏妈妈口中的大公子是指古青嘉,青舒大伯的长子。古青嘉当年得了青舒给的方便,顺利参加上了秋闱,并考取了举人功名。紧接着,又参加了第二年的春闱,考取了第一百九十八名的成绩,但未能参加殿试。自然,殿试中产生的状元、榜眼、探花等风光的名头自是与他无缘。即便如此,在全国学子中能考进前二百也算难得。
之后,古青嘉在地方上得了官职,很快过去上任。去年冬天,他得上司赏识,娶了上司的女儿为妻。两日前,他携新妻归乡探亲。而小小姐,是指古青嘉的女儿古慧。古慧虽不是古青嘉休掉的前妻陈氏所生,算不得嫡出,但因着祖母马氏的疼爱、亲爹古青嘉的重视,身为后娘的陆氏自是不敢怠慢。陆氏是个聪明的,紧跟婆婆、夫君的脚步,非常疼爱古慧,从而赢得了婆婆及夫君的欢心,小日子过的不错。
青舒这会儿听了苏妈妈的禀报,不假思索地说道,“赶巧,少爷们游历回来正在休养,暂时不离府,倒是方便一见。”
苏妈妈一听便明白了。小姐没有拒绝,就是答应了,愿意让少爷们与大公子接触。
青舒又道,“派人过去和少爷说一声,后天上午的时间空出来待客。”
苏妈妈应了,走前一脸的欲言又止。
青舒不解,“苏妈妈可是有话要说?”
苏妈妈终是忍不住,一脸忧色地低语,“小姐,您已经二十岁了。”说道二十岁时,声音低的几不可闻。她愁啊!彥公子走了三年多,一直不曾回来,也不派个媒人过来提前,把她家小姐晾在这里不管不问的,这算怎么回事?光有书信有何用,不见人,不见提亲的媒人上门,生生把她家如花似玉的小姐拖成了老姑娘。这世上最不缺嚼舌根的人,明面上不敢说道她家小姐,可背后没少传小姐的闲言碎语。
青舒听清了,可假装没听清,沉默不语。
关于小姐的婚事,苏妈妈可是愁坏了。她跟当家的私下嘀咕,当家的每次都让她不要多嘴,说什么小姐心里有数。唉!她苦命的小姐哟!当年遇上可恶的孙家,不得不退了亲事。后来遇上样样出色的周公子,又赶上夫人去逝,小姐不得不守孝,耽搁了谈婚论嫁的大事。后来小姐的守孝期过了,周公子却始终不见踪影,唉!她终是没忍住,小心翼翼地轻声问,“小姐,周公子什么时候派媒人过来提亲?”她心中忐忑,很怕周公子害了小姐,背着小姐在京中娶了娘子。
苏妈妈问的如此直白,青舒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苏妈妈以为小姐伤心了,暗骂自己老糊涂,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小姐放宽心,保不齐周公子正在来的路上,身边指不定带着几个媒人呢!”话毕,借口去见少爷,脚步匆匆地走了。
青舒无奈地笑了笑,支着下巴,继续看窗外绽放的桃花。周伯彥走的最初两年,京中形势严峻,她虽不曾亲见,但也知周伯彥的日子并不好过。每一步走的如履薄冰倒不至于,但其中艰险不言而喻。朝局不稳之时,又有敌国发动战事,真可谓内忧外患齐发,皇帝可是焦头烂额了很长一段时间。
直至去年入秋时,京中传来消息,太后大病。皇帝亲赴皇家寺庙焚香拜佛,为太后祈愿。秋末,京中有传言,太后病情加重。入冬时,太后终于去了。大安国境内一个月不得有丝竹之声、不得有饮酒作乐之举。
在此期间,僵持了一年多的战事终于有了变化,前方频频传来捷报。最后,大安王朝的大军向敌国推进了一百多公里,夺得对方三座城池。一个半月前,敌国投降。战事结束,战后谈判开始。这场战事持续了两年零一个月,耗资巨大。明面上,她捐给朝廷五万石粮食,卖给朝廷十五万石粮食。在暗里,她秘密为朝廷耕种千顷良田两年,扩充国家粮仓储备。当然,这不是指她带人过去种千顷良田,而是她暗中安排人手给予技术支持,并扰乱某些人的视线。
当时的作操是这样的:
青舒避开身边人,通过周伯彥分别在另外五个州种植了大面积的田地,总数近千顷。
明面上,是周伯彥的几个好友买下了大面积的土地,然后听说周伯彥认得能保粮食高产的神仙一样的人物,便把地甩给了周伯彥。周伯彥推托不掉,种植之事甩给了手下操心。周伯彥的手下都忙,没有精力打理,便将地租给了五个所属地的有意向的员外郎。
有心人细查,查出这些土地的主人不仅是周伯彥的好友,还是南方某大员的公子在外边暗中置的土地,明摆着是日后兄弟争家产时给自己留的后手。这人把地甩给周伯彥,一是为掩人耳语,二是为寻求彥公子的庇护。
有能力的再深了挖,竟挖出地的主人并不是彥公子的好友,但此人寻求彥公子的庇护是真。既是有求与人,自是要拿东西出来示好的。此人左思右想,最后想出个主意,将地的三分之一双手奉上。彥公子拒绝了,并不接受。此人使尽手段,最后彥公子答应为他打掩护,却不要他的地,只要五年内每年上交土地产出的三成给彥公子便可。
以为得知真相的人终于消停了。不涉及自身利益,其中事由又影响不到自己身上,盯着彥公子的人们纷纷转开了视线。
在这些虚实难辨的“内幕”中,青舒参与其中的身影始终不被人所知。而了解真正内幕的青舒是不管这些的。她心知靠牢皇帝这棵大树,自己做好份内事便成。因而趁冬季她便不动声色地挑好人派出去,传播种粮新法与心得,给予细致的技术指导。如今战事结束,而那五个地方的人经过两年早已纯熟地掌握了种植技巧,她估计可以功成身退了。
青舒取出先前放进袖子里的信打开来看。果然如此。周伯彥用只有他们俩个能懂的方式,隐晦地在信中告知她,她可以功成身退了。她不懂政治,不会玩弄权术,唯一能帮到周伯彥的地方便是种粮食。能为自己的国家出一份力,她觉得很高兴。
大安国的内忧外患基本已除。他,快回来了吧!
青舒不由弯了嘴角,心里暗道:哼,这三年的账我会好好跟你算的。
她在康溪镇,周伯彥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他们三年多未见,离别的第一年只通了三封信;第二年、第三年才又像以前那样鸿雁传书频繁起来。就因为第一年那仅有的三封信,让她难受了一年、胡乱猜测了一年。
期间,步语嫣来信告状,告周伯彥有移情别恋的迹象,让青舒进京教训周伯彥。
当时京城里消息灵通的人都在说,彥公子心系古姓小姐的传闻是真,但彥公子不会娶其为正妻。皆因古小姐失去双亲,府中无一长辈,乃不详之女。这样的女子,权贵高门自不会迎其为正妻,只能为侧夫人。右相有一孙女芳龄十五,正是貌美如花的年纪。彥公子对此佳人一见倾心不说,右相也有意将孙女许配给彥公子。如今,彥公子和右相府的孙小姐虽然还没有正式订亲,但双方已达成了一定的默契,订婚、成亲是早晚的事。
青舒和周伯彥本就两地相隔,加上周伯彥反常的基本不给青舒写信了。青舒再得了这样的消息,心中自是有所怀疑,心里不舒服极了,很是难受了一阵。然后她就拿了赐婚密旨出来偷偷看,并告诫自己传言当不得真,十之*周伯彥在故意制造烟雾弹,正在筹划什么。而且,一直不见安荣舟秘密来取赐婚密旨,她心中略定。
到了第二年,他们两人又恢复了频繁的鸿雁传书。周伯彥在信中诚恳道歉,并向她解释了故意疏远她的因由。又暗点她一句,收好保证他们日后幸福的宝贝。
保证他们日后幸福的宝贝能是什么?自然是赐婚密旨。他这是在告诉她,先前离开时交待的那句话已经作废。
青舒回忆着离别的三年内发生的种种,继续欣赏院中开的正盛的桃花。
正这时,小娟来报,前院有客到,而且这个客还是个媒婆。
媒婆?青舒吃了一惊。因着她悍女的名声,还有一个糊弄人的侯府小姐的名头,当然还得加一个老姑娘的名号,从去年开始媒婆一直不曾踏进侯府半步。今天居然有人不畏她悍名、老姑娘之名,居然请媒婆上门了,稀奇的很。左右无事,去会会也无妨。
小娟亦步亦趋地跟在青舒身侧,神秘兮兮地小声问,“小姐,会不会是彥公子请的媒婆?”
青舒脚下的步子一顿,“你想多了。”然后继续走。周伯彥人还在京城,哪里会有他请的媒婆上门。再者,若是他请的媒婆,那动静一定会闹很大,哪里会这样不声不响的上门来!
快走到前院时,遇上了正在练拳脚的洛小荣。洛小荣见了姐姐,拳脚也不练了,颠颠儿跟上。
这时,苏妈妈脚步匆匆地走来。见到青舒,她一脸急切地拦住青舒的去路,“回去,小姐,您回去,千万别去前头的会客厅。”
青舒诧异,“苏妈妈,出什么事了?这都急出汗了?”
苏妈妈只是拦,一时不知如何解释。
这下更是勾起了青舒有好奇心,“到底怎么了?不说清楚,我自己过去看。”
“哎,哎,小姐别,小姐您别。”苏妈妈搓了搓手,在原地急的直转。
青舒盯着她,等着听理由。
苏妈妈见不解释是不成了,于是小声说道,“是孙家的夫人和大公子带媒婆上门了。”
青舒眨了眨眼,“孙家?谁啊?我认得吗?”
苏妈妈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自己这是没解释清楚,忙压低声音说道,“被您退了婚的孙家。那张氏脸皮厚的很,无论妈妈如何挤兑,硬是坐着不走,坚持要见小姐本人。”
小娟眼睛瞪的大大的,大喊一声,“什么?不要脸的孙家竟敢从京城追到这里来?臭不要脸的,我去凑他们。”说着,挽了袖子就要冲去凑人。
苏妈妈那个气,“哎哟,你个臭丫头,”她一把拉住小娟,“嚷嚷什么嚷嚷?闭嘴。”
小娟有点蒙了,“苏妈妈,你干嘛不让我去凑人?”
苏妈妈拿手指使劲儿戳了小娟的额头一下,“边儿站着去,有你什么事?”然后舍了小娟,一脸担心地看着青舒,“小姐咱不气,咱不伤心。您回去歇着,妈妈这就找人将他们撵出去。”然后一脸忿忿地唠叨,“真是晦气,赶巧门房今日当值的不是蔡铁牛,这才给了那对母子钻空子的机会。还有管家,什么时候出门办事不好,偏巧今天出去了。回来定要好好收拾他。”
青舒扑哧一声笑了,“苏妈妈别急,那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人。我何需生气?又何需伤心?走,陪我过去会会张氏。也不知她涨没涨本事?”说罢,收了脸上笑,侧身,越过苏妈妈便走。
苏妈妈张了张嘴,终是没再多言,赶紧跟了上去。
洛小荣紧跟住青舒。因为他意识到,今天姐姐似乎要教训坏人。
走在最后头的小娟看到不远处经过的初一,眼睛一亮,飞奔过去拉住初一嘀咕了几句什么,然后忙去追青舒。
而初一愣了愣,反应过来后撒丫头往松院的方向跑去。途中遇到洛三,还喊了一句,“有坏人,快去前院会客厅保护小姐。”
洛三“咦”了一声,转眼间消失了身影。
青舒转过脸来,示意把信递上来。
立春上前,把信交到青舒手上,退后。
青舒点了点头,“请苏妈妈。”
立春答应一声,退了出去。
青舒把信收进袖子里,眼中染上几分甜蜜。
言情推荐阅读:
我在异界有个黑科技研究中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我在异界有个黑科技研究中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