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章 生产队杀年猪
057章生产队杀年猪
与东沟大队郭海等人一席谈,杨夏的态度是随意而真诚的。随意,是指顺其自然,该说的,适合说的,都说了,有些东西,也许更适合东沟这样的农村,但杨夏并没有讲,因为时机还不到。说真诚,是因为东沟毕竟是杨夏的家乡,如果有可能,杨夏也希望东沟能够变得更加富裕美好。
但是,杨夏知道,东沟的前途基本上是限定了的,与华夏千千万万个村庄的命运一样,如果不被大规模的农场所兼并,成为大农场的一部分,那么,他永远也只能是自给自足的小村庄,甚至在后世,还是一个相当破烂的小村庄,哪怕那时已经山青水秀,但村庄建设却十分零乱,没任何规划。
在共和国的版图中,这样的村庄,其作用不外两个,一个为华夏农业提供数千亩耕种面积,另一个则为华夏的工业化建设提供着至少1000名低端劳动力。
如果说杨夏对于生他养他的村庄有什么看法,他最大的看法就是希望这个村庄在以后的建设中,能够有所规划,让其成为真正意义的新农村。可惜的是,前世政府推荐的新农村建设,却姗姗来迟了。
只是,杨夏也清楚,他虽然很真诚地给几个大队干部讲了那么多,但基本上可以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即便这些大队干部真把事情搞成了,也无法抵挡三年后包产到户的历史潮流。华夏农村百分之九十的集体经济与资产,在这次包产到户中化为私人所有。
所以,就其本质而言,对于改变东沟大队的面貌,杨夏哪怕作为重生者,也是无能为力的。
杨夏无能为力,贾小宝却逐渐地走上了正轨。
杨夏忽悠贾小宝的时间是元月18日,而在这一年,春节那天则是元月18日,所以,贾小宝似乎感觉到时间很紧,次日就去县公安局请了假,然后坐上汽车与火车就向北方军区跑。
有人说,华夏的春运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后,其实这是一个错觉,春运,华夏自有铁路之后就一直存在。虽然改革开放前没有农民工,但全国产业工人中的相当部分,譬如建筑工人、煤矿工人、铁路工人、林业工人等,他们工作在一个地方,而他们的老婆与孩子却在农村,因此,他们一年的探亲假,大多在春节期间行使,这个数量,全国至少有上千万这种“非农业人口”,其实是拿着工资的“非城市人口”。
贾小宝上火车,就遇到春运,好在他是由西向东再向北,与春运的方式基本相反,所以这家伙竟然买到了一张硬卧车票,在车上睡了三天三夜,才到了北方军区驻地,然后又乘坐汽车又是三天两夜,才到达他入伍时所在的团。
此时,距春节只有两天时间了,而距安南自卫还击战开战,也只有二十天时间了。
贾小宝没有说假话,他在部队上确实有关系。北方军区132团团长郑山就是他的哥们,当时,这个哥们是侦察连的连长,而贾小宝则是副连长。而真实的情况是,当时与敌军相遇,敌军看到华夏方有一军官在前沿阵地,抬枪就想对郑山不利,可惜对手的动作有些慢,贾小宝后发先致,哒哒哒一梭子,就将对手给消灭了,而这时,对手射出的子弹也到达了郑山的脚下。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贾小宝是救了郑山一命。
“我们要和南边的猴子干一架了?”见面后,贾小宝直来直去地问道。
“是的,你怎么知道?”郑山反问。
“只要不是瞎子和聋子,谁不知道?”
“你来,是为这事,可这事与你有关系吗?”
“你先看看这个吧。”贾小宝说着,将杨夏写的有关材料,原封不动地交给了郑山,至于署名处,此时还是一片空白。
一个小时后,郑山抬起头来:“宝二爷,虽然你小子脑瓜子很烂,但这个东西,不是你写的吧。”
“你甭管是谁写的,你就说写得对不对,有没有价值。”
“这个,何止是有价值!我们部队也曾分析过安南小鬼子的特点,但都没找到好的方法,你拿来的这个,正是对症良方啊!”
“既然有用,那我以这个良方,换一个参战名额没问题吧?”
“说你聪明,你真还笨得可以啊!宝二爷,你连这次是哪几次部队参战都没弄清楚,就跑到这大西北来了,你觉得,我们在北方呆惯了的兵,适合在南方丛林里战斗么?”
“那怎么办?”
“你别急,这事我来操作,当然,你能不能上战场,可不由我说了算。”
“你怎么操作?你别操作成功了,反而把兄弟给忘在一边了。”贾小宝总是有些不放心。
“我的父亲叫郑桓,可以直接面见最高首长,这个,你应该知道吧。对了,这东西,到底是谁写的,你必须要说实话,否则,上级调查起来,大家都不好说话。”
“这个建议,是我所在区的一名高一学生写的,你别吃惊,这名高一学生,远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他叫杨夏,经常在全国顶级报刊上发表散文和诗歌,而且成绩是科科满分,绝对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他能写出这些,仅仅是建立在报纸公开信息的基础上的。假如他拥有一定的军事素质,真不知这个建议还会多么逆天!”
“行,我没把这样的人想像得很简单。你先坐一坐,我去打个内部电话,然后发一个传真。”郑山与贾小宝属于过命的交情,所以相处起来很是随便。
事情到了这一步,即便杨夏知道了,也只能感叹重生者的逆天,谁也没有想到,赤泉区派出所所长宝二爷,竟然是一个可以通天的人物。而把一个派出所所长和最高首长联系起来的关系非常简单,就是“战友”两个字。
杨夏把建议交给宝二爷,其实是想撇清与这事儿的关系,一个高一的少年,你可以懂文学,懂社情,懂人生,但竟然懂兵事,在这个年代里多少显得有些另类。从最初写这个建议开始,杨夏就是报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思想在行动,见到贾小宝,杨夏心思就活泛了,贾小宝在部队上干过,而且感觉其对部队生活非常怀念,于是便生出了利用宝二爷的想法,俺可是尽人事了,当然,他也趁机甩掉了包袱,事情此后的发展情况,再也与他没关系了。
说起来,杨夏在这件事情上,处理得还是太儿戏了,有些“过家家”的味道,为了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官方或公众视野,他其实是采用了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所以,宝二爷拿到建议后,做了什么,没做什么,甚至这人还在不在赤泉区派出所上班,杨夏都没关心过。
这个建议,交给宝二爷不是不可以,但是,杨夏至少也得自己给此前计划的两个单位,县武装部和军区参谋部寄两封信吧,但杨夏竟然没有寄。
宝二爷是19日出发的,25日到达北方军区132团,27日就是农历的除夕,而这段时间,杨夏一面构思写作他的《蜀王》,一面体验着春节的味道。
后世,几乎所有的人都说,现在过年愈来愈没有年味儿了。是的,生活富裕后,大家住进了高楼,即便对门也不知是谁,人与人关系淡漠了,说起来每个人都有几个朋友圈子,但过年时却只得和自家老小一起过,孤苦伶仃三五人,再加上城市又不准放炮仗,哪儿有年味儿啊。
这个年代比较穷,但年味儿却正浓,从腊月二十三小年送灶王菩萨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事儿做,一天一个花样,生产队虽然要劳动到腊月二十八,但进入腊月后,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劳动时间明显缩短,因为过年了的关系,村邻们的脸上,多了一些笑容。
这时,一家一户是杀不起年猪的,但生产队却可要杀年猪,蔡家湾生产队,每年过年都是杀两头猪,每人平均能分到8两肉,这时是社会主义,分肉是按人头分的。大户人家能分四五斤,譬如杨夏家,小户人家就麻烦了,譬如两人只能分到1.6斤左右,连一块“片菜”都不够。
所谓“片菜”,就是指正月回娘家拜年需要的礼物,一般以两斤左右为基本,当然是愈大愈重愈好,如果能扛一个猪后腿,自然是最重的礼物了,不过,貌似送猎后大腿,只是娶媳妇那次才送呢。
郭海等大队干部离开杨家次日,生产队就杀年猪了,今年的情况稍好点,杨家可以分到5斤半肉,杀猪的时候,分肉的时候,杨夏也像其他少年儿童一样,远远地站着看着,两三百人围着两头待杀的猪,从抱在怀里的不能走路的孩子开始,到七八十岁走路需要人扶的老人,都来到了现场。
这个场景,是否是来自于原始社会狩猎之后的分赃大会习俗,杨夏不得而知,但数百人眼巴巴地望着两头猪,然后望着猪被捅两刀,由活到死,由黑到白的过程,杨夏已经分不清这到底是心酸还是温馨的感觉了。
或许,这一幕应该定义为温馨吧。因为农民对于贫穷,早就麻木了,过年了,能够有肉分有肉吃,肯定是个小小的幸福。
与东沟大队郭海等人一席谈,杨夏的态度是随意而真诚的。随意,是指顺其自然,该说的,适合说的,都说了,有些东西,也许更适合东沟这样的农村,但杨夏并没有讲,因为时机还不到。说真诚,是因为东沟毕竟是杨夏的家乡,如果有可能,杨夏也希望东沟能够变得更加富裕美好。
但是,杨夏知道,东沟的前途基本上是限定了的,与华夏千千万万个村庄的命运一样,如果不被大规模的农场所兼并,成为大农场的一部分,那么,他永远也只能是自给自足的小村庄,甚至在后世,还是一个相当破烂的小村庄,哪怕那时已经山青水秀,但村庄建设却十分零乱,没任何规划。
在共和国的版图中,这样的村庄,其作用不外两个,一个为华夏农业提供数千亩耕种面积,另一个则为华夏的工业化建设提供着至少1000名低端劳动力。
如果说杨夏对于生他养他的村庄有什么看法,他最大的看法就是希望这个村庄在以后的建设中,能够有所规划,让其成为真正意义的新农村。可惜的是,前世政府推荐的新农村建设,却姗姗来迟了。
只是,杨夏也清楚,他虽然很真诚地给几个大队干部讲了那么多,但基本上可以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即便这些大队干部真把事情搞成了,也无法抵挡三年后包产到户的历史潮流。华夏农村百分之九十的集体经济与资产,在这次包产到户中化为私人所有。
所以,就其本质而言,对于改变东沟大队的面貌,杨夏哪怕作为重生者,也是无能为力的。
杨夏无能为力,贾小宝却逐渐地走上了正轨。
杨夏忽悠贾小宝的时间是元月18日,而在这一年,春节那天则是元月18日,所以,贾小宝似乎感觉到时间很紧,次日就去县公安局请了假,然后坐上汽车与火车就向北方军区跑。
有人说,华夏的春运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后,其实这是一个错觉,春运,华夏自有铁路之后就一直存在。虽然改革开放前没有农民工,但全国产业工人中的相当部分,譬如建筑工人、煤矿工人、铁路工人、林业工人等,他们工作在一个地方,而他们的老婆与孩子却在农村,因此,他们一年的探亲假,大多在春节期间行使,这个数量,全国至少有上千万这种“非农业人口”,其实是拿着工资的“非城市人口”。
贾小宝上火车,就遇到春运,好在他是由西向东再向北,与春运的方式基本相反,所以这家伙竟然买到了一张硬卧车票,在车上睡了三天三夜,才到了北方军区驻地,然后又乘坐汽车又是三天两夜,才到达他入伍时所在的团。
此时,距春节只有两天时间了,而距安南自卫还击战开战,也只有二十天时间了。
贾小宝没有说假话,他在部队上确实有关系。北方军区132团团长郑山就是他的哥们,当时,这个哥们是侦察连的连长,而贾小宝则是副连长。而真实的情况是,当时与敌军相遇,敌军看到华夏方有一军官在前沿阵地,抬枪就想对郑山不利,可惜对手的动作有些慢,贾小宝后发先致,哒哒哒一梭子,就将对手给消灭了,而这时,对手射出的子弹也到达了郑山的脚下。也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贾小宝是救了郑山一命。
“我们要和南边的猴子干一架了?”见面后,贾小宝直来直去地问道。
“是的,你怎么知道?”郑山反问。
“只要不是瞎子和聋子,谁不知道?”
“你来,是为这事,可这事与你有关系吗?”
“你先看看这个吧。”贾小宝说着,将杨夏写的有关材料,原封不动地交给了郑山,至于署名处,此时还是一片空白。
一个小时后,郑山抬起头来:“宝二爷,虽然你小子脑瓜子很烂,但这个东西,不是你写的吧。”
“你甭管是谁写的,你就说写得对不对,有没有价值。”
“这个,何止是有价值!我们部队也曾分析过安南小鬼子的特点,但都没找到好的方法,你拿来的这个,正是对症良方啊!”
“既然有用,那我以这个良方,换一个参战名额没问题吧?”
“说你聪明,你真还笨得可以啊!宝二爷,你连这次是哪几次部队参战都没弄清楚,就跑到这大西北来了,你觉得,我们在北方呆惯了的兵,适合在南方丛林里战斗么?”
“那怎么办?”
“你别急,这事我来操作,当然,你能不能上战场,可不由我说了算。”
“你怎么操作?你别操作成功了,反而把兄弟给忘在一边了。”贾小宝总是有些不放心。
“我的父亲叫郑桓,可以直接面见最高首长,这个,你应该知道吧。对了,这东西,到底是谁写的,你必须要说实话,否则,上级调查起来,大家都不好说话。”
“这个建议,是我所在区的一名高一学生写的,你别吃惊,这名高一学生,远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他叫杨夏,经常在全国顶级报刊上发表散文和诗歌,而且成绩是科科满分,绝对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他能写出这些,仅仅是建立在报纸公开信息的基础上的。假如他拥有一定的军事素质,真不知这个建议还会多么逆天!”
“行,我没把这样的人想像得很简单。你先坐一坐,我去打个内部电话,然后发一个传真。”郑山与贾小宝属于过命的交情,所以相处起来很是随便。
事情到了这一步,即便杨夏知道了,也只能感叹重生者的逆天,谁也没有想到,赤泉区派出所所长宝二爷,竟然是一个可以通天的人物。而把一个派出所所长和最高首长联系起来的关系非常简单,就是“战友”两个字。
杨夏把建议交给宝二爷,其实是想撇清与这事儿的关系,一个高一的少年,你可以懂文学,懂社情,懂人生,但竟然懂兵事,在这个年代里多少显得有些另类。从最初写这个建议开始,杨夏就是报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思想在行动,见到贾小宝,杨夏心思就活泛了,贾小宝在部队上干过,而且感觉其对部队生活非常怀念,于是便生出了利用宝二爷的想法,俺可是尽人事了,当然,他也趁机甩掉了包袱,事情此后的发展情况,再也与他没关系了。
说起来,杨夏在这件事情上,处理得还是太儿戏了,有些“过家家”的味道,为了不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官方或公众视野,他其实是采用了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所以,宝二爷拿到建议后,做了什么,没做什么,甚至这人还在不在赤泉区派出所上班,杨夏都没关心过。
这个建议,交给宝二爷不是不可以,但是,杨夏至少也得自己给此前计划的两个单位,县武装部和军区参谋部寄两封信吧,但杨夏竟然没有寄。
宝二爷是19日出发的,25日到达北方军区132团,27日就是农历的除夕,而这段时间,杨夏一面构思写作他的《蜀王》,一面体验着春节的味道。
后世,几乎所有的人都说,现在过年愈来愈没有年味儿了。是的,生活富裕后,大家住进了高楼,即便对门也不知是谁,人与人关系淡漠了,说起来每个人都有几个朋友圈子,但过年时却只得和自家老小一起过,孤苦伶仃三五人,再加上城市又不准放炮仗,哪儿有年味儿啊。
这个年代比较穷,但年味儿却正浓,从腊月二十三小年送灶王菩萨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事儿做,一天一个花样,生产队虽然要劳动到腊月二十八,但进入腊月后,劳动强度明显降低,劳动时间明显缩短,因为过年了的关系,村邻们的脸上,多了一些笑容。
这时,一家一户是杀不起年猪的,但生产队却可要杀年猪,蔡家湾生产队,每年过年都是杀两头猪,每人平均能分到8两肉,这时是社会主义,分肉是按人头分的。大户人家能分四五斤,譬如杨夏家,小户人家就麻烦了,譬如两人只能分到1.6斤左右,连一块“片菜”都不够。
所谓“片菜”,就是指正月回娘家拜年需要的礼物,一般以两斤左右为基本,当然是愈大愈重愈好,如果能扛一个猪后腿,自然是最重的礼物了,不过,貌似送猎后大腿,只是娶媳妇那次才送呢。
郭海等大队干部离开杨家次日,生产队就杀年猪了,今年的情况稍好点,杨家可以分到5斤半肉,杀猪的时候,分肉的时候,杨夏也像其他少年儿童一样,远远地站着看着,两三百人围着两头待杀的猪,从抱在怀里的不能走路的孩子开始,到七八十岁走路需要人扶的老人,都来到了现场。
这个场景,是否是来自于原始社会狩猎之后的分赃大会习俗,杨夏不得而知,但数百人眼巴巴地望着两头猪,然后望着猪被捅两刀,由活到死,由黑到白的过程,杨夏已经分不清这到底是心酸还是温馨的感觉了。
或许,这一幕应该定义为温馨吧。因为农民对于贫穷,早就麻木了,过年了,能够有肉分有肉吃,肯定是个小小的幸福。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