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生意火爆
周围的人一听,也觉得没错,虽说平常找挑货郎买的,也没有这么贵,但是也有七文钱一个呢,像这种做工好,料子好的还不止这个价钱呢,所以,这个价格还真是真心不贵,当下就有人道:“哎呀,那给我这个简单的拿两个吧!”
有的则是挑复杂的道:“哎呀,我要这种复杂的,这种给我拿两个!”
“这种,同心结,我买两个!”有的男子看女伴喜欢,也出声了。
王氏忙从摊子上拿了两个,道:“诶,您拿好了,两个这种的是吧,两个是十六文!”
王丫也帮忙,道:“大姐姐,你是要这个吗,我给你拿,总共是三十文,谢谢大姐姐,这个是送的,大姐姐拿好了!”
王氏见王丫也帮忙招呼,松了一口气,忙招呼那个买了两个同心结的,道:“这位,两个同心结,您拿好了,总共四十六文,这个是送您的。”
一见有人买了,还真是买两个送一个,当即就有人开始,也三三两两的买了,所有的摊位,这会儿就王氏他们这个摊位人最多了,因为他们在搞活动,买两个送一个,大家在知道东西不贵以后,还能买两个送一个,即使是家里不需要,本着占便宜的心理都会买两个。
一下子,生意就做开了,后面都不用王丫吆喝了,王氏除了一开始手忙脚乱的,到后面业务熟练了,反正迎个笑脸,把总价说了,把两个络子递上去,再拿一个递上去,说明是送的,收了钱,基本上一笔交易就完成了,还有功夫来招待其他人。
也有人对这价格有疑惑的,王氏往往还没张嘴,王丫就接话了:“漂亮的姐姐/婶婶,这个要八文钱一个!”
基本上被王丫的小甜嘴这么一说,对方都是喜笑颜开,连价都不讲的直接拿了,也不是没有人讲价的,或者是疑惑怎么卖的这么便宜的,王丫总是会忧桑的表示是因为家里要急着用钱,所以才会贱卖这些络子,价钱也不能再低了,已经很亏本了,古代人也都是实诚的,往往这么一听,也就买了。
等到中午的时候,人就更多了,没多久,这些络子就都卖完了,本来王氏用竹筐来装这些络子就是为了在摆摊的时候,把竹筐反扣了,可以当作是椅子坐下来。
哪里知道,自从生意开了张以后,就没有机会坐在竹筐上了,买卖是一个接一个的,又因着大家爱凑热闹的原因,很多人不明就里的以为有什么热闹,就围过来,在听说了买二送一后,有的本着占便宜的心里也就跟着买了,有的则是离开了,而有的好奇的就会问离开的,这里是发生了什么事吗,要不怎么这么热闹,人家一说,有那想要占便宜的就过来了。
于是,这个摊子上的络子是越传越多人知道,不一会儿,基本上整条街的都知道这里有个摊位卖络子,买两个送一个,料子上乘,做工精致,便宜的很呢!
而有的买了以后,觉得确实是实惠,还会介绍她们认识的人来买,这样一来,生意就更好了,所以,王氏这个摊位的络子很快就卖完了。
最后,王氏还特意留了几个络子,王氏拿了一对递给那卖手绢的大姐道:“大姐,真是谢谢你了!这个是我自己做的,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你别嫌弃。”
对方哎呀一声的要推却,王氏却是硬塞到对方的手里,那卖布匹的夫妻俩,王氏也是照此办理。
跟边上的这两家摊位道别,因为王氏还打算卖好久的络子,自然是要跟他们打好关系了。接着,王氏也没有立刻就回去,今天卖的银钱着实是不少,要是没有个男人在边上,王氏都不敢回去,主要是这买卖做了以后,大家都看着呢,尤其是那么多的铜钱,不是告诉人家你身上有钱呢嘛!钱财惹人眼,有些心思不正的,还就容易动这心思了,所以,王氏能不谨慎一点嘛!这也是那卖布匹的,跟卖手绢的担心王氏第一次来卖东西,不知道轻重,就这么一个人带着王丫一个小孩回去了,好心指点王氏的。
王氏自然是感激的谢过了,然后带着王丫去了衙门,找前面站岗的衙役帮忙通报一声,王生正在抄写公文,听说王氏跟王丫来了,有些惊讶,忙出来看看是怎么了,因为按照正常的情况他们是要摆摊到下午的,然后晚上再一起回去的。
等到王生带王氏跟王丫在早上喝茶坐坐的那个地方,王氏这才说自己的络子都卖完了,王生有些惊讶的问道:“怎么卖的这么快?”
“嗯,络子便宜,就都卖完了,我想着就这么回去不安全,所以就来等你一起回去。”
王生也觉得是这样,就道:“那你们就在这里坐着,等到我下了差,咱们再一起回去吧!”
王氏点头道:“嗯,孩子他爹,你去忙吧,我们就在这里呆着,不会乱走的,等你下了差,我们再一起回去!”
王生就真的去做事了,等到那整份公文抄完了,杨师爷听说是王生的妻女来等他回来,就体贴的跟县令通禀了一下,县令也是挺好说话的,就跟杨师爷道:“想来他们家是有什么事,就让王生先回去吧!”
因为当时王生读书不是上的私塾,也就没有人给王生起字,就一直王生的叫着。
王生谢过杨师爷,又让杨师爷帮自己谢过县令,这才走了。
从东西卖完了,王氏就都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一路上心情很好,看王丫也十分的顺眼,跟王生说着今天卖络子的事儿。
让王生狠狠的表扬了王丫一番,王生还揪着这点不放,打趣王氏道:“看吧,小丫要来,你还不让,现在知道咱们女儿的厉害了吧!”
王氏也有些不好意思,倒是王丫不在意,又不是真正的孩子,哪里会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啊。
等回到了家里,王氏也顾不上先喂鸡鸭了,而是把竹筐里面的钱倒出来数,王丫跟王生也帮忙,刚开始数第一遍,王氏还有些不信,两千五百三十文钱,后来再数了两遍,王氏这才确定了,还真是两千五百三十文钱啊!
----
感谢三猫头儿指出的错误哈,还有应无忧无虑的呵呵的要求,嗯,下午两点还有一更哦!
有的则是挑复杂的道:“哎呀,我要这种复杂的,这种给我拿两个!”
“这种,同心结,我买两个!”有的男子看女伴喜欢,也出声了。
王氏忙从摊子上拿了两个,道:“诶,您拿好了,两个这种的是吧,两个是十六文!”
王丫也帮忙,道:“大姐姐,你是要这个吗,我给你拿,总共是三十文,谢谢大姐姐,这个是送的,大姐姐拿好了!”
王氏见王丫也帮忙招呼,松了一口气,忙招呼那个买了两个同心结的,道:“这位,两个同心结,您拿好了,总共四十六文,这个是送您的。”
一见有人买了,还真是买两个送一个,当即就有人开始,也三三两两的买了,所有的摊位,这会儿就王氏他们这个摊位人最多了,因为他们在搞活动,买两个送一个,大家在知道东西不贵以后,还能买两个送一个,即使是家里不需要,本着占便宜的心理都会买两个。
一下子,生意就做开了,后面都不用王丫吆喝了,王氏除了一开始手忙脚乱的,到后面业务熟练了,反正迎个笑脸,把总价说了,把两个络子递上去,再拿一个递上去,说明是送的,收了钱,基本上一笔交易就完成了,还有功夫来招待其他人。
也有人对这价格有疑惑的,王氏往往还没张嘴,王丫就接话了:“漂亮的姐姐/婶婶,这个要八文钱一个!”
基本上被王丫的小甜嘴这么一说,对方都是喜笑颜开,连价都不讲的直接拿了,也不是没有人讲价的,或者是疑惑怎么卖的这么便宜的,王丫总是会忧桑的表示是因为家里要急着用钱,所以才会贱卖这些络子,价钱也不能再低了,已经很亏本了,古代人也都是实诚的,往往这么一听,也就买了。
等到中午的时候,人就更多了,没多久,这些络子就都卖完了,本来王氏用竹筐来装这些络子就是为了在摆摊的时候,把竹筐反扣了,可以当作是椅子坐下来。
哪里知道,自从生意开了张以后,就没有机会坐在竹筐上了,买卖是一个接一个的,又因着大家爱凑热闹的原因,很多人不明就里的以为有什么热闹,就围过来,在听说了买二送一后,有的本着占便宜的心里也就跟着买了,有的则是离开了,而有的好奇的就会问离开的,这里是发生了什么事吗,要不怎么这么热闹,人家一说,有那想要占便宜的就过来了。
于是,这个摊子上的络子是越传越多人知道,不一会儿,基本上整条街的都知道这里有个摊位卖络子,买两个送一个,料子上乘,做工精致,便宜的很呢!
而有的买了以后,觉得确实是实惠,还会介绍她们认识的人来买,这样一来,生意就更好了,所以,王氏这个摊位的络子很快就卖完了。
最后,王氏还特意留了几个络子,王氏拿了一对递给那卖手绢的大姐道:“大姐,真是谢谢你了!这个是我自己做的,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你别嫌弃。”
对方哎呀一声的要推却,王氏却是硬塞到对方的手里,那卖布匹的夫妻俩,王氏也是照此办理。
跟边上的这两家摊位道别,因为王氏还打算卖好久的络子,自然是要跟他们打好关系了。接着,王氏也没有立刻就回去,今天卖的银钱着实是不少,要是没有个男人在边上,王氏都不敢回去,主要是这买卖做了以后,大家都看着呢,尤其是那么多的铜钱,不是告诉人家你身上有钱呢嘛!钱财惹人眼,有些心思不正的,还就容易动这心思了,所以,王氏能不谨慎一点嘛!这也是那卖布匹的,跟卖手绢的担心王氏第一次来卖东西,不知道轻重,就这么一个人带着王丫一个小孩回去了,好心指点王氏的。
王氏自然是感激的谢过了,然后带着王丫去了衙门,找前面站岗的衙役帮忙通报一声,王生正在抄写公文,听说王氏跟王丫来了,有些惊讶,忙出来看看是怎么了,因为按照正常的情况他们是要摆摊到下午的,然后晚上再一起回去的。
等到王生带王氏跟王丫在早上喝茶坐坐的那个地方,王氏这才说自己的络子都卖完了,王生有些惊讶的问道:“怎么卖的这么快?”
“嗯,络子便宜,就都卖完了,我想着就这么回去不安全,所以就来等你一起回去。”
王生也觉得是这样,就道:“那你们就在这里坐着,等到我下了差,咱们再一起回去吧!”
王氏点头道:“嗯,孩子他爹,你去忙吧,我们就在这里呆着,不会乱走的,等你下了差,我们再一起回去!”
王生就真的去做事了,等到那整份公文抄完了,杨师爷听说是王生的妻女来等他回来,就体贴的跟县令通禀了一下,县令也是挺好说话的,就跟杨师爷道:“想来他们家是有什么事,就让王生先回去吧!”
因为当时王生读书不是上的私塾,也就没有人给王生起字,就一直王生的叫着。
王生谢过杨师爷,又让杨师爷帮自己谢过县令,这才走了。
从东西卖完了,王氏就都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一路上心情很好,看王丫也十分的顺眼,跟王生说着今天卖络子的事儿。
让王生狠狠的表扬了王丫一番,王生还揪着这点不放,打趣王氏道:“看吧,小丫要来,你还不让,现在知道咱们女儿的厉害了吧!”
王氏也有些不好意思,倒是王丫不在意,又不是真正的孩子,哪里会把这点小事放在心上啊。
等回到了家里,王氏也顾不上先喂鸡鸭了,而是把竹筐里面的钱倒出来数,王丫跟王生也帮忙,刚开始数第一遍,王氏还有些不信,两千五百三十文钱,后来再数了两遍,王氏这才确定了,还真是两千五百三十文钱啊!
----
感谢三猫头儿指出的错误哈,还有应无忧无虑的呵呵的要求,嗯,下午两点还有一更哦!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