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与地面平行的力量
我的篮球水平究竟和国家队的正式球员差距有多大?在八强赛上,从至今仍未在国青队露面的王家俊身上,我感受到过,那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但我还可以私下安慰自己,那是位置的不对等造成的,时常在想,如果我也有那么惊人的身高,未见得就一定输给他。
可今天遇上清华大学的7号,我不再这么想了。这个身高比我低上一线的后卫,据吴翻译透漏,曾经入选过国家队大集训名单,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淘汰出局。尽管有第一节的郭明亮的失利在先,好奇心还是驱使我第二节刚开场,就和他来了一次硬碰硬的较量。
胯下交叉接体前变向再后转身,一连串的虚影,我自认为做得急速而又隐蔽,可7号还是像座敦厚的土丘一样挡在我面前,丝毫不为所动。每次和他的身体接触,我就感觉自己一头闯进了布满藤条荆棘的灌木林,缠手缠脚,难以施展得开。有时是肩背被他厚重的胸膛给弹回来,有时是腰间被他粗粝的手掌给按压回来,有时是被他粗壮的腿给绊回来;那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他浑身的肌肉韧劲十足,却又暗藏无穷力量,绵延不绝,我像自投罗网的飞虫,越是挣扎越是无力。
于是我也无可置疑的变成了和郭明亮一样的处境,彻底的失去了组织能力,最后只能远远的把他带开,躲在一旁,无奈的看着队友们挥洒汗水。这对我的自信心是极度的摧残,我从来没有一刻,觉得自己如此没用,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看着眼前的这个五短身材的7号,我在球场上愣愣地出神。这还只是国家队淘汰下来的球员,那正式的国家队主力的实力,该有多么恐怖?我不敢想!
反过头来轮到对方展开进攻,7号带球在球场上像是闲庭胜步,指东打西。纵横南北;球不停的从我双手之间。肋下,肩颈,甚至胯下,一切不可思议的角度精准及时的传到其他队友手里;他的手腕灵动至极,如同高明的魔术师的巧手,翻转腾挪,拨抖捋冲,各种高难度的传球信手拈来;我感觉自己眼睛快要了,人也快要癫狂,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在他那粗犷的外表下。究竟着包裹怎样一颗灵巧的心,让我的判断意识总是慢上那么一拍。唯有叹息的份!
打完整整一节,竟然没有从他身上哪怕断下一球,这对于我是从不曾出现过的情况,我的信心开始跌入低谷,慢慢沉寂。
第二节打完,我们比分继续落后,15分的差距几乎快跌破了我们的心里防线。第三节换上黎指导的人马,对方7号被适时换下休息,场面得以继续维持,但拼死拼活的努力也仅仅把比分拉近了四分而已。
第四节,蒋指导大幅度调整人马,排出一高四矮的快战阵容,突击展开全场紧逼。我和郭明亮第一次同时上场,掀起了反攻序幕,虽然起到了一定效果。可清华大学队在7号的带领下很快稳住了阵脚。最终到比赛结束,我们还是无可遏止的败了,但落后的比分好歹缩小到十分以内,总算让我们保住了最后一丝颜面。
这场比赛的完败,充分的暴露了全队组织后卫这一块的薄弱。在回到训练基地的总结会上,蒋指导毫不留情的严正指出,并提出了加强力量训练的解决之道。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身体的绝对力量不是那么好提高的,我的深蹲最大负重停留在280斤上已经很久了,寸步难进;卧推也始终徘徊在245斤左右,同样如此。虽然这个重量在全队稳入前三甲之列,算是很不错的,可今天在清华大学遇上这个7号,让我以往的得意烟消云散。
第二天早上的正堂训练,蒋教练果然言出必行,别开生面的训练方式却是让我们稀罕不已。在我以往的思维中,提高力量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杠铃负重;可今天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蒋指导找来5个将近一人高的朔胶沙袋,重量从160斤到200斤不等;沙袋仿制人形,长有两个短短的手臂,一看就是摔跤运动员使用的道具。蒋指导让我们迎面用手臂弯架起沙袋的胳肢窝,拖拽着前行一个球场来回。真个去时容易回时难,只走上一趟,我就感觉自己从腿到肩的肌肉在剧烈急速的颤抖,有间隔的三个来回后,全身已经大汗淋漓,如同打摆子,筛糠不停。
虽然累死累活,但我很快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之处。杠铃负重无论是深蹲还是半蹲,旨在锻炼我们肌肉瞬间的爆发力,而蒋指导这个别出心裁的拖拽练习,则是锻炼我们持久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全身的肌肉协调用力方向发生了改变,由垂直纵向变成朝地面平行的方向,这不正是篮球运动员防守或进攻中最需要的力量方向吗?
真是妙到毫巅,从来没有想到,原来力量是可以这么练的。对蒋指导的敬仰之情登时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练习过程也变得更加热情得劲起来。
蒋指导葫芦里的“药”远不止这些,拖完沉重的沙袋后,他又安排我们两人一组进行身体对抗;一个倒转身体用肩背朝后用力推,一个用胸口正面抵住,向前顶,看谁先把对方推出底线。这是一个带有强烈趣味的竞赛游戏,比单纯的拖拽沙袋更受我们欢迎。但是无一例外,用肩背后推的人大占便宜,用胸抵抗的人全部败北。
随后一段时间,全队都是早上训练,下午比赛。我们分别又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许多名校,战绩互有胜负。通过这一系列的比赛磨砺,我们的球技在飞速增长,前一段的训练效果慢慢体现出来,蒋指导灌输给我们的篮球理念也了解得越发深刻。后来教练组针对性的定下三支队伍和我们长期进行教学比赛,上场人员的次序也做了很大的改动,不再是原来的三个教练,三个小组轮流上场;一切根据对方球队的特点和场上形势的需要,针对性很强的合理安排。或四大一小,或四小一大,或三大二小,战术越来越灵活机变,阵容也磨练得越来越成熟。最后除了和清华大学队仍互有胜负之外,其余的已经能力压一头,稳超胜卷了。
我的上场时间也稳步增多,特别是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我往往会被当做奇兵换上场去浑水摸鱼一把;我的抢断技术已经得到了教练组的一致认可,这让我欣慰之余,感到自己在球队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在组织后卫这一块,我几乎和辽宁队的郭明亮,广东队的彭代青持平,另一个河南队的张斌则急剧缩减。每次经过他的身边时,就能发现他平静的脸庞上一双幽冷的清眼,里面不知道隐藏着多少悲苦。但我什么也没有多说,也无法去安慰。运动员的世界从来就是这么残酷无情,同样遵循着天地间的至理,能者生存!
悲苦的人何止张斌一个,我的亲密战友兼室友周伟,和已经很熟稔的湖北队友高寿,也算是其中两个。周伟2.09m的身高全队第三,在中锋群里身板也不是很占优势,而且这还是在王家俊和姚长兴没来报到的情况之下,他的境况可想而知。而高寿刚好两米的身高,在前锋这一块力量是有了,但最致命的弱点是没有三分远射。现在回想西在南赛区的比赛,身高达到两米的三分射手,好像没有看见一个,难怪历届国青队里很少看见西南赛区选手的影子。篮球理念的落后,让我们不得不饮下这杯苦酒。
而湖北队另一个好哥们,身高2.07m的雷建军的日子则好过得多,他在防守和枪板上痛下苦功,及时转型打大前锋的位置,现在也是很受教练组的青睐。
在拉练最后的这一段时间,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个人的归宿已经从上场的时间上基本看出端倪来,只是平时大家都心照不宣,只待第一阶段的集训训结束后,等候教练组的最后通知而已。
可今天遇上清华大学的7号,我不再这么想了。这个身高比我低上一线的后卫,据吴翻译透漏,曾经入选过国家队大集训名单,不知道什么原因,最后淘汰出局。尽管有第一节的郭明亮的失利在先,好奇心还是驱使我第二节刚开场,就和他来了一次硬碰硬的较量。
胯下交叉接体前变向再后转身,一连串的虚影,我自认为做得急速而又隐蔽,可7号还是像座敦厚的土丘一样挡在我面前,丝毫不为所动。每次和他的身体接触,我就感觉自己一头闯进了布满藤条荆棘的灌木林,缠手缠脚,难以施展得开。有时是肩背被他厚重的胸膛给弹回来,有时是腰间被他粗粝的手掌给按压回来,有时是被他粗壮的腿给绊回来;那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他浑身的肌肉韧劲十足,却又暗藏无穷力量,绵延不绝,我像自投罗网的飞虫,越是挣扎越是无力。
于是我也无可置疑的变成了和郭明亮一样的处境,彻底的失去了组织能力,最后只能远远的把他带开,躲在一旁,无奈的看着队友们挥洒汗水。这对我的自信心是极度的摧残,我从来没有一刻,觉得自己如此没用,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看着眼前的这个五短身材的7号,我在球场上愣愣地出神。这还只是国家队淘汰下来的球员,那正式的国家队主力的实力,该有多么恐怖?我不敢想!
反过头来轮到对方展开进攻,7号带球在球场上像是闲庭胜步,指东打西。纵横南北;球不停的从我双手之间。肋下,肩颈,甚至胯下,一切不可思议的角度精准及时的传到其他队友手里;他的手腕灵动至极,如同高明的魔术师的巧手,翻转腾挪,拨抖捋冲,各种高难度的传球信手拈来;我感觉自己眼睛快要了,人也快要癫狂,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在他那粗犷的外表下。究竟着包裹怎样一颗灵巧的心,让我的判断意识总是慢上那么一拍。唯有叹息的份!
打完整整一节,竟然没有从他身上哪怕断下一球,这对于我是从不曾出现过的情况,我的信心开始跌入低谷,慢慢沉寂。
第二节打完,我们比分继续落后,15分的差距几乎快跌破了我们的心里防线。第三节换上黎指导的人马,对方7号被适时换下休息,场面得以继续维持,但拼死拼活的努力也仅仅把比分拉近了四分而已。
第四节,蒋指导大幅度调整人马,排出一高四矮的快战阵容,突击展开全场紧逼。我和郭明亮第一次同时上场,掀起了反攻序幕,虽然起到了一定效果。可清华大学队在7号的带领下很快稳住了阵脚。最终到比赛结束,我们还是无可遏止的败了,但落后的比分好歹缩小到十分以内,总算让我们保住了最后一丝颜面。
这场比赛的完败,充分的暴露了全队组织后卫这一块的薄弱。在回到训练基地的总结会上,蒋指导毫不留情的严正指出,并提出了加强力量训练的解决之道。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身体的绝对力量不是那么好提高的,我的深蹲最大负重停留在280斤上已经很久了,寸步难进;卧推也始终徘徊在245斤左右,同样如此。虽然这个重量在全队稳入前三甲之列,算是很不错的,可今天在清华大学遇上这个7号,让我以往的得意烟消云散。
第二天早上的正堂训练,蒋教练果然言出必行,别开生面的训练方式却是让我们稀罕不已。在我以往的思维中,提高力量的最好办法,莫过于杠铃负重;可今天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蒋指导找来5个将近一人高的朔胶沙袋,重量从160斤到200斤不等;沙袋仿制人形,长有两个短短的手臂,一看就是摔跤运动员使用的道具。蒋指导让我们迎面用手臂弯架起沙袋的胳肢窝,拖拽着前行一个球场来回。真个去时容易回时难,只走上一趟,我就感觉自己从腿到肩的肌肉在剧烈急速的颤抖,有间隔的三个来回后,全身已经大汗淋漓,如同打摆子,筛糠不停。
虽然累死累活,但我很快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之处。杠铃负重无论是深蹲还是半蹲,旨在锻炼我们肌肉瞬间的爆发力,而蒋指导这个别出心裁的拖拽练习,则是锻炼我们持久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全身的肌肉协调用力方向发生了改变,由垂直纵向变成朝地面平行的方向,这不正是篮球运动员防守或进攻中最需要的力量方向吗?
真是妙到毫巅,从来没有想到,原来力量是可以这么练的。对蒋指导的敬仰之情登时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练习过程也变得更加热情得劲起来。
蒋指导葫芦里的“药”远不止这些,拖完沉重的沙袋后,他又安排我们两人一组进行身体对抗;一个倒转身体用肩背朝后用力推,一个用胸口正面抵住,向前顶,看谁先把对方推出底线。这是一个带有强烈趣味的竞赛游戏,比单纯的拖拽沙袋更受我们欢迎。但是无一例外,用肩背后推的人大占便宜,用胸抵抗的人全部败北。
随后一段时间,全队都是早上训练,下午比赛。我们分别又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许多名校,战绩互有胜负。通过这一系列的比赛磨砺,我们的球技在飞速增长,前一段的训练效果慢慢体现出来,蒋指导灌输给我们的篮球理念也了解得越发深刻。后来教练组针对性的定下三支队伍和我们长期进行教学比赛,上场人员的次序也做了很大的改动,不再是原来的三个教练,三个小组轮流上场;一切根据对方球队的特点和场上形势的需要,针对性很强的合理安排。或四大一小,或四小一大,或三大二小,战术越来越灵活机变,阵容也磨练得越来越成熟。最后除了和清华大学队仍互有胜负之外,其余的已经能力压一头,稳超胜卷了。
我的上场时间也稳步增多,特别是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我往往会被当做奇兵换上场去浑水摸鱼一把;我的抢断技术已经得到了教练组的一致认可,这让我欣慰之余,感到自己在球队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在组织后卫这一块,我几乎和辽宁队的郭明亮,广东队的彭代青持平,另一个河南队的张斌则急剧缩减。每次经过他的身边时,就能发现他平静的脸庞上一双幽冷的清眼,里面不知道隐藏着多少悲苦。但我什么也没有多说,也无法去安慰。运动员的世界从来就是这么残酷无情,同样遵循着天地间的至理,能者生存!
悲苦的人何止张斌一个,我的亲密战友兼室友周伟,和已经很熟稔的湖北队友高寿,也算是其中两个。周伟2.09m的身高全队第三,在中锋群里身板也不是很占优势,而且这还是在王家俊和姚长兴没来报到的情况之下,他的境况可想而知。而高寿刚好两米的身高,在前锋这一块力量是有了,但最致命的弱点是没有三分远射。现在回想西在南赛区的比赛,身高达到两米的三分射手,好像没有看见一个,难怪历届国青队里很少看见西南赛区选手的影子。篮球理念的落后,让我们不得不饮下这杯苦酒。
而湖北队另一个好哥们,身高2.07m的雷建军的日子则好过得多,他在防守和枪板上痛下苦功,及时转型打大前锋的位置,现在也是很受教练组的青睐。
在拉练最后的这一段时间,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个人的归宿已经从上场的时间上基本看出端倪来,只是平时大家都心照不宣,只待第一阶段的集训训结束后,等候教练组的最后通知而已。
言情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