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团长,收下我们吧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干爹”随着叫声,马家小兄妹俩进来了。看到起俩兄妹,屋里的三个人都喜笑颜开。
“干爹,我听沈叔叔说,你是个大团长啊!手下有几千个人。”马晓旭觉得干爹真是太威风了,充满了崇拜之情。

周家欣笑了,对马晓旭说道:“小旭,想不想当兵嘛?先给我当个通信员。”林雪儿用眼刮了一下周大少,连个人的干儿子都要忽悠拉去当兵,兵贩子当上瘾啦?

“好、好,我愿意!”喜出望外的马晓旭连声答应,又提出要像沈老二叔叔一样要挎一只德国镜面大匣子枪,好保护自己的干爹,也不知道驳壳枪两斤半的重量他娃一米二十几的小身板能端平不?

“要的嘛,小旭,不过驳壳枪太重了。这样,雪儿你把我那只勃朗宁拿来。”周家欣对一旁的林雪儿说道。

“晓舟,你没搞错啥?十岁多的嫩娃儿你敢给他玩枪,不怕走火死人啊?!”林雪儿可不干了。

“怕啥子嘛,老子五岁多就开始玩枪……”周大少突然语塞,这前世跟重庆警备区团长老汉的事,都扯到哪里去了?

“你五岁多就玩枪?!”不仅是林雪儿,兰兰妹妹也诧异万分,你家欣哥,五岁多的时候,就知道一天到晚领导起我乱跑瞎闹,哪个时候见你整了一支手枪在玩?

这?周大少眼珠子一转,念道:

“妈妈给我一杆枪,十七八年未见光,小时出来玩一玩,大了藏在山中央。”

林雪儿听得脸上一红,啐了周大少一口,骂道:“死不要脸!”

兰兰妹妹一脸茫然,林雪儿附在她耳边说了几句,把个兰兰妹妹羞得拔起脚跑了。俩个小家伙不知道啥,觉得干爹念得挺顺嘴,也跟着瞎念,慌得林大小姐连忙制止,说好娃儿都不会念这些东西才作罢。

“干爹,林妈妈说你这次病了,这是我留下舍不得吃的两个柿饼,你吃吧。”乖巧的马晓雨睁着俩纯净的像是两眼清泉的大眼睛,关心地把两个柿饼放进坐在床上的周大少手里。

“乖娃儿,你个人吃哈,干爹这一路扯了好几斤柿饼了,不扯了。来,坐到床上来拥起,不冷。”周大少说。

“干爹,林妈妈她们都说你做生意可厉害啦!就像是范公再世一样。”马晓雨对周大少说道。

“那我就比不上了啰!”周家欣笑了起来。

中国早期商业的萌芽,是易货交易,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货币,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和商人。而春秋时吴越的名人范蠡,就是那个给越王勾践推荐了浣纱大美女西施的人,功成名就以后就隐身江湖,做起了调剂时节,互通有无的活路,终成一代巨贾,被誉为中国商人的祖师爷的人物。

周大少也就饶有兴致把范祖师爷的典故说了一遍,众人除了在玩卸了子弹夹的勃朗宁手枪的马晓旭以外都听得津津有味。

啥子叫商?就是调剂时节,互通有无。简单举个例子说,把秋天丰收的粮食储存到春荒,这就是调剂时节;把咱洛阳城才有的唐三彩,拿到别处去,这就叫通有无。商业及商人在一个国家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士农工商,国之栋梁。

“那范爷爷怎么能赚到那么多钱呢?”拥在周大少一旁的马晓雨问道。

咦,大家交换了一下眼色,这个小女娃子不简单嘛,看她这问题问的。

周大少笑了,

“范爷爷啊,他就是一大倒爷!俗话说,吴越熟,天下足。江南盛产水稻,他每年收粮后,就用舟船运到其它缺粮的地方去卖高价。吴越一带收一斤稻米只需一分钱的话,他运到缺粮的地方去卖一斤就能卖到一毛,这就赚了十倍!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规律,这其实说白了就是掌握个度,多则贱,少则贵。如果他把吴国的粮运到越国,那他不但赚不到钱了,还要巴运费,这就是利用空间度的奥妙;再说时间吧,是不是他在越国就赚不到钱了?不,他采取秋收时粮食多,低价进,春荒时粮食少,高价出,同样赚钱了。这就是利用了时间度的奥妙。吴越产海盐,如果……”

“运到不产盐的地方卖高价!”马晓雨兴奋地接口道。一小盐贩子啊!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这一次闲聊以后,六岁的马晓雨找到了万朵花,“万朵花叔叔,你能陪我走一趟吗?”勤务兵万朵花给团长打声招呼,抱着小女娃子开开心心地走了。

马晓雨在洛阳城跟着小哥哥乞讨了一年多,地势熟得很,不知道怎么七拐八拐的来到了一个贩卖洛阳特色工艺品--唐三彩的小街巷,这里面售卖唐三彩的商铺能有十几家。

马晓雨认认真真一家家走下来,把万朵花都累得够呛,看来女人天生就是逛街高手。马晓雨最终决定购买一家商铺中的一套十个的唐三彩俑马。

这唐三彩,最早是开放富强的大唐兼收并蓄西域一些特色民族工艺,形成的独特的工艺精品。为什么只出产于洛阳,因为土壤的缘故,在洛阳取土炼制,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才有那种独特的绚烂的色彩,多以黄、绿、白色为主,也就称其为唐三彩。它是唐代的艺术的精华,距今已有千多年历史了。

马晓雨精心选得这一套十个的唐三彩俑马,色彩绚烂,造型生动形象,或飞奔或静立,或奋蹄或长嘶。别说其他人,就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万朵花见了都是喜欢得很。看上了马晓雨就煞有其事跟商铺老板谈起价来。老板见是个丁点大的小女娃子开玩笑地喊成十元(这套唐三彩也就值个五六元,老板晓得可能小姑娘有点钱乱喊个高价吓走算了)。马晓雨很想买下,又不愿给十元钱(她身上只有干爹给的十元钱),磨叽了半天,老板见她确实不像开玩笑是真心想买,也就九元钱卖给了她。用个精美的大礼盒包好,叫万朵花背上了,也只有他背得动。万朵花这才晓得小女娃子喊他来的原因,感情好是当个棒棒使啊!

买了东西,马晓雨的心情却不太好。因为她只剩下了一块钱,想给干爹、林妈妈买条鱼尾巴都不够了。啷个一回事,原来周家欣给了两兄妹每人十元钱,说要离开洛阳了,还不知道啥子时候能再回来,俩小兄妹自己去买些喜欢的洛阳的东西,也算是留个念想了吧。

马晓旭知道干爹和林妈妈爱吃鱼,因为听到他们多次谈起洛阳的特产黄河鲤鱼:其肉质细嫩甜美,营养丰富,闻名中外。而著名的一道鲤鱼跳龙门,更是昂首盘中,栩栩如生,仿佛鱼儿飞跃而起欲过龙门。这道菜造型优美,寓意吉祥,食之时味美无穷。只是可惜了,现在是大冬天,欲渡黄河冰塞川,河面冻得跟个铁板一样,哪里去找黄河鲤鱼去。这回,看到干爹累垮了,拿到钱的小男孩动了心思。

揣着干爹给的十元钱,马晓旭在黄河岸边东寻西问。终于是凭着当了一年多的小告花儿炼成的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说动一个老渔民爬冰卧雪打个冰洞用条散网奇迹般地打上一条黄河鲤鱼。这真是老天爷感动他的孝心!因为在这个季节,黄河鲤鱼一般伏在河床底保暖,极少上浮。

渔民老爷爷知道这个小男孩是为自己的累病了的爹寻鱼,感动之余也就只象征性的收了他十元钱。要不然,这个季节,十元钱他马晓旭连个黄河鲤鱼的鱼尾巴都提不回来。

马晓雨知道小哥哥要为干爹和林妈妈买一条黄河鲤鱼,就说到时她要买上十条给干爹和林妈妈。可这今天买了唐三彩俑马,剩下一元钱能给他们买什么?鱼是不用想了。马晓雨小脑袋想了半天,最后只好用一元钱买了一堆冰梨回来。

看到小哥哥得意的神情,马晓雨委屈得想哭,瘪着嘴,泪水在眼眶框中打转转。周大少忙把两兄妹拉过来,非常感动地说:

“你俩都是好孩子!知道知恩图报,滴水涌泉。干爹和林妈妈不看重你们的买的东西是贵重或者还是便宜,你们有颗善良的心,有仁爱的情感,就是给我们最好最好的礼物。我和林妈妈谢谢你们。”

说完,紧紧和俩个懂事的孩子拥在一起。

周大少团长的队伍终于要离开千年古都--东都洛阳了。消息一传出,人们蜂拥而至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西南服务团的集结上车地---洛阳火车站。这些人中,有参加了西南服务团的一百余名洛阳有志青年的家人朋友,有受了西南服务团救济的许多灾民。当然也有更多的洛阳市民是想瞅瞅那个名震东都的外号“周大碗”的西南服务团的小团长。

西南服务团排成整整齐齐的三个方阵,这分别是按排编制的三个排。令人有些捧腹的是十一个少林和尚也被周大少编成了一个班,指定了个人的一个护卫当了班长。这十一盏大灯泡也排成整齐的一排列在队伍中是分外耀目。四周围观的大姑娘、小媳妇是忍不住笑成一团。偏偏和尚们还绷着脸认真的很。

“报告团长,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西南服务团应到156人,实到156人。请指示!”警卫队长兼一排长的沈老二跑到队伍前站着的周大少团长前,立正敬礼大声报告。

“知道了,稍息!”周团长回礼。沈老二跑回一排前站好。

“弟兄们,大家好!我们就要离开洛阳了,我讲两句哈。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啥子意思?就是说我们中原大地历来是出英雄豪杰的地方,千古名将岳飞岳鹏举就是河南汤阴人嘛!大家踊跃参加牺盟会西南服务团,就是在如今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时刻挺身而出,像中原大地无数的先贤志士英雄豪杰一样,为国家效命,为民族尽力,功成虽无把握,必死却有决心!让我们把嘹亮的军歌唱起来,让家乡人民看看我们昂扬的斗志!”

“全体都有哈,有一个道理不用讲,预备唱!”

“有一个道理不用讲,

战士就该上战场!

是虎就该林中走,

是龙就在海中央。

谁没有爹,谁没有娘,

谁没有亲人牵断肠。

只要听到军号响,

打起背包上战场!”

一首刚唱完,沈老二跑到个人一排列前,大声说:

“一排都有,我们的队伍向太阳,预备唱!”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担负起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

……

听,嘹亮的军号已吹响!

弟兄们团结一致向前方。”

“二排来一个,二排来一个!”唱完歌的一排在沈老二排长的指挥下,向女兵不少的二排发起了挑战,拉起歌来了。

临时充当二排长兰兰妹妹的这回是过足了要当女兵的瘾。这队伍会的歌都是自己(其实是周大少暗传)教授的,还怕个谁啊?来就来,手一挥。

“二排都有,送战友,唱!”

“送战友,踏征途,

默默无语两眼泪,

耳边响起驼铃声;

山叠嶂,水纵横,

顶风逆水雄心在,

不负人民养育恩。

战友啊,战友,亲爱的弟兄,

……”

好家伙,今天这洛阳老百姓可是过足了瘾了!(后来听闻此事的没去洛阳火车站送行的市民是后悔得跺脚)周大少的西南服务团拉歌,一拉就是十几首,或激扬,或振奋,或深情的多半是周大少篡改的我军军歌,那比当地的豫剧都要好听呐!

造成的影响不多说,后来最高领袖的蒋大公子以“一寸山河一滴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口号在洛阳征招国民革命军青年军201师,对当地青年学生兵员赞不绝口:素质太好了,思想动员不用了,人人会唱多首曲调激扬优美振奋人心的军歌(怪球了,蒋大公子一直没明白啷个在**中从未听到过)。其实这都是五年前的1937年初,周大少的西南服务团在洛阳火车站拉歌留下的后遗症!

就在人们对拉完歌正准备上车的西南服务团赞不绝口的时候,几个气喘吁吁的青年人跑到周团长面前,大声喊:

“团长,收下我们吧!”

(感谢书友大大支持推荐收藏)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最漫长的五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最漫长的五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