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道法、佛法末世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cP|:25o|h:19o|A:L|u:c.{0,10}o.{0,10}m1o.jpg]]]一般来说,在这个东方古国,任何一个统治中原的王朝,通常都有自己的龙兴之地。
所谓的龙兴之地,不仅是开国君王的起家基业,也是王朝龙脉的埋藏之所――龙脉这种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王朝和帝国的盛衰气运:龙脉兴旺,则王朝强盛;龙脉枯竭,则王朝倾颓。古往今来,只要是在中华历代帝国的版图之内,就从未有过例外。

数百年前,尚还处于蒙昧状态的满洲铁骑,之所以能够轻易入主中原,建立大金朝,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中原本身的毁灭性内耗――当时,中原各地的修真文明,已经展到了极盛时期。无数修真宗派遍布名山大川,哪怕最强大的金丹、元婴修士,也已经比比皆是。纵然与天神相对对,也颇有胜算,这可不是妄言!

一开始的修真门派降妖伏魔,清理匪患,视匡扶正气为己任,但是随着先贤修真者逐一飞升或者离世,修真门派收下的弟子良莠不齐,开始变味,尤其是从凡世收下的弟子,多有留恋红尘之辈,就更一步开始改变修真门派的初衷

接着,各大修真门派也因此自恃道法通神,不再是之前那样做隐士,默默无名的追求“真实”,相反这些修真者也是人,有**,什么清心寡欲的在经历红尘后又有几个人做得到?觉得随便几个小修士就能扫平朝廷千军万马,自己就更不必对皇帝俯帖耳,因此再不愿费心费力地扶龙庭、转造化,以求尺寸福泽。反而纷纷妄自尊大,藐视世间官法伦常,依仗着法力强悍为所欲为,稍有不顺心意之事,修士们便放手抢掠杀戮,毫无一丝仁心可言。

若是那些修炼魔道的门派,需用血祭魂炼之类的邪法,在凡间更是肆意妄为,手段之暴虐血腥,简直令人指。轻者肆意勒索地方,公然强掳民间男女为祭品或鼎炉;重者直接划分地盘,在帝国疆域之内建立起一个个国中之国,执行最野蛮、最黑暗的残酷统治,搞得天下哀声一片。

虽然修真之路的最终目标,乃是长生成仙,并非什么皇图霸业、称王称帝。但纵然是修士,通常也有家人亲族需要照拂,得让他们安享富贵。又有许多成仙飞升无望的低级修士,转而想要用这一身苦练得来的道法,在俗世创出些名堂……一般来说,那些掌握了最高武力的人,都是会想要夺取权力的――拳头大的就是老大,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两句真理,可不会因为时代与社会的差异而有所改变……

重要的是,修真炼丹需要耗费许多天材地宝,以及海量的铜铁、水银、木炭等物,堪称日费千金,都必须从凡人手中取得。而各方道门又大多自诩清净,不事生产,只能想办法霸占地盘,强行勒索征收,一心以盘剥黎民为念,并且视凡人如蝼蚁,从来不顾其死活……于是,天下间的道门越盛,道法越高,修士越多,消耗的财富和物资就越加庞大,而被压榨的各地百姓也越是不堪重负。

而且,这还导致律法沦为废纸,朝廷威仪扫地,最后搞得举国上下民不聊生,动乱四起。

唐朝之后的皇室尤为严重,而必须维护朝廷威严的儒家学派,一方面要镇压流民起义,一方面又要打压修真门派的肆意扩张,实在是左支右绌,不堪重负。而各地的修士们却是野心勃,一改之前数千年来避世隐修的态度,妄图推翻帝国统治,直接由道法门派和修真家族瓜分天下,贬斥世间凡人为奴为婢,供修士们任意驱使……这当然会激起朝廷、豪强和百姓们最最激烈的反抗。

各方争斗的最终结果,就是让整个中土沦为了一片恐怖的尸山血海,数千年璀璨文明毁于一旦,修士、儒家、神明、佛门、皇室、流民军彼此残杀、恶斗不休。

由于修士们自诩为出世仙人,心冷如冰,藐视凡间苍生如蝼蚁,杀戮世间男女如猪狗。因而于战乱之中,各方修士丝毫不理民心民怨,动辄屠城灭镇,播撒瘟疫,以万千生灵为血祭,从而得以施展出无数毁天灭地的大神通。而朝廷和儒家却必须维护国家的安泰,百姓的生计,于是不免有些束手束脚。

因此,尽管儒家有着朝廷官军和天庭众神的支持,并且始终掌握着天下民心,却仍然不敌各路修士和邪教的围攻,以至于连天庭神王被逆天修真者杀死,先贤圣人被掘墓炼尸……眼看着整个中原大地就要彻底沦为修真门派的狩猎场和奴隶窝棚,从此倒退回弱肉强食、率兽食人的蛮荒时代了!

为此,儒家门人不得不拼着同归于尽的危险,对嚣张残暴的修士们动了绝地反击!

他们在几代王朝的龙兴之地,设下了扭转乾坤之“噬血阵”,利用王朝的龙气、天庭的神威、佛门的无上妙法,以及世间凡人对修真门派的无穷仇恨,一举引爆了天下灵脉之枢纽所在……由此,非但中原从此进入了末法时代,天下修士因为灵气一朝消散,尽成废人,最终一败涂地。还连累得前朝皇家的龙脉、祖灵,大批天庭众神,乃至于整个中原的龙脉,也一齐为之殉爆毁灭!

这就是几乎终结了中土修真时代的“龙空山之役”。

即使是纵观整个世界,只有西方的“诸神黄昏”那样大批的真神、东正教主、圣骑士、魔导师灭亡的惨烈才可以与之相比

而就如同两千多年之前的古罗马灭亡,基督教分裂,魔网破碎、十字军东征造成的信仰之间侵略一样,在三百年前的东方,也上演了几乎同样的一幕。

趁着中原各派力量同归于尽的大好机会,崛起于辽东的满洲铁骑,立即凭着残存在塞外的辽东龙脉,迅破关而入,又有大批满怀仇恨的幸存修士卖身投靠,为异族入侵者充当带路党和马前卒……于是,满洲铁骑,仅仅只用了几年时间,就成功横扫中原,荡平天下,讨灭了支离破碎的华朝残余势力,于燕京开国建制,建立起了绵延三百年的大金王朝。

后,那位高瞻远瞩的金朝开国皇帝,在建都定鼎之后,又迅卸磨杀驴,再次重用能够帮助自己治国的儒家书生,调和民族矛盾,却挥刀杀尽了已然无用的修士,从而根除了这些天下祸乱之源。

但是佛家也好不到哪里去,原因二十多年之前,大金朝廷的版图还算完整,草原上契丹人也只是刚刚开始南侵,尚未取得突破。然而,那浩大至极的军费开支,就已经让当时的朝廷不堪重负,连都卫戍部队都断饷了。

幸好,那年头的朝廷还有肥羊可宰――各地的佛门寺院,借助出家人免税免役的特权,一面大批剃度俗人皈依,导致僧尼数量急剧膨胀;一面各地贫农乃至富户携田土产业挂名其下,历年来积累了无数财富,却让朝廷的税源大幅度流失,收入日益减少。

之前又有好几个朝代为了能驾驭民众,没有反抗心思,所以也仍是大力展佛教,一来二去,佛门积累的身价极其可观!

什么什么?佛家也是讲究清心寡欲,六根清净,没有这么多财产?哈~乡下寺院也许还是靠人接济化缘,但是一些大佛寺不仅有自己的田地收租,更是靠着朝廷或者贵贾富商修建的金碧辉煌,你当佛门弟子是半仙,不吃不喝不穿衣服不消费啊?

为了挽回财政和边防的崩溃,获取新的财源、兵员和劳动力,朝廷决心从一直不肯缴税服役的佛教寺院手中夺回田地与人口。起初还算客客气气的和平协商,不料却被各地佛寺傲慢拒绝,许多佛教徒看到朝廷式微,甚至打起了建立“地上佛国”的旗号,由和尚们带领着公然造反。

对此,朝廷愤而颁布了极为严酷的灭佛令,甚至不惜打上一场艰苦的内战,在数年时间之内,先后动用上百万正规军队,攻破并捣毁佛寺数十万间,强行收回佛田数百万顷,强迫僧尼近千万人还俗,杀死不肯背弃信仰的顽固佛教徒五百余万人……幸好佛门实在是一盘散沙,形不成合力,动起来的信徒更是乌合之众,就算影响力再怎么广泛,终究还是赢不过国家机器。更重要的是佛祖释迦摩尼这位老牌真神,莫名其妙的陷入沉睡更是助长了修真者们气焰

而当时的皇帝又依靠天子龙气和王朝祖灵之威,驱使天庭动神战,一举将六百多位罗汉、菩萨、尊者打得彻底陨落毁灭,终于刨掉了佛门在中原的深厚根基。

此后便是道家和佛家的末法时代了,中原汉家文化只剩下了儒家的孔孟之道,再也没有人去探索世界真相,去求道了。所以当西方人来到清国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群失去了文化、只懂得服从的中国人。

佛家呢?失去大片土地和财产后,明白自身处境,还是在这片土地上还是顽强的生存下来,但是那些得道高僧早就寥寥无几,精通佛法之人更是屈指可数!

修真者呢?更是凄惨,经历几次浩劫,诸般炼化丹药、法器的能力十不存一,连功法都是残篇,苟延残喘至今,纵使打着修真门派的招牌,但是这些在“废墟”上建立的门派也只能称之为“练气”,以至于世人对于求仙之道认为不过是无稽之谈,甚至于没有几人真正了解自家最辉煌的道法精髓

道法末世

佛法末世

以至于“煌煌中华千载,只余三千书册;悠悠炎黄千年,只余孔孟可言”

……

天财地宝,盖世大能,有德者据之,为什么?

“神”一般的能力,却没有“神”一般的高尚品格和仁慈,带来的只会是无边无尽的灾难!

“无论什么愿望或者**,只要不符合常理,就一定会孕育出某种歪曲,最终产生灾难也是当然的法则……”――byQB

“那是奇迹这件事毫无疑问呢!把不可能化为可能~奇迹呢,本来就是花费人的生命也无法补偿的东西”――by晓美焰

“奇迹不是免费的,如果你得到了希望,也会播散出同等的绝望。”――by杏子

(上次喷了异能者,这次是喷修真者,之前的修真小说都非常之精彩,但是越到后期越是打着“修真”的名义满足自己的**,美女权利“一个不能少”的伪修真小说越多,且不说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写法如何,这样足以说明普通人只要修真修到一定实力,一定会先满足自己的**,什么“修道真实”“修士要清心寡欲”的统统抛在脑后!不,还是那个论调,凡人若是掌握了“神”一般的力量却没有与之相配的“圣人”的品格,那样只会是灾难,所以在这个“现实”世界,修真者前期的确是降妖伏魔为己任,但是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到了后期,从上到下,因为还是凡人的时候残留下的**,开始利人利己,别说什么不可能!看看那些修真小说吧!那些赤果果的**已经很好说明了普通人,尤其是现代人修真会有什么连锁反应!无论集体还是单个修真都会为了满足自身**开始侵蚀“凡人世界”,必然会遭到激烈反抗,最后是一不可收拾,只不过是这个注定的人间惨剧被提前而已~)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末日救赎开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末日救赎开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