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大婚与归政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光绪皇帝的大婚仪式于1889年农历正月二十七正式举行,按照中国民间习俗,新郎要亲自去新娘家迎娶新娘,贵为天子的皇帝自己不去,而是派使臣代为前往,因此皇家的迎亲仪式也叫奉迎礼。为了遵守古代的礼仪,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在子夜时分就来到桂祥家。
迎亲队伍到了以后,首先要举行的是册封礼,册封礼就是为准皇后授予象征皇后地位的金册和金宝,金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印。这一仪式由皇帝的使节和随行的女官完成,册封后皇后才正式确立身份。叶赫那拉氏静芬被册封为隆裕皇后。

隆裕皇后的金宝用500两纯金打造,高10厘米,印面有14厘米见方,上面分别用满汉两种文字铸造出“皇后之宝”四个字,印纽处系黄色绶带,做工十分精美。册封礼结束之后,迎亲的队伍在子夜11点55分出发,前往紫禁城。

隆裕皇后身穿华丽的大婚礼服,乘坐黄色凤舆,迎亲的队伍经大清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在3点30分抵达紫禁城的乾清宫门前。到了乾清门,才算到了皇帝的家。隆裕皇后在这里下凤舆,有人接过皇后手中的苹果,递上一个宝瓶,皇后手捧宝瓶进入宫中。

中国民间有很多婚庆习俗,跨火盆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大婚,皇后也要跨火盆、跨马鞍,跨火盆既有跨火驱邪的意思,又有火烧旺运的含义。马鞍下压两个苹果,谐音是平安。跨马鞍就寓意平平安安。

皇帝大婚,皇家乐队早已准备就绪,乐器有金编钟、编磬、箫和笛子等,婚礼上演奏的音乐是古代宫廷乐曲“中和韶乐”。皇帝和皇后的洞房设在坤宁宫内,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

光绪和隆裕进入洞房之后,先要坐在龙凤喜床上,吃子孙饽饽。子孙饽饽就是饺子,饺子由皇后娘家准备,必须煮得半生不熟。吃的时候要有人问“生不生”,里面要回答“生”,这一点和民间是相同的,它代表的含义就是皇家更盼望子孙后代权力的延伸。吃完饺子以后,接下来就要举行合卺礼。合卺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卺就是瓢,把一个匏瓜分成两半,做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端一个,喝下瓢中的美酒,就是合卺,象征着婚姻美满,白头偕老。后来,人们又设计出连体式酒杯。

合卺宴的结束,标志着大婚典礼中最重要的成婚礼接近尾声。紧接着要举行的是一系列的婚后礼。1889年农历二月初二,光绪皇帝在紫禁城内举行朝见礼,初四举行庆贺礼,初五、初八分别举行筵宴礼和祈福礼。太和殿上高悬巨幅“囍”字,皇家乐队分列东西两边,光绪皇帝坐在太和殿内,接受王公百官的朝贺。庆贺礼结束后,还举行隆重的颁诏礼。颁诏礼在**城楼上举行,礼部官员把帝后大婚的喜讯昭告天下。

1889年农历二月十五,光绪皇帝在太和殿设宴,款待皇后娘家的男性成员和王公大臣,而皇后则出面宴请娘家的女性成员。至此,光绪皇帝的大婚典礼落下帷幕。

光绪十五年的这个春天,在到处贴着大红字显得喜气洋洋的皇宫内苑,心情最复杂的恐怕莫过于不再垂帘听政的太后慈禧了。皇帝亲政虽然是表面的权力交接,但仍然是一个最敏感的关口。

当年太后召集御前会议,宣布指定这个三岁半的孩子继承帝位的时候,就已经对自己的权威具有足够的自信。果然,当时没有人敢说个“不”字。当年参加御前会议的王公大臣们当然清楚,按照祖宗定下的规矩,帝位的继承者应当是在同治的下一辈“溥”字辈中挑选;即使是讲血缘的远近,道光皇帝的亲孙子也不是只有醇王奕譞的这一个儿子。明摆着的事实是,奕譞是慈禧的妹夫,这孩子是慈禧胞妹的骨肉,再也没有比他和慈禧更亲的了;何况醇王这位七爷比不得恭王那位六爷,为人好说话、好对付得多。更重要的是,这孩子还很小,眼前还是得让太后垂帘听政,而且今后要继续听政十好几年!也许正是因为王公大臣们都看得很清楚,谁也不愿意拿脑袋去撞南墙,所以才没人出头反对。

这孩子再小,一天天总是要往大里长。说快也快,前年虚岁十七,按祖宗的规矩就应该“亲政”了。早有会看风头的官员出来上折子,说是皇上还小,要请太后继续垂帘。如此讨好太后的机会岂能错过,于是你上我也上,大家一起请求,连光绪的生父奕譞也接连上了两道奏折,并且还暗示光绪自己当面去向慈禧请求。过去虽说是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但“东边的”话少,主意都是“西边的”拿。光绪七年,“东边的”“没”了,从形式到实际更成了一个人当家。光绪九年元旦,在养心殿召见军机的时候,大臣们发现,慈禧不是像过去那样坐在光绪身后,而是与皇帝同坐在御榻上,太后在右边,皇帝在左边,从幕后公然走到了台前。光绪十年,说是办事因循贻误,又把恭王给撤了,让他回家养病;把军机大臣一班人全都罢了,换上来的庆亲王奕劻、理亲王世铎、谭钟麟、陈到魁等这班人,有的更平庸,有的更贪婪。这当口,正是慈禧太后越来越顺心遂意的时候,既然是王公大臣们包括醇王在内都一再地吁请,她老人家也就只好“勉允臣工之请,训政两年。”

两年的时间,过去得更快,转眼到了光绪十五年,训政到期。二月初三这一天,光绪一大清早先到慈宁宫给太后行礼,然后登上太和殿受贺。从此,光绪正式开始亲政;与此同时,龙椅后面的帘子撤了,慈禧结束了她的第二次垂帘听政。

光绪亲政,在慈禧则是“归政”。何谓“归政”?本来这个东西就是人家的,让你暂时照看一下,现在人家该拿回去了,这就是“归政”。

要知道“皇权”这东西,慈禧不是只照看一年两年,而是为同治照看了十二年,为光绪又照看了十四年,加起来是长达二十六年。现在真的“归政”了吗?

第一百章大婚与归政

第一百章大婚与归政,到网址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中华狂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中华狂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