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升官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英国人不情愿的找到刘飞扬,他们一提出铁路的修建和附加条件后,立即被刘飞扬所反对。他指出大清不能修铁路但可以由别国帮助修,但是你修铁路我付钱这就是一笔买卖,对于要求的附加条件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刘飞扬提出英国可以参与铁路的修建但是也仅限于此而已。
英国人当然也不会答应刘飞扬的计划,谈了两次无果而终,英国人就不再与刘飞扬谈了。他们直接向清庭施压,而掌管总理衙门的庆亲王奕劻随即受英国人压力而且又得了英国人贿赂,他向慈禧提出铁路由英国人修建而由江浙的商民出资,修完后英国占百分五十一股份,朝庭占百分十股份而商民占百分三十九股份。

这份方案一到刘飞扬手里当场就被他扔了,他向朝庭只回了一句话如果这样商民不愿出钱。

英国人大为恼火直接说如果这样他们愿意出资修建铁路那么铁路的股份将有他们全占。刘飞扬心里最怕就是两条铁路都被英国人占了那他就只是为他人做嫁衣了。不得已只得与洋人再谈,他提出铁路的股份按出资划分,修建只作为一项单独的工程不计股份。英国人则认为修建铁路要以技术入股,而且江南作为英国的巨大利益相关地必须在股份有所体现。

刘飞扬大叹一口气,英国的利益相关地?这可是中国的国土,可便宜却要有你占。这时大清的朝庭也威压刘飞扬要他尽快与洋人答成协议,万不可触怒英国人。刘飞扬心中大骂清庭,英国人几句话你们就怕成这样,帮着洋人反过来压迫国人,这是何道理。

当然他也只能心里骂一骂,最终只得向英国人让步。最后双方答成协议,商民出资百分七十的资金占百分四十九股,英国人出资百分三十的资金占百分四十的股份,而朝庭不出钱占百分十一股。

刘飞扬只得无奈的心叹,莫看英国人只占了百分四十,可朝庭那百分十一的股份除了分钱外其它的由英国人控制,这样英国实际上是控制了两条铁路。

协议答成的两日后1885年12月28日,《中法新约》正式在北京交换批准。

中法战争正式结束,大清赢了战争可结果是败。

上海的经济风潮也迅速的平息,并且华商在风潮中转败为胜,可清庭受了英国人的压力让出了江南路权反使江南的危机更重。

但此次风潮也使洋人大惑不解,一些人认真的研究了在茧丝交易和股票市场的变化,发现了刘飞扬在其中用的种种的阳谋阴谋。这些研究不断的被发表而且不仅在上海的报邗,由于这两个商战不仅是上海本地的洋人参与而且其本国的商人、金融机构也涉及其中所以这些文章也在列强的国内报纸等发表,这使刘飞扬的名字不但在上海名声大噪甚至连不少的外国人也知道了东方出现了一个很利害的经济学家。

不久后驻上海的英法两国的领事也联合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把刘飞扬与他们说的阴谋论和金融战的理念在报纸上登出,虽然听起来很刺眼耳但却获得大多人的同意。在经济的交往中大量充斥各种阴谋,并且这些阴谋绝大多数是合法的。而刘飞扬首次提出的金融战一词成为经济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虽然在东方的这次经济投机失败使洋人损失很大但这并不妨碍刘飞扬的名声传播,不少人经过研究之后认为刘飞扬是当今世界上最利害的经济学家之一,这不是因为他赢了而是因为他提出的新理念。

洋人对刘飞扬的看法不但在洋人范围中传播,很快各国的大清使馆也知道了这些对刘飞扬评价。他们把这些传回国内,大清的朝中对于这些对一个大清官员有如此高的评价感到吃惊。不过这个吃惊却带有点惊喜,曾几何时洋人对大清的官员有过这等好评。

这个消息也有意无意的传到了慈禧的耳朵,对于这些她也是高兴的,当然有一件更让她高兴的事。

上海商民叩谢朝庭在风潮中的“支持”所以特献上白银三百万两为重修颐和园略出微力。慈禧很高兴上海商民的孝敬,虽然朝庭也没在风潮中做过什么,但奴才给主子献银那随便找个理由就行。不过当她也听说了刘飞扬甚至在列强国内的名声后觉得朝庭应该有所表示,不然恐又让洋人耻笑。

这日宫中议事,慈禧首先问到:“哀家记得这上海县令刘飞扬原来是五品官吧。”

在座众人这几日都耳闻了刘飞扬的事,哪能不略加留意,理亲王吏部尚书世铎一慈禧问到,马上对奏:“是的,太后记性真好,这刘飞扬是上半年因在台湾基隆大捷中略有战功所以特升了五品。”

慈禧点点头说:“年纪轻轻的就五品了,不错啊。可是这次他又领上海商民与洋人在经济之中又有小胜,连洋人都说他是一个什么经济学家,大清国就给他当一个县令太小气了。甚至有人说让他们的国王、首相请他去当什么经济顾问,这让我大清的颜面何存而且哀家还记得他好像也在镇南关大捷有效力吧。所以哀家以为可以再升一升这刘飞扬的官,不能让洋人笑话说朝庭不能用人。”

世铎为难的说:“太后,这事恐怕不妥,这刘飞扬毕竟才十九岁实在是太过年轻,这再升起码就从四品了,十九岁就从四品恐怕惹人非议。”

慈禧冷笑道:“非议,谁有非议?谁也能杀了个什么司令,谁也能数败洋人,谁能得淮系、湘系一同联名,谁能让南北商贾一致拥护,谁能让商民报效朝庭三百万两银子,谁也可当这四品官。”

众人听到最后一句算是明白了,三百万两啊,如果人家给钱了却不给他升官以后谁还会报效朝庭。

世铎苦着脸说:“那就给他升个从四品,只是这从四品再当一个县令恐怕也不妥,不知该把他调任何处?”

慈禧说:“这倒是个事,诸位说说有何高见?”

众人心想上海莫看是一个县可不比一个府差,原先就提出让盛宣怀任上海县令而刘飞扬他去任它处的知府人家都不肯,现在要升他总不能还是一个知府吧。

醇亲王、光绪皇帝的生父奕譞想了想道:“太后,上海现在已不比从前,如今上海已成江南重镇再只是一个县只怕不妥。臣以为可撤松江府设上海道。这样让刘飞扬任上海道道台,既升了刘飞扬职又可让他继续在上海。”

世铎说到:“醇亲王高见,可道台可就是四品了,这也不合体例啊。”

慈禧心中一动,这醇亲王是想升刘飞扬官,拉拢他。这样一个人才他岂能放过,卖给刘飞扬一个人情为自己儿子亲政打下人脉。她心里冷笑,醇亲王怎么早就为自己儿子准备了,可我这个老婆子还没傻。

她开口道:“这样吧,也不要升刘飞扬什么从四品了。”

她话落略停了一会,看了在座的人有松了口气的,有皱眉的,有无所谓的,接着道:“直接升任四品,按醇亲王说的设上海道让刘飞扬任道台,莫让人说了朝庭小气,不会用人。”

······

刘飞扬在上海莫名其妙的又被升了官,不知什么时候朝庭居然会对商人的利益也会看中的。不过升官自然是好事,也少不了上海的商贾为他庆贺一番。但一身的事务却让他停不得几时,铁路的集资马上要进行,当然钱的事他还不太担心,有胡雪岩出面领衔两条铁路总共要的两千万两银子还不要话下,但他更关心的是铁路的修建中不能只是让洋人赚钱。他让赵于善这美国耶鲁大学的工程学学士去当铁路修建的会办,要他多让华人参于其中,从中学得一些铁路的技术,总不能以后所有的铁路都有洋人来修吧。

安排了铁路的事后,他再召集商贾,风潮已过上海经济委员会使命已完成。但刘飞扬并不想让这个临时机构解散,它不但能联合华人协调经济,而且它能控制上海华商经济其掌握的钱财太过庞大这对自己以后定有很大的作用。

刘飞扬向众人提出不撤消上海经济委员会而把它作为一个常设的机构,他指出从这次风潮可以看出洋人能很容易的联合起来共同行动而华商却太过分散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所以有必要保留这个机构可以使华商有一个协调经济的组织,为以后再出现这种大风潮,大危机时可以一致行动。

众人听了都以后应当留下这个机构,刘飞扬提意陈其昌任上海经济委员会的会长。陈其昌在这次风潮的作用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由他任会长大家并无异议,但有些人心中却是明白的,比如老江湖的胡雪岩它其能看不出刘飞扬的意图,不过他并没有说出来,他想看看刘飞扬到底要干什么。

安排了众多事务后,年关将尽,好不容易闲下来的刘飞扬并没有让自己休息一下而是让刘洪恩他们和自己一起去一趟南京,面见两江总督曾国荃。

第三十七章升官

第三十七章升官,到网址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中华狂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中华狂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