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师讲美育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老师既教音乐,又教美术。(看小说到网)
张老师的美术课与音乐课一样,第一课仍然是欣赏课。上课之前,科代表和学习委员从张老师的办公室拿来几幅画。挂在黑板上。张老师:“这是一幅油画。这幅画是我临摹的《伏尔加河的纤夫》。它是俄罗斯著名的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大家先看看这幅画的构图,它的背景是河面、河湾和沙滩,昏暗迷蒙的天空;在空旷的画面中间,是十一个惆怅、孤独无助,身上套着纤绳,用力拖拽着身后不远处一艘江船的纤夫。布局巧妙,意境宏伟深远。为了这幅画列宾两次去伏尔加河,和纤夫们交朋友,观察纤夫生活,进行了大量的写生,花了三年时间才画成。这是一幅现实主义作品。这幅画的构图,彩色等绘画技巧都很成功。我们欣赏一幅画,除了品味他的艺术水平,还要理解他的思想境界。从画中可以看出列宾对纤夫生活的理解和同情。油画描绘的事物逼真,细腻,能够比较透彻地体现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主题。我很喜欢油画。”

接着,张老师又让同学们欣赏几幅水彩画和素描。水彩画是七班的同学画的静物。画上是一个水瓢里装着两个紫皮茄子,水瓢外横着一根黄瓜。素描画是一幅石膏模型,一个一头卷发的外国小女孩头像。张老师讲:“素描是绘画的基础。我们学习绘画,就是要从学习素描开始。”

张老师的美术欣赏课之后,星期天,同学们跑到新华书店,专门翻看一些画报或画册,分辨哪幅是油画,哪幅是水彩画。当我们看到中国的水墨画、工笔画的时候,有的同学说那是水彩画,有的同学说不是。上美术课的时候,大家问张老师。张老师:“中国画高深莫测,博大精深,学生学画画还是从学西洋画法开始为好。绘画讲究透视、讲究明暗,画出的作品才会真实、客观。中国画不讲究这个,讲究意境,高度抽象。在中学里的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同学们有初步的绘画能力,一定的欣赏能力,所以,我们的教学以训练同学们绘画的基本技法,手眼协调,培养美育德行为目的。我们这些中学教师,在师道学校学习的都是西洋画法,对于中国画知之甚少。如果将来有的同学考进美术学院,就可以专修中国画。”

张老师教我们的美术课,主要是练习素描技巧,水彩写生。他教我们初步掌握了绘画的透视、明暗等的一些粗浅知识。他很注重绘画基本功的训练。他不厌其烦地让我们练习“白、灰、黑”,“亮、灰、暗”的画法。对于我这个喜欢涂鸦的“美术爱好者”确实受益匪浅。

张老师教给我们一种简便的取景方法,可谓终身受益。两只手拇指尖对在一起,其余四个手指垂直搭在一起,在拇指与食指的虎口之间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取景框”。两只手靠近眼睛,视野宽阔,纳入的景物多;两只手向外移动,周边的景物逐渐退出取景框,可以突出重点绘画的对象。每当我看到有人写生、照相,我都会想起这种取景方法,不自觉地举起双手,在“取景框”中观看一番眼前的景致。

黄老师来了以后,张老师不再担任美术课,专门教音乐。

黄老师身材高挑,满面红光,趾高气扬,有一种激昂青云的气质。第一堂课,黄老师跳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字:黄燮逊。黄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燮,和谐;逊,谦虚。这是父亲对我的期望。期望归期望,我是我。我,黄燮逊,西南联大艺术系毕业,带过四颗星!西南联大,同学们知道吗?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所大学。他是在抗日战争,在中国处于最艰苦的时期,由北大、清华、南开几所名校南迁时联合而成。是中国教育界精英、著名学者最为集中的地方。西南联大培养的学生都是新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才。正如我们的校歌所唱的‘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日本鬼子终有一天会被我们驱逐出去,打日本需要人才,建设新中国更需要人才。知道我们的校训吗?‘刚毅坚卓’。我们的校风是‘民主自由、严谨求实、活泼创新、团结实干。’我,黄燮逊,为在西南联大读书而骄傲,而自豪。”同学们听了黄老师一番高论,肃然起敬的感觉油然而生。

黄老师回过头,看了看黑板上面的横额“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之后,说道:“这八个字好!这是我们学校的教育方针吧?中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是教美术的老师,特别拥护把‘美’列为培养学生的教育方针之一。你们的张老师教过你们什么是美吗?”同学们互相看看,有的直愣愣地看着黄老师,有的微微摇摇头。黄老师:“教没教没关系。因为,美育和德育是联系在一起的,从修身的角度讲,美是德行的一部分。不管怎么说,美术老师讲美育还是责无旁贷的。”

以后的几堂课,黄老师没有教我们画画、写美术字。而是长篇大论地讲起美育方面的大道理。黄老师:“德智体美四育是德国的大诗人和美学家席勒首先倡导的。他主张通过美育培养品格完善、境界崇高的人才。德智体美为什么要全面发展?道理很简单。道德教育端正学生的品行,智力教育增加学生的学问、智慧,体育增进学生的健康,美育要解决什么呢?首要的是知道什么是美,然后才是怎样欣赏美,如何创造美。通过美的教育,使每一个同学都有美的理想;有美的情操、品行和修养,就是希勒所说的‘品格完善、境界崇高’;还要有美的体态行为。要通过欣赏美来熏陶、培养自己的美的素质。”

“美育和德智体教育是什么关系呢?德智体教育是增强同学们的内在能力,那么美育就是提高同学们的表现能力。一个人不论你有多大的能耐,你都必须通过形体、语言、神态等让别人看得见、听得到,要把你的音容笑貌,举止行为展现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代数宋老师,给你们当过班主任。无论是他给你们上课,还是平时的举止行为、言谈话语、穿戴装束都表现出受过高等教育、温文尔雅、掌握了深奥知识的大知识分子。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就是一个人美的表现形式。古人注重礼仪,主要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活跃社会交往,扩展人际关系,整肃社会风气。今天,我们提倡美育,仍然离不开这些基本的目的。古人认为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古人对仪表美的要求很全面,一是衣着容貌方面,做到衣冠整洁,衣着打扮,适合自己的年龄等生理特征,自己的职业身份,所处环境和交往对方的风俗习惯,做到得体大方。二是行为举止方面,要庄重威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时时处处都要合乎礼仪规范。三是谈吐言语方面,要诚实,不撒谎。论语里说“言必信,行必果”。古人主张慎言,说话一定要谨慎。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该说的话一定要说,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说。还有一句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千万牢记。”

黄老师第二堂美术课,手里什么教具都没有带。一个同学小声嘟囔:“还要讲德智体美大理论呀?”黄老师装着没听见。站在讲台下,凝视一会儿黑板上边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八个大字。上了讲台后,环视一番教室各个角落,说道:“我非常喜欢墙上的八个字。看了这八个字,我就想讲,讲什么?讲美育!

“上一堂课我讲美育的首要问题是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美。今天就讲美是什么。我们西南联大在云南昆明,云南风光秀美。大理的苍山洱海,有人形容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昆明的石林怪石林立,千姿百态,有的似剑、有的像塔,似人亭亭玉立、栩栩如生,似物美轮美奂。填池的水比天还蓝,比山还绿。美不美?美!广西是我的老家,同学们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密山有兴凯湖、蜂蜜山,我正准备抽空去游览一番。同学们!这些风景美不美?美!这是天老爷赐给我们的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多处园林,众多古典园林建筑,布局巧妙,格调清幽,建筑艺术高超,美不胜收。北京的颐和园、北海、故宫,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也都给人间增添了无以伦比的美景。苏州的、北京的这些美景不是天老爷赐给的,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我听说,张老师上美术课时让你们欣赏油画、水彩画。以上讲的天老爷赐给我们的如画的风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的美的建筑物、美的园林、美的绘画作品,等等,这些美的东西,都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客观存在的美,我把它叫做能够看得见的美。

“树林里鸟的鸣叫,你们上音乐课的时候,张老师让你们欣赏交响乐,钢琴弹奏的乐曲,大乐队的表演,悦耳动听,这些是能够听得到的美。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美,有看得见的,有听得到的,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美。也就是说,美是存在于人们生存环境中,通过人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可以体验到的看得见、听得到的美。我用一句哲学术语来说,这叫感性美。

“还有别样的美吗?答案是有!比如,我们读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读了这首诗,在我们的头脑中就会出现莽莽草原,不怕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吹过,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使我们感受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后四句送别友人,在野草蔓延,广阔无垠的荒野上,让我们感觉到,离别之情有如绵绵不尽的萋萋荒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我们没有到草原,没有看见荒草掩没的道路,没有去遥望草原尽头的荒城,没有去送别朋友;但是,在我们的头脑中却产生了这些影像,出现了荒原美景与送别友人的画面。这种美,显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在我们的头脑中产生的。我把它叫做悟性美。

“悟性不是人天生就有的,悟性的高低,与一个人受教育的多少相关,从现代来看,主要是学校教育。悟性美的形成,是美育的根本任务。学校的美育就是要教同学们能够欣赏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美,能够欣赏建筑家、雕塑家、画家创造的美,塑造同学们的正确审美观。这是美育教学的感性认识阶段。通过教育,如果能够把感觉到的美上升为想象中的美,比如从诗歌中、他人讲述中,在脑海中浮现出想象的美,那就是达到悟性阶段。同学们若是能够把感性美和悟性美变成自己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行为,美育教学可以告一段落。我想,中学阶段的美育教学目的已经达到。在中学美育教学的基础上,经过专门教育,你能够成为建筑师、雕塑师、画家,去创作美,那就不是我们普通中学教育所研究的问题了。”

黄老师讲这些纯理论的东西,同学们并不是都能听得进去。坐在后面的同学,有的打瞌睡,有的小声唠嗑。黄老师讲得起劲的时候,并没有在意;快下课了,见此情形,有些生气;然后,把手插到头发里,在脑后抓了抓,说了一句“对牛弹琴!是不是?”

课后,我们的班主任赵老师听说黄老师给我们讲了美育问题,十分感兴趣。上晚自习的时候,他到教室询问讲课内容。课代表:“黄老师讲了美有能够看得见的美、听得到的美,还有心里美。”同学们听了“心里美”哈哈大笑起来。学习委员:“黄老师讲美育,我体会是通过领略自然界的美、人们创造的美,增强审美情趣,使自己的情操、品格完善,境界崇高。”一个同学:“赵老师!黄老师骂我们。”赵老师:“怎么骂的?”“讲完了美育,他说‘对牛弹琴’。”赵老师笑了起来,说道:“谁给他讲一讲‘对牛弹琴’是什么意思?”学习委员:“战国时期有一个大音乐家公明仪,给牛弹奏高雅的《清角之操》琴曲,牛依然低头吃草。牛不是没听见,而是这种曲子不入牛耳。后来,公明仪用琴模仿蚊子声,瞎眼虻声,以及牛犊子哞哞的叫声,牛立刻甩着尾巴,竖起耳朵,警觉起来。这个故事比喻对蠢人讲述高深的理论,白费吐沫。是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赵老师听完了同学们的叙述,颇为感叹,说道:“到底是名校出来的学生!能够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讲得这么透彻。我作为教导主任,还从来没有这么全面的思考过。我安排一个时间,让黄老师给老师们再讲一讲。”

黄老师让我们做手工,用纸板做一辆小汽车。由于自己偏爱美术,对于做美术作业格外上心。我做的汽车基本上是美吉普的式样。车身涂的绿色,底盘坚固,车轮滚动灵活;如果装上发动机,一定可以高速运转。

在讲评课上,黄老师非但没有褒奖我做的汽车,反而把我的汽车放到讲桌上,用右手打一下车头,汽车飞快地跑到讲桌的左边;再用左手打一下车尾,汽车又飞快地跑向讲桌的右边。黄老师这样反复打来打去,佯装严肃地说:“看看!看看!这是个什么东西!”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的同桌笑得流出眼泪。我没有笑。

初三上学期,上课时,黄老师带来用木刨花板夹着、猴筋捆绑着、精心呵护着、他创作的商标和奖章图案。有为天津毛纺厂设计的抵羊牌商标,图案内容是两只顶在一起的大绵羊相对的大羊角。还有为全国第一次林业劳模大会设计的奖章;黄老师的设计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黄老师的作品构图精巧,色彩明亮,同学们赞叹不已。在传看完了之后,不知道是那位同学的清鼻涕滴到一幅图案上。气得黄老师火冒三丈,发誓绝对不会再把他的作品拿来让我们欣赏。

黄老师的美术课,我的收获是学会了写美术字,画图案。这些写写画画技能在大学、在参加工作以后有了用武之地,也带来了无法避免的麻烦。

(2008年8月24日10:37:49)

(看小说到网)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统计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统计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