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出迎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的命运真是注定的吗?”吴佩孚脑海里又一次生出这个疑问,这次他给了自己一个肯定的回答。
吴佩孚诞生之际,他父亲梦见戚继光进入家门,便怀疑此子是这个抗倭英雄转世,便以戚继光的字“佩玉”为此子取名佩孚,字子玉。父亲对吴佩孚抱有厚望,指望他能像戚继光那样光耀门眉,流芳千古。吴佩孚从小就受到家人的细心呵护,6岁就送入私塾读书,由于受到父亲的心里暗示,连他自己都几乎相信了自己就是戚继光转世。

只是14岁那年父亲病故,才让吴佩孚的这种意识消逝。那时吴佩孚辍了学,为挣得每月二两四钱白银养家,他虚报为16岁到水师营当了学兵。虽然后来机缘巧合,吴佩孚重续了学业,并在22岁时考中了秀才,但已没有了戚继光转世的觉悟。他意志消沉,成了吞云吐雾的烟民,并陶醉其中。那时他也无意间问过自己“人的命运真是注定的吗?”内心的答案是白日做梦,然后自嘲一番。

可就在吴佩孚醉生梦死的时候,他的命运却发生了改变。他因过烟瘾与豪绅翁氏发生了冲突,被革除的秀才功名,遭到官府缉拿,不得不连夜逃往北京避祸。此后,吴佩孚先是混迹江湖卜卦算命,然后投笔从戎,开始了军旅生涯。在军营中,他认识了自己的贵人郭绪栋,被保送到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测量科学习。现在吴佩孚刚刚走出校门,就得到了报效国家,立功建业的机会,他好像看到了自己光明的未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吴佩孚默默念着戚继光的诗句,在内心暗暗给自己鼓劲:“戚继光是少年成名,我已29岁了,这可能是我仅有的一次机会,我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它。”

为了配合日本对俄国的战争,北洋组织了三十多个保定陆军速成学校的学生,与日本共同组建日中情报机构,帮助日本搜集俄军情报,并配合日本人招揽胡匪骚扰俄国人的后方。

吴佩孚这次的任务是配合日本副武官青木宣纯,招揽三姓城附近的一支胡匪。他们于12月1日就到了三姓城,得知这股自称义勇军的胡匪现在占了俄国人占据的观音山金厂,匪穴在乌拉嘎河附近,距三姓城五六百里。12月3日吴佩孚与青木宣纯一行6人乘坐雪爬犁经汤原到达鹤立,却遇到暴风雪。这雪一下就是三天,直到昨天才继续行程,并于昨天黄昏前到达金满屯,与前来接应的义勇军会合。今天一大早,吴佩孚一行在义勇军的引导下开始向乌拉嘎河进发。

接应的义勇军是二个侦察小队,每队十五人,都不骑马,而是脚踏二片长长的木板,用两根木棍撑着在雪地上滑行,速度飞快,让吴佩孚耳目一新。这些人的装备也很特别,每人背着一支短步枪,腰间佩带猎刀和匕首,不少人的腰间还有一支手枪,装备精良得让吴佩孚咋舌。

义勇军的二个侦察小队训练有素,吴佩孚看快就看出每个小队都是三个五人组构成,行进中,三个小组配合默契,经常变幻相互间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相互掩护的三角队形。而这两个小队一路上都在暗暗地较劲,不时各派一组冲上一旁的小山丘察看周边情况,便带着比试快慢,领先者欢呼雀跃,失败者则憋着劲准备下一次的较量。

他们还比唱歌,不是比谁唱得好,而比那一队声音大。唱曲都是吴佩孚以前从来没有听过的,曲调雄壮,歌词朗朗上口,鼓舞士兵精神、士气,让歌者和听者都为之振奋。刚才他们唱的一首‘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歌词里就有义勇军的名字,这让吴佩孚相信,这些歌是专门为义勇军写的。这使得吴佩孚和青木宣纯都放下了对义勇军的轻视之心,开始期待与义勇军首领的见面,想知道他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此时,张泽华、周德祥、刘帅正在嘉荫河金沟基地等着日本和北洋的使者到来。

“好在下雪,让他们晚到了几天,不然,我们得忙死!”刘帅用左手捂着自己的颈椎,使劲摇着自己的脖子。

刘帅、巴尔思‘打草谷’回到乌拉嘎后,天就开始下雪。义勇军都窝在刚刚建好的营房里休息,希望小组的成员们却是足足帮了四天。

他们先是研究通过了周德祥提议的建设科学、自由、民主、法制的和谐中华宗旨;成立了命名为‘和谐中华同盟’的秘密制政党;确定了与日和作、暗通沙俄、暂不反满、低调发展的策略。

然后参照大家最熟悉的中国**组织程序、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了《和协中华同盟章程》等一系列组织管理制度。所有的文件基本是套用和抄袭原时空中国**的成果,不是7位不想创新,而是**文字工作太严谨,他们的水平又一般,想不出新招。再者,大家都寄希望于今后有‘大家’加入,由他们去操心完善。

其次是起草《和谐中华宣言》。《宣言》不到三千字,列举了当前国家社会的不公,满清王朝、贵族和官僚劣绅对人民的盘剥,列强对中国的压榨。号召所有正义的国人团结起来,反对**、强权和一切不平等的制度。倡导科学、民主、自由、博爱、诚信,把中华建设成为民族团结、科学进步、和平富强、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社会。

希望小组的成员都不会骈文,但都有《中国革命史》的底子,对三座大山的认识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比拟的;又深受党八股的熏陶,现成的排比、对仗、递进的句子记得也不老少;手头上和谐社会的资料、自己撰写或抄袭的心得体会电脑、手机里也是一大堆。大家群策群力拼出来的文章还真像那么回事,看后自己都禁不住佩服。‘和协中华同盟’发展对象徐振鹏、崔学明看后的评价为:全新文体,通俗易懂,立意高远,启人心智,高屋建瓴,令人神往。听了他们的评价大家才想起现在离新文化运动还早,鲁迅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还没有出炉,大家不经意间就创了先河。

紧接着大家开始找义勇军的骨干谈话,宣传‘和谐中华同盟’的主张,秘密发展党员。由于‘和谐中华同盟’包装鲜亮,义勇军的骨干都又是一些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胡匪头子,而且他们早都把自己当作希望小组的马仔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所以基本没有费什么劲;义勇军的排以上军官都加入了‘同盟’。

只是有不少的人把加入同盟与拜把子弄混了,比如姜瑛、崔仲羽加入后就结伴来问什么时候喝血酒、盟誓,让大家哭笑不得。好在军官培训班开课,小组就把党课教育加了进去,希望通过教育树立大家的党性观念,同时熟悉党的各项组织管理制度,学会过党的组织生活和开展党的各项工作。

“这人也就是一个习惯,想当时每天看着电脑也什么,现在写点东西就腰酸背痛,腿抽筋!”周德祥也是感慨万千。

“我们特种大队的人可动刀不动笔的,这几天也陪你们熬,你们还好意思念叨不得劲!”张泽华一看两人的德性,埋怨了一句,然后道:“这日本副武官过来,说明我们引起了小日本的足够重视,我们是不是可以在那个方面加点条件?”

周德祥点点头,想了一下,然后说道:“我和你说过,我一直担心满清对我们不利,能不能让日本人帮我们协调一下满清的官府,给我们一个活动的空间。”

“我看可以试一试!”刘帅表示支持周德祥的观点,又说:“满清现在是左右为难,一方面担心日本胜了,会谋起东北利益;另一方面又怕俄国胜了,东北保不住,西北也要丢。两相比较还是俄国胜后损失更大,所以还是希望日本能胜,原时空满清就暗中给了日本很多帮助。如果日本真出面协调,满清还真能答应。”

“哪咱们就试试!”张泽华定下这项条件,又道:“这个活动范围最好是涵盖黑、吉、辽铁路沿线。”

张泽华的这个提议,让周德祥了解到他向南发展的意向,但他担心义勇军实力不足,部队分散太开,捡不到便宜,于是提醒道:“我认为义勇军现在还是太弱,还是形成一个拳头更有利。”

“你误会了,我是不会让第一团分散得太开的。”张泽华知道周德祥担心什么,于是解释了一句:“我一直在想敌后游击战的方式问题,这二天基本上想通了。昨天我已和江海山谈好了,由他负责,借这次义勇军大量采购粮食的机会,把三江客栈的业务扩展到商贸,并连锁化,从三姓城一直开到关内去,在打造一条义勇军的物流通道的同时形成一个情报和交通网。”

“好主意!”周德祥一听连声夸赞,指着张泽华道:“这么好的布局也不告诉我们,你够独的!”

“我开始怕江海山不同意,心里没谱,所以没有说,昨天晚上才做通工作我这才告诉你们。”两手一摊做了一个很无辜的样子。

刘帅问道:“这与向南发展有什么关系?”

“我想把侦察队独立出来,扩充成敌后武工队,依托三江客栈连锁店的后勤保障,在辽、吉一带游击,扩大义勇军在东北的影响。这样当我们的实力增强后,向南发展就能有地利、人和……”

“报告!目标在东北方二里处出现”张泽华正说着,派出去的?望哨过来报告日本人已到,三人忙迎了上去。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一九零三希望小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一九零三希望小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