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传国之宝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嗖嗖嗖
黑暗中,只听得嗖嗖地数十声轻响,刘致远耳聪目明,只见数十支暗箭从四面八方射来,来势甚急。

身在半空中,刘致远眼疾手快,手中的长剑出鞘,舞成一片剑网,护住了全身,并将这些暗箭全部击飞。

从掉下黑洞,到击飞暗箭。这一切,都只在电光火石之间。眼看着身体就要着地,刘致远突觉得底下一片寒意逼人。他向下一看,只见底下一片铁剑直立,长达数寸。他不及多想,长剑向下一点,身体一个借力,向前横飞出这片铁剑之外。

双脚刚一落地,刘致远只觉得脚下一空。他不及细想,身子就下意识到向上拔起。只听得“咔嚓”一声,身下的地板突然拉开,又是一个黑洞出现在他的眼前。而黑洞之下,隐隐约约可见一片长达数寸的铁剑,上面还有几具白骨。想来,这些人都是不幸的遇害者。

“呼!”刘致远深吸一口气,身子在半空中突地向前腾挪出数尺,这才直落在地面上。

终于落到了实地上,刘致远早已惊出了一身凉冷,这连环不绝的机关阵实在是凶险无比,要不是自己有一副人无敌的身体,恐怕早就命丧于此了。

“这是什么地方,怎么这么多机关暗器。”张静妤靠在刘致远的身边,此时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不知道。”刘致远呆在原地不动也不敢动,他四处扫望着这个房间,只见正前方有一个神龛,上面有一尊天妃娘娘的玉像,而神龛的下面,供奉着三个大小不一的箱子。

此地被设下如此多的机关陷阱,该不会藏有宝藏?刘致远仔细地打量着那三个箱子,它们似乎是黄金打造的,透过箱子上那厚厚的灰尘,他还可以看到一丝浅浅的金光。且不说这金箱子里面装有什么东西,这三口雕有金龙的金箱子本身就值老多钱了。

刘致远自认并不贪财,不过现在他担负灭倭重任,又属于个体经营,得不到朝廷的财政支持,所有的兵马钱粮都得自掏腰包。这些都是亏本赚吆喝的买卖,花钱就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自从打算要自主招兵买马那时起,他就对金、银这些字眼特别上心,一看到金子就两眼直放光。

“阿妤,你在这里站着别动,我去把那三口箱子弄过来。”

“还是别去了,这么危险。”张静妤的双手紧紧地拉住刘致远,紧张地劝着。

“放心,我没事的。”刘致远微微一笑,轻轻地拉开了张静妤的手,一个纵身跃起,身子倒转,手中的剑在神龛前的地面划过,并没有触动机关。他这才翻身落在地上。

“过来,这里没有机关。”刘致远信步走到神龛前,捡起一张碎布将那三口箱子上的灰尘拭去。

果然是金箱子!看着眼前这三口金灿灿的金箱子,刘致远心情巨爽。

哇咔咔,这下了。

“用金箱子来装,里面一定是贵重无比的东西。”这时,张静妤已经凑过来了。相对于刘致远的求财若渴,她主要是出于好奇。

“你站到我的后面去,这箱子里说不定还有机关。”意外得宝,刘致远虽然高兴,但是并没有被兴奋冲昏理智。

行百里者半九十,无数摸金校尉就是倒在这最后的开宝箱上,咱可不能重蹈覆辙。

长剑轻轻地将金箱子敲开一条缝,刘致远仔细地听了一会,未听到有异动。再开大半寸,还是没有异动。再开大一寸。突听到“咔嚓”一声轻响,刘致远大叫道:“趴下,掩住口鼻。”

就在这时,金箱子内飞出五枚金针,刘致远挥剑疾扫,将它们打到了地上。机关破去,箱子已然大开。出现在刘致远面前的,是一卷布帛,有些黄了。

本以为这金箱子里面装有夜明珠之类的价值连城的宝贝,看着眼前这黄的布帛,刘致远有些泄气,示意张静妤小心戒备,他已经准备开第二口金箱子。

与第一个箱子一样,这口金箱子被找开后,依旧是飞出五枚金针。刘致远将它们打下后,眼前不禁一亮:一方通体晶莹顶刻螭虎纽的玉玺,旁边还有一封信。

这玉成色很好,入手温润,通体晶莹看不到一丝杂质;其方圆四寸,上有纽交五龙,雕工也不错,细致入微。只可惜破了一个小角,虽然用金子补上了,不过始终是有所缺憾。再看玉玺肩部,可惜啊,好好的一个玉玺,这肩部被刻上了乱七八糟的字,什么大魏受汉传国玺,什么天命石氏。

哎,可惜了这块美玉!刘致远叹了一口气,翻看印面,想看看这里何人之物。只可惜印面上浮雕着一些类似花鸟鱼虫的东西,他看了半天没看懂。

“这块玉玺真好看。”这时,张静妤也靠了过来,“不知是谁的?”

“现在它在我的手上,当然是我的了。”刘致远微微一笑,将玉玺递给张静妤,他则拿起那封信,拆开来看看。

经过了这数月的学习,刘致远对古文已经掌握得七七八八了,除了个别生僻字之外,一般都能认识。这信封中只有一页纸,上面写满了正楷。

“吾受太宗皇帝命,出使西洋,遍访海外,以寻传国之宝,六次而不得,上郁郁而崩。后值少主继位,吾奉召重下西洋,终于波斯寻得此宝。吾不胜之喜,奈何先帝业已仙游,吾亦年迈体衰,恐不能亲将此宝送归故国。此宝乃天下之共宝,吾恐下臣窍宝自居,误以天命所归而生祸乱之心,故不敢将宝玺托于他人。后病甚,遂私将此宝藏于此,以待后人寻之。”

书信没的落款,不过,刘致远已经知道这封信是谁写的了。想当年奉旨下西洋的,除了三宝太监郑和还会有谁?

原来,明太宗朱棣派人下西洋不是为了找侄子朱允文,而是想找传国玉玺!

刘致远一想到这,不禁摇头苦笑,心说:身为一名篡权者,或许朱棣比任何人都想证明自己夺取帝位的合法性。而纵观整个封建社会,也只有这一块被无数人垂涎的传国之宝,才能满足朱棣的愿望了。就连朱棣他老子朱元璋,也将不能得到传国玉玺引以为终生之憾事。如果他能得到连自己老子都得不到的东西,那他就能理所当然地坐上这皇帝的宝座了。

对于这块凝结了无数人的野心与梦想的传国玉玺,刘致远多少还有些了解。传国玺始于秦始皇,传说此玺是用天下共宝的和氏璧琢制而成,称为“天子玺”。这龙鱼凤鸟钮玉玺上的刻文,乃当时的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此后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

西汉末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从此留下瑕痕。

此后,传国玺多易其主,屡遭劫难。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o),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传国玺第一次被人划花脸。

公元33o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石勒更是别出心裁,命人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四字。

南北朝直至隋唐时期,传国玺再次颠沛流离,甚至被带入外族。后随萧后回归李唐太宗之手。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公元92o年,石敬塘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传国玺就此失踪。

而此时,这方无数人都想得到的传国玺居然阴差阳错地到了自己的手上,刘致远除了苦笑之外,还是苦笑。他自问没有称帝的野心,就连华夏大地,他都没想过要入主。他的梦想,其实是将全世界的大海划入囊中,因为他觉得,管理这四大洋,比统治这九州大地还要容易得多,而且更有成就感。

中.国历经数千年历史了,数百位皇帝上上下下,打打杀杀。明君、昏君、仁君、暴君,各种各样的皇帝都已经齐备了,不多自己这一位。再说了,掌管这全球四大洋,就等于是控制了全球,当一国的皇帝哪里比得上当世界之主有成就感啊。

“哇,咱们这次真的捡到宝了!有了这方玉玺,皇帝老儿见了我们都要主动请安。”张静妤也看完那封书信,她紧紧地将那方玉玺收入怀中,兴奋得都快要跳起来。

“一方玉玺而已,不当吃不当喝的,还不如黄金万两来得实在。”刘致远淡淡一笑,伸手示意张静妤小心戒备,他准备开第三个宝箱了。

打开这第三个箱子后,刘致远再次失望了,这个箱子跟第一个是一样的,里面只有一卷布帛,并没有他梦寐以求的夜明珠之类的价值连城的珍宝。

“这两卷破布也值得用金箱子来装?也不知道这两块破布是不是秦始皇用过的尿布。”刘致远一边恶毒无比地腹诽着,一边用剑将其中一卷布帛摊开。

刚打开一角,刘致远的双眼开始放光,失声叫道:“我靠,这才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ps:下午有事外出,早上早起打完这一章,先上传了。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重生之海上霸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重生之海上霸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