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八回 前程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黄昏时分,蔡邕府。
“先生,阿幽,你们回来啦……哎?这么多野味!?”

姜游把一串野味递给卫氏:“算是意外的收获吧,你且好好的烹煮一下。哦对了,记得特别分盛一份,回头我好给师傅送过去。”吃别人的、用别人的、住别人的,这点事要再不懂,那姜游就可以去死了。

卫氏应了一声接过野味与陆幽自去忙活,姜游则在院中廊下坐了下来。想想这么干坐着也没什么意思就进到房中取来了泪斑笛,却又不知道玩哪首曲子比较好。再回想起今天意外的遇见吕布的事,不由自主的把玩着手中的泪斑笛皱眉思索道:

“这吕布看起来好像也不是很差劲嘛……按说我现在没名气、没身份、没地位,一般来说没谁会正眼看我,可他平白无故的送我这么多野味,还邀请我去他府上坐坐,应该不会是什么别有用心的举动吧?要不就只是看在我是蔡邕的弟子的份上说的客套话?嗯……应该只是一般的客套话吧?再怎么样,我算是蔡邕身边的人,吕布看在蔡邕的面子上说几句客套话也是很正常的事。算了,我吃饱了没事费这个心干什么?我现在手头上的事说多不多,说少也并不少的,没那个闲功夫去为这一类的事伤脑筋。”

看看身边无人,姜游就回到了房中,从旅行包中取出签字笔与记事本,依今天随陆幽出城时的记忆开始画大致的路线图。没办法,人生地不熟的,万一碰上点什么事要逃命的时候,路不熟那可是会要命的事。

不多时路线图画好,姜游又把签字笔与记事本给收回旅行包中,毕竟这两样小玩意在现代虽然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但在汉代却不太方便拿出来见人。收好东西信步出房时,居院的小厨中飘来了淡淡肉香,引得久未尝肉味的姜游食指大动,快步来到了小厨之中。

小厨中卫氏正在烹煮野鸡汤,陆幽则在劈柴。卫氏见姜游进来便笑道:“先生是馋了还是饿了?不过还得多等一会儿方可。”鸡汤可没那么容易熬烂的。

“哦,我知道。这玩意儿我以前也常煮,没一个时辰左右只怕煮不烂。”呆在小村里的那些天里姜游还真的是天天煮这一类的东西,这会儿说着话,姜游揭开灶上陶釜的盖子闻了一下釜中的香气,不由得轻声打趣道:“唉,难得有肉吃啊。哦对了,等会儿记得把鸡脖、鸡翼、鸡腿分撕下来,我好给师傅送过去。”

——————

蔡府书房。

蔡邕嘛,说是大文豪,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个书呆子。平时在府中用饭,很多时候也是呆在书房里一边看书一边吃。有时看书看入了迷,饭菜就搁在一边搁凉了也不管。今天蔡邕也是如此,只顾着伏案疾书,不久前侍从送入房中的饭菜也放在一边没有理会。

“师傅,可我以进来吗?”

蔡邕仍伏案而书,连头也不抬一下:“是思归啊。进来吧。”

姜游缓步入房,小心翼翼的把手中的铜制汤盆放到了放到了蔡邕的桌几上:“师傅,吃点东西再写吧。您总是这么因书而忘食,肠胃很容易出问题的。”

蔡邕笑了笑,把手中的笔一搁:“习惯了,到也不觉得什么。哎?”

说着蔡邕抽动鼻子闻了闻,呀然道:“盆中乃是何物?”

姜游道:“今日我与陆幽出城习练骑术,偶得了些野味,回来之后就让卫氏先烹煮了这釜鸡汤。不过弟子不敢独享,特地分盛了些来给师傅你尝尝鲜。”

蔡邕闻言笑道:“思归果然有心。为师本来尚无食欲,不过被你这么一说,不尝上几口到有负思归的一片心意了。”

说着蔡邕取过汤勺尝了几口,笑道:“此汤甚是鲜美……思归,你的骑术练得怎样?”

“马马虎虎,已经能勉强的在马背上坐起来。”

蔡邕放下了汤勺,向姜游有些郑重的道:“思归,现如今朝纲不振,百姓民不聊生,山野之间多生草寇,你习练些弓马之术亦可备以防身,故此为师对你习练弓马一事甚是赞成。但为师希望你能够用正己心认真习练,而不是终日走马射猎,以至玩物丧志。”

姜游连忙拱手道:“弟子知道。其实……其实这些野味并不是我和陆幽猎来的,而是、而是弟子偶遇中郎将吕布,是他赠送给我的。”

“吕布!?”蔡邕不由得锁紧了眉头:“他竟然赠送猎获之物给你?他是怎么说的?”

“啊……吕布说他也很喜欢曲乐,而且还会鼓筝。送了我这些野味之后,说若我有空闲的时候,希望我能去他府中坐坐,和他一起把玩曲乐。”

“是这样啊……”蔡邕沉吟道:“既然他是这么说的,那思归啊,过个三五日,你挑个合适的时候,去那吕布的府中拜会一下吧。若他邀你引笛鸣乐,你切记不可推辞。”

姜游微微一怔,尽管心里对蔡邕所说的话有些大致的底,但还是向蔡邕有些不解的问道:“师傅,我看那吕布当时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哎——”蔡邕向姜游摆了摆手:“思归啊,你自山野中来,对长安城中之事并不知晓。为师告诉你,这个吕布乃是董公义子,骁勇非常,深得董公宠信,平日里就是为师尚且要让他三分。而此人虽贪而无信,乃一反复小人,但……但此人却也甚好宾客。既对你已出言相邀,你若不去登门拜访一趟,只怕会开罪于他。昔仲尼曾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吕布便是一小人,而小人是不能轻易得罪的。若你真的得开罪了他,对你甚是不利,只怕到时连为师都保不住你。”

“哦……”姜游抓了抓头皮,心说还真的很去一趟啊。

蔡邕看了看姜游,想了想问道:“思归,你离乡至此,虽有逃难之由,但你有没有想过你日后前程又当如何?”

“日后前程?”姜游被蔡邕这么一问当场就楞住。要说这种问题吧,搁十个现代的草根青年的身上,诂计会有九个半会不知该如何回答,谁让现代社会里压在草根一族身上的问题太多太多,光是房子的问题就能让人头痛不已呢?前程的事还真不敢去想……当然空想YY些不切实际的事是另一回事了。

蔡邕见姜游楞住,忍不住摇头轻叹道:“思归,老夫如今既为汝师,自然要将你引上正途。你以前独居山中,终日为衣食之事去奔波,无暇他顾却也无可厚非。但你现在既已离山,且投于我门下求学,便已不再是昔日山中的草民猎户,你得为你的日后作些计议。也罢,老夫且先问你一句,假使你某日离府而去,你又将何去何从?”

“这个嘛……”姜游想了想,却不由自主的说出了句心里话:“我到没那么多的想法,只是想在合适的时候就回老家去。”

蔡邕又叹道:“淡薄明志、避世而居?记得老夫曾几何时也是如此设想的。但才既在身,若不能上报国家,岂不惜哉?”

姜游又不体,自然听出了蔡邕话里的意思,一时间哑然道:“听师傅言下之意,难道是想要我去举孝廉而入仕途?”汉代还没有科举取士,一般都是先考查士子的品行如何,也就是调查这个人的孝廉,然后再视情况而定。多数时候是由在职的官员举荐,亦或是由乡间比较有名望的大族、长老什么的来推荐。

蔡邕微笑:“不错,为师正有此意。”

姜游干笑道:“师傅,说实话我不是没有想过这些方面的事。可是……也许我别的优点是没有,但我为人还是很有几分自知的。我文不能成,甚至连书都没读过几本,又不会一星半点的武艺,要我出仕为官的话我能干嘛?”

这话半真半假,姜游说不想混个官当当那是骗人的,也知道如果是蔡邕举荐的话,官也肯定能当得成。但是同样的,姜游很清楚如果这个时期的蔡邕保荐的话,当的官只能是汉廷里面的官,不是某个有潜力的诸候手下的官,而这个时期汉廷里的官是万万当不得的。一但被蔡邕举荐为官,那搞不好在王允杀蔡邕的时候,自己也得跟着倒霉。很多时候低调是保命之本,姜游还不至于会笨到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

不过蔡邕却向姜游摇了摇头:“你也不必如此轻视于己。没错,你是文不能成、武亦不就,但你的乐赋之高也是世所罕见。按老夫之意,是想让你先随老夫修习音律,待技艺精纯,书理亦通之后,就举荐你入乐府为吏。如此一来,你胸中的民间散乐便有可用之处,若能收入乐府并使之传行于世,那么你虽文不成、武不就,亦可借此书名于竹帛而留名青史。”

乐府,每个朝代都有自己专司礼乐的部门,特别是其中的祭祀礼乐,对皇家来说更是堪比国政的头等大事。像东汉最高等级的三个官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公”中的司徒,真正在职权上主司的就是祭祀礼乐。不过由于祭礼用的礼乐相对来说比较沉闷厚重,并不适合贵族阶层的日常娱乐,因此就出现了“乐府”这个专门收集民间以音乐歌舞等娱乐项目为主的部门,而民间的这些音乐歌舞什么的,一般也都称之为“散乐”。

在蔡邕的眼中,姜游的乐赋极高,那么扔到乐府里去也算是适得其所,却不知姜游在心中是大撇其嘴,心说能免则免!其实当个官挣点俸禄什么,回头跑路的时候身上有点底气也是好事,可问题就在于现在的朝政都在董卓的手上,这个时期的官真不是可以乱当的,不然不小心得罪了董卓那不是死路一条?

蔡邕看出了姜游的不情愿,不由得笑道:“我到真没想到你竟如此的淡泊功名,看来老夫的这个入室弟子还真没有收错。罢了罢了,咱们也不提这些。思归你应该还没有用过小食吧?不如就在这里陪老夫就小饮几盏如何?”

姜游也不愿在蔡邕的话题上再扯下去,见蔡邕这么说自然是赶紧点头道:“师傅有兴,弟子自当相陪……哎对了,卫氏那里还有正在烹煮的野兔,我这就去取来给师傅下酒。”

蔡邕笑着向姜游摆了摆手道:“此事着人去传个话就行了,你不必去亲自端来。”

姜游见蔡邕发了话也不好多说什么,就在蔡邕的桌旁坐了下来。过不多久,有侍从送酒入房,姜游便与蔡邕就这样边喝边聊。

且说陆幽与卫氏接到了蔡邕命人传过来的话,煮好了野兔之后盛盆,再由卫氏送去蔡邕的书房。卫氏走在路上,正巧遇见蔡琰与蔡谷吃完了晚饭在院亭中小坐闲聊,自然是赶紧上前施礼问候,蔡谷望见了卫氏手中的食盒便问道:“盒中盛了何物?”

卫氏如实回答:“是姜先生今日出城射猎得来的野味,现烹煮已毕,着奴婢送去书房,给主公与姜先生下酒。”

蔡谷眉头一皱:“兄长与姜思归在书房对饮?”

“正是。”

蔡谷又皱了皱眉,向卫氏挥了挥手:“趁热快些送去吧。”

卫氏领命而去,蔡谷回望向蔡琰,不住的摇头道:“也不知为何,兄长竟对这个姜思归如此的亲近。先是将其自山村中接入府中,然后入府不过两日便收其为弟子,现在又食则同桌……哎?昭姬啊,你曾与他一同收录曲乐,今日奏与老夫听的《雨》,原本便是出自其手,那你该见过此人了吧?”

蔡琰摇头:“小侄谨守节礼,虽依父命与其一同收录曲乐,但并未离过屏幔与其相见。”

蔡谷看看蔡琰,忽然失声笑道:“昭姬,其实你到应该看看这个人。且不论此人为人如何,但此人乐赋极高却也是你不得不承认之事,或许与你应该能合得来吧,而且此人相貌到也清秀……”

啪——

蔡琰轻轻的拍了下桌子,俏脸泛上了几分寒意:“叔父,你话中何意?”

蔡谷饶有兴味的看了看蔡琰,摇头微笑道:“昭姬,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始终还是要有个归宿的。”

蔡琰俏脸再寒,忽然拍案而起。

蔡谷见状急唤道:“昭姬你要去何处?”

蔡琰连头也不回一下:“书房,去给父亲问个安。”

“切莫造次!”

“小侄心中有数。”

(实在是不好意思,今天有事外出,回来得有点晚,只来得及整理好这一回,又担心会误了更新,所以今天只能上传这一回了。末了请大家支持这本草根。有票的砸票,愿意收藏的记得收藏,没票的也麻烦你去书评区里留个脚印,谢谢了。)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草根三国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草根三国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