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真相永远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百七十四章真相永远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第二百七十四章真相永远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嘉靖二十三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先是年初俺答汗一部自万全右卫毁边墙,掠蔚州,入侵京畿一带,有一度甚至是直达完县。为了这件事情,朝廷震动,嘉靖皇帝龙颜大怒,直接就降旨,把总督宣大事宜的兵部尚书崔鹏,巡抚蓟镇都御使朱方,以“逗留致震京畿罪”入狱。最后崔鹏是被发配永戍边卫,而朱方则是因为后台不硬,直接就被仗死。除此之外,甚至还牵连到了许多朝内外的重臣,甚至包括的闻名天下的兵部尚书『máo』伯温。

而在此之后的几个月来,朝廷一直在为北方鞑子犯边的事情收拾首尾,好在京师虽然因此震动却没有什么大碍,百姓倒也是“安居乐业”。

然后就是赵越这个空降到明朝的神医,在京城里搅动了好大的风『cháo』。

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莫过于五月末的那场轰动顺天府的义诊了。

只不过这场功德不小的义诊终究还是虎头蛇尾,然后就被一场莫名其妙,甚至连不少京官都说不清楚的***给搅合黄了。当时不知道让多少人为之叹息,觉得这是一场莫大的遗憾。

但是这个晚chūn注定不会太平静,紧接着最让人感到的惊愕的是京城里发生了一件令所有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诡异事情。

那就是大明朝最有贤名的楚王朱显榕的世子,在士林和藩王子弟中很有威望的朱英耀,竟然因为与其父,也就是楚王爷,争夺一个据说是江南名『妓』的女子,并且大打出手……对于父子同抢一个女人的风流韵事,无论古今都不算是稀罕事儿。可是这事情却是发生在皇族内部,尽管说皇族内部这种龌龊事情层出不穷,但是被捅出来的毕竟还是少数,更何况还是一位贤王和一个名声不错的世子,最后竟然还动了手,这笑话可就闹大了。

一时之间京城之中对楚王府的这点事可以说是传的沸沸扬扬……市井百姓就是这样,平淡如水的日子过的寡淡,有了什么新奇的桥段总能够聊的开心,更何况这其中牵扯到那些高高在上的皇族秘辛。这又是关于女人的风流韵事,又是父子之间的伦理变故,再加上大打出手的血腥暴力,总的来说,这个故事不管真假却早已经充斥着吸引人眼球的新鲜元素。因此这个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一问世,就在顷刻之间成为了街头巷尾最热门的话题。

当然也有人对此表示了质疑声音,毕竟那位楚王世子来京城许多日子,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但是这传闻说楚王世子和楚王爷为了一个女***打出手,这时间未免有些对不上。

这时候就有人说了,这父子相争的事情出于是“家丑”,有道是“家丑不可外扬”,别管谁家里发生了这么一件大事,多半都会采取压下来秘而不宣的方法,又哪里敢闹得沸沸扬扬。

再者说了,据说那最后的胜利者竟然还是楚王世子朱英耀,而那位不知道名姓的江南名『妓』竟然被这位世子爷给金屋藏娇了。

对此,面子里面大输特输的楚王爷自然是气的三尸神跳,差一点还爆了血管。于是乎在一场闹剧之后,楚王爷就有了废除朱英耀另立世子的心思。

楚王如此想也都是在情理之中,毕竟换做是谁,被自己的亲儿子抢了女人,也不会这样息事宁人。

但是像是这种隐秘的事情自然不能放在明面上,那楚王爷最后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起了这改易世子的心思,却是没有立刻施行,反倒是被楚王世子朱英耀事先得到了风声。于是这位聪明的世子爷一不做二不休,就立刻收拾了金银细软,假借祥瑞之事跑到了京城里,希望躲避风头……

说到这里,似乎整件事情就解释的通了。

市井之中的老百姓听的起劲儿,就有人问那世子爷虽然跑了,可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这藩王不能够轻易离开封地,这世子爷就算是来到了京城躲避风头,但是躲得了一时,也躲不掉一世。

再说了,那楚王爷也不是省油的灯,又哪里不会来京城找人?

这边问题一出,那么就立刻有人添油加醋的描绘这楚王父子双方的心里建设,然后说道:“这还不简单,有道是夜长梦多,楚王是想要世子爷回去,然后到了自己的地盘上,是废是罚,都由楚王爷说的算。可是那世子爷朱英耀也不是白给的,要不然你道是这位世子爷怎么会大张旗鼓的来京城,而且还频频开办聚会邀请各界先达,其实这位世子爷也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此言怎讲?”有人不免好奇的问道。

那也不知道是真的知道细情的,还是凭空杜撰的人就得意的摇头晃脑说道:“楚王世子那是想要借此机会走通万岁爷的门路,想要万岁爷出面保住他的世子名位,要是有可能万岁爷龙颜大悦,说不定还直接让世子爷袭爵也说不定。要不然,那世子爷为什么频频恋栈不去,说白了,就是没找到亲近万岁爷的机会。”

说到这里,众人不免恍然大悟,尽管心中还有许多疑虑,但是真相这东西永远不是普通百姓可以轻易得知的,因此也只能够道听途说,图一个乐子罢了。

其实历史就是这样,所谓的真相和史实,无非就是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真的。史官笔下的记述,也未必值得相信。有道是是“chūn秋笔法”,寥寥几笔,就可以更改一段故事,掩盖掉许多真相。

楚王世子朱英耀被锦衣卫收监压入大牢,这件事情闹得是众人皆知,想要掩盖是掩饰不住地。可是上层人对此却不会伤透脑筋,只要想想安排一个合理的解释,就可以hún淆视听,引导舆论的走向。

无论古今,国家的宣传力量永远不是正常人可以想象的。

如果真的让你看到了真相,那也无非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有人蓄意捅出来的,其中说不准还包含着多少yīn谋诡计……毕竟人心趋利,费力不讨好,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白痴都不会做的。而再一种,就是社会的舆论监督日趋的透明化,官员再白痴一点,如此一来,或许能够让世人管中窥豹……

但是不管怎么说,楚王世子朱英耀被打入大牢的事情被掩盖住了。

官方的说法是楚王爷深知世子无德,自知有欺君之罪,于家中坐立难安,最后挨不过良心的谴责,这才出首告了御状,希望嘉靖皇帝能够对世子朱英耀严加惩处。

于是审讯了一路十三招,嘉靖皇帝也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大笔一挥,就判了楚王世子一个“归家闭门思过,交予楚王亲自发落”,板子高高举起,放下来却是不轻不重……这倒是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

就这样,在经历了“楚王世子事件”之后,那位身败名裂的世子爷就被皇帝下旨押解回武昌城,不过这件丑事却早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世人皆知了。

当然,谁也不会知道,其实这一连串令人眼huā缭『luàn』的组合拳,全都是出于锦衣卫之手。

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亲自抄刀导演了这样一处闹剧,其实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为了粉饰太平,掩盖一些事实罢了。

比如说某日紫禁城里浓烟大起,宫殿宫室被焚毁不少,禁宫之内更是血流成河……这件事情简直就是对皇家威信最大挑衅!

对于爱面子胜过一切的嘉靖皇帝来说,现在这也是一件极大的“家丑”,也同样不可外扬。这才有了皇帝下了圣旨让手下人掩盖事实,锦衣卫连同东厂一起出手,闹得满城风雨的事情来。

当然,有了楚王世子和亲爹的huā边新闻,这件事情似乎得到了解决途径,公众的视线被转移了。但是人死了可以毁尸灭迹,宫室被焚毁却还需要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解释。

所以没多久,朝野上下就知道了禁宫内有宫女太监引火不当导致失火,烧毁了不少宫室,再加上发现被焚毁的宫室工程质量有问题,连带着又处决了不少贪赃枉法的不法分子……于是乎,这一切似乎都被掩饰的差不多了。

除了知道真相的人,任谁也找不到其中的漏洞……

就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本来一件『bī』宫造反骇人听闻的大事,几乎在旦夕之间就被人掩盖过去,就好像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只不过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可终究整件事情也要找出几个背黑锅的,特别是有御史在弹劾楚王世子忤逆不修德行罪大恶极的同时,也不忘记追究那宫室被焚毁时被发现偷工减料事件的罪魁祸首。

老话说得好,凡事就怕认真,这一认真起来,还真就把那几个宫室建造的“承包商”给找到了,可让所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幕后黑手”竟然就是武英殿大学士,堂堂内阁次辅严嵩的宝贝儿子……严世蕃!

当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谁都可以想象当时的严大衙内是多么的震惊,是如何的目瞪口呆,呆若木jī。

这简直就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啊!

严世蕃最郁闷的是,这件事原本和他半『máo』钱关系也没有,他爹是内阁次辅严嵩,宫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严衙内难道就和那些屁民一样,半点不知道真相?

正因为知道整起事件的前因后果,严世蕃郁闷了,杯具了,要知道前不久他和陶仲文合作承揽的那个宫殿质量问题的风bō可还没过呢!

这当真的是……躺着也中枪啊!

严世蕃是yù哭无泪,只能垂头丧气的背这个黑锅,而作为他的亲爹,严嵩的心情显然也好不了。

可惜这件事情严嵩知道真相也不能说出口,至于说指望嘉靖皇帝……还是算了吧,谁不知道这位天子最是薄情寡『性』,最是自sī,想嘉靖出来给严家平反,却比登天还难。如果不是严嵩接到了嘉靖皇帝隐晦表『lù』出的遗憾和歉意,严嵩甚至会以为这是老谋深算的万岁爷苦心布置的结果,是想要搂草打兔子,想借此机会罢黜自己呢。

尽管知情者都知道这对于严家来说是一场无妄之灾,可惜除了表示同情和幸灾乐祸,自然不会有人出面替严世蕃说话。

就这样,一只眼睛,心情很糟糕的严世蕃,很快就得到了他“应有的惩处”……去国子监监生身份,罚其在家“闭门思过”三个月!

同样是闭门思过,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皇帝已经很是看在严大学士的面子上从轻发落的严世蕃,只不过是禁足了三个月。

可是那位名声最响亮的楚王世子,可并不是真的安安稳稳的送回武昌城,关在楚王府,就简单的惩处一番就完事儿了。

此时谁也不会知道,就在不久之后,朝廷还会再次发布关于楚王世子朱英耀的信息。只不过那时候已经是一年以后了……

一年后,朱英耀,楚王朱显榕之世子,『性』『yín』恶,与父争『妓』,纳之別馆,楚王yù罪其卒,朱英耀遂谋杀弒父。嘉靖二十四年正月,元宵酒宴,朱英耀收买臣下,指使力士以铜爪暗杀楚王,楚王死后,朱英耀又以铜鞭鞭其父尸体,然后以楚王中风暴毙为由上奏。可惜楚王的一位亲信shì从侥幸破门逃出,告发朱英耀弒父事,巡按官奏闻大为震惊,于是立刻调查并上报朝廷。而得问如此骇人听闻的事情的世宗皇帝,也就是嘉靖立刻就命驸马都尉邬景和勘察核实,待证据确凿便命人逮系楚王世子朱英耀入京。五月二十二日告太庙,处以分尸极刑,又焚烧尸首挫骨扬灰!

同时,与之共同谋逆的护军徐景荣等三十六人被磔,长史孙立等被斩首示众……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史官所记述下的“真相”,只留下寥寥两三百字,这就是所谓的“chūn秋笔法”。只可惜这其中细节都被省略去,究竟其间都发生了什么,后世人就不得而知。但是楚王世子朱英耀死的很不光彩,甚至一点都不轰轰烈烈。连带着那位有着贤名的楚王朱显榕也落了一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百姓人家茶余饭后的些许谈资罢了,谁也不会想到有那么一瞬间,这个历史或许差点被改变了。

与此同时,身为整件事情之中最关键的人物,也似乎从来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线内。

当听说楚王世子朱英耀还有他的那群家臣手下被押解回了武昌,赵越初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却不由得长出一口气。

说实话,自从招惹到了这么一头大鳄,有几次三番的险些被那位从未门g面的楚王世子给害了,赵越就一直在担忧自己的家人被殃及池鱼。

如今楚王世子杯具收场,总算是帮自己解决了心头之患,这日后赵越在京城中却也能够安心几分。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朱英耀是被嘉靖皇帝一道圣旨发配回武昌了,结局如何赵越目前还不得而知。当然以赵越对嘉靖的了解,像是这种谋逆的大罪,嘉靖皇帝是万万也不会留下活口的,斩草除根是一定的。

可是朱英耀的死活与赵越没有一点关系,可是因为金鱼池“治安『sāo』『luàn』”的事情,自己竟然也被御史再次弹劾,这件事情就有些不好解决了。

没错,金鱼池被人蓄意煽动的***事件最终被顺天府定『性』为“治安『sāo』『luàn』”,从危机***的罪过,直接“化小”,被归纳到了民事纠纷当中。

可惜尽管如此,还是有那弹劾楚王世子,或者是严世蕃『chā』不上脚的御史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这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身上。

光是这几天,赵越可就听到“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出了大风头的秦二爷,转述在秦福那听来的不少小道消息,都是在说有御史弹劾他的事情。

弹劾赵越擅自聚众,导致了『sāo』『luàn』,发生了十分恶劣的治安事件。甚至其中还发生了多起踩踏导致人身伤害的事件,除此之外,在京城内没有经过任何报备和申请,就聚集了如此大量的民众,这可是有“谋反”的嫌疑……

初时听说那群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的御史给自己扣上了“谋反”的罪名,着实给赵越和梅园的众人吓得不轻。

要知道在明朝,可还真的有超过多少多少个人集会,属于“谋反”『性』质的大罪,要知道这是一个特务政治横行的时代。

好在如今明朝最大的两大特务头子,一个是自己的伯父,另外一个也是有意拉拢自己的直属“上司”,总算是不用担心被人就这么给拉下水了。

可是有些官面文章还是要做的,最起码赵越要上书自辩。

不光是要解释义诊的事情,还得说明这hún『luàn』与自己无关……当然,这奏章怎么写,赵越不会,却好在有人指点。

只不过这指点之人身份却是有些敏感,如果走出梅园,说不定又是一个大麻烦。请记住的网址,如果您喜欢云的留痕写的《明医》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明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明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