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武卫 第二十六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过了没多久,徐文耀身不知鬼不觉的做好了手脚,命人开放了景阳岗的通道,民主政府的道路开始向曲阜地区延伸。说来也巧,徐文耀派到山上的猎户,最后还真的活捉了一只老虎。这是一只刚成年的吊睛白额大虎,还没自己固定的领地,四处游荡时来到景阳岗,正赶上封路,山上少有人往来,这老虎碰到没被其他老虎占据的荒山便在景阳岗占山为王了,最后反被猎户捕获送到县衙。消息传到滨海,刘星羽喜出望外,派人快马加鞭赶到阳谷把老虎保下来,又提议划出荒山建立虎园,把这只老虎养起来。别人还道这是刘委员的一点怪癖,好在民主政府也有这个实力,养只老虎没什么问题,即便刘星羽自己也养的起,政府于是划出虎园建好周围的栏笼饲养老虎,民主政府的人们闲时又有了一个新的去处:到虎园看老虎。
道路还在修,徐文耀也组织当地的农民参加进去,这些人闲着也是闲着,去工地上还能挣一份工钱,开始还要带点强迫才肯去,等第一次工钱发下来后,那些棒劳力们争着抢着往工地上来。因此,虽然进入阳谷后多是新建,修路的进度也还不慢。

与此同时,一个针对孔氏父子的阴谋也在暗中进行着。

徐文耀的计划其实很老套,往往也很有效:那就是联姻,找一家大户和孔氏联姻,这样,孔氏的利益便和这些大户人家连在一起,曲阜地区既然有孔源主持(其实主要还是孔璋,徐文耀也知道),如此一来,这里的事情还不是由这些大户们说了算?当然大户们自己首先要齐心,别你一个主意,他一个想法,那就成不了事了。他把阳谷的大户们召集起来,更多的倒是为了统一想法,让这些私地下相互勾心斗角的大户们面对威胁先团结起来。徐文耀能有团结就是力量的想法,不得不说他在民主政府的学习还是很有成效的。至于联姻的对象他早有定论,孔玲是不用想了,现在就看能不能在这些大户人家中找出一个年龄合适,人才相貌又不错的女孩子匹配孔璋。人选倒不必限定在阳谷,三县的大户之间相互多少都有往来,还有些有亲戚关系的,这番道理能说动阳谷的大户,基本上另外两县的也没什么问题,让相互往来的大户们自己去说效果还更好。

人多好办事,徐文耀很快得到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邻县恽城有一方姓大户人家,家有二子一女,女儿最小年近十八尚待字闺中。这方家幺女生的花容月貌,真称得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更知书达理,针线女红也是样样精通。若这些还不够的话,方家与孔家世代交好,据未经证实的可靠消息:孔渊一年多以前就打算到方家为儿子提亲,方家那边都要治办嫁妆了,偏赶上那一阵子有点乱,孔璋又先出去游历了,这件事才耽搁下来。这次孔氏父子回来,不知怎么还没动静。

徐文耀得知此事大喜,暗中吩咐和方家走的近的人家没事的时候到方家吹吹风,无非让几个三姑六婆串门子的时候,多说些东家娶西家嫁的闲话;再找几个家里有闺女的大户,故意到孔家提提亲,提醒一下孔老爷子:该给孔璋娶亲了。这样一来,两家人自然想到前事,既然双方都有意,接下来的发展自是水到渠成。徐文耀想了这么多,独独没有考虑孔璋会不会接受这门亲事。

此后的进程大体不差,方家的家主方行健,兴冲冲的主动到老朋友孔渊这来问起以前那桩婚事。只是有一点和徐文耀想的不同,孔渊这次回来没有去方家再提婚事,就是不知道儿子的想法,所以打算搞清楚之后再说。他回来后一直忙得不可开交,也没顾得上问,现在多年的至交好友问上门来,孔渊不好回答,方家幺女自己也是见过的,非常满意,所以当时才会应下这门亲事。若是从前,孔渊自然认为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可以代儿子做这个主。经过这次去民主政府学习,孔渊不这么想了,有点后悔当时没问儿子的想法就替他定下这门婚事,如今再说这件事还要征求儿子的意见,自己面子上过不去还是小事,多年至交好友的交情,怕是要毁于一旦了。一念至此,孔渊只好委屈儿子了,便对方行健说最近太忙,等在过数日就带儿子亲自上门拜见未来的岳丈泰山大人。方行健有了这个保证,满心欢喜的回家准备,孔渊却一脸愁容的回内宅,想着怎么跟儿子说这件事。

孔渊的夫人姓曹,说起来也是堂堂的国公夫人。曹夫人见丈夫满面愁容,问他何事烦心。孔渊便把这桩婚事的难处讲给夫人听,最后道:“这件事,难就难在我已经答应了方家,可如何给璋儿说,我看他从民主政府回来后,一直忙得不可开交,就拖了下来。谁知道方行健来的这么快!”

曹夫人道:“方家幺女我也见过,确是璋儿的良配。其实此事何必烦恼?夫君只管说与璋儿,但须说明最后还是他自己拿主意。到时带璋儿去方家过府一见,若是他满意就此答应下来岂不最好?即便不十分满意,璋儿识大体,也未尝不会答应这门亲事。这样吧,不妨现在就把璋儿找来,妾身与夫君一起给他说。”

孔渊连连点头,“还是夫人说的有理。”便吩咐人将孔璋找来说话。

孔璋听父母讲完这门亲事,心里不是很乐意。当年他急着出去游历,未必没有躲过这门亲事的原因,他连对方长什么样都不清楚,根本说不上什么乐意不乐意。至于父亲说方家幺女孔璋其实以前见过,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啦,那时候他还不到十岁,现在脑子里一点儿印象也没有,完全没有参考价值。总算经历了民主政府这么长时间的历练,孔璋成熟稳重了很多,没有想着再次逃婚。而且父母不是说最终还是要他自己拿主意吗?便去看看也行。事情说定,孔渊安心不少,自去忙别的事情了。

孔璋答应过一阵子跟父亲一起去方家后,却再也平静不下来。心里总有个事情惦记着,有点空闲的时候就会想:那个女孩子长什么样,性格如何,听父母讲了不少溢美之词也不知道有没有夸大。他想找人商量商量,却发现能和自己商量这件事的人都不在身边:妹妹,星羽,甚至刘云秀,史更新等人在也好啊。几天下来,孔璋有些坐不住了,反正最近做很多事情都要在外面住,几天不回家也没人注意,他索性给在一起的工作组的同事说了一声要外出几天,瞒着父母,自己一个人先偷偷的去了恽城。

一时冲动到了恽城,下一步孔璋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方家他是知道的,但方家的人,除了方行健,都和他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识他。这样冒冒失失的上门,别人问起来,该说什么理由呢?表明身份来拜访方家,也应该和父亲一起来吧。如果不表明身份,不惊动方家家主方行健,又怎么能进得去方家大门?孔璋一时没有主意,只好先找了个客栈住下,安顿好出门转了一圈,找了几个闲人问起方家的事,别的他不关心的事打听到不少,最关心的方家小姐的事一点也没问到。他一个大小伙子,问人家一个没出阁的黄花大闺女的事,确也不便。回房间郁闷了一阵,孔璋打算就这么散散心,过两天就回曲阜罢了。

第二天孔璋放下心情在街上闲逛。恽城的店铺市集颇多,买卖的商品中,竟也有不少是从滨海来的。左右无事,孔璋便在各家店铺寻找从滨海来的商品,比较它们在此地和在滨海的价格。他却是很少逛店铺的,只知道几样比较希奇商品,如玻璃镜,在滨海的价格,便是这几样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就让他咂舌,问了几处都差不多,商家还道这里还算便宜的,如果再往远处贩卖,到了大金或是大宋,价格还能翻倍,孔璋才知道原来民主政府的商品这么赚钱。转了一阵,孔璋有些饿了,进了一家店铺吃饭。正吃着,见几个丫环下人模样的人到周围各家店铺里大肆采购,买的还多是贵重的商品,不少还是从滨海来的。他随口问了一下小二:“这是谁家的人,怎么买这么多东西?你们这里都这样买东西吗?”

小二道:“客人,你是从外地来的吧。你不知道,这些都是方家的人,方家可是本地有数的大户人家。听说,方家的小姐要出嫁啦,嫁的还是孔圣人的后人。这不,方家人正忙着置办嫁妆呢。”

孔璋一听,这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呢,强忍住纷乱的心跳,他假作顺口问道:“是吗?那这方家的小姐人品相貌怎样啊?”

小二不疑有他,没口子赞道:“要说方家小姐的人品相貌,那是没得说……”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旁边一人忍不住道:“说的跟真的一样,好像你见过一样。”那小二道:“我当然见过。我们这家店铺,做的素食斋饭那可是本地一绝,方家小姐一年总要来上数回。”边上那人道:“方家要吃你这里的素食斋饭,自有下人买了回去。再说了,方家小姐大家闺秀,就算到这铺子也不是你这等人接待,哪里见得到。”那小二挣的脸红脖子粗,“我如何见不到?便是进屋这几步,我也是见到的。”两人在这斗口,那人只说小二夸口,不住引得小二说话,孔璋觉得没趣要走,却听那小二争得急了,脱口冒出一句:“便是要看方家小姐又如何非要在这店里!方家小姐每年总要去南山观音庵烧香许愿,她带去敬献的斋饭都是来我们店里置办的。只要第二天在南山观音庵附近候着总能看得到。便是今日,方府也来置办过,要看时明日去南山便罢。”

孔璋一听大喜过望,也不回头,早早回客栈歇了,只待明日一早,便上南山亲自会一会方家小姐。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启明之回到南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启明之回到南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