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岂曰无衣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曹珍觉得自己已经快要虚脱了。
凉州四月的天气并不算热,但站在离火堆这么近的地方挥毫拔墨,却着实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炙热的空气,已经让曹珍的后背出了一重又一重的大汗。

早在刚知道法明请他站到书案这边来,居然是要替人书写名字的时候,曹珍其实是很不高兴的。

他向来以文采风流自居,原本听得法明要借他们笔下灵气,还以为西林寺是想请他为此次法会结集作序,却没想到是让他来做替人写名这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堂堂一县之令,百里之侯,西林寺竟是把他当成刀笔吏使唤不成?!

但他现在却是对着每一个走过来的民众笑着,无比郑重地在一个又一个的纸人上写下阵亡军士的名字,认真仔细得俨然如对大宾。

曹珍自己也说不明白是为了什么,或许是因为亲眼看着从他眼前走过去的这些人,在走过去时满脸忧愤焦虑,而再次走回来时却都如释重负,而又对他充满了感激的那种神情。

在他们那些一句句无心而有情的话语里面,曹珍第一次知道平日里他所看不起的粗鄙无文的军士,不谱文字的平民,似乎也有着一种超乎他原来认知之外的力量。

而每次想到这样的成果,是借他笔下灵气而促成,想到他在其中也出尽了一份力,曹珍就不由得油然而生出一种骄傲自豪的喜悦感觉。

这也是李子秋一开始会让曹珍与那些世家子弟们来从事记名这样简单任务的原因。

无论他们在上一次真佛显圣法会当中感觉得如何震憾,终归也不过只是一个观众。

但这一次李子秋却想让他们体验到真正溶入其中的参与感。

也只有真真正正地参加了进来,才能让他们生出他们也共同参与创造了眼前如此奇迹的自豪。

这种成就感,在特殊的场合下面,甚至可以弥平阶级与身份的差距。

只是西林寺举办的法会,似乎从来就跟庄严肃穆无缘。

围在火堆附近,向着眼前至亲好友的孤魂做最后告别的人们,并不都如那对老夫妇那般淡定,还是有些渐渐陷入了半?狂的境地。

“逆子!”一位衣着华贵的中年人,厉声喝斥着伸出手去,似乎想扇飘浮在眼前的纸人一记耳光,只是不待站在旁边的僧侣阻拦,就已经不舍地收了回来,他双手捂着脸,呜咽着说道:“我跟你娘又不要你荣宗耀祖,也不要你去争抢什么军功,家里有的是产业,只要你守着好好过日子就是了,你干嘛非要去说什么保家卫国……”

“你走后,你娘早也哭,晚也哭,一双眼睛都已经哭瞎了”,那中年人坐倒尘埃,老泪纵横地叫骂道:“你这个不肖子,生你不如生团肉丸……”

“我第一次上战场,居然被吓得转头就跑”,在他旁边的一位军官,将手中端着的一碗酒徐徐洒在了地上,嘴里喃喃地说着:“要不是陈大哥你扑上来替我挡住了那一枪,今天或许是你站在这里超渡我了吧?!”

“不过陈大哥,小李再没有逃跑过了”,,那个军士突然激动了起来,摔掉手中碗,伸手一拉,敞开了胸甲,挺直了那深可见骨的刀疤枪痕交错纵横的胸膛:“陈大哥,你看,你看看!我负伤一十七处,全部都在前胸,小李从来都是迎着突厥人的刀枪上去干他们的,小李从来没丢你的人!”

“陈大哥,你放心地去吧”,他深吸了一口气,蓦地抽出腰间的直刀,深深扎进旁边的土地里面,向着似乎就在眼前的战友英魂郑重说道:“你那一份,我会替你杀回来!”

一干人在这边又哭又叫,状若?狂,西林寺的那些僧人们却都只是在旁边低头合什,默颂经文,从来也不上前干预。整理提供

这也是李子秋特意吩咐过的。

战争带给人类的伤害,远远不仅止于战火纷飞之时的伤亡数字。

现代研究早已表明,在经历过战争的痛苦之后,不管是作战的士兵,又或者身受战火蹂躏的平民,更还有那些阵亡士兵的至友亲朋,都有极大的机率出现延迟性、持续性的心身疾病,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种精神上的障碍出于延迟性的特征,经常表现得比较隐蔽,尤其在这种中古文明程度的社会,几乎是难以察觉。

但如果对此没有机会加以缓解,日积夜累,却很容易导致身体功能与社会功能出现相应的严重症状,最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导致致命的危险。

李子秋这一次的度亡法会,虽然本始源初时的想法,是希望能借此打响西林寺的名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不想为这些阵亡军士们做最后一点事情。

无论如何,今天出现在名册上的这些人,都是为了保卫家国而浴血疆场的男儿英魂。

如果能够让他们的至亲好友们,借着这次度亡法会,把郁积的情绪都发泄出来,从而消除日后身体上的隐患,这些战士们在天有灵,或许也会觉得稍稍有些欣慰吧?!

一个一个的纸人,燃起在了半空之中。

四周围观着的民众,听着参与度亡的那些军士亲友们或疯魔或琐碎的话,却是没有一个人露出嘻笑的表情。

所有人都沉默着,沉默着。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凉州边关之所,数战之地,自来久经异族铁蹄蹂躏,饱受战火之灾,离乱之苦的,又岂是仅止于名册之上有载的这些军士家庭。

几乎在场的所有人,都免不了有父母子女,至爱亲朋,惨死在突厥人的马蹄之下,也免不了有他们平日相熟的邻里旧识,少年友爱,喋血边疆,战死沙场。

对于那些阵亡将士的亲人们,那种种歇斯底里的情状,他们却是可以理会,可以感同身受的。

许多识得几段经文的人,便自过去香坛那边盘腿坐了下来,也跟着那些和尚们一起颂经。

而其他人绝大部份也都是合什低首,奉上自己一份祈福愿力,哪怕是许多平日横行乡里的地痞无赖,在这一刻居然也少有地安静郑重。

那些在香坛里的各寺僧众,虽然在刚刚目睹纸人飞天的奇迹之时,已然知道此次度亡法会他们不可能是主角,但却一个个都是拿出了看家底的本事,垂眉闭目,以最大的虔诚尽心力地颂念着秘传经咒。

这一次的度亡法会,或许是昌松县历史上最漫长的一场。

那三堆柴火不知道添到第几捆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晚了。

裴行俨望着那火堆之上燃起的纸人,心里却是浮现出一个又一个的面孔。

那都是他的同袍战友,那都是他的生死兄弟。

裴行俨望着那一个个飘飞的纸人,总觉得依稀又看见了这些大好男儿放声狂吼,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枪林箭雨的场面。

他忽然“铮”的一声抽出了雪亮腰刀,他总觉得胸口有一腔愤懑之气郁积在那里,让他很想纵声高呼,但却又不知道应该叫些什么。

在他身后的李轨,忽然也踏前一步,抽出腰刀,以刀击甲,其声铮然。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早已虎目含泪的李轨,似乎在低声地唱着。

裴行俨微愣了一下,也跟着大声地唱了起来:“……王以兴师,修我戈矛……”

不一会,三百余名军士慷慨悲越的歌声,一起响起在了这片天地之间。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以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自魏晋以来,中原离乱,草原民族趁势崛起,致有五胡乱华之祸,北地苍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以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中原王朝南北分治,乃至只能重金贿赂突厥人以保平安,以致突厥佗钵可汗骄横地宣称:“我在南二儿常孝顺,何患贫也!”这凉州边关之地,与突厥、吐谷浑为邻,更是久遭胡族之祸,就眼下这山谷之中成千上万人里,任一个都与胡人有着数不清的血债。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以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也就是这些阵亡的将士,汉家的儿郎,生生用自己的血肉性命,将草原部族横挡在了祁连山的那一侧,这才保住了这一方的尧舜之土,华夏衣冠。

现代社会的某些专家学者,总喜欢提及所谓草原部族的骑射无双与中原王朝的柔弱退让。

殊不知汉家文明在教会人博大宽忍的同时,也从来不曾缺乏男儿的血性与阳刚。

古老的战歌,一遍又一遍地回响在这山林间的空地。

这歌声是追思,是勇气,是悼念,也是男儿的承诺!

黄昏薄暮,残阳似血。

站在不起眼的远处树下的贾明远,忽然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李子秋拍了拍自己的头,示意把他放下地来。

于是贾明远就看到他的佛尊拖着不足周岁婴儿的身体,艰难地并拢着双脚,举起右手,斜举至眉,向着那火堆燃起的方向挺立良久。

“佛尊”,贾明远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您这是在干什么?!”

“曾经”,李子秋放下手,似在回答他,又似在喃喃自语地说了一句:“我也是一名军人!

章节目录

言情推荐阅读:

替天行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爬书网只为原作者无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罪并收藏替天行道最新章节